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试题1

《百日维新》试题1
《百日维新》试题1

百日维新

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1.1897年德国强占

A.广州湾 B.胶州湾 C.新界 D.大连

2.保国会成立后,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因为它

A.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符合时代要求

B.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了影响

C.促使光绪帝下决心实行变法,大快人心

D.力图扶植清朝统治,得到上下广泛支持

3.《劝学篇》的作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之洞 D.光绪帝

4.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

A.制定宪法 B.召开国会

C.开制度局 D.废除科举

5.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A.鼓励私人办学 B.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

C.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D.行宪法,大开国会

6.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目的是

A.答谢康有为救驾 B.挽救民族危亡

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权力 D.做一个有为之君

强化提高

7.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①不敢明确提出反封建的口号②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④在变法中没有提出自己的核心主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下列对于百日维新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9.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C.维新派的影响 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10.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课外延伸

11.阅读下列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约180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

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请回答:

(1)概括戊戌变法法令的除旧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指出戊戌变法有何弊端?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一一康有为《救亡决沦》

材料2: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肩超《戊戌政变记》

请同答:

(1)材料l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2中的“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对比材料l和材料2,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

高考猜想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困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吾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保国会章程》

材料二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徙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光绪帝为此说:“会为保国,岂不大善?”下令将文悌革职。

——《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据材料归纳保国会的宗旨。

(2)文悌一派代表哪一集团?其弹劾保国会的理由有哪些?据材料二指出光绪帝支持保国会的根本目的。

(3)据材料二分析保国会夭折的原因

(4)据以上材料指出保国会的性质,并分析其影响。

14.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试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目的和百日维新的内容,说明胡绳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B 1897年德国军队强占胶州湾。

2.A 保国会成立后,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这一宗旨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走向高潮,故答案应为A项。

3.C 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劝学篇》的作者张之洞。

4.C 维新派主张废八股,改试策论,但不主张根本废除科举制度。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康有为提出开制度局。因此,本题只有C项是正确的。

5.D 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并不代表实行资产阶级的政治路线,其变法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6.C A项是一干扰配项,D项是现在的评价;B、C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目的”之意的是C项。

强化提高

7.A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上书皇帝本身就表明了他们变法的方式;从康、梁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他们对帝国

主义抱有幻想;从变法法令的具体内容可看出缺乏了维新派力主的君主立宪等核心内容。因此,本题的四个组合项都是正确的。

8.A 本题全面考查对于百日维新的内容及评价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教材可知,光绪帝并未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故百日维新未能全面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9.B 光绪帝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进行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其封建统治,其基本出发点应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10.B ①④是《辛丑条约》签定后的内容,②③是戊戌变法前就存在的现象。

课外延伸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及“裁撤绿营”“剪发辫”等,第(2)题同样抓住关键词“猝然失业”及“限一月办峻”“被突然中止……”等。

答案:(1)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裁撤绿营;剪发辫。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

(2)改革操之过急,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未能稳步进行。说明了维新派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

(3)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2.【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康有为思想主张及其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曲折性、艰巨性及原因;第(1)题,依据材料组织答案。第(2)题,考查戊戌变法过程中采取的某些措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第(3)题,对比分析素有为主张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是由封建顽固势力和维新派的阶级所决定的。

答案:

(1)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

(2)导致守旧大臣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阻挠、破坏变法,使变法法令成了一纸空文。

(3)材料1中主张全面改革变法,材料2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旧大臣。原因:一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维新派的软弱所致。

高考猜想

13.【解析】本题的意图在于培养特定历史阶段分析问题的能力,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能较好展示训练分析和阐释能力。戊戌变法在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的背景下出现,具有一定的早产性,在很多问题上会遇到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保国会是维新组织机构,成为被阻挠中心,保国是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本题第(1)题要求归纳概括;第(2)题考查阶级分析;第(3)题考查当时帝后两党的力量差距和斗争的尖锐性;第(4)题考查变法的性质和影响,注意影响和结果有一定差异,结果是外显的、静态的;影响是潜在的、动态的。

答案:(1)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保国、保种、保教。

(2)封建守旧势力。保国会“乱国”;保百姓不保清王朝。维护清王朝

统治。

(3)封建守旧势力的攻击和破坏。

(4)保国会是维新派发动和组织的爱国救亡团体。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4.【解析】首先注意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然后结合材料提示的从“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目的和百日维新的内容”方面分析,分析过程中注意光绪帝是一个封建的皇帝,根本上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答案: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民族危机空前严

重的条件下兴起的,它的基本要求是抵抗侵略、设立议院、发展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其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光绪帝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接受维新派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光绪帝虽然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许多主张,但根本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也没有提出实行君主立宪这一要害问题。这说明光绪帝的变法诏令绝不是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由此可见,光绪帝仍然是封建皇帝,在国家政治体制这一根本性问题上,他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戊戌变法发生在什么时候

戊戌变法发生在什么时候 戊戌变法是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戊戌变法的时间,希望能帮到你。 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通过史料记载得知,戊戌变法时间为1898年6月至9月21日。虽然戊戌变法时间很短,但是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晚清末年,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状况。在此情况之下,一批批有志之士纷纷站出来拯救民族危亡。此时,康有为、梁启超等学习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他们企图通过变法来拯救没落的清王朝。 1898年,康有为和梁启超主持了公车上书,他们希望统治者光绪皇帝能够采纳变法意见。这样的话,清王朝才能焕发新的活力。不久之后,光绪皇帝接见了康有为和梁启超,戊戌六君子将变法思想给光绪帝进行了传达。光绪皇帝了解变法内容后,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为了挽救清朝统治,光绪皇帝在康有为等人的帮助下,开始了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涉及到了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 因为戊戌变法的内容触动了贵族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利益,戊戌变法实行了一百多天后,便被守旧派叫停了。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在慈禧太后的示意下,光绪皇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为了躲避慈禧太后的追杀,康有为逃亡至法国,梁启超逃

亡至日本。随后,谭嗣同、刘光第、林深秀等戊戌六君子被斩杀。1898年9月21日,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戊戌变法的地位关于戊戌变法地位,首先要明确的是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面对强大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做出了第一步尝试。所以说戊戌变法地位是很高的,下面就来看看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戊戌变法的主要引导者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他们在看到了西方的制度等之后,开始对中国的封建制度产生了新的想法,试图通过改革来使得中国摆脱封建制度的禁锢,从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点是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的。 其次,戊戌变法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无法应对,只能被迫挨打。所以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但是因为其发展的主要方面是政治,所以它又是一场政治运动。在民族危亡时刻,维新派率先觉醒,他们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摆脱挨打的局面,从而走上富强之路。所以戊戌变法又是一场爱国图存的政治运动。 同时,戊戌变法还是一场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隶属于资产阶级行列的维新派人士在中国倡导新学,主张实施君主立宪制度,也就是改变封建体制,广兴民权。同时他们强烈的抨击封建思想对人们的禁锢,将西方先进的思想广泛传播,使得更多的人看清了现实,开始加入到维新派的行列。简单说,戊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着思想启蒙的作用。 以上就是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就这三点来看,戊戌变

《操作系统》模拟试题1参考答案

《操作系统》模拟试题1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中断2.在裸机上培植操作系统3.先来先服务 4.等待状态5.环路条件6.解决重名问题7.引用位改变位8.虚拟分配9.目录表目 二、选择填空 1.B 2.A 3.D 4.D 5.A 6.C 7.B 8.D 三、简答题 平均周转时间t=(1+2.8+1+1.3)/4=1.525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1+2.33+3.33+2.6)/4=2.315 2.答: ①解释用户的I/O系统调用命令;②设备驱动;③中断处理 3.解答 页面大小为4KB 4KB=21212位 允许用户虚地址空间最大为16页16=24 4位 允许系统物理主存最多为512个主存块512=299位 虚地址寄存器位数:12+4=16;物理地址寄存器位数12+9=21 四、解答 1.该系统在时刻t的内存分布图 2.用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在时刻t的空闲区队列结构如下图所示 3.(1)首次适应算法: 作业1(38KB)第1块100-38=62KB (2)最佳适应算法:

作业1(38KB),队列中的第1个元素(大小为36KB),不能分配; 队列中的第2个元素(大小为60KB)满足,60-38=22KB,队列重新排列。 五、解答:调度用的进程状态变迁图如下图所示。 1.有合理的响应时间:采用时间片调度; 2.有较好的外部设备利用率:请求I/O的进程,I/O完成后进入中优先就绪状态; 3.缺页对程序执行速度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请求页面的进程,页面调入后进入高优先就绪状态。 当CPU空闲时,首先从高优先就绪队列中选择队首元素去运行;若高优先就绪队列为

空,则从中优先就绪队列中选择队首元素去运行;若中优先就绪队列为空,则从低优先就绪队列中选择队首元素去运行。 六、在一个数据采集系统中,利用两个缓冲区buf1和buf2(缓冲区大小为每次存放一个数据)来缓和读和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方法是对这两个缓冲区交替进行读、写,并规定只已空的缓冲区进行写操作,又只能对已满的缓冲区进行读操作。试用信号灯的P、V操作实现读进程与写进程的同步问题,要求用一种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写出程序描述。 解答: Main() { s1:=1; S2:=0; T1:=1; T2:=0; Cobegin P1(); P2(); Coend } P1() p2() { while(输入未完成) {while(输出未完成) { { P(s1); p(s2); 数据放入buf1中;数据从buf1中取出; V(s2); v(s1); P(t1); p(t2); 数据放入buf2中数据从buf2中取出; V(t2); v(t1); } } } } 七、设一个已被打开的文件A有100个逻辑记录(逻辑记录大小与物理块大小相等,都为512KB),现分别用连续文件、串联文件、索引文件来构造。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画出这三种文件的物理结构。 2.若要随机读r7记录,问在三种结构下,分别要多少次磁盘读操作?要求作必要说明。解答: 1、(1)连续文件

操作系统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组成的。C A、硬件 B、软件 C、硬件和软件 D、用户程序 2.为了使系统中所有的用户都能得到及时的响应,该操作系统应该是()。B A、多道批处理系统 B、分时系统 C、实时系统 D、网络系统 3.若当前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时,该进程应转变为()状态。A A、就绪 B、等待 C、运行 D、完成 4.在一个单处理机系统中存在10个进程,则最多可能有()个进程处于阻塞状态。D A、2 B、9 C、1 D、10 5.在创建进程时,()不是创建所必需的步骤。C A、为进程建立PCB B、为进程分配内存等资源 C、为进程分配CPU D、将进程插入就绪队列。 6.作业调度是从处于()状态的队列中选取作业投入运行。B A、提交 B、后备 C、阻塞 D、就绪 7.下述解决死锁的方法中,属于死锁避免策略的是()。A A、银行家算法 B、资源有序分配法 C、资源分配图化简法 D、撤消进程法8.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佳适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进行排列。D A、地址从大到小 B、地址从小到大 C、尺寸从大到小 D、尺寸从小到大 9.在请求调页系统的多种置换算法中,选择最先进入内存的页面予以淘汰的算法称为()。A A、FIFO算法B、OPT算法C、LRU算法D、NRU算法 10.在回收内存时出现释放区与插入点前一个分区F1相邻接,此时应()。C A、为回收区建立一个分区表项,填上分区的大小和起始地址 B、以F1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且不做任何改变 C、以F1分区的表项为新表项,但修改新表项的大小 D、以F2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同时修改新表项的大小和起始地址。 11.在操作系统中,使用户所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是由()功能实现的。D A、设备分配B、缓冲管理C、设备管理D、设备独立性 12.磁盘属于()。C A、字符设备 B、独占设备 C、块设备 D、虚拟设备 13.对文件空闲存储空间的管理,在MS-DOS中采用的是()。B A、空闲表 B、文件分配表 C、位示图 D、成组链接法 14.使命令的执行结果不在屏幕上显示,而将之引向另一个文件,这各功能称为()。D A、脱机输出 B、管道 C、联机输出 D、输出重定向 15.在数字加密算法中,DES算法是一种()。C A、序列加密算法 B、公开密钥加密算法 C、对称加密算法 D、数字签名算法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 1.只有计算机硬件而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2.进程空间分为用户空间和(系统空间)。 3.若进程的用户程序段在执行时,该进程处于用户态,也称为(目态)。 4.根据响应时间分类,可以将实时系统分为(强实时系统)、(弱实时系统)和一般实时系统。5.程序被装入内存时由操作系统的连接装入程序完成程序的逻辑地址到内存地址的转换的过程称为(地址映射)。 6.虚拟存储器的主要特征包括多次性、(对换性)和(虚拟性)。 7.I/O设备的控制方式可分为程序控制方式、(DMA方式)、中断方式和通道方式等。8.(文件)是一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在某方面的属性。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人文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

人文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人文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广陵散》据说是"竹林七贤"中的( B )所作,后作为"绝响"的代名词。 A.山涛; B.嵇康; C.阮咸; D.向秀。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是李煜词( B )里的一句。 A.《浪淘沙》; B.《乌夜啼》; C.《破阵子》; D.《临江仙》 3.《红楼梦》中,大观园曾结海棠诗社。其中自号“蘅芜君”的是 ( C ) A.邢岫烟;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史湘云。 4.元曲的四大家: A A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B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 C白朴、马致远、王实甫、郑光祖 D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郑光祖 5.李白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逆旅”是指(B) A.主人; B.旅馆; C.朋友; D.阻碍。 6、18世纪末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著名纲领性文件,并且以后成为法国宪法序言的是(?C)A、《自由大宪章》?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 7、我国古代田园派的创始者是?(D??)A、屈原B、李白?C、王维??D、陶渊明 8、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D)A、亚洲B、非洲?C、欧洲??D、南极洲9.

戏剧《长生殿》写的是:( D ) A.汉明帝与赵飞燕; B.后羿与嫦娥; C.唐高宗与武则天; D.唐明皇与杨玉环 10.《史记》中列有《五帝本纪》,这五帝指的是(C) A黄帝、炎帝、帝喾、尧和舜 B黄帝、蚩尤、颛顼、帝喾和舜 C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 D黄帝、炎帝、颛顼、尧和舜 11."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出自谁口(A) A.司马迁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D)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3.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C) A.苗族 B.回族 C.壮族 D.满族 14.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时间是(B) A.1969.4.24 B.1970.4.24 C.1971.4.24 D.1972.4.24 15.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又称(C) A.683计划 B.985计划 C.863计划 D.369计划 16、自然科学中最早出现的学科是(?B?)A、数学??B、天文学??C、医学D、化学17.下列哲学家不属于唯心主义的是(D) A.尼采 B.黑格尔 C.叔本华 D.车尼尔雪夫斯基 18、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B??)A、英国宪法??B、美国宪法??C、法国宪法??D、俄罗斯宪法?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为何昙花一现 1898年是中国农历纪年的戊戌年,光绪皇帝在这年夏天宣布维新变法。在短短的103天时间里,光绪颁布了300多道变法谕旨,240多件最高指示,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变法的决心之强,规模之大,震动了整个东方世界。但是在103天之后,变法突然中止。光绪皇帝被终身软禁,变法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旗手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就此落下苍凉的帷幕。戊戌变法经历的这103天,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诡异的时间段。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是近代以来中国首次有意识地进行制度变革、适应现代化挑战的尝试。但这次措施并不过激的改良运动,却以流血的悲剧结束,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严重受挫。对于变法的失败,当然有诸多复杂深刻的原因。下面我以仅了解到的知识,从主客观、内外因,以及主要人物的错误等方面加以分析。 最不能忽略的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其中,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提倡学习西学,却仍打着孔子旗号。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疾呼救亡图存,却乞求西方列强的支持,结果都落了空。再次,惧怕人们群众。他们不但脱离人们群众,而急切惧怕甚至仇视人们群众。他们没有认识到“回天之力”掌握在人们群众手中。 从客观方面来看,变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新势力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当时,力量对比的天平明显地倾斜于保守派。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维新派代表势力弱小,很多人自身还保留着封建士大夫的痕迹。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而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上谕来推行变法新政,但百日维新中所下的上谕真正得到执行的其实很少。从严格意义上讲,维新派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改革实践者。另外,作为中国近代社会新生力量的民族资本家群体中,很少有人直接参与或支持维新变法。而仅仅由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来鼓动变法,这样变法失败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 从主观上看,戊戌维新的领导人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他们大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学问渊博,具有政治热情抱负,却缺少谋略和政治经验及才干。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维新派,奢望变法立刻产生奇效,迅速扭转中国长期形成的积贫积弱局面,其实是欲速则不达。维新派举止失当,过于激进,加速了失败的步伐。首先,维新派在舆论宣传上采用了过激的言辞和一意孤行、感情用事的做法。更有甚者,提出:“杀几个一二品的红顶子,改革就成功了。”这种不理智的策略,只能减少维新派的同情者和支持者。其次,维新派没有建立广泛而又坚强的同盟。对改革者来说,最大限度地争取温和派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扩大同盟军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否则,只能四面楚歌,陷于被动之中。尽管翁同龢提出了“调和两宫”的主张,让慈禧而不是光绪充当维新变法的领袖,但都被康有为等人拒绝了。最终,慈禧认定维新派只忠于光绪而仇视她,进而怀疑维新派的变法

关于戊戌变法的几点认识

关于戊戌变法的几点认识 19世纪90年代,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形势。从内部上讲,中国的封建王朝统治日趋腐化,封建经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逐渐解体,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受到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在外部上讲,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发动侵略性的战争为主转化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进一步加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西方的文化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日本的崛起以及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这些都使得我们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民族开始觉醒。站在时代浪潮上,一批仁人志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向光绪皇帝上书建议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以摆脱清政府面临的内外危机,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获得更有利的环境。 面对这样一种内外形势,我们的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做了些什么呢?据我所知,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做了以下工作,推动戊戌变法的进行。在维新思想的宣传方面,维新派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这其中既有:康有为多次向当时的光绪皇帝上书,使自己的维新思想得到光绪帝的认同;维新派还通过著书立说这一手段宣传维新思想,比较著名的著作有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以及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康有为介绍外国的一些变法的经验教训,如《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记》;创办一些学会,如强学会,南国会等;另外维新派还设立了学堂,创办了报刊《时务报》和《国闻报》、《湘报》。在政治方面,改革原有的行政机构,裁撤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另外还取消了原有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地位。在经济方面,则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洋务派的做法,既鼓励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民族企业的发展,独立设立农工商局与铁路局,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提倡开办实业,鼓励发明创造等;在军事方面,维新派推动实行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另外还采用了较为先进的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维新派通过这些措施,使得资产阶级享受到了一定的政治权利,促进了民族资本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维新派推动实行的戊戌变法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们仍然有一个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即戊戌变法的真正领导者到底是谁?我们传统的教科书上说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那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有关的专家学者进过研究发现,康有为向光绪皇帝的奏折很大一部分是由光绪帝身边的帝党所上传至皇帝,皇帝的倾向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身边的帝党(以翁同龢为代表)的左右的,所以我们课本上所阐述的观点也缺乏有力的证据,我们不能一味的迷信课本上的观点,我们的官方与学术界也应该慎重对待这个问题,不要把一些尚无定论的观点搬入课本,影响学生的思想。既然戊戌变法的领导者问题都未解决好,那我们就应该避开片面的讲以某个人为代表进行分析戊戌变法。进而以一个群体为代表进行分析,进行研究,以更好的寻求历史的真相。综合上述,我们只能说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一个群体—维新派! 维新派推动的戊戌变法在光绪帝的支持下风风火火地开展着,各种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诏书从京师发往各地,各地在对执行诏书的各有各的想法,阳奉阴违的现象随处可见,但是即使是这样,这些诏书所涉及的方面也已经触动了原有的地主阶级的利益,最终戊戌变法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结束了,一场曾经影响重大的维新运动落下了帷幕,为此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改革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在参考了有关的史料后,我发现我们当时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诏书的执行上,当时的光绪帝及维新派都持有一日即成的心态,过快得实行

操作标准系统模拟试题(含答案)

操作系统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A ) A、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B、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合理的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由若干层次的程序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机体 2、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C )内处理完来自外部的事件 A、响应时间 B、周转时间 C、规定时间 D、调度时间 3、在操作系统中,P、V操作是一种(D ) A、机器指令 B、系统调用命令 C、作业控制命令 D、低级进程通信原语 4、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进程是动态概念 B、进程执行需要处理机 C、进程是有生命期的 D、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5、下面所述步骤中,( A )不是创建进程所必需的。 A、由调度程序为进程分配CPU B、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 C、为进程分配内存 D、将进程控制块链入就绪队列 6、对于两个并发进程,设互斥信号量为mutex,若mutex=0,则( B ) A、表示没有进程进入临界区 B、表示有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C、表示有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另一个进程等待进入 D、表示有两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7、系统中有n(n>2)个进程,且当前不在执行进程调度程序,试考虑下列4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 ) A、没有运行进程,有2个就绪进程,n-2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B、有1个运行进程,没有就绪进程,n-1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C、有1个运行进程,有1个就绪进程,n-2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D、有1个运行进程,有n-1就绪进程,没有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8、为多道程序提供的可共享资源不足时,可能出现死锁。但是,不适当的(C )也可能产生死锁。 A、进程优先权 B、资源的线性分配

2019年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019年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广陵散》据说是"竹林七贤"中的( B )所作,后作为"绝响"的代名词。 A.山涛; B.嵇康; C.阮咸; D.向秀。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是李煜词( B )里的一句。 A.《浪淘沙》;B.《乌夜啼》;C.《破阵子》;D.《临江仙》 3.《红楼梦》中,大观园曾结海棠诗社。其中自号“蘅芜君”的是( C )A.邢岫烟; B.林黛玉;C.薛宝钗;D.史湘云。 4.元曲的四大家: (A) A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B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 C白朴、马致远、王实甫、郑光祖 D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郑光祖 5.李白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逆旅”是指(B) A.主人; B.旅馆; C.朋友; D.阻碍。 6、18世纪末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著名纲领性文件,并且以后成为法国宪法序言的是(C) A、《自由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7、我国古代田园派的创始者是(D )

A、屈原 B、李白 C、王维 D、陶渊明 8、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D)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极洲 9.戏剧《长生殿》写的是:( D ) A.汉明帝与赵飞燕; B.后羿与嫦娥;C.唐高宗与武则天;D.唐明皇与杨玉环 10.《史记》中列有《五帝本纪》,这五帝指的是(C) A黄帝、炎帝、帝喾、尧和舜 B黄帝、蚩尤、颛顼、帝喾和舜 C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 D黄帝、炎帝、颛顼、尧和舜 11."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出自谁口(A) A.司马迁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D)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3.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C) A.苗族 B.回族 C.壮族 D.满族 14.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时间是(B) A.1969.4.24 B.1970.4.24 C.1971.4.24 D.1972.4.24 15.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又称(C) A.683计划 B.985计划 C.863计划 D.369计划 16、自然科学中最早出现的学科是( B )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教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教案 第三节百日维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 ⑵、学习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理解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 ⑶、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间的关系。 ⑷、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比较分析、情境再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难的探索,来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难点: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 拿破仑关于中国有一句名言,“中国是头睡狮,就让它永远睡下去吧!”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确实像一头睡狮,但鸦片战争的炮火使这头睡狮逐步醒来。鸦片战争导致新思想的萌发,甲午中日战争导致更多的中国人醒来。 随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进入政治实践阶段。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异想天开地想要依靠光绪皇帝的支持来进行一场旨在改变中国危局的维新变法运动。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二)出示目标 (三)精讲点拨,合作探究 (一)戊戌变法背景: 第一步知识分析: 〔1〕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 这样,中华民族真正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2〕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1〕康有为改变维新变局的两次上书: ⊙《上清帝第五书》〔1897年〕: ⊙《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 〔2〕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坚定光绪帝维新变法的决

2018年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

2018年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 1、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这一制度始于隋代,兴于唐代,完善于宋代,定型于明代,直到清末1905年被废除,历经1300余年。明清科举考试共分四级。下边排列的四级考试哪项正确?( A) A、院试──乡试──会试──殿试B、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C、乡试──院试──会试──殿试D、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2、“才高八斗”这话出自谁之口:() A.谢灵运 B.谢眺 C.谢道愠 D.曹植 3、《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 4、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A、一个人B、一只鸟C、一只猴子D、一条龙 5、“卧薪尝胆”说的是:()A、夫差B、范蠡C、管仲D、勾践 6、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7、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8、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庐山 9、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A、驾车B、骑马C、奔跑D、飞行()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11、“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唐代一位高僧 C、一种官职

戊戌变法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定稿) 主备人:代明月 参备人:王华成、周梦宇、李娇娇、何英 课标内容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文,利用课文图片、材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 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百日维新的内容及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 认识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既具有进步性又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由此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人物的辩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了解到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 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的艰难历程。 (2)就百日维新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失败的理 解,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解决历史问题。 (3)就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是学生学会在共同探 讨和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 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 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优秀品德。 (3)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和破坏,加深对改 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及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运用课文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活动入手,结合问题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维新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先让学生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讨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后教师再加以引导,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提问启发法 板书设计 1、维新变法拉开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 2、维新变法的发展:维新政治团体形成积极、极其机关报------强学会、《中外纪闻》 3、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百日维新) 4、维新变法运动的结果:戊戌政变1898年9月

操作系统模拟试卷

《操作系统》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D)。 A.程序 B.数据 C.文件 D.资源 2.一种既有利于短小作业又兼顾到长作业的作业调度算法是(C) 3. A.先来先服务B.时间片轮转法 4. C.高响应比优先D.均衡调度法 5.操作系统中引入进程概念后并不能够(B)。 A.允许一个程序被多个用户调用 B.正确描述程序的执行情况 C.使处理器与外设之间有效地并行工作 D.提高资源利用率 6.以下()属于临界资源。 A.磁盘存储介质 B.共用队列结构 C.私有变量 D.可重入的程序代码 7.在下列情况下,会发生引起调度事件并立即产生调度的是()。 A.处理中断的过程中 B.进程在操作系统内核程序临界区 C.进程在原子过程中 D.正在运行实时任务 8.采用资源剥夺的方法可以解除死锁,还可以采用()的方法解除死锁。 A.执行并行操作 B.拒绝分配 C.撤消进程 D.修改信号量 9.用户在程序中试图读某文件的第100个逻辑块,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 A.系统调用 B.图形用户接口 C.键盘命令 D.原语 10.若一个程序为多个进程所共享,那么该程序的代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被修改,即程序应是()。 A.可运行的 B.可重入的 C.可改变的 D.可连接的 11.虚拟存储器的容量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决定,若CPU的地址为32位,则对于一个进程来说,其最大的虚拟存储空间为()。 A.2G B.4G C.1G D.8G 12.仅有基本地址变换机构的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中,CPU每次存取一个数据时,要( )访问内存。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3.MS-DOS采用的外存分配方法是() A.单级索引分配 B.隐式链接 C.显示连接 D.两级索引分配 14.UNIX系统对空闲磁盘空间的管理,采用的是()。 A空闲链表法B位示图法 C成组链接法 D.线性检索法 15.有能避免“磁臂粘着”的磁盘调度算法是()。 A.FCFSB.SSTF C.SCAND.N-STEP-SCAN

2020年人文知识竞赛选拔试卷及答案(精华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经学是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自汉代以来就有今古文之争,其中今文经学推重公羊学。在清代各学派中,主张今文学派的是( C )A、吴学(苏州学派) B、皖学(徽州学派) C、常州学派 D、扬州学派 2、下列哪个不属于先秦名家的基本命题(D) A、离坚白 B、合同异 C、别同异 D、洪范九畴 3、下列哪位国学大师不是清华毕业的(B) A、汤用彤 B、钱穆 C、季羡林 D、钱钟书 4、先秦阴阳家有“五德始终”之说,认为历史是变化的,但是历史变化又是有规则的,它取决于自然运行的法则。自然界五种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存在相克的原理,人类社会的王朝更替也符合 这一演变规则。已知大禹为木德,根据五行生克的原理,选出下列 帝王对应于“水德”的是(A)

A、秦始皇 B、周武王 C、黄帝 D、商汤 5、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 试制度。这一制度始于隋代,兴于唐代,完善于宋代,定型于明代,直到清末1905年被废除,历经1300余年。明清科举考试共分四级。下边排列的四级考试哪项正确?( A) A、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B、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C、乡试──院试──会试──殿试 D、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6、《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小说集,全书按题材分92大类,150多小类,保存了大量的小说资料,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因 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请问它成书 于哪个朝代?(B ) A. 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7、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人称三绝,“才绝”是指他的诗,赋,书,画造诣极高,“画绝”主要指作画方式与众不同,而另一绝是指什么(B) A. 情绝 B. 痴绝 C.艺绝 D 乐绝 8、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原指什么?(B )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 第一 从外部环境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在本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全面侵略、社会面临着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严重危机时所发生的政治运动。这种侵略 与危机,在中国,是鸦片战争的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 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主权的逐步丧失,大量的赔款、割地和全国被 几个列强瓜分为若干个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在日本,则是1853年以后的被迫开关,是《日美亲善条约》、《安政五国条约》、《日 美友好通商条约》之类的极端不平等条约的订立,是黄金的大量外流,是经济的 日趋恶化,是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是被迫让外国在本土建立军事基地,是国 内政治危机的加剧,是国家存在着被肢解的危险。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分别是 在这样的环境中爆发的,它们都背负着救亡的历史任务。 第二 从运动的社会性质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本质上都是以带有某种半殖民地化色彩的封建社会为母体,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变革。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可以上溯到北宋。而在较完整的意义上说,明代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较 可观的发展,然而,直到鸦片战争前,还是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其中, 虽经洋务运动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成份有所增长,但在社会经济中,始终未占 主导地位。而鸦片战争后强加给中国社会的,则除了一部分外来资本以外,更多 的是半殖民地化的因素。 日本在18世纪从自然经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的因素。特别是在江户幕府建立之初, 由于政局稳定,全国统一,商品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雇佣劳动与资本,以手工 业工场为载体,已缓慢地开辟着自己的航程。然而,就整个日本社会而言,它也 不居主导地位。1853年以后的开关,又给仍蹒跚在中世纪长廊末端的日本社会打 上了半殖民地的烙印。因此,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以带有半殖民地色彩的 封建社会为出发点,旨在经过变革而走向近代文明的政治运动。 第三 从改革的内容上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包括着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诸方面变革,两个运动所涉及、所要解决的,都不是枝节性的而是社会体制、 社会制度问题。戊戌变法诚然是个失败的运动,运动中的主干人物所提出的一系

戊戌变法 习题(含答案)

戊戌变法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1. 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①严复②谭嗣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2.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 创办京师大学堂 B. 废除科举制度 C.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 精简机构 3. 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 《马关条约》的签定 B.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 “公车上书” D. 《天演论》的发表 4. 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座新式学堂,这座新式学堂是() A. 万木草堂 B. 京师大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北京大学 5.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 课堂上,老师问大家哪一个历史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同学们给出了四种答案,请你帮大家选出正确的一项()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公车上书 C. “明定国是”诏书颁布 D. 戊戌政变的发生 7.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 改革社会风尚 B. 吸收世界文明 C. 发展近代交通 D. 主张机器生产 8. 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A. 变法的目的不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不能得到广泛支持 B.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顽固派的破坏 C. 变法不够彻底 D. 变法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9.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 A. 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B.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戊戌变法裁撤了冗官,减少了财政开支,提高了政府效率 D. 戊戌变法训练了新式军队,建立了三支海军 10. 拉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 A. 公车上书 B. 虎门销烟 C. 兴办民用工业 D. 创办海军 11. 直接引发“公车上书”事件的是() A.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D. 八国联军侵华 12. 百日维新期间,发布的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着最为直接作用的一项措施是()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模拟试卷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模拟试卷1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 (分数:2.00) A.在实时系统中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B.在分布式系统中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C.在一台处理机上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D.在一台处理机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多道程序设计的概念。 3.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接口,它们是( )。I.计算机高级指令Ⅱ.终端命令Ⅲ.图标菜单Ⅳ.汇编语言Ⅴ.C语言Ⅵ.系统调用 (分数:2.00) A.I,Ⅱ,Ⅴ B.Ⅱ,Ⅲ,Ⅵ√ C.Ⅲ,Ⅳ,Ⅴ D.Ⅱ,Ⅳ,Ⅵ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操作系统的接口。操作系统有两种接口:命令输入和系统调用,而命令输入又可以分为命令行和图形用户界面。命令行是在终端或命令输入窗口中输入操作和控制计算机的规定的命令,既可以一条一条输入,也可以组织成一批命令,逐条自动执行,称为批处理命令。图形用户界面是我们熟知的图标和菜单形式。系统调用是我们编写程序过程中,需要计算机所做的操作,一般要按固定格式来调用。 4.操作系统是扩充( )功能的第一层系统软件。 (分数:2.00) A.软件 B.裸机√ C.机器语言 D.中断 解析:解析:操作系统是裸机的第一层软件扩充。 5.从资源管理程序的观点来看,操作系统是( )的管理者。 (分数:2.00) A.程序和数据 B.系统硬软件资源√ C.进程 D.中断 解析: 6.下列属于实时控制系统的是( )。 (分数:2.00) A.飞机自动驾驶系统√ B.飞机订票系统 C.电子商务系统 D.管理信息系统 解析: 7.操作系统的职能有三个:管理系统硬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 )。 (分数:2.00)

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题库

人文知识竞赛试题——文史地理类 1、18世纪末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著名纲领性文件,并且以后成为法国宪法序言的是() A、《自由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2、下列刑罚属于附加刑的是() A、管制 B、剥夺政治权利 C、拘役 D、罚款 3、下列国家中,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是() A、西班牙 B、比利时 C、卢森堡 D、英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瑞士 5、不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谢林 D、尼采 6、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A、刺激消费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 7、存款储蓄有多形式,其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是() A、活期存款 B、整存整取 C、零存整取 D、整存零取 8、我国现行税制把税种分为() A、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B、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 C、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 D、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9、某股份公司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股票和债券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A、股票是行价证券,债券仅是一种债务凭证 B、购买者与公司的实际经济关系不同 C、股票可以买卖,债券不可以买卖 D、股票收益总是大于债券收益 10、世界银行集团的机构组成不包括()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开发协会 D、国际金融公司 11、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A、《汉书》 B、《战国策》 C、《论语》 D、《左传》 12、中国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完成于17世纪30年代的《天工开物》。它的作者是() A、徐霞客 B、沈括 C、郦道元 D、宋应星 13、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回族 B、维吾尔族 C、白族 D、壮族 14、我国古代田园派的创始者是() A、屈原 B、李白 C、王维 D、陶渊明 15、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极洲 16、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作家是() A、莫泊桑 B、屠格涅夫 C、左拉 D、欧亨利 17、下列作品属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A、《左传》 B、《史记》 C、《论语》 D、《孟子》 18、下列作品《朝花夕拾》、《子夜》、《激流》三部曲、《白洋淀纪事》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百日维新为何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内容

百日维新为何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内容 百日维新为何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内容 众所周知,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梁启超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但是,百日维新期间变法法令最大的缺陷却是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对此,人们大多将其原因归结为光绪帝不愿使自己的权力受到限制;其实,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次要方面,最主要的还在于康有为变法思想、策略的变化:即由倡导民权变法演变为君权变法。 1888年12月10日,康有为利用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第一次上书光绪,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上书由国子监祭酒盛是转交翁同龢,恳请代递,遭拒绝,康有为十分沮丧,“虎豹狰狞守九关,帝阍沉沉叫不得”。 1895年5月6日,继震惊中外的“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又连续两次上书,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其中第三次上书终于送达光绪手中,引起重视,维新派开始得到光绪帝的支持。梁启超也在其《变法通议》中大声疾呼“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随着变法实践活动的逐步开展,康有为认识逐步趋于现实,“变法看似简单,其实成功太难”,认识到顽固势力的强大,维新派的软弱,要照搬英美而直接开国会,设议院,是非常艰难的,比较实际的只有依靠皇帝权威,“乾纲独断”,才有可能“变成法”,达到富强。 康有为第四次上书中即已明显转变了政治策略:“会议之士,仍

取上裁,不过达聪明目,集思广益,稍输下情,以便筹饷,用人之权,本不属是,乃使上德之宣,何有上权之损哉?”以消除光绪顾虑。 1898年1月,康有为奉光绪“条陈所见”诏,第六次上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明定国是,“立制度局总其纲”,作为指导全国变法的中枢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局是皇帝主持设立的,对皇权有强化作用,与民选产生的国会有本质区别。此后,康有为向光绪进呈了所著《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亡记》等书,供光绪阅览参考,这是康有为从民权变法到君权变法的全面调整。 1898年3月12日,康有为第七次上书光绪,明确提出变法最好以彼得为榜样,以俄国为样板,进行变法,“考之地球,富乐莫如美,而民主之制与中国不同,强盛莫如英、德,而君民共主之制乃与中国少异,惟俄国君权最尊,体制崇严,与中国同,然其与君权变法,转弱为强,化衰为盛之速者,莫如俄前主大彼得,故中国变法,莫如法俄,以君权变法,莫如采法彼得。” 在此情形之下,不提开国会设议院,已是顺理成章,再奢谈“君主立宪”反而是不识时务了。总之,笔者认为,“百日维新”不提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内容,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把改革成败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因而改变“民权变法”之初衷,走上了“君权变法”之路,不但不希望削弱君权,而且希望强化君权。 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 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可以归纳为三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