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大学
4、餐桌上的大学

老师
8:00印象中 老师讲 教室里 各学科 的学校 16:00 学生听 餐桌上 的大学
教师
地点
时间
内容
方式
老师
8:00印象中 老师讲 教室里 各学科 的学校 16:00 学生听 餐桌上 餐桌上 晚餐后 的大学 新的 东西 交换 知识
教师
我和 弟弟
当时我们都是孩子,只想迫不及待地
走出屋子,去玩喧闹的踢罐子游戏。
晚餐时声音嘈杂,碗碟的碰撞声衬托着
热烈的谈话。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
足道,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不论我说的是什么,父亲都不会
认为琐碎。首先,他会把我的话仔细
想一想,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尼
泊尔的人口……嗯。好。”
接着,父亲会看着坐在餐桌另一头 的母亲:“孩子妈,这个,你知道吗?” 母亲的回答总会让气氛轻松起来。
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 同早上一样无知,因此我和弟弟每天 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要日积月
累,持之以恒的。
shù
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
同早上一样无知,因此我和弟弟每天
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
4.餐桌上的大学
嘈杂
zhēn
cáo
聆听
zhěng
lí ng
琐碎 喧闹
xuān
suǒ
斟酒
拯救
鸦雀无声 正中下怀
微不足道 迫不及待
地点
时间
内容
方式
老师
印象中 的学校 餐桌上 的大学
地点
时间
内容
方式
“尼泊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餐桌上的大学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餐桌文化,提高餐桌礼仪素养。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餐桌礼仪的基本知识。
2. 餐桌上的团队协作。
教学难点:1. 如何在餐桌上表现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2. 如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餐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张餐桌有什么特点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张餐桌上有餐具、食物、饮料等,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餐桌。
”二、新课讲授1. 餐桌礼仪(1)教师介绍餐桌礼仪的基本知识,如:餐具的使用、座位的安排、进餐的顺序等。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自己在家庭中常见的餐桌礼仪。
(3)教师点评并补充。
2. 餐桌上的团队协作(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餐桌上的团队协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团队协作案例。
(3)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准备一桌饭菜,让学生分组进行用餐。
2. 在用餐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餐桌礼仪和团队协作表现。
3. 用餐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评选出最佳团队。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餐桌礼仪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自己家庭中的餐桌礼仪,与家人分享。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餐桌上的团队协作的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餐桌文化这一贴近生活的题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餐桌礼仪和团队协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餐桌上的大学教学反思(四篇)

餐桌上的大学教学反思《餐桌上的大学》是一篇充满哲理的课文,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深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朗读、品味、分析;引导学生去把握、领会语文内涵和语言形式,从而积淀和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自身的听说读写活动。
语文阅读教学要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以读代析,读中求悟。
初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能读通,读正确,确保学生扫除阅读的障碍,而初读课文中两个思考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
在此基础上,进入到精读课文的环节,此时,要求学生能带着问题细细读文,并能通过品词品句能对课文的主旨有所感悟。
例如,文中有一句话“晚餐时声音嘈杂,碗碟的碰撞声衬托着热烈的谈话。
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学生在理解这句话时,就可抓住“微不足道”和“聆听”这两个词来体验,孩子在诉说微不足道的事情时,一般家长都会心不在焉,或是随便敷衍,而双亲却是“仔细聆听”,这样仔细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自然也就体会到文字间所流露出的情感——双亲对知识的尊重,对孩子的宽容。
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则要求学生能将自己感悟到的通过朗读的形式再现出来,通过传情达意的读来再次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并且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他们的语感得以培养,心灵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
餐桌上的大学教学反思(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因此,我在努力尝试结合课文的特点,根据课文所提供的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而,在本节课中,我以感悟双亲在全家餐桌上学习时的表现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感悟的层次较浅,通过其他学生的补充,我的点评和适时的点拨使得感悟的层次逐渐加深。
4、餐桌上的大学

接着,我父亲会看着坐在餐桌另
一头的母亲:“孩子妈,这个,你知
道吗?”
母亲的回答总会让气氛轻松起来。
“尼泊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
道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等我上了大学才发现“交 换今天所学到的东西”的妙 处是 ??? 餐桌上的学习真 妙,
。
这正是父亲早已知道的东西— —不断学习。
教学目标:
“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 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
他规定:我和弟弟每天必须 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
4、餐桌上的大学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联系课文理解 “微不足道”、“迫不及待”等词语的意思。 2 、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学习不限于学校, 不限于课堂。我们要做个“时时会学习,处 处能学习”的有心人。
晚餐时声音嘈杂,碗碟的碰 撞声衬托着热烈的谈话。我们叙
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双 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不论我说的是什么,父亲都
不会认为琐碎。首先,他会把我 琐碎 的话仔细想一想,好像我的话能
拯救世界。“尼泊尔的人口 …… 拯救世界
恩。好。”
不论我说的是什么,父亲都
不会认为琐碎。首先,他会把我 的话仔细想一想,好像我的话能
cáo
lí ng
嘈杂
zhēn
微不足道 鸦雀无声 正中下怀
xuān zhòng yā
聆听 琐碎
pò suǒ
斟酒
zhěng
拯救
shù
迫不及待
zhóu
宽恕
喧闹
察觉 压轴戏
“餐桌上的大学”与我们平时学校上课 有什么不同? 学校上课
时间 地点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餐桌上的大学阅读答案_0

餐桌上的大学阅读答案:篇一:沪版四年级语文《餐桌上的大学》讲解和写人阅读讲解模块一《餐桌上的大学》课文餐桌上的大学父亲常说:“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
”他规定:我和弟弟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
晚餐时声音嘈杂,碗碟的碰撞声衬托着热烈的谈话。
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然后就是压轴戏。
那是我们最怕的时刻——交换今天所学到的东西。
这时,父亲就把椅子推向后边,斟上一杯酒,然后扫视我们。
于是,我们也紧张地瞧着父亲。
最后,他的目光会停在我们当中的一个身上。
“雨生,”他叫着我的名字,“告诉我们,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我今天学到的是尼泊尔的人口。
”餐桌上顿时鸦雀无声。
我一向觉得奇怪,不论我说的是什么,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
首先,他会把我的话仔细想一想,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
“尼泊尔的人口〃〃〃〃〃〃嗯。
好。
”接着,父亲会看着坐在餐桌另一头的母亲:“孩子妈,这个,你知道吗?”母亲的回答总会让气氛轻松起来。
“尼泊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雨生,”父亲又说,“把地图拿来,我们来告诉妈妈尼泊尔在哪里。
”于是,全家人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
类似的事情一再重复,直到全家每个人都轮过了,晚餐才结束。
所以,每次晚餐以后,我们必定会增长不少知识。
当时我们都是孩子,只想迫不及待地走出屋子,去玩喧闹的踢罐子游戏,丝毫也没察觉这样学习的妙处。
等我上了大学才发现,那些教授教导我的,正是父亲早已知道的东西——不断学习。
模块二练习讲解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动听()钉()铁()()驰名面面()()风尘()()()()正经2、按要求写词语、句子。
描写“笑”的词语:描写“看”的词语: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改成反问句)范式是个守信用的人。
范式一定不会失约。
(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我们认识许多普普通通的却不平凡的人,比如《老师领进门》里的田老师,他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餐桌上的大学阅读答案

餐桌上的大学阅读答案篇一:餐桌上的大学练习4餐桌上的大学预习作业1、给多音字组词轴 Zhóu ( ) 泊 bò()zhòu () pō ( )2、用合适的方法理解:“琐碎、压轴戏、拯救、聆听、微不足道、迫不及待、正中下怀”等词语(写在书上)。
3、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热闹()教育()挽救()饶恕()倾听()讲述()4、读读课文,填一填。
餐桌上热烈讨论的情景,以及晚餐上的压轴戏——,这就是作者向我们展示的。
餐桌成了学习知识的殿堂,在餐桌上洋溢着脉脉温情中我们也明白了。
5、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选其中一个写下来)我的问题是。
课后练习: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气氛()的声音()的谈话()的压轴戏()的游戏()的时刻二、积累词语1、表示“静”的词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急”的词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加标点(1)妈妈丽丽喊道我很饿有什么吃的吗(2)雨生说今天我谈的话题有关尼泊尔的人口问题(3)尼泊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呢妈妈回答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作者最怕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正是这样的时候,让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句子:晚餐时声音嘈杂,碗碟的碰撞声衬托着热烈的谈话。
我们叙述的事情不管怎样微不足道,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不足道的事情,双亲为什么却都会仔细聆听?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精编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餐桌上的大学》教案范例三篇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餐桌上的大学》教案三篇篇一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
联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微不足道”、“迫不及待”“聆听”“琐碎”“拯救”“正中下怀”“压轴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父母的用心良苦;明白学习是可以时时进行,处处进行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领悟,就会有所收获。
3、能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1、联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微不足道”、“迫不及待”“聆听”“琐碎”“拯救”“正中下怀”“压轴戏”。
2、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父母的用心良苦。
明白学习是可以时时进行,处处进行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领悟,就会有所收获。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教学时间1.5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每一位同学都在你们的父母亲谆谆教导下,细致入微的关怀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有一位普通的父亲常这样教导他的孩子(出示句子“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
”),指名学生读。
2、师:在这位父亲的眼里,知识是多么可贵,作为一个人,每天都必须得学到点知识,因而他规定——(引读句子:我和弟弟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
)3、揭题:于是,每天在餐桌前的学习是孩子们一生都忘不了的,他们把这段幸福的时光称为——《餐桌上的大学》(说明:每一位学生都感受过父母对自己的关怀,课的伊始,教师的导入语能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而父亲教导孩子的这句话也正是文本想要传达给大家的主旨,通过对这句话的朗读以及教师的讲述,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餐桌上学习的情境中去。
)二、初读课文1、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词语,正音嘈杂微不足道聆听斟酒鸦雀无声琐碎拯救正中下怀迫不及待(2)分小节读课文,读通课文,思考:他们在餐桌上是怎么学习的?这种学习与学校上课有什么不同?2、交流思考题3、交流思考题(一)回答要点:用餐时,我们热烈地谈话,双亲随时评论用餐后,交换今天所学到的东西,这是每天晚餐桌上的压轴戏。
《餐桌上的大学》教学案例

案例名称: 《《餐桌上的大学》教学反思》学年:2008 案例背景:《餐桌上的大学》是一篇充满哲理的课文,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深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朗读、品味、分析;引导学生去把握、领会语文内涵和语言形式,从而积淀和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
案例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每一位同学都在你们的父母亲谆谆教导下,细致入微的关怀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有一位普通的父亲常这样教导他的孩子(出示句子“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
”),指名学生读。
2、师:在这位父亲的眼里,知识是多么可贵,作为一个人,每天都必须得学到点知识,因而他规定——(引读句子:我和弟弟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
)3、揭题《餐桌上的大学》不同……三、精读课文(一)细读品味,感悟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感悟餐桌上学习的妙处1、餐桌上热烈讨论的情景,以及晚餐上的压轴戏——交换今天学到的东西,这就是作者向我们展示的他们一家餐桌上的大学生活,餐桌成了学习知识的殿堂,餐桌上洋溢着的脉脉温情,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学习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说话练习:餐桌上的学习真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到了餐桌上,似乎就成了学不完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全家人一同长进,分享经验。
而父亲的观察,聆听,尊重他们提出的知识,肯定他们的价值,对于孩子们来说,又是多大鼓励啊。
于是,这一家的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着,不断的学习着,而这就是学习的真谛。
引读最后一节。
四、总结拓展同学们,你们都感受到了餐桌上学习的乐趣,其实,学习真是无处不在的,或许是在用餐时,或许是郊游的路上,或许是在等车的时候……你与父母亲的一次交谈,能让你不经意间又学到了点什么,能否选一次这样的交谈,把它写下来呢?案例反思:读中促感悟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自身的听说读写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餐桌上的大学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哲理的课文,很具有人文性。
课文介绍了“我”孩提时代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并以较多的笔墨描述了某一天晚餐时家庭成员一起学习的情形,阐述了“不断学习”的道理。
作者是美国的巴契·巴斯卡西娅,被美国《幸福》杂志评为“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家”,在谈及他的成功时,他说这所有的一切是与父亲的教导和家庭教育分不开的。
他写下了《晚餐桌上的大学》一文,意在纪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由于这是一篇译文,尽管已经作了很大修改,甚至人名都改成了中文名字“雨生”,但其表达的方式学生还是不太容易接受,删减的幅度也较大。
课文是已被高度浓缩后的产物,理解起来自然有困难。
加之,作者的写作初衷不是为给学生看的,所以语言比较内敛、含蓄,学生必定会出现不明白的状况。
另外,作者在文章里所蕴涵的感情非常丰富——感激父母养成了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所营造的和谐的家庭学习的氛围;肯定父母对自己的宽容、激励、引导,对知识的尊重;敬重父亲,并推崇他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等等。
像这样一篇既有深度又有宽度的课文,要想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好,真是不费些心思不行。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备课时认真钻研,确立了以下的思路:
第一,立意丰富,但必须树立一个唯一的核心的主旨。
既然是收入教材的,那必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获取对于他们有帮助、有教益的内容,而“不断学习的态度和精神”无疑是最契合学生实际的,最能让学生受用的,应该作为重点。
至于父母独到的教育方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氛围等则不不必强调。
但要注意的是,能够直接反应、集中反应“不断学习”这一主旨的,只有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么简短的篇幅显然不能让学生充分领会主旨,还必须从其他细节中提炼出来。
第二,立意深刻,就肯定会有一些学生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包括课题本身。
大部分词语可以通过预习解决,但是与理解整句话有密切联系的关键词语,如“琐碎”、“正中下怀”,还是要放到句子中随句学习。
难懂的句子比较多,每句都去细细品位不可能,也要选取最能反应主旨的,比如第一节以及一些描写父母表现的句子。
先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指引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来突破理解上的难关。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
联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微不足道”、“迫不及待”“聆听”“琐碎”“拯救”“正中下怀”“压轴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父母的用心良苦;明白学习是可以时时进行,处处进行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领悟,就会有所收获。
3、能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想象,练习说话。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出示句子“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
”,指名学
生读。
宽恕换个词,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2、师:这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常教导孩子的话语.在这位父亲的眼里,知识是多么
可贵,作为一个人,每天都必须得学到点知识,因而他规定——(引读句子:我和弟弟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
)
3、揭题:于是,每天在餐桌前的学习是孩子们一生都忘不了的,他们把这段幸
福的时光称为——《餐桌上的大学》
二、初读课文
1.分小节读课文, 结合文章内容,就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
2.出示词语,正音
三、精读课文
(一)细读品味,感悟父母的良苦用心
1.同学们,这个餐桌上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原作的名字叫《晚餐桌上的大学》,经过改编成了我们现在的课文。
作者是美国的巴契·巴斯卡西娅,他被美国《幸福》杂志评为“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家”。
当谈及他的成功时,他说这所有的一切是与父亲的教导和家庭教育分不开的。
因为父亲常教育他------
2.出示:“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
”
3.父亲因为知道学习的重要,才为我们安排了餐桌上的交流,
所以,每次晚餐以后,我们必定会增长不少知识。
这就成为了我们每天的(手指课题)餐桌上的大学。
2、师:这样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我”的父母是怎样发挥他们的作用的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的2——12小节,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组织学生交流
(1)句子:晚餐时声音嘈杂,碗碟的碰撞声衬托着热烈的谈话。
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抓住关键词:微不足道,仔细聆听随时评论(板书)
这样一种方式,你喜不喜欢?为什么?
(2)出示:我一向觉得奇怪,不论我说的是什么,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
首先,他会把我的话仔细想一想,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
“尼泊尔的人口……恩。
好。
”
接着,父亲会看着坐在餐桌另一头的母亲:“孩子妈,这个,你知道吗?”母亲的回答总会让气氛轻松起来。
“尼泊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呢!”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再读8—10小节,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
交流:(预设)
⑴为什么“不论我说的是什么,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
⑵为什么父亲觉得“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
⑶为什么“母亲的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⑷为什么“母亲的回答总会让气氛轻松起来?”
出示;“尼泊尔的人口……恩。
好。
”
1 省略号表示什么?父亲在想什么?
2 理解“琐碎”联系“微不足道”
3 “既然觉得琐碎、微不足道,父亲为什么又说:‘嗯。
好。
’呢?父亲在想什么?
4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吗?
1 对于餐桌上的交流,我和弟弟的态度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抓住“最怕的时刻”、“紧张”、“鸦雀无声”
2 父亲把问题丢给母亲,是希望得到母亲的答案吗?
3原文中曾提到:每次晚餐前洗手时,我们兄弟都会问彼此,今天学了什么吗?倘若没有,在晚饭前也会去查百科全书,否则是不敢上桌子吃饭的。
)
4 每天的晚餐,全家人都会交流,一天过去了,10过去了,100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我们在这张餐桌上学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
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就是----日积月累。
(二)感悟餐桌上学习的妙处
1、餐桌成了学习知识的殿堂,餐桌上洋溢着的浓浓温情,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学习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说话练习:
餐桌上的学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到了餐桌上,似乎就成了学不完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全家人一同长进,分享经验。
而父亲的观察,聆听,尊重他们提出的知识,肯定他们的价值,对于孩子们来说,又是多大鼓励啊。
儿时的我们没有觉察出这样学习的妙处,想得只是-----迫不及待地走出屋子,去玩喧闹的踢罐子游戏。
等我上了大学才发现,那些教授教导我的,正是父亲早已知道的东西-----不断学习。
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四.深化主题
同学们,餐桌上学习的乐趣无穷,其实,学习真是无处不在的,或许是在用餐时,或许是郊游的路上,或许是在等车的时候……(不断学习)让我们用原文中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课吧!
父亲知道,世上最奇妙的东西是人的学习能力,极小的知识点滴也可能对我们有益。
“生也有涯,”他说,“而学海无涯。
我们成为怎样的人,决定于我们所学到的东西。
”父亲的办法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如今,我每晚在就寝之前,都会听见父亲在说:“雨生,你今天学到了些什么?”
希望同学们,每天临睡之前也能这样问问自己——?”“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餐桌上的大学--------不断学习
微不足道仔细聆听随时评论
琐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