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之林奇五要素 PPT
《城市意象》意象五要素介绍.pdf

《城市意象》意象五要素介绍凯文.林奇(Lynch.K)是将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学者之一,其标志是他1960年所著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的问世,这是一本有关城市意象研究最具影响的著作。
书中林奇通过画地图草图和言语描述这两种方法对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的城市意象作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意象及其元素、城市形态等问题作了论述。
凯文.林奇在书中对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说:“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
林奇将对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个要素在城市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参照物或认路。
“道路”经常与人的方向感联系在一起,“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林奇说:“人们习惯于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想知道它从哪来并通向哪里。
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使观察者无论在何时经过都能清楚自己的方位。
”道路作为城市物化环境的景观元素,使景观获得“联系和连续的关系”,“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是有连续性”。
道路作为“线型连续”方式不同而各有特色。
林奇十分强调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
他认为任何城市的道路必然具有网状关系,在道路上行走的人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说在道路上行走的人本身就是在选择方向和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对道路的长度和距离,人们是通过道路两旁的要素比较而感知的。
人们对自己已经熟悉的道路,或者在一条不断变化的景观道路上行走,在相对意义上不觉得路很长,而且有预期感,所谓“移步异景”的心理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城市的边界构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线,如山、沟壑、河湖、森林等,也有人工界线,如高速公路、铁路线、桥梁、港口和约定俗成的人造标志物等。
城市设计之林奇五要素

1 城市意象元素的形态类型 节点()、地标()、边界()、路径()、区域()
1.1 节点() 在城市中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是人
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交通线路中的休息站、道路的交叉或汇聚 点,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的转换处。
引人注目的大空间
景观点
节点
1.1 节点()
城市广场
入口处
1.3 路径() 习惯或顺其移动的路线;方向、延续、交叉
交通线
人行道
各种车道
1.3 路径() 习惯或顺其移动的路线;方向、延续、交叉
路径的设计原则: (1)建立鲜明的特征 (2)道路的连续性 (3)做到方向明确
1.4 边界() 非路的线性要素
交通分隔线
宅地界线
围墙
地形变化线
1.4 边界() 边界的设计原则: (1)增加边界使用强度 (2)增加与城市结构的联系 (3)明确和连续性 (4)有一定的界定性
1.6 小结
在现实中,上述个 别分析的元素类型都不 会孤立存在,区域由节 点组成,由边界限定范 围,通过道路在其间穿 行,并四处散布一些标 志物,元素之间有规律 地相互重叠穿插。
根据林奇城市形象的要素绘制的城市构成图
[城市与设计]
南京→高淳
[城市与设计]
南京→高淳
[城市与设计]
南京→高淳
[城市与设计]
休息区
道路交叉口
1.1 节点()
节点的设计原则:
(1) 有特色 (2) 与道路关系明确,交代清楚 (3) 共同的使用功能 (4)尺度适宜
1.2 标志物() 另一类型的点状参照物,观察者只是位于其外部,而并未
进入其中。如建筑标志、店铺或山峦,也就是在许多可能元素中挑 选出一个突出元素。
第七章:城市形象 城市文化 教学课件

二Hale Waihona Puke 城市意象要素的文化解读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其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里程碑 的经典著作《城市意象》当中指出,城市的“可意象性” (imageability),即它可以被人们认识和阅读,形成意象的 特殊性,来源于三个方面: (1)个性和特色 (2)结构和关联 (3)含义和意蕴
(2)城市行为识别 (3)城市视觉识别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的第三章当中对城市“意象元 素”进行了分析,有五个构成方面,即:城市道路 、城市边界 (Edge)、城市区域(District) 、城市节点(Node) 、城市标 志物(Landmark) 。
三、城市形象的CIS
(1)城市理念识别 :
张鸿雁认为,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一个城市的精神理念系统,必须 能够表明如下内容:城市为谁而存在;城市存在和发展的责任是什么; 城市的未来是什么样;城市市民应该追求什么,城市的文化人格特征是 什么;对城市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推动;城市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价值观 是什么;城市政府在公众心中应该确立什么形象;城市市民在精神理念 中的选择角度是什么;城市的整体形象如何 。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ppt课件

意大利 马纳罗拉
4
旧金山城市设计
分析城市山形主导 轮廓的空间特征 市民和设计者认可 据此建立城市界内 的建筑高度准则
旧金山市鸟瞰——有序的建筑高度与体重控制使建筑与地形 有机结合
ppt课件 5
2、土地使用
土地使用不仅是城市规划,而且也是现代城市设计的关键问题之 一。 土地决定了城市空间形成的二度基面。 我们可建立城市区域内交通流线和停车、活动密度和用途之间的 联系。 三步骤设计过程: 第一,根据基本目标和预先的分析研究,建立土 地开发设计的特定目标; 第二,为所需要的土地使用建立特定标准,特别 应注意实施的可行性和使用的充分性; 第三,规划设计,依据目标和标准确定土地使用 格局。
步行街要素:铺地; 标志性景观; 建筑立面、橱窗; 广场店招; 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 街道小品; 街道照明等,
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 选择和细部。
步行街(区)——作为一种最富有活力的街道开敞空间
ppt课件 12
5、使用活动
特定地段的空间形式、要点和特征会吸引特有的功能、用途和活动。 行为也趋向于设置在最能满足它要求的场所。空间和行为的相互依存 性构成了现代城市设计又一关键要素,国外又把此称为支持。 城市景观是一个连续系统,它通过为富有生机的活动所设计的整体环境而 充满情趣。最为重要的是人的活动。
ppt课件
金 鸡 湖 夜 景
9
一般,开敞空间是为满足某种功能而以空间体系而存在 的,故连续性是其特征。 旧金山 金门公园 两类体系: 单一功能体系和多功能体系。
(一)单一功能体系 这一体系以一种类型的形体或自然 特征为基础 (河谷、公园) (二)多功能体系 大多数开敞空间体系都是多功能的。 各种建筑、街道、广场、市生活——公共和私密 前者是一种社会的,公共的,外倾的街道或广场生活; 后者则是内向的,个体的,自我取向的生活,它要求 宁静、私密性和隐蔽感。
《城市意象》意象五要素介绍

《城市意象》意象五要素介绍凯文.林奇(Lynch.K)是将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学者之一,其标志是他1960年所著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的问世,这是一本有关城市意象研究最具影响的著作。
书中林奇通过画地图草图和言语描述这两种方法对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的城市意象作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意象及其元素、城市形态等问题作了论述。
凯文.林奇在书中对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说:“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
林奇将对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个要素在城市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参照物或认路。
“道路”经常与人的方向感联系在一起,“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林奇说:“人们习惯于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想知道它从哪来并通向哪里。
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使观察者无论在何时经过都能清楚自己的方位。
”道路作为城市物化环境的景观元素,使景观获得“联系和连续的关系”,“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是有连续性”。
道路作为“线型连续”方式不同而各有特色。
林奇十分强调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
他认为任何城市的道路必然具有网状关系,在道路上行走的人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说在道路上行走的人本身就是在选择方向和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对道路的长度和距离,人们是通过道路两旁的要素比较而感知的。
人们对自己已经熟悉的道路,或者在一条不断变化的景观道路上行走,在相对意义上不觉得路很长,而且有预期感,所谓“移步异景”的心理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城市的边界构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线,如山、沟壑、河湖、森林等,也有人工界线,如高速公路、铁路线、桥梁、港口和约定俗成的人造标志物等。
城市意象意象五要素介绍

凯文.林奇()是将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学者之一,其标志是他1960年所著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的问世,这是一本有关城市意象研究最具影响的著作。
书中林奇通过画地图草图和言语描述这两种方法对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的城市意象作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意象及其元素、城市形态等问题作了论述。
凯文.林奇在书中对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说:“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
林奇将对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个要素在城市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参照物或认路。
“道路”经常与人的方向感联系在一起,“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林奇说:“人们习惯于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想知道它从哪来并通向哪里。
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使观察者无论在何时经过都能清楚自己的方位。
”道路作为城市物化环境的景观元素,使景观获得“联系和连续的关系”,“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是有连续性”。
道路作为“线型连续”方式不同而各有特色。
林奇十分强调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
他认为任何城市的道路必然具有网状关系,在道路上行走的人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说在道路上行走的人本身就是在选择方向和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对道路的长度和距离,人们是通过道路两旁的要素比较而感知的。
人们对自己已经熟悉的道路,或者在一条不断变化的景观道路上行走,在相对意义上不觉得路很长,而且有预期感,所谓“移步异景”的心理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城市的边界构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线,如山、沟壑、河湖、森林等,也有人工界线,如高速公路、铁路线、桥梁、港口和约定俗成的人造标志物等。
凯文·林奇的城市印象

美国规划师凯文•林奇(Kevin Lynch)是这方面的祖师爷,他所著的《The Image of the City》(中译为《城市的意象》)一书流传非常广。
他把城市主要景观分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缘、区域、节点、标志)来表达。
一是城市道路,道路两边的景观与道路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景观的主要元素。
二是城市边缘,就像我们说的城市入城口、城市与其他自然物的边缘带,是城市主要的形象交汇点。
三是城市不同的区域。
如城市商业区、文化区、旅游区、步行街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就是城市螺旋式发展的硬件。
四是节点。
交通道路与河道、森林与山脉、城市与海洋等直接的交叉口,这是最主要的景观。
芝加哥城市为什么美?最根本的原因是将湖泊、高楼群、绿化三者处理得非常协调。
五是标志物。
通常是一个定义简单的有形物体如雕塑、建筑、山峦等。
在这方面我们最容易犯错误,如许多城市动辄就要建什么标志性建筑。
杭州就有很多人提出,杭州应该搞一些标志性建筑物,但是搞得再好,也不可能超过保俶塔。
竖立在西湖北边宝石山上的保俶塔,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成为杭州城市久立不衰的地标。
为什么?因为(1)历史形成的;(2)自然的。
是人工建筑与自然山体环境的完美结合;(3)尺度是和谐的;(4)独特的。
城市标志、地标和标志性建筑,并不是以体形是否高大为标准的。
凯文.林奇(KevinLynch)的城市意象城市的物质形态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凯文·林奇指出:市民一般用五个元素,即路径、边界、节点、地区和标志来组织他们的城市意象:①路径(Path):观察者习惯或可能顺其移动的路线,如街道、小巷、运输线。
其他要素常常围绕路径布置。
②边界(Edge):指不作道路或非路的线性要素,“边”常由两面的分界线,如河岸、铁路、围墙所构成。
③区域(District):中等或较大的地段,这是一种二维的面状空间要素,人对其意识有一种进入“内部”的体验。
④节点(Node):城市中的战略要点,如道路交叉口、方向变换处、抑或城市结构的转折点、广场,也可大至城市中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
凯文林奇五要素分析安顺

城市设计第一次作业运用凯文林奇五要素分析安顺市专业:2011级城乡规划学号:111006010035姓名:齐正清1.路径安顺市内若干公路、铁路、国道、高速穿插在内,形成了适合自己城市发展的交通网咯。
由图可看出;安顺市内公路主干道有西航路、其中有若干支路穿插,内有国道G320、S209、S102,铁路有贵昆线分4个方向,高速由沪昆高速、清镇高速、贵黄路、青黄路,其余道路若干。
2.节点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人们城市意象的汇聚点、浓缩点,有的节点更有可能是城市与区域的中心及意义上的核心。
节点往往成为城市占主导地位的特征,林奇把节点视为不同结构的连接处与转换处,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典型的如道路的连接点和某些特征的集中点。
比较其他城市意象要素而言,城市节点是一个相对较广泛的概念,节点可能是一个广场,也可能是一个城市中心区,城市节点是作为城市结构与功能的转换处。
安顺的节点;红虹山公园、黄果树机场、安顺市政府、安顺一中、安顺二中、民中、兴伟等等。
3.边界城市的边界构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线,如山、沟壑、河湖、森林等,也有人工界线,如高速公路、铁路线、桥梁、港口和约定俗成的人造标志物等。
城市边界不仅在某些时候形成“心理界标”,而且有时还会使人形成某种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其中安顺市的边界具体由图看知;北由国道S307为界,南由紫云苗族布衣自制县分界,西由丁其镇为界,东由旧州、双堡镇附近为界3.区域在人们的经验中经常会获得这样的感知:你生活在城市的哪个区?城市作为一种结构性存在,必然要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正因为有不同的功能,区域性的存在一项就是人们对城市感知的重要源泉。
当人们走进某一区域时,会感受到强烈的“场域效应”,形成不同的城市意象。
是观察者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区域安顺的区域:虹山公园、兴伟古生物奇石博物馆、小十字、百灵制药、安顺文庙5.标志物标志物作为一种地标,在人们对城市意象的形成经常用作确定身份和结构的线索,当一个城市的某一人工物体被公认为城市标志性建筑时,这个标志就已成为一个空间结构系统,它与其他要素“在有规律的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赖中构成一个集合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标志物(Landmark)
标志物设计的原则: (1) 强化与背景之间的对比 (2) 产生联想 (3) 组织标志体群
1.3 路径(Path)
习惯或顺其移动的路线;方向、延续、交叉
交通线
人行道
各种车道
1.3 路径(Path)
习惯或顺其移动的路线;方向、延续、交叉
路径的设计原则: (1)建立鲜明的特征 (2)道路的连续性 (3)做到方向明确
1.4 边界(Edge)
非路的线性要素
交通分隔线
宅地界线
围墙
地形变化线
1.4 边界(Edge)
边界的设计原则: (1)增加边界使用强度
另一类型的点状参照物,观察者只是位于其外部,而并未进入其 中。如建筑标志、店铺或山峦,也就是在许多可能元素中挑选出一个突出 元素。
标志物
1.2 标志物(Landmark)
这些富有特色的建筑物,不但给城市中的人们提供方向感,还易 于成为城市的特色景观,如悉尼的歌剧院、巴黎凯旋门、南京紫峰大厦。
1.2 标志物(Landmark)
1 城市意象元素的形态类型
节点(Node)、地标(Landmark)、边界(Edge)、路 径(Path)、区域(District)
1.1 节点(Node)
在城市中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是人们往来 行程的集中焦点。交通线路中的休息站、道路的交叉或汇聚点,从一种结 构向另一种结构的转换处。
南京→高淳
[城市与设计]
南京→高淳
[城市与设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南京→高淳
[城市与设计]
南京→高淳
[城市与设计]
南京→高淳
1.2 设计
[城市与设计]
南京→高淳
1.2 设计
[城市与设计]
南京→高淳
谢谢!
(2)增加与城市结构的联系 (3)明确和连续性 (4)有一定的界定性
1.5 区域(District)
二维平面要素,观察者从心理上有“进入”其中的感觉,因为具 有某些共同的能够被识别的特征。这些特征通常从内部可以确认,从外部 也能看到并可用来作为参照。
3 2
1
1.6 小结
处于不同观察环境中,某个特定客观事物的意象类型偶尔也会发生 改变。快速路对司机来说是道路,而对行人来说则是边界;一个中等规 模的城市,其中心区可能是一个区域,而对于整个大都市地区来说,它 只能是一个节点。
现实生活中,任何城市都存在一个有许多人意象复合而成的公众 意象。尽管每个人对城市的意象会有所不同,但是总有一些意象的内容是 共同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人从未与他人交流之前,他的某些城市意象是比 较接近公共意象的。那么城市的公共意象会分为哪几类?如果能够相对准 确发掘出来,对于后来的城市设计会产生什么影响?
引人注目的大空间
景观点
节点
1.1 节点(Node)
城市广场
入口处
休息区
道路交叉口
1.1 节点(Node)
节点的设计原则:
(1) 有特色 (2) 与道路关系明确,交代清楚 (3) 共同的使用功能 (4)尺度适宜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1.2 标志物(Landmark)
城市设计基础理论
URBAN DESIGN
城市意象
美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专家凯文林奇(Kevin Lynch) 结合对美国三个主要城市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 的“城市形象性”调查分析,在1960年出版《城市 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
Kevin Lynch
城市意象
研究问题的提出:
1.6 小结
在现实中,上述个 别分析的元素类型都不 会孤立存在,区域由节 点组成,由边界限定范 围,通过道路在其间穿 行,并四处散布一些标 志物,元素之间有规律 地相互重叠穿插。
根据林奇城市形象的要素绘制的城市构成图
[城市与设计]
南京→高淳
[城市与设计]
南京→高淳
[城市与设计]
南京→高淳
[城市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