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神经系统
鱼类学1.9第九章--神经系统

二、脊髓的构造与机能
构造:背中沟、腹中沟、髓管或中心管。肩膨 大、腰膨大。灰质、白质、腹角、背角、脊膜。
9-10
机能:神经传导路径和简单反射中枢。脊髓通过 分节排列的脊神经对鱼体的皮肤、肌肉和色素进行分 节神经支配,是低级反射中枢;脊髓另一部分神经纤 维是连结脊髓和脑部的种种上行纤维和下行纤维,通 过这些神经纤维传导兴奋。
第九章 神经系统 The nervous system
功能:掌管全身的正常生理和协调,负责鱼类与 外界环境的互相联系,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相应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 脊 脑髓 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 脊 脑神 神经 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交 副感 交神 感经 神 经
系混合性神经。
9-22
10·迷走神经
起源于延脑侧面,是 脑神经中最粗大的一对, 它分出三大分支,即鳃支、 内脏支及侧线支,其功用 是支配咽区和内脏的动作, 并司咽部的味觉,躯部皮 肤的各种感觉以及侧线感 觉。
是一对混合性神经。
9-20
8.听神经
起源于延脑的侧面, 分布到内耳的椭圆囊、球 状囊以及各壶腹上。
系感觉性神经。
9-21
9.舌咽神经
起源于延脑侧面,主 干上有一神经节,节后分 出两支,一在第一鳃裂之 前(可称为孔前支),一 在第一鳃裂之后(可称为 孔后支)。它们分布到口 盖、咽部以及头部侧线系 统中。
功用是主持颌部的动作, 同时接受来自皮肤、唇部、 鼻部及颌部的感觉刺激,是 一混合神经。
9-18
6.外展神经
从延脑腹面伸出,分 布到眼球的外直肌上。
为运动性神经,支配 眼球的运动。
9-19
7.面神经
由延脑侧面发出,是一 对十分粗大且分支较多的脑 神经。
人体解剖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人体解剖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隔神经发自,经肺根,行于和之间。
运动纤维分布于,感觉纤维分布于。
2.脊神经共有对,其中 __最多,共有对。
3.股神经发自,其终支为,分布于。
4.经眶上裂入眶的脑神经有、、和。
5.前庭蜗神经是第对脑神经,传导和。
6.迷走神经含有、、和 4种纤维成分。
7.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副交高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
8.脊神经由和在处合成。
9.桡神经发自臂丛,肌支支配、和。
10.臂丛分支中有一段紧贴骨面行走的神经是、和。
11.内囊位于、和之间。
12.反射弧由、、、和组成。
13.与舌的感觉有关的脑神经核是和,其中管理和;核管理。
14.与迷走神经有关的脑神经核是、、和4个核团。
15.在橄榄的背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脑神经有、和。
16.间脑位于和之间,由、、、和__5部分组成。
17.基底核包括、、和 4个核。
18.大脑半球上的中央前回及旁中央小叶前部是中枢;中央后回及旁中央小叶后部是中枢;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是中枢;颞横回是中枢。
19.左侧视束损伤,可致左眼和右眼视野偏盲。
20.在大脑动脉环中,右交通动脉连接动脉和。
二、判断改错题1.所有脊神经前支均先聚集成神经丛,再由丛分支支配相应器官。
2.腰丛由腰1~5腰神经前支在腰大肌深面互相交织组成。
3.手肌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共同支配。
4.面神经含3种纤维成分,其中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5.脑神经是指附着于脑干的周围神经。
6.当滑车神经受损时,可引起眼外斜视,瞳孔转向外下方。
7.胫神经受损时足不能背屈,下垂呈现“马蹄内翻足”。
8.仅含感觉性纤维的脑神经是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9.上泌涎核与腮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分泌有关。
10.面神经丘的深面有面神经和展神经的纤维通过。
11.视上核是下丘脑内的重要核团之一,发出视上垂体束到神经垂体,参与神经内分泌活动。
12.在大脑外侧面,中央沟、颞叶、枕叶之间的区域为顶叶。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图)
1.双重神经支配; 2.拮抗作用; 3.自主神经的作用与效应器的功能态度有关; 4.紧张性作用; 5.主要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交感神经主要参与应急反应,而副交感神经 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贮存能量。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
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 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 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 产生效应的化学物质。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由丘脑(第三类细胞群) 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 域的纤维。
三、丘脑和感觉投射系统的功能
(一)特异性投射系统 1、定义:指经丘脑换元后向大脑皮层的特
定区域点对点投射,并引起特定感觉的投 射系统。(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2、功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 层发出神经冲动。
激动剂: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 拮抗剂: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 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
胆碱能受体
a.毒蕈碱受体(M-R):产生M样作用 阻断剂:阿托品 分布:胆碱能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上。
Ⅱ.倒置安排: 除头面部是直立外
Ⅲ.皮层投射区的大小 与感觉分辨的精细 程度呈正比:
如:舌和拇指的投射区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区别
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上行唤醒作用)
传入途径 专一性
传入神经元 三级神经元 的接替
投射区域 特定区域
投射区与感 有点对点的对应 觉的关系
非专一性 多级神经元
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为多突触反射。 特点:肌紧张反射收缩力不大;表现为同一肌肉的
不同运动单位进行交替性收缩,不是同步收缩;不易产 生疲劳。
生理意义:维持站立姿势。 检查牵张反射的意义 。
人体解剖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人体解剖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资料讲解人体解剖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隔神经发自,经肺根,行于和之间。
运动纤维分布于,感觉纤维分布于。
2.脊神经共有对,其中 __最多,共有对。
3.股神经发自,其终支为,分布于。
4.经眶上裂入眶的脑神经有、、和。
5.前庭蜗神经是第对脑神经,传导和。
6.迷走神经含有、、和 4种纤维成分。
7.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副交高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
8.脊神经由和在处合成。
9.桡神经发自臂丛,肌支支配、和。
10.臂丛分支中有一段紧贴骨面行走的神经是、和。
11.内囊位于、和之间。
12.反射弧由、、、和组成。
13.与舌的感觉有关的脑神经核是和,其中管理和;核管理。
14.与迷走神经有关的脑神经核是、、和4个核团。
15.在橄榄的背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脑神经有、和。
16.间脑位于和之间,由、、、和__5部分组成。
17.基底核包括、、和 4个核。
18.大脑半球上的中央前回及旁中央小叶前部是中枢;中央后回及旁中央小叶后部是中枢;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是中枢;颞横回是中枢。
19.左侧视束损伤,可致左眼和右眼视野偏盲。
20.在大脑动脉环中,右交通动脉连接动脉和。
二、判断改错题1.所有脊神经前支均先聚集成神经丛,再由丛分支支配相应器官。
2.腰丛由腰1~5腰神经前支在腰大肌深面互相交织组成。
3.手肌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共同支配。
4.面神经含3种纤维成分,其中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5.脑神经是指附着于脑干的周围神经。
6.当滑车神经受损时,可引起眼外斜视,瞳孔转向外下方。
7.胫神经受损时足不能背屈,下垂呈现“马蹄内翻足”。
8.仅含感觉性纤维的脑神经是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9.上泌涎核与腮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分泌有关。
10.面神经丘的深面有面神经和展神经的纤维通过。
11.视上核是下丘脑内的重要核团之一,发出视上垂体束到神经垂体,参与神经内分泌活动。
12.在大脑外侧面,中央沟、颞叶、枕叶之间的区域为顶叶。
家畜解剖学习题库:第九章 神经系统.doc

第九章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包括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感觉神经元:接受来自机体内外部的各种刺激,将冲动传入中枢。
3.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植物性神经:内脏神经的传出纤维,依功能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5.灰质:由位于中枢神经系内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所构成,富有血管在新鲜标本上呈粉灰色。
6.白质:由各种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内聚集而成。
7.神经节: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周围神经系集合在一起,形成神经节。
8.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胃、关节和骨髓肌,含有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
9.胼胝体:在大脑纵裂的深部,有连接两半球的白质板。
10.臂神经丛:由第6~8颈神经和第1、2胸神经的腹侧支形成,在斜角肌上下两部之间穿出,位于肩关节内侧有8个分支。
11.运动神经元:将冲动自中枢传至周围支配骨骼肌或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等。
12.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集合一起。
二、单项选择题:1.脊神经背侧根的组成是(A )。
A.感觉神经纤维B.运动神经纤维C.交感神经纤维D. 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2.由混合神经组成的脑神经是(A )。
A.迷走神经B.外展神经C.副神经D.舌下神经3.有调节体温,分泌排泄废物和感受刺激生理功能的器官是(C )。
A.神经B.毛C.皮肤D.肾4.脑内部的白质是(C )。
A.神经细胞体B.神经细胞核C.神经纤维D.神经核5.脊神经背侧支的组成是(D )。
A.感觉神经纤维B.运动神经纤维C.交感神经纤维D. 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6.坐骨神经主要分布到(D )。
A.胸部皮肤和肌肉B.前肢的皮肤和肌肉C.腹壁皮肤和肌肉D.股部和后肢皮肤肌肉7.分布到腹壁皮肤和肌肉的脊神经是(C )。
A.膈神经B.肋间神经C.髂下腹神经D.坐骨神经8.下列脑神经中,属于运动神经纤维的是(B )。
A.视神经B.外展神经C.面神经D.迷走神经9.脊神经节位于脊髓外表的(A )上。
神经系统和功能神经系统功能

神经系统和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第九章神经系统和功能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发生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发生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通过突触联系引起某一中枢神经元产生兴奋,另一方面发出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转而再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传入侧支性抑制。
4、回返性抑制:中枢神经元兴奋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兴奋-抑制中间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物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统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回返性抑制。
5、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使突出后神经元产生抑制的现象,其结构基础是轴-轴突触。
6、特意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特意投射系统7、非特异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8、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9、牵张反射:是指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引起的被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
10、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11、肌紧张: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处于持续、轻度的收缩状态,但不表现为明显的动作。
12、试比较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和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地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导向性、相对不疲劳性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单性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和易疲劳。
13、试述经典的突触传递的过程经单的突触传递过程:当动作电位扩布到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前膜上电压门控式Ca 2+通道开放,Ca 2+内流,轴浆内Ca 2+浓度瞬间升高,触发突触小泡的出胞,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相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Na +、K +、Cl -的通透性,导致某些带电离子进出突触后膜,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EPSP 和IPSP,如果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若引起其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人体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特异性投射系统2.非特异投射系统3.牵张反射,4.肌紧张5.腱反射6.条件反射7.去大脑僵直二、填空题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突触传递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易疲劳。
3.胆碱能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N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肾上腺素能α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β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
!4.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大脑皮质既处于_______________,又能产生_______________。
5.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完成的。
6.正常成年人的脑电图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波形:____波、_____波、______波、______波。
正常人在安静、清醒、闭目状态时,所记录的脑电图主要是_____波。
7.第一信号系统是指对________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指对__________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8.反射弧中最容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9.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在化学突触传递的特征中,错误的是()'A.总和B.后放C.双向性传递D.兴奋节律的改变E.对内环境变化敏感2.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B.中枢突触的多少"C.刺激的强弱D.感受器的敏感性E.效应器的敏感性3.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E.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4.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婴儿的吸吮反射B.眨眼反射C.跟踺反射D.屈肌反射E.见酸梅出现唾液分泌反射5.下列哪项不是脊休克的表现()!A.血压下降B.粪尿积聚C.发汗反射消失D.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减低或消失E.动物失去一切感觉6.下列哪项不属于牵张反射()A.肌紧张B.跟踺反射}C.膝跳反射D.条件反射E.肱三头肌反射四、问答题1.简述兴奋性突触传递与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主要不同点。
神经系统

) 、 (
பைடு நூலகம்
29:牵张反射分(
)两类。 ) ,肌紧张的
1:突触: 2:神经递质: 3:牵涉痛: ) 。 ) 、 4:牵张反射: 5:腱反射: 6:肌紧张:
30:腱反射的意义是通过腱反射的检查了解( 意义在于( 29:自主神经分为( ) 。 )和(
30 : 自 主 神 经 的 功 能 特 点 有 ( ( ) 、 ( ) 。
A. 途径脑干发出的突触联系,多次换元上行 B. 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C. 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并产生特异感觉 D. 切断该系统动物处于昏睡 E. 对催眠药和麻醉药高度敏感 18: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典的感觉传导道是由三个神经元接替完成的 B. 途径脑干时发生多突触联系,多次换元后上行 C. 点对点地形式投射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D. 引起特定的感觉 E. 终止于大脑皮层第四层 19:关于上行激动系统的正确说法是: A. 主要是通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 B. 其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 切断该系统动物呈现昏睡 D. 多突触联系的上行激活系统对催眠药等较敏感 E. 以上都是 20:右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引起体表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 右半身 B.左半身 C.左侧头面部 D.右侧头面部 E.局限于腹部 21:致痛物质是:
11:突触后电位和终板电位均属于: A. 静息电位 B.局部电位 C.阈电位 D.动作电位 E.后电位 12:突触传递过程中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由于离子移动使突触后
膜产生的电位变化称: A 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阈电位 13: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 A. 核受体内外刺激 B.换能作用 C.分析综合 D.传导兴奋(冲动)E. 释放化学递质 14:在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部位是: A. 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15: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表现为: A. 主要起传导作用 B. 对感觉做精细的分析综合 C. 是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 D. 对感觉进行粗略的分析、综合 E. 是感觉分析的最高级中枢 16:丘脑的感觉功能表现在: A. 主要起传导作用 B. 对感觉做精细的分析和综合 C. 是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 D. 是感觉分析的最高级中枢 E. 产生特异感觉 17:丘脑特异投射系统特点是: D.突触后电位 E.发生器电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小脑的联系 a小脑前脚:位于第四脑室前部两侧,由脊髓小脑束和小脑齿状 核发出至红核、大脑基底核以及丘脑的纤维组成,与中脑、大 脑、间脑联系。 b小脑中脚:由脑桥核发出的脑桥小脑束组成,与脑桥联系。 c小脑后脚:位于第四脑室后部两侧缘,主要来自脊髓和延髓进 入小脑的纤维,与脊髓、延髓联系。
四叠体与膝状体关系歌 丘脑后有内外膝,中脑背前后丘。 外膝借臂前丘连,视觉反射必经点。 内膝借臂连后丘,听觉通路换元走。
注:二内指内分泌活动和内脏活动
第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下丘脑组成歌 丘脑腹下为下丘,两体交叉结漏斗。 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内主结构。 抗利尿激素催产素,核团分泌垂体留。 注:视上核分泌抗利尿激素,室旁核分泌催产素。两
2.嗅脑:大脑半球的下部,嗅沟的下内侧,前端呈卵圆形膨大向 上弯到半球额叶前方的称嗅球,接受鼻腔的嗅神经。依次向后 有嗅回、嗅三角、梨状叶和海马回
前丘 视觉联络站
后丘 声觉联络站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②大脑脚:两个纵行隆起,左右两脚之间的凹陷称脚间窝。 窝的外侧缘有动眼神经根。 脚间窝
大脑脚为一对纵行纤维束构成的隆起,之间为脚间窝
第九章神经系统
内部结构:P165-166,红核、黑质
四叠体
被盖的中央有红核、腹
中脑导水管 侧有黑质,红核和黑质
被盖
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神经
核团
脚底
第九章神经系统
二、小脑
球形,位于大脑后方,延髓和脑桥的背侧,
构成第四脑室的顶壁,小脑表面有许多沟和回。
1.外表分部 二条纵沟
小脑半球 蚓部 小脑半球
绒球 小结 绒球
绒球小结叶
第九章神经系统
蚓部 半球
绒球 小结
前叶 横沟(原裂) 后叶
绒球小结叶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胼胝体
胼胝体沟
海马回 齿状回(海马回的内面)
梨状叶(扣带回的外面)
第九章神经系统
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齿状回三回相连,位于大脑 皮质和间脑边缘交界处,称为边缘叶。
边缘系统:边缘叶和附近大脑皮质下结构,在结构和功 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一个功能系统, 与嗅觉、情绪变化、记忆等有关,称边缘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凸出为回,增加皮质的面积
第九章神经系统
b白质:皮质深层,由各种神经纤维构成主要由三种 ①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其他中枢之间的上下行纤维 ②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主要为胼胝体 ③联络纤维:同侧半球上沟和回之间的联系
第九章神经系统
c大脑皮质的分叶 ①额叶:前背侧部,运动区 ②顶叶:后背侧部,感觉区 ③枕叶:后部,视觉区 ④颞叶:外侧,听觉区
内部结构:P165,脑桥核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3.第4脑室
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 前方:通中脑导水管; 后方:通脊髓中央管; 底:呈菱形,故称菱形窝;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4.中脑 中脑导水管将中脑分为背侧的四叠体和腹侧的大脑脚。 外部结构: ① 四叠体:又称顶盖,四个丘状隆起,前丘和后丘。
前
①延髓的腹侧
a腹正中裂
b锥体
c锥体交叉 d斜方体
后 延髓的腹侧
斜方体 锥体束 腹正中裂
锥体交叉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②延髓的背侧 a开放部:前半部凹陷,中央管开放 b闭合部: 后部
开放部
闭合部
内部结构:P162-163,薄束核、楔束核
延髓的背侧
第九章神经系统
2.脑桥:延髓的前方,中脑的后方,小脑的腹侧 外形: ①腹侧部:呈横向隆起,大量横行纤维和部分纵行纤维组成。 横行纤维形成小脑中脚,又称脑桥臂。 腹侧有粗大的三叉神经根。 ②背侧部:凹陷,延髓向前延续,背侧部的前端两侧有小脑前脚 (结合臂)
第九章神经系统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丘脑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2.丘脑下部:位于丘脑腹侧,由前向后依次为: 视神经、视束、灰结节、漏斗、脑垂体、乳头体
视交叉
灰结节 乳头体
视神经
视束
漏斗 脑垂体
第九章神经系统
漏斗
第九章神经系统
间脑歌 脑干前上端脑遮,间脑一室丘下丘。 感觉中继背丘脑,二内水温下丘调。
2.发生功能分
a原始小脑:也称古小脑,绒球小结叶,与前庭核联系,维持身体 的正常姿势和平衡。
b旧小脑:小脑前叶,主要是调节肌紧张。 c新小脑:小脑后叶和两侧的小脑半球,参与调节随意运动
第九章神经系统
3.小脑的结构:外灰白内 髓质呈树枝状伸入小脑各叶,形成髓质树。 髓质外侧有1对大神经核,称小脑外侧核或齿状核,
激素通过核团神经元轴突输送到垂体神经部贮存, 再由垂体神经部释放入血液,作用于靶器官。 视上核:位于视束的背侧 室旁核: 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四.大脑
两个大脑半球。每个大脑半球包括大脑灰质和白质、嗅脑、基 底神经核和侧脑室 1.大脑皮质和白质: a皮质:表面凸凹不平,凹陷为沟。
第九章神经系统
额叶(前背)
颞叶(外侧) 顶叶(后背) 枕叶(后部)
连合纤维
运动区 联络纤维
听觉区 感觉区 视觉区
投射纤维
第九章神经系统
扣带回:大脑内侧面上位于胼胝体背侧并环绕胼胝体的脑回,称 扣带回,后端处向前,向下折转为海马回,并有伸向胼 胝体腹侧的皮质,海马回的内呈锯齿状的脑回,称齿状回
扣带回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三、间脑
分为丘脑和下丘脑。 1.丘脑:1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所有的感觉到大脑,都要 经过丘脑,丘脑损坏,无感觉。
左、右丘脑的内侧部相连,断面呈圆形,称丘脑间粘合,
其周围的环状裂隙为第三脑室,与中脑导水管相通,前端 以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
第九章神经系统
每侧丘脑后部的背外侧,有两个隆起: 外侧膝状体:较大,位于前方较外侧,接受视束来的纤 维,发出纤维至大脑皮质,是视觉冲动传向大脑皮质的 最后联络站。 内侧膝状体:较小,在丘脑后外侧,接受由耳蜗神经核 来的纤维,发出纤维至大脑皮质,是听觉冲动传向大脑 的最后联络站。 左右丘脑的背侧,中脑四叠体的前方,有松果体,属内分泌腺
第三节 脑
大脑:又称端脑,位于脑干前方 脑 小脑:位于大脑后方,在延髓和脑桥的背侧
间脑:位于中脑和大脑之间,被大脑半球遮盖 脑干:延髓、脑桥和中脑 脑组成歌诀:端小间中桥延髓,六部合脑颅腔内 脑干组成歌诀:中桥延,脑干连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一、脑干
1.延髓:前宽后窄、上下压扁的四边形。
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