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4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2讲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学案苏教版必修1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 精品

2020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3)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法导航】本专题相似的概念较多,要多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
同时在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理解DNA 、染色体与分裂时期的变化关系。
另外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比较项目 减数分数 有丝分裂 复制次数 1次 1次 分裂次数2次1次 同源染色体行为 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无子细胞染色体数 是母细胞的一半 与母细胞相同子细胞数目 4个2个 子细胞类型 生殖细胞(精细胞、卵细胞)、极体体细胞 细胞周期 无 有 相关的生理过程生殖生长、发育染色体(DNA)的变化曲线二、植物与果实形成解题有关的规律 果实的形成:从以上图解可以看出:种皮和果皮都是由母本直接发育而成的,基因型可以用母本基因型表示。
说明:双受精时的两个精子的基因型相同;卵细胞和极核的基因型相同。
(但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型时期数量4 2时期42数量 DNA 染色体子房胚珠 胚囊 子房壁(2n )珠被 卵细胞+精子 2个极核+精子 受精卵 受精极核 胚 胚乳 种皮 种子 果实 果皮 (2n )(2n )(2n ) (2n )(2n )(2n )(n ) (n ) (n )(n+n ) (n ) (2n ) (3n )(3n )可能不同。
)三、一组相似概念的比较、辨析1、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子代细胞的进程。
通常包括两步,先是核分裂,形成两个子核,接着细胞质分裂,分为两个子细胞。
根据核分裂的情况不同,可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细胞增殖的基本方式,它的结果是使生物体的细胞数目逐渐增多。
刚分裂出来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都十分相似。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到一定程度后,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即由一般变为特殊的现象。
细胞分化是特定基因在一定的时间表达的结果。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0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

第02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最新考纲高频考点核心素养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细胞的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2.减数分裂与生物遗传变异的关系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细胞结构与减数分裂的关系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异同;建立模型:研究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科学探究——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考点一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的概念2.减数分裂中的三组概念辨析(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①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如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②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
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①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和a′、b和b′、c 和c′、d和d′。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3)联会和四分体①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但螺旋程度低,观察不到。
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③一个四分体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含有4个DNA分子,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3.减数分裂的过程(以精细胞形成过程为例)走出误区精细胞变形为精子不是减数分裂的X畴,所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精细胞。
4.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比较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细胞质分裂方式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结果一个精原细胞↓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3个极体5.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024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2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件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着丝粒
染色体数目 核DNA数目 染色体主要行为 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 不分裂
2n→n,减半 4n→2n,减半 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
有
减数第二次分裂 分裂
n→2n→n,不减半 2n→n,减半 染色单体分开 无
注: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关键点比较。 ①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减数分裂Ⅱ不再进行DNA复制; ②减数分裂Ⅰ发生同源染色体分开,但着丝粒不分裂,减数分裂Ⅱ发生 着丝粒分裂; ③减数分裂Ⅰ有同源染色体(且有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及同源染色体分 开等行为),减数分裂Ⅱ无同源染色体; ④减数分裂Ⅰ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减数 分裂Ⅱ子细胞为精细胞或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不变形
一个卵原细胞 ↓
1个卵细胞、3个极体
[自主检测]
1.思考判断
(1)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很短, 染色体不再复制。( √ ) (2)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Leabharlann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
3.根据细胞质的分配方式判断减数分裂中的细胞类型
注: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出现均等分裂,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出现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 能是第一极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变化
(1)染色体数目变化及原因。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染色体 数目减半。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到体细胞水平。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教案:第四单元第12讲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doc

第12讲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考纲要求] 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
2.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判一判]1.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2.精原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分别在两次分裂的间期进行( ×)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连一连]巧记细胞分裂方式的判断: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Ⅰ。
三、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以动物为例)的异同点www.gkstk.com[判一判]1.精子形成过程中两次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 √ )2.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不均等分裂,极体分裂时均等分裂( √ )3.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细胞,而一个卵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 ( √ ) 4.精子的形成经过变形而卵母细胞的形成不经过变形( √ )四、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1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2卵细胞中浅层的细胞质立即释放相应物质,阻止其他精子进入卵细胞3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判一判]1.受精作用过程涉及到细胞膜功能之一——信息传递,并体现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 ) 2.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细胞融合,关键是精子核和卵细胞核的融合 ( √ ) 3.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 √ )5.人的精子、卵细胞中只有23个DNA 分子,受精卵中只有46个 ( × ) 6.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 )五、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1.有性生殖(1)概念(2)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3)脊椎动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4)意义:有性生殖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单元第2讲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第2讲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细胞结构与减数分裂的关系(生命观念)2.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特征;比较与分类:分析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科学思维)3.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科学探究)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1.减数分裂的概念(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3)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一半。
2.精子的形成过程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哺乳动物)比较项目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场所睾丸卵巢细胞质分裂均等分裂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1)定义: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它开始于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结束于两者细胞核的融合。
(2)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该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3)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5.有性生殖(1)概念: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意义:在有性生殖中,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由合子发育成的后代就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
这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细胞质均等分裂的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
(×)[提示]减数分裂中发生均等分裂的细胞有可能是极体。
2.高等动物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之间发生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提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也会产生基因重组。
生物+第四单元2+教案

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减数分裂)考点1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5年9考)1.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对减数分裂可从以下4个方面理解:(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3)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识图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3.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二倍体生物)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2)减数第一次分裂分开的是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分开的是姐妹染色单体。
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变化(1)柱形图分析(以二倍体生物的精子形成过程为例)(2)曲线图曲线解读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2n 减Ⅰ末期,n 减Ⅱ后期,2n 减Ⅱ末期,n①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Ⅰ末期,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造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数变化为n →2n →n ,没有减半。
②减Ⅱ后期染色体数、DNA 数都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但不同的是没有同源染色体。
(3)染色体/DNA 变化规律及原因:1∶1――→染色体复制间期1∶2――→着丝点分裂减Ⅱ后期1∶1 5.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图的异同点(以动物为例),要点归纳不同点:①细胞质分配是否均等;②是否变形;③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有功能的精子,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三个极体退化消失)。
相同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完全一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②四分体时期,可发生交叉互换;③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是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④减Ⅰ完成,染色体数目减半;⑤减Ⅱ的主要特点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第4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相同点
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相同
3.减数分裂的概念
范围 时期
进行_有__性__生__殖__的生物 原始生殖细胞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只复制_一__次__,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 特点
程中连续分裂_两__次__
结果 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4.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可以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二)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的比较
项目 着丝粒 染色体数目 DNA数目 染色体主要行为 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Ⅰ 不分裂
2n→n,减半 4n→2n,减半 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
有
减数分裂Ⅱ 分裂
n→2n→n,不减半 2n→n,减半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无
(三)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的比较
答案:C
[归纳拓展] 细胞分裂过程中引发相关物质数量变化的四大原因
微课题(二)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辨析比较 [系统深化知能]
实质
精子和卵细胞二者的_细__胞__核___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结果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_体__细__胞__中的数目
一、判断正误——从微点上澄清概念
1.染色体易位和数目的变异类型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
观察到。
( √)
2.人类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粒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 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现型。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场所 时间 细胞质分裂 是否变形
睾丸(曲细精管) 初情期 均等分裂 _变__形__
卵巢 胎儿时期(性别分化以后)和初情期以后 卵母细胞_不__均__等_分裂;极体_均__等_分裂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必修1)

1.细胞分裂时期和方式判断方法——“三结合法”
(1)结合不同分裂时期特点和模型进行判断
细胞分 裂方式
特征
前期
分裂时期
中期
后期
有丝分裂 有同___源_ 不联会 染__色___体_
(染色体
减数第一 必定成 次分裂 对)
(M Ⅰ)
联会
着丝点排列在 __赤__道___板___上
____四__分___体___排 列在赤道板上
减Ⅰ 有丝分裂
(3)结合染色体的行为与形态进行判断
减Ⅱ
有丝分裂
同源染色体
四分体
姐妹染 色单体
减Ⅱ
(3)结合染色体的行为与形态进行判断减ⅡFra bibliotek有丝分裂
同源染色体
四分体
姐妹染 色单体
减Ⅱ
2.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类型 (1)配子形成过程中的两种数量关系和解读
两种数量关系
相关解读
①2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或基
解析:从来源看,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在受精过程 中,X染色体来自其母方,Y染色体来自其父方;从形态结 构看,二者虽然差别很大,但却存在着同源区段,含有等 位基因;从功能看,二者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其上除携带 与性别相关的基因外,还携带其他基因,如色盲基因、血 友病基因等;从减数分裂行为看,二者能在减数第一次分 裂前期联会,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进入到不同 的子细胞中。
(2)图中的a和a′、b和b′、c和c′、d和d′是_姐__妹___染__
_色__单__体___,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由__同__一__个___着__丝__点__相___连__在__
_一__起___;属于非姐妹染色单体的是_a_和__b_(_b_′_)、 ___a_′和___b_(_b_′)_、 _c_和__d_(_d_′_)_、__c_′_和__d_(_d_′_) (3)图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称为_联__会___,1和2,3和4每对同 源染色体中含有_4___条染色单体,叫做_四__分___体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2动物的受精过程(Ⅱ3. 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细胞结构与减数分裂的关系(生命观念)(科分析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比较与分类:2.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特征;学思维)3.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科学探究)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1.减数分裂的概念(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3)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一半。
.精子的形成过程2.) 哺乳动物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卵细胞的形成精子的形成比较项目睾丸卵巢场所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均等分裂细胞质分裂不裂同不变形变形是否变形点个精细胞个精原细胞→14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和结果3个极体 4个精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相同点受精作用4.(1)定义: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它开始于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结束于两者细胞核的融合。
(2)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该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3)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5.有性生殖(1)概念: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意义:在有性生殖中,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由合子发育成的后代就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
这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细胞质均等分裂的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
(×)[提示]减数分裂中发生均等分裂的细胞有可能是极体。
2.高等动物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之间发生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提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也会产生基因重组。
3.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提示]卵细胞中染色体不成对。
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5.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彼此分离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样,但不是同源染色体。
(√)6.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精子和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7.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和遗传物质均有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提示[1.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复制间期是否复制复制次级精(卵)母细胞(或母细胞→次卵)卵精(分裂过程中细胞名)原细胞→初级精(极体)→精细胞(卵细)母细胞(或极体称 (级精卵)胞和极体或极体)分裂不分裂着丝点变化NNNNN 22→→染色体数目变化→(减半)NNNNN(DNA减半2→→4→2 2数目变化 )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有联会现象;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主要行为叉互换;分开自由组合NNN)→无无(0)→有染色单体 (4)→有(2(0)(2)有无同源染色体有→无2.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染色体加倍:只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加倍,即着丝点分裂时。
(间期时染色体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加倍)(2)DNA加倍:只在间期DNA复制后加倍。
(3)染色体和DNA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均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NA减半,而染色体数目与开始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4)减数分裂过程中DNA与染色体数目的比例关系???前、中、后、末期?数∶染色体数=2∶1的时期DNA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的?DNA数∶染色体数=1∶1的时期:后、末期的???前、中期1.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联会时可导致交叉互换及非同源染色体联会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基础;(2)[提示] (1)从而增加了配子的多实现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随机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样性。
.卵细胞产生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其意义是什么?2 [提示]保证卵细胞有较多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物质的需要。
.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方面,简要说明遗传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
3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提示[]雌雄配受精作用过程中,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产生了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的配子。
子的随机结合,使后代的染色体组成更为多样,因此,生物具有遗传的多样性。
受精作用使后代细胞的染色体又恢复了原减数分裂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生殖细胞,使生物具有来的数目,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前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遗传的稳定性。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互换的染色体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1) 非姐妺染色单体之间。
(2)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意义:进一步丰富了配子的类型,增强了有性生殖生物的变异性。
(3)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的只是少部分的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考查减数分裂的过程n细胞分裂过程中不)2体细胞染色体为(如图为某动物)(2019·天津和平区质量调查.1.同时期每个细胞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B.丙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丙→戊过程中D.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B [乙→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戊→丁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它们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丙可以代表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可以代表精子或卵细胞或极体,B错误;戊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发生在丙→戊过程中,即细胞分裂间期,C正确;丁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戊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所以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
]2.(2019·衡水中学二调)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B.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染色体组数加倍的时期,可发生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D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是没有同源染色体的,A正确;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说明姐妹染色单体还没有分离,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说明DNA还没有复制或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离,因此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染色体组数加倍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但是细胞中是没有同源染色体的,D错误。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1.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后分离。
2.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前后不变。
4.细胞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就会形成几个四分体。
考查减数分裂的异常情况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6)=(2观察到的某生物3.(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A [分析题图,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且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各有4条。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该生物是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的二倍体,故判断该细胞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比正常分裂时多一条,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得到的两个次级性(精)母细胞中一个含有4条染色体,另一个含有2条染色体。
其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次级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如题图所示。
]4.(2019·长沙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下列配子的产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aX四种配子A.基因型为AaXX的雌性个体产生AX、AX、aX X染色体B.次级卵母细胞在bBbBb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2条bb.基因型为AaXY的雄性个体产生AaX和Y的异常精子C bbBbB的三个极体、D.基因型为AaXX的某卵原细胞产生aXA、AXX bBbB四aX、、C[该个体为雌性个体,如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能产生AXAX、aX错误。
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A种配子,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无关,姐妹染X次分裂后,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均含有染色体,当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b的雄性个体进错误。
基因型为AaXY染色体,属于正常情况,色单体分离,将含有2条XB b的次级精母细胞,与行减数第一次分裂,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形成AaXY和b的异常精子,符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YAaX然后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将形成和bB的某卵原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形AaXX染色体的异常行为,C正确。
基因型为bbBb所在的XAX的次级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和成AXaX而的第一极体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Bbb的X、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形成AAX的两个第二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正常,形成aX B] 的第二极体,因此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aX卵细胞和D错误。
)的精原细胞为例AaBB以基因型为(减数分裂过程产生异常配子的原因.考查受精作用和遗传的多样性和稳定性5.(2019·高考前仿真)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若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c,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三个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为( )A.Abc、abC、aBCB.ABc、abC、abCC.abc、aBC、AbCD.ABC、abc、abCA[据图可知,该果蝇基因组成为AaBbCc,其中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c,则可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根据互换结果可以判断,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极体为Abc,另外两个极体为abC、aBC,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