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今名人轶事作文素材
初中名人名事作文素材

初中名人名事作文素材而作文写作过程中,支撑文章内容的必然是写作素材,有了符合内容的素材,文章才不会空洞无物,没有说服力。
所以,作文素材的运用十分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初中名人名事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名人名事作文素材一郑板桥名画换狗肉郑板桥的诗、书、画闻名于世,号称“三绝”,人们争相购买。
扬州有个富豪特别喜欢郑板桥的书画,但因他为人刁诈,郑板桥非常讨厌他,不给他作画写字。
这个富豪为了抬高身价,显示自己的威风,出重金购买郑板桥书画,但始终没有搞到手。
有一天,郑板桥出郊外漫步,见路旁新设一座酒店,店内有一位老者自称“怪叟”,他见郑板桥到来,十分殷勤,马上给端上狗肉来款待。
郑板桥平日最爱吃狗肉,一见大喜,便饱餐一顿。
付钱时,店家分文不收,郑板桥过意不去,便当场作了几幅书画赠给店家。
事过之后,郑板桥才知道上了当。
原来这位“怪臾”,是那富豪派人装扮的,自己的画就这样轻易地落入了富豪之手。
后来郑板桥常提及此事,说他因爱吃狗肉而上了当,用以警戒世人。
初中名人名事作文素材二茅以升建桥炸桥1937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的铁路桥通车。
眼见着列车从桥上飞驰而过,茅以升心中涌起无比自豪,那造桥的日日夜夜又闪现在眼前。
茅以升是1933年8月辞去北洋大学教授工作,南下杭州开始建钱塘江大桥,着手大桥设计。
1935年4月,正式动工。
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大桥建成,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他以水治砂,用高压水枪冲开江底坚硬的泥沙层,解决打桩困难,由一天只能打一根增至一天打30根。
他用“沉箱法”,克服水下施工水流急的困难;用“浮运法”,利用江潮涨落将巨型钢梁运到江心安上桥墩,前后共攻克80多个难题。
工程进行到最紧张阶段时,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多次狂轰滥炸,工程始终没停,反而加快了。
铁路桥的提前通车为支援上海保卫战作出贡献。
11月17日,公路桥又正式开通,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公路两用桥诞生,耸起铁路桥梁史上一个里程碑,当时每天乘船逃难的人多达数万,公路桥一开通,从早到晚,桥上拥挤得水泄不通。
初中古今名人轶事作文素材

初中古今名人轶事作文素材没有好的素材,就如同没有了源头的泉水一样,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活力和新意。
名人素材就是我们经常用于作文中的素材。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初中古今名人轶事作文素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古今名人轶事作文素材一苏武牧羊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
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
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
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
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
”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
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
20xx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
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
初中古今名人轶事作文素材二埃德温追狗在英国首都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上,矗立着四座雄伟的青铜雄狮像。
这就是英国著名画家埃德温。
兰瑟的杰作。
埃德温从小就喜欢画形形色色的动物。
有一天,他意外地发现了一条奇特的狗,正要把它画下来,可那狗好像故意调皮似地,放开步子跑得飞快。
埃德温只好在后面紧紧追赶。
那狗沿着街,转过一个弯儿,穿过广场,又来到另一条街。
埃德温仍紧追不舍。
一会儿,那狗拐进一个大门,消逝在房后。
埃德温站在门前,“呯呯呯”地敲起门来。
看门人把门打开一条缝儿,探出头来问道:“小孩子,你来干什么?”“我能为您家的狗画张像吗?”埃德温彬彬有礼地说。
看门人尽管有些诧异,但还是说:“好吧,请进。
”埃德温走进房间,只见那条狗正伸着懒腰躺在地板上呢!他连忙在椅子上坐定,迅速从衣袋里取出了纸和笔…… 光阴似箭。
埃德温画了许许多多的狗——大狗、小狗;猎狗、家狗;神情沮丧的狗、欢蹦乱跳的狗……他长大以后,伦敦很多人都知道有那么一位画狗的专家,他就是埃德温。
初中作文素材:名人事例35个!考试作文必备!

初中作文素材:名人事例35个!考试作文必备!我们在写作文时,对作文素材的仔细阅读与深究是我们写作的前提。
从试卷给出的素材中正确立意,明确题意,一篇作文也就有了方向。
为大家从语文作文素材中的名人事例给大家做简要分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提高对语文作文素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01 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
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 岁,他们计划结婚。
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
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
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
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
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分析:居里夫人的失恋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从挫折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她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话题:“挫折与成功”“意志的力量”“转折”02 贫穷造就了作家年轻时的左拉很穷。
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
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
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03 艰难困苦铸人才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
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
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
描写名人二三事的摘抄初中作文

描写名人二三事的摘抄初中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名人就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他们的故事,或令人惊叹,或让人捧腹,或使人深思。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我摘抄到的名人趣事。
先来说说大文学家苏东坡吧。
苏轼爱吃,那可是出了名的。
据说,他被贬黄州时,发现当地猪肉价格便宜,可百姓却不知道如何烹饪。
于是,这位大文豪亲自操刀,研究出了“东坡肉”的做法。
他还写了一篇来记录:“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瞧瞧,这哪像是严肃的文学大家,简直就是个可爱的吃货!他对美食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那份热情和乐观。
而且,据说他在吃这方面从不挑剔,哪怕是粗茶淡饭,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他和友人在野外游玩,饿了就随便找了个农家,吃了人家的糙米饭和简单的蔬菜汤,却还连连称赞美味。
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真是让人佩服。
再讲讲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时,有一次他正在上课,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原来是一只猪在校园里乱跑,引得学生们纷纷侧目。
鲁迅先生却不慌不忙地说:“同学们不要分心,猪来跑,我们继续上课。
”这一句话,不仅让学生们哄堂大笑,也让课堂气氛瞬间轻松起来。
还有一次,鲁迅先生在街头看到一个黄包车夫受伤了,他不仅亲自为车夫包扎伤口,还送他回家。
在路上,鲁迅先生一直和车夫聊天,安慰他,完全没有大作家的架子。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淡淡地说:“能帮一点是一点,大家都不容易。
”这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他对底层人民深深的同情和关爱。
接下来要说的是喜剧大师卓别林。
卓别林在拍摄电影时,对每个细节都要求极高。
有一场戏,是他要从楼梯上滚下来。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他亲自试验了无数次,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可他还是不满意。
直到最后一次,他滚下来的姿势和表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而在生活中,卓别林也是个非常有趣的人。
古代名人名事的作文

古代名人名事的作文《古代名人名事的作文》篇一:古代名人名事的作文嘿,咱今天就来唠唠古代那些名人名事。
你说古代的名人那可真是多了去了,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过来。
咱先说说那个匡衡吧。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
这匡衡啊,家里穷得叮当响,晚上想看书都没灯。
那咋整呢?他就灵机一动,在墙上凿了个洞,借着隔壁透过来的那点光就开始苦读。
这要是搁现在,估计得被邻居告个破坏建筑啥的。
不过在当时,这可是励志的典范啊。
我就想啊,这匡衡当时得有多渴望知识,才能想出这么个法子。
也许他当时看着那一点点光线,就像看到了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那光线就像黑暗中的一把小火苗,虽然微弱,但足够照亮他求知的路。
我自己有时候就很惭愧。
现在咱条件这么好,有明亮的电灯,想看啥书都能买到,可是我读书的时候还经常偷懒。
我就想啊,要是我能有匡衡一半的毅力就好了。
不过我也有点怀疑,这凿壁偷光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会不会是后人美化了这个故事呢?毕竟在墙上凿个洞,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挺难的。
但是不管咋说,匡衡这种对知识的渴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再说说那个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这小子,小时候就聪明得不像话。
小伙伴掉缸里了,别的孩子都吓得不知所措,就他冷静得很,拿起一块石头就把缸给砸了,救了小伙伴一命。
我就在想啊,当时那场景肯定特别紧张。
缸里的水可能“哗啦啦”地往外流,小伙伴在缸里扑腾着,就像一条被困在小池塘里的鱼。
司马光那时候肯定心里也有点慌,但是他能迅速做出反应,这就很了不起。
要是我在现场,我可能就傻站着了,说不定还跟着一起哭呢。
这司马光从小就有这种急中生智的本事,难怪长大了能成为大名人,编出《资治通鉴》这么厉害的史书。
古代这些名人名事啊,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不足。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也可以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启发。
也许我们成不了像他们那样的大名人,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古代名人名事的作文》篇二:古代名人名事的作文说起古代名人名事,那我可就来劲儿了。
万能作文素材名人事例简短范文(精选四篇)

万能作文素材名人事例简短范文(精选四篇)第一篇: 万能作文素材名人事例简短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人,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病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因为那时候行医是让人看不起的职业。
李时珍可不这样想,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向父亲那样为病人治病。
李时珍22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
他发现很多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于是下定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
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
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回到老家,花了整整27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几国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2、.身残志坚张海迪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15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张海迪身残志坚,抱着“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的坚定信念,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自学了英,德,日语。
还翻译了十三万字的英文小说,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3、炸药之父———诺贝尔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
中考名人名事作文素材三篇

【导语】让时间在知识的枝条上、智慧的绿叶上、成熟的果实上留下它勤奋的印痕!想要作文写的好,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名人名事作文素材》供您查阅。
【篇一】中考名人名事作文素材吴隐之的节俭故事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
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
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篇二】中考名人名事作文素材吴敬梓晚年夜间行走暖身《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晚年生活很贫困,他住在南京大中桥时,只有古书几十册,日夜诵读自娱。
最后,连这些书也拿去卖掉买米。
冬天,吴敬梓缺衣少食,当然谈不到买酒御寒。
他便邀请五六个好友,乘月色走出南京城南门,绕着城墙走,一路上唱歌、吟诗,你歌我和,直到天亮,走进水西门而散,夜夜如此。
由于走了几十里路,全身就暖和了,吴敬梓幽默地称夜间之行为“暖足”。
【篇三】中考名人名事作文素材将相和-负荆请罪的故事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称为“战国七雄”。
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大。
秦国常常欺侮赵国。
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
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
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
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
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作文《历史上的名人轶事》

历史上的名人轶事篇一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说起来,我最近迷上了看历史纪录片,不是那种正儿八经的,是那种…怎么说呢,八卦性比较强的。
就拿我最近刚看的关于爱迪生那个片子来说吧,简直笑死我了。
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事儿,牛掰,是吧?但你知道他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到底尝试了多少种东西吗?纪录片里说了,他那实验室啊,简直像个大杂烩,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各种植物纤维、动物毛发,甚至还有他老婆的头发… 我当时就震惊了,这也太拼了吧!画面里还放了张老照片,是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一起在实验室里干活的场景。
我仔细一看,我了个去,那实验室简直就是一个大型垃圾堆!地上堆满了各种实验失败后的残渣,各种瓶瓶罐罐乱七八糟的摆放着,空气里估计还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我都能想象到他们当时的工作环境:昏暗的灯光,空气中飘荡着各种奇怪的味道,地上到处是碎玻璃和不知名的粉末。
助手们一个个都蓬头垢面的,估计没少加班熬夜。
最让我忍俊不禁的是,片子里说爱迪生有一次实验失败了,气得把一个实验器材直接摔在了地上。
结果,那玩意儿摔坏了,他还捡起来仔细研究了一下,看看能不能再利用。
我当时就乐了,这也太节俭了吧,这科学家也是个精打细算的主儿啊!想想看,现在咱们用着明亮的电灯,每天晚上都能舒舒服服地看电视玩手机,这背后是多少科学家废寝忘食,甚至连老婆头发都拿来做实验的付出啊!虽然我挺佩服爱迪生这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但看完纪录片后,我还是觉得他们那实验室也太惨了点,我宁愿相信是爱迪生的助手们在网上订了外卖,然后爱迪生把外卖盒收集起来研究灯丝原材料,不然实在难以想象他竟然会用他妻子的头发来做实验。
篇二历史上的名人轶事接着说名人轶事,最近我还看了一个关于居里夫人的纪录片,跟爱迪生的画风完全不一样。
爱迪生是那种“疯狂科学家”的形象,而居里夫人,则更像是一位…嗯…严谨又有点呆萌的学者。
纪录片里讲到,居里夫人在研究镭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
他们夫妇俩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工作,环境差不说,每天还要处理大量的矿石,整天和各种化学物质打交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今名人轶事作文素材
出差订酒店就用趣出差,单单有返现,关注微信小程序或下载APP立即领取100元返现红包
没有好的作文素材,就如同没有了源头的泉水一样,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活力和新意。
名人素材就是我们经常用于作文中的素材。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
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
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
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
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
”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
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
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
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
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
二
埃德温追狗
在英国首都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上,矗立着四座雄伟的青铜雄狮像。
这就是英国著名画家埃德温。
兰瑟的杰作。
埃德温从小就喜欢画形形色色的动物。
有一天,他意外地发现了一条奇特的狗,正要把它画下来,可那狗好像故意调皮似地,放开步子跑得飞快。
埃德温只好在后面紧紧追赶。
那狗沿着街,转过一个弯儿,穿过广场,又来到另一条街。
埃德温仍紧追不舍。
一会儿,那狗拐进一个大门,消逝在房后。
埃德温站在门前,“呯呯呯”地敲起门来。
看门人把门打开一条缝儿,探出头来问道:“小孩子,你来干什么?”
“我能为您家的狗画张像吗?”埃德温彬彬有礼地说。
看门人尽管有些诧异,但还是说:“好吧,请进。
”
埃德温走进房间,只见那条狗正伸着懒腰躺在地板上呢!他连忙在椅子上坐定,迅速从衣袋里取出了纸和笔…… 光阴似箭。
埃德温画了许许多多的狗——大狗、小狗;猎狗、家狗;神情沮丧的狗、欢蹦乱跳的狗……他长大以后,伦敦很多人都知道有那么一位画狗的专家,他就是埃德温。
三
林肯总统的不幸婚姻
英雄也有难用武之地。
读了这篇文童,只能为林肯总统叫屈。
奈何!
在美国历史上,有两位最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一位是华盛顿,一位是林肯。
华盛顿赶走了英国统治者,建立了美国,是开国之父。
林肯进行了南北战争,消灭了南方的叛乱分子,避免了美国的分裂。
同时,他还解放了黑奴。
美国许多书籍在谈到林肯时,都称他是“最大的美国人”。
不幸的是,在1865年4月14日,即南军投降后的第五天,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观看演出时,被一个名叫约翰·布斯的演员开枪杀害了,终年56岁。
对于他的死,美国人民是非常悲痛的,都认为是美国的不幸,同时也是林肯一生中最大的悲剧。
但一些历史学家却认为,林肯一生中真正的不幸,则是他与玛丽·托德结婚后的23年的家庭生活。
在美国的书籍中,凡是谈到林肯的家庭生活,都会出现“林肯的悲剧”、“苦命的林肯”、“大人物在结婚上的魔障”等字眼。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国,男女双方在婚前接触的机会还是不多的。
林肯就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撮合下与玛丽·托德订婚的。
订婚后不久,林肯便发现白已和未婚妻在性格、志趣、修养和思想方面都不同。
玛丽·托德曾在肯塔基州一所贵族女子学校读书,讲的是一口当时美国上层社会中引以为荣的带点巴黎口音的法语,她对服饰及外表极为讲究,还常常将她的“阔祖宗”挂在口上,因为她的祖父、曾祖父和曾叔祖做过将军和州长。
林肯为人谦逊和蔼,而玛丽·托德却孤傲自大,心胸狭隘、嫉妒心极强,并十分任性。
林肯觉得和这样的女人结合是不会得到什么幸福的。
于是就很坦率地告诉她,两人不如现在分手。
没想到,玛丽·托德一听此话就嚎啕大哭起来,这一下可把林肯弄得手足无措,因为他那颗“慈悲”的心是最不忍心看到女人啼哭的,他深恐“损坏”了这位贵族小姐的名誉,于是就吻了她的手,并收回了自己的成命,但他要她答应一件事,就是她一定得好好改掉她的坏脾气。
玛丽·托德满口答应,于是他们的婚约关系就这样保持了下来。
不幸的是,玛丽·托德的脾气并没有改,自从1842年她与林肯结
婚的那一天起,林肯就交上了厄运,这种厄运像幽灵一样缠绕他长达23年之久,一直“陪伴”着他到生命的最后一页。
林肯的夫人不但脾气暴躁,而且喜怒无常,对别人十分挑剔。
婚前,她常拿服侍她的女仆当出气筒,婚后,林肯就变成她的“箭靶子”。
每当林肯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就会喋喋不休,她对林肯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看不顺眼,嫌林肯的头长得太小,手脚长得太大,鼻梁不直,下腭突出,看上去像只猩猩。
她最看不顺眼的是林肯走路的姿势,她认为林肯走起路来脚提得太低,没有气派,活像个印第安人。
她成天逼着林肯在房间里学她的步法,一定要他在走路时先将脚趾着地,因为这种步法是她幼年时从那所贵族女子学校中学来的。
林肯在当律师时,曾和厄尔利夫人合住在一幢小房子里。
厄尔利夫人是一位寡妇,家中只有她一个人,所以常常和林肯夫妇共进早餐。
她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一次我们三个人在恭候进早餐时,林肯先生在专心看报纸,没有听清楚夫人讲的话,也没有答她的话,没想到林肯夫人竟将一杯热咖啡泼到林肯的头上。
我实在看不过,只好站起身来用毛巾替林肯抹去了头上和身上的咖啡残渍。
林肯先生真是好脾气,他坐在椅子上没有吭一声,隔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道:“大雷之后,必有大雨。
”
林肯曾在斯普林菲尔德当过好几年检察官。
这是一个偏僻的城镇,交通很不方便,所以那里的十一位检察官平时都住在家里,只是在开庭时才来到这里。
而林肯则不然,他即使在法庭休会时也住在斯普林菲尔德肮脏的小客店里,忍受着蚊子和臭虫的叮咬,而不愿回到家中去听他太太没完没了的唠叨和责骂声。
林肯是一位幽默而又风趣的人,对任何人都不摆架子。
他当总统后喜欢人们叫他“林肯先生”,而不要称他为“总统先生”。
玛丽·托德则不然,她既傲慢又爱虚荣,非要所有的人都称他俩为“总统先生”和“总统夫人”。
有一次,一位跟随林肯多年的老仆人当着玛丽·托德的面叫了一声“林肯先生”,她就马上发了脾气,跳起来指着这个老仆人的鼻子骂他是“无法无天的蠢虫”。
从此后,
再也没有人敢称呼林肯为“林肯先生”了。
一位跟随林肯多年的工作人员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林肯夫人出名的尖叫声不但传遍了白宫,有时甚至隔着马路传到了白宫对面的老百姓家里,其中常常还夹杂着摔东西的声音。
”
林肯在给他的朋友写信时写过这样一段话:“我现在是全世界活人中最不幸的一个,假如我把所感受到的痛苦平均分配给地球上的每一个家庭,那么地球上将不会有一个面带笑容的人。
我觉得我今生决不会再有快乐日子了。
”
林肯逝世后,美国人民缅怀他的心情与日俱增,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因此“悍妇玛丽”的“名声”自然也越来越响了。
在今天的美国,“林肯夫人”差不多已经成了悍妇的同义词。
林肯解放了黑奴,改变了美国的历史,但却无法“解放”自已。
他在痛苦中度过了一生。
这真是一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