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合集下载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康复的影响
12 研 究方 法 . 两 组 患 者均 按 疾 病类 型 和 严 重程 度 给 予
两组 患者治 疗前 H MD、MA、 I A F B 评分 比较差 异均 无统 计学 意义 ( P>0 0 ) . 5 。经 治疗 后 , 患 者 的 HA 2组 MD、 MA、 F
B 评 分均 有显著 改善 。 与对 照组 相 比, 验 组 患者 治 疗 后 I 实
2 结 果
2 4例。全部患者均经头颅 C T或 M / R 证实, 脑卒中诊断符 合 中华神经科学会 19 95年全 国第 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制 定 的诊断 标准 … ; 全部病 例应 用 Z n 量表 和汉 密 顿抑 郁 ug 量 表 ( A D 进行 评 分 , 果 均符 合 中国精 神 疾 病 分 类 H M ) 结 与诊 断 中抑 郁症 诊 断 标准 。无 明显智 能减 退 和失 语 , 识 意 清楚 , 阳性 精神 障碍 家族 史 。将 患 者 随机 分 为 实 验组 和 无 对 照组各 3 , 5例 两组患 者 性 别 ( = .3 , 0 65 、 0 28 P= .2 )年 龄 (= .1 , 065 、 t 058P= .0 )疾病 类型 ( = .3 , 069 02 3P= .0 ) 比较差 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0 0 ) 具 有可 比性 。 P> .5 ,
抑郁症除了导致躯体症状加重 , 又加重脑卒 中患者精神痛 苦, 影响康复, 使其生存 质量降低, 因此 , 及早治疗 与干预 ,
状 。这些 抑郁 的症 状 不仅 影 响 妨 碍 了患 者 的生 活 质 量 , 也 导致 其不 能较 好 的进 行 相关 的治 疗 , 而 影 响 了患 者 的康 从 复 。为此 , 研究 通过对 7 本 0例脑卒 中后合 并抑 郁症 的患者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发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发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
还应 积 极 防 治P D。 目前 ,大多 数 学 者认 为 P D的产 生 S S
观看康复训练录象,在活动室里做作业疗法fr,上肢 0T I )
精细 动作能 提高认 知 能力 。晚上 保持 安静 、舒适 、听听 催眠 曲、采用 放松训练 等改善失 眠 ,以达到 良性循 环 。 1. .5积极 动员 家庭支持 脑 卒 中后抑郁症 状往往 表 2 现 为寡 言 少 语 、食 欲不 振 。要 帮 助 家 属树 立 正 确 的 观 点 ,达到 共识 ,并得 到家 属支持 ,避 免让 其独 处 ,制 造 融洽 气氛 ,对 患者更 加重 视 ,加倍关 怀 、细心 照顾 ,喂

名称 等。 ( ) 识功能 的康 复训 练 。要给患者 视 、 3 认 听、触等感知觉刺激 ,其方法是:t E常用品、食物及感兴
趣 的事情 均安 排在 患侧 或患侧 进行 操作 ,鼓 励 多做 朗诵 练习 , 日常生 活经常提 醒患者 ,提高对 患侧 的注意力 。 1- .4调节 患者 的睡 眠形 态 情 绪紧张 、抑郁 、 怒 2 愤 和混乱 等 多与睡 眠质 量有关 。让 患者认 识 到规 律睡眠 的 重要性 ,白天 为患者提 供娱 乐活 动 ,减 少 睡眠 时间 ,如
些 研 究 认 为 脑 卒 中患 者 P D 病 率 为 2% ~6%。 S发 0 0
P D的严 重 程度 和脑 卒 中 的预后 密切 相 关 ,如 未及 时治 S 疗 ,会 明显影 响神经 功能 的康 复 ,甚 至增 加脑 卒 中患 者
的病 死 率 因此 ,对 脑卒 中患者 除 了治 疗脑 卒 中外 , 。
培训经验 丰富 的护 师负责评 定。在 干预前及 干预后2 采 周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A D 1) H M 一7 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1 . 3 . 3 神 经功能康复状况评价 人 院时和 出院前采用 N I H .
血管病学术 会议 修 订 的脑卒 中诊 断标 准 j , H a m i l t o n抑郁 量 表( H A MD) 评分 I >8分 。1 3 6例患者 由专 人 负责按 照 人 院 顺序 随机分 组 , 分 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 , 每组各 6 8例 , 分组 人员 不参与护理 , 均神 志清楚 , 查体合作 , 无语 言功能和智能障 碍 , 无精神疾病 史或家族史 。对照组 : 男3 9例 , 女2 9例 , 年龄 5 l
量表 ( H A MD ) 评价两组患者 的抑郁状况 , H A MDI >8 分 者提示
选择 2 0 1 1年 1 2月_2 0 1 3年 1月 我院 神经
1 . 1 一般资料
存在抑郁 , 得分越高说 明抑郁程度越严重 ] 。
1 . 3 . 2 认 知功能评 价 入 院时 和出院前 采用简 易智力 状态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3 S e p ; 1 7 ( 9 )
・ 1 6 3 1・
综合护理 干预措施对 脑卒 中后抑郁 患者预后的影响
的常见并 发症 , 发 病率 高达 3 0 % 一6 5 %L 1 , 主要 表现 为情 绪
知识 视频 、 病友讨论 和答疑等 多种形式 帮助患者认识 到 自己 认知 中的错误并 得 以矫 正 , 以正 确认知方 式替代其 原有的错
误认 知 , 激 励患者 以正确 的认知方式面对不 建正确 的健康 态度与 观念 j 。( 3 ) 嘱患者戒 烟酒 、 低盐饮食 , 运 动 以慢 走 、 太 极拳等有 氧运 动为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o og o p f ain ss o e osg i c n tt t a i e e c P > 0 0 b fr e t e t A t e k , F S a d H f w r u s t t h w d n inf a t ai i l f r n e( t op e i s sc d f . 5) eoe t am n . f r8 w e s N D n AMD r e
ice sd( < O0 r < 00 , n ed cieo sc oo ia cr ru rh aeo ce s s r b i sta h s a n rae P .5o P .1) a dt el f y h l c l aego po ert fn raei moeo vo nteuu l h n p g t i u h
运 动评分 ( MA) B r e 指数 ( I 分别评 定患者抑郁 症状 、 F 和 at l h B) 神 经功能 、 运动功能和 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 。以 H AMD治疗前后 的减 分率 作 为临 床疗效 的评估 标准 , 中减分 率 > 7 % 为基 其 5 本 痊愈 ,0 ~7 % 为显效 ,5 ~5 % 为好转 , 2 % 为无 5% 5 2% 0 ≤ 5
1 观 察 指 标 . 3
于延 缓患 者神 经 、 动 功能 的康 复 , 接影 响患 者 的治疗效 果 运 直 和生 活质 量 , 甚至增 加脑 卒 中的 复发率 及病 死率 , 患者 及家 给
庭 带来生理 、 心理 和社 会负担 l 3 l 。 P D的病 因及发 病机 制 目前 尚不 明确 , 能是 生理 、 理 S 可 心
1 资料 Leabharlann 方法 11 一 般 资料 .
两组患者分别予 以心理护理 和常规护理干预 , 疗程 为 8 。 周 心理护理 干预的具体措施 : 采用倾 听、 鼓励 和安慰 等方法 , 通过 支持 性 的心理 干 预方法 , 正患 者 的不 良情 绪 , 患者主 动调 纠 使 整 自身 心理 状态 , 减轻 其心 理压 力 ; 用认 知 重建 的方 法 , 采 向 患者 及家属 阐述 P D的病 因 、 S 治疗 和预后 , 强患者 治疗 康复 增 的信 心 ; 采用 分阶段 的针对 性康 复护理 措施 , 改善 患者神 经和 躯体 运动功 能 , 逐渐恢 复患者 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 ; 多与患 者家

叙事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叙事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叙事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标题:叙事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后遗症常常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而叙事护理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叙事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并分析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叙事护理的概念和原理叙事护理是一种心理护理技术,旨在通过让患者将自己的经历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他们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情绪和经历。

它通过在护理过程中引导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帮助他们建立情感联系,增强自我认同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叙事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1. 建立情感支持叙事护理通过让患者倾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

这种情感支持对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抑郁感。

2. 促进认知重建脑卒中后遗症常常导致患者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减退,进而影响他们对自身经历和情感的理解。

叙事护理通过引导患者回忆、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帮助他们重建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3. 增强自我认同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和质疑。

叙事护理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建立起对自己的积极认同感,从而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4. 促进社会互动和康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常常因为情绪低落而退缩,不愿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叙事护理通过让患者参与到护理过程和交流中,促进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增强其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促进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三、叙事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1. 有效性研究表明,叙事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有效性。

它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2. 可行性叙事护理是一种简单、易于操作的护理技术,可以在医院、康复中心和社区等不同场所进行。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训练和指导,掌握叙事护理的基本技巧,进而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

连续观察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

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状态于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其hamd 分数。

1. 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更为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案:①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脑卒中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康复护理等知识,并提供优质服务以取得患者的信赖,给予耐心启发、诱导,鼓励其叙述对疾病的看法,对其内心真实感受给予理解和同情,分担患者的痛苦。

②加强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尽快面对病症,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psd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等,对自己及周围的事情保持负向的看法。

密切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心理实施护理,如给予心理疏导,用爱心、耐心和细心鼓励患者多与外界接触,多参加社会活动;也可以请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教,强化心理疏导,增进正性情感,从而让患者摆脱悲观、绝望、抑郁的情绪,促进患者进入躯体、心理康复的良性循环中去[6-7]。

③加强社会支持取得家庭成员和同事、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指导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患者周到细致的照顾,并充分满足其合理需求,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朋友的理解与关心,有意识地安排患者与亲戚、朋友和同事进行交流,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让其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自己穿衣、洗漱、行走、进食等,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通过劳动使患者发掘自身的潜能。

1. 3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影响

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影响

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影响赵秀雯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影响。

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及音乐疗法,观察两组病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thel指数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及音乐疗法,能有效减轻其抑郁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促进病人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对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19.023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以中老年人发病居多,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且治疗后多存在肢体、语言等功能障碍,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痛苦和不便。

有关研究显示脑卒中后多数病人由于肢体、语言等方面原因,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多在卒中后1个月内发生[1],从而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给予脑卒中病人早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降低抑郁程度、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

我科近年来对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给予了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3月 2012年3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病人96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2]。

均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经HAMD评分均在17分以上,均排除既往有精神病、意识障碍及智力障碍病人。

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

年龄37 81岁,平均(61.35ʃ11.48)岁。

卒中类型:脑梗死29例,脑出血19例。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康复护理干预。

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前)和护理干预实施8周后(治疗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均有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18分;至少有1个肢体的肌力为3级或3级以下;年龄80岁以下;②排除标准:意识障碍;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不能完成提问;失语;经溶栓治疗;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有严重心、肝、肾病变;有严重精神障碍。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80例,男41例,女39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0岁~78岁,平均(66.71±5.4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4d~40d(22.0d±7.0d);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60岁~79岁,平均(67.01±6.12)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5d~39d(22.0d±6.5d)。

两组病人年龄、发病时间、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抑郁评定采用hamd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应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法。

入院时和护理干预实施8周后同时采用hamd、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

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

1.3.1 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

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人,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1~3d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干预护理。

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更为显著(均p<0.05)。

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护理干预;预后
【中图分类号】r5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0060-02
脑卒中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也是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据文献报道,存活者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肢体、语言、认知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卒中后抑郁状态(psd)。

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率为62.2%[2]。

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既可导致躯体症状加重,又可加重患者精神痛苦,使其生存质量降低[3]。

为探讨护理干预是否能有效缓解psd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4],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30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psd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5],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

②符合第3版(ccmd -3)[5]抑郁诊断标准且hamilton抑郁量表[6]总分≥17分;③排除脑卒中后意识障碍、失语和入组前有精神障碍或家庭史的患者,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60例psd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1岁,平均68岁。

职业:干部25例,工人19例,农民16例。

脑梗死49例,脑出血11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病程、病情、民族、职业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采用gqoli-74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维度共20个因子。

将各维度分转化为0-100的标准分,≥80分为优,70-79分为良,60-69分为中,<60分为差。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第1~2天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前由管床护士与患者单独面谈,向其讲解本调查的目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征得患者同意后由其自行填写。

如因病或文化程度等原因被调查者无法完成自评,则由管床护士通条询问纪录完成。

1.2.2 干预方法: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药物包括控制血压及营养神经等,并给予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乐友)。

20mg,每日一次。

对照组由管床护士进行gqoli-74调查及入院评
估,进行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由管床护士对患者进行gqoli-74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估、分析,除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外,将物质生活、躯体功能2个维度放在首位,先满足患者生理上的基本需求,再结合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对疾病的影响程度,按照轻重缓急制订切实可靠的护理干预计划。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主管护士应用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以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患者感到尽情舒畅、温暖、安全。

②加强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尽快面对病症,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psd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等,对自己及周围的事情保持负向的看法。

鼓励患者用语言或者非语言倾诉自己的情感,以耐心、认真的态度倾听、观察,以获知患者的自动性思想,主动找出其情绪低落的心里因素,给予心理疏导,针对性地矫正其不良信念,将患者心理障碍逐一帮助解除。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③加强社会支持,取得家庭成员和同事、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指导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患者周到细致的照顾,并充分满足其合理需求,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朋友的理解与关心,有意识地安排患者与亲戚、朋友和同事进行交流,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与其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自己穿衣、洗漱、行走、进食等,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通过劳动使患者发掘自身的潜能。

1.2.3 评价方法: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

比较干预前后的评分。

1.2.4 统计学方法:全部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见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gqoli-74评分低,提示患者生活质量偏低,可见脑率中抑郁患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后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社会功能评分亦高于对照组,提示干预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病情较重的患者被救治成功,但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仍很高,psd是脑卒中长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精神、身体上的痛苦,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脑卒中后抑郁(psd)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思维行动迟缓、睡眠障碍等为特征,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原发疾病的康复和转归,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

主管护士通过和psd患者的良好沟通,易取得患者的信任,能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抑郁患者的adl提高与心理因素存在密切关系,抑
郁患者对未来失望,缺乏动力,心理激发活动低下,而导致神经功能恢复缓慢,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差[7]。

护理干预能给psd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对慢性病、适应角色转变、培养兴趣爱好、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日常生活、增加人际交往,从而发挥自我能动性,改善负性心理,使患者处在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从而更快、更明显地改善psd的抑郁症状。

本组对psd患者的干预护理,注重了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对患者热情、真诚、尊重、同情、关心和理解,通过调动家属及亲友一起参与治疗过程,促进了患者康复的进程。

因此,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首先应对脑卒中患者并发的抑郁有正确和充分的认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干预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袁玮,张瑞丽。

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62-63
[2] 龙洁,蔡焯荃,刘永珍,等。

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2001,27(6):430-432
[3] 丁关庆。

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112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11):663-664
[4] 邓行爱,郑耀珍。

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708
[5]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6):379-380
[6]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7] 卞美娟,健康营活动在糖尿病伴抑郁患者中的应用[j]。


理学杂志,2009,24(19):5-7
作者单位:437300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