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试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

试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作者:胡晶来源:《卷宗》2019年第20期摘要:在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中,“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教学课程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翻译工作者在英语翻译的学习过程中,英语翻译效果的完美程度,是衡量一个翻译工作者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翻译工作要想获得完美的翻译效果,就必须认清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英语翻译理论为基础导向,合理的选择英语翻译实践类型,使二者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作用,相互取长补短,充分融合,从而更好的对英语作品进行译制工作。
本文就以英语翻译理论相关的内容进行阐述,并针对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同时针对英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及现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旨在帮助翻译工作过程中有效的将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我国整体英语翻译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关系;结合方式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础,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独有的语言文化。
随着我国的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水平稳步增长,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愈发频繁,因此,国家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時也对翻译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翻译工作者面临着重大挑战。
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要求翻译工作从事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不仅要掌握汉语言文化以及多门外国语言,同时,因为翻译工作囊括了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涉猎范围较广,从而使翻译工作难度加大,所以这就需要翻译工作者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不仅要掌握语言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当具备多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
同时,翻译工作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翻译工作者不能仅仅将翻译学习停留在书面以及理论学习的层次,要认真研究两种语言背后的民族文化背景,充分了解两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及生活习惯,在通过自身扎实的文学创作底蕴,有效的将两种语言进行译制工作。
浅谈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由于英语翻译涉及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因此,要做英语翻译工作,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运用翻译理论来指导其实践工作,以减少在英语翻译实践中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大家的英语翻译能力。
一、翻译理论的定性曹明伦教授从三个方面对翻译理论作出了定性说明:(1)翻译与其他社会文化现象有着共性,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翻译理论除了认识到这种共性外,尤其要认识到翻译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其本身的特性和规律;(2)翻译理论的跨学科研究,翻译理论往往会从语言学、文艺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各种层面各个领域去研究翻译行为及结果;(3)翻译理论自身也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因为翻译实践总会按照其自身规律发生和发展。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它跨社会、跨文化、跨语言,翻译的过程不但是语言转换,还反映了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
翻译实践和理论指导息息相关,应用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纽带,因为翻译实践活动是由应用理论通过翻译理论来指导的。
有学者认为“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是在目的语中找到对等项,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就是界定翻译对等的本质和条件”。
因此,应用翻译理论充当了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因为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是由应用理论是通过翻译理论来指导的为了适应译文读者的需要,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应用理论部分的问题就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尽量寻求相等关系,并转变原文中的句法结构。
翻译理论也可反过来用于翻译实践工作,因为翻译理论是从翻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理论的可行性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翻译实践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翻译理论是直接与翻译实践相联系。
三、英语翻译实践中母语负迁移的主要表现在英语翻译实践中,母语迁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母语负迁移,是指作为源文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在结构等方面所具备的差异性,会阻碍对目的语的准确翻译。
以下主要从词汇、句法、篇章结构方面分析了母语对英语翻译负迁移主要表现。
浅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浅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浅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翻译的定义出发,进一步说明了翻译理论的起源发展的过程,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探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理论实践差异关系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它是架起在人类交流沟通活动间的一座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人类的翻译活动源远流长,在语言诞生之初,人们为了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少不了翻译这个媒介。
在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对翻译有着较大的影响。
文化表现为一定的语言模式,英汉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
不但语言词汇、语法结构、辞格千差万别,在修辞上,即遣词造句上也各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这给翻译带来了许多困难。
而语言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文化的载体,这种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说过:“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译者带来更多和更复杂的情况。
”因此翻译离不开文化,文化的交流亦离不开翻译。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源于实践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这就是理论对实践的超越。
实践活动作为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人类历史过程,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就是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
这种内在否定性就是理论对实践的理想性引导,理论正是以其理想性的世界图景和理想性的目地性要求而超越于实践,并促进实践的自我超越。
因此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理论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重新认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c y b e r s p a c e . ” 由此 可见 ,美 国在 翻译研 究 方面还 比较 欠 缺 ,
更不用说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语言学派另一位代表人物彼得 ・ 纽马克在 《 翻译 问题探 讨》 中反对翻译理论这个名称 , 他认为翻译理论是个使用不 当的名称 , 翻译理论既不是一种理论也不是一种科学 , 而是 关 于翻译过程 的知识体 。他 也不 同意 “ r t a n s l a t o l o g y ”或 “ r t a d u c t o l o g y ”等这样的定义。 他认为翻译理论 主要为最广 泛的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 , 另外为翻译文本和翻译批评提 供一套原则、限定规则以及建议的框架 。 纵观关外翻译研究 , 译论大都是规定性的,总是探讨翻 译应该如何 , 都是一些理想的标准, 而没有研究如何进行翻 译, 也没有研究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 那么中国的翻译研
c o m p o s i t i o n . 标志着西方译学研究从此走上了理论推证理论 的道路。因此 ,将 《 论翻译的原则 》视为西方现代译学研究 的开山之作。 这三条理论从宏观上规定了译者应该遵守的原 则, 不过具有批判眼光的译者可能会有疑问 : 我为什么要遵 守这 些原则 ?这些原 则正 确 吗?这 确实 值得讨 论 。 不过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奈达曾明确地表明了他对翻译 理论的态度 。奈达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 有 丰富的翻译 实践与翻译 研究经验 , 取得 了丰硕 的成 果 , 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但他在 1 9 9 1年 《 翻译的可能与不 可能 》一文中说道 :“ 我们不应该把翻译变成一门科学,大多 数成绩显著、富有创造精神的翻译家很少用得着或者根本不用 翻译理论” 。 在《 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 中, 张经浩提到: “ 各
翻译理论之“源”“本”“用”--再谈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之“源”“本”“用”--再谈翻译理论与实践张志云【摘要】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问题,之所以争论不断却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其首要症结在于,由于该争论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翻译理论之用”的思维泥沼和误区,而忽略了其他两个与“译学建设”相关的核心问题:翻译研究之“源”及翻译研究之“本”。
此外,还存在两个原因:1.虽然学界、译界对“翻译实践”的理解均已超越语言转换,但学界没有对已过时的定义进行更新;2.互联网条件下翻译理论与实践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老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以引导我们的讨论走出僵局、并朝着更具成效的方向进行。
%The reason why little has been achiev ed in the long and heated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theory lies in the fact that practical-value-oriented Chinese scholars fail to root the issue in the context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disciplinal development but consider guiding practice as the sole and ultimate rol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wo more factors also lead the debate off the course:our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fails to be updated in line with both scholars and transla tors’ latest views on it;there appears new features in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ternet. We need to reflect on these problems to guide our discussion getting out of the deadlock and moving on in a more effective direction.【期刊名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5页(P55-58,86)【关键词】翻译实践;实用主义;“文化转向”;翻译理论之“源”“本”“用”【作者】张志云【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其实质是翻译理论的价值之争。
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翻译理论作为对翻译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论化的产物,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思路。
而翻译实践则是翻译理论的检验和应用场所,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并不断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首先,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起到了指导和引领作用。
翻译理论通过对翻译过程、策略、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的概念、原则和模型,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例如,尼达姆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出翻译应该追求目的语读者的交际功能,从而使翻译成为一种实用的工具。
而纽马克的译入译出理论则提出了翻译应该注重信息的选择和转换,以实现意义的传播和交流。
这些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原则,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源语文本,并进行准确、流畅的译文输出。
其次,翻译实践也是翻译理论发展和完善的源泉。
翻译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语言差异、文化障碍、逻辑转换等,是翻译理论研究的动力和出发点。
实际操作中的翻译困境和挑战,推动了研究人员对理论模型的重新思考和修正。
翻译实践中的经验和案例也为理论的验证和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通过对实践中的问题和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人员可以不断完善已有的理论框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翻译需求和环境。
此外,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互动的关系。
翻译实践不仅是翻译理论的应用场所,同时也是对理论的检验和验证。
在实际操作中,翻译人员可以尝试和比较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实践的实践来评估不同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和效果。
而翻译实践中的经验和案例也可以为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实践中的成果和问题可以激发理论的创新和探索,推动翻译研究的深入和广泛。
综上所述,翻译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思路,而翻译实践则是翻译理论的应用场所和检验平台。
两者之间的互动和促进,推动了翻译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在今天的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翻译理论与实践也需要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和突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翻译需求和挑战。
重新认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重新认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摘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翻译事业不断发展,其中,翻译理论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研究不断更新,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其中争论最激烈的是关于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问题。
本文将对翻译理论进行定位,以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和教学为实例,论证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分析说明翻译理论对实践不一定有或只是指导作用,翻译理论还可以检验翻译成果,帮助译者更好地认识实践,以利于更好地理解翻译理论与实践之“互构互补互彰”关系,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关系1.序言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中国翻译又一次达到高潮,随之产生和发展了与之相应的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是怎样的,很多学者、老师或在校学生对此做了相应的研究,同时也存在这一些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论述研究。
本文就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关系之现状描述来分析说明前人在分析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存在的问题。
紧接着,本文对翻译理论进行了定位,认为翻译理论是译者经验的总结,提炼,然后上升到系统认识,最后转化到理论层面。
接下来,本文通过从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和翻译教学视角分析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认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是一种“互构互补互彰”的关系。
2. 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之现状谈到翻译理论,不得不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奈达,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1964年,奈达打出翻译科学的旗号,1974年,他认为翻译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再到后来认为翻译用不着理论,1991年,其观点发生根本转变,完全放弃翻译科学的想法。
奈达屡次谈到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似乎翻译理论一提出就马上可以用来指导实践。
有学者认为当前翻译理论界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劳陇2003:653)。
更有学者认为发你理论对实践无用,如果以为有用那叫幼稚可笑(谢天振2003:44)。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

《长江丛刊》2019.0349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孙园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摘 要:翻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实用的社会活动,它实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即把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由于一直以来优秀的翻译实践工作的存在,人们便更容易忽视了它在科学理论方面的重要性。
翻译理论与其实践相比,存在着较久的争论。
如何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它们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翻译理论 理论与实践 结合方式一、翻译理论概述及其意义(一)翻译理论概述翻译需要和行为的产生从根本上是为了满足各种语言系统中人的交流,翻译给人一种直觉感。
因此,翻译理论是建立在充分的翻译实践工作基础上的,最终形成的一种“分析”和“归纳”思维,其结果是一种特有的指导意义机制以及具有约束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人类长期实践的根本真理。
因此,任何社会实践都必须出现在相应的阶段自适应理论。
然而,从古至今大家一直强调“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实践反应用于理论”,从而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错觉。
一些学者把理论和实践赋予“二元对立”的关系,让理论和实践脱节,更加突出翻译活动实践性的重要性,而理论性和思想性翻译理论是没有意义的。
“翻译实践与翻译原则中的矛盾和冲突远远大于它们的内部团结。
这可以归因于翻译对象和翻译主体的复杂文化背景。
在排除答案的情况下,对统一翻译对象在层次上的认识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因此,若翻译理论变成纯粹地梳理其中逻辑,便毫无意义而言。
从广义上,翻译理论是翻译的具体实践理论的相关知识,并通过翻译实践来总结归纳,塑造一套完整系统的且易于广泛应用的理念,包括一般观点性结论和翻译实践的具体看法和建议。
翻译术语也需要有深度,但更需要灵活和易懂,这是翻译实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以此能够让读者准确理解原文的精髓。
从狭义上,翻译理论是建立在独特的语境基础之上的,不仅仅针对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士,更包括其他受众群体,所以,在翻译实践中牵扯到不同的翻译目的,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以更好的让读者理解和翻译出原文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翻译的定义出发,进一步说明了翻译理论的起源发展的过程,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探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理论实践差异关系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它是架起在人类交流沟通活动间的一座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人类的翻译活动源远流长,在语言诞生之初,人们为了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少不了翻译这个媒介。
在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对翻译有着较大的影响。
文化表现为一定的语言模式,英汉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
不但语言词汇、语法结构、辞格千差万别,在修辞上,即遣词造句上也各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这给翻译带来了许多困难。
而语言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文化的载体,这种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说过:“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译者带来更多和更复杂的情况。
”因此翻译离不开文化,文化的交流亦离不开翻译。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源于实践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这就是理论对实践的超越。
实践活动作为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人类历史过程,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就是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
这种内在否定性就是理论对实践的理想性引导,理论正是以其理想性的世界图景和理想性的目地性要求而超越于实践,并促进实践的自我超越。
因此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理论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坚持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发展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