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四单元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四单元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四单元北洋军阀的统治

高考范围

(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

①北洋军阀政权

②“二次革命”

③“二十一条”

④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近五年高考试题

(一)全国卷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2.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C

A.弥补财政赤字B.支付外债C.镇压国民党D.复辟帝制13.下列各项,符合20世纪初粱启超史学主张的是 B

①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②提倡用章节体编写史书

③批判近代西方史学理论④强调探讨社会进化之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5.“二次革命”的主要战场在 B

A.江西和上海B.江西和南京

C.江西和广东D.江西和安徽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0.1913年在印度召开的西姆拉会议 B

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的双边会议B.讨论了西藏问题

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D.划定了“麦克马洪线”

11.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造于 C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

C.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D.辛亥革命发生之后

(二)上海卷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4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①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

②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

材料二: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③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41.①迅速上升(1分)。

②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分)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分)“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的环境。(2分)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2分)若指出北洋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也可给1分,但本小题最高不得超过7分。

③a. 外国侵略(或帝国主义)势力要继续控制中国市场。(2分)

b. 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2分)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38.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请从欧美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予以概括说明。(2分)

示例: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

政治上:

经济上:

(2)为什么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00年间,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体系?(3分)

生产方式:

政治变革:

国际格局:

(3)垄断组织产生的条件和实质是什么?“二战”前后垄断又有何新的发展?(3分)(4)(以下3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回答)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进入垄断阶段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体制方面所呈现的不同特征,说明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性和多样性。(3分)(5)人们常说,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步履艰难、一波三折。请列举从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尝试。(3分)

38.(1)政治: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1分);经济;手工工场(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发展或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分)。

(2)主要国家先后完成了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或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1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1分)(如具体列出1848年欧洲革命,1861年改革,德、意统一,美国内战,明治维新中2项以上也可给1分);殖民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或殖民地半殖民地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分)。

(3)是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情况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2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1分)。

(4)甲:英国大块拍卖封建地产(1分)法国把没收的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1分)美国颁布《宅地法》解决土地问题(1分);

乙:英、法—国内革命战争;美—民族独立战争;日、俄—自上而下的改革;德、意—王朝战争(4种中答出3种即给3分)

丙:英、法、美民主化进程比较顺利(1分);德、日、俄政治上保留了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倾向有所加强(2分)

(5)洋务运动(1分)。维新变法(1分)。清政府的“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任答1项给1分)

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1)这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的变化是

(2)导致乡民迁居谋生以及职业变化的两个基本原因是

(3)第四个时段出国谋生的人数猛增,主要原因是

32.(1)由农村到城镇、国外(1分)。(2)农业手工业(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传统农业经济,或小农经济)衰落(1分)。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或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1分);国门逐渐打开(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加强)(1分);如能指出人民的思想观念变化这层意思可加1分;(3)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或军阀长期混战)(1分);日本帝国主义入侵(1分)。如答“一战”期间大量华工出国加1分。

(三)广东卷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广东试卷

12.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C A.弥补财政赤字B.支付外债C.镇压国民党D.复辟帝制13.下列各项,符合20世纪初粱启超史学主张的是①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②提倡用章节体编写史书③批判近代西方史学理论④强调探讨社会进化之理 B

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

1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A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C.变科举、开学校D.办报刊、立学会

12.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中都曾宣布独立的省份是 C

A.江苏B.安徽C.广东D.江西

13.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D

A.资产阶级力量强大B.孙中山高举反复辟旗帜

C.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D.全国人民一致反对

14.中国近代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和徐寿的共同经历在于①参加制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②同清政府的洋务机构有联系③翻译过西书④主要成就在数学方面 D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15.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B.北洋军阀控制各省政权

C.思想文化一度繁荣D.北京政府更迭频繁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河南卷)历史试卷

11.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斗争方式有①举行双边谈判②采用政党政治③运用法律手段④进行武装斗争 D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黄遵宪被称为“诗界之哥伦布”,主要是因为他 B

A.游历了许多国家B.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国巨变的诗歌

C.诗中充满爱国激情D.主张自由抒发感情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初开始在上海、无锡等地投资实业的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被称为“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据统计,至1936年,荣家企业年产面粉1694万袋,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总产量的27%,拥有粉磨机347台,占全国总数的28%;荣家企业拥有纱绽57万枚,织布机5300台,均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华商棉纺业总数的21%。

——据《荣家企业史料》材料二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锭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锭,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材料三1938年2月荣宗敬在香港病逝。有报纸载文称,荣氏兄弟“对于中国经济,已有甚大之贡献;其小则使无锡成为江苏省次于上海之工业区;大则促使内地农产资源之开发。复由其本身经验,深知教育之重要,在无锡本乡创办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为所办事业及社会培育人材,尤为难能可贵”。数日后该报又称,“荣宗敬兴办实业,历数十年,功效昭著,民生利赖;是次日军侵入淞沪,复能不受威胁,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嘉尚”。

——据1938年2月11日、18日《新闻报》回答:

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3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荣家企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6分)荣氏兄弟还有什么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3分)32.答案要点:(12分)

基本出发点:发展民族经济,满足人民需要,抵御外国经济侵略。(3分)

作用:利用中国的农产品发展棉纺业和面粉加工业,发展了民族工业;对抵御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作用;使无锡、上海的地方经济有一定发展。(6分)

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兴办教育;民族气节。(3分)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历史卷

9.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B

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

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

D.领导了北伐战争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辽宁)文理综合卷

东北地区是近代以来列强极力争夺的战略要地。为捍卫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回答7-9题。

7.甲午战后,经三国干涉,日本被迫交还辽东半岛。这反映①列强在华争夺趋于白热化②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得成效③清政府国际地位极端低下④日本无力对付三国的联合威慑D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1904-1905年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出现了“日胜俄败”的结局,使中国的志士仁人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加剧了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论争。论争的焦点之一在于是否A

A.实行民主政治B.收回铁路、矿山等利权

C.废除科举取士制度D.仿照西法练兵

9.日本胁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日本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其主要目标是C

A.强化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

B.加强对俄国的军事力量

C.吞并东北,并作为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

D.建立伪满洲国

(四)综合卷

(五)春季卷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内蒙古、安徽卷)历史试卷

10.下列关于张勋复辟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黎元洪支持张勋发动复辟

B.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的怂恿有关

C.张勋复辟发生后段祺瑞予以支持

D.黎元洪领导了挫败张勋复辟的斗争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37.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37.(共35分)答案要点:

20世纪一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考生若答出美国妄图在中国建立美政府,继续控制中

国;新中国成立,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可酌情加l-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单元主干知识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

1.北洋军阀政权

①建立的时间: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

②建立的标志:临时政府正式迁往北京。

③袁世凯专权:

A.政治上: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B.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2.“二次革命”

①背景:

A.国民党成立: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并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1913年春,为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派人在上海刺杀了宋教仁,并决定用武力镇压国民党。

C.以盐税作抵押,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出卖主权。

D.1913年,袁世凯罢免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E.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

②概况:

A.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掀起“二次革命”。

B.江苏、广东、安徽等南方数省相继独立。

③结果:

A.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失败被镇压下去。

B.袁世凯的势力更加巩固。

3.“二十一条”

①背景:

A.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B.国内: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

C.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企图独占中国。

a.1914年秋,日军侵入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b.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②内容:

A.要求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

B.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

C.规定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

D.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E.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③实质:要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

④结果: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容以后再议外,袁世凯接受了其他全部

要求。这就是“五九国耻”。

4.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①洪宪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准备元旦登基,年号“洪宪”,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②护国运动

A.背景:

a.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举国反对。

b.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

c.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

B.概况:

a.1915年底,原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起义,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向四川、贵州和两广进兵。

b.北洋军节节败退,各省纷纷独立。

C.结果:

a.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b.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c.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运动取得胜利。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历史背景

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经过辛亥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③“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投资新式工业。

④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

⑤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业。民国初年出现的各种实业团体,形成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热潮。

⑵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外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②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

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作用更大。

③“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要求。

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①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②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发展也

迅速。

③对发展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除张謇倡导发展实业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还有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等著名实业家。

3.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③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

④民族工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里艰难发展,当大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之时,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

近纲报告第一章节--北洋军阀时期 引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渊源 事情还得从十九世纪末期说起。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被李鸿章派赴东北前线,负责筹拨粮饷并联络各军。由于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朝野人士在战后交章上奏,争相向朝廷献言练军之法。 袁世凯的运气也实在是好,恰好这时编练定武军的胡燏棻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袁世凯 翁同龢和荣禄等人随后便联名保荐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前往小站练兵。有了这些朝中大佬的保荐,事情当然好办。由此,袁世凯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也成为他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 1895年12月,袁世凯到小站正式接管了已初具规模的定武军,在将原定武军的兵额招足到7300人后,袁世凯将之改名为新建陆军。为了把新建陆军建成一支模范军,袁世凯重金聘请了包括退役军官沙尔在内的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或奥制的标准化枪械,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的袁世凯,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这支军队上,几乎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袁世凯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建陆军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袁世凯用人还是有一套的,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才脱颖而出的,譬如“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原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就连那些被朝廷革职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也都纷纷投靠到袁世凯的麾下,为之卖命。 由于清廷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中惨败,扩大新军的规模也就成为朝野中的共识,这对袁世凯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机遇。1903年11月,经过一番努力后,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了袁世凯设立练兵处的建议。由此,袁世凯甩开膀子大干,北洋陆军六镇也在两年之后大体编练完成,这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发轫期。 当时的北洋六镇,除第一镇因是旗兵不能控制外,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各镇的主要将领也几乎都是由袁世凯一手选定,个个都是小站出身:第一镇统制先为凤山、后为何宗莲;第二镇统制先为王英楷,后为张怀芝;第三镇统制先是段祺瑞,后为曹锟;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五镇统制为吴长纯,后改为张永成;第六镇统制先是王士珍,后改为赵国贤。下面担任协统、标统的中上层军官也都是袁世凯的人,比如雷震春、陈光远、李纯、王占元、卢永祥、鲍贵卿、王怀庆、田中玉等。 看到日益成长的新军和权势日渐加重的袁世凯,那些满族亲贵不免有些养虎为患的不寒而栗了。的确,袁世凯是很能干,但他又太能干了,而且是个汉人哪。袁世凯那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已经渐渐如脱缰之马,清廷的缰绳似乎有点套不住他了。特别是军队方面,清廷虽然计划编练三十六镇,但除了袁世凯的北洋六镇练成外,其它各省大都没有练成;即使练成的,战斗力也远不如北洋陆军六镇。 袁世凯毕竟不是曾国藩那样忠君爱国、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这万一他……哼哼,后果不

2017秋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word教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019-2020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随堂练习卷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内阁制,排除B项。此时皇帝已经退位,排除C项。袁世凯此时尚未称帝,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 A 2.20世纪初期体现帝国主义图谋灭亡中国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解析由题目中的“20世纪初”可排除A项和B项,A项是1842年签订的,B项是1895年签订的。C项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是日本在1915年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条约。 答案 D 3.“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解析材料“覆民政而复帝制”反映的是民国初年的复辟帝制。20世纪初期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最终失败,“民国乃得中兴”,故C项正确。 答案 C 4.因反对“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率召外侮,警告迭来,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而采取的行动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复辟帝制 解析结合材料“元首谋逆,蔑弃《约法》”可知此行动指的是袁世凯称帝后,革命党人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的护国运动,故选C项。 答案 C 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 )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 解析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皖系军阀。 答案 D 6.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练习)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1借助时代特征解读历史概念的意识不足 例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针对练1] (2016·郑州期中调研)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短板2论证问题的逻辑性不严谨 例2(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针对练2]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短板3调动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史料的意识不足 例3(2014·课标全国卷Ⅰ)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

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难点: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袁世凯复辟 (二)军阀割据混战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宋教仁遇刺案。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2)发展过程: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迫不及待地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3)产生的结果: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绝望而死。 结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军阀割据混战。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原因: 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统治: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产生的结果: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时期,军阀割据,政治动荡,被称为最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新旧体制杂糅并存。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坚持不懈地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些斗争,虽然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却丝毫没有改变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现实。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作业布置】 1.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西的北洋军阀是谁? 2.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什么? 3.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苏的北洋军阀是谁? 4.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的对象不包括谁?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但1912-1928年中国社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农业方面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8条,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可依本条例获得奖励;同年11月3日,北洋政府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更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给奖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旨在为轻工业开发原料,为农业改造生态环境。以上这些奖励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这一点从当时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和在出口货物中所占比重的消长情况可以看出。在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作物为棉花、蚕桑、烟草、大豆、花生等。由于经济作物的发展与粮食作物的商品化,在中国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带,逐步形成了若干农业专门化区域。如棉花多产于江苏、湖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蚕桑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农业专门化的发展,表现了中国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的程度。 二、工矿业方面 1911年以前的中国工业,除少数兵工厂外,大约有75个制造业和33个煤矿、金属矿,而且这些厂矿均建于1872年至1894年期间。从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地大量涌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 从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7%上升到22%,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1912-1920年工矿业为稳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多。到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多,增长了167%。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1921-1928年企业数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不多,中国工矿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三、金融业方面 随着近代商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商业在往来流通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把原大清银行和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和新的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创建伊始实际资本不过300万元。后来通过招商股扩充资本,到1920年已有资本1229万元,此后,总行又在地方省市陆续设立分行。

10.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案

第10课北洋军阀的统治 宋应贵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代表帝国主义的利益。) ⑶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软弱无力, ⑷尊孔复古的逆流 ◆段祺瑞为首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半封建性决定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1,形成的社会根源: 半殖民地性决定(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那些影响? 二,短命的张勋复辟: 1,府院之争 (1)含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2)焦点——要不要参战,由谁主持参战 (3)实质——美日在中国的争夺,美日矛盾的体现。 (4)后果——“府院之争”给张勋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2,张勋复辟的活动 思考:段祺瑞对待张勋复辟的态度是怎样的?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什么? 三,段祺瑞专制: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一,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制定临时约法(1912) 2,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1913) ⑴宋教仁为什么要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 ⑵阅读书中国民党宣言的部分引文,分析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的纲

专题八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优质学案)

专题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 一.政治方面 1.袁世凯复辟帝制 2.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 3.五四运动: (1)背景:①国际形势:十月革命胜利;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给。(导火线)③国内形势: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 (2)过程:以为先锋,以为主力;由先进知识分子领导者;中心由转移到,主要口号有“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拒绝 在和约上签字”、“还我”等。 (3)成果:释放、罢免、拒绝。 (4)性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5)影响:①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是的开端;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中共成立和中共二大 (1)“一大”召开:1921年在召开。规定党的任务(纲领)是推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意义——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二大”召开,1922年在上海召开,规定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制定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 领)。 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5.国共合作(1924—1927) (1)背景:①中共工人运动受挫;②孙中山国民革命多次失败;③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 (2)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3)影响——标志国共合作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大革命由此兴起。6.北伐战争 (1)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实现中国统一。 (2)概况:1926年7月从出师,1927年初占领武汉、南京、上海等地。 (3)意义:动摇了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4)失败:政变和政变的发生,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 原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中国共产党错误;帝国主义的破坏。 (5)教训:不能放弃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 二.经济方面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1912-1919)

【学生版】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民国初期,(政府)参考西方有关法规,并吸纳工商界代表的建议,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这反映了( )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律制度的逐步建立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2.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3.1913~1915年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这反映出( ) A.中国社会普遍对辛亥革命很失望 B.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是错误的 C.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的野心 D.新文化运动对儒家传统文化彻底否定是错误的 4.“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 C.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D.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 5.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在下列哪一事件中最能体现( )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B.违背社会进步潮流 C.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D.民主革命派的反对 7.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根源是( ) A.军阀拥有武装 B.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C.各帝国主义国家扶植军阀混战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下表是1913~1920年间中国部分轻工业工厂数量的变化表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快速发展 B.各帝国主义都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的发展 D.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9.1916年1月出版的第一卷第五号《青年杂志》在“英汉对译”一栏中刊登的是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的节选。杜尔格对他的评价是:“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青年杂志》刊登这篇文章,说明其倡导的思想是( ) A.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B.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D.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 10.1919年胡适在发表的《谈新诗》中指出: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先要语言文体的解放,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据此,胡适认为( ) A.文学革命也是思想革命 B.思想变革应从文学开始 C.新文化运动迎合了时势 D.文学革命需要变革儒学 11.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相同点有( ) ①孙中山号召或领导②都是武装斗争③矛头指向北洋军阀④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2.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 (1915) 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结合所学你认为原因是( ) A.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的变革 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北洋军阀发展简史

北洋军阀发展简史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中华民国政府的通称。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 日在北京就职,又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支持,对内主要代表国内封建势力,以北洋军队为统治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起军事化的统治。 ·形成阶段:1895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为了支撑危局,清政府于1894年冬天任命淮系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凯接统这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北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和发展而产生的。为了控制北洋军,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注重搜罗党羽,拼凑班底。其中最终要的有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被称为“北洋三杰”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构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的骨干。1898年,袁世凯依靠北洋军,出卖维新派,换得慈禧太后和荣禄的信任,袁世凯和北洋军初露头角。1899年和1900年,袁世凯又依靠北洋军镇压山东义和团,得到中

外反动派的赏识。1901年,袁世凯继李鸿章后,担任举足轻重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利用职权,竭力扩充自己的实力,到1905年,北洋六镇全部练成,兵力六、七万人。1911年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依靠北洋军的实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一方面迫使清政府交出实权,另一方面又迫使革命党人妥协。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1912年,袁世凯用武力统一全国,北洋集团由此独占了全国政权。接着,袁通过威胁手段,于10月当选正式大总统。随即解散国会及省议会,用一批官僚政客组织政治会议、约法会议、参政院等御用机构,建立起个人独裁统治,并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从此开始建立起北洋军阀对中国长达17年的反动统治。1913年,用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建立并巩固了专制独裁统治,北洋军阀的势力达到了鼎盛时期。自1915年春开始,他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同年12月12日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废除民国纪元。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首义,护国战争爆发,在全国反袁的浪潮下,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这场战争反对帝制,维护共和,具有革命性,势不可挡。袁世凯虽然还想挣扎,但已力不从心,于1916年6月6日病死。袁世凯死后,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北洋军阀分为直、皖、奉三系,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是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 - 1928年)。总体特征表现为:(1)政治上,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同时新的革命力量不断孕育发展。(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和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4)社会生活上,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在衣、食、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 【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新文化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护国战争;1917年“府院之争”;1915年新文化运动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4班,班级共40人,全班只有十六个学生选历史课,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段历史几乎一片空白、对民族工业等概念不清楚,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通过短期接触发现高一新生对于历史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课堂上喜欢思考问题,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北洋军阀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北洋军阀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从经济角度进行研究 说起北洋军阀,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大多都是反面的,而且在正统的历史教科书里,北洋军阀所制造的历史现象,也多属于黑暗反动,祸国殃民,所以对比于近代史上的其他人物和势力,好像以前对于北洋军阀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我选择北洋军阀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作为研究课题,并非要为他们平反,只是对北洋军阀比较感兴趣,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更深层次更广泛地了解他们,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那本正统的教科书。至此我读了《北洋军阀史》和其他相关的期刊论文,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讨论北洋军阀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如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社会风俗、文化等,但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的历史实在过于纷繁复杂,派系之间斗争不断,要细细研究必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因为个人时间精力有限,本篇报告会主要从经济的角度研究北洋军阀的影响。况且初高中的教科书中对于北洋军阀在国家主权等政治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已经有了比较详尽的描述,鲜少从经济方面阐述,所以我希望能过从经济方面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北洋军阀。 在我之前,已经有不少有名的历史学家和学者对北洋军阀进行深入的研究。来新夏、莫建来在《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中,开篇给北洋军阀下了定义:“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它以1895年小站练兵为契机而崭露头角,嗣后经过十五六年的精心经营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为一股重要的军事政治力量,攫取了足以左右政治局面的权力,终于乘辛亥革命之机占据了中国的统治地位。在此后的16年时间里,虽然政潮迭起,派系纷争与更易剧烈而频繁,但北洋军阀集团却一直把持了全国的统治权,从而出现了一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因此,北洋军阀在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上无疑有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① 对于整个北洋军阀集团的历史作用,来新夏教授著文从五个方面作了论述:1.北洋军阀集团在清末是维系晚清十余年统治的一个支柱。2.北洋军阀集团是辛亥革命时期转移政权的主要力量。主要表现为:如果不是这支军队在搞纵横捭阖,清朝政府是不是这么容易交出政权是值得考虑的,同时也是这支军队对局势的威慑力量,使革命者被迫退让,使袁世凯轻取中华民国的统治权。3.北洋军阀集团是统治中华民国统一政权的代表。4.北洋军阀集团所掌握的北洋政府是由统一走向再统一的一个过渡。5.使中国的军制摆脱了旧有的落后而陈旧的状态。② 而在经济方面,历史对于北洋军阀的所作所为也是褒贬不一的。有学者认为北洋军阀割

北洋军阀统治知识点

北洋军阀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新趋向 1、1913年7月,袁世凯任命进步党熊希龄为内阁总理。9月,组成包括梁启超、汪大燮(xie 四声)、张謇在内的“第一流人才内阁”(强力部门由袁世凯嫡系掌握)。 2、1913年,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10月10日,袁世凯就职。11月4日,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议员资格,使国会无法开会。11月26日,组织政治会议。1914年1月10日,取消国会。3月,约法会议召开。5月1日,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撤国务院,总统府设政事堂为办事机构,以“国务卿”(首任是徐世昌)为政事堂首脑。成立代行立法机关职权的参政院,袁世凯任命参政。参政院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任期改为十年,连选连任不限;总统任期届满时,若有政治必要,不必改选,即可连任;总统继任者由现任总统推荐,被推荐者无限制。专制独裁统治被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3、袁世凯和守旧派、复辟派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4、白朗以“抚汉讨袁司令大都督”的名义发布告示,声震豫西。采用避实击虚的战术在豫、皖、鄂活动,在老河口整编称“公民讨贼军”(“扶汉军”),自称“中原扶汉军大都督”,决定进军西北。在陕西、甘肃受挫后回到河南,1914年8月失败。白朗起义是辛亥革命失败后革命低潮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打击了袁世凯反动统治,鼓舞了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力量。 5、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任总理。《中华革命党总章》“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认为民族主义已完成,没有提出反帝纲领;组织上强调党的集中统一,规定入党者必须宣誓对孙中山绝对服从,并按手印,还按入党先后顺序把党员分为“首义”“协助”“普通”三等,所享权利不同,人为地造成等级森严,加深党内外隔膜,脱离群众;过分注重军事,忽视发动群众。在东京创办《民国杂志》。 6、一战爆发后,留日但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部分国民党人,以讨论欧事为名,于1914年8月在东京成立“欧事研究会”会员主要是追随黄兴的国民党军事骨干和国民党中稳健派。坚持反袁主张,但在斗争策略上反对孙中山“急进”方针,主张“缓进”,存在着对革命缺乏信心的消极因素。 7、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分五号:中国承认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将旅大租借期及南满、安奉铁路期限延长至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内蒙东部的特殊权利;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未经同意他人不得开采附近矿山;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国警政、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将武昌至九江、南昌至杭州、潮州间铁路建筑权给日本,允许日本在福建有投资建筑铁路及开矿优先权。 8、1915年5月9日,经过几个月的秘密谈判(陆徵祥、曹汝霖),日本迫使袁世凯接受除第五号内容外的要求。“五九国耻”。 9、“二十一条”的谈判与签订,从上海发起国民大会,各地纷纷响应,形成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 10、1915年8月,古德诺(美)《共和与君主论》;有贺长雄《共和宪法持久策》鼓吹由袁世凯称帝。杨度、孙毓筠(yun二声)、严复、刘师培、李燮(xie四声)和胡瑛(“筹安六君子”)组织“筹安会”,公开鼓吹恢复帝制。10月6日,参政院决定不再召开国民会议,由国民代表大会决定国体。10月8日,袁世凯公布《国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2月11日,参政院投票赞成君主制,12月31日,袁世凯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11、1915年9月,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坚持共和,反对帝制。12月25日,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宣布云南独立,组成“护国军”讨袁。1916年1月1日,云南军政府成立发布讨袁檄文。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时为一战,欧美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态度因

第16讲 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第16讲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编者选题表 考点角度题号 辛亥 革命 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1 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2 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狭隘认识3 立宪派的作用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缺陷5 革命党人对民族主义思想的改进6 综合7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潍坊一模)对图一、图二间的联系解释合理的是()

A.洋务运动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 B.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洋务企业集中地 C.洋务运动培育了辛亥革命的武装力量 D.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 解析:D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从图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影响力较大的地点都是在洋务运动开展的地区,说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排除A项;根据题图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地多与洋务运动开展地区重合,属于表面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 项;清末新政编练新军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武装力量,排除C项。 2.(2018·江苏卷,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解析:B据材料中“近代四川”“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也有官的商的款……怕的是外国占路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保路运动。保路运动爆发后,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革命党人趁机发动革命,加速了清政府的垮台,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而保路运动发生于1911年,A项错误;促使五四运动发生的事件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项错误;推动国民革命兴起的是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D项错误。 3.(2019·湖北联考)孙中山曾说:“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毕生的职责。”据此可知,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解读() A.具有一定的狭隘色彩 B.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 C.是为完成反帝的任务 D.借鉴了欧美民族学说 解析:A“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毕生的职责”,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满,带有一定的局限性,A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民族主义,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C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借鉴了欧美民族学说,D项错误。 4.(2019·湖北名校联考)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立

北洋军阀对中国历史影响

北洋军阀统治对中国历史影响 专业:工科试验班(工学) 学号:3100103054 姓名:梁恺祺

论文摘要: 辛亥革命将清政府推翻之后,民族资产阶级并未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而是由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果实,建立了一个中国历史特有的,以“中华民国”为招牌的,“北洋军阀”政府。究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目录: 1.北洋军阀形成原因及其统治特点; 2.北洋军阀统治造成的消极影响; 3.北洋军阀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 1.北洋军阀形成原因及其统治特点; 北洋军阀最早要追溯到1895年的袁世凯“小站练兵”。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国民一片痛骂声中于宣布取消帝制。随后的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忧愤之中死去。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占踞东北三省。另外还有山西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定武军,西南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部分军阀还处在外国列强操纵下,中国从此尔吞我并,争斗不已。据统计,从1916年袁世凯死后到1926年北伐战争,全国共发生过有记录战斗大小600余起,可见这段时间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安。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私人武装”,最早要从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在满清八旗兵极度衰弱的情况下支持发展的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

地主武装。这些武装中,因为地域的关系实现了严格的“兵为将有”的 制度,加强了其对于农民起义的战斗力。这些私人武装的存在,使得在 中国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且深被各代封建统治者所恶的“藩镇割据” 形势再度出现,而清政府又不得不依赖其维护自身统治。究其根本,造 成军阀割据是因为封建自然经济还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这些“土皇帝”才能在封闭的一块区域里称王称霸。 2.北洋军阀统治造成的消极影响;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各个派系军阀为巩固自身统治,采用各种残酷手段压榨民脂民膏,甚至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同外国侵略者互相勾结。据统计,自1912—1926年,北京政府共发行了28种公债,发行总额达876,792,228元,实发行额也达612,062,708元(注:千家驹《旧中国公债史资料》,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版,第366—360页)这些当然都是有借无还的官债。另外,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至数十种,而且年年增加,从1924年四川的盐税附加税竟有26种之多。1914年以后河北省创行了烟酒牌照税和印花税等(注:《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81、586页)张作霖在东三省、直隶等省滥发奉票,吴佩孚在湖北加印官票、金库券、军需兑换券(注:《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92页。);在河南发行400万有奖库券,分配各县,强民购买,(注:《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88页。)其恶果通货贬值,票券形同废纸,物价腾涌,人民生活困苦。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述评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述评 北洋军阀时期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持续16年,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两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有: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并大肆出卖国家主权。主要事例有: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与俄国签定〈〈中俄声明〉〉,导致外蒙古实际上成为俄国的殖民地。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3、帝国主义乘中国政权交替之际,大肆侵略中国,主要有俄国对外蒙古的侵略,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日本侵占山东并欲独霸中国。第二阶段的主要特点有: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派,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加上其他地方军阀,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比较大战争有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革命党人和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分别发动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如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发动的反张勋复辟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以及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发动的新文化运动等,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代表的一系列工人运动,掀起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3、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二七惨案”之后,中共认识到单纯依靠工人阶级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只有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成功。而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也发现依靠军阀打军阀的老办法行不通,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决定与中共合作,共同完成打倒军阀除列强的革命任务,顺应民意。通过北伐战争,最终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4、帝国主义在中国各自寻找代理人,对中国分而治之,加紧争夺中国,日本和美国是争夺中国的主要力量。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因为他们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对外出卖国家权益,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镇压民主革命运动,军阀之间为了争夺地盘互相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这一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除了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外,也与北洋军阀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分不开。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得到了壮大,这为新文化运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中国政府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也作了一定的努力。比如:坚决反对英国对西藏的分裂活动,拒绝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反对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无理要求,并拒绝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一时期由于军阀割据,政局混乱,政府对人们的思想控制较松,思想较自由,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科学、天赋人权、法制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都得到广泛的传播,出现思想大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