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胰腺癌早期诊断难点

合集下载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最新关注点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最新关注点

标记物,与影像学手段相结合,提高胰腺R7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8.035
本文引用格式:孔祥耀,潘耀振.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最新关注点[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8):80-82.
2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最佳时机
研究提示,之所以胰腺癌的预后极差,是因为约有 90%的 胰腺癌患者在Ⅲ期甚至Ⅳ期时才得到确诊[8]。Haeno 等通过对 228 例胰腺癌患者数据(包括 101 例尸检)进行了数学构架模型 分析,结果提示所有病例均在应该被诊断的黄金时期被漏诊。 该数学构架模型提示当原发肿瘤直径≤10mm 时,患者约有 28% 的几率未得到正确诊断。当原发肿瘤直径增加至 20mm 至 30mm 时,漏诊率分别增加至 73%至 94%[9]。此研究提示,当胰腺癌肿 瘤直径≤10mm 且恶性程度较低时,可被定义为早期胰腺癌,预 后通常较好。Hruban 等首次报道了对胰腺癌癌前病变胰腺上皮 内瘤变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总结出一套遗传进展模型 , [10] 根 据 细 胞 异 型 程 度 不 同 将 胰 腺 上 皮 内 瘤 变 划 分 为 PanIN-1 、 PanIN-2 及 PanIN-3 三大类。研究表明 PanIN-1 中普遍存在 K-ras 异常,PanIN-2 中普遍存在 p16 异常下调,PanIN-3 中则普遍存 在 TP53 和 SMAD4 异常下调 。 [11-16] 近期有一项研究通过计算机 对一定数量的尸体解剖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了一种胰腺癌 的进展期生存数据模型[17-18]。该数据模型表明大部分胰腺癌患者 在这个生存时间的最后阶段才得到确诊,表明在胰腺癌的发展
罹患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例如:急性加重的糖尿病、急性反复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患者等)应接受随访观察。通过影像学、肿瘤标记

胰腺癌确诊的金标准

胰腺癌确诊的金标准

胰腺癌确诊的金标准
胰腺癌的金标准确诊方法是通过组织活检,通常称为病理活检。

这是通过从患者体内取得组织样本,并由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
察和分析来确定胰腺是否存在恶性细胞。

这种方法可以确定肿瘤是否
为胰腺癌,以及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具体而言,胰腺癌的金标准确诊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用于初步
判断是否存在胰腺肿块,并评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2.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通过内窥镜将染料注入胆道和胰
管系统,以便检查管道是否存在阻塞或狭窄,这可能是胰腺癌的病理
征象之一。

3. 细针穿刺活检(FNA):使用长而细的针头,经皮肤或内镜引导下,穿刺到胰腺肿块或肿瘤,抽取组织样本进行检查。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
确诊方法,通过病理学家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胰腺是否存在癌细胞。

4. 手术探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探查,包括剖
腹手术、胰腺切除术等。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和取得肿
瘤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胰腺癌的确诊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尽量
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此外,早期胰腺癌通常难以诊断,因为其
症状不具特异性,容易被忽略或与其他疾病混淆。

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胰腺炎患者、家族中有胰腺癌病例的人群等,应注意定期
进行体检和筛查。

胰腺癌有没有早期发现比较好的检测方法?

胰腺癌有没有早期发现比较好的检测方法?

胰腺癌有没有早期发现比较好的检测方法?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最难治的是实体瘤.胰腺癌如果是早期,能够手术切除的和根治性切除的,生存期,五年生存率很好,一旦不能手术切除了,甚至伴有肝脏转移了,生存期很短。

既然如此,那么胰腺癌有没有早期发现比较好的检测方法?
胰腺癌之所以这么难治,早期发现五年生存率是可以的。

为什么都没有早期发现呢?就是因为胰腺癌的症状非常隐匿。

另外没有像甲胎蛋白检测肝癌敏感性和准确性非常高的肿瘤标的物,这是它的困惑所在。

首先从患者来说,他自己感觉到的症状都是消化不良的症状,第二他去了医院以后,医生都按消化不良给治疗。

有统计表明,在医院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大概平均有六个月以上按照消化不良治疗的病史,医生也好,患者也好,都要意识到有胰腺癌存在的可能性,有消化不良症状就诊时,要做一个超声检查,初步筛选一下。

从患者角度和从医生角度,要认识到有这个问题的存在,要想到这个问题,去查,有意识地去查,才能发现。

第三个,就是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首选的都是B超,B超是检查者依赖性检查,做检查的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对疾病表现的认识,都会影响到他的诊断结果。

我们首选B超检查,碰到医生如果不认识胰腺癌或者不认识早期胰腺癌可能漏诊了,可能误诊了。

所有的原因加在一起,使得胰腺癌早期很难发现,都是等到发现晚期了,症状比较重了,有明显的消瘦、疼痛等等存在,才会想起做CT,做CT一看就是晚期胰腺癌,这个时候治疗起来很困难了,晚期胰腺癌生存期是6到9个月,时间非常晚了。

如果早期发现,能够手术切除,再加上人参皂苷Rh2的中药调理,那么五年生存率将能得到很大的改善,甚至能够达到痊愈。

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胰腺癌诊断应该强调如何提⾼早期诊断率,⽽诊断早期病灶⼗分困难。

当出现腹痛、消瘦、阻塞性黄疸、腹块、⽆痛性胆囊肿⼤,影像学检查多可发现病灶,确定胰腺癌诊断并元困难,但往往已属晚期,丧失根治⼿术的机会。

应该指出的是≥40岁有下列任何表现的患者需⾼度怀疑胰腺癌的可能性:①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②近期出现⽆法解释的体重下降>10%;③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④近期出现模糊不清⼜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正常;⑤突发糖尿病⽽⼜⽆诱发因素,如家族史、肥胖;⑥突发⽆法解释的脂肪泻;⑦⾃发性胰腺炎的发作。

如果病⼈是嗜烟者应加倍怀疑。

对胰腺癌的诊断应包括:①是否是胰腺癌;②能否⽤⼿术切除。

影像学⼿段有利于达到此⽬的。

考试⼤站整理
胆总管下端、壶腹和胰头三者的解剖位置邻近,发⽣肿瘤的临床表现相近,鉴别诊断⽐较困难。

本病特别应与慢性胰腺炎鉴别,后者的症状与胰腺癌相似,易引起误诊。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胰腺癌是癌症里面杀伤力非常强大的一种癌症。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消瘦等。

胰腺癌这个病的发现比较困难,一经发现,一般都是中晚期了。

所以说它的预防非常重要。

胰腺癌的死亡率非常高,而且早期诊断也比较困难。

近年来一些名人因胰腺癌逝世,再次引起了世人对胰腺癌这种恶性肿瘤的普遍关注。

胰腺癌是一高度恶性的癌症,预后极差。

未接受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约为4个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生存期约7个月,切除手术后病人一般能生存16个月。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手术后应用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对手术辅助化疗并加用放疗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可达40%。

胰腺癌临床表现取决于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的情况。

其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

最多见的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

虽然有自觉痛,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压痛,如果有压痛则和自觉痛的部位是一致的。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教授介绍,胰腺癌是一种临床表现隐匿、发展迅速和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目前,85%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

因此,国际上将胰腺癌称为“21世纪医学的顽固堡垒”。

在各种检验、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胰腺癌仍然很难被早期发现?赵玉沛指出,除了胰腺癌具有较特殊的解剖位置——隐匿于腹膜后,患者症状不明显等特点之外,医患双方缺乏应有的警惕和足够的重视也是导致胰腺癌很难被早期发现的主要原因。

为早期发现胰腺癌,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为胰腺癌高危人群建立了预警指标,从而缩小了胰腺癌防治的包围圈。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其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近年来的调查报告发现糖尿病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病人与胰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发现慢性胰腺炎病人发生胰腺癌的比例明显增高;另外还有许多因素与此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职业、环境、地理等。

最新: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最新: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最新: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最全版)【摘要】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恶性W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外都呈快速上升趋势。

因其临床表现隐匿,早期诊断缺乏兼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指标,致使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低于8%o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是世界性难题,早诊率仅为5%;提高早诊率是改善胰腺癌整体预后的关键;实现胰腺癌早诊早治的关键是明确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提高早期诊断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规范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流程以及早期胰腺癌的治疗等。

【主题词】胰腺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共识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外快速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

Globalcan 2018年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458918例新发病例,432242例死亡病例。

2019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9.5万例胰腺癌新发病例,位列我国恶附中瘤发病率的第10位;共有8.5万例死亡,在男性和女性肿瘤相关死因中居于第6位和第7位。

胰腺癌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7.2% ~ 9%。

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尚未建立完善、规范的胰腺癌早期诊断体系,导致胰腺癌早诊率极低、早期诊断率不足5% ,约60%的患者首诊时已转移、约30%的患者首诊时处于局部进展期,是胰腺癌患者整体预后差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1年,国际胰腺癌筛查联合会首次达成对家族性胰腺癌亲属或胰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共识;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近期发表研究结果也持相同的观点。

但我国尚缺乏胰腺癌早诊早治的相关专家共识,为此,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制定了胰腺癌早诊早治的专家共识。

一、早期诊断(-)早期胰腺癌的定义及早期诊断的意义早期胰腺癌是指肿瘤直径≤2cm ,局限于胰腺内,无胰腺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者。

早期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为90% ~ 100% ,5年生存率可达到70%〜 100% ;进展期胰腺癌5年生存率多不超过5% ,故胰腺癌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二)胰腺癌筛查的获益人群1.胰腺癌高危因素:胰腺癌发生的确切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胰腺癌病理学

胰腺癌病理学

胰腺癌病理学胰腺癌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它起源于胰腺组织中的恶性细胞。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的科学分支,对于了解胰腺癌的发展过程和病理特征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胰腺癌的病理学特点和相关研究进展。

1. 胰腺的解剖结构胰腺是一个位于腹腔深处的腺体器官,被分为头部、颈部、体部和尾部四个部分。

胰腺主要由外分泌部分和内分泌部分组成,外分泌部分主要负责消化酶的产生,而内分泌部分则负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分泌。

2. 胰腺癌的分类和分级胰腺癌主要分为两类:胰腺导管腺癌和胰腺内分泌肿瘤。

胰腺导管腺癌占所有胰腺肿瘤的大部分,而胰腺内分泌肿瘤则较为罕见。

在胰腺导管腺癌中,分级可以根据细胞学特点分为乳头状瘤、黏液性囊腺癌、小管状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等,其中黏液性囊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

3. 胰腺癌的病理特征胰腺癌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细胞异型性、增殖活跃、组织浸润、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

在组织学上,胰腺癌细胞呈现明显的异型性,核质比例增加,核染色质深染,核团浓缩,细胞形态不规则。

此外,肿瘤细胞的增殖活跃也是胰腺癌的重要特征,常伴有核分裂象的出现。

4. 胰腺癌的诊断胰腺癌的病理诊断主要依赖于活体组织检查,包括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等。

在病理学检查中,医生可以观察到组织中癌细胞的存在,并通过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技术鉴定癌细胞的类型和分级。

5. 胰腺癌的预后及治疗胰腺癌的预后较差,主要由于早期胰腺癌很难被发现和诊断,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

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其中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最有效方法。

然而,由于胰腺癌的侵袭性和转移性,手术切除并不能完全根治胰腺癌。

总结:胰腺癌病理学是了解胰腺癌病情和指导治疗的重要领域。

通过胰腺癌的病理学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胰腺癌的病变过程和发展规律,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警惕胰腺癌的早期信号

警惕胰腺癌的早期信号

警惕胰腺癌的早期信号作者:张宝华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6年第03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胰腺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有人称其为“癌中之王”。

胰腺癌早期无特异症状,极易和胃肠、肝、胆等疾病相混淆,当出现典型症状时病情多已到了中晚期。

因此要对胰腺癌有足够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以下几种症状是胰腺癌的早期信号,应当引起人们高度警惕。

腹痛腹痛或腹部饱胀不适,是胰腺癌早期信号之一。

40岁以上人群,出现无诱因腹痛,疼痛定位不太清楚,说不准究竟哪个部位痛,性质为隐痛或钝痛;平卧时疼痛加重,弯腰、坐、立或走动时疼痛反而减轻。

腹痛与进食无关,所以尽管主要疼痛部位在上腹部,但跟“胃痛”的症状不尽相似。

此外,还有腹部饱胀不适、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甚至出现顽固性厌食、恶心、呕吐等。

黄疸黄疸为胰腺癌重要的早期信号。

中年人忽然出现“无痛性黄疸”,特点为梗阻性,随时间很快加深,眼球巩膜发黄,小便颜色变为深黄色、红茶色等,严重时全身皮肤也会发黄;黄疸为进行性,虽可以有轻微波动,但不可能完全消退。

粪便呈陶土色,还可出现顽固性的皮肤瘙痒,往往为进行性。

消化道症状最常见的是食欲不振,其次是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

胰腺癌早期也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发生率约10%。

症状性糖尿病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即在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如腹痛、黄疸等出现以前,先出现高血糖,伴有消瘦和体重下降,易被误诊为糖尿病;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则可表现为近期病情加重,或原来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突然变为无效,说明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发生了胰腺癌。

因此,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或老年人突然出现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的患者近期病情突然加重时,应警惕发生胰腺癌的可能。

消瘦、乏力胰腺癌和其他癌瘤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的表现,且症状与癌瘤部位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观点:胰腺癌早期诊断难点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10-11发表评论分享作者: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郭晓忠刘旭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死率极高。

虽然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小于5%。

究其原因,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是重要因素。

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隐匿,且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针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方法仍不理想,已成为研究热点。

1、重视早期胰腺癌的临床症状胰腺由于其解剖位于腹膜后,故胰腺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胰癌的症状则更不典型。

尽早发现首发及主要症状并进行系统检查,对胰癌腺的诊断非常重要。

如肿瘤位于胰头部,根据其与主胰管和胆总管的关系,可以分为3型:(1)主胰管和胆总管梗阻型,即癌肿占据胰头中部,首发症状多为黄疸,依次出现纳差、体重下降、倦怠乏力、上腹不适及剑突下疼痛等症状;(2)胆总管梗阻型,除黄疸外,可出现倦怠、纳差、上腹疼痛、体重减轻等症状;(3)主胰管梗阻型,无黄疸,而以剑突下疼痛、体重减轻、糖尿病等为主要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存在上腹不适及腰背部疼痛的症状。

胰体尾部癌患者症状多以剑突下疼痛为主。

因此,不明原因的腹部和背部疼痛、黄疸以及突发糖尿病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此外,还应尤其重视腰背部痛伴有明显消瘦,原因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腹胀,有上腹部血管杂音等症状。

相关医务人员重视这些症状,有益于较早的发现胰腺癌。

2、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生化检测2.1胰腺癌标志物由于肿瘤标志物能进行筛选,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查方法,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包括肿瘤相关抗原、激素、酶及免疫球蛋白等,已达20余种之多,但至今尚无敏感性及特异性较满意的标志物,针对早期胰腺癌更低,加之尚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临床诊断价值仍有待提高。

CA19-9是胰腺癌的相关抗原,对晚期胰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早期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19-9的水平不高。

有学者提出,CA19-9提示为恶性病变时,需要达到很高的水平,对于非梗阻性黄疸患者一般要200u/ml以上,而有黄疸者在300u/ml以上。

即便按此标准,CA19-9在早期胰腺癌中的阳性率也仅为33.2%。

作者的体会是发现CA19-9逐渐升高或动态改变,并结合影像学的评估,有助于诊断。

目前,CA242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且不受胆汁淤积的影响,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

CA50对胰腺癌有诊断价值,但不如前两者,且缺乏大量的临床报道。

单一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尤其是针对早期胰腺癌。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方法既可弥补单一指标的局限性,又可互补各指标的优缺点,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重要方法。

作者发现SC6抗原、CA19-9和CE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1%、78.3% 和32.4%,三者联合为97.2%。

研究表明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仍不理想,须要不断寻找较敏感、特异的标志物。

2.2生化检测临床上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临床患者如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等呈一过性或阶段性升高,在考虑胰腺炎的同时,应警惕有无胰腺癌的存在,因为胰腺癌可伴发主胰管梗阻而出现阻塞性胰腺炎。

此外,主胰管与胆总管梗阻及单纯主胰管梗阻病例中糖耐量异常发生率较高。

有报道在36例直径<1cm的胰癌患者中,28例表现为血淀粉酶升高和(或)糖耐量异常,内镜逆行胰管造影(ERP )检查发现主胰管狭窄、梗阻、充盈缺损或不规则扩张,最后经手术证实为胰腺癌。

因此,应关注临床生化改变与胰腺癌诊断的关系,不轻易忽视发现的异常生化指标,全面分析及检查,可能有助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

2.3基因检测胰腺癌是一种在基因水平上表现丰富多彩的肿瘤,其发展过程有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等参与,并且相互之间作用机制复杂,基因检测对早期胰腺癌的发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K-ras基因突变是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目前对K-ras 基因主要通过改进检测方法以期提高其诊断价值。

研究认为p53基因突变是上述过程的晚期事件。

相对于慢性胰腺炎和腺瘤的阴性表达,胰腺癌患者胰液中p53突变率为42.3%。

此外,检测粪便p53突变对高危人群筛选的潜在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证实。

内镜下获取胰液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将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开辟一条极有发展前景的新途径。

KAll基因在早期胰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晚期胰腺癌。

其可能成为胰腺癌早期转移潜能的一种预测指标。

研究还发现,miR-155、miR-196b等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尽管多种癌基因的研究报道较多,目前多为基础研究,缺乏临床应用,另外由于检查手段的复杂性及样本来源的异质性影响了癌基因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3、早期胰腺癌的影像学检査3.1超声显像B超是筛查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其既可显示胰腺内的占位性病变,也可反应胰胆管结构的改变。

作者的研究发现若B超与CA19-9组合检查,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7.5%,能提高胰腺癌的检出率。

超声内镜(EUS )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可达89%、97%,优于腹部B超和普通CT,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相当。

EUS能够确定直径小于1cm肿瘤的大小;此外,EUS还可根据肿瘤的大小以及淋巴转移情况,准确判断胰腺癌的TNM临床分期。

胰管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 ofpancreas , IDUS )是经常规内窥镜活检钳通道,将高频微超声探头置人胰管内进行实时超声扫描的一种技术。

IDUS可准确探及胰腺癌特别是早期胰腺癌的位置及大小,明显优于B 超、CT、EPCP及血管造影等。

由此可见,除B超外后两者对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具有优势地位,是临床上应重视和发展的检查方法。

3.2重视影像学诊断价值胰腺癌诊断中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是进床式团注薄层动态CT扫描,此方法结合ERCP检查一直被认为是早期发现胰腺癌的一种高度敏感的诊断方法。

作者在43例胰腺癌患者中,B超和CT诊断的阳性率特异性仅为44.8%和48.3%,阴性预检值为68.6%和70.6%。

常规横断面磁共振(MRI)可显示胰腺实质、胰周血管以及上腹部邻近实质器官的解剖结构。

动态MRI具有较好的对比增强和较高的覆盖整个脏器的时间分辨力,在早期胰腺癌诊断和术前分期方面有优势。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 )显示胰管扩张的准确率为87%〜100%,胰管狭窄准确率为78%。

作者在MRCP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socretin使胰液分泌增多,胰管充盈,动态成像且更清晰。

动态MRCP弥补了MRCP图像不清晰而影响诊断的缺点,对早期和小胰腺癌也可做出诊断。

临床应用中还可做为ERCP检查失败或无法行ERCP检查者有效的替代检查法。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2%〜100%,特异性为67%〜100%,假阴性率仅为2.6%,对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如患者近期行上腹部手术或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支架置人术)、有慢性胰腺炎相关并发症(囊内出血)或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史,行PET-CT检查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影像学结果的分析,由于医务人员的阅片水平不同,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结论差异较大。

作为临床医生除关注危险因素外,应重视阅片,不断完善检查,以提高早期胰腺癌的诊断。

3.3内镜检查经口胰管镜检查(peroral pancrcatoscop , PPS )可早期发现细微的病变。

由于原位癌仅局限于导管上皮,无肿块形成,目前只有PPS可以对其作出诊断。

有报道在72例胰腺癌患者中应用此方法发现了11例胰腺原位癌。

ERCP对胰腺癌的诊断率为85%〜90%。

由于90%以上的胰腺癌起源于胰腺导管,因此ERCP呈像及细胞学刷检对早斯发现胰腺癌胰管异常有一定意义。

早期胰腺癌ERCP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主胰管扩张、狭窄或胰管内充盈缺损,部分病例仅有主胰管扩张。

ERCP获得的胰液及细胞刷检标本,可进行细胞学、肿瘤标志物或基因检测,为提高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PPS和ERCP为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提供了较有效的手段,但医院硬件及人员的经验不同,其应用有一定的限制。

4、胰腺细胞学检査上述ERCP下抽取胰液作细胞学检查对胰腺癌的确诊率可达30%〜79% °Uejara等报道10例原位癌,胰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60%。

病变部位及病灶大小与胰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有关,研究发现,病灶直径小于2cm者检查阳性率高于直径大于6cm者。

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较大的癌肿阻塞了主胰管,脱落的细胞较难从胰管流出所致。

此外,细胞刷检阳性率可达50%〜85%。

且胰腺头、体部癌刷检阳性率高于尾部和钩突部癌。

胰胆管同时刷检可以提高阳性率。

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胰腺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EUS-FNAB )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存在一定的意义,并可区分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

随着EUS的广泛应用,EUS以及EUS-FNAB在未来胰腺癌的诊治中将会有更加显著的地位。

尽管对早期胰腺癌诊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设备、人员技术水平的不同,其临床诊断结果差别较大。

在临床工作中,重视胰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原因,重视消化道症状,结合肿瘤标志物、癌基因及EUS等影像学检查将有益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

相关阅读:*急性胰腺炎患者建议进行胰腺癌筛查*研究者发现四特征可更加准确识别胰腺癌* miR-21与胰腺癌的研究进展*陈汝福教授谈胰腺癌的早诊早治关键词:胰腺癌早期诊断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