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直之间

合集下载

教学中的“曲”与“直”

教学中的“曲”与“直”

教学中的“曲”与“直”生活中曲与直并非水火不容的二物,他们之间互相缠绕互相依赖,勾勒出一副柔美的画卷,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曲与直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曲中有直,直中带曲,勾勒出我们独特的教学艺术。

一、化曲为直,渗透划归的思想何谓化归思想,是以可变的观点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形,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采取迂回的战术,通过变形把要解决的问题,化归为某个已知的问题。

从而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或“变换”。

其实在我们小学数学中蕴藏着各种可运用化归的方法进行解答的内容。

1.1.直观演示化曲为直,渗透划归的思想。

老师们对讲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采取的都是将圆面积等分的方法,将其变形为长方形,从而推倒出圆面积公式,这是非常直观意义上的化曲为直,这种方法在图形的讲解上是常用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讲解,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圆面积的公式,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变形并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从而找到解决新问题的途径。

1.1.利用知识迁移化曲为直,渗透划归的思想。

在小学阶段,4年级以后,好多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旧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合理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新知达到化曲为直,从而渗透划归的思想,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五年级在讲解小数除法时,实际上是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的。

在讲之前,先复习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小歌谣: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下一位,看到哪位商哪位,商乘减比落,一步不能落。

然后提问学生被除数是小数怎么办?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最后完善歌谣小点点,站齐队,原来怎做还怎做,整部不够要商0,点点下除别马虎!这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们感觉即轻松又愉快,轻松是因为旧知带新知感觉简单,愉快是因为在旧知的基础上完善新知,自身得到充实感到高兴,更重要的是在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渗透划归的思想,受益孩子将来的学习生活。

二、化直为曲,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

曲与直

曲与直

思路许多是非曲直需要我们明辨能屈能伸是一种策略直线走不通可以尝试绕行人生的道路上,要尽量少走弯路成功之路往往是曲折的曲与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曲与直是相对的曲与直各有其优劣直来直去与兜圈子是两种不同的性格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毛泽东若夫非分是非,非治曲直,非辨治乱,非治人道,虽能之无益于人。

——荀子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之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荀子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

——寒山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旧唐书》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淮南子》先知迂直之计者胜。

——孙子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曲线的美在于它的曲折和流动,人生的美在于它的坎坷和艰辛,一帆风顺的人生是缺陷的人生。

——高尔基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郭吉安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

——古语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谚语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佚名经典素材林肯断案(迂回战术获得胜利)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总统之一林肯,早年曾当过律师。

有一次,他接到这样一个案子: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人被诬告为谋财害命的杀人凶手。

证人福尔逊一口咬定,亲眼看到阿姆斯特朗在半夜行凶杀人。

对此,阿姆斯特朗难辨冤屈。

林肯接案后,经过大量调查取证,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真相。

一开庭,林肯就巧妙地迫使证人“爬雪坡”,不直接揭露证人的谎言,而是迂回一下,让证人自己露出马脚。

下边是当时的记录:林肯:你起誓说认清了阿姆斯特朗吗?福尔逊:是的。

林肯:你说你在草堆后面,阿姆斯特朗在大树底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码,能认清吗?福尔逊:看得清清楚楚,因为月光很亮。

林肯:你敢肯定不是凭衣着猜测的吗?福尔逊:我肯定认准了他的面容,因为月光正照在他的脸上。

林肯:你能肯定凶杀时间正是晚上十一点吗?福尔逊:绝对肯定,因为回家时,我看了时钟,为十一点一刻。

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直曲之间人生的智慧

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直曲之间人生的智慧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直曲之间,人生的智慧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儒家认为“人之生也直”;道家认为“曲则全”。

关于“直”与“曲”,古往今来争论不断。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本题要求我们结合儒家和道家的观念,对“直”与“曲”的关系进行探讨。

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直”与“曲”的含义。

在这里,“直”可以理解为坦率、直接,而“曲”则可以理解为曲折、迂回。

这两个概念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立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种辩证关系。

2.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儒家和道家对“直”与“曲”的看法。

儒家认为“人之生也直”,强调的是人的品质应该正直、坦率,不隐瞒、不做作。

而道家则认为“曲则全”,主张在处理问题时要善于变通、迂回,不要一味地坚持己见。

3.然后,我们需要探讨“直”与“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我们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如在面对困难时,我们既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直面问题,也要有智慧和策略去化解矛盾,实现目标。

这样,我们既能体现儒家的“直”,又能体现道家的“曲”。

4.最后,我们需要对“直”与“曲”的关系进行总结。

我们可以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下,“直”与“曲”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坚守正直、坦率的品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则需要学会变通、迂回的策略。

只有正确地处理好“直”与“曲”的关系,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综上所述,本题要求我们结合儒家和道家的观念,对“直”与“曲”的关系进行探讨。

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直”与“曲”的含义;2)分析儒家和道家对“直”与“曲”的看法;3)探讨“直”与“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4)对“直”与“曲”的关系进行总结。

王羲之行书笔法(二)

王羲之行书笔法(二)

中有着清晰的展现:笔锋硬挺挺地上,像是用锤子敲打器物,当的一下,动作就完成了,形态质真素朴。

王羲之早期行书如《姨母帖》仍基本上承袭着这种古法。

孙过庭《书谱》云:“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这里讲的是王羲之力变古法以住,笔锋于点画内部的运动不再是一下子即敲击完成,而往往经历了多次反复的“衄挫”,却图 图5-1 东 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局部)图 图5-2 东 晋 王羲之 忧悬帖(局部)图 图5-3 东 晋 王羲之 频有哀祸帖(局部)图 图5-4 东 晋 王羲之 丧乱帖(局部)图 图5-5 东 晋 王羲之 得示帖(局部)图 图5-6 东 晋 王羲之 得示帖(局部)图 图5-10 东 晋 王羲之 丧乱帖(局部)图 图5-9 东 晋 王羲之 何如帖(局部)图 图5-8 东 晋 王羲之 姨母帖(局部)图 图5-7 东 晋 王羲之 二谢帖(局部)图 图5-11 东 晋 王献图 图5-12 东 晋 王献之 鸭头丸帖(局部)图 图5-13 唐 颜真卿 祭侄稿(局部)之 廿九日帖(局部)图 图5-14 唐 颜真卿 祭侄稿(局部)图 图5-15 唐 颜真卿 祭侄稿(局部)图 图5-16 唐 颜真卿 祭侄稿(局部)图 图6-1 楼兰残纸之“不”图 图6-2 楼兰残纸之“具”图 图6-3 楼兰残纸之“之”图 图6-4 东 晋 王羲之 姨母帖之“之”如电光逝火,爆发力极强,动作完成的单位时间一般甚至略短于古法。

《何如帖》“不审”(图6-7)二字,“不”字末点入笔微曲引势较长,就像写一个短短的横画,然后笔锋微微侧切,随即向斜下方再较陡直地翻切,略为转笔回提,使笔锋着纸充分,最后快带出一个形态饱满的狭长三角。

“审”字起首之点用笔动作的层次与之上的点法大体相仿,不同之处在于入笔引势短促,在接近底部时增加了一个细微之极的小翻切,转笔回提幅度较大,出锋时意到而已。

两个点的形态,一者舒张悠长,一者精悍充盈,毫芒之间,变化生焉。

而悠长地滑切,点画下沿形成优美短弧形,锋势柔和,回摆轻盈;第二画入笔较为陡直短促,稍取弯翘之势,铺毫后鳞勒涩进,收笔时有一沉实的动作,很小的顿挫,蓄势后出锋,短而结实。

从书法中悟人生智慧

从书法中悟人生智慧

从书法中悟人生智慧中国书法博大精深。

它不仅是一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而且能够启迪人生、丰富人生,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是传统、精神和民族的特征。

俗话说:字如其人。

不同的人写出的是不同的字,如:贤哲之士的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智慧一:曲则全,枉则直要想学写字,必先学做人。

做书忌僵直之线,讲求一波三折。

做人也是如此,直则易折。

老子曾说过:曲则全,枉则直。

因此,为人处事,做人做书都要讲究艺术,讲究曲线美。

曲能生气,也能贮气;曲则有情,曲则生韵。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且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他的奶妈,自以为是皇帝养母,故经常在外仗势犯事,汉武帝就要依法严惩。

奶妈只得求助东方朔,东方朔说,这件事靠嘴巴讲是没有用的。

于是他告诉奶妈,等皇帝下命令要办你,你被拉下去的时候,什么也不要说,但要走两步,便回头看看皇帝,走两步,再回头看看皇帝,切记你什么都不要说,这样,或者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当皇帝下令拉下奶妈时,奶妈照做了。

东方朔站在旁边骂道:你这老太婆是不是神经啦,皇帝已经长大了,还要吃奶吗?你快走吧!东方朔这么一说,皇帝听了很难过,自省,结果将奶妈释放了。

正是东方朔运用了“曲而全”的艺术,不仅救了奶妈的命,而且还消除了汉武帝后来的内疚之情。

曲直之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直来直去,往往是行不通的。

这和书法是一样的,“无往不复,无垂不收”,不能老是横和竖,不用“使转”。

当然“使转”过了头,字中尽是些圈圈眼眼,就太俗了,人也就变得滑头滑脑了。

智慧二:平淡自然,宠辱不惊书法在笔法上,讲求“藏头护尾,力在字中”,做人就要“刚柔并济”;讲求“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做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笔上要“藏露互见,方圆并备”,做人要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结字上,讲求“重心平稳”,做人就要稳重,不要轻浮;结字要“点画呼应,顾盼有情”,做人要讲信任,和睦相处。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其著的《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关于曲直的作文题目

关于曲直的作文题目

关于曲直的作文题目
《曲直之间的那些事儿》
嘿,大家想过没有,这世间的事儿啊,就像那弯弯绕绕的线条,有曲有直。

我想起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山。

那山啊,可真是够崎岖的,根本就没有一条直直的路可以走。

我们沿着那弯弯曲曲的小道往上爬,一会儿向左拐,一会儿又向右转,感觉就像在和这山路玩捉迷藏。

有时候遇到特别陡的地方,我们几乎是手脚并用,歪歪扭扭地往上挪。

我朋友还打趣说:“这路咋这么会拐弯啊,就不能直直地让我们上去嘛!”
好不容易到了一处稍微平坦点的地方,我们停下来休息。

望着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峰,那线条有直的有弯的,组合在一起还挺有美感。

我突然就想到,这人生其实不也这样嘛,不可能都是笔直的大道让你走,总会有那些弯弯绕绕来考验你。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抱怨路太曲折,可也就是这些曲折,才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就像我们爬山,如果一路都是直路,那可能很快就到顶了,但也会少了很多乐趣。

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弯曲的小路,我们才会更加珍惜到达山顶时的那种成就感。

生活中的曲直也是一样啊,我们不能只期盼着直路,而要学会在曲直之间找到平衡,享受其中的过程。

不管是曲是直,都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经历呀。

所以,就让我们坦然面对这世间的曲直吧!。

官帽椅广告语

官帽椅广告语

官帽椅广告语
官帽椅广告语如下:
1、官帽椅,传统家具经典之作,造型舒展、结构严谨,曲直之间不差分毫。

做人做事亦应如此,修身慎行,敦方正直。

2、官帽椅,传统家具经典之作,造型舒展、结构严谨,曲直之间不差分毫。

做人做事亦应如此,修身慎行,敦方正直。

3、官帽椅是以其简约、线条流畅著称的,几百年来如潺潺流水缓缓地流淌,不管在古在今,在厅堂还是在书房,从容坐镇,安定祥和。

4、官帽椅选材精良,体形高大挺拔,稳重饱满,气质优雅,颇具大家风范。

两只椅子宽厚的靠背板一木对开,花纹对称,如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让人观而忘忧。

5、官帽椅庄重挺拔,靠背板采用难得的黄花梨瘿木制成,弧度兜转流畅,搭脑略显平直,与大曲面靠背板相互呼应,搭脑和扶手以烟袋锅榫与椅子腿相接,考究的工艺随手可触。

6、此官帽椅以黄花梨制成,用材细致,造型挺拔俊秀。

素面三弯靠背板,宽厚的靠背板纹理流畅,引人入胜。

河流曲直作文

河流曲直作文

河流曲直作文篇一《河流曲直与人生之路》我家附近有一条河,每次路过我都忍不住多看它几眼。

这河可有些年头了,它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直线型河流。

从河的这头望到那头,曲里拐弯的,像一条蜿蜒的长蛇。

有一次,我沿着河边散步,就仔细地观察起这条河。

河水在弯曲之处,水流的速度好像都变慢了些。

在一个大转弯的地方,河滩变得特别宽阔,还有很多形状各异的小石头。

我就坐在那些石头上,看河水慢慢悠悠地淌。

这里聚集了不少生物,水草在水底轻轻摇曳,像绿色的彩带。

小鱼在水草间穿梭自如,偶尔还会有一只小龙虾从石头缝里探出它的大钳子。

我突然觉得,这弯曲的河流像极了我们的人生。

哪有人一生都是顺风顺水的直线呢?很多时候就像这河流的弯路,看似多费了周折,但却有着不一样的风景。

就像我自己,曾经为了找一份工作四处碰壁。

从一家公司跑到另一家公司,接受各种奇怪的面试问题。

那阵子感觉自己一直在人生的弯路上徘徊,沮丧得很。

但就在这个曲折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和我分享各自的经历,给我出主意。

就如同在这条河弯里的小生物一样,虽然我们都处在各自的曲折之处,但大家相互陪伴。

最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像河流绕过弯之后又继续欢快地流向远方。

这曲曲折折的经历反而成为我人生珍贵的回忆,让我懂得在弯路处寻找美好与机遇。

篇二《曲直之间:河流的辩证法》我对那条河总是特别感兴趣,没事就去会一会它。

它的直与曲可太有故事了。

有一回,我决定从上游走到下游好好看看这条河的变化。

开始的一段,河流还算直溜,河水奔腾得特别带劲,就像一群着急赶路的少年,一个个互相挤着向前冲。

那时候的河面看着很窄,水也深,水流产生的小漩涡一个接一个,像是在告诉人们它藏着无尽的力量。

可是走着走着,河流就开始拐弯抹角了。

不只是简单的小弯,那弯大得有时候都能把一大片地圈进来。

在这里,水流变得平缓多了。

河底泥沙被冲到河岸两边,堆积起来,形成了一小片一小片的沙地。

我看到有个小男孩在沙地上堆城堡,他全神贯注,对旁边慢慢流淌的河流毫不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直之间
直,意味着直接,从起点一下奔到终点,少了
许多无谓的藻饰。

曲,则意味着曲折,需经历其
间的弯道方可到达终点。

人们大都认为直来直去
的人生更好,能使时间最大效益地被利用。

然而,我认为,处事以直,生活以曲。

数学中有一条定律: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的确,在处理某些问题时,我们应当思索寻求最佳途径,否则,便等同于浪费时间。

比如说从武汉到台湾,走水路还是乘飞机,我相信多数人会选择方便快
捷的方式。

然而生活不同,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变化,
都被上一阶段的事情影响着。

因此某些曲折是必
要的。

如果人生中充斥着一蹴而就的事例,那人
的悲与喜也就不复存在,人生也变得空寂无聊。

苏轼的人生是曲线,但倘若他把生命走成直线,
少了贬谪排挤,他也可能不会变得旷达豪放,中
国也就多了一个庸碌的官员少了一个才华横溢的
诗人。

我们可以这样说,是生命中的弯路成就了
苏轼。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有诗人惊讶于人生之路曲折,耗费大好光阴在
弯路之上。

但若没了弯路,何来直路?不经历弯
路之困苦,怎体会得到直路之欢悦?鲁迅作文弃
医从文,放弃了医路最终投身于更加富有贡献的
事业。

钱锺书先生曾说:对于幸福,我们期望它来,不舍它走,然后期望它再来。

这三种感觉支
配着我们活了一生一世。

生命的本质是如此。


是成功反使成功之喜悦变得微不足道,使人找不
到奋斗的方向。

当我们在经历了困难曲折后收获
成功,我们更会感到兴奋感之强烈。

这就是无条
件获得与自我争取的差别,也是畅通无阻与时有
曲折的差异。

欧阳修曾说:盖愈穷则愈工,然则
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苦难夹逼带来
厚积薄发,厚积薄发促使人生理想实现。

我们都排斥曲折,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痛苦的
回忆,是光阴易过催人老,辜负青春美少年的感慨。

但不可忽视的是,弯路给予我们信心与勇气,给予我们坚持走下去的力量,以及心智的稳健成熟。

如果把曲线无限细分,你将会得到许多条直线,每一条都让人进步一点。

世上没有无用之物。

直与曲,曲与直,各有其效益。

因此少去抱怨曲
折之多、行路之难。

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的理想,有了直视弯路的勇气,时间不会白费,梦想不是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