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人教版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件

第2自然段: 迫不及待:急切地想让父亲立刻看到我写的这首
“精彩的诗”。 第3自然段:“我”为得到父亲的表扬做了精心准备。 第4自然段:“我”怀着充足的自信急切地
等待父亲的赞赏。
总结巴迪痛苦的原因
(1)父亲的评价与心中的期待 造成的巨大落差。
(2)父亲的批评与母亲的赞美 形成的巨大反差。
情境再现, 深入人物内心
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从“精彩极了”里,我们读出了这是 母亲对“我”的鼓励;
从“糟糕透了”里,我们读出了这是 父亲对“我”的鞭策。
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母亲的慈爱像一张扬起的帆,给 我前行的力量,父亲的严爱是把握方 向的舵,让我不偏离航向。
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我们的成长,既要挺动听的赞美,也 要听听批评和警告。面对“精彩极了”的 表扬,我们不能骄傲自满,面对“糟糕透 了”的批评时,我们也不能丧失信心。
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大力称赞我?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写的诗真的 有那么精彩吗?
母亲对“我”的赞美是感性化了的, 并不是“我”的诗有那么精彩,而是对 “我”写诗行为的一种鼓励,这种鼓励 出于母亲对“我”的爱。
阅读文章第5至14自然段,找 出父亲的反应以及“我”的表现 的相关词句。
人物的描写手法
(1)父亲的反应: 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腼腆 miǎn tiǎn
zì háo
自豪
chū bǎn
出版
jǐn shèn
谨慎
gǔ lì
鼓励
学习生字
téng
书写注意“誊”字和 “誉”字的区别,不要混 淆。
誊写 誊抄
学习生字
miǎn
读音是“miǎn”, 书写时注意笔顺。
腼腆 腼愧
学习生字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原文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默读课文,想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巴迪长大后,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他晚上七点钟回来。
”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眷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我实在等不及了。
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电影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
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我再也受不了。
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次经历,展示了作者在父亲的鼓励下,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内容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
本文的教学要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父亲的鼓励和批评对作者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深层次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表达方式或词汇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捕捉信息,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亲的鼓励和批评对作者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难点:理解父亲的鼓励和批评对作者的影响,以及课文中的某些表达方式或词汇。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父亲的鼓励和批评对作者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2.课文课件或黑板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2.呈现(5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细节,理解父亲的鼓励和批评对作者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分析父亲的鼓励和批评对作者的影响。
语文五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一课时

语文五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选自美国作家辛夷坞的小说《镜花缘》。
文章通过讲述主人公林语堂在异国他乡的一段经历,展示了他在面对不同评价时的内心波动和成长。
文章语言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通过对林语堂的心理描写,让学生体会到他在得到赞赏时的欣喜和遇到挫折时的沮丧,以及最终在父亲的开导下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
文章旨在让学生理解,面对不同的评价,要学会正确对待,保持自信,勇于面对困难。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文章大意,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不同评价时,可能仍然会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缺乏自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主旨,学会理性对待他人的评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学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主旨,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保持自信,勇于面对困难。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难点:学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同理心。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PPT,内容包括课文内容、修辞手法、情感变化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故事、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林语堂。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文章。
本文主要讲述了平时我们喜欢用的两个词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文章中抓住了小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和语言特点,内容通过时事新闻、校园生活等日常有趣的事例来展开,引导孩子从小关注身边的一切,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加深对语言表达的认识和理解。
“精彩极了”有什么好处?首先,作者从精彩的角度出发,细致地分析了它的好处。
他通过世界杯、奥运会等大型赛事,生动地形象地描述了选手顶峰状态的精彩表演,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精彩”这个词语的由来和意义。
接着,作者从精神、心情、身体健康等方面入手,论述了这个词语的好处。
比如,精彩的表演给人带来愉悦和成就感,增加了人们的信心和勇气,利于身心健康、精神平衡,同时也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
“糟糕透了”会带来什么影响?其次,作者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中又以“糟糕透了”为例,从糟糕的角度切入,详细地论述了这个词语的负面意义。
他通过“马大哈”早餐店遭遇食物安全问题等有趣的例子,生动地揭示了这个词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比如,使用这个词语可能会扭曲客观事实,让自己处于一种被动的心态,影响心情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学会“掌握”好词语的技巧最后,作者列举了几点学习好词语的技巧,帮助孩子们明确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文章明确区分了词语使用的好与坏,阐释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他提示孩子们平时要多注意身边的事物,多留心新闻,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积极学习和运用好的表达方式,自觉避免使用不合适的词语,以充分发挥好语言的力量。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有哪些知识点?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语文五年级上册课程中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学科知识点:1. 词语理解:通过举例说明探究“精彩”、“马大哈”等词语的意义,以及使用得当或不当的影响。
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母亲的力量是________的力量,是________的源泉。
父亲的力量是________的力量,可以时常提醒你“________。
”(2)“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四个词语简练而概括。
其实在每一个词语的后面还省略了很多内容。
思考一下,并尝试着把句子补充完整。
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________ ,注意________ ,总结________ ,提高________。
”(3)你怎么理解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批注栏里写下你的理解。
(4)对文中画线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 “精彩极了”代表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代表严格要求的爱。
两种爱形式不一,但目的都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B. “精彩极了”是对孩子的爱,“糟糕透了”是批评孩子,不能称为爱孩子。
父母应该对孩子多赞扬,少批评。
(5)短文中两种爱的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答案】(1)爱;灵感和创作;警告;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2)骄傲;不自卑;经验;水平(3)我既不骄傲也不自卑,牢记父母的提醒,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4)A(5)喜欢精彩极了,因为这种爱的方式是鼓励的,能给予你信心,让你更加努力【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2.课文内容理解: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采用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的影响;
3.朗读与感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关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4.写作手法分析: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展示父母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欣赏文本中美的表达,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鼓励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与运用:本节课的核心词语,如“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以及“截然不同”、“慈祥”、“严厉”等,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和含义,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通过上下文分析、举例说明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词语。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对比描写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在你的生活中,对比描写可以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对比描写手法来表达观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教学难点中的对比描写手法的识别与运用:教师可以指出文中“父亲总是说‘精彩极了’,而母亲总是说‘糟糕透了’”这一对比,询问学生:“这样的对比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这种手法突出了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父母的评价截然不同的情况?”比如,当你完成了一项任务,爸爸可能会说“精彩极了”,而妈妈却认为“糟糕透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父母不同评价背后的奥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课件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腼腆. (diǎn √tiǎn) 出.版(√bǎn fǎn) 谨. 慎√(jǐn jǐnɡ)
xiánɡ)
. √ 誊写(ténɡ yù)
. √ 歧途(qí qǐ)
.
慈 √ 祥 (xián
二、读词语,圈出错别字,并更正过来。
荣誊 誉
六、读句子,体会“我”的心情。
A. 急切 B. 自豪 C. 伤心 D. 忐忑不安
1. 我 的 眼 睛 湿 润 了 , 头 也 沉 重 得 抬 不 起 来C。
A
() 2. 我有点儿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D。(
)
3.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B个
小
时
。
点拨: 本题可抓住关键信息来体会人物的心情。第1题,“眼
四、在括号里填上与画线部分意思相对应的词语。
放学回家后,我急迫得不能再等待迫( 不及待 )
地想把奖状给父亲看,因为这次作文比赛我拿了一
等 奖,所以我十分得得意意( 扬扬 ),期待父亲的表
扬。可当父亲看到奖状时,他只是淡淡地说:“不
错,希望你能完全跟过去一一如样既( 往
)地努力。
”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两种不同的评价, 包含着父母不同的爱 B.“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明父母二人的 审美相差很大,母亲觉得美,父亲觉得糟糕 C.“精彩极了”体现了母亲的慈祥,“糟糕透了” 反映出父亲的严厉
习题课件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点拨: 本题考查评价鉴赏能力。结尾这两句话在结构上收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红城中心小学文霞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
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
“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
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4)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
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
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4)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四、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
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
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 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
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
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
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 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二、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
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
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