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

合集下载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我从哪里来(附教学过程和反思)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我从哪里来(附教学过程和反思)

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我从哪里来大班综合教学活动:我从哪里来一、教学价值通过本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生命力、家庭亲情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学习人类的身体构造和生命力。

2.了解自己从哪里来,了解家庭亲情。

3.培养好奇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4.培养尊重他人的态度。

三、教学区域教室内或户外均可,最好能提供一些具有人类身体构造的模型或图示,如人体解剖模型、宣传画等。

四、教学准备1.人体解剖模型、宣传画或图片等。

2.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工具。

3.家庭相册或家谱等。

五、教学介绍通过投影仪或幻灯片等工具,向学生介绍人类身体构造和生命力等方面的知识,然后介绍家庭亲情,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最后展示一些家庭相册或家谱等,让学生了解家族的历史和传承。

六、教学重点在学生心中建立正确的人体观念和家庭观念,培养好奇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七、教学方法1.投影仪、幻灯片等工具介绍知识点。

2.老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展示家庭相册或家谱等,让学生了解家族历史和传承。

八、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简要介绍教学活动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知识介绍通过投影仪、幻灯片等工具介绍人类身体构造和生命力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生命力来自哪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家庭亲情介绍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家庭背景,介绍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4.家族历史介绍展示一些家庭相册或家谱等,让学生了解家族的历史和传承,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族文化和传承。

5.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族文化。

6.活动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和收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九、教学反思本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尊重他人的态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家庭背景的差异可能会引发一些敏感问题,需要老师保持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十、教学案例一位老师通过展示人体解剖模型和宣传画等,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身体构造和生命力等方面的知识,然后介绍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族文化。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设计我从哪里来(附教学过程和反思)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设计我从哪里来(附教学过程和反思)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设计:我从哪里来一、教学价值《我从哪里来》是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幼儿探究生命起源,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及其功能,认识自己的生命体征,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爱护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观,以及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1)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及其功能;(2)认识自己的生命体征;(3)探究生命起源及其基本特征。

2.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爱护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观;(2)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的意识。

3. 行为目标:(1)能够通过简单的说明和展示,描述自己的身体构造及其功能;(2)能够正确辨认自己的生命体征;(3)能够简单阐述生命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

三、教学区域教学区域需要配备一些幼儿生命科学方面的教学资料,如身体解剖模型、生命体征展板、生命科学类图书等,同时还需要准备幼儿们感兴趣的实物,如小动物标本、植物标本等。

四、教学准备教师需要事先做好教育教学准备,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准备课件及教具,设计教学游戏,布置教学环境等。

同时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以便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生命的奥秘。

五、教学介绍教师在教学介绍中,需要将本次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便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还需要让幼儿了解本次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以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教学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及其功能,认识自己的生命体征,以及探究生命起源及其基本特征。

此外,还需要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爱护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观,以及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的意识。

七、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生命科学实物展示、生命科学类图书阅读、生命科学游戏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过程1. 呈现教材教师在教学前,可以通过展板、图书等方式,呈现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让幼儿对本次教学有所了解。

大班我从哪里来教案

大班我从哪里来教案

大班我从哪里来教案【篇一: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郧西县城关幼儿园郑武玲设计意图在生活中,不少父母被孩子问到“我从哪里来?”都会感到难于启齿,或不知所措。

事实上,孩子对于自己的由来感到好奇,是十分自然的,这种求知欲应给予满足和认可。

但敏感的话题常常让年轻的父母因为尴尬而回避,甚至拿“街上捡来的”“河里捞上来的”“商店买来的”等答案来搪塞幼儿。

因此,为了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简略真实的回答。

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还达到了教育孩子热爱母亲、尊重母亲的目的。

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 对身边的科学感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探究意识。

2认知目标:通过看、听、讲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3 能力目标:让幼儿大胆表述操作的结果。

活动重点:了解宝宝的生长过程活动难点:体会妈妈抚养自己长大的辛苦。

活动准备课件,大皮球若干个,胎儿成长照片。

活动过程〈一〉幼儿随音乐《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

〈二〉引出课题,激发兴趣:我从哪里来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到这个幸福的世界吗?有几个小伙伴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大耳朵图图》2、幼儿自由讨论,得出结论:每一个小朋友都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小宝宝在出生以前都住在妈妈的肚子里。

(孕妇照片)〈三〉通过问题“爸爸为什么生不出小宝宝?”引出幼儿对子宫的认识。

妈妈的肚子里,有一间温暖的小房子,没有出生的孩子就住在那里。

那里面应有尽有,就像是一座宫殿。

因为那个宫殿是给孩子住的,所以我们管它叫‘子宫’----就是孩子的宫殿。

小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四〉通过欣赏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形成及成长过程,并讨论: 1小宝宝每天在妈妈的肚子干什么?(睡觉,有时会动一动) 2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饿了怎么办?(吃东西)3小宝宝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

我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社会教案(通用6篇)

我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社会教案(通用6篇)

•••••••••••••••••我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社会教案我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社会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社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社会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

2.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和回答。

活动准备自编故事《小天使的故事》、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1.教师讲述《小天使的故事》(附后),并提问——小朋友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妈妈生出来的,是妈妈和爸爸的种子长大的,是从子宫里来的)。

宝宝在子宫里是什么样的?(用管子吸收营养,还听音乐)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每天说“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儿”,给我讲故事、放音乐)爸爸妈妈非常爱你,说你是他们的小天使。

你应该怎样做?(更爱爸爸妈妈)(活动前,我们曾通过个别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对于“我是从哪里来的”认识,答案有以下几种:不知道、妈妈生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妈妈不让问。

因此,我们把“精子”、“卵子”和“子宫”等词汇编到了故事当中,也增加了对爸爸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描写,让孩子们从正面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感染了我,消除了我开始还有的一些顾虑。

幼儿听得很认真,就像听一个普通的故事一样,而且比听普通故事更感兴趣,更认真。

)2.教师出示图片“怀孕的阿姨”,请幼儿观察。

孩子们很高兴地说,阿姨怀孕了,阿姨的肚子里有小宝宝了。

3.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幼儿完成主题绘画《我从哪里来》。

4.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教师逐一记录。

活动延伸:幼儿作品展览。

(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向家长展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陆续有家长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家园联系栏也开辟了“老问题新回答”等栏目,增强了家园互动作用。

)附小天使的故事妈妈的肚子里有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卵子”,小卵子渐渐长大了,这时爸爸觉得妈妈的这颗小卵子太孤单了,就送给了妈妈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精子”。

《我从哪里来》教案(精选7篇)

《我从哪里来》教案(精选7篇)

《我从哪里来》教案(精选7篇)《我从哪里来》教案篇1【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引导同学熟悉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哺育自己不简单,培育同学喜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培育同学勤于思索、乐于探究、擅长学习的好习惯。

3、学问与技能关心同学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学问和收集资料、猎取信息的技能。

4、过程与方法通过生命科学常识的直观教学法和资料信息搜集法,引导同学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父母哺育自己的不简单。

通过资料比较的方法,发现自己的成长,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喜悦。

【活动预备】同学预备:1.请父母供应自己的诞生证。

2.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诞生时的状况。

3.查找自己成长过程的照片及其他成长资料。

老师预备:1.了解同学的已有熟悉和感爱好的话题。

2.动物(小马、小鸡)诞生的情景录象。

3.父母的结婚照片、妈妈怀孕的照片。

4.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图片。

(配解说词)5.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活动的主题。

1、看录象:老马生小马、鸡蛋里孵出小鸡。

2、同学沟通:小鸡、小马从哪里来?3、导入主题:猜一猜我们是从哪儿来的?[出示课题]同学自由说。

[出示父母的结婚照、妈妈怀孕的照片](爸爸妈妈结了婚就成为夫妻,妈妈怀孕了,就有了你们。

)[点评:儿童很喜爱小动物,这是儿童的天性。

通过观看小鸡、小马不同的诞生时的录象,将孩子们带入千姿万象的奇异的生命世界,从而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主题:我们(人)从哪里来?一下子激发了孩子深厚的学习爱好和剧烈的探究欲望。

]二、图文结合,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

1、同学围绕主题自由提问。

2、看图听录音介绍。

3、同学沟通:你知道了什么?4、随机出示各种图片,关心同学理解。

①各阶段胎儿的图片:一个半月、三个月、七个月、九个月。

体会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渐渐长大。

②胎盘、脐带图。

了解: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带子跟妈妈的身体连在一起,妈把自己的养分不断送给宝宝,宝宝就一每天长大了。

[点评:“生命的产生”是一个简单、漫长的过程,各年龄层的孩子都有奇怪心,也有不同的性探究取向。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我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我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我从哪里来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我从哪里来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我从哪里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我从哪里来篇1活动目标1、通过看看讲讲,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2、在游戏中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1、ppt课件:胎儿的发育过程2、音乐《我的好妈妈》活动过程一、讲述,我从哪里来。

1、以谈话形式引出话题。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让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猜测)教师:让我们来看一看吧,爸爸、妈妈怎样才能有一个孩子。

2、播放课件,进行演示。

(1)让幼儿观看图片,初步知道精子和卵子。

(2)哦!原来我们就是那个小圆球慢慢长成的小宝宝呀!小宝宝躺在什么地方?(解释“子宫”)(3)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名字叫什么?(胎儿)(4)胎儿在肚子里呆了多长时间才出来呀?师:在这十个月里,小胎儿又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呢?二、观察图片,互相讨论图片内容。

1、引导幼儿自由提问。

(教师依据幼儿的问题随机做好直接回答或把问题抛给幼儿进行讨论)。

2、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

(1)胎儿在妈妈肚子里会吃东西吗?脐带是母体孕育婴儿时母体和婴儿交流物资的通道,婴儿在出生之前所需要的所有营养都是通过脐带来运送的。

(2)“胎儿在妈妈肚子里会怎么动呢?”(3)小宝宝马上就要和妈妈见面了。

咦!宝宝怎么出来呢?(幼儿猜测)小结:其实,每个妈妈的“子宫”都有一扇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当宝宝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在医生的帮助下,宝宝就沿着走廊出来啦!哇!哇!哭着叫妈妈啦!三、游戏:体验母恩。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妈妈大肚子时候的生活?请小朋友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皮球,跟着老师表演教师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生下宝宝)四、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认识自己》,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自己的出生过程、认识胎生动物的特点、明白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出生过程,认识到生命的奇妙和珍贵。

2. 培养幼儿对胎生动物特点的认识,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3. 培养幼儿关爱家人,特别是母亲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胎生动物的出生过程和特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培养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胎儿发育过程图、妈妈怀孕的图片、动物胎生图片、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妈妈怀孕的图片,让幼儿谈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生命的起源。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胎儿发育过程,让幼儿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2)讲解胎生动物的特点,引导幼儿认识大自然生物的多样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从妈妈肚子里的样子。

(2)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温馨故事。

4. 互动环节(10分钟)观看胎儿出生的视频,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珍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从哪里来2. 板书内容:(1)生命的起源:妈妈肚子里的胎儿(2)胎生动物特点:动物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3)关爱家人:妈妈的爱与付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画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

(2)写一写:描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温馨故事。

2. 答案:(1)画出的胎儿样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但需表现出胎儿的可爱和生命力的顽强。

(2)描述的故事可以真实反映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出对妈妈的感激和关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医院,了解婴儿的出生过程。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从哪里来》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从哪里来》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从哪里来》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手册》第四章“人体奥秘”部分,详细内容为“我从哪里来”一节。

本章主要介绍人体的基本构造、生命孕育的过程以及出生与成长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认识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2. 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增强家庭观念。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命孕育过程的讲解,使幼儿能理解并记住。

2.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培养家庭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胎儿发育过程图、人体结构图、家庭照片、植物生长图。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庭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家庭成员。

提问:“你们知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吗?”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胎儿发育过程图,讲解生命的孕育过程。

结合人体结构图,讲解妈妈肚子里的生长环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

画出自己的家庭,展示并讲述。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怎么生长的吗?”出示植物生长图,让幼儿观察并回答。

提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怎么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从哪里来2. 内容:生命孕育过程家庭成员植物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标注关系。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画出家庭成员,并正确标注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对生命孕育过程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使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家庭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参加,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生命孕育过程的讲解。

2.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培养家庭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我从哪里来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设计说明:
“我从哪里来?”对孩子来说一直很神秘、也很惊奇。

在幼儿回
家询问家长时,敏感的话题常常让父母感到尴尬并回避,有的含糊不清,有的措辞闪烁,甚至拿“街上捡来的”可笑答案搪塞孩子。

记得我去年怀孕时,班上的孩子很好奇,“怎么孙老师的肚子变
大了呀?”有些幼儿问我:“是不是里面有个小宝宝?”,接着又有
孩子问我:“孙老师,你的宝宝怎么出来呢?”,我笑着反问:“你
就是这样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那你们怎么出来的呢?”当时孩子们
的答案真是千奇百怪,并且还掺杂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有的告诉我:“是妈妈在医院吃药,医生用手术刀把我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有的说:“我是从妈妈的肚脐眼里冒出来的”;有的说:“我是男宝
宝不是妈妈生的,是爸爸生的,男人就生男宝宝,女人就生女宝宝”;有的说:“我是从妈妈嘴巴里出来的”……听了他们的一翻话后,我
迫切地感到要帮助孩子们形成最初的正确、科学的生命观,正确引导
他们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因此
大班综合活动“我从哪里来?”就这样生成。

在设计时,我牢记幼儿性教育的主旨:允许孩子发问,鼓励孩子
发问。

在第一活动环节中,首先以多媒体形式展示胎儿如何形成的过程,故事中涉及到的名词均使用学名,保证其科学性。

在第二活动环
节中,鼓励幼儿大胆想像,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

第三活动环节,让幼儿亲身做妈妈,充分体会做妈妈怀孕时的艰辛和
困难,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爱家庭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情况及人的生长过程,能完整表述观
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
生活,丰富幼儿想像力。

3、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点:了解自己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录象,电脑,大屏幕,
每人一个大布口袋(大约8斤重,可以绑在腰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你们看是谁?”(电视上出现
一位孕妇,讲述自己肚子里的宝宝。


“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子呢?”
二、观看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观看课件,话音1:“爸爸的种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样游呀游,去寻找妈妈的种子—卵子。

有一粒种子游得最快,它见到妈妈的种子
后迅速地钻了进去,与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圆球—胚胎,胚胎不再让其他小蝌蚪进门了,它慢慢地滚到妈妈肚子里的小床
上安了家。


话音2:“妈妈变得爱吃东西了,她把大量丰富的营养不断地送
给胚胎,胚胎越长越大,慢慢地长出了小脑袋、小手、小脚,这时候
它的名字叫胎儿。


话音3:“小胎儿整天在妈妈的肚子里睡大觉,有时会醒来,伸伸腰,踢踢腿,还会变换一个姿势,到了十个月的时候,他不想在妈妈肚子里了,他想出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妈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