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医书 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

合集下载

《武医接骨心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金疮秘传禁方》《跌打秘方》

《武医接骨心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金疮秘传禁方》《跌打秘方》

《武医接骨心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金疮秘传禁方》《跌打秘方》《武医接骨心要》梁全龙武医接骨手中出,须看出臼与折骨,肩骨跌出最易见,上肩骨子自耸出,举手不能上至头,疼痛难熬全无力,若遇此症要医他,手法妙中好顷刻。

令人两手骑跨抱,坐正其身莫偏侧,一手将来拽下臂,一手推其肩上骨,两手一时齐拽动,自然入臼陷充溢。

若用此法未见功,肩下须当用竹筒,两头随力略抬起,我举两手如上弓,重用气力只一拽,拽上之时痛不凶。

中臂臼出最难识,屈则难伸伸难屈,且将好臂比别他,骨子若出自然屈,令人用手捏上臂,我将下臂用拽直,举手之中要用巧,须向内边略一侧,随手屈之又要伸,放手叫他自伸屈,若还肿胀难屈伸,其中消息要详精,向内向外频转侧,须审骨节无砖声,无声无碍好之音。

近手骱出也难认,看他高骨方为定,高骨偏时骱必偏,高骨正时骱必正,高骨非是诊脉骨,手骱底边高骨起,医人看处要分明,治法无非用拽直,且将其骨将上抬,活动频频要仰抑,将他大拇指来伸,又伸大拇指下骨,方才筋骨得和平,要好且须半月日。

近骱臂骨悬半寸,此骨若损如折骨,治用薄杉板绑之,扎缚须教他挺直,近手扎缚莫太紧,委曲不得反成疾。

又有一种锁子骨,近肩横连在喉侧,此骨若出无臼藏,若折之时易补葺,或出或折但K平,就将围药浓摊匀,要加绵絮来包裹,更用桑皮按K平,抄肩绑缚用脚带,复络患手在胸心。

背梁骨出如何验,上下参差不得平,扶正患人席地坐,用布抄胸吊上身,上身一起骨便见,急将手法掐须平。

肋骨折时须指按,按其骨节听其声,按着之时须用绑,绵絮加之急裹身。

臀髀骨出最难看,坐得平时无大患,扶他好足平直立,放下患足自然见,膀出侧外骨出里,若内里侧出外面,令他仰卧端正身,两手举足用一伸,随将脚按其内踝,一拽仍须要屈伸。

惟有膝盖骨无臼,跌失之时难依旧,用药围定用圈箍,总然成疾也无咎。

膝盖骨下中臼骨,此骨生来未易出,若出之时也可医,用力一伸再一屈,转侧内外看来由,骨入之时自平直。

脚骱骨出最难医,一出外边便难入,此骨若出成疾多,十好三四病六七,若遇此症要医之,医家全在手指力,频伸脚背揉宽筋,大拇指头向一抵,抵入之时随缚住,围药膏贴两相宜,若还不入病一世。

接骨丹简介

接骨丹简介

接骨丹简介目录•1拼音•2《外科证治全书》卷四o 2.1方名o 2.2组成o 2.3功效o 2.4主治o 2.5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 2.6制备方法•3《鸡峰》卷二十二o 3.1方名o 3.2组成o 3.3主治o 3.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 3.5制备方法•4《儒门事亲》卷十五o 4.1方名o 4.2组成o 4.3主治o 4.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 4.5制备方法•5《鸡峰》卷二十五o 5.1方名o 5.2组成o 5.3功效o 5.4主治o 5.5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 5.6制备方法•6《中医伤科学讲义》o 6.1方名o 6.2接骨丹的别名o 6.3组成o 6.4功效o 6.5主治o 6.6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 6.7制备方法o 6.8附注•7《医方类聚》卷一八八引《医林方》o7.1方名o7.2组成o7.3功效o7.4主治o7.5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7.6制备方法o7.7用药禁忌•8《千金珍秘方选》o8.1方名o8.2组成o8.3功效o8.4主治o8.5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8.6制备方法•9《医方类聚》卷一八八引《烟霞圣效方》o9.1方名o9.2组成o9.3主治o9.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9.5制备方法•10《普济方》卷三○九引《卫生家宝》o10.1方名o10.2组成o10.3主治o10.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10.5制备方法•11《普济方》卷四○一引《卫生家宝》o11.1方名o11.2组成o11.3主治o11.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11.5制备方法•12《洁古家珍》o12.1方名o12.2组成o12.3主治o12.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12.5制备方法•13《医方类聚》卷一八七引《经验秘方》o13.1方名o13.2组成o13.3主治o13.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13.5制备方法•14《普济方》卷三○九引《德生堂方》o14.1方名o14.2组成o14.3功效o14.4主治o14.5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14.6制备方法•15《瑞竹堂方》卷二o15.1方名o15.2组成o15.3功效o15.4主治o15.5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15.6制备方法•16《杂类名方》o16.1方名o16.2组成o16.3主治o16.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16.5制备方法•17《元戎》卷十o17.1方名o17.2组成o17.3主治o17.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17.5制备方法•18《施圆端效方》引大名药德全方(见《医方类聚》卷一八八)o18.1方名o18.2组成o18.3功效o18.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18.5制备方法•19《御药院方》卷八o19.1方名o19.2组成o19.3主治o19.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19.5制备方法•20《赤水玄珠》卷十二o20.1方名o20.2组成o20.3主治o20.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20.5制备方法•21《伤科汇纂》卷七o21.1方名o21.2组成o21.3功效o21.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21.5制备方法•22《古方选注》卷下o22.1方名o22.2组成o22.3功效o22.4主治o22.5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22.6制备方法o22.7各家论述•23《良朋汇集》卷五o23.1方名o23.2接骨丹的别名o23.3组成o23.4功效o23.5主治o23.6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23.7制备方法o23.8附注•24《济阳纲目》卷八十六o24.1方名o24.2组成o24.3主治o24.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24.5制备方法•25《准绳·疡医》卷六o25.1方名o25.2组成o25.3主治o25.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25.5制备方法•26《集成良方三百种》o26.1方名o26.2组成o26.3主治o26.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26.5制备方法•27《古今医鉴》卷十六引许昌宁方o27.1方名o27.2组成o27.3主治o27.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27.5制备方法o27.6用药禁忌•28《摄生众妙方》卷九o28.1方名o28.2组成o28.3主治o28.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28.5制备方法•29《万氏家抄方》卷四o29.1方名o29.2组成o29.3主治o29.4接骨丹的用法用量o29.5制备方法•附:o1用到中药接骨丹的方剂o2用到中药接骨丹的中成药o3古籍中的接骨丹1拼音jiē gǔ dān接骨丹此药为山茱萸科(鞘柄木科)植物角叶鞘柄木(Torricellia angulata)的根、根皮及叶。

中国古代医书 跌打秘方

中国古代医书 跌打秘方

[中医古籍]朝代:年份:<目录><篇名>论治法属性:大凡头上受伤、脑髓出者,难治;骨色青者,亦难治。

若他处骨肉破碎,即将空痛散敷之,内服疏风理气汤五、六剂。

伤口平复,再投补血顺气汤。

若有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之症,急以飞龙夺命汤投之。

若目受伤,将收珠散敷之,用银簪脚以井花水蘸药点血筋上,次以青布或用旧青绢汤洗揉,随用还魂汤二服,待其平复,再服生血明目饮。

若鼻梁骨断,先用接骨散敷之,次用生肌散菜油调搽,再服活血止痛散。

如口唇缺破,先敷代痛散,随将青鹑尾下绒毛护之,以桑枝油线缝合,再敷生肌散,服活血止痛饮。

有含刀在口,割断舌头尚未见落者,用鸡蛋肉软白衣袋其断舌,将血丹用蜜调涂在患处,再以蜜和蜡调匀,敷在鸡蛋衣上,取其微软能通药力。

但药在口中易散,勤勤敷之为妙。

如不得速效,再以金疮药治之。

如被人咬破舌头者,以生蟹杵烂涂之,亦平复。

倘下颏骱骨脱落,先用宽筋散煎汤熏洗,次以绵裹大指入其口,指抵住下边,外用手心托住,缓缓揉上推进骱骨而止,再服补肾和气汤。

有登高跌扑两肩天井骨受伤,不便绑扎,但见伤损肿胀,即先服喘气汤,使骨节相对,次用接骨散敷之,以绵包裹,斜连搭胸背敷之,再服活血汤。

盖肩骱落与膝骱落同,而膝骱送上省力,肩骱送下省力,总属易上。

将一手按住其肩,一手托住其手,缓缓摇动,使其筋舒血畅,再令本人坐于低处,一人抱住其身,医者以两手又捏其肩,两膝夹住其手,齐力一上。

用绵包裹好,外敷接骨,内服生血补髓汤。

遇臂骱触出,上用一手抬住其腕,下用一手按其手,内用足踝抵住,齐力一伸而上,即敷接骨散,以绵包之,内服生血补髓汤。

若手骱跌出,上用一手按其臼,下用一手托住指掌,用力一伸而上,此乃会脉之所宜,即服宽筋活血散,以接骨散敷之,用绵包裹,再用阔板一片,又用二寸长杉树板四片帮贴患处,扎缚七日,可得平复。

手指有三骱臼,惟中节出者有之,然易出易上,用两手抽伸法上之,服宽筋活血汤。

有臂臼出而触在腹内者,当另处人侧卧出肉,用手随内出外,又用手随内上扑住其腰,下手捧住其腕,将膝揭住其上,出左向右扳,往右向左扳,一伸即上。

中医骨伤科最早的专著

中医骨伤科最早的专著

中医骨伤科最早的专著答:唐代蔺道人所著的《理伤续断方》(又名《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名《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方》、《理伤续断方》,是关于骨伤科的医学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很有科学价值的骨伤科专著,成书于公元841 ~ 846年。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编撰者是蘭道人,陕西西安人,他在治病方面造诣很高,并将其医疗绝技记述其中。

此书只有一卷,书中的内容简洁明了,全面总结了理伤正骨的基本原则和手法,调理宜忌,各种整骨手法、方药应用。

书中首先论述治伤的14个步聚,再论述打扑伤损服药次序及方药。

书中对骨伤科常见的关节脱臼、手法复位、跌打损伤、牵引、固定、扩创、手术缝合、填塞等具体治疗方法都作了详细叙述,方药方面既有外洗外敷又有内服。

书中对唐以前骨伤科疾病诊治经验和取得的成就也进行了收录,记载有洗、贴、掺、揩以及内服多种方药,为骨伤科辨证、立法、处方和用药奠定了基础,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书中对骨折治疗方法进行了归纳,分为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四大原则,这也成了后世中医骨伤科治疗骨折的基本观点;书中对骨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都有详细论述。

其中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是骨伤科史上一项重大创造,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病人痛苦少、医疗费用低、无骨折并发症等许多优点,被尊称为“中国的接骨法”。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以活血化疲作为治疗的原则,对伤愈后不留疤痕的技术也有记述,这一点是非常值得研究发掘的。

该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记述方法,不仅注重理论,对实践也相当看重,所以其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非常高。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在我国骨伤科著作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其宝贵经验至今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成为后世从业骨伤科者的圭臬,同时也是中医骨伤科医生临床必读之作。

传说中江湖的金疮药现在曝光

传说中江湖的金疮药现在曝光

传说中江湖的金疮药现在曝光江湖中有一种传说的药物,被称为金疮药。

据说,金疮药可以治疗各种顽固的伤口和疮痍。

多年来,江湖中的武林人士一直在追寻这种神奇的药物。

然而,直到最近,金疮药的秘密才被揭示。

金疮药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制成的药物,源于古代医术。

它被用来治疗各种外伤,如剑伤、刀伤、箭伤等等。

据传,金疮药可以快速止血、消肿、止痛,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因此,许多武林人士将其视为拯救生命的灵丹妙药。

然而,长期以来,金疮药一直是江湖中的传说。

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成分和制作方法。

只有一些传承中的医者和武林中的散修才可能知道金疮药的制作秘方。

因此,寻找金疮药成为了一个令人艰巨的任务,就像寻找一针掉在草地上的针一样困难。

然而,最近金疮药的秘密终于被曝光了。

一位医学界的专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成功地还原了金疮药的制作方法。

他们发现,金疮药的成分包括多种中草药,如黄连、穿山甲、地黄等等。

这些草药在特定的比例和方法下进行配制,可以产生神奇的疗效。

金疮药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许多专业知识和技巧。

首先,需要将各种中草药进行研磨和混合,以制成药粉。

然后,将药粉加入特定的溶液中进行搅拌和煎煮,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得以释放。

最后,将药液过滤并冷却,制成膏状的金疮药。

经过严格的实验和研究,这位专家团队确认金疮药确实具有神奇的疗效。

他们在实验室中使用金疮药治疗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伤口,包括剑伤、刀伤和箭伤等等。

结果显示,金疮药能够迅速止血、消肿、止痛,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这一发现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金疮药的曝光在武林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武林人士从各地赶来,希望能够找到制作金疮药的秘方。

有些人希望能够自行制药,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保护;而有些人则希望将金疮药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出售。

然而,在金疮药的曝光后不久,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谋取暴利,开始制作假冒的金疮药。

这些假冒品无法达到真正的疗效,甚至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专家团队呼吁社会大众谨慎购买金疮药,避免上当受骗。

我国最早一部中医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我国最早一部中医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我国最早一部中医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名《理伤续断秘方》。

作者蔺氏在《序》中说:有人问某姓名,曰:“蔺道者”。

据《序》中记载,蔺氏唐代僧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本书为唐武宗会昌1-6年间,即公元841-846年间作著,由于道人“闭门不通人事”之故、所以对他的详细生平,根据目前资料,都缺乏较详细的记载和考证。

唐代由于国家的统一生产力的提高和中外交通的发达,经济和文化空前的繁荣,因此医学也迅速成长,成为祖国医学迅速成长的时期。

在这时代背景下,《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诞生于中医骨伤科最前列。

全书文字精炼,除附方外,理论性的文字约一千七百余字,但它记载了对骨折(特别是开放性骨折),脱位等外伤疾患的治疗方法和处理原则,不但反映出唐代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水平,而且对后世的骨伤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一部很有科学价值的专著。

蔺道人,他“结草庵于宜春之中树”。

“买数亩,垦畲种粟以自给”。

可见,他是一个自耕自食的劳动者。

蔺道人在当时对骨伤科的医术比较高明,在人民中有一定的影响。

如有一天,村民中有一姓彭的老人,其子因“升木伐条,误坠于地,折颈挫肱,呻吟不绝” ,经蔺氏医治后,“数日已如平时”。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在中医骨伤科领域里首先提出清创缝合术,取开捺正术治疗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早见于《三国志•蜀书》华佗刮骨疗毒术,具体方法文内没有叙述。

但蔺氏不但提出清创,而且提出洗、缝并编成口诀:“一煎水洗,二相度损处,三拔伸,四或用力收入骨,五捺正,六用黑龙散通,七用风流散填疮,八夹缚,九服药,十再洗,十一再用黑龙散通,十二或再用风流散填疮口,十三夹缚,十四仍前用药治之”。

“骨破碎,轻轻用手撙令平正。

若皮不破,用黑龙散敷贴。

若破用风流散填疮口,以绢片包之,不可见风着水,恐成破伤风”。

“伤口在发内者,须剪去发”。

说明蔺氏认识到创口要“煎水洗”。

并且洗净后“绢片包之,不可见风着水”以防破伤风或感染,对于污染的骨质,蔺氏主张“用快刀割些捺入骨”。

古代骨伤科书籍

古代骨伤科书籍

古代骨伤科书籍
1.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这本书那可是古代骨伤科的宝贝啊!你说要是没有它,那得有多少骨伤患者受苦啊!就好比黑夜没有了明灯。

好比一个骨折的人,在痛苦中挣扎,而这本书就像是那救命的稻草。

2. 《刘涓子鬼遗方》,哇哦,这名字是不是很特别!它在古代骨伤科领域的地位可不容小觑啊!就像在茫茫医术海洋中的一座灯塔。

想象一下,医生们拿着它就像战士拿着锋利的宝剑去对抗骨伤这个敌人。

3. 《肘后备急方》,听着就感觉很实用对不对!它真的像个随时能拿出宝贝的百宝箱一样。

比如说有人受伤了,它能第一时间提供有效的办法,就像是在紧急关头出现的救星。

4. 《千金要方》,这可是一部超级厉害的著作呢!对于骨伤科的贡献那是杠杠的!这就如同给骨伤患者铺上了一条通往健康的大道。

你能想象要是古代没有它,那得是多大的损失呀!
5.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哇,光听名字就觉得很高大上呀!它就好比是骨伤科的秘籍。

就像是一个迷路的人突然看到了指引方向的标志,一下子就有了希望。

6. 《跌损妙方》,它可真是专门对付跌损的好帮手呀!这简直就像是专门为骨伤问题而生的精灵。

要是一个不小心跌打损伤了,这本书里或许就能找到解决办法呢,是不是很神奇!
7. 《正骨范》,这本书也是很了不起的呀!它在古代骨伤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同一个坚固的堡垒,守护着人们免受骨伤的困扰。

你说古代的医生们得多感谢有这些宝贵的书籍啊!
总之,这些古代骨伤科书籍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名老中医治跌打损伤秘方

名老中医治跌打损伤秘方

名老中医治跌打损伤秘方展开全文跌打损伤包括刀枪、跌仆、殴打、闪挫、刺伤、擦伤、运动损伤等,伤处;多有疼痛、肿胀、出血或骨折、脱臼等,也包括一些内脏损伤。

在此主要以软组织损伤为主。

1 .三六九软膏治疗软组织损伤[方剂] 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木香、延胡索各250克,当归、羌活、丁香、甘松、山柰各200克,地鳖虫、生川乌、生草乌、红花各300克,血竭400 克,煅自然铜500克,冰片100克。

[制用法] 上药除冰片外,全部晒(烘)燥后,碾成粉末,拌人冰片细末和匀。

用适量液状石腊油(或凡土林、鸡蛋清均可),将药末调成糊状(不松散为度),装人药罐内备用。

根据伤痛部位大小,将软膏均匀地摊在棉垫上,表面再放人适量的冰片粉末。

纱布外层最好衬上一层塑料薄膜,以免药液渗出污染被服。

一般2-3天换药1次,直至病愈。

骨折、脱位患者,应先行复位固定,再使用软膏为妥。

[功效] 主治软组织损伤。

[验证] 共治200例,其中135例痊愈(红肿疼痛消失,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 42例显效(红肿疼痛基本消失,恢复原工作), 19例有效(症状减轻,但换药10次后仍不能恢复原工作), 4例无效。

总有效率98%。

2 .少林发散法治疗软组织损伤[方剂] 羌活、桂枝、荆芥、防风、川芎、炒赤芍、苏木、当归、积壳、泽兰、葱头。

[制用法] 水煎服,加白酒60毫升兑人。

[功效] 治跌、打、损伤妙药。

[验证] 陈,男,22岁。

从5米高处跌下,多处挫伤。

右手臂外侧有.2个大约3x3 平方厘米的肿胀区,右颧骨处有一青紫肿胀区,.疼痛剧烈;舌红、苔薄白,脉细弦。

用少林发散法化裁。

处方:羌活、桂枝、川芎、枳壳、当归各10克,荆芥、防风、干姜各5克,苏木、泽兰各15克。

每天1剂,煎2次服。

服5 剂,瘀血消散,青紫肿胀全消。

[备注] 解表发散法虽主要用于表证,但据现代药理研究,发散药中所含的挥发油能舒张血管,改善局部和全身的循环功能,促进局部肿胀的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古籍]朝代:年份:<目录><篇名>金疮赋属性:夫金疮者,木乃春之权,金乃秋之令。

春则万物发生,故曰春,属震,以为东方甲木之气。

秋则万木凋零,故曰金,属兑,以为西方庚金之气也。

金疮者,乃刀斧剑刃之所伤,故曰金疮。

其色所喜淡红色者,万无一失。

所患紫红色者,百不一生。

金疮属金,主人肺。

患金疮者,则忌咳嗽、呕哕、翻胃之症。

亦宜避风为要,盖风属巽木。

如风入疮口,肺金反克而成破伤风,以致疮口浮肿溃秽烂,故名曰破伤风。

变生余症,甚至不救。

须知有治宜辨疮口浅深,脉之虚实,告凶见矣。

最喜者胃气益旺,饮食如常。

脾胃属土,胃气旺则元气壮,气血生。

金疮亦宜戒怒远色,怒则疮口迸裂变生肉,欲则疮口腐烂以损新肌。

凡治金疮用敷口之药,所主乳、没、血竭、灵盖、乳石之类,自始至终不可不用此药。

用之则生肌止痛活血,金生无虞。

凡服汤药必以助胃补血为主,以为金疮之大意,金疮虽有变易,各有治法。

居于边隘,偶为刀箭所伤,非得圣药,安能治耶。

《虎铃经》曰∶人为兵器所伤,出血者必甚渴,即不与水饮,所食之物,旋毛在须干食,食肥腻之物无所妨害,贵解渴而已,不可过多饮粥,则血沸出,人必死矣。

所忌者有八∶一曰喜笑,二曰嗔怒,三曰大言,四曰劳力,五曰妄想,六曰热羹,七曰饮酒,八曰咸酸。

此八者犯之,鲜有不患者矣。

夫金疮不可治者有九∶曰伤脑,曰伤天仓,曰伤臂中跳脉,曰伤大肠、小肠,曰伤五脏,此九者皆死处。

又有金疮不可治者四焉∶曰脑髓出,曰脑破而咽喉沸声,两目直视,曰痛不在处者,此皆伤经,曰出血不止,前赤后黑,或自肌肉腐臭、寒冷、坚实,其疮难愈。

除此之外,复论其脉,脉虚细者生,数实者死。

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其所伤在阳处,血过度而脉微缓,忽略慢医,此疾必死。

夫折伤者为被物所伤于身体,或刀斧或坠险地或为跌扑伤筋。

骨损皮破肉遂致伤身,有血出不止者,有瘀血停积于脏腑结而不散者治之。

不早则有入肠攻心之患,不可胜言。

凡遇前症,当视所伤轻重,如未破而内伤者有瘀血停积,先宜逐去瘀血,然后和血止痛。

若肌肉裂破流血过多者,宜调血养气兼补胃为主。

<目录><篇名>按脉论属性:一,凡看脉,先看左手寸、关、尺三部洪大,太阳、胸前及两胁、小腹阴囊下,若暖可救,两足脉起可治,肋下动可救矣。

一,凡右手寸、关、尺三部微细沉迟者为外感;身冷、大热,头痛及满身疼痛为外感风寒,要避风为上。

忌生冷、鲜鱼、肉之类,好酒亦要忌。

如此病,即该用敷药,服宜下药。

若要下药,过一日只好服疏风散、理气散可也。

一,凡跌伤五脏不省人事,宜用通关散吹入鼻中,男左女右,有嚏有痰吐出者为妙。

一,凡跌伤打伤,牙关紧闭,用霜梅肉连擦三四次,而后用药。

一,凡走骱接骨,先服接骨散,急用敷药,次用糕匣板外面扎紧。

<目录><篇名>行拳法分轻重论属性:向上为顺气,正打为塞气,倒插为逆气。

三者之中,惟倒插拳最凶,各样内伤终怕的倒插气逆,其为患甚大,不可轻视。

两眼白睛上血筋多,内瘀血亦多。

或直视无神难治。

扳于中指甲,放手即还原者可治,不还原者不可治。

或紫黑者不治。

阳物缩者不治。

脚指甲与手指甲同看脚底伤、色蜡黄者难治。

五绝病内如一二件不犯者,亦或可治。

<目录><篇名>打人论属性:如行拳打人,如平拳上身者无事,次则三尖拳打亦无事,次又撮拳打则难治矣。

又次有插拳,正插犹或可治,上插则血上或吐出,有幸可治,惟下插则血下难出其害,必死矣。

用药急救(此即上章,人身上穴道之处方)囟门下及两太阳经伤,服麻芎丸,截不断服紫金丹,结喉伤服紫金丹,人中伤服麻芎丸,两耳打伤昏闷,板脑后破伤,同服紫金丹,酒浸童便吃下,将胜金散助之,后用煎剂收功。

喉咙有二管,气管在外,食管在内,割喉者右手持刀易治,左手持刀难治,食管断不治。

气管断,先用麻药,生半夏研细末掺上,次用HT 毛尾下绒毛,佐以人参封药敷之,再用桑白皮线缝其皮,皮上先搽麻药,然后用线缝之,再用血竭膏敷于外,如无HT 毛用茅针花亦可。

调理用甘桔汤,又可服紫金丹,酒服一次,逐匙进,缝皮禁系线,恐其伤也。

胸前横骨三节伤,必吐血痰,服紫金丹,酒浸童便下,再服胜金散助之,煎剂收功矣。

心坎上伤必口噤心闭行不得,服夺命丹。

若乳上下伤,先服夺命丹,虻虫散助之,断以煎剂收功,内用引经药。

左右胸前用柴胡,背后用桔梗、青皮等药。

伤重者牙关紧闭,先用吹鼻散少许,以芦管吹入鼻中,男左女右,无嚏再吹右鼻,倘未有嚏,又将灯草寸许,蘸唾津取药入鼻,如有嚏并有痰血吐出者为妙。

否则凶病,不可用药。

左乳伤必发嗽,先服紫金丹,助以胜金散,次用六味地黄丸,加上嗽药,门伤必口噤、目反、身强。

五绝病有三不犯者,在七日内可服夺命丹,七日后要细心用剂。

若上部行不得,先服紫金丹,下其血,后用煎剂行药。

血海伤不医治,久则成血痞,可用朴硝熨法,不必吃末药,吃胡桃药酒一坛,外贴千槌膏,其痞即消。

先服夺命丹,后贴膏药,再服虻虫散一断以愈为度。

气门伤为塞气,病患必目反头强,身直如死。

若遇此病,过不得三个时辰,如救迟其气下降,大便浊气出必无救矣。

此时不可慌张乱急,往视患人气息有无,如无气者,必为倒插拳所伤也。

速揪其发,伏我膝上,背后上摩运轻敲,使气从中而出,然后用药调治。

凡左右受打,皆有闷晕于地,切不可服表汗药。

左以紫金丹,右以夺命丹,甚至有三四日后发热者,乃可用表汗药,以散其风也。

凡治新伤,七日血去归经,只可服七厘散,七日后再用他药。

若骨节折伤,先服瓜皮散,贴HT 录膏,在膏药上又用运法运之,其骨自接。

心坎以下小肠地位,可用行药,临病先服虻虫散三四服,次用行药。

如肠中不痛,不必用行药。

膀胱伤小便必结,用灸脐法小便即通如嚏,不然知其膀胱碎而不可治矣。

食肚伤煎剂下之。

阴囊若破碎,用参末封药,并将青HT 毛敷之则合。

或竹条夹之,后将缝之。

如不便夹,竟缝之而服麻芎丸可也。

腿伤用两头尖膏药敷之。

腰脊伤用麸皮运法,服腰痛药方。

海底穴踢伤,血必冲上,当时两耳响声大震,心闷昏昏,先服护心丸止痛。

此病伤虽在下,而为患反在上部,须用活血煎剂。

或大小便结,用熨脐法。

外肾伤与上合治,外肾恐其上升,须上人靠其背,后用两手跟从小肚子两章从上压下,不可用热水浴。

尾次伤用车前子末七钱,米汤调服,或用熨法治之,并服表汗药可也。

膀肚子打伤,先服紫金丹,次服煎剂加茵陈等药,如黄病药一般。

总之,上部等病以散血为主,用夺命丹,一日连进三服,吃不得,宜当归活血等药。

若小儿伤,以净为主。

老人力怯,药宜减用。

凡服药之日,忌食猪肉、鸭蛋、鲜鸡、羊肉、海味等物,笋干、面、醋、菌亦宜忌,更要避风戒色,息气除忧,过此三月,庶不成病。

大凡宿伤,服虻虫散。

吐血服紫金丹。

危急之病服夺命丹为上。

发表莫如冬瓜散,调理有成方一十三个,照书用药决无误事。

又有一甚妙方,吾今已老且传于世,观吾手法如何。

世上有不肖之辈,医家贪财戏弄,患人之病,夺无危,其过意用些劫药使受伤之人或昏闷不惺,即能催生。

倘怀孕者不拘月数,偶伤胎气腰酸腹痛一服即安。

甚至见红势欲小产者正在危急之际一服即安,再服全愈或有十月满足交骨不开临盆十分费力,甚至存亡,顷刻之间一服即下保全母子两命。

并横生逆养以至六七日不下者,或婴儿死在腹中,命在垂危者,一服立下。

服者无不效验,百发百中真神方也。

余见世人往遭此产难,母子双亡并无良策,甚为可怜余不忍,将此方秘之欲公之天下,使母子双全永离此难,愿同志者广而传之共登寿域,不但余之幸甚即天下之人幸甚。

此乃尧都赵耀先所刊施也。

盖以验方难得此方,神效抑且关于生产所系岂浅,鲜哉。

予恐刊施者少,致此方失传,于是锓板以广其施,不致此方湮没。

倘人人无产难之厄,是予之所浓望也。

<目录><篇名>总论属性:最轻者运法,先服瓜皮散,次用运法;其次用熏法。

内宿伤在皮内,外面浮肿色黄,用不得行药,先服瓜皮散,然后用熏法。

要知宿伤可熏,新伤血未归经不可熏洗,恐其攻心也。

重者用灸法,瘀血久伤,非服药可疗,行不得者或骨接恐其发毒,先服瓜皮散,次用灸法,最重者用倒法。

患人口不能开言,药不能服,必使患人吐出恶物,先服硫麝散,然后倒之,恶物吐出后,服虻虫散。

二人倒法∶患人卧在被上,或四人或大人两边牵被角,滚左滚右,使其不定,自然吐出瘀血恶物,不然则不治矣。

<目录>总论<篇名>运法属性:麸皮(一升)陈壁泥(半升)酒药(十丸)白葱(带根,一把)香附(二两醋炒)以上五味锅内炒,或铜杓内炒热用社醋喷之,以布包之,运于患处,冷再炒运。

<目录>总论<篇名>熏法属性:落得打草(半斤)陈小麦柴(一大把)艾叶(少许)三味投入锅内,河水煎一锅滚透,入小口缸内,板一片,将肛门坐上熏,其汗出如雨,不可怕热气冲上,汗出未止而身移动,若出汗不透,病根终是难除耳。

如手足落骱,即以汤注一瓮内,以手足浸之,以绵絮裹瓮口,不可使热气外泄。

<目录>总论<篇名>炙法属性:用生炭火烧红地皮一块,好社醋一喷,即将稻柴少许摊上,以单被为席,使患人卧上,浓被盖暖,出汗如雨,然后服胜金丹三四服,其伤即散无虞矣。

<目录>总论<篇名>倒法属性:(急服硫麝散)硫黄(一钱)麝香(一分)二味共研为末,使患人每服一分。

服药后卧于被上,用四人牵被,将患人滚右滚左,不得安歇,定然吐出恶物,然后再服虻虫散,而百伤可解矣。

<目录>总论<篇名>灸法属性:(治小便不通者)麝香一钱一分置于内,又将飞盐盖于上,如铜钱样浓,盐上将艾灸三次或三炷香,小便即通,通去麝香,而人自爽矣。

跌打用胎骨不论牛马猪羊在胎未曾出来,可以连皮毛炙灰听用最妙,红铅原不可得就是童女头第一回来经期之中必有成块或长二三寸之血条,此血即名红铅,跌打之中有此药用万不失一。

此血父母生气亦在其内,故难有之。

凡天柱骨折不治,凡脑骨伤碎,轻轻用手捺平正,皮不破用黑龙散,皮破用桃花散填破口,包好忌风。

伤入发内剪去发,内敷药,自愈,凡顶门碎用止血散搽,服上部末药。

凡两目有损可治。

凡耳后伤不治。

凡目开、气出不收不治。

凡如鱼口缠风不治。

凡伤食喉不治。

若伤气喉,急令一人扶住头,托凑喉管,捻紧不令出气,用大银针穿银丝,隔寸许联好,将半夏末捣罨,日换两次,三日后贴膏,内服上部汤药自愈。

凡肩骱骨出,先相如何整治法。

用椅当圈住胁,又用软衣绵被垫好,又使一人捉定,两人拔伸下手腕,又曲着腕,绢缚之。

凡肩间骨若折,必一头高跷不相平,治法先用膏贴,后用油纸数重铺衬,又用粉匣板,以长布什穿缚在腋下紧紧缚定,方服接骨丹。

凡金井骨在胁下有损,不可夹缚,须捺平正,方用黑龙散敷,两胁骨亦如之。

凡夹脊断不可治。

凡肩臂脱臼,令脱人低处坐,自用双手叉定抱膝上,将膝借力着实一衬,其手臂随手直前,轻轻放手入故位。

方服接骨丹、贴膏。

凡手腕出臼,医用左手抑掌托捏被伤手臂,用右手捏定下节,手近臼处,一把捏定,不可让其退缩,尽力一扯即入故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