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对鱼类的影响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鱼类生长激素与养殖效益关系研究

鱼类生长激素与养殖效益关系研究一、引言鱼类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方式之一,对于满足大众对鱼类产品的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们开始研究使用生长激素来促进鱼类的生长和增长速度。
本文将探讨鱼类生长激素与养殖效益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二、鱼类生长激素的分类1. 内源性激素内源性激素是由鱼类自身产生的激素,包括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这些激素在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外源性激素外源性激素是人工合成或从其他物种中提取的激素,主要包括生长激素、睾酮、雌激素等。
这些激素通过人工添加的方式进入鱼类的体内,以促进其生长和增重。
三、生长激素对鱼类的作用1. 促进鱼类生长生长激素可以刺激鱼类的生长潜能,加速其生长速度。
通过与其受体结合,生长激素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鱼类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并促进鱼类的肌肉生长。
2. 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生长激素在鱼类体内的作用不仅仅是促进生长,还可以增强鱼类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鱼类免疫力的提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养殖过程中的损失。
3. 促进鱼类的繁殖某些外源性激素可以模拟内源性激素的作用,促进鱼类的繁殖。
通过合理使用生长激素,可以提高鱼类的产卵率和受精率,增加养殖效益。
四、鱼类生长激素的应用案例1. 水产养殖中的生长激素应用在水产养殖中,生长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鱼类的养殖中。
例如,在鲤鱼养殖中,通过合理添加生长激素,可以显著提高鲤鱼的生长速度和体重。
2. 生长激素在养殖塘改良中的应用生长激素的应用还可以用于养殖塘的改良。
通过调整生长激素的浓度和添加方式,可以改变养殖环境中鱼类的生长趋势,提高养殖效益。
3. 鱼类生长激素在水产种苗中的应用生长激素在水产种苗中的应用也被广泛研究。
通过合理使用生长激素,可以提高鱼类种苗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为养殖业提供更好的种苗资源。
鱼类生长激素---结构和生理功能

鱼类生长激素的结构和生理功能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将动物脑垂体匀浆后拌饵料喂鱼可显著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自此,生长激素(GH)开始应用于水产养殖。
70年代中期,GH分离和活性鉴定技术得到了发展,人们开始尝试给鱼类注射或投喂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外源性GH来促进鱼类生长。
随着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发胜,GH的产量大大提高更加开拓了(GH)的应用前景。
本文现将鱼类(GH)的结构、生理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鱼类生长激素的结构鱼类GH是鱼类脑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由173到18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在20000到22000道尔顿之问的单链蛋白类激素,随潜GH分离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目前,鳗鲡、银大麻哈鱼、虹鳟、斑点叉尾鲴等鱼类GH结构分析工作已经完成,并证实了鱼类(GH)在分子量、氨基酸组成和序列等方面与其他脊椎动物的(GH)存在一定的同源性。
其中,硬骨鱼类不同目之间GH结构同源性为53%~55%,硬骨鱼类与其他脊椎动物GH的同源性则较低。
鱼类GH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分析研究发现:某些鱼类的GH存在两种形态,Kawauchi等1986年发现:大麻哈鱼的两种(GH)形态分子量都为22000Da,等电点分别为5.6和6.0,但两者氨基酸组成不同,推测可能存在两种编码基因。
随后,在鳗鲡、海鲈等鱼叫一也发现有两种形式的(GH)。
鱼类生长激素的生理功能促进鱼类生长GH是在鱼类机体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的调节因予,GH几乎可作用jl-机体的所有组织,刺激组织发育,增加体细胞的大小和数目。
GH发挥促生长作用一般认为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认为GH首先作门于肝细胞膜上的GH受体(GHR),机体许多组织细胞,如骨胳系统、胃肠道、肾脏等均有GHR的存在或GHRmRNA的表达,GH与肝细胞GH受体结合促进肝细胞产生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1(IGF一1),再由IGF一1作用于靶细胞从而间接的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二是,认为GH起促进软骨代谢作用时需由IGF一1介导,但当促进骨骼延伸和生长时则不需要TGF—l参与,而是通过直接刺激软骨细胞生长来实现。
生长激素及其基因转移对鱼类生长和渗透压的调节作用

动物学报 46(4):407~415,2000A cta Zoologica S i nica 生长激素及其基因转移对鱼类生长和渗透压的调节作用3傅萃长 朱作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和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2)摘 要 生长激素及其基因转移对鱼类生长和渗透压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转生长激素基因鱼表现出明显的快速生长效应。
生长激素促进了鲑科鱼类对海水的适应能力。
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生长激素及其基因转移对鱼类生长和渗透压调节作用的生理机制、生长激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关系。
关键词 鱼 生长激素 转基因 生长因子 甲状腺激素鱼类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间叶的α细胞合成分泌的一段单链多肽,由173到18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0000~22000道尔顿。
它在调节鱼类的生长和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Donaldson et al.,1979)。
天然的或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长激素通过注射、浸泡、埋植、灌喂和投喂等方式都能促进鱼类生长(Peter et al.,1995)。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转生长激素基因鱼亦显示了快速生长效应(Zhu et al.,1986;朱作言等,1989)。
同时,生长激素在鱼类渗透压调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Hirano,1991)。
1 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的研究111 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研究的进展60年代,童第周等应用细胞核移植技术研究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核质关系,在世界上首次得到了核移植鱼(童第周等,1963),并在70年代研制成功属间“核质杂种鱼”(童第周等,1980;童第周,1973),这一结果说明了脊椎动物远缘物种间的核质可配性。
研究者们力图利用细胞质对细胞核的影响,或者说可能产生的某种“核质杂种优势”培育鱼类的新品种。
在鱼类细胞核移植研究的影响下,外源遗传物质转移研究在70年代末期现端倪。
把鲤鱼基因组DNA显微注射到广东鲮鱼受精卵内,由此发育的成鱼中,约8%的个体表现出抗寒能力提高2~3℃。
海水养殖扇贝种苗的生长激素应用研究

海水养殖扇贝种苗的生长激素应用研究概述海水养殖事业在近年来飞速发展,扇贝养殖成为其中的重要产业之一。
作为海洋中的珍贝类贝类之一,扇贝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是否可以应用生长激素促进扇贝种苗的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对海水养殖扇贝种苗的生长激素应用进行研究。
一、生长激素的概念和作用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是一种由脑垂体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可以通过刺激身体的代谢过程来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从而促进动物的整体生长。
生长激素在鱼类和贝类中也具有类似的功能。
二、生长激素对扇贝种苗的影响1. 促进生长研究表明,外源性生长激素的应用可以显著促进扇贝种苗的生长速度。
通过对扇贝种苗添加一定浓度的生长激素溶液,可以提高其摄食率和食物利用率,从而加速生长发育。
此外,生长激素还可以调节扇贝的生长激素受体表达,增强其对生长激素的敏感性,进一步促进生长。
2. 早期发育促进扇贝种苗的早期发育阶段对后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外源性生长激素的应用可以提高扇贝种苗的早期生长速度,并促进其早期器官发育。
这对于提高扇贝种苗的存活率和生长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三、生长激素应用的问题和挑战1. 剂量确定使用生长激素应用于海水养殖扇贝种苗,剂量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过低的剂量可能无法产生显著的生长促进效果,而过高的剂量则可能引起副作用,甚至对扇贝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剂量优化实验,确定适宜的生长激素应用浓度。
2. 副作用和风险在应用生长激素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和风险。
生长激素的过度应用可能导致扇贝过度生长,破坏其自然生长规律,甚至导致某些生长异常和疾病。
此外,生长激素的残留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因为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 环境影响生长激素的应用将大量的化学物质引入海洋环境中,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鲟鱼生长素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鲟鱼生长素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鲟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最经济价值的淡水鱼类之一。
在我国鲟鱼的饲养中,鲟鱼生长素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
鲟鱼生长素是指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皮质醇等一类通过调节生物体代谢调节鱼类生长的激素。
近年来,随着鲟鱼种苗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对鲟鱼生长素的研究逐渐深入,逐渐成为鲟鱼养殖领域的热点之一。
一、鲟鱼生长素的成分及来源鲟鱼生长素主要包含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几种。
其中,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是比较常见的两种鱼类生长激素,也是养殖鲟鱼中广泛应用的两种生长素。
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鲟鱼的胰岛素分泌,提高鲟鱼的代谢水平,增加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促进鲟鱼生长。
生长激素则能够刺激鲟鱼的各项生理功能,提高鲟鱼的食欲、运动能力和免疫力,促进鲟鱼生长。
鲟鱼生长素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鲟鱼体内提取,并进行纯化和分离;另一种是以生物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以获得纯度更高的鲟鱼生长素。
二、鲟鱼生长素的生物活性鲟鱼生长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鲟鱼的生长、免疫和抗逆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鲟鱼生长。
鲟鱼生长素能够提高鲟鱼摄食能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速度,加速鲟鱼的生长速度。
2.增强鲟鱼的免疫力。
鲟鱼生长素能够提高鲟鱼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3.提高鲟鱼的抗逆能力。
鲟鱼生长素能够提高鲟鱼的体内氧化还原系统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以及提高鲟鱼的耐低氧、高温、高盐等逆境的能力。
4.促进鲟鱼的繁殖。
鲟鱼生长素能够影响鲟鱼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分泌,从而促进鲟鱼繁殖。
三、鲟鱼生长素的应用前景随着鲟鱼养殖的需求不断增长,鲟鱼生长素的应用前景也逐渐展现出来。
据研究,鱼类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增加产量,减少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鲟鱼生长素可以应用于鲟鱼的饲料添加剂中,从而提高鲟鱼的生长速度,提高鲟鱼的养殖效益。
黄颡鱼重组生长激素的制备及对其鱼苗生长的影响

鱼 类生 长激 素( G r o wt h h o r mo n e ,G H) 在水 产养
殖 中的应 用 已经 成 为研究 热 点 ,外 源生 长激 素 能被
长激 素 导入 草鱼 体 内,均 能提 高草 鱼鱼 种 的相 对体
重和相对体长生长率 [ 1 引 ;用 重 组 鳗 生 长 激 素溶 液
和培 养时 间 1 4 h的条 件下 ,黄颡 鱼生 长激 素基 因在大 肠杆 菌 中大量表 达,获 得重组 生长 激素 蛋 白。然后 ,随 机选 取黄 颡鱼分 为 4 组 放入 室 内水族 箱 中进 行养 殖 ,每箱 3 5 尾 ,体 质量 为( 0 . 8 5  ̄ 0 . 0 1 ) g ,每组设 3 个平 行 ,水 体循 环净 化 。用 制备 的重 组生 长激素 浓度 分别 为 0 、1 、5和 1 0 mg / L对 黄颡 鱼进行 浸泡 处理 ,每周一 次,0 为对 照组 。在养 殖 4周后 ,对各 组增 重率 和特定 生 长率进行 比较 ,结果 表 明 1 mg / L组增 重率 和特定 生长 率
激素 并用 于促 生长实 验,从 而 为建立 鱼苗 快速 培育方 法提供 理论 依据 。 根据 已知 黄颡鱼 生长激 素( V f O H) 基 因
c D NA序列 ,利 用 I P T G诱导 和 S DS . P AG E分 析方法 , We s t e r n印迹 表 明在 I P T G终浓度 1 . 0 mmo l / L、 温度 1 7  ̄ C
5 . 6 c m / 5 . 7 g, 2龄 : 9 . 8 c m/ 2 0 . 6 g, 3 龄: 1 3 . 5 c m/ 3 6 g,
分 别 比对照 组提 高 了 2 9 . 6 7 %( l < O . 0 5 ) 和 1 1 . 9 0 %( P < 0 . 0 5 ) , 5 mg / L组增 重率 和特定生 长率 分别 比对照 组提 高
鱼生长激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鱼生长激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鱼生长激素是一种神经类肽激素,它在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为它能够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营养吸收和转化,并且能够加速鱼类的生长速度。
在水产养殖中使用鱼生长激素已成为提高养殖效率、增加产量和减少养殖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文将对鱼生长激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鱼生长激素类型鱼类分泌的生长激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础生长激素(BFS),另一种是空腹生长激素(GH)。
这两种生长激素在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1. 基础生长激素(BFS)基础生长激素是一种由腺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其主要功能是在鱼类生长初期促进鱼体各个器官的发育,特别是对鱼体的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发育影响最为明显。
2. 空腹生长激素(GH)空腹生长激素是一种由腺垂体前叶分泌的肽激素,主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在鱼类生长后期促进鱼体的生长,增强肌肉发育,干扰性腺活动和卵巢发育。
上述两种生长激素在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空腹生长激素(GH),因为它能够促使鱼类进入生长期,并且能够控制鱼类生长的速率和量。
二、鱼生长激素的应用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的鱼生长激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肌肉生长激素(Myostatin)、雌性激素(Estradiol)和空腹生长激素(GH),下面将对其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1. 肌肉生长激素(Myostatin)肌肉生长激素 (Myostatin) 是一种在鱼类肌肉中高表达的神经类肽激素,它能够抑制肌肉生长和分化,因此在水产养殖中,肌肉生长激素被广泛使用用于增加鱼类的肌肉重量和促进鱼类生长。
肌肉生长激素能够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来进行应用。
通过对鱼类肌肉细胞基因进行编辑,可以使肌肉细胞中的肌肉生长激素水平降低,从而促进鱼类的肌肉生长和分化。
研究表明,通过肌肉生长激素的编辑,可以使斑马鱼的生长速度提高20%以上,同时肌肉重量和肌肉细胞密度也大幅度增加。
鱼类的生长和代谢调控机制

鱼类的生长和代谢调控机制鱼类是淡水和海水环境中最丰富和多样化的底栖和游泳动物之一。
它们的生长和代谢是由许多因素控制的,包括营养、饲料和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与鱼体内生长激素和代谢调控机制密切相关。
一、鱼类的生长机制鱼类的生长机制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内部因素包括鱼体内的荷尔蒙,如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睾丸激素等,而外部因素则包括饲料,营养和环境,如温度、光照、水质等。
1.生长激素对鱼类生长的调控生长激素是一种由脑下垂体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它对鱼类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鱼类体重、体长及骨骼的生长,同时也能够促进鱼类的食欲。
因此,给予鱼类足够的营养物质来产生生长激素,是促进鱼类生长的重要措施。
2.环境因素对鱼类生长的调控环境因素,如水温和日照时间等,也会影响鱼类的生长。
温度是影响鱼类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鱼类的生长速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在低温下生长速度减缓或停滞。
日照时间也是影响鱼类生长的关键因素,它会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
二、鱼类的代谢调控鱼类代谢的调节包括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以及能量的分配。
代谢的控制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都非常重要。
1.鱼类的消化和吸收鱼类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其食性决定了其食料的消化和吸收效率。
鱼类的消化吸收机制是独特的,它们没有胃,但具备肠道中特殊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例如,食物中的脂肪需要先被酵解成花生四烯酸,然后与胆盐粘合成胆盐脂质,并通过肠粘液进入肠道上皮细胞内被吸收。
2.鱼类的代谢特性鱼类的代谢特性决定了它们对不同营养素的需要量和比例,并影响鱼体内脂肪、蛋白质和糖的利用过程。
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较低,其能源主要依靠脂肪和蛋白质。
同时,鱼类的代谢速率和体重相关,大型鱼类代谢率较低而小型鱼类相对较高。
3.鱼类的营养需求不同种类的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比例不同,所以适合不同食品的饲料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蜜旱鲸鱼需要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而鲤鱼则需较多的碳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