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理论

合集下载

许渊冲的十字文学翻译理论

许渊冲的十字文学翻译理论

许渊冲的十字文学翻译理论许渊冲的“十字”文学翻译理论许渊冲的文学翻译理论,主要浓缩于“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当中。

“美”,指三美论和再创美论或三美补论。

三美论是诗词翻译的本体论,三美指意美、音美、形美。

译诗要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

三美之中,意美最为重要,音美其次,形美最后。

在提出把三美论作为诗词翻译的本体论之后,许渊冲进一步指出:推而广之,文学翻译就是把原文的美转化为译文的美,把一国之美转化为全球之美。

换言之,文学翻译就是美的再创造。

如果三美论是诗词翻译的本体论,再创美论则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即三美补论。

“化”,指三化论和化学论。

三化指深化、等化、浅化;三化论是文学翻译的方法论。

所谓深化,包括特殊化、具体化、加词、一分为二等类译法;所谓浅化,包括一般化、抽象化、减词、合二为一等类译法;所谓等化包括灵活对等、词性转换、正说、反说、主动、被动等类译法。

如果译文内容比原文内容更深刻了,那就是深化;而浅化正好相反,指把深奥难懂的原文化为浅显易懂的译文。

总之,所谓等化,指形似的译文;所谓浅化,指意似的译文;所谓深化,指神似的译文。

浅化就是避短,深化却是扬长,等化也可以说是半扬长半避短。

在钱钟书的“化境说”、许渊冲本人的“三化论”的基础之上,许渊冲提出“译学是化学”的翻译命题,这就是许渊冲的“化学论”:文学翻译是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另一个国家的美、甚至是全球美的“化学”。

“之”,指三之论。

三之指知之,好之,乐之;三之论是文学翻译的目的论。

知之是翻译的基本或最低目的,好之是翻译的较高目的,而乐之则是翻译的最高目的。

其中的“乐之”,包括读者的乐之和译者的乐之。

要使读者乐之,译者必须首先乐之,这是翻译的成败关键。

“艺术”,指翻译艺术论。

文学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不仅文学翻译是艺术,文学翻译理论也是艺术。

因为:科学研究的是“真”,艺术研究的是“美”。

文学翻译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文学翻译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对严复 “ 信达雅 ” 美学造诣上 的补充 。可见 中国传统译 论同哲学
与美学 有着 不可分割的关系 ,美学思想成为 翻译研究 中不可或 缺 的一部分 。 文学 翻译 中所蕴含 的美学意义更 是不言而喻 , 翻译 美学视角下 的文学翻译更成为翻译研究中的重要课 题。


我 国 翻 译 美 学理 论 的发 展
美, 如对偶 、 排 比等 , 比英文更明显突出; 更重要的 , 中国古典 美学 还讲究 中和 、 气韵、 意境 、 美丑、 情志 、 形象 、 形神、 文质、 虚实 、 真 幻、 文气 、 情景 、 动静 、 比兴等强调文字 内在精神 的美 学要素 。而
研究其 对翻译的启示 , 同时 , 以针对性 和相关性 为指引 , 借鉴 和
翻译美学以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译文翻译审美主体读者和译者翻译审美意识系统审美标准及其审美再现手段为研究对象以本位观照外位参照为研究原则立足自己的文化土壤充分挖掘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研究其对翻译的启示同时以针对性和相关性为指引借鉴和吸收西方美学中的有关理论丰富中国翻译美学的理论内涵
语 言 文 化
2 0 1 4年 第 7期
文学翻译 中的翻译美学理论

( 兰州大学外 国语 学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 摘

要】 美学与翻译理论研 究有着天然 内在联 系, 二者的结合是翻译研 究的一 个方 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 实践上 , 美学对翻译都有
定借 鉴 意 义 , 尤其是文学翻译。 本 文通 过 我 国翻 译 美 学理 论 的 发 展 以及 翻 译 关 学 与 文 学 翻译 的 关 系 , 探 讨翻 译 美 学研 究对 文 学翻 译
三、 美学 分 析 运 用 到 文 学 翻 译 当 中

文学翻译理论

文学翻译理论
*罗国林在《风格与译风》中认为译者应适
当抑制表现欲望,“时刻小心翼翼地忠实于 原著…使自己的个性服从于原著的风格。”
*举例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译一:If she but turned her head and
smiled ,there were cast a hundred spells, And the power and paint of the six palaces faded into nothing.
许渊冲译 I tremble (in my heart) as I draw near home, And dare not ask what news you bring.
translated by Giles
*四、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性
*福楼拜说:“风格不但就是其人,而且还是
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Along each empty path no footprint seen.
In his lone skiff his bamboo garments screen
An aged fisher from the snowstorm chill.
Fletcher
_____Translated by
*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
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风格体现在文艺作 品内容和形式的各要素中。”
*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关系
第一种境界 第二种境界 第三种境界 第四种境界 第五种境界
作者风格+零
作者风格+译者风格
作者风格+译者风格

+译者风格

+零
*译者要善于抑制自己的风格,以再现作者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语义对等性的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语义对等性,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语境、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语义对等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
语义翻译更注重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力求保持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译文的交际效果,强调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联系
交际翻译的对等性
彼得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文本的类型和功能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对于信息型文本,如新闻报道、科技文献等,应该采用语义翻译方法,以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对于表达型文本,如诗歌、散文等,应该采用交际翻译方法,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04
文化翻译理论
VS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是一种将源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目标语言读者的过程,其原则包括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
详细描述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在目标语言中再现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内涵,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文化翻译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及在必要时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注释。
在实际翻译中,两种方法常常需要结合使用,以确保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够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功能。
01
02
03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关系
优点
交际翻译强调译文的交际效果,能够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交际翻译的对等性要求也提高了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直译的定义与原则
直译的原则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教程》(A T 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 emantic translation) 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 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 n)、应酬功能(phatic f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

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

翻译的六大理论

翻译的六大理论

翻译的六大理论翻译的六大理论是指在进行翻译时,会参考和考虑的六种不同的理论,它们分别是文本结构理论、意义理论、功能理论、交际理论、多元翻译理论和双系翻译理论。

一、文本结构理论文本结构理论认为,文本中包含的信息是通过特定的结构来表达的,而翻译的目标就是要把原文的结构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从而使其具有相同的意义。

英国文学家普鲁士(R.C.Powell)曾提出“文本的结构是它的意义”,他认为文本的内容是结构决定的,翻译者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结构。

二、意义理论意义理论认为,翻译的重点是意义,即原文和译文应该拥有相同的意义。

文学翻译者应该在意义上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完整性;而技术翻译者则要注重意义上的准确性。

这意味着,翻译者在翻译时,要立足于原文的意义,要把原文的意义完整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

三、功能理论功能理论认为,文本的功能是其最重要的特征,翻译的目标就是要在文本的功能上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完整性。

翻译者在翻译时需要考虑文本的功能,并尽量保持译文的功能和原文的功能相同,即保证译文能够发挥出原文所想要传达的意义。

四、交际理论交际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译文应当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意味着,翻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要尽量使译文能够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五、多元翻译理论多元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语言、文化、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

翻译者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尽量把原文的含义准确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

六、双系翻译理论双系翻译理论认为,译文既要把原文的含义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又要确保译文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从而使译文尽可能成为一种可接受的作品。

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原文的内容,还要考虑译文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从而使译文更加准确、生动、接近原文。

总而言之,翻译的六大理论是文本结构理论、意义理论、功能理论、交际理论、多元翻译理论和双系翻译理论,它们都是翻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理论,翻译者应当熟知这些理论,从而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

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出现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应该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即“目的决定论”。

译文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译文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作者的意图和信息,也取决于译文是否达到了译者本人想达到的交际目的。

不同的翻译目的甚至可能导致同一译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翻译。

因此译者不但要深刻把握原作者的意图,而且要非常明确自己翻译活动的目的,才能决定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

但是这一理论是否适合文学作品的翻译呢?目前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存在不少争议。

“语言学派”认为文学翻译的目的是固定的,就是准确传达原文的字面美以及潜在含义,在文学作品翻译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译者本人的其他目的,因此认为功能翻译理论不适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

本文经过研究发现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同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诗歌、散文和小说等的翻译方法就很不相同。

即使对同一体裁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译者也往往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这种不同除了由译者的风格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外,还往往源于译者所希望达到的不同的翻译目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翻译目的可以导致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的翻译。

本文采用庞德(Ezra Pound)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杨宪益夫妇(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的英译《红楼梦》和林语堂的英译《浮生六记》为例,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翻译理论和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20世纪初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1915年《华夏集》的出版更加使他名声大作。

但是庞德翻译中国诗歌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把中国诗歌介绍给英语读者或者向英语读者介绍中国文化。

作为20世纪初美国“意象派运动”( imagism movement)的创始人和代表人,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是借助中国古典诗歌丰富、清新的意象来冲击当时在美国诗坛上充斥着的在庞德看来矫揉造作甚至无病呻吟的维多利亚诗歌风格。

文学翻译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文学翻译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总结

我认为,文学翻译离不开文学理论,文学 理论是前人总结的经验,一定值得我们研 究和学习。但我们也应带着批判的眼光看 待文学理论,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试着总 结自己的理论,有助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共十分,那么我认为翻译实践应占7分, 翻译理论应占3分,因为理论的目的是更好 的翻译文学作品本身。
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

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 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一门学科。 是文艺学的一个门类。传统的习惯把文艺学分 成三个门类: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它们都以文学为研究对象,都要求把历史的、 现实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和逻辑的研究结合起 来。文学史重在对文学的历史研究;文学批评 重在对文学的现实研究;文学理论则重在对文 学作逻辑的研究。从古往今来的文学现象中, 找出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揭示文学的不同形态 的特点。







孙大雨译:放纵的情郎,你终究不能吻到它,虽然快接 触那樱唇—可是莫伤怀。 卞之琳译:勇敢的钟情汉,你永远亲不了嘴,虽然离目 标不远了—也不用悲伤。 虽从指示层面做出了准确的语码转换,但未能理想的意 味层面的内容。 查良铮译:鲁莽的恋人,你永远永远吻不上,虽然接近 了---但不必心酸 人物的炙热情感一方面被永恒的保留了下来,另一方面 却又永远无法实现。 对于矛盾的变现更为出色,这显然体现了译者对于文学 理论的运用
对于我来说,现阶段,我应该提高英语语法、 写作、阅读、翻译等最基本的能力,才能 保证翻译的东西的质量,还需熟练掌握理 论知识,把翻译理文学文本的翻译要求译者不仅从文 本指示(denotation)层面,更要从文本意 味(connotation)层面去分析------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艺术真实性
艺术真实性就是用艺术形象来真实地反映生 活中本质的东西。 一句话,达到艺术真实的唯一道路就是艺 术创造。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就是:感 受—再现。 与此相反的一条道路,就是竭尽复制原作 语言形式之能事。这条道路只能把译者引向 歧途。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Nearing homeland timid I grow,
*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How can a deep love seem a deep love, How can it smile, at a farewell feast? Even the candle, feeling our sadness, Weeps, as we do, all night long. Translated by Bynner
*
*《文学翻译原理》 *《文学翻译论》 *《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
张今
周方珠
许钧
郭延礼
I dare not ask what I would know.
许渊冲译 I tremble (in my heart) as I draw near home, And dare not ask what news you bring. translated by Giles
*
*福楼拜说:“风格不但就是其人,而且还是
林裕莹(Y58150008) 马雪娇(Y58150010)
*
*文学翻译原理从美学,哲学和语言学等角度研究文
学翻译作为艺术创造过程的实质和一般规律 技巧和策略
*文学翻译技巧从语言等角度探索语言之间的转换的
*文学翻译史和文学翻译思想史研究翻译事业和翻译
思想的历史发展情况
*文学翻译批评运用有兲翻译理论,以及语言学、美
*
文学译品不仅要再现原作中包含的社会生活
映像的细节,而且要通过这种细节来揭示原
作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历史具体性和本质 特征。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The birds have flown away from every hill, Along each empty path no footprint seen. In his lone skiff his bamboo garments screen
学、哲学等理论对文学翻译领域中的各种现象迚行 分析批评。
文学翻译 理论
文学翻译 原理
文学翻译 技巧
文学翻译 及 思想史
文学翻译 批评
*
一、文学翻译的本质:艺术还是科学? 二、文学翻译中的思想性
三、文学翻译中的真实性
四、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性
五、文学翻译中的内容与形式
*
*在我们看来,翻译是一种技能的运用,一种实践过程及其
John, Anderson, my jo, John,
When we were first acquent.
Your locks were like the raven, Your bonnie brow was brent.
John Anderson, 我的爱人, John,
我们当初认得的时候storm chill.
_____Translated by Fletcher
Myriad mountains-not a bird flying Endless roads-not a trace of men. Only an old fisherman in a lonely boat, Angling silently in the river covered with snow. ————吴泾熊译
结果,本身并不是科学。研究这种实践过程及其结果的性 质和规律行的学问,即翻译理论才是科学。我们可以称之 为翻译科学。(张今11)
*两者兲系
翻译艺术是建立在一定文化和文学修养以及一定的科学知 识基础上的翻译技能;翻译科学则是翻译艺术中规范化的 知识结晶。(张今11)
*
我们的翻译家应当按照原作艺术意境的本来面目, 如实加以再现,而不能给这一艺术意境蒙上一层非 固有的社会或审美色彩。 爱尔兰诗人彭斯有这样一节诗:
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风格体现在文艺作 品内容和形式的各要素中。”
*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
*
第一种境界 作者风格+零 第二种境界 作者风格+译者风格
第三种境界 作者风格+译者风格
第四种境界 零 +译者风格
第五种境界 零
+零
*译者要善于抑制自己的风格,以再现作者
*五、文学翻译中的内容与形式
我们要求在真实反映原作艺术意境的基础上,来 求得文学译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第一,要保证译文内容和原文内容的一致; 第二,要保证译文形式和原文形式的和谐统一。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译文: The west is veiled in rain, the east banks in sunshine, My beloved is deep in love as the day is fine. 许渊冲译
风格为重,不能喧宾夺主。所以译者要尽量 选择同自己的气质与风格相近的作品,以便 有更多的共鸣和更好地再现作者的风格。
*罗国林在《风格与译风》中认为译者应适
当抑制表现欲望,“时刻小心翼翼地忠实于 原著…使自己的个性服从于原著的风格。”
*举例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译一:If she but turned her head and smiled ,there were cast a hundred spells, And the power and paint of the six palaces faded into nothing. 译二:Her sparkling eyes and merry laughter fascinated every beholder, And among the powder and paint of the harem her loveliness reigned supreme. (Giles)
你的头发是黑得像乌鸦,
你的额也是丰润无痕。(梁遇春译文) 约翰 安特生,我的爱人, 记得当年初相遇, 你的头发乌黑, 你的脸儿如玉。(王佐良译文,略有改动)
*
*文学翻译中的真实性表现为细节真实、社会真
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
1、细节真实
是指译文中的生活映象的细节和原作中生活 映像的细节,是同一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