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用“突破口”法解朴素逻辑
2022江苏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朴素逻辑从哪儿突破

2022江苏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朴素逻辑从哪儿突破辑,从哪儿突破?事业单位考试中,朴素逻辑题目可以说极有可能出现在考题当中,但是只要一出现,很多的考生都不能把题目解决,即使有些考生能够把题目做出来,把题目解决,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会得不偿失。
那么遇到朴素逻辑的题目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我们应该从题目中的哪个地方着手才能找到题目的突破点才能由此找到自己解题的线索并且通过这样的线索把题目解决在这里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解朴素逻辑的方法,那就是——找突破口法。
找突破口法就是拿到一个朴素逻辑题目的时候应该快速地找到解题切入点的方法。
找突破口的方法比较适用于:当题干存在某个比较特殊的条件或者存在某个条件、某个对象被反复提及的时候,这个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用通俗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从题干涉及元素最多的条件着手或者从题干涉及条件最多的元素着手寻求突破。
【例】在一列国际列车上,来自英、意、日、德四国的甲、乙、丙、丁四位旅客恰好相聚在某个车厢中。
他们每人除了会说本国语言外,还会说其他三国语言中的一种,有一种语言三个人都会说。
这四位旅客交谈的有关情况如下:(1)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他却能替他们作翻译;(2)甲是日本人,丁不会说日语,但他俩却能毫无困难地交谈;(3)乙、丙、丁三人找不到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交谈;(4)在四人中,没有一人既能用日语交谈,又能用意大利语交谈。
据此,可以推出三个人都会说的那种语言是A.日语B.德语C.英语D.意大利语【思路点拨】当考生拿到此题的时候一定是大写的蒙,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所以学会突破口法势在必行。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四个条件中,条件(1)和条件(3)都在谈论乙和丙,所以采用寻找突破口法,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通过条件(1)可以知道,甲和丙交谈时需要翻译,所以甲和丙没有共同语言;再看条件(3)乙、丙、丁三个人找不到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交谈,所以没有共同语言。
所以,可以推知同时会说一种语言的三个人不可能是甲、丙、丁(乙)或者乙、丙、丁,只能是甲、乙、丁。
2022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朴素逻辑做题思路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朴素逻辑做题思路在考场上人与人拉开差距的除了平常的知识点的积累,还有面对考试题型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解答思路,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朴素逻辑做题思路”,将可以更多的!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朴素逻辑做题思路行测逻辑推理中经常考朴素逻辑。
这种题目几乎每年必考,但是很多同学看到朴素逻辑总是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掌握解题方法,朴素逻辑会变得很简单。
下面就讲讲朴素逻辑解题的突破口。
朴素逻辑解题突破口:一个是关联性。
即往往指出现最多的元素或多维度信息,二是确定性,从题干中找一些确定的信息。
找突破口是做朴素逻辑这部分题目的宏观性解题思路,今天选取的这两道题,通过这两个题来学习怎么样运用突破口思维。
【例1】甲、乙、丙三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工程师。
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小李:“甲是工程师,乙是教师。
”小王:“甲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小方:“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
”后来证实,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
那么,甲、乙、丙分别从事何种职业?A.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工程师B.甲是工程师,乙是律师,丙是教师C.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丙是教师D.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工程师【答案】D。
解析:针对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找多维度的信息,小方说的乙是工程师,它涉及到乙和工程师的信息,同时小李说的甲是工程师,乙是教师,也涉及到乙和工程师的信息,分析发现小方的后半句不能为真,如果为真,则小李说的两句话都假。
因此小方的后半句一定为假。
根据三个人“都只猜对了一半”可知小方的前半句为真,即甲是律师;结合小王的话可知丙是工程师,则乙是教师。
故本题选 D。
【例2】赵、钱、孙、李,四个小伙伴去买糖果,各自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发现赵、钱两人的零花钱总和等于孙、李两人的零花钱总和;将钱、李对换一下,赵、李两人的零花钱显大于孙、钱两人的零花钱,并且赵、孙两人的零花钱还小于钱的零花钱。
根据题干信息,下面哪项是赵、钱、孙、李的零花钱的正确排序(由多至少)?A.李、钱、赵、孙B.李、钱、孙、赵C.钱、孙、李、赵D.钱、赵、李、孙【答案】A。
逻辑判断题如何找到突破口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

逻辑判断题如何找到突破口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由各类公职考试考情可知,在行测判断推理题型中一般都会涉及朴素逻辑的考查。
朴素逻辑的难点在于考查形式比较多变、信息整合难度高、缺少通用的解题方法,但其实只要抓准题目的突破口,就可以保证解题的速度与准确性。
在朴素逻辑中,查找突破口主要有两个方向,分别是确定性信息和关联性信息。
一、确定性信息分类1.最值描述信息题干出现“最多”“最少”“最大”“最小”等描述的信息可以用作确定性信息进行入手。
【示例】甜品店有四种甜点:双皮奶、布丁、蛋糕和冰淇淋。
B 比A 贵,C 最便宜,双皮奶比布丁贵,蛋糕最贵,冰淇淋比D 贵。
关于这四种甜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是双皮奶,B 是蛋糕,C 是冰淇淋,D 是布丁B.A 是布丁,B 是冰淇淋,C 是蛋糕,D 是双皮奶C.A 是冰淇淋,B 是蛋糕,C 是布丁,D 是双皮奶D.A 是冰淇淋,B 是蛋糕,C 是双皮奶,D 是布丁【答案】C。
蓝狐公考解析:题干中出现的“蛋糕最贵”、“C最便宜”为最值性表述,可以通过这两个条件入手,结合“冰淇淋比 D 贵”“双皮奶比布丁贵”可知,双皮奶、蛋糕和冰淇淋均不是最便宜的,可得C 是布丁。
故答案选C。
2.肯定性描述信息一般情况下,肯定式描述的条件,确定性较强【示例】A、B、C、D 为四位漂亮女生,她们喜欢穿漂亮衣服,某天,她们穿的衣服颜色各不相同,有黄色、绿色、蓝色和红色四种。
在问到她们各自衣服的颜色时,A 说:“B 的衣服不是黄色的。
”B 说:“C 的衣服是绿色的。
”C 说:“D 的衣服不是蓝色的。
”D 说:“A、B、C 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衣服是绿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D 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C 的衣服是蓝色的,D 的衣服是绿色的B.B 的衣服是蓝色的,C 的衣服是红色的C.A 的衣服是绿色的,B 的衣服是红色的D.D 的衣服是绿色的,A 的衣服是红色的【答案】C。
最新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用“突破口”法解朴素逻辑

(一)找确定性信息突破【例】某办公室有三位工作人员:刘明、庄嫣和文虎。
他们三人中,一人是博士,一人是硕士,还有一人是本科毕业生。
已知博士比刘明大两岁;庄嫣与本科毕业生同岁,但是月份稍大;本科毕业生的年龄最小。
由此,可以推出三个人分别是什么学历?A.刘明是本科毕业生、庄嫣是硕士、文虎是博士B.刘明是硕士、庄嫣是博士、文虎是本科毕业生C.刘明是本科毕业生、庄嫣是博士、文虎是硕士D.刘明是硕士、庄嫣是本科毕业生、文虎是博士【解析】答案:A。
分析题干找出确定性信息:本科毕业生的年龄最小。
由博士比刘明大两岁可知刘明一定不是博士,由庄嫣与本科生同岁且比本科生稍大可知庄嫣一定不是本科生,由于本科生年龄最小,那么庄嫣不可能是博士,则文虎为博士,庄嫣为硕士,刘明是本科生。
故答案选A。
(二)找高频性信息突破【例】幼儿园马老师和三个小朋友情情、可可和安安一起玩“猜一猜,我最棒”的游戏。
马老师对小朋友们说:“我把手中的红球、黄球和蓝球分别放在这个柜子的三个抽屉里,请你们猜一猜每只抽屉里放的是什么颜色的球?猜对了奖励小红花!”然后,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把三只球分别放在三个抽屉里。
小朋友猜的情况如下:情情说:“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
”可可说:“红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安安说:“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老师告诉她们,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半。
请问红球、黄球和蓝球各在哪一层抽屉里?A.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蓝球在最底层的抽屉B.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C.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中间抽屉D.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解析】答案:D。
分析题干找出红球出现的次数最多。
三句关于红球的描述中只能有一种情况为真,故可知三个人的前半句为“一真两假”。
情情的前半句“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与安安的话“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和“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均不可能同时为真,由于每人都猜对了一半,即安安的两个半句必有一真,所以情情的前半句必为假,则可推出情情的后半句为真,黄球在中间抽屉;进而可推出可可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为真,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安安的后半句为假,前半句为真,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
行测言语理解:朴素逻辑题型突破口

行测言语理解:朴素逻辑题型突破口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言语理解:朴素逻辑题型突破口”,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行测言语理解:朴素逻辑题型突破口在行测判断推理部分,很多考生遇到朴素逻辑的题目却往往只能是抓耳挠腮、束手无策,不知推理的关键在何处。
今天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朴素逻辑题目推理的突破口是什么。
突破口(一):寻找关联性信息所谓寻找关联性信息指的是寻找朴素逻辑题干描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
具体如何应用我们通过一道题目具体来给大家分析。
例如:在地图上,有一字相逢地排列着的5个小国,已知:(1)A国既不临着B国,也不临着C国;(2)D国既不临着E国,也不临着C国;(3)E国既不临着B国,也不临着C国;(4)A国没有内流河;(5)有内流河的是排在第一和第四的小国。
请将五个国家按顺序进行排列。
这道题目要求我们需要将ABCDE5个小国和和从左往右的排列序号对应起来。
我们可以把有关C国的信息作为突破口,因为题干描述的信息中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小国为C国。
(1)(2)(3)句话均含有C国,由此我们进行推导可知C国和A、D、E三个国家不相邻,则C国和B国相邻且位于边上(排第一或第五的国家)。
假设C国排第一,可知它的邻国B国排第二,由题干可知A、E与B 不相邻,则D国排第三,由(2)可知A国排第四。
由于“A国排第四”与(4)(5)信息冲突,可知假设不成立,故C国只能排第五。
由此可知B国排第四,D国排第三,A国排第二,E国排第一。
突破口(二):寻找确定性信息所谓确定性信息指的是题干中能够得到相对确定结论的信息。
具体可以分为绝对确定性信息和相对确定性信息。
比如要把甲、乙、丙三个元素和A、B、C三个元素一一对应起来,类似“甲是C 的信息”就是绝对确定性信息,而类似“甲是A或B”的信息则为相对确定性信息,进行题目分析时往往优先寻找的是绝对确定性信息。
具体如何应用还是以一道题目来进行分析。
行测判断推理:如何找到朴素逻辑突破口?

行测判断推理:如何找到朴素逻辑突破口?很多人一做行测逻辑判断题就感到头痛,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判断推理:如何找到朴素逻辑突破口?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行测判断推理:如何找到朴素逻辑突破口?有不少同学被省考行测中的某类必考题折磨得不轻,这就是——朴素逻辑。
一遇到朴素逻辑,就会有考生一筹莫展。
其实解决这类题目并不难,只要找到突破口,通常这类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该如何找突破口呢?小编给大家进行详细讲解:我们来看一个例题: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小偷、强盗、法官、警察。
第一个人说:“第二个人不是小偷。
”第二个人说:“第三个是警察。
”第三个人说:“第四个人不是法官。
”第四个人说:“我不是警察,而且除我之外只有警察会说实话。
”如果第四个人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个人是警察,第二个人是小偷B.第一个人是小偷,第四个人是法官C.第三个人是警察,第四个人是法官D.第二个人是强盗,第三个人是小偷【解析】正确答案:D。
分析题干信息,问法中说的是如果第四个人说的是实话,这是一个确定性信息,我们当然从这里入手。
而第四个人又说除了自己之外只有警察说实话,那么接下来的突破口就应该是“警察”,因此出现“警察”的地方就是我们接下来找到的突破口,即第二个人说:“第三个是警察”,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句话能否是真的?不能!因为如果第二个人说的是真话,第三个人是警察,警察也说真话,那么一二三这三个人当中就有两个说真话的了,但是第四个人告诉过我们,前三个人当中只有警察这一个人说真话。
由此可知,第二个人说的是假话。
进而可知第二、三个人不是警察且说的也不是真话,因此第四个人是法官。
所以只能第一个人是警察且说的是真话;已知第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可知第二个人不是小偷,那就只能是强盗。
因此第三个人是小偷。
故正确答案为D。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找到突破口,题目就很轻松如意地解决了。
而什么样的信息是突破口呢?通常,确定性信息、高频信息等都是我们比较容易作为突破口的地方。
2020国考行测朴素逻辑技巧:通过突破口找关联

2020国考行测朴素逻辑技巧:通过突破口找关联行测判断推理部分一直是同学们期望较高的部分,希望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进步。
这一期望在命题推理的部分可以得到满足,虽然各种规则很多,但是一旦大家能够理解消化,这些规则可以像公式一样直接在题目当中套用。
然而,在朴素逻辑的题目当中,没有这样一些规则可以套用,而且这一类题目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条件非常多,大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介绍在朴素逻辑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思想——找突破口。
找突破口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思维的切入点,在具体操作上同学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来考虑,分别是关联性和确定性。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分别解释一下这两个角度:1、关联性。
这意味着我们从多个信息当中得出一定的结论,而这多个信息也不是随便找的,它们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一方面,对于那些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我们可以优先关注。
因为出现的次数越多,那么可以给我们提供的线索就越多,我们就更有可能由此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
如:在地图上,有依次相逢地排列着的5个小国,已知:(1)A国既不临着B国,也不临着C国;(2)D国既不临着E国,也不临着C国;(3)E国既不临着B国也不临着C国;(4)A国没有内流河;(5)有内流河的是排在第一和第四的小国。
在这个题干中,出现了ABCDE这5个元素,其中C国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可以优先关注与这一元素有关的信息,由前三个条件可以分别得出C国与A、D、E国不相邻,那么C国就只有唯一相邻国B国,由此可知C国处在边缘位置且与B国相邻,有两种情况。
另一方面,对于多维度的信息我们可以优先关注。
在题干中可能出现不同种类的元素,而有些条件信息可能同时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元素,像这样的条件信息我们称之为“多维度的信息”,它们往往可以建立起不同维度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优先关注。
如:某学校有甲、乙、丙三位老师收入各不相同,一位来自河南,一位来自湖南,一位来自海南,现在知道:(1)甲>海南;(2)丙>乙;(3)海南>湖南。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突破口法在朴素逻辑中的应用

突破口法在朴素逻辑中的应用在逻辑判断朴素逻辑部分,有一些题目,直接做有难度,如果各位考生不假思索的直接放弃也可能比较可惜,很多题目看似非常复杂,其实我们可以考虑用突破口法试着做一下,如果没办法做再放弃,做出来那就更好。
问题就出现了,在题目中怎样的表现会成为我们做题的突破口呢?所谓的做题突破口,在题目中的表现往往和其它信息表现的不一样,比如几个人都在说话,别人说了一句话,其中有个人说了两句或者三句,这个人往往是我们突破的重点,如果别人都说了几句话,只有这一个人说了一句,这个人也是我们突破的重点;如果几个对象中都被描述了,别的对象都被描述了几遍,只有这一个被描述了一遍,这个对象是我们突破的重点;如果别的对象都被描述了一遍,只有这一个被描述了多遍,这个也是我们突破的重点。
所以从正反这集中情况大家也能总结出来,突破口往往就是那些在题目中的表现有些特殊的条件。
找到突破口之后再顺着题干已有的条件推理得出正确答案就容易许多。
例1:梅兰竹菊是张老汉的四个女儿。
有一次,某客人问起四姐妹的年龄,得到不同的回答。
梅说:“兰比竹小。
”兰说:“我比梅小。
”竹说:“兰不是三姐。
”菊说:“我是大姐。
”憨厚的张老汉在旁补充到:“大女儿和三女儿撒谎呢,二女儿和小女儿说得对。
”据此,按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可以判断四姐妹依次为:A.梅兰竹菊B.梅兰菊竹C.兰菊梅竹D.菊兰梅竹【答案】B。
解析:由“大女儿和三女儿撒谎”和菊的话可知,菊肯定不是大姐,则菊撒谎,则可推出菊是三女儿,对比选项,可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选B。
例2:.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
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
”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
”小任说:“小钟第一,小闽第四。
”小闽说:“小任第一,小华第二。
”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
”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
那么,具体名次应该是:A.小华第一、小钟第二、小任第三、小闽第四、小宫第五B.小闽第一、小任第二、小华第三、小宫第四、小钟第五C.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闽第五D.小任第一、小闽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华第五【答案】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找确定性信息突破【例】某办公室有三位工作人员:刘明、庄嫣和文虎。
他们三人中,一人是博士,一人是硕士,还有一人是本科毕业生。
已知博士比刘明大两岁;庄嫣与本科毕业生同岁,但是月份稍大;本科毕业生的年龄最小。
山此,可以推出三个人分别是什么学历?A.刘明是本科毕业生、庄嫣是硕士.文虎是博士B.刘明是硕士、庄嫣是博士.文虎是本科毕业生C.刘明是本科毕业生、庄嫣是博士.文虎是硕士D.刘明是硕士、庄嫣是本科毕业生、文虎是博士【解析】答案:Ao分析题干找出确定性信息:本科毕业生的年龄最小。
山博士比刘明大两岁可知刘明一定不是博士,山庄嫣与本科生同岁且比本科生稍大可知庄嫣一定不是本科生,山于本科生年龄最小,那么庄嫣不可能是博士,则文虎为博士,庄嫣为硕士,刘明是本科生。
故答案选A。
(二)找高频性信息突破【例】幼儿园马老师和三个小朋友悄情、可可和安安一起玩“猜一猜,我最棒”的游戏。
马老师对小朋友们说:“我把手中的红球、黄球和蓝球分别放在这个柜子的三个抽屉里,请你们猜一猜每只抽屉里放的是什么颜色的球?猜对了奖励小红花!”然后,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晴,把三只球分别放在三个抽屉里。
小朋友猜的情况如下^“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
”可可说: “红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安安说: “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老师告诉她们,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半。
请问红球、黄球和蓝球各在哪一层抽屉里?A•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蓝球在最底层的抽屉B•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C•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黃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中间抽屉D•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解析】答案:Do分析题干找出红球出现的次数最多。
三句关于红球的描述中只能有一种情况为真,故可知三个人的前半句为"一真两假”。
悄情的前半句“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与安安的话“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和“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均不可能同时为真,山于每人都猜对了一半,即安安的两个半句必有一真,所以悄悄的前半句必为假,则可推出悄情的后半句为真,黄球在中间抽屉;进而可推出可可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为真,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安安的后半句为假,前半句为真,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
故答案选D。
通过两道题U带大家了解朴素逻辑类型题U的方法,找到题干中的确定性信息或者高频性信息,我们就能顺着题干环环相扣推理、步步破解难题。
可能性推理在行测考试中所占比例很大,而这类题U的重要考点是削弱加强型题U。
其核心在于选取选项指出题干漏洞或弥补题干漏洞。
但大部分题干会有所要求选取力度最强项。
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对其多个选项进行力度比较。
常见的力度比较有五个方向,必然性>可能性、量大>量小、直接>间接、综合>单一、本质>现象。
这个五个比较方向可以帮我们解决大部分的题U°但也会存在一些容易忽略点需要我们去关注对比。
例如有关选项中关于时间段的陈述内容,选项所陈述时间点与题干时间点不一致,则我们需要比对斟酌看是否能达到削弱加强效【例题】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
其主要证据是:美国的经济表现超出预期,在就业和住房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欧洲央行启动了融资运作il•划, 用比较低的利率贷款,为更多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全球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树立了足够的信心。
因此,这都是非常好的迹象。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有可能成为上述论证前提的是:A.专家先前对美国经济表示不乐观B•欧洲央行原有利率较高,银根紧C.非欧美国家的经济状况保持稳定D.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缺乏信心支持【解析】Co题干山美国和欧洲的情况得出“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的结论。
A项指出“专家先前对美国经济表示不乐观”,先前这一时间状态并不能说明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这一事实,同样B项“欧洲央行原有利率较高,银根紧”,过去欧洲央行这一时间状态也并不能代表"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这一当前状态,排除;D 项“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缺乏信心支持”,不足以说明当前经济状况的未来趋势。
而C 项“非欧美国家的经济状况保持稳定”论及非欧美国家的经济状况,是使美国和欧洲的情况得出结论“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的这一论证成立,提供了论据支持。
故答案选C。
题干中AB两项以过去的时间点作为论述意在支持题干观点现阶段“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不同时间段并不能达到支持的效果。
所以我们不妨在练习题U的过程中,对于时间点的选项设置需多加关注。
拿到题U之后如何去判定它是解释型题U呢?当然就是看他的问法啦,常见问法有:“以下哪项(最)能够/不能解释上述现象;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解释上述行为?除了以下哪项,都有助于解释上述现象?”Eg:一位农场主养了一群羊,一天早上发现羊全都死了,找了鲁医来看,曽医说:“这些羊昨晚吃的草是含有某种病毒的,这些羊被毒死了。
”农场主说:“不对啊,昨晚我们家人也吃了这种野草,怎么人没事呢?”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解释上述现象?A•昨晚来了一群外星人,把羊弄死了B.在健康人的体内也发现的该病毒C•病毒只存在在草的根部,羊吃的是草根,人吃的是嫩尖【答案】Co我们要想选择一个能合理解释的选项是不是先得要找出题干需要解释的现象是什么,那题干矛盾的现象是什么呢?(羊吃了草被毒死了,人吃了却没事)找到现象之后我们来看一下选项。
A:A选项在说是外星人把羊弄死了,大家觉得现在外星人还有可能出来活动吗?这个选项所说的内容就不太符合我们平时的认知,所以A是不能够解释的。
B:B选项在说人体内发现了该病毒,那跟题干所说的羊和人都吃了结果却不一样有关系吗?所以B也是不能够解释的。
C:羊吃草根,草根恰好是有毒的,人吃嫩尖,尖乂是无毒的,所以C选项合理的解释了题干当中的矛盾现象。
那通过这道例题我们来总结一下解题思路:(-)找到矛盾现象。
我们要解释题干中的矛盾第一步就是我们必须要找到题干中所存在的矛盾点,要知道什么现象存在矛盾才能够对其进行合理解释。
矛盾点的出现经常会有一些提示,比如转折词:但是、然而、可是、事实上、实际上、则、却等等都会提示我们可能会有矛盾;有些题干里面会没有一些比较明显的转折词这样的标志,那我们就应该对整个句意进行合理的分析,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判断出来矛盾的现象。
(二)所遵循的原则要解释矛盾必须要合W合理的解释才能够把矛盾解释通透,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我们选择选项时要把握以下儿个原则1.解释矛盾要兼顾矛盾双方。
2•解释矛盾时要符合常理。
3.解释矛盾时要遵循题干所设定的基本事实。
这就是解释型题U的解题思路。
所以我们在做这种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析矛盾现彖背后的原因,并在解释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原则。
现在解释型题U, 你会解释了吗?一、定义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
二.经典例题例1. 2012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总支± 11463. 16元,生活消费支出6776.65元,其中,食品消费支di 2321.53元,衣着消费支di 454. 75元,居住消费支til 1390.91元,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 405. 75元。
问:2012年山东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约为()?A. 29. 8%B. 34. 3%C. 41. 4%D. 56. 2%【答案】Bo解析:恩格尔系数二食品消费支出/生活消费支出=2321. 53/6776. 65^2321. 53/6780=34. 2%o 此题,最终答案选择:B。
问:2007年的城镇家庭食品支出额约为()元?A. 3225. 0B. 362& 9C. 3746. 5D. 3856. 2【答案】B。
解析.山恩格尔系数二食品消费支出/生活消费支出,可得:食品消费支出=生活消费支出X恩格尔系数=9997X36. 3%^10000X36%^3600o此题,最终答案选择:Bo一.什么是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是指在一个数中,从该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起,直到末尾数字止的数字称为有效数字,如0.618的有效数字有三个,分别是6、1、8。
资料分析数据均为真实数据,因此讣算过程十分繁琐,如果精算,显然浪费太多时间。
而考试均为单选题,因此广大考生只要估算得当,是可以选择到正确答案的。
估算时,可以根据取舍原则取前儿位有效数字。
二、取舍原则AXB型,取两位有效数字,看第三位:②若第三位都为0、1、2,则全舍;②若第三位都为8、9,则全进;③第三位取值为其他情况时,一进一舍(小数字四舍五入,大数字反向变化)。
【例1】4227X12. 13%=()A. 452. 3B. 48& 1C. 512. 7D. 525. 4【答案】C。
解析:两数的第三位有效数字分别为2与1,根据第一条取舍原则,将两数全舍,4227X12. 13%^4200X12%=504,选择C项。
【例2] : 8494X15. 85%=()A. 1346. 3B. 1424. 1C. 1546. 6D. 1635. 3【答案】A。
解析:两数的第三位有效数字分别为9与&根据第二条取舍原则,将两数全进,8494X15. 85%^8500X16%=1360,选择A项。
【例3】28629X14. 53%=()A. 3840. 4B. 4001. 5C. 4159. 8D. 4305. 1【答案】C。
解析:两数的第三位有效数字分别为6与5,根据第三条取舍原则,将前三位有效数字小的,小数字14. 53%四舍五入,进为15%,另一个数字反向变化,舍为28000,原式828000X15X4200,选择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