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岩

合集下载

古田县区域地质概况

古田县区域地质概况

古田县区域地质概况古田县区域地质概况2010年07月29日星期四下午10:59地层一、前震旦系建瓯群变质岩距今约9亿年。

岩性复杂,主要为深变质的眼球状黑云母二长片麻岩、透辉绿帘矽卡岩、透辉变粒岩。

在杉洋乡至鹤塘乡呈东北向沿断裂分布,在凤都乡的小禄一带亦有小面积出露。

二、上侏罗统火山岩距今约1.4亿年。

有长林组(J3c)、南园组(J3n)、小溪组三组不同岩性。

长林组:主要由浅灰色、褐黄色晶屑凝灰岩、含砾岩屑凝灰岩、沉凝灰岩组成。

在鹤塘乡的马坪和水口镇的湾口有小面积裸露,厚度大于800米。

南园组:第二、三段有较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岩性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喷发、火山沉积碎屑岩系。

在境内广泛分布,大面积裸露。

小溪组:岩性主要为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分布在鹤塘乡小溪和杉洋、大甲乡的北部及小甲村的西南部。

在毗源-斌溪火山喷发带有小溪第一段裸露。

三、下白垩统石帽山群火山岩距今约1.2亿年。

岩性为紫色火山喷发沉积岩系。

在屏南甘棠-古田火山喷发带和白溪-前圪火山喷发隆起带有小部分裸露。

主要分布在大桥、吉巷、泮洋、卓洋、鹤塘、杉洋等乡镇的局部地方。

岩性一、火山岩类主要为中生代晚期上侏罗-下白垩统陆相中酸性火山喷发沉积碎屑岩系。

分布境内各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4.37%,其中以上侏罗统南园组火山岩分布最广。

二、沉积岩类主要是长林组火山沉积碎屑岩系及小溪组酸性火山沉积碎屑岩系。

分布于平湖镇所在地和黄田镇的双坑等地,面积约占总面积5.07%。

砂页岩只分布在东部鹤塘、杉洋、大甲等乡。

约在距今1~0.9亿年,由水流挟带的泥沙在毗源-斌溪火山喷发带北东向断裂湖盆中沉积、固结、隆起而成。

三、变质岩类分布面积不大,主要是在火山喷发隆起带的基底,零星出露的前震旦系古老变质岩,约占总面积0.29%。

四、燕山期侵入花岗岩类距今约7000万年,占全县总面积22.4%,分布较广。

其岩性主要有以下7种。

花岗闪长岩:分布在东部鹤塘、杉洋等乡的中山山地。

灵璧“龙兴石”进故宫本末

灵璧“龙兴石”进故宫本末

策划:陆舜冬 执行:吴雨洁文:吴雨洁、俞莹、王晨申德龙指着自家菜地:石头就出在这个位置(上篇)十年前:磬云山灵璧石的主产地是安徽省的灵璧县,而其中最正宗的产地又要数渔沟镇的磬云山。

这里地质遗迹奇特,地貌造型罕见。

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双重溶蚀改造下,产生了千姿百态的灵璧石,并有“声如青铜色碧玉”的特征。

可供玩赏的灵璧巧石多出在磬云山腰和山脚,那里本是一块块翠绿的农田。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农民们发现:如果地里恰巧有一块上好的灵璧石,简直就像埋了一大块纯金。

于是在这二三十年中,磬云山所有的农田基本都已经被挖地三丈,并且回填之后又挖,回填之后再挖,被仔仔细细地翻过了两三遍。

近几年,农田不让再挖,有人索性破釜沉舟,把自己住的房子拆了,在地基里找石头;有人全家齐上阵,竟能挖出一个纵深十几米,方圆近百米的大坑……不过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让我们先把时间转回到2007年,也就是10年前。

磬云山的南麓上有一户姓申的农家,他们也有几块不大的田。

先用挖掘机开挖,挖到3米深的地方,发现田里有一块挺大的灵璧石。

这石头大概有四五米高、两三米宽,平躺在地里,虽看不出具体轮廓,但躯干苍劲骇人,表面沟壑离披,丰神英姿显见!可是这么大的石头,至少得有十几吨,怎么把它运下去呢?老申一看,这块田高出地面数米,上来的路又草树纷披,抬不得、挑不得、滚不得,根本无法弄下去。

不过这种事在当地倒也常见,反正是自己家的地,又不怕人偷。

于是老申就拿土浅浅盖上,平常仍旧该种啥种啥……或许冥冥之中,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的时机。

这位“石先生”是个不慌张的,一看还没到时候呢!索性又躺回去睡大觉了。

这一躺就过去了近十年……◎次日:北京(下篇)舒教授起得很早。

一睁眼就打开手机。

还好,肖律师已经发来了回信,他解释道:石头并不是自己的,只是石友申德龙发来给他欣赏。

他觉得石头太好了,所以编了一段话,发在朋友圈里。

还贴心地附上了申德龙的地址。

舒教授回了一个:早安,能帮我询价吗?就这么一边写着,一个奇异的想法突然跳入他的脑海:这石头好像是应该摆进故宫里才对的。

岩石卡片集【三大岩类标本、薄片照片描述卡片合集】1

岩石卡片集【三大岩类标本、薄片照片描述卡片合集】1
1 超镁铁质岩 【超基性岩】(6 张) 2 基性岩 (8 张) 3 中性岩(15 张) 4 碱性岩(6 张) 5 酸性岩(12 张) 6 二分脉岩(2 张) 7 未分脉岩(3 张) 8 火山碎屑岩(8 张) 9 雷公墨(1 张) 目录标签如下:
每个岩石目录标签均可点四个内容即标本照片、标本描述、薄片 照片、薄片描述。如点二辉橄榄岩“标本照片”则显示手标本清晰的 彩色大照片,如图所示:
序号
岩石名称
手标本及薄片信息
1
二辉橄榄岩
2
透辉石岩
3
金伯利岩
4
纯橄榄岩
5
斜方辉橄岩
6
橄榄辉长岩
7
斜长岩
8
辉绿岩
9
辉绿玢岩
10
伊丁玄武岩
11
橄榄玄武岩
12
辉长岩
13
玄武质浮岩
14
石英闪长岩
15
石英闪长玢岩
18
辉石安山岩
19
角闪安山岩
20
杏仁状安山岩
21
石英闪长岩
22
石英闪长岩
23
定地台区,与深断裂有关,是金刚石的重要赋存岩石。
产地:辽宁 藏号:011 描述:廖群安
采集:邱家骧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数字化:廖群安
薄片照片
薄片描述 岩石名称:金伯利岩 英文名称:Kimberlite 结构:斑状结构 矿物组成:
角砾:10%,成分复杂,由碳盐岩和金伯利岩角砾组成 胶结物:为具斑状结构的金伯利岩,其斑晶为橄榄石和金云母,基质为蚀变了的隐晶质
35
二长岩
36
正长岩
37
正长斑岩
38
粗面岩
39
霓石正长岩

河南省北秦岭晶质石墨矿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南省北秦岭晶质石墨矿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

1 前言河南省晶质石墨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南缘灵宝-鲁山-舞阳石墨矿成矿带和秦岭大别山褶皱系北[1,2]秦岭石墨矿成矿带,属于沉积变质型矿床。

其中,北秦岭石墨矿成矿带为河南省最主要的石墨矿带。

北秦岭位于西峡县-内乡县-镇平县-桐柏县一带,呈狭长的带状,夹在朱阳关-夏馆-大河和西官庄-镇平-松扒两大断裂带之间。

该带内已发现镇平县小岔沟、杨连沟,西峡县横岭,内乡县独垛[1]寨、桐柏黄竹园、草帽岭等80余处石墨矿(床)点,已发现石墨矿(化)体数百条,矿(化)体长数百至数千米,厚度数米至百米以上,各矿化(带)段平均品位在4.94%-10.24%之间,石墨晶体片径一般介于0.5-1mm,区内石墨矿找矿潜力巨大。

2 成矿地质条件北秦岭石墨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处在北秦岭构造带,区域上由北向南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即华北陆块南缘造山带、北秦岭构造带和南秦岭构造带,另外,分布有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2.1 区域地质概况区域上出露地层包括南北秦岭两个小区的地层。

北秦岭地层有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中新元古界峡河岩群、下古生界二郎坪群。

其中,秦岭群为区内主要的石墨矿赋矿地层;南秦岭地层有古元古界陡岭群、中元古界龟山岩组和姚营岩组以新元古界耀岭河岩组及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及石炭系地层;另外,区域上中-新生代盖层也比较发育。

北秦岭石墨矿处在朱阳关-夏馆-大河和丹凤-镇平断裂(龟梅断裂)两大区域性大断裂之间,主构造方向为北西西向。

区域岩浆活动非常发育,加里东期和燕山期深成花岗岩广泛分布。

区域上矿产资源丰富,以天然碱、石油、红柱石、蓝晶石、石墨、金红石、硅线石、蓝石棉等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矿床闻名,金银铜铅锌等内生金属矿产也在区域上也较为发育。

2.2 矿区地质特征1)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下古生界二郎坪群、中生界三叠系、白垩系和新生界第四系。

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主要分布于朱阳关-夏馆断裂带以南,自下而上分为郭庄组、雁岭沟组,两岩组之间为整合接触。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二、 岩浆岩
3、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 以加里东期为主,见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
等地的局部地区,岩石类型为正长岩、碳酸岩, 主要产于基性侵入岩杂岩体中。与该类岩石相 关的矿产有铌、钽等稀土矿产
三、 变质岩
变质岩主要分布于武当山—大别山广大地区 和黄陵、神农架、大洪山、幕阜山、大磨 山等地,分布面积约60000平方千米。按 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省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岩浆活动比较强烈, 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图11)。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一、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较丰富,资源禀 赋居全国中游
截止2007年,全省已发现146个矿种、183个 亚矿种,分别占全国已发现171个矿种、 229个亚矿种的%、%。全省已查明资源 储量的各类矿产89种、亚矿种111种,包括 能源矿产7种,黑色金属矿产8种,有色金 属矿产12种,贵金属矿产5种,稀有稀土及 分散元素矿产19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7种,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5种,建筑材料及其 它非金属矿产38种
三、 变质岩
南部扬子变质区:变质作用发生于前南华纪 变质基底中。太古—元古代表壳岩系和元 古代岩浆岩经低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形成从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 相的递增变质带和无分带性的混合岩类高 级变质岩;中元古—新元古代地层和岩浆 岩,经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形成板岩—千枚 岩
与区域变质作用相关的矿产有金、银、铁、 磷、石墨、金红石等
及黄陵背斜;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仅见 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局部地段;火 山岩主要分布于鄂北及鄂东南地区
二、 岩浆岩
1、酸性、中酸性岩浆岩
以燕山期为主,主要分布于桐柏山、大别山、黄 陵、幕阜山及鄂东南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闪 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相应的脉岩有石 英岩脉、伟晶岩脉、花岗斑岩脉;火山岩类型 为流纹质、安山质、石英角斑质火山喷发熔岩 及火山碎屑岩。元古代及其以前的中—酸性侵 入岩均遭区域变质,己变质为英云闪长质、奥 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或片麻 状花岗岩,同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已变质成各 类长英质片麻岩、变粒岩、片岩及浅粒岩。燕 山期岩浆岩形成我省重要的铁、铜、金、钨、 钼、硫等内生矿床

甘肃敦煌白石滩南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甘肃敦煌白石滩南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73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甘肃敦煌白石滩南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吴进鹏,曹彦卓(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张掖矿产勘查院,甘肃 张掖 734000)摘 要:甘肃敦煌白石滩南金矿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板块的东端,北山陆缘活动带古生代柳园-俞井子裂谷带西段,该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已发现金、铜、钨、铁等多种优势矿种,显示了良好的成矿潜力。

白石滩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对找寻区域上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白石滩南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甘肃敦煌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8-0073-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Analysis of Baishitan South Gold Deposit in Dunhuang, GansuWU Jin-peng, CAO Yan-zhuo(Zhangye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Zhangye 734000,China)Abstract: The Baishitan South Gold Mine in Dunhuang, Gansu Province is mainly distributed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e Tarim Plate, 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Paleozoic Liuyuan Yujingzi Rift Belt of the Beishan continental margin. During the long history of geological development, it has undergone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al changes and magmatic activities, and has developed various advantageous mineral types such as cash, copper, tungsten, and iron, demonstrating good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The Baishitan gold deposit is a newly discovered gold deposit in recent years. By analyzing and studying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exploring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it has important indicativ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earching for similar types of deposits in the region.Keywords: Baishitan South Gold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mineral deposits; Dunhuang, Gansu收稿日期:2023-07作者简介:吴进鹏,男,生于1992年,汉族,青海西宁人,本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程师,研究方向:固体矿产勘查。

江永县古八景诗

江永县古八景诗

江永县古八景诗作者简介:彭庵酩,字子渊,号南园,亦号岩溪,湖南祁东县人,大学文化,涉猎旧体诗词和篆刻艺术四十余年,兼善琢制石砚、刻铜刻竹,亦好字画骨董。

著有《问觉堂印草》、《古良轩印谱》、《问觉堂吟草》、《逸兴寄潇湘》等书。

潇水拖蓝彭庵酩云津桥遗址在五一桥上面不远处。

过去有支流注入潇水,每当支流清澈时,潇水相对浑浊;支流浑浊时,潇水尤见清澈。

从桥上望去,似两条深浅不一的罗带飘向远方。

云津遗迹树扶疏,灵境千秋紫翠浮。

两岸晓篱红杏闹,一篙春棹白鸥呼。

氙氲变幻弥今古,潇水拖蓝入画图。

圣代霓梁横野浦,泠然月影湛冰壶。

层岩叠翠彭庵酩层岩位于邑城西,警水上游的洞上村对面。

岩口镌有“层岩叠翠,胸罗万象”大字;洞内空旷若厅,幽深曲折,可容数百人。

有小溪从山南注入层岩,涧流淙淙,石狮石虎或蹲或立;石林石几罗列成行。

壁上有宋以降历朝石刻数十处。

初开混沌境浏浏,始奠层岩楚越陬。

洞府幽深虬兽伏,涧沟曲折瀑泉流。

片时霏雾翔瀛海,五色烟霞达紫州。

叠翠楼前怀胜景,碧云弱水两悠悠。

彭庵酩凤亭位于邑城北面的凤凰山,明代士人构亭其上,称凤亭。

驻足凤亭轩廊,八面临风,凭高眺远,村落了然;有“登凤亭,小永明”之说。

昔日山下有青莲庵,文昌宫。

凤凰山上凤凰台,徙倚高亭望眼开。

日出人烟凝碧绕,雨余竹树送青来。

听残野笛催诗笔,唱彻阳关壮酒怀。

妙境禅庵涵素影,泠风缕细净浮埃。

古刹临风彭庵酩清凉寺位于邑城东面,陈家街潇水对岸。

始建于唐代,寺内有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维修碑记。

寺侧有文昌阁,相邻陈家桥;对岸有将军祠,名刹古祠交相辉映。

“绀宇金颜,象教庄严,丛篁映带,清流环列,飒然如游仙境”。

释迦象教邑城东,古刹临风结翠重。

野衲寻泉云路近,樵童划径石桥通。

经声远应晴霞外,磬响遥闻碧汉中。

氓庶虔诚燃烛祷,承平托赖梵王功。

彭庵酩麒麟岩,位于邑城东南的三元宫村附近。

村后有奇峰耸峙,石窍中有观音坐莲,前蹲一石酷似麒麟。

洞内云烟霭霭,朝青暮紫。

岩前有麒麟庵和濂溪书院;岩内乳石嶙峋,岩外林木青葱。

内蒙古额济纳旗月牙山铜金矿成因探讨

内蒙古额济纳旗月牙山铜金矿成因探讨

2024年 2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119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内蒙古额济纳旗月牙山铜金矿成因探讨赵合兵甘肃智广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摘 要:月牙山铜金矿位于中晚元古界-古生界应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中、南天山-北天山地层区,本区属于铜-铅-锌-金-萤石等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成矿带。

区内早古生界地层、岩浆岩体、构造及岩体外接触带是良好的赋矿部位。

本文重点分析月牙山地区地质矿产特征,初步圈定3条主要的铜金矿体,总结本区成矿规律及成因分析,找矿潜力巨大。

关键词:金矿体;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3-0119-3Discussion on the genesis of Yueyashan copper and gold deposit in Ejina Banner, Inner MongoliaZHAO He-bingGansu Zhi Guang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Lanzhou 730000,ChinaAbstract: The Yueyashan copper and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roterozoic Paleozoic, which should belong to the Tarim Southern Xinjiang stratigraphic region and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Tianshan North Tianshan stratigraphic region. This area belongs to the copper lead zinc gold fluorite and other non-ferrous metal and black metal mineralization belt. The Early Paleozoic strata, magmatic rocks, structures, and contact zones outside the rock mass are good ore bearing areas in the area.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geological and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ueyashan area, preliminarily delineating three main copper and gold ore bodies, summarizing the ore-forming law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this area, and demonstrating enormous potential for mineral exploration.Keywords: gold deposit; Genesis of mineral deposits收稿日期:2023-12作者简介:赵合兵,男,生于1987年,汉族,甘肃天水人,专科,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兴岩龙兴岩是位于漳平市新桥镇产盂村的一座寺庙。

主要供奉有三代祖师、清水祖师、马氏真仙、土地公等神仙。

牛隔山,最早为吴氏所开辟,故名“吴家山”,古村名由来已久,民间有俗语云“未有开漳平,就有吴家山”。

漳平于1471年开县,吴家山村的历史远比漳平早。

其时,已有居民迁此定居,繁衍生息,并早已形成村落。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上万亩的油茶林(Q/微信414819032),百余亩的风水林,在漳平市绝无仅有。

这是一块蓄势待发的风水宝地。

明朝风水大师谢福山在走遍了漳平的山山水水之后,直指这里的风水好,堪与安溪湖头(此乃清朝宰相李光地的故里)相媲美,断言这里的百姓富足安康,地灵人杰。

为了保境平安,当地村民还特意从德化县引来三代祖师香火,在牛隔山的峦巅建起了寺庙,虔诚供奉,以求禳灾祛病。

龙兴岩由此香火更加兴旺,成了当地村民顶礼膜拜的圣地。

(Q/微信414819032)三代祖师成了善男信女们心中的保护神。

三代祖师三代祖师是从德化龙湖寺引来的香火。

三代祖师(1164年-1203年),宋朝福建禅门临济宗高僧,俗名林珌,法号自超,福建永泰人,生于德化(今泉州市德化县),幼年即笃信佛教。

十二岁出家于南京少平寺,十五岁时回闽,在德化县太湖山弘法,创建龙湖寺,时常为善信开示弘法,并举行法会趋吉避凶,有奇效,人称祖师是三代佛(过去七佛中第三佛,毗舍浮佛)转世,故称其为“三代祖师”。

圆寂之后,乡民在龙湖寺奉祀神位,从此成为祖庙。

今日台湾、南洋等地皆有祖师分香。

清水祖师清水祖师是从安溪清水岩引来的香火。

清水祖师圣号为「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宋泉州永春县小姑乡人。

简称清水祖师,此外尚有麻章上人、黑面祖师、清水真人、蓬莱祖师、昭应祖师、祖师公、佛祖公诸称。

清水祖师俗姓陈讳荣祖法名普足。

据史志记载,清水祖师成佛后,神通广大,有求必应,行仁赐福,兴神助战,功勋卓著。

自宋至清,获历朝皇帝四次敕封祭典。

英名远播,四海人民皆敬奉,倍受人间崇拜。

泉州安溪清水岩蓬莱祖殿清水祖师正金身神像,自宋至今,历经沧桑,香火供养,几经坎坷辗转,尤其渡过“文化浩劫”一关,更是不易,为无价珍贵的历史珍宝。

起源相传清水祖师俗姓陈讳荣祖法名普足,在泉州安溪蓬莱祖殿(一说为陈昭或陈昭应,其实昭应是南宋皇帝赐封的法号),宋仁宗庆历四年正月初六诞生于福建省泉州永春县小姑乡。

陈荣祖自幼在大云院出家,后有小成,于是便到高太山结茅筑庵,闭关静坐,后经大静山明松禅师指点,参读佛典三年,终于悟道。

明松禅师授他衣钵,并告诫他:“我佛最大功德,就是行仁,是故要舍弃万缘,以利物济世为职责”,陈应便在麻章施医济药,普救贫病,麻章人士尊他为“麻章上人”。

宋神宗元丰六年,清溪(福建安溪,南宋时期更名为安溪)彭莱乡(后更为蓬莱,也是受清水祖师影响)一带大旱,乡人请他去祈雨,立刻甘霖普降,因此被尊称为“清水祖师”。

清溪蓬莱刘氏便献张岩山,筑一精舍,延请麻章上人居住,并更名“清水岩”,这就是蓬莱祖殿的由来。

麻章上人在此修行十八年,行医救世、独力募化、修桥铺路,人人称便,泉州、漳州、汀州一带的人都十分崇信他。

宋徽宗靖国九年,五月十三日在说教中端坐而逝,享年六十五岁。

地方人士感念其德泽,屡次奉报朝廷,敕赐“昭应广慧善利慈济大师”封号。

另根据台湾三峡祖师庙说明,清水祖师是北宋京都开封府祥符县人(今河南开封),曾追随宋丞相文天祥义举勤王,英勇抵抗元兵,转战大江南北,是抗元扶宋的民族英雄。

清水祖师生前隐居于福建清水岩,仙逝后明太祖追念他功在国家,敕封为“护国公”昭命于福建省安溪县清水岩建立祠堂崇祀,因此福建安溪人称他为“祖师公”,其庙宇称为“祖师庙”,但只是台湾信众的另一种说话,清水祖师安溪县志记载确实出身庙宇。

马氏真仙马氏真仙是从漳平赤水的龙凤宫引来的香火。

传说马氏为古桃源驿(即今永春)马文忠之女。

15岁时,乡间瘟疫四起,马小姐偕嫂上马德山结庐修道,采药为乡民治病,药到病除,乡人以为神。

又言,马氏出自建瓯,成长于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陈田自然村,登仙于建瓯市小桥镇百丈岩,当地马氏真仙的故事广为流传。

17岁时,马文忠为奸臣陷害,马小姐到岩下掏蜜洞取石乳十八担,上京献蜜,为父鸣冤,皇上嘉许其忠孝,封她为和丰公主。

后皇上欲替马小姐招驸马,马小姐请父亲自焚府第,遁迹他乡,自己与嫂子悄然坐化。

皇帝闻讯感叹不已,下旨建马氏庙,将马氏肉身装佛奉祀,称为公主殿。

现永春石鼓桃星村,尚遗存马宅府基及其母“白氏坟”。

相传很早以前,时值中秋佳节,月圆风清,天上适逢蟠桃盛会。

天宫众仙,聚集瑶池,为王母娘娘祝寿。

玉皇大帝的第三爱女,赴会路过南天门,忽见人间桃源地界,一道灵光,直上九霄。

出于童心好奇,三公主步出天门,细细观赏,竟流连忘返,触犯天规。

次日早朝,南天门守将上奏玉皇。

玉皇盛怒,是时太白金星急忙出班启奏:桃源地界,将有瘟疫之灾,可令三公主下凡,以救百姓,将功补过,了此俗缘。

玉皇闻奏,沉吟不语。

太白金星知玉皇有怜惜之心。

复奏曰:桃林场马家,累世阴功,可令三公主前往投胎,又令公主之婢,投胎杜家,为马家媳,与公主作伴。

另下旨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暗中保护,则可万无一失。

玉皇准奏。

却说古桃源驿西去六七里,有马文忠府第。

马家世代忠良,为官清正,乐善好施。

是年三月十七日吉旦,生下一女,端庄秀丽,玉质琼姿,举家大喜。

其女生时,金光兆瑞,瑛花吐馥,故取名金项,字余玉。

马小姐自小伶俐过人,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不通晓,尢精医术。

年十三,偕嫂杜氏,上山采药。

行二十里,但见马德山奇峰插天,祥云缭绕,松鹤相亲,芝兰竞秀,石烛钟灵,好一派人间仙境!是以流连忘返,遂萌修道之志。

马小姐十五岁那年,乡间瘟疫乍起,疾病蔓延,庶民遭难。

小姐生性慈悲,遂恳求双亲应允,偕嫂上马德山结茅修道,采药为乡民治病,医术通灵,药到病除,犹如华佗再世,未经旬日,瘟疫敛迹。

乡民皆以为神仙下凡,非常感激!马小姐十七岁时,其父受奸臣陷害,含冤入狱。

小姐得知,急到岩下掏蜜洞,取得石乳十八担,领十八壮士,星夜上京献蜜,为父鸣冤。

皇上品石乳如啜甘露,嘉其忠孝,遂赦马文忠无罪,且册封小姐为“和丰公主”。

时值中秋,马小姐忠孝美名,被传为佳话。

翌年,马小姐出落得婷婷玉立,她才貌双全,皇帝意欲为她招驸马。

马文忠得知此事,急归家与爱女商议。

公主无心富贵,又恐圣命难违,心生一计,请父亲自焚府第,带领全家遁迹他乡,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马公主嫂杜氏,在百丈岩炼成三身化境。

是日屈指一算,知圣旨将下,其嫂杜氏,应得蛇形天子地,便让嫂往东去镇正穴,并告之曰:“若见向天烛火起时,又闻溪流吼三声,实时坐化。

”马公主也沐浴斋戒,寂然登仙。

是日差官奉旨,来到桃林场,见马家焚烬,遂上百丈岩访马公主。

但见祥云霭霭,神烛煌煌,千鹤拜舞,百里馨香,知公主已成正果,急回朝复旨。

皇帝闻奏,感叹不已,遂下旨建马氏庙,命名“公主殿”;并将马氏真身,装佛奉祀。

此事传开,乡民震慨,投工建庙,踊跃争先。

马氏庙建成,海内外游客结队参谒,香火日盛,冠绝永邑。

千百年来,虽历经沧桑,然得乡民保护,现镇殿的仙妈,仍是马氏的正身。

杜氏仙妈另由乡民主庙奉祀,取庙名“水吼宫”,香火千秋不替。

“隐隐青峰画不成,烟云来去岂无情?蓬莱三岛谁曾适,醉此莺声共鹤声”。

百丈仙山,人间奇境,传奇益盛,妙趣盎然。

“三显真仙”的来历马公主得道之时,皇帝嘉其忠孝,下旨建马氏庙而显赫四方。

此第一显也。

不久,皇后临盆之时,不幸难产,宫中太医束手无策,皇后母子生命垂危。

皇上心急如焚,只好默祷上天,祈求母子平安。

祷毕未及一刻,只听“哇”的一声,生下太子,母子安然。

祷告如此灵验,皇帝心想必有缘由,遂问皇后,后曰:“当时见一白衣仙女,手捧一杯甘露,令妾饮下,片刻即产太子。

妾问仙子仙山何处,但云‘马氏’二字,转眼不见。

”皇帝知是公主显圣,此第二显也。

又有一回,金銮殿起火,正当危急之际,忽见一白衣仙女,手执定扇,从云头降下,连扇三下,大火即灭。

众宫人急忙跪拜,抬头时见仙子飘然而去,宝扇却留在地上。

宫人急将宝扇拾起,献与皇帝。

皇帝开扇一观,有诗一首:“父皇收义女,三扇报君恩。

百丈仙人府,何劳万乘尊。

”皇帝即知又是公主显圣,龙颜大悦,再下旨用七宝铜铸“圣旨”牌,敕封公主为“三显真仙”,差官把两幅金匾送到百丈岩,马氏身后备极恩荣。

此第三显也。

又称马仙、马氏真仙、马仙姑等,原名马元君,俗名马五娘,或云建瓯人,或说霞浦人,还有永安人说等。

据何乔远《闽书》、冯梦龙《寿宁待志》载,马五娘出嫁前夕,未婚夫突然去世。

她发誓不嫁,奉侍公婆至孝。

民间传说有一次外出,遇山洪暴发,溪水暴涨,只见她将雨伞仰置于水上飞渡而过,观者以为是仙女下凡。

马五娘自称非凡世女子,待公婆终其天年后,就飞升而去。

当地百姓遇到旱灾,常请她祈雨,据称随祷随应。

马五娘去世后,当地人奉之为神,立庙祭祀。

马五娘的生平在永安民间则另有传说,相传马五娘不愿婚嫁,在九天玄女的指导下,吃了桃源洞百丈岩的仙桃而成仙。

宋代,宋真宗先后两次敕封马五娘,分别为“灵泽感应马氏真人”和“懿正广惠马氏真人”,其影响逐渐扩大,浦城、沙县、松溪、崇安、寿宁等地都建有马仙宫或马仙祠。

明清以后,马仙信仰逐渐向闽中、闽南传播,古田、闽清、侯官、永春等地也建有马仙宫。

冯梦龙《寿宁待志·香火》指出:“民间佞佛者,男奉三官,女奉观音,他非所知矣。

惟马仙则不问男女,咸虔事焉。

……今建中名山,所在有香火,而寿宁尤盛,凡水旱无不祈焉。

”马仙信仰至今在闽北、闽东地区仍有较大影响,是群众祈福禳灾的主要对象之一。

俗传马仙生于元宵节,故正月十五到马氏真仙庙进香礼拜者云集。

松溪南霞乡茶坪村保存一座明初的马氏真仙庙,被当地群众奉为农业神。

每年正月初,当地群众要举行“游庙”活动。

游庙活动由“龙头”组织(一共10人,1人为“大头”,9人为“小头”),举行祭典后,“仙奶妈”被安放在有顶蓬的竹轿里,由两名健壮青年抬着前行,全村男女老少排成长队跟随其后,唢呐队、锣鼓队间隔行进。

队伍沿着村子四周的田间小路缓缓而行,沿途诸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之类的喊声此起彼伏。

绕村一周后,把“仙奶妈”抬进“龙头”家,放在厅堂的香案上,献祭五牲。

祭毕,“龙头”宴请众人,每桌固定12人,22碗菜肴(“龙头”出10碗,赴宴者每人出1碗)。

宴会后,举行舞龙等活动,庆贺去年五谷丰登和预祝今年风调雨顺,最后择日送神回庙供奉。

牛隔山风水林,面积为全市最大,达158亩,由此荣膺“漳平市十大风水林”之冠。

主要树种为福建青冈、黄楠等,有香楠、金丝楠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

这里原始植物保持良好,植物种群繁多,古树参天,森林茂密,一年四季苍郁青翠,生机勃勃。

早在明朝前期,当地村民就将这块风水林尊为“树神”加以保护,使得风水林保存至今,依然生机勃勃,满目苍翠。

除了这里良好的生长环境外,还得益于世世代代先民的用心呵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