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原文、译文与赏析

合集下载

张孝祥的诗词《念奴娇》译文和注释

张孝祥的诗词《念奴娇》译文和注释

张孝祥的诗词《念奴娇》译文和注释《念奴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鬓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译文洞庭青草,临近中秋。

三万顷的湖面宽广,就像美玉田野营造成洁白的玉的世界。

上面只有我坐一条小舟,如一飘树叶。

明月的光辉散在湖面,一片银光,银河的影象在碧波中柔软地轻漾。

水面与天色,那么幽静,整个天水都清莹澄澈。

我心中悠然难言出那种美妙细微的感受。

想起在岭南这几年,皎洁的月光照见了我,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

如今我年岁已老,秋风满襟,有寒冷的感觉,但我毫不在意,我心坚定稳坐着小船,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

我要以西江的江水当作美酒,用北斗当勺为自己干杯,请世间一切来做宾客。

我要尽兴狂饮,拍打着船边引吭高歌。

欢乐得忘记了今夕是何年!注释洞庭青草:湖名。

二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为洞庭湖。

岭海:一作岭表。

即岭南,两广之地。

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经年:年复一年,几年。

孤光:指。

萧骚:萧条稀少貌。

尽挹:舀尽。

北斗:北斗七星,排列形似长勺。

扣舷:拍打船边。

扩展阅读:张孝祥的词成就张孝祥作为南宋初期文人,其文体靡所不该,而忧国慨敌的情怀无所不在。

客观而言,张孝祥的文不如诗,而诗则不如词。

其词“豪壮典丽”,并不局限于一种文风,而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

总观张孝祥的爱国词作,字里行间无一不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哀思长怀,对北伐中原的讴歌颂扬和对萎靡国事的感愤悲慨: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写“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的怀念;《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以“剪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

他的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张孝祥《观月记》精析与讲解

张孝祥《观月记》精析与讲解
方法探究
掌握文言实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字形分析,看形推义
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文言文中,即使是生僻的词语,也可以根据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和形声,推断词的基本意义。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为束缚之意。类似从“四”的字均有“网罗、束缚”的意思。有“罗、罩、罹”等。
[6]若夫……则……:“如果不是……那么……”。或者“要么……要么……”。
[7]诚:果真。
[8]独行以夜:在黑夜中独行;“以”:于。
[9]蕲(qí):通“祈”求。
[10]玩:欣赏。
[11]“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9.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0.湖光洞庭》)
21.“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
(七)中考始于足下
文言文词语的解释
题源探寻
在文言文考试中,文言实词的解释是一个必考内容,且分值大致在4分左右。那么面对众多的文言实词,我们该如何掌握呢?
15.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6.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19.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17.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18.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盖有之矣(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宫室)
◆真题在线(必须是2016年中考题,字词、成语等基础知识题均可,但必须包含本课的字词)

文言文观中月全文翻译

文言文观中月全文翻译

文言文观中月全文翻译1. 观月文言文翻译观月记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

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

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

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

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

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

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

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

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注释】[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

宋词: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原文译文赏析《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宋代: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译文】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点点,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

托人传话给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

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

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

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

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

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

【赏析】金山在江苏镇江。

宋时原本矗立在长江之中,后经泥沙冲合,遂与南岸毗连。

山上之金山寺为古刹。

作者在乾道三年(1167)三月中旬,舟过金山,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如同白昼,此情此景,诗人心中生起无限的遐想和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的词篇。

词的上阕描写雄丽的长江夜景。

“江山自雄丽”二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

“寄声月姊”二句,运笔不凡。

“玉鉴”,指玉镜。

词人置身于雄丽金山之中,驰骋着奇幻的想象:他对月倾吐心声;欲借用她那珍贵的玉镜来了望这美妙的景色。

“幽壑鱼龙”三句,承上意而具体描绘登山寺所见的各种景象。

也许是借助着宝镜的神威吧,词人的视角不仅能看到天上的无数星辰倒影在浩渺的江面上,随着微波摇动,山下的烟雾,一片迷漫,而且还能窥视躲藏在深水沟壑里的鱼龙在张口悲啸。

晋书其意。

“涌起”二句,由大江转写山景。

“白银阙”借指金山寺。

《史记·封禅书》说海山三神山“黄金银为宫阙”,《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引作“黄金白银为阙”。

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原文赏析

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原文赏析

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原文赏析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原文赏析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大家学习过这类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孝祥的《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原文以及相关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窗。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正任抚州知州,捷报传来,他欣喜欲狂,当即写了这首《水调歌头》。

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点明了本词的主旨。

“雪洗虏尘静”,首句对这次胜利给以高度评价,他说,这次击败金兵,把侵略者带来的污垢尘埃“雪”洗得干干净净了。

“风约楚云留”,“风”,暗喻朝廷,云,暗喻自己有官职在身。

因为江西抚州在古代属楚国,所以说“楚云”。

这句是说,由于朝廷的约束,地方官的责任又迫使我留在这儿,致使我未能参加这次令人鼓舞的战斗。

对这一点,他深感遗憾,所以接下去才说:“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前句说,谁为这次的胜利谱写悲壮的颂歌呢?表现了词人对前线的记挂;后句说,他命令军士在抚州古城的城楼吹起号角,大张旗鼓地庆祝这次胜利。

“湖海平生豪气”,《三国志陈登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这一句化用《三国志》评论陈登的话,说明自己平生具有湖海那样宽阔豪迈的志气;“关塞如今风景”,是说采石矶打了胜仗,边塞的形势如今和过去不同了,言外之意是说过去敌人威胁我们,如今我们又占了上风;“剪烛看吴钩”是说自己听到喜讯兴奋得词人在夜间挑亮灯烛,检查自己的武器,准备和敌人拼搏一场。

这三句话充分说明了张孝祥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和决心。

前方胜利的消息使他深受鼓舞,他磨拳擦掌、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为恢复中原献身效力。

《观月记,张孝祥》阅读答案附翻译

《观月记,张孝祥》阅读答案附翻译
八月之望
观 月(有删改)◆张孝祥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
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②盖余以八月之望
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
1. 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大意。【《观月记 张孝祥》阅读答案。
2.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答案: 1.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2.宜:适合 是:此 、这
《观月记,张孝祥》阅读答案附翻译
观月记 张孝祥》阅读附翻译
《观月记 张孝祥》阅读答案附翻译
观月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
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注释:(1)金沙堆:
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
仆役。(4)正黄:纯黄。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
和“是”的意思。8.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9.文中
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答案:6、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7、宜:适合 是:此 、这 8、沙之色

文言文形容星空的美

文言文形容星空的美

文言文形容星空的美1. 有哪些描写星空的古诗文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赏析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镇江金山寺是闻名的古刹,唐宋以来吟咏者甚多。

北宋梅尧臣的《金山寺》诗:“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绝妙地勾划出宋时金山矗立长江中的雄姿。

苏轼在《游金山寺》诗中更以矫健的笔力,描绘江心空旷幽优的晚景。

而张孝祥这首词则注入更多超尘的艺术幻觉。

词的上片描写秋夜壮丽的长江,星空倒映,随波摇动,呈现出一种奇幻的自然景象。

起二句直写秋夜江中金山的雄丽,落笔不同凡响。

“寄声”二句,更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客观物体以浓烈的主观感 *** 彩。

“玉鉴”,即玉镜。

“幽壑”三句承上抒写月光映照下所见江面的奇特景色,天上的星星、月亮,倒影水中,随波浮现出形态各异的图象,透过弥漫江面的无边无际的夜雾,仿佛听到潜藏在深水中鱼龙呼啸哀号的声音。

“涌起”二句是从上文“倒影星辰”而来。

“白银阙”,指月宫。

苏轼《开元漱玉亭》诗:“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这里是形容江上涌现的滚滚白浪,在月光下好象一座座仙宫。

“紫金山”,此指镇江金山。

这种高驻金山的奇景,给人一种似乎 *** 又是虚幻的艺术感受。

换头着重抒写沉浸美景而飘然出尘的思绪。

表,特。

这是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的词句。

佩,同佩,是佩带的玉饰。

切云是一种高冠名。

屈原《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如果说这三句是外在的描述,那么“漱冰”二句则揭示内心的感受。

词人浸沉在如同冰雪那样洁白的月光里,他的目力仿佛能透视万里之外的细微景物。

“回首”以下五句,宕开笔力,飘然欲仙。

“三山”,我国古代传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即方丈、蓬莱、瀛洲。

前人将三山融入诗词境界中的并不少见,如李清照《渔家傲》:“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头(桂林中秋)原文:
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尝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诗词作品: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诗词作者:【宋代】张孝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原文、译文与赏析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译文】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点点,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

托人传话给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

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

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

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

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

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

【注释】江山: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

自雄:自豪;自以为了不起。

风露:风和露。

高寒:指月光;月亮。

寄声:托人传话。

月姊:原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子、月宫、嫦娥,借指月亮。

玉鉴:镜的美称。

中看:好看;顺眼。

幽壑:深谷;深渊。

鱼龙:鱼和龙。

泛指鳞介水族。

悲啸:凄戚长鸣。

倒影:物体倒映于水中。

星辰:指列星。

摇动:摇摆,晃动。

海气: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

夜漫漫:黑夜漫长。

比喻苦难岁月。

白银:即银。

金属的一种。

古代也用作通货。

紫金山:山名。

一称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市区东。

独立:孤立无所依傍。

霞佩:亦作“霞佩”。

仙女的饰物。

借指仙女。

切云冠:高冠名。

眇(mio)视:仔细观看。

毫端:细毛的末端。

比喻极细微。

回首:回头;回头看。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闻道:听说。

挥手:挥动手臂。

表示告别。

从此:从此时或此地起。

翳(yì)凤:本谓以凤羽为车盖,后用为乘凤之意。

骖(cn)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创作背景】此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三月中旬,舟过金山时所作。

当时张孝祥舟过金山,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如同白昼,此情此景,触发起他心中的遐想和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一】金山在江苏镇江。

宋时原本矗立在长江之中,后经泥沙冲合,遂与南岸毗连。

山上之金山寺为著名古刹。

作者在乾道三年(1167)三月中旬,舟过金山,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如同白昼,此情此景,诗人心中生起无限的遐想和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篇。

词的上阕描写雄丽的长江夜景。

“江山自雄丽”二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

“寄声月姊”二句,运笔不凡。

“玉鉴”,指玉镜。

词人置身于雄丽金山之中,驰骋着奇幻的想象:他对月倾吐心声;欲借用她那珍贵的玉镜来了望这美妙的景色。

“幽壑鱼龙”三句,承上意而具体描绘登山寺所见的各种景象。

也许是借助着宝镜的神威吧,词人的视角不仅能看到天上的无数星辰倒影在浩渺的江面上,随着微波摇动,山下的烟雾,一片迷漫,而且还能窥视躲藏在深水沟壑里的鱼龙在张口悲啸。

晋书其意。

“涌起”二句,由大江转写山景。

“白银阙”借指金山寺。

《史记·封禅书》说海山三神山“黄金银为宫阙”,《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引作“黄金白银为阙”。

苏轼游庐山作《开先漱玉亭》诗云:“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写金山上开先禅院等建筑物在月下的奇妙景象有如仙山上的银阙晶宫,可以参读。

“危驻”犹高驻,紫金山指金山。

山在江中,寺在山上,亦如水中涌起。

下阕接前结山上意指,写词人在山头观月的遐想,由自然景象的描写转而抒发富有浪漫气息的感情。

“表独立”三句,既是作者对自己的一幅素描画像,又是词人心胸的袒露。

“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句意,表现出词人屹然独立在金山之巅的潇洒出尘的神态。

“飞霞佩”,韩愈《调张籍》:“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这是在服饰上来描绘。

“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

《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漱冰濯雪”二句,承上进一层抒写自然外景沁入词人内心的感受。

作者完全沉浸在如冰雪一样的月光里。

感到整个世界是那么广阔洁净,又是那么深高幽远,似乎在万里之外的细微景物也能看得清楚。

“回首三山何处”三句,由上面不同凡俗的气象转而,引出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但这里不是李清照《渔家傲》词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意象,而是把内心浓郁的感情移进虚拟的物象中,转化成心灵的情致创造出另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

词人说:听说神山上的群仙,一个个都在向我打招呼满面笑容地邀我去邀游那缥缈虚幻的世界。

最后二句分别化用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和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的诗意。

借写由不暇骖转化为骖鸾腾飞,登仙而去了。

“翳凤”,以凤羽作华盖。

“骖鸾”,用鸾鸟来驾车。

词中结尾的虚拟与首起的实景,首尾照应,构成一个虚实相合、情景交融的整体。

陈应行在《于湖先生雅词序》中说:张孝祥“所作长短句凡数百篇,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

予虽不及识荆,然其潇洒出尘之姿,自然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犹可以想见也。

”所谓“非烟火食人辞语”,大体都指这一类词作。

但是这首词的艺术构思,独具一格。

词人面对如此雄丽的江山、洁白的月色,心物感应由外在的直觉,渐渐地发展到内心的感受,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一种更为浪漫的飘然欲仙的艺术境界,显示出作者的奇特才气和旷达的心胸。

【赏析二】镇江金山寺是闻名的古刹,唐宋以来吟咏者甚多。

北宋梅尧臣的《金山寺》诗:“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绝妙地勾划出宋时金山矗立长江中的雄姿。

苏轼在《游金山寺》诗中更以矫健的笔力,描绘江心空旷幽优的晚景。

而张孝祥这首词则注入更多超尘的艺术幻觉。

词的上片描写秋夜壮丽的长江,星空倒映,随波摇动,呈现出一种奇幻的自然景象。

起二句直写秋夜江中金山的雄丽,落笔不同凡响。

“寄声”二句,更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客观物体以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玉鉴”,即玉镜。

“幽壑”三句承上抒写月光映照下所见江面的奇特景色,天上的星星、月亮,倒影水中,随波浮现出形态各异的图象,透过弥漫江面的无边无际的夜雾,仿佛听到潜藏在深水中鱼龙呼啸哀号的声音。

“涌起”二句是从上文“倒影星辰”而来。

“白银阙”,指月宫。

苏轼《开元漱玉亭》诗:“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这里是形容江上涌现的滚滚白浪,在月光下好象一座座仙宫。

“紫金山”,此指镇江金山。

这种高驻金山的奇景,给人一种似乎写真又是虚幻的艺术感受。

换头着重抒写作者沉浸美景而飘然出尘的思绪。

表,特。

这是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的词句。

佩,同佩,是佩带的玉饰。

切云是一种高冠名。

屈原《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如果说这三句是外在的描述,那么“漱冰”二句则揭示内心的感受。

词人浸沉在如同冰雪那样洁白的月光里,他的目力仿佛能透视万里之外的细微景物。

“回首”以下五句,宕开笔力,飘然欲仙。

“三山”,我国古代传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即方丈、蓬莱、瀛洲。

前人将三山融入诗词境界中的并不少见,然而像这首词中所具有的幻觉意识并不多。

词人超越常态的构想,充满浪漫色彩。

似乎神仙在向他微笑,要他与之同往。

结末二句展现乘坐凤羽做的华盖,用鸾鸟来驾车的情景,更富有游仙的意趣。

此词上片描写雄丽的长江夜景,表现了月下江面的奇幻景色,结拍转写山景;下片接前结山上意脉,写词人在山头观月的遐想,由自然景象的描写转而抒发富有浪漫气息的感情,表现一种游仙的意趣。

全词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虚实结合,相辅相成,创造出一种浪漫的艺术境界,显示出作者的奇特才气和旷达心胸。

陈彦行在《于湖先生雅词序》中说,读张孝祥词作“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

予虽不及识荆,然其潇散出尘之姿,自然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犹可想见也。

”在这首词中所抒写的潇散出尘、飘然欲仙的情思,不仅显示出作者开阔的心胸和奇特的英气,而且生动地反映了他的词作个性和风貌。

【作者简介】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

宋朝词人。

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

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阅读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①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②,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③,飞霞佩④,切云冠⑤。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⑥。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⑦更骖鸾⑧。

[注]①此词为南宋词人张孝祥舟过金山(位于长江南岸)时所作。

②白银阀:月宫,借指金山寺。

③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

表,作为标记的木柱之物,这里指像表一样。

④飞霞佩:以飞霞为玉佩。

⑤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

⑥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⑦翳凤:以凤羽作华盖。

⑧骖鸾:用鸾鸟来驾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二句,点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从不同角度写登高的感受。

B.上片后七句以月为姊,写自己借月姊的珍贵的玉镜以瞭望雄奇的江山。

C.下片前三句,既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又暗写了自己高洁的情怀。

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所感、幽远清晰之所见及登仙而去之所想15.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本词是怎样在虚实融合之中创造出令人“冷然洒然”的雄奇、缥缈的意境的?(6分)【参考答案】14.C(3分)理解失当,“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错,“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指卓然独立,以飞霞为佩,戴切云之冠,这是作者在描写自己的形象。

15.①上片侧重实写,以虚写实,借助借镜观景的奇妙想象表现出江山的雄丽、月色的皎洁;②下片侧重虚写,以实写虚,借助卓然独立、群仙邀我的美好画面表现出自己潇酒出尘的飘然之感。

③综合全篇来看,写实,由景象到自身,写虚,由外在直觉到内在感受,实虚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一种雄奇、缥缈的意境。

(6分,每点21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