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201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国古代史记忆歌诀: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古代史历史分期及其特点:(一)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秦朝、西汉、东汉;(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朝、唐朝;(四)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朝、清朝;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6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
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二、商朝第一个王是汤,最后一个王是纣。
盘庚在位时将都城迁到殷,因此又称殷朝,盛行野蛮的“人牲”和“人殉”制度。
2013年中考历史备考复习

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字形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这种字体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加以推广开始于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2.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
该工程是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会通河3.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这里的“他”是A.孔子 B.司马迁 C.杜甫 D.司马光4.今浙江的乌镇(右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
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5.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大运河(右图)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于2012年3月29日在江苏开幕。
会议指出:目前,大运河申遗已进入关键阶段,国家文物局也将其作为近期中心任务。
这里的大运河A.以天津市为最北端B.与隋朝大运河完全相同C.在唐朝时开凿贯通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013年中考全面复习提纲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九年级上册)一、了解文艺复兴的史实,认识它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1、文艺复兴:14-16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思想文化运动。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扣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最早发生于意大利,它的先驱是但丁,代表作《神曲》。
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
二、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认识它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1、15——16世纪欧洲重大远洋航行是:①1487年迪亚士率船队到达好望角;②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跨大西洋先后到达过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最后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③1497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非洲,1498年到达印度;④1519年麦哲伦率船队,作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用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但随之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
三、了解《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1、《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内容:《权利法案》对国王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兵对公民应有的权利做了明确规定。
影响: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其它欧洲国家,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四、了解《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评价华盛顿:1、《独立宣言》: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布《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它倡导自由、平等、和平的原则。
2013届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整合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1、中日关系问题(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
(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一.中国近代史时期(民主革命时期):(1840年——194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4.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4.分期:(1)清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2)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年)5.清朝后期的统治。
四次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六大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农民阶级]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4.分期:(1)建党时期(1919—1924年)(2)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5.建党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6.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013年中考历史考前复习指导

2013年中考历史考前复习指导一、古代史1、古代科技思想文化成就:①河南历史文化名人、成就。
②河南历史文化遗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如何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建议等。
2、民族融合: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传播:方式、人物、事例、如何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等。
二、民族解放运动史。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2、被迫开放——中国当前的改革开放。
3、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4、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印度反英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亚非拉的奋起)。
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现代化)1、四件大事、时间、特点、启示等。
2、中西近代化的对比。
3、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4、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五计划完成55周年)。
5、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四、两会、中共十八大召开:1、中共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建设道路、形成的理论、历次重要会议、取得的成就。
2、国共关系:两次合作、两次谈判、启示。
(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达成的共识)。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关西藏、新疆、台湾的历史、认识)3、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认识或原则。
4、惠民政策、启示等。
五、中国的外交:(美国战略中心转移与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
1、中美关系、美国的对华政策、习近平访美、梁光烈访美——有关美国的历史,与我国有相同的历史(殖民地、国家统一)、美国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的启示。
2、中日关系——不同时期日本的对华政策、有关日本的历史、日本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的启示、如何看待中日关系、为中日关系发展提出建议等。
3、中俄关系——有关俄国的历史,还有国防建设。
六、中外思想解放运动:每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思想理论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会举例)、对我们的启示等。
七、中外历史上的改革:背景、根本原因、影响、特点、启示,特别是20世纪三次伟大的改革。
八、神八、神九、神十与天宫一号对接:1、古代科技。
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标志,分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以后)两个阶段。
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以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为近代史的开端,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现代史的开端。
专题一列强侵华史(1840—1953)一、列强侵华史实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中国近代六次侵华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⑤、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2、政治侵略------三大不平等条约:①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②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③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点④《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013中考历史全套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历史基础知识整合要点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3、大约距今70万——20万年之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
北京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主要的生产劳动为打猎、采集,过着群居生活,还有了简单的语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人的生活: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6000多年。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在这里发现了成堆的稻谷和稻壳,这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证据之一。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生产工具,还烧制黑色陶器,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居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2、半坡人的社会状况: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
这里出土了一些粟粒和菜籽,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中,很多是农业生产的工具,如石斧、石锄、石耒吕、石铲、石刀等。
半坡出土的陶器也很丰富,主要是生活用具。
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马、羊、鸡。
他们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
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半坡人的生活中,已经有了绘画、雕塑、刻画符号和装饰等内容。
3、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做氏族。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
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1、炎帝、黄帝和蚩尤:传说4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蚩尤。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
黄帝、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同蚩尤决战,蚩尤战败南逃,被黄帝擒杀。
黄炎联盟在打败蚩尤后,也走向破裂,结果炎帝被黄帝打败。
后来,黄帝和炎帝又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17、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的抗日战役是: 台儿庄战役 18、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百团大战 19、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 件: 中共七大 20、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
历史回眸
本主题基本线索:
1940年 华 8月
北 彭德怀
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 里,拔掉据点近3000 个,毙伤俘日伪军4万 多人。
中国军队主 动出击日军 的最大规模 战役
中 共 七 大
主要 讨论如何争取抗战的胜利以及胜利后中国该走 任务: 什么道路的问题。 时间: 1945、4 地点: 延安 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内容: 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③通过新的党章,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 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 意义: 要的一次大会。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 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 途准备了条件。
(4)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5)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我们应努力学习,时刻准 备报效祖国;
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本题8分) 中华民族有着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 但当遭到外敌入侵时,中国人民会 奋起抗争,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 尊严。在困境和灾难面前,中国人 民从不退缩,不屈不挠,直至最终 胜利。 材料一:见右图 1.清初,沙俄悍然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决定用武力捍卫领 土主权的皇帝是谁? 康熙或康熙帝、清圣祖、玄烨 2.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惨败,沙俄被迫进行谈判,解决边界 问题,最终同清朝签订了什么条约? 《尼布楚条约》或《中俄尼布楚条约》
“宛平城外狼狗较,卢沟桥上枪声激 “这句诗反应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 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全民族抗战开始 C.红军长征胜利 D.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卢沟桥展开激战。
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奋起抵抗
背景: 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后,攻占上海、南京 时间: 1937年底到1938年初,长达6周 屠杀对象: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居民 屠杀人数: 30万人以上
材料二:1840年至1901年的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 ,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是生了深刻变化。 3.完成下表: 战争 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
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 《辛丑条约》 的工具(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深渊或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材料三: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国进入了艰难的局 部抗战;1937年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八年艰苦 卓绝的全民族抗战。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人 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4.请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 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 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百团大战
三次重要战役比较表
战 役 名 称 时间 地点 指挥者或 部队名称 主要战绩
歼灭日军一千多人, 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历史意义
抗战以来第 一次大捷 抗战以来的 重大胜利
平型关 1937年 平型关 八路 军 大 捷 9月 一一五 师 台儿庄 战 役 1938年 台儿庄 李宗仁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百 团 大 战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 事变、也称 七七 事变)
时间: 1937年7月7日 佟麟阁、赵登禹 殉国将领: 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红军改编成 八路军 和 新四军 )
南京大屠杀
背景: 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后,攻占上海、南京 时间: 1937年底到1938年初,长达6周 屠杀对象: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居民 屠杀人数: 30万人以上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张学良
杨虎城
江泽民称赞张学良将军为“伟大的爱国者”, 以赞扬他在西安事变中的巨大功绩。西安事 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 ) A.国民党 B.共产党 C.中华民族 D.日本
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当代青年,应该如何 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中 日关系? (1)应该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2)对日本歪曲历史、美化侵略表示强烈愤慨,日本 的侵略罪行铁证如山,日本应正视历史,真诚道歉。 (3)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必须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9—1937.7—1945.8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自1937年“七七”事变 至1945年战败投降,在长达8年的侵华战争中, 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以最野蛮、最残暴、最 惨绝人寰的大破坏、大屠杀,妄图灭亡中国, 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更梦想成为“大东亚共荣 圈”的霸主。但不屈服的中国人民顽强地坚持 对日抗战,全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直 接财产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 美元,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依据材料一,简析英国崛起和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 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专 制皇权达到顶峰。 (2)结合材料二,例举19世纪末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方面进行 探索的史实。其结果引发了人们哪些思考? 戊戌变法。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颓废清朝统治,仿效西方 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 (3)分析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作出正确抉择后,中国政治统治特 点有何变化?历经数代人的探索,我们正朝着远大的目标奋进。 现阶段我们要一次实现的目标指是什么? 从独裁专制到民主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日两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日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 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相应的括号内 划“√”;违背了以上图片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以 上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①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 √ ) 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 ) ③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全民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 ) ④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战区代表递交无条件投降书,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 (2)硝烟散尽, 回望历史,抗战精神永恒。你认为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 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有学者引用荀子的话说,人能“群”, “群”的原因在于“义” , “群”与“义”落实到具体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即中国传统的 爱国主义,中国人的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有深厚文化根基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请回答: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忧心鸦片流毒中国, 林则徐义无反顾、御敌销烟。请简述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 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 强意志。 (2)1919年5月,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北京学生掀起了五四爱国 运动。引发了该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6月初,哪个阶级在斗争中 起了巨大作用,成为运动的主力? 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主力:工人阶级。 (3)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涌现了一幕幕抗击日寇的动 人场面。在前线台儿庄,指挥军队与日军血战的司令官是谁?在 大后方重庆,民生轮船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卓著功勋,它的创办 者是谁? 司令长官:李宗仁;创办者:卢作孚。
和平解决 10、西安事变的意义: 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11、七七事变(1937、7、7),也叫什么事变:卢沟桥事变 12、七七事变,标志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13、卢沟桥事变中的抗日英雄:佟麟阁、赵登禹 14、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抗日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15、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平型关大捷
作战部队: 八路军一一五师
意义: 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台儿庄战役 指挥者:第五战区国民党司令李宗仁
意义: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歼敌一万多人
百团大战
作战部队: 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开始时间: 1940年8月 地点:华北 指挥者:彭德怀 意义: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难忘九一八
1、今年是九一八纪念日多少周年: 82 2、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柳条湖事件 不抵抗 3、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政策是:
(国耻日)
4、九一八事变标志着: 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 5、东北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 杨靖宇
6、西安事变的时间:
1936.12.12 逼蒋抗日
7、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张学良和杨虎城 8、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9、西安事变的结果是:
“难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 时间: 1931年 地点: 沈阳柳条湖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 局部 抗战开始。 结果: 东北三省 在半年内沦亡, 局部抗战:①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成抗日义 勇军,抵抗日军侵略。②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 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西安事变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发动者: 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 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中共出发点: 为了全民族利益,争取一切力量抗日 中共代表: 周恩来 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