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卵巢交界性肿瘤再分期手术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56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5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4 年6 月~2008 年6 月我院112 例良性卵巢肿瘤的手术疗效, 其中腹腔镜组56 例, 开腹组56 例,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105) , 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腹腔镜组均明显少于开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105) 。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安全可靠, 对机体内外环境干扰少, 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 卵巢良性肿瘤; 手术; 病例报告卵巢良性肿瘤的手术以开腹或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为最常用,另外还有超声引导下卵巢囊肿穿刺术[1]、阴式卵巢囊肿剥除术。
回顾我院2004年6月~2008年6月的临床资料,就最常见的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做对比,腹腔镜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腹腔镜下良性卵巢肿瘤剥除术56例(腹腔镜组),年龄16~58岁,平均38.7岁;肿瘤最大15 cm×14 cm×13 cm,最小3 cm×5 cm×3 cm;术后病理报告均证实为良性卵巢肿瘤,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2例,良性成熟性畸胎瘤13例,浆液性囊腺瘤10例,黏液性囊腺瘤7例,单纯性囊肿3例,良性纤维瘤1例。
开腹良性卵巢肿瘤剥除术56例(开腹组),年龄18~58岁,平均35.4岁;肿瘤最大17 cm×16 cm×15 cm,最小5 cm×4 cm×3 cm;术后病理报告均证实为良性卵巢肿瘤,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9例,良性成熟性畸胎瘤15例,浆液性囊腺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5例,单纯性囊肿3例,良性纤维瘤2例。
卵巢交界性肿瘤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
最后诊断? 进一步处理?
诊断与处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诊断: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子宫肌瘤
(伴性索间质细胞增生)
右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慢性宫颈炎
诊断与处理
处理: 化疗( —12) 两次腹腔化疗(顺铂) 随访 鉴于副反应和诊断患者拒绝继续化疗
子宫
子宫后壁下端平滑肌瘤,伴新鲜出血和囊性变
术后病理 - 解放军总医院
右卵巢高分化粘液性腺癌,伴有宫腔内种植。肿瘤间质内可见灶状卵泡膜细胞增生。 子宫内膜晚期增值与早期分泌期改变。
01
术后病理 -医科院肿瘤医院
02
右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种植于宫腔内膜。
添加标题
术后病理 -北京协和医院
添加标题
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
初步诊断:右卵巢黏液性交界囊腺瘤 术后复发 手术:( 2008年12月11日全麻下手术) 探查:骶前乙状结肠可及数个质硬结节1-1.5cm,与盆壁粘连。膀胱后壁与直肠粘连,之间直径5cm包块。肝膈表面小结节。 术式:乙状结肠系膜肿物+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乙状结肠修补术+盆腔肿物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修补术+大网膜大部分切除术+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DDP腹腔化疗 无肉眼残留灶
辅助检查 腹部B超:肝脾胰双肾未见异常。 盆腔B超:子宫前位,6.4cmX5.3cmX5.6cm,前壁不均,下段结节1.0cm子宫后方不规则液性暗区,5.4cmX3.7cmX2.4cm,宫颈上唇近内口非纯囊。 右卵巢直径大小、多房隔囊实性肿物, 内房隔密集,隔厚0.7cm,最大囊区2.7cm,肿物周边血流 RI 0.29 , PI 0.33。 心电图:ST段轻度改变。 胸腔X线:无异常。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106例分析

学 , 19 , 3 3— 3 . 98 :3 2 3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高以红,李超. 3 中西 医结合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观察 [] 山东中医 J.
要 求 分 别 行卵 巢 肿 瘤 剥 除 或 附件 切 除 术 。
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 的16 患者 ,年龄在l— 8 0例 9 4 岁, 平 均3 岁 。其 中1 例有 下腹部手 术史 ( 1 剖 宫产 4 9 1例 史 ,5 异位妊娠史 ,1 阑尾切 除史 ,2 例 例 例既往卵巢
1 2 2 手术操 作 卵巢肿瘤 剥除术 :1 5 .. 0 例用单 极
观察[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 ,7 1 1 o :3 0 3 1 J. 0 7 0 2 ,N 6 8 -8 .
护 理 研
究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hn s o r a fEt n me iie a d Etn p ama y iee J u n lo h o dcn n h o h r c ・1 ・ 7 5
电凝卵巢纵轴 皮质,用分离钳钝性分离囊壁与卵巢正
肿瘤剥除史 )。术前B 超检查 ,肿瘤 最大 1C ,最小 常组织界线 ,并用单极 电凝钩作作 电凝切开,暴露肿 5M 4M C ;双侧 7 ,单侧 9 例 。术 前常 规检 查c 1 5 例 9 A2、
瘤 ,并 钝性 完整 切除之 ,将 肿瘤置 于子 宫直肠 凹 陷
杂 志 ,2 0 ,5 3 6 06 : 3.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106例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106例分析: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肿瘤手术的疗效及应用前景。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106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06例患者中10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3例中转开腹,术后情况恢复良好。
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特点。
标签::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10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的106例患者,年龄在19-48岁,平均34岁。
其中19例有下腹部手术史(11例剖宫产史,5例异位妊娠史,1例阑尾切除史,2例既往卵巢肿瘤剥除史)。
术前B超检查,肿瘤最大15CM,最小4CM;双侧7例,单侧99例。
术前常规检查CA125、AFP、CEA、B超等以排除恶性肿瘤,术中对可疑为恶性肿瘤病例作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1.2方法1.2.1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经阴道放置子宫举宫器协助手术操作(未婚者不使用),腹腔内注入CO2压力维持在10-12mmHg,行三点穿刺,脐部置腹腔镜,麦氏点及左下腹对应点各作5mm穿刺孔,置入器械进行操作。
3例患者因盆腔粘连严重,无法分离,中转开腹。
其中1例为异位妊娠输卵管切除手术史。
1例为继发不孕病史6年。
103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合并盆腔粘连者先松解粘连,再根据肿瘤类型,结合患者年龄及有无生育要求分别行卵巢肿瘤剥除或附件切除术。
1.2.2手术操作卵巢肿瘤剥除术:105例用单极电凝卵巢纵轴皮质,用分离钳钝性分离囊壁与卵巢正常组织界线,并用单极电凝钩作作电凝切开,暴露肿瘤,并钝性完整切除之,将肿瘤置于子宫直肠凹陷处,冲洗卵巢剥离面并电凝止血。
大囊肿可先吸出囊液,待肿瘤缩小后剥除囊壁,修剪多余的卵巢边缘[1],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创面,使卵巢成形,注意不要使正常卵巢皮质包裹于成形卵巢内。
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120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12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肿瘤的手术技巧。
方法:回顾分析120例卵巢肿瘤行腹腔镜手术的技巧。
结果:120例手术均成功剥除;2例术中剥除组织送冷冻病理组织检查提示恶性肿瘤而中转开腹;无1例发生术中脏器损伤、术中大出血、术后化学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6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50ml;全部患者术后疼痛轻微,4~6天出院。
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出血少,损伤少,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腹腔镜卵巢肿瘤手术2005年1月~2010年1月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120例,现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20例,年龄17~42岁,平均32岁,有腹部手术史30例。
病例选择标准: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并行妇科检查,B超检查,CA125,AFP等,检查提示,卵巢良性肿瘤。
治疗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仰卧位,在脐下缘切开皮肤1cm,脐部置镜,腹腔压力维持12~14mmHg(1mmHg0.133kPa)。
根据术中情况于下腹两侧做两孔穿刺,全面探查盆腹腔及卵巢情况,对可疑病灶剥除后均行冷冻切片病理检查。
电刀切开卵巢皮质至囊肿,完整剥离囊肿,剥离面电凝止血,如肿瘤较大,可先吸出部分囊液后再行剥离。
对于巧克力囊肿,多有盆腔粘连,在分离和剥离过程中可破裂,先吸取并冲洗囊液后再剥离。
对于卵巢畸胎瘤,先从容易处入手,以能完整剥除囊肿尽量不外溢为原则;若有外溢,尽可能避免液体流向腹腔,使囊内液体局限于盆腔内吸净,再以温热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盆腔,放入标本袋中取出标本。
结果120例全部在腹腔镜下成功剥除。
5例术中剥除组织可疑恶性,送冷冻切片检查。
2例提示恶性肿瘤而中转开腹扩大手术范围,分別为未成熟畸胎瘤、卵巢内胚窦瘤。
其余均为卵巢良性肿瘤。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0例,浆液性囊腺瘤35例,良性畸胎瘤20例,单纯性囊肿5例,粘液性囊腺瘤8例。
腹腔镜在治疗卵巢良性肿瘤中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在治疗卵巢良性肿瘤中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结果 76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临床上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130-02良性卵巢肿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发生蒂扭转、肿瘤破裂以及恶性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传统的治疗方法采取剖腹手术剥除卵巢良性肿瘤,一般术后并发症多,容易造成粘连。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在妇科手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多数卵巢良性肿瘤都能够在腹腔镜下完成,并取得满意的效果[1]。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共76例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76例,年龄21岁~56岁,平均43.2岁,其中卵巢畸胎瘤28例(双侧8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8例(双侧5例),卵巢载液性囊腺瘤15例,卵巢冠囊肿10例(双侧2例),卵泡膜细胞瘤5例。
囊肿平均直径(6.58士4.25)cm。
1.2诊断标准[2] 首先采用彩超进行初筛,对疑似良性卵巢肿瘤的病例,再经螺旋CT或 MRI进行诊断,此外还可应用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作为辅助诊断,对最终确诊为良性卵巢肿瘤的患者实施手术,术中切除标本均经冰冻切片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1.3腹腔镜手术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0~14mmHg,穿刺后植入腹腔镜。
对腹腔和盆腔内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及腹水等情况监测。
之后在麦氏点处置入1根10mm的套管针,在对侧面相应部位置入1根5mm的套管针,先吸取腹腔积液送病理检查。
卵巢交界性肿瘤23例临床分析

关 键 词 :卵巢交界性肿瘤 ; 复发 ;化学治疗 ; 预后
中图分类 号 : R 7 3 7 . 3 1
文献 标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1 0 0 9 — 8 1 9 4 ( 2 0 1 3 ) 0 1 — 0 0 7 3 — 0 2
卵巢 交界 性肿瘤 ( b o r d e r l i n e o v a r i a n t u m o r , B O T ) 是一 种 介 于 良性 和 恶性 之 间 的肿瘤 。 占卵 巢上 皮 性 肿瘤 的 l 0 %~ 2 O %, 年发 病率 约 为 4 . 8 / 1 0 0 0 0 [ ” 。B O T 的生 物 学 行 为 明显 不 同于 卵 巢 恶性 肿 瘤 , 其 进 展 缓 慢、 预 后好 _ 2 ] 。但 在过 去 B O T一直 被 认 为 是 卵巢 癌 的癌 前 病 变 , 随 着交 界 性 肿瘤 分 子 生 物 学 的深 入 研 究, 对B O T发生 及进 展 机制 有 了更 新 的认 识 。但 有 关 B O T病 理 和 治 疗 , 特别是辅助化疗 、 复 发 及 预 后 等仍 有 争议 ] 。本 研究 回顾 性 分析 了 2 3例 B O T患
实用临床医学 2 0 1 3年 第 1 4卷 第 1 期
P r a c t i c a l C 伽i c a l Me d i c i n e , 2 0 1 3 , V o l 1 4 , N o 1
・
7 3・
卵巢交界性肿瘤 2 3例 临床 分 析 .
柳 林康 , 徐 晶, 杨素琴, 胡 艳 红
( 萍 乡市妇 幼保健 院妇科 , 江西 萍 乡 3 3 7 0 5 5 )
摘 要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 ( B O T ) 的临床特 点 、 治疗方 法 、 影 响其 复发及 预后的临床病理 因素 。方 法 对收
腹腔镜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的诊治进展

腹腔镜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的诊治进展
汪期明;叶玲芳
【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
【年(卷),期】2015(027)011
【摘要】卵巢交界性肿瘤(BOT)又称低度恶性潜能肿瘤(LMPT)或低度恶性卵巢癌(LMOC),发生率低,美国报道每年新发病例为(1.5~2.5)/10万。
与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比较,BOT具有发病率低、病程进展缓慢、确诊时期别早、预后好、5年生存率高及较少的BRCA基因突变等特点,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对于BOTs的诊治均有明确指南,但研究结果存有较大差异,
【总页数】3页(P1402-1404)
【作者】汪期明;叶玲芳
【作者单位】315000 宁波,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315000 宁波,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1
【相关文献】
1.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急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J], 白宏宇
2.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J], 梁霄;蔡秀军
3.腹腔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J], 洪娜;王业涛;王巧民;余跃
4.腹腔镜在女性不孕诊治中的应用进展探析 [J], 赵蒞
5.腹腔镜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J], 张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 巢 交 界 性 肿 瘤 (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 BOT) 是一类介于良恶性之间的卵巢肿瘤 , 由于好发 , , 于年轻女性 部分患者尚未生育 且术中冰冻病理诊 断较为困难, 因此, 部分患者未能在初次手术时得到
Email:xionggw@ 163. com 通讯作者,
Ⅰb Ⅰa Ⅰc Ⅰc Ⅰa
BC:bilateral cystectomy 双 侧 卵 巢 肿 瘤 剔 除; RC: right cystectomy 右 侧 卵 巢 肿 瘤 剔 除; LOB: left ovary biopsy 左 侧 卵 巢 活 检; TH: total hysterectomy 全子宫切除; LSO: left salpingooophorectomy 左侧附件切除; RSO: right salpingooophorectomy 右侧附件切除; BSO: bilateral salpingooophorectomy 双侧附件切除;OM:omentectomy 大网膜切除; PLN: pelvic lymphadenectomy 盆腔淋巴结切除; PALN: paraaortic lymphadenectomy 腹 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AP: appendectomy 阑 尾 切 除; SBOT: 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 卵 巢 浆 液性交界性肿瘤; MBOT: 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 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
术后石蜡病理 SBOT, 右 侧 50% 微 乳头 型, 左 侧 100% 微 乳 头 型。 腹 腔 冲 洗液阳性 混合性 BOT MBOT, 局灶微浸润 型 MBOT, 局灶微浸润 型 卵巢交界性子宫内 膜样腺纤维瘤 SBOT
初次手术
Ⅰc
RSO + OM + PLN RSO + LOB + PLN + PALN + OM + AP LOB + PLN + PALN + OM + AP LOB + PLN + PALN + OM TH + RSO + LOB + OM + PLN + PALN
表1
病例 手术 ~ 1 BC 30% 微乳头型, 左侧 100% 微乳头型 2 3 4 5 6 TH + LSO RC RSO RC + RSO RC 未做 黏液性囊腺瘤 未做 无法分辨良恶性 未做
部分 腺瘤( 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 ) , 2 4、 5、 6) , 微乳头型。初次手术 4 例为腹腔镜( 例 1 、 , 2 , 例为开腹手术 行单侧卵巢肿瘤剔除术 例 双侧卵 巢肿瘤剔除术 1 例, 一侧附件切除 2 例, 全子宫 + 一 5 例为卵巢交 侧附件切除 1 例。 石蜡病理及会诊, ( 2 , 2 1 例混合 界性囊 腺 瘤 例浆液性 例 黏 液 性, 其中 3 例为伴特殊类型交界性肿瘤成分 ( 2 例 性) , 1 例微乳头型 ) ;1 例外院病理为交界性 微浸润型 , 我院病理会诊为卵 囊腺瘤伴卵 巢 浆 液 性 囊 腺 癌 , 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腺纤维瘤 。 初次手术后诊断 Ⅰa 期 3 例, Ⅰc 期 3 例( 术中破裂或切开肿物 2 , 例 双侧交界 性 肿 瘤 剔 除 术 伴 腹 腔 冲 洗 液 细 胞 学 阳性 1 例 ) 。 初次手术至再次手术时间 15 ~ 35 d , ( 23. 0 ± 7. 0 ) d 。
充分处理, 而需进行二次手术。 腹腔镜手术技术的 提高使得早期 BOT 通过腹腔镜行再分期手术成为 可能。我科 1994 年 1 月 ~ 2013 年 7 月手术的 BOT 129 例中行腹腔镜再分期手术 6 例。 本研究回顾分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 年 10 月第 14 卷第 10 期
Chin J Min Inv Surg, October 2014 , Vol. 14. No. 10
再次手术 分期 Ⅰc(腹腔 冲洗液阳 性) Ⅰa Ⅰa Ⅰc(术中 穿刺) Ⅰc(术中 破裂) Ⅰa 手术范围 TH + BSO + OM + AP + PLN + PALN 病理 双 侧 卵 巢 均 有 SBOT, 微乳头型 右侧卵巢混合性 BOT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分期
卵巢交界性肿瘤再分期手术患者两次手术情况
· 885·
析此 6 例的特点, 探讨腹腔镜再分期手术对 BOT 的 价值。 1 1.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 6 例, 详 见 表 1 。 年 龄 21 ~ 53 岁, 平均 33. 3 岁。1 例( 例 4 ) 急性腹痛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 5 例妇科体检发现卵巢肿瘤。 未产 3 行急诊手术, ( 3 、 4 、 5 ), 经产 3 例, 其中 1 例尚在哺乳期。4 例 例 4、 5、 6) , 例为外院手术 ( 例 2 、 其中 3 例未行术中冰 1 例虽术中发现肿瘤组织呈烂肉样, 冻病理, 但冰冻 ; 2 1 病理回报无法分辨良恶性 例为我院初次手术, 1 例腹腔镜双侧卵巢肿瘤 例冰冻病理回报为良性, 剔除术中冰冻病理回报为双侧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
· 884·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 年 10 月第 14 卷第 10 期
October 2014 , Vol. 14. No. 10 Chin J Min Inv Surg,
· 临床论著 ·
腹腔镜卵巢交界性肿瘤再分期手术 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梁华茂 侯 征 李 萌 朱馥丽 吴 郁 张 坤 郭红燕 熊光武
*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北京 100191 )
【摘要】 目的 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行腹腔镜再分期手术的病例特点, 探讨再分期手术的价值 。 方法 我科 1994 年 1 月 ~ 2013 年 7 月手术的卵巢交界性肿瘤 129 例中, 行腹腔镜再分期手术 6 例。初次手术后诊断为Ⅰa 期 3 例, Ⅰc 期 3 例。6 例均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 。再分期手术包括全子宫切除( 2 例已生育者) , 一侧或双侧附件切除、 大网膜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 、 3 。 3 。 扫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例同时行阑尾切除术 例未生育者均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结果 腹腔镜再分期手术后病 1 例为初次手术后保留侧卵巢存在交界性病变) 。6 理阴性 4 例, 阳性 2 例( 1 例为双侧卵巢肿瘤剔除术后双侧卵巢病灶残留, 1 例手术分期由 Ⅰ a 期上升到 Ⅰ b 期。 无严 例淋巴结、 大网膜或阑尾均为阴性 。经腹腔镜再分期手术后分期及诊断未变 5 例, ( 23. 2 ± 9. 2 ) 月, 均无复发。 结论 腹腔镜卵巢交界性肿瘤再分期手术相对 重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 。随访 10 ~ 32 个月, 安全, 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初次手术肿瘤外观局限于卵巢的患者, 再分期手术时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以及大 网膜切除甚至阑尾切除的意义有待商榷 。 【关键词】 卵巢交界性肿瘤; 再分期手术; 腹腔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7. 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 - 6604 ( 2014 ) 10 - 0884 - 04 doi:10. 3969 / j. issn. 1009 - 6604. 2014. 10. 005 Case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of Laparoscopic Restaging Surgery of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 Liang Huamao,Hou Zheng,Li Meng,et al.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Beijing 10019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Xiong Guangwu,Email: xionggw@ 163 . 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laparoscopic restaging surgery for women with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 ( BOT) .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4 to July 2013 ,129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BOT in our department,6 of which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estaging surgery. Thre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stage Ⅰ a and three as stage Ⅰ c after the primary surgery. The restaging surgery was performed via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in all the 6 patients. The restaging procedures included total hysterectomy,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salpingooophorectomy, omentectomy, pelvic lymphadenectomy, and paraaortic lymphadenectomy. A simultaneous appendectomy was conducted in 3 patients. Fertilitysparing surgery was employed in 3 childless patients. Results Among these 6 patients,33. 3% ( 2 /6 ) pathological positive cases were found after the restaging surgery, including one case with bilateral persistent BOT lesions who had initially undergone bilateral cystectomy and another case with occult small BOT lesion in the preserved ovary after the primary surgery. No matastasis was found in all the specimens of omentum,lymph nodes and appendixes. One case was upstaged from Ⅰa to Ⅰb after restaged. There were no serious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No recurrence occurred during the followup for 10 - 32 ( 23. 2 ± 9. 2 ) month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feasibility and significance of laparoscopic restaging surgery for women with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 However,in those patients with lesions limited in the ovary in primary surgery,the implementation of lymphadenectomy,omentectomy,as well as appendectomy in the restaging surgery should be further discussed. 【Key Word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 Restaging surgery; Laparos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