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护理管理探讨
医联体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营与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一系列关于医联体发展的政策指导性文件,旨在加快推动我国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本文结合所在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联体情况,思考如何破解新医改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的困境,调整其运营管理及模式,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格局。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和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基本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的任务,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包括按要求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和保健服务等;基础医疗工作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社区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形式,面向社区、面向基层、面向家庭,是构成具有中国特色卫生保健体系最重要的基层网络。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一致,具有以下六大功能,即预防职能、保健职能、医疗职能、康复职能、卫生宣教职能、优生优育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责任是以基层预防保健为重点,紧密结合医疗与康复工作,努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的服务、新的仪器与材料,完成一定区域范围的人群健康服务任务。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剖析我国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偏重完成基本公共卫生的工作,而基础医疗工作开展得较少,私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偏重经济效益,会在效益好的医疗项目上多投入资源。
六位一体功能没有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缺乏人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工资低而留不住人才,因诊疗水平低而留不住患者,成为困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难题。
1.招聘毕业生困难,现有人才流失。
由于三级医院的工作待遇、职业发展前景及社会地位都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好,优秀毕业生很少应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来能开展的部分手术受麻醉药品限制、手术层级限制而不能开展,业务严重萎缩,提升专业技能和参与专业培训机会减少,导致现有人才流失。
医联体模式下各级医疗机构人员对分级诊疗的认知调查

医联体模式下各级医疗机构人员对分级诊疗的认知调查李英梅;殷佩浩;朱轶群;史亚彦;李彩荣【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西部医联体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现状,分析分级诊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西部医联体内10所成员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37份.结果:普陀区西部医联体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总体了解程度高,三级医疗机构对分级诊疗的了解率最高(46.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对前来就诊患者介绍分级诊疗制度的比率最高.双向转诊对本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的数量改变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推进分级诊疗举措的认知方面,三级医疗机构对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可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以及加强培训、改变就医习惯的认可度最高(P<0.05).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和支持程度是分级诊疗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区域医联体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进程中,成效已初步显现,但面临困难仍然很多,需要政府及各级医疗机构共同探索,明确职责分工,构建合理医疗新格局.%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medical staffs understanding of hierarchical healthcare system in the western medical association of Shanghai Putuo district,analyze the problems emerg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erarchical healthcare system,and propose possible solutions.Method: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10 members of the western medical association of Shanghai Putuo district,and 63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Results:The medical staff of the western medical association of Putuo district had a high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hierarchical healthcare system.The terti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had the highest knowledge rate of the hierarchicalmedical system (46.1%).Medical staff from th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had the highest rate of introducing hierarchical medical system to patients.The change of patient numbers affected from the two-way referral mechanism among the various level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re significantlydifferen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 second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tertiary medical institutions,p<0.05).It showsthat staff in tertiary hospital gets the highest agreement on countermeasures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strengtheningtraining(p<0.05).Conclusion:The degree of cognition and support of the medical staff at various level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the hierarchical medical system.Regional medical integration's efforts onadvancing the process of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had appeared.Difficulties needed government,medical institutes at eachlevels made joint affects and clear responsibilities to construct a new and rational healthcare system.【期刊名称】《中国医院》【年(卷),期】2017(021)007【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医联体;分级诊疗;医疗机构;双向转诊【作者】李英梅;殷佩浩;朱轶群;史亚彦;李彩荣【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0062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164号;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0062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164号;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0062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164号;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0062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164号;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0062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164号【正文语种】中文Author's address:Putuo Central Hospital, No.164, Lanxi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062, PRC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是指以三级医院为核心,联合区域内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医疗资源优化整合,使社区居民享受同质化服务,从而打造“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1]。
医联体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为例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3 年 8 月第 40 卷第 4 期
Ch
i
ne
s
eJ
our
na
lo
fSo
c
i
a
lMed
i
c
i
ne,
Augus
t2023,
Vo
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0,
No
.4
联体建设,进 行 临 床、护 理、院 感、公 卫 等 业 务 综 合
i
s
t
i
ngp
r
ob
l
ems
.Thr
ought
her
e
s
e
a
r
ch,
i
tf
oundt
ha
tt
hebus
i
ne
s
s manage
y
men
tmed
i
c
a
la
l
l
i
anc
emode
lc
ou
l
dimp
r
ovet
hes
e
r
v
i
c
ec
apa
c
i
t
fp
r
ima
r
i
c
a
li
ns
t
i
t
u
t
i
onsandp
r
omo
t
et
i
c
a
l
a
l
l
i
anc
护士在分级诊疗以及双向转诊中的作用

护士在分级诊疗以及双向转诊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究在护士中进行分级诊疗建设的发展现状,并判断其影响因素,对其作用进行评价。
方法: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加强护士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管理等,并在其中展开分级诊疗工作的做法。
结果:医院的下转人数逐渐增多,基层医疗机构上转人数得以增多,表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得以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得以不断增强,人们的就医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同时,医院不断促进对护士转诊的培训和指导,促进分级诊疗机制的构建,护士的专业素养得以不断提高,转诊情况得以好转。
结论:加强护士责任意识,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体系的构建,对医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护士;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应用作用我国在2015年推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2017年,促进出具规模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保证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目标,护士在其中促进自身作用的充分发挥,加强技术技能,保证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应用,建设上下转诊通道,有利于促进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1]。
可不断促进医疗机从疾病诊疗中心向健康管理中心进行推进。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加强护士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管理等,并在其中展开分级诊疗工作的做法。
本院服务社区居民共有103852人,受到不同原因的影响,我院不同机构之间相互独立,管理松散,存在总院与下属医院权责关系不清的情况的,对应的管理体制机制较为模糊,存在严重的管理越位和管理缺位等情况,而且上下级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性征业务管理运行机制,缺乏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本院在此基础上,促进管理强度,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开展相关讲座,将护士对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工作内容进行介绍,保证护理人员明确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提高自身责任心等。
2结果 2.1双向转诊情况医院的下转人数逐渐增多,基层医疗机构上转人数得以增多,表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得以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得以不断增强,人们的就医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手段

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手段引言分级护理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医疗管理措施,旨在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其分为不同的护理等级,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探讨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手段及其重要性。
实施手段1. 病情评估和分类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首先需要进行患者的病情评估和分类。
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理指标、病史和症状等方面的信息,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护理等级,如重症、中症和轻症等级。
2. 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护理等级,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对于重症患者,需要进行更加细致和复杂的护理措施,如监测生命体征、输液处理、病情观察等;对于中症和轻症患者,可以采用相对简单和常规的护理措施,如协助进食、帮助洗漱等。
3. 护理队伍组织和培训实施分级护理制度需要充分组织和培训医护人员。
护理队伍需要有足够的人员和资源来满足不同护理等级患者的需求。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各级别护理的具体操作和规范,以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4. 定期评估和调整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调整。
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可能需要调整其护理等级和护理方案。
定期评估和调整可以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护理服务,同时也可以优化资源的利用。
重要性1. 个性化护理分级护理制度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这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2. 提高护理效率通过将患者分级,可以更好地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和人力,提高护理效率。
医护人员可以更加集中地关注重症患者,确保其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护理,同时轻症患者也能得到适当的关怀。
3. 优化资源利用分级护理制度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资源。
通过合理分级,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延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结论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效率以及优化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病情评估与分类、护理计划的制定、护理队伍组织和培训,以及定期的评估和调整,可以有效实施分级护理制度,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护理服务。
浅谈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分级诊疗体系

浅谈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分级诊疗体系作者:张煜婷王俊鹏李进红来源:《各界·下半月》2020年第07期摘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柱架梁”的关键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将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本文以上海市某区分级诊疗现状为例,如何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更好的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关键词:医疗卫生制度;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一、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推行背景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深化医改、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明确指出: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全国各地分级诊疗推进进度差距大,模式各不相同。
上海市作为医改的先行者,早在2003年开始探索以家庭医生制度作为构建分级诊疗的基本路径,在2005年就推出全国首个跨城乡医联体,2010年由先后推出瑞金-卢湾医联体,新华-崇明医联体、九院-黄浦医联体、闵行医联体。
2013年又全面推广家庭医生体制、2015年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改革,开展1+1+1签约服务,上海市属于国内分级诊疗推行较为成熟的地区。
二、以上海市某区为例分析分级诊疗现状及问题上海市某区中心医院作为某区唯一一所区属三级综合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和医学院全科医学系承担单位,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积极承担区域医疗中心职能,立足区域医疗服务基本需求,具备覆盖全区基层社区的技术辐射力和区域协同发展的领导力,在医改工作以来,着力破解深层次问题,在构建科学分级诊疗制度体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分级诊疗区域协同模式的构建2013年就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现状与需求调研,与多家杨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管理者、全科医生等进行了访谈,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需求;并开展了与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杨浦区全科医生沙龙、社区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基于医联体和分级诊疗背景下的同质化护理管理

基于医联体和分级诊疗背景下的同质化护理管理引言在当前医疗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已经成为推动医疗系统转型的重要模式。
医联体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分级诊疗则实现了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患者的就近就医。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同质化护理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同质化护理管理不仅会影响护理质量和效果,还可能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
本文将就基于医联体和分级诊疗背景下的同质化护理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质化护理管理的问题与挑战定义和特点同质化护理管理是指在多个医疗机构中,对相同病种或相同病情的患者实施类似的护理管理方式。
同质化护理管理的主要特点包括:•护理程序标准化:针对相同病种或相同病情,相同的护理程序被应用于不同的患者上。
•信息沟通和协作:同质化护理管理要求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协作,确保护理流程的一致性。
•资源整合和优化:同质化护理管理的实施需要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问题和挑战尽管同质化护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护理的标准化和效率,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缺乏个体化护理:同质化护理管理强调标准程序的应用,缺乏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导致护理无法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2.信息沟通和协作困难: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存在困难,导致护理程序的实施出现偏差和不一致。
3.护理质量和效果下降:同质化护理管理可能导致护理质量和效果的下降,特别是对于特殊病种或复杂病情的患者。
4.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同质化护理管理缺乏对患者个体情况的关注,容易导致患者心理负担的加重和护理满意度的降低。
解决方案和建议为了解决同质化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加强护理标准的个体化应用针对不同的病种和病情,应该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护理标准,并在同质化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
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协作机制,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
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总结

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总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资源的不断优化,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成为了当前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
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旨在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资源的配置。
当前,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和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导致患者就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因此,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让患者在基层就能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
其次,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需要加强医疗服务的协同性。
医疗联合体内部的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协作,建立起科学的医疗服务流程和规范的医疗服务标准,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就医体验。
再次,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医疗知识的了解,引导患者科学就医,减少不必要的就医行为,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
最后,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需要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监管。
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严格惩处违规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在推动医疗体系改革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希望未来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护理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19-01-04T14:38:05.4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6期作者:刘小红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扩大,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服务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护理管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参与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各级医院收治的患者250例,观察医院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护理管理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研究组为护理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理想,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联体;分级诊疗;护理管理;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051-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management under the medical service system of classifi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 25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all levels of hospitals involved in the grad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ervice system.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management was observed,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management. The study group was about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fter nursing management.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manage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under the medical service system of classifi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medical conjoined body. The effect is ideal, can further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should be further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Medical conjoined body;Grad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ursing management; Patient satisfac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扩大,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服务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治病贵等基本问题,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可以使得医疗工作的重心回归到基层群众中去,使群众获得更多的治疗资源,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1]。
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理想,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参与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各级医院收治的患者250例,观察医院实施护理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所有医院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实施的护理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首先要将护理资源合理优化,应当在妇产、老年、儿科、重症病房等领域建设高质量的护理人员队伍,及时弥补紧缺的人才,并且加强队伍人员的培训;(2)根据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利用医院中的人才、技术、学科和管理等优势,重点加强对重症患者护理工作的管理;(3)将更多的护理资源向护理资源缺乏和需求紧迫的医疗机构转移,保证护理资源被充分利用;(4)在居民社区建立老年护理、家庭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和护士站等护理机构,使护理资源深入到基础大众中去;(5)保证基层护理的质量,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6)加入医联体的各级机构应密切合作,使资源共享,使护理需求得到延续。
1.3 观察指标
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的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由患者或家属填写,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60分以下满意度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
3.讨论
分级诊疗制度是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治疗的困难程度进行分级,并由不同级别的医院分级负责,是优化医疗资源、改善民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的重要改革制度[3]。
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护理工作也应被重视,使得医护工作共同发展,共同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保证护理工作向基层群众中普及,应将护理资源合理配置,建设优质的护理人员队伍,及时补充紧缺的人才,并向护理资源紧缺和需求急切的医疗机构转移[4]。
国家医疗卫生政策鼓励各企业和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有关行业的建设,例如老年护理、家庭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和护士站等护理机构,医学专家也应利用专业知识提供医疗服务,培训专科护理人才,参与护理工作管理[5]。
通过社会的多方合作,扩大护理管理的队伍,加强护理工作的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足的广大群众的需求。
根据研究发现,在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的护理管理工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说明护理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综上所述,在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下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理想,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为落实分级
诊疗制度提供了保障。
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龚震晔,陈玮,费健,等.新医改下医联体三级康复医疗服务可行性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1):31-33.
[3]邓明,张柠.医联体服务模式下慢性病患者社区首诊意愿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34(36):4534-4538.
[4]杨坚,卢珊,金晶,等.基于系统思想的分级诊疗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1-5.
[5]赵滨,王晓路,刘捷,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护理管理人才库构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