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木天线
八木天线

八木天线只是雷达天线的一种形式,并不代表着落后。
况且美国的E-2D鹰眼也依然采用了变形的八木天线。
八木天线,英文:Yagi-Uda antenna;Yagi antenna解释:由一受激单元,一反射单元和一个或多个引向单元构成的端射阵。
注:实际上反射单元可以由一些单元或一反射面组成。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东北大学的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郞两人发明了这种天线,被称为“八木宇田天线”,简称“八木天线”。
八木天线的确好用。
它有很好的方向性,较偶极天线有高的增益。
用它来测向、远距离通信效果特别好。
其次,采用这种雷达是有一定针对意义的。
你所说的是052C烟囱后方的桅杆上装有一具极低频(VHF)远程对空监视雷达。
大陆之所以在新造舰艇上配备这种貌似源于50年代设计的“老古董”,实则不然,这是我国新设计的一种米波雷达。
之所以装备是因为目前没有任何电子支持装备以此为主要工作波段,而现有的隐身飞机对此种超长波长雷达波的隐密效果也比较差。
虽然波长特长的VHF雷达分辨率较差,但是对隐身飞机至少有示警作用,此举明显是针对西方强国引以为傲的隐身技术而发。
另外,在平时,052C上的相控阵雷达不能总是开机的,一是为了频段和相关参数的保密,二是为了节约成本。
而平时状态下,利用成本较低的警戒雷达进行实时监测是很划算的方式,可以有效减轻相控阵雷达的负担。
要解释这个问题得从苏俄的雷达电子技术强项说起。
苏俄的雷达技术强项一是功率大。
比如米格25/31上的雷达在地面开机其电子波能杀死一公里内的兔子。
二是探测距离远。
比如苏35BM的雪豹E相控阵雷达能探测到400公里外3平方米雷达反射面积的空中目标。
三是抗干扰性强。
这一点又是由功率大决定的,电子对抗时,强电子波肯定能抵抗弱电子波的干扰,这与人的体质强健能抵御疾病的侵入是一个道理。
而超长波的弱点是探测距离近,容且容易受大气层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不能全天候工作。
苏俄的雷达技术强项强恰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八木”雷达的正常探测距离达到350公里,比短波雷达的探测距离还远。
八木天线工作原理

八木天线工作原理
八木天线是一种常见的定向天线,它由日本电气工程师八木秀次于1928年发明。
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共振原理和相位相控原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可以实现较大的增益和较窄的波束宽度,适用于许多无线通信系统中。
首先,八木天线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个驱动器和若干个反射器和直接器组成的。
驱动器是天线中的主要辐射元件,它产生电磁波并将其辐射出去;反射器和直接器则起到了聚焦和增强电磁波的作用。
整个结构的设计是为了让电磁波在特定的方向上得到增强,从而实现定向辐射和接收。
其次,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共振原理的。
当天线的长度和宽度符合一定
的条件时,就会产生共振现象,使得天线在特定频率下的辐射效果最佳。
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八木天线时,需要精确计算和调整天线的尺寸和形状,以使其在工作频率下达到共振状态,从而获得最佳的辐射效果。
另外,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相位相控原理。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调整反
射器和直接器的位置和相位,可以实现对电磁波的相位进行调控,从而实现波束的定向和聚焦。
这种相位相控技术可以使得八木天线在特定方向上的辐射增强,而在其他方向上的辐射减弱,从而实现了定向辐射和接收。
总的来说,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共振原理和相位相控原理的,通过合理
的结构设计和相位调控,实现了对电磁波的定向辐射和接收。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八木天线因其较大的增益和较窄的波束宽度而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定向天线类型。
八木天线的使用场景

八木天线的使用场景八木天线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设计,采用了一系列平行的金属棒作为辐射元。
它的独特设计和特性使得它在各种场景下都能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八木天线的几个常见使用场景:1.电视广播:八木天线在电视广播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接收到广播信号并将其传输到电视机中,从而实现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收看。
八木天线因其高增益和方向性而受到青睐,能提供清晰的图像和更好的音频质量。
2.无线通信网络:在无线通信领域,八木天线也是常见的。
它能够在不同频段和协议下实现数据的传输,包括Wi-Fi、蓝牙和4G/5G网络等。
由于八木天线的高增益和方向性,它能够增加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速度。
3.卫星通信:八木天线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被用于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将其传输到地面站或个人使用的卫星接收器中。
由于卫星信号的传输距离较远,所以八木天线的高增益能够保证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4.无线电望远镜:八木天线还用于无线电望远镜中。
这些望远镜通常用于天文观测,用于检测和研究宇宙中的无线电波和星体。
八木天线的高增益和精确的指向性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接收微弱的无线电信号,并提供高分辨率的观测图像。
5.无线电定位系统:在定位系统中,八木天线也有其独特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接收来自无线电信标的信号,并根据信号强度和方向来确定信标的位置。
这种定位系统在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测量和无线电定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6.天线阵列:八木天线也常被用于构建天线阵列,用于实现更加复杂的通信和雷达系统。
天线阵列由多个八木天线组成,通过不同的相位和权重来实现波束形成、空间分集和信道估计等功能。
它在雷达、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总之,八木天线作为一种高增益和方向性的天线设计,在广播、通信、天文观测、定位系统以及雷达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的特性使得其在远距离的信号传输、薄弱信号接收以及复杂信号处理等方面表现出色,并在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

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八木天线是一种常见的射频天线,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它是由两个共面的反射器和一个位于反射器焦点处的驻波器构成。
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反射和干涉现象。
我们来了解一下八木天线的结构。
八木天线由两个平行的金属板组成,它们之间的距离通常为波长的四分之一。
这两个反射器的作用是将来自发射源的电磁波反射到驻波器上,并增强驻波器辐射的信号强度。
驻波器是八木天线的关键部分,它位于两个反射器的焦点处。
驻波器上的电磁波会被反射器反射并聚焦到一个点上,从而形成较强的电磁波辐射。
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描述。
第一步是信号的接收或发射。
当八木天线被用作接收器时,它会接收到来自外部的电磁波信号。
这些信号会被驻波器接收并通过反射器反射到驻波器焦点处,然后通过天线端口输出到接收设备。
当八木天线被用作发射器时,电信号会通过天线端口输入到驻波器,然后被驻波器辐射出去,经过反射器的反射,最终形成一个辐射强度较高的电磁波。
第二步是信号的增强。
八木天线的两个反射器起到了聚焦信号的作用。
当电磁波信号到达反射器时,它们会被反射器反射,并聚焦到驻波器焦点处。
由于反射器的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的合理设计,驻波器焦点处的信号强度会得到增强。
第三步是信号的指向性。
八木天线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很好的指向性。
由于反射器的存在,来自非焦点方向的信号会被反射器反射并聚焦到驻波器焦点处,而来自其他方向的信号则会受到反射器的遮挡而减弱。
因此,八木天线可以将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某个特定方向上,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接收灵敏度。
总结一下,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射和干涉的原理,通过两个反射器将信号聚焦到驻波器焦点处,从而增强信号的强度,并具有较好的指向性。
八木天线由于其结构简单、性能优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对数天线,八木天线与栅格天线的区别

对数天线,八木天线与栅格天线的区别
对数天线、八木天线和栅格天线都是不同类型的室外天线,它们在结构、性能和应用场景上存在一些区别。
对数天线:这是一种八木的升级版,增加了外层保护罩,方向性比较强。
对数周期天线价格昂贵,但可以使用在多种频率和仰角上,其方向性更强,对无用方向信号的衰减更大。
对数天线主要用于链路中继、无线电测向等,特别适用于中、短波通信。
八木天线:这是一种增益较高的定向天线,由日本东北大学的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郞两人发明。
它具有增益较高、结构轻巧、架设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点对点的通信或者将室外信号引入到室内。
八木天线在短波通信中通常用于大于6 MHz以上频段,应用于窄带和高增益短波通信,可架设安装在铁塔上,具有很强的方向性。
八木天线的单元数越多,其增益越高,通常采用6-12单元的八木定向天线,其增益可达10-15dBi。
栅格天线:外观呈渔网状,一般用在偏远山区地方、或者偏僻的城中村,具体要看实际情况搭配套装使用。
有的栅格天线采用栅状结构,一是为了减轻天线的重量,二是为了减少风的阻力。
综上所述,对数天线、八木天线和栅格天线在结构、性能和应用场景上各有特点。
对数天线方向性强,适用于中、短波通信;八木天线增益高、价格便宜,适用于点对点通信和室外信号引入;而栅格天线则主要用在特定环境如偏远山区或城中村。
选择哪种天线主要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场景。
八木天线

八木天线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东北大学的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郞两人发明了这种天线,被称为“八木宇田天线”,简称“八木天线”。
八木天线的确好用。
它有很好的方向性,较偶极天线有高的增益。
用它来测向、远距离通信效果特别好。
如果再配上仰角和方位旋转控制装置,更可以随心所欲与包括空间飞行器在内的各个方向上的电台联络,这种感受从直立天线上是得不到的。
典型的八木天线应该有三对振子,整个结构呈“王”字形。
与馈线相连的称有源振子,或主振子,居三对振子之中,“王”字的中间一横。
比有源振子稍长一点的称反射器,它在有源振子的一侧,起着削弱从这个方向传来的电波或从本天线发射去的电波的作用;比有源振子略短的称引向器,它位于有源振子的另一侧,它能增强从这一侧方向传来的或向这个方向发射出去的电波。
引向器可以有许多个,每根长度都要比其相邻的并靠近有源振子的那根略短一点。
引向器越多,方向越尖锐、增益越高,但实际上超过四、五个引向器之后,这种“好处”增加就不太明显了,而体积大、自重增加、对材料强度要求提高、成本加大等问题却渐突出。
通常情况下有一副五单元八木(即有三个引向器,一个反射器和一个有源振子)就够用了。
每个引向器和反射器都是用一根金属棒做成。
无论有多少“单元”,所有的振子,都是按一定的间距平行固定在一根“大梁”上。
大梁也用金属材料做成。
这些振子的中点要与大梁绝缘吗?不要。
原来,电波“行走”在这些约为半个波长长度的振子上时,振子的中点正好位于感应信号电压的零点,零点接“地”,一点也没问题。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在空间感应到的静电正好可以通过这些接触点、天线的金属立杆再导通到建筑物的避雷地网去。
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以三单元天线接收为例):引向器略短于二分之一波长,主振子等于二分之一波长,反射器略长于二分之一波长,两振子间距四分之一波长。
此时,引向器对感应信号呈“容性”,电流超前电压90°;引向器感应的电磁波会向主振子辐射,辐射信号经过四分之一波长的路程使其滞后于从空中直接到达主振子的信号90°,恰好抵消了前面引起的“超前”,两者相位相同,于是信号迭加,得到加强。
八木天线_图文概要

八木天线,据介绍是日本人宇田所创,八木仅做了介绍。
英文叫”Yagi“,也叫寄生天线,引向天线。
一般由一根反射元,一根激励元(发射体)和多根引向元组成。
由于八木天线具有很好的方向性,增益也比较高。
用它来测向、远距离通信效果特别好,不仅被专业通讯电台广泛使用,也受到我们业余无线电通讯爱好者的欢迎。
有关它的工作原理和计算公式可以在不少书刊和网站上找到,在次不再赘述。
这里主要介绍我们爱好者如何来自制430八木天线。
那年,我们有位朋友得到了一副从境外带来的成品五单元430八木天线,凡是见到的人都感到相见恨晚、爱不释手!于是,一位DIY能力比较强的朋友发挥自己的特长,借去精心仿制了一副。
这样这种八木天线就在我们中间传开来了。
当然,可能有的朋友觉得在今天的条件下DIY的天线比较“土”,完全可以去买成品,没有必要去DIY。
但是,要知道DIY是我们HAM的一个传统,是一个开发自己的智慧、提高心灵手巧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过程,真所谓“其乐无穷”,我们有不少HAM都乐此不疲。
DIY不仅要求达到效果相仿,而且,还要求制作简便,充分利用手边可替代的物品,讲求费用低廉。
我自制的430八木天线是在其他朋友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发挥,就有价廉物美的效果。
〔图1就是自制的430八木天线〕【图1】从左边起1—3根(3根铜梗)为引向元,记作A、B、C;第4根(即环型体)为激励元(发射体),记作D;第5根为反射元,记作E。
具体尺寸:A=30.2cm B=31cm C=31.8cm D(环型两端中心)=32cm E=34.5cm各单元之间的间距:A—B:13.5cm B—C:14.3cm C—D(环型不开口的一边):8.7cmD(环型不开口的一边)—E:7.5cmD发射元环型间距:2cm 环型开口处间距:1cm【图 2】【图 3】【图 4】所用材料:1.支架:我用的是铝合金工字型窗帘轨道,约55cm长。
也可用其他材料。
一般五金装潢商店有售。
(见图2)这种材料价格便宜,容易搞到,制作时钻孔打洞也方便。
八木天线工作原理

八木天线工作原理
八木天线是一种常用于电波通信系统中的天线设计。
它是由两个元件组成的,一个被称为驱动器,另一个被称为反射器。
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为主动器通过激发电磁波信号,将信号传输到反射器中。
反射器将反射来的信号重新聚焦并加以放大,然后将信号传输出去。
这样,八木天线能够实现高效的电磁波辐射和接收。
具体而言,八木天线的驱动器通常是一个简单的电磁波元件,由导电材料制成,并与发射机或接收机相连。
驱动器负责将电流或电压信号转化为电磁波信号。
反射器是由多个导电元件组成的,它们排列在特定的几何形状内。
这些导电元件被称为细柱或辐射器,它们的长度和间距通常被精确计算和调节,以便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优化天线的辐射和接收性能。
当驱动器激发电磁波信号时,这些信号将从驱动器传输到反射器上的辐射器。
辐射器与电磁波相互作用,并重新辐射出信号。
由于反射器的几何形状和辐射器的排列,重新辐射出的信号会被聚焦和束缚到特定的方向,从而实现更远距离的信号传输。
总的来说,八木天线通过驱动器的激励和反射器的反射聚焦特性,实现了电磁波信号的高效辐射和接收。
它在电波通信中广泛应用,如广播、卫星通信和无线网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东北大学的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郞两人发明了这种天线,被称为“八木宇田天线”,简称“八木天线”。
八木天线的确好用。
它有很好的方向性,较偶极天线有高的增益。
用它来测向、远距离通信效果特别好。
如果再配上仰角和方位旋转控制装置,更可以随心所欲与包括空间飞行器在内的各个方向上的电台联络,这种感受从直立天线上是得不到的。
典型的八木天线应该有三对振子,整个结构呈“王”字形。
与馈线相连的称有源振子,或主振子,居三对振子之中,“王”字的中间一横。
比有源振子稍长一点的称反射器,它在有源振子的一侧,起着削弱从这个方向传来的电波或从本天线发射去的电波的作用;比有源振子略短的称引向器,它位于有源振子的另一侧,它能增强从这一侧方向传来的或向这个方向发射出去的电波。
引向器可以有许多个,每根长度都要比其相邻的并靠近有源振子的那根略短一点。
引向器越多,方向越尖锐、增益越高,但实际上超过四、五个引向器之后,这种“好处”增加就不太明显了,而体积大、自重增加、对材料强度要求提高、成本加大等问题却渐突出。
通常情况下有一副五单元八木(即有三个引向器,一个反射器和一个有源振子)就够用了。
每个引向器和反射器都是用一根金属棒做成。
无论有多少“单元”,所有的振子,都是按一定的间距平行固定在一根“大梁”上。
大梁也用金属材料做成。
这些振子的中点要与大梁绝缘吗?不要。
原来,电波“行走”在这些约为半个波长长度的振子上时,振子的中点正好位于感应信号电压的零点,零点接“地”,一点也没问题。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在空间感应到的静电正好可以通过这些接触点、天线的金属立杆再导通到建筑物的避雷地网去。
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以三单元天线接收为例):引向器略短于二分之一波长,主振子等于二分之一波长,反射器略长于二分之一波长,两振子间距四分之一波长。
此时,引向器对感应信号呈“容性”,电流超前电压90°;引向器感应的电磁波会向主振子辐射,辐射信号经过四分之一波长的路程使其滞后于从空中直接到达主振子的信号90°,恰好抵消了前面引起的“超前”,两者相位相同,于是信号迭加,得到加强。
反射器略长于二分之一波长,呈感性,电流滞后90°,再加上辐射到主振子过程中又滞后90°,与从反射器方向直接加到主振子上的信号正好相差了180°,起到了抵消作用。
一个方向加强,一个方向削弱,便有了强方向性。
发射状态作用过程亦然。
有源振子是关键的一个单元。
有两种常见形态:折合振子与直振子。
直振子其实就是二分之一波长偶极振子,折合振子是其变形。
有源振子与馈线相接的地方必需与主梁保持良好的绝缘,而折合振子中点仍与大梁相通。
仿制一副天线,但总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调什么?为什么要调?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所做天线的原理。
天线的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输入阻抗”。
在谐振状态,天线如同一只电阻接在馈线端。
常用馈线阻抗为50Ω,如果天线输入阻抗也是50Ω,那就达到了“匹配”,电台输出的信号就能全部从天线上发射出去;如果不“匹配”,一部分功率就会反射回电台的功放电路。
二分之一波长偶极天线的输入阻抗约为67Ω,二分之一波长折合振子的输入阻抗则高于前者4倍。
当加了引向器、反射器后,阻抗关系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总的来说八木比仅有基本振子的阻抗要低很多,且八木各单元间距大则阻抗高,反之阻抗变低,同时天线效率降低。
有资料介绍,引向器与主振子间距0.15波长时阻抗最低,0.2-0.25时阻抗高,效率提高。
这时阻抗的变化范围约在5-20Ω间。
经典的折合振子八木天线的特性阻抗约为300Ω,(振子间距约四分之一波长)如常见的电视接收天线。
折合振子折合的间距狭窄时、或二分之一波长的“长边”直径大于那两个约四分之一波长的“短边”的直径时,其输入阻抗较高。
我们的通信机输出都是按50Ω设计的,配50Ω电缆作馈线。
八木天线怎样才能与馈线达到阻抗匹配?显然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匹配方法。
短波波段八木常用的“发夹式”匹配,是在馈电处并接一段U型导体,它起着一个电感器的作用,和天线本身的电容形成并联谐振从而提高了天线阻抗;还有经典的“伽玛”匹配、著名的HB9CV天线等等。
最简单的做法是把靠近天线馈电处的馈线绕成一个约六、七圈直径约15厘米的线圈挂在那里,我想这与发夹匹配的原理应该是一样的吧。
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八木天线是“平衡输出”,它的两个馈电点对“地”呈现相同的特性,但通常的收发信机天线端口却是“不平衡”的,芯线是热端,外导体接地。
虽然我们也可以视而不见地将馈线芯线随意接在天线两个馈电点之一上,另一点接馈线的外导体层,但是,这将破坏天线原有的方向特性,而且在馈线上也会产生不必要的发射。
一副好的八木,应该有“平衡-不平衡”转换。
有朋友问,架设八木时天线的振子是和大地平行好还是垂直与大地好?回答是,收、发信双方保持相同“姿势”为好。
振子水平时,发射的电波其电场与大地平行,称“水平极化波”,振子与地垂直时发射的电波属“垂直极化波”。
收发双方应该保持相同的极化方式。
在U/V波段,人们大量使用着直立天线,八木天线当然也就应少数服从多数,让振子垂直于大地。
短波波段八木天线多为水平架设,而且,这样的庞然大物恐怕想垂直架也无法实现!
有朋友问,振子的直径对天线性能有什么影响?回答是直径影响振子长度,直径大则长度略短。
直径大,天线Q值低些,工作频率带宽就大一些。
还有朋友问,折合振子是“平躺”在大梁上,其几个边都与其它振子在一个平面上好?还是折合振子的面垂直与大梁,只有其长边和其它振子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好呢?经典的折合振子八木天线是前者。
根据前面所说的工作原理,如果把折合振子平躺在引向器和反射器之间,折合振子就有两个边“插足”,其中的相位关系就更复杂了许多?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
业余无线电的许多成果,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天线,是经过实际试验得来的,“成功”或“不成功”也常是以自己的满意程度、“与过去相比”来确定的。
本刊再次介绍的几款天线,有的就是50Ω馈线直接连到折合振子上,折合振子平平稳稳地躺在众“器”兄弟当中。
究竟怎样才是最好的?还是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接上一个驻波表,试着调整一下各振子的长度、各单元之间的距离,还有怎么匹配等等,很可能还会有新的发现。
顺便提个醒:调试时一定要把天线认认真真架起来,离开地面至少有个两、三米,周围还要开阔一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