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现状及建议(新版)
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形势及对策

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形势及对策人类历史正面临着21世纪的到来,党的十五大为我们指明了光明前景,全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充满着挑战和机遇。
正确认识全国劳动安全卫生形势,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坚定信心,做好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劳动安全卫生形势仍然十分严峻——1997年因各类事故死亡10万人左右,其中交通事故死亡7.4万人,各类矿山事故1万人左右(约占全世界矿工死亡总数的60%),非矿山企业事故0.63万人,火灾事故0.3万人,铁路路外伤亡事故0.8万人,水上交通事故582人,民用航空事故42人(以上数字有少量交叉)。
——累积尘肺病例约53万人,尚存活41万人,每年约10000例的新增尘肺病,约5000例尘肺病人死亡(已成为世界上尘肺病最严重的国家),噪声、有毒有害等职业危害尚未真正提到治理的议事日程。
目前,有害作业厂矿约50万个,检测合作率66.0%,实际接触有害作业职工约2500万人,煤炭、冶金、有色、建材等行业尤为突出。
——重大特大事故频频发生,1997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矿山事故102起,与1996年相比上升21.4%和29.4%(均为煤矿事故,1997年煤矿事故5699起,死亡9512人,百万吨死亡率为美国的100倍,为印度的8倍)。
其中瓦斯爆炸事故占84.3%,全年瓦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接近总死亡人数的1/3。
石油化工企业、易燃易爆场所事故增多,1997年发生特大火灾23起,死亡279人,伤266人,直接经济损失1.4亿,均比上年有所上升。
——工矿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大量存在。
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初步调查,国家级重大隐患近千个。
以事故多发的矿山为例,由于我国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开采强度不断加大,开采水平不断延深,煤矿瓦斯的涌出量不断加大,仅国有重点煤矿就从1985年的31.2亿立方米增加到1995年的46.4亿立方米,1997年已达50亿立方米。
而目前国有煤矿的安全投入严重不足,乡镇煤矿大多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在全国7.3万个乡镇煤矿中,无证煤矿2.2万个(约占30%),尚未实现“五消灭”(消灭独眼井、自然通风、井下明火照明、明火放炮、明刀闸开关)的煤矿4.7万(约占64.5%),这样严峻的现实,不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才怪呢?全国现有3000多座尾矿库,其中超负荷、超期运行的比例达30%以上,在冶金、有色、化工矿山中非正常尾矿库分别占30%、40%、50%。
调研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近年来企业劳动安全卫生问题造成的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事故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让人们触目惊心。
在提高人们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对企业人员稳定,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对劳动安全卫生问题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劳动安全卫生;职工队伍稳定;对策建议1、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平均有6000人死于与工作相关的事故或疾病,一年总计有超过220万人因公致死,其中有大约35万例死亡出自工作场所事故,超过170万例死亡是由于工作相关的疾病。
此外每天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事故中死亡人数达到15.8万人。
这些年来,国内重特大事故多有发生,例如:2014年昆山“8.2”特别重大粉尘爆炸事故;2015年天津“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2016年江西丰城“11•24”特别重大坍塌事故。
灾难性影响越来越大,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重视,这些惨痛的教训也暴露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1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1.1.1企业负责人未能有效履职部分企业负责人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看不到做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消除事故,保护职工健康安全的隐性效益,认为投入成本大,工作内容多,见不到明显效益;对企业安全卫生工作未能给予充分支持,未能履行其法定责任,不主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1.2企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不称职部分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够或职业素养不高。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专业性很强,工作中纪律性要求比较高“不懂不会”或“能而不为”都不能正常履行管理人员职责,不能有效履行企业主体责任;1.2职工自身防护意识差1.2.1受限于职工知识文化水平;企业职工本身在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不知自我保护或者不重视自我保护,违章作业、不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盲目施救,最终造成事故的惨剧教训深痛。
1.2.2企业落实职工安全卫生培训不到位部分企业在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方面,落实不到位。
2024年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篇)

2024年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1.施工现场由于机械震动多,噪声大,夏天露天作业时间长,在爆破作业、水泥装卸、砼搅拌及电焊中,工人常接触、吸入大量粉尘,易引起矽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聋、震动病等。
在施工中主要采取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等预防措施。
2.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在有毒或粉尘多的地方,作业人员戴防毒和防尘口罩。
3.改变施工工艺,采用无噪声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替代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
4.改善作业环境,对产生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场所,设置除尘设备及消毒设施,增加通风换气装置和采光照明设施。
5.取消和减少手持震动机械,操作时使用防震垫、防震手套,以防止震动病的发生。
6.电、气焊作业尽量实行隔离作业,电焊工必须戴专用的防护面罩、眼镜和手套。
7.在施工、生活区域内设置标志、信号和防护装置,在坑、洞、沟等设置防护装置。
在经常过往的地点,为安全设置通道、便桥,安装防护设施和照明设施。
8.在机电设备安装防护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在运转机械上设置安全启动和迅速停车装置,在高空作业时,为防止落物伤人、坠落摔伤设置工具箱和防护网等。
9.合理安排工作和作息时间。
洞外夏季露天作业,延长中午休息时间,避开高温、高辐射环境下作业,作业人员戴手套、草帽、穿工作服,及时向作业人员提供含盐的清凉饮料。
2024年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二)引言:劳动安全卫生是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全体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条件的改善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为了提高劳动安全卫生水平,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本文将会探讨2024年如何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以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一、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要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首先要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
政府应加大对劳动者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企事业单位也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对安全卫生设施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意识,确保他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现状及建议

编号:GL-TX-02077( 管理体系)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现状及建议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n standardization of labor safety and health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现状及建议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还包括三个子体系:1、职责体系:具体责任人和其负起的责任;2、隐患排查体系:具体隐患的定义、岗位,以及排查的制度及其继续执行;3、培训体系:具体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周期。
1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及意义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国家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内涵如下文所述:劳动安全卫生(LaborSafetyandHealth)是指生产过程中不致于对劳动者或其他人员的人身造成伤害或产生职业病、精神和健康构成威胁、财物导致损失的状态。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一般采取综合治理的原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E”对策:技术措施(Engineering)、教育措施(Education)、强制措施(Enforcement)。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LaborSafetyandHealthStandard)是指为实现劳动安全卫生而制订的准则。
它以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和生产实践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人员制定、专家讨论、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颁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在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般属于强制性标准,也有推荐性安全标准。
标准级别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标准化作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基础工作,它通过对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工业生产实践活动中的重复性事件和概念,制订、颁布和实施标准,求得统一,以增加效益和安全、促进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劳动安全健康权益,即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享有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权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下面是小编小编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快来看看吧。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关于当前环卫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报告”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已批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卫生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真研究,解决好突出问题。
目前,全国城镇环卫从业人员约400万人,其中正式在编职工85万多人,约占环卫从业人员的20%;聘用编外工人320多万人,约占环卫从业人员的80%。
编外工人是环卫行业的主体,主要承担一线清扫、垃圾转运和处理等苦脏累险工作。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环卫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目前我国环卫行业发展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很不适应,加之过去矛盾的积累和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全国多数城市的环卫行业难以为继,队伍难以稳定,严重制约了环卫事业的发展,也给大量从事苦脏累险劳动的一线环卫工人权益带来损害。
一、当前环卫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多数城市环卫行业举步维艰。
全国除少数经济发达城市外,多数城市对环卫行业的投入都处于勉强维持运行的状态。
由于资金缺口大,致使环卫部门不得不靠减少设施和设备投入、减少劳动支出来弥补政府拨款的不足。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压低劳动用工成本,大量使用廉价的编外工人,或利用承包等形式规避劳动关系。
未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参加社会保险问题非常突出。
在全国占环卫职工总数的80%以上的编外工人中,普遍存在未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参加养老、工伤和医疗保险的问题。
他们工资、待遇低,文化程度不高,不清楚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其中一些工作相对固定、工龄较长的人员反应强烈,矛盾突出。
工资待遇极低,岗位津贴名存实亡。
目前,全国环卫行业在编职工工资标准普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环卫行业编外一线工人只能拿到城市最低工资,有的连最低工资也不能保证。
当前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通用版)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当前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通用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accidents.当前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通用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速度加快,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蓬勃发展。
但是,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严重滞后于企业的经济改革,尤其是特大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损害了国家的声誉。
目前企业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松懈混乱,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落实。
我国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是国有企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轨道的一个重要文件。
但在这个文件中,没有一条直接提到劳动安全卫生问题,致使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中,对安全卫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绝大多数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工作方式没有适时的调整,安全卫生管理的水平仍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素质和对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许多企业中安全生产责任制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如某市某局所属企业,化小经济核算单位,将辅助单位分离为相对独立的“企业”,但安全管理工作没有针对出现的新“企业”而发生变化,致使这类企业安全卫生工作无人进行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在企业转机建制过程中约有30%的企业把安全卫生管理部门视为非生产管理部门,机构调整中削弱了安全管理。
有的企业撤并了安全管理机构;有的虽保留了安全管理机构,但人员大量减少;有的企业没有赋于安全管理机构必要的职权,缺乏权威性,难以承担繁重的安全管理工作;企业安全机构的撤并,人员的减少,使本来就不太完善的安全管理更加脆弱。
关于统一国家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建议

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制定统一的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标准将有效地提高劳工安全和健康保护,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在此我们针对国家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建议如下:一、建立国家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在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方面的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各地区各行业之间标准差异较大。
应制定国家统一的标准,使其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安全生产和劳动者健康权益。
二、加强监督检查体制建设。
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生产企业、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国家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标准的行为,强化对违规者的惩罚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重视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的氛围。
三、加强安全培训工作。
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促使他们正确认识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还应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信息宣传普及。
通过多种渠道,对全社会进行国家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相关标准的宣传普及,使得每一个人都能了解相关标准,并在自己的生产生活中遵守。
加强媒体宣传,开展安全教育推广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的重视程度。
五、推动科技创新与标准升级。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提升国家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相关标准,使其与时俱进,适应新兴产业的需要,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安全生产技术创新,提升整体产业的安全水平。
六、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风险预警体系。
依托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健全的多部门合作机制,及时发现和预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相关风险,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还需建立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提高事故抢救和救援的效率。
七、激励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激励政策措施,对有效遵守国家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标准的企业予以奖励,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对重大违法行为严重的企业给予处罚,并公开曝光,形成有效震慑。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劳动安全健康权益,即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享有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权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下面是小编小编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快来看看吧。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关于当前环卫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报告”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已批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卫生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真研究,解决好突出问题。
目前,全国城镇环卫从业人员约400万人,其中正式在编职工85万多人,约占环卫从业人员的20%;聘用编外工人320多万人,约占环卫从业人员的80%。
编外工人是环卫行业的主体,主要承担一线清扫、垃圾转运和处理等苦脏累险工作。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环卫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目前我国环卫行业发展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很不适应,加之过去矛盾的积累和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全国多数城市的环卫行业难以为继,队伍难以稳定,严重制约了环卫事业的发展,也给大量从事苦脏累险劳动的一线环卫工人权益带来损害。
一、当前环卫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多数城市环卫行业举步维艰。
全国除少数经济发达城市外,多数城市对环卫行业的投入都处于勉强维持运行的状态。
由于资金缺口大,致使环卫部门不得不靠减少设施和设备投入、减少劳动支出来弥补政府拨款的不足。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压低劳动用工成本,大量使用廉价的编外工人,或利用承包等形式规避劳动关系。
未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参加社会保险问题非常突出。
在全国占环卫职工总数的80%以上的编外工人中,普遍存在未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参加养老、工伤和医疗保险的问题。
他们工资、待遇低,文化程度不高,不清楚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其中一些工作相对固定、工龄较长的人员反应强烈,矛盾突出。
工资待遇极低,岗位津贴名存实亡。
目前,全国环卫行业在编职工工资标准普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环卫行业编外一线工人只能拿到城市最低工资,有的连最低工资也不能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管理体系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现状及建议(新版)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现状及建议(新版)1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及意义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国家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内涵如下文所述:劳动安全卫生(LaborSafetyandHealth)是指生产过程中不致于对劳动者或其他人员的人身造成伤害或产生职业病、精神和健康构成威胁、财物导致损失的状态。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一般采取综合治理的原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E”对策:技术措施(Engineering)、教育措施(Education)、强制措施(Enforcement)。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LaborSafetyandHealthStandard)是指为实现劳动安全卫生而制订的准则。
它以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和生产实践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人员制定、专家讨论、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颁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在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般属于强制性标准,也有推荐性安全标准。
标准级别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标准化作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基础工作,它通过对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工业生产实践活动中的重复性事件和概念,制订、颁布和实施标准,求得统一,以增加效益和安全、促进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
在国际上“合理化”、“标准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标准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已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LaborSafetyandHealthStandardization)是通过制订、颁布、贯彻、实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同时通过自身建设,使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本身不断优化的过程。
它从标准化角度综合反映出整个国民经济状况,即对国民经济的体制和政策、经济结构、科技水平、资源条件、生产组织程度、经济效益以及这方面标准化程度的综合反映。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为劳动者创造舒适、安全的劳动环境,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保持社会稳定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例如:美国机械工程协会(ASME)制订的《锅炉与压力容器规范》(BPVC)是一部巨大的,具有国际权威的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自从美国制订锅炉安全标准并严格按之进行监督检验以来,事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锅炉的蒸汽压力从1910年的几百磅/平方英寸直线上升到1980年的5000磅/平方英寸,锅炉爆炸事故却从1910年的300多起直线下降,到70年代中期已基本消灭。
这是世界上安全标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成功范例之一。
又如,自从我国国标《爆破安全规程》1986年颁布实施以来,1987年与1985年相比,全国爆破事故减少434次,死亡人数下降18.8%,负伤人数下降16.4%。
2国外状况国外十分重视安全卫生标准的制订工作,而且这方面的工作也开展较早,并已经制定了大量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这些标准相互配套、协调、自成一体。
由于历史习惯和具体国情的差异,各国标准化政策都有较大的差别,但对于安全标准却大多管理较严,由政府强制推行。
美国认为性能和质量标准可以由厂家与用户协商解决,有推荐性标准即可,而安全标准必须由政策强制执行。
因此,尽管美国实行的是民间标准优先的标准化政策,具有多元化的标准体系,形成政出多门、相互竞争的机制,但美国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大多数被纳入联邦政府标准体系,作为强制性标准在全国使用,并且得到美国标准协会和其他民间团体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1970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职业安全卫生法》,该法授权劳工部长通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OSHA所订标准主要是选择性地采纳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以及一些专业学会、协会使用的标准。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也重视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制订工作,ANSI下设有安全技术委员会,负责安全标准的制订工作。
这些标准属推荐性标准在全国自愿使用。
美国部分民间团体也从事安全标准的制订工作,其中影响很大的有美国机械工程协会(ASME)和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
ASME下设的锅炉与压力容器规范委员会是ASME最大的一个技术委员会。
《锅炉与压力容器规范》是ASME经过80多年的努力,不断修改、增订、完善发展而成的。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是美国最有权威的安全试验机构。
其业务主要是开展与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的材料、设备、产品、结构、方法和实验研究,制定和出版UL标准。
UL在美国乃至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从事对各种设备、系统和材料的安全试验与检查,达到UL标准者,发给UL 标志。
UL标志已在许多国家通行。
UL主要制订安全标准。
下设电气、防盗、事故、防火和船舶工程部,以及消费者咨询委员会,负责UL 标准的制定工作。
有60%以上的UL标准被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确认为国家标准。
日本实行的是按法律实施标准化的道路,支撑标准的法令和法规现已达到320个,JIS(日本工业标准)的地位很高,并实行以国家为主体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各个时期标准化的重点不同。
为促进JIS标准国际化,日本采取以下对策:(1)积极推荐JIS标准作为国际标准;(2)原封不动地翻译国际标准,使之JIS化;(3)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搜集其他国家标准的情况;(4)邀请外国专家参加JIS 标准制订委员会等等。
由于政府主持、法律保证、服务于发展等上述特点,日本的标准化体制对于安全卫生是得到确保的,也是极为有利的。
为了确保安全,日本形成了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日本的安全标准也是强制性标准,由政府强制推行。
前苏联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其标准体系包括标准(OCT)和技术条件(OCT)两大类。
他们没有劳动保护法或劳动安全卫生法,只有劳动基本法,其中包括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另外还有一系列规程和细则。
劳动保护规程和细则分为:劳动保护通用规程、跨部门的劳动保护规程、部门的劳动保护规程、安全技术细则等四类。
前联邦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标准化的国家之一,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已经比较完善,国际化程度很高。
有大量联邦德国安全标准被采纳为欧洲标准(EN)和国际标准(ISC、IEC)。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一直十分重视安全标准的制订工作。
他们认为,现代化的主要目的第一就是保证安全、健康和保护生命;第二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ISO的每一个国际标准在制定时都考虑到安全问题:安全因素已成为ISO工作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ISO设有专门从事安全标准工作的技术委员会。
如TC11“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标准、TC94“个人安全——防护服和设备”、TC85“过压保护用安全装置”等等。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为了做好安全标准的制订工作,专设了一个安全咨询委员会(ACOS),负责制订安全标准的起草导则。
对各类安全标准编制体系和进行层次划分。
并对TC/SC的工作进行协调,受其协调的TC/SC 有67个,IEC不仅制订安全标准,还向认证工作发展。
IEC不仅制订安全标准,还向认证工作发展。
IEC还有些专门从事安全标准工作的技术委员会,如TC64“建筑物的电气设施”的安全。
TC68“风轮发电系统”的安全。
亚太地区于1985年成立了职业安全卫生组织(APOSHO)并就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进行学术交流。
1996年,第十二届APOSHO成员理事会年会上开始讨论制订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标准APSHO1000系列。
并希望将来以APOSHO1000系列标准为基础,来制订国际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标准ISO18000系列。
3国内状况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劳动安全卫生工作。
建国初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和卫生设备。
”在我国第一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逐步扩大劳动就业。
改善劳动条件和工资待遇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
”以后的各部宪法都明确规定了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我国相继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一系列有关劳动安全卫生和标准化的法律。
这些法律的颁布,为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50年代初开始,国务院陆续颁布了《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简称“三大规程”)以及其他一系列劳动安全法规,其他各部委也相继颁发一系列劳动安全法规。
这些法规的颁布,为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研究与制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80年代初才开始制订。
我国的第一个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1981年2月13日颁布的《中国成年人头型系列》。
80年代,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工作集中在国家急需而且影响较大的标准上。
例如:《中国成年人头型系列》、《爆破安全规程》等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到1987年9月,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仅105个。
8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劳动部开始有计划的加速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制订工作,并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体系纳入国家标准体系。
经过17年的发展,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研究工作成绩斐然。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对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进行了统计,到1996年底,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近700个。
我国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体系的研究是随着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发展而开始的。
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数量的大幅增长,在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研究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课题。
如标准之间不配套、不协调、混乱和相互矛盾以及组成不合理。
为此,为了加强对标准的宏观管理,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我国于80~90年代成立了一批专业性的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这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自己的业务范围,对安全标准进行了规划和协调,编制了相应的标准体系。
一些部的有关司、局也制订有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卫生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有的安全或与安全有关的标准体系如附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