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根式(1)》教学案
二次根式教案(优秀8篇)

本环节通过1个引题,2个例题的活动达到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并会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有理有据的作图能力。
(三)、巩固练习:
在此环节中,利用课后的练习和选取的课外习题来巩固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三)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演示图象,更好地教会学生“二次根式的加减的研究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六、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课共分为五个环节:
(一)、复习引入新课:
利用"同类二次根式的"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景,旨在引出新课题。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又引出了新课。
(注:合作学习阶段与集体讲授阶段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次序或交叉进行)
三、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见附件2)
教师发放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制定的针对性作业,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提高课堂所学。
四、板书设计
课题: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概念例题例题
二次根式性质
反思:
次根式教案篇六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①式子中不能出现“=,≠,≥,≤,”;②单个的数字或单个的字母也是代数式
2、会运用积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一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重点
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
教学难点
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列各根式化简,并说出化简的根据:
2、引导学生观察考虑:
化简前后的根式,被开方数有什么不同?
化简前的被开方数有分数,分式;化简后的被开方数都是整数或整式,且被开方数中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被移到根号外。
二次根式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二次根式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1:二次根式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详细题目.2.理解〔a≥0〕是非负数和( )2=a.3.理解 =a〔a≥0〕并利用它进展计算和化简.【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详细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 )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3.通过详细数据的解答,探究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详细问题.【情感态度】通过详细的数据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分类的数学思想,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教学重点】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 〔a≥0〕是一个非负数;( )2=a〔a≥0〕及其运用.【教学难点】利用“ 〔a≥0〕”解决详细问题.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回忆:当a是正数时,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当a是零时,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当a是负数时,没有意义.【教学说明】通过对算术平方根的回忆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二、考虑探究,获取新知概括:〔a≥0〕表示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0〕是一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即有:〔1〕≥0;〔2〕( )2=a〔a≥0〕.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注意:在中,a的取值必须满足a≥0,即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考虑:等于什么?我们不妨取a的一些值,如2,-2,3,-3等,分别计算对应的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概括:当a≥0时, =a;当a<0时, =-a.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x取什么实数时,以下各式有意义?2.计算以下各式的值:【教学说明】可由学生抢答完成,再由老师总结归纳.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忆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有关性质:〔1〕( )2=a〔a≥0〕;〔2〕当a≥0时, =a;当a<0时, =-a.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进展知识提炼和知识归纳.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1.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局部.本节课从复习算术平方根入手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再通过特殊数据的计算,理解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经历观察、归纳、分类讨论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篇2:二次根式乘法教学设计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假如他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叫做互为有理化因式。
二次根式第一课时教案[6篇]
![二次根式第一课时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11247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f.png)
二次根式第一课时教案[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二次根式第一课时教案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二次根式教学目标:(1)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初步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2) 通过具体问题探求并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当a≥0时,a= a;能运用这个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3) 通过观察一些特殊的情形,获得一般结论,使学生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以及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探索新知识.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回顾:什么叫平方根? 什么叫算术平方根?2.计算:.(2)如图,在Rt∆ABC中,AB=50m,BC=am,则()2(3)圆的面积为S,则圆的半径是 .(4)正方形的面积为b-3,则边长为 .3.对上面(2)~(4)题的结果,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二、探索与实践1、二次根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说说对二次根式a 的认识,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练习:说一说,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吗? (1)32 (2)6 (3)-12 (4)-m(m≤0) (5)xy(x、y异号) (6)a2+1 (7)53、例1: 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x-5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4、二次根式性质的探索:22=4,即(4)2= 4;32=9,即(9)2= 9;…… 观察上述等式的两边,你得到什么启示?揭示:当a≥0时,5、例2。
计算:(1)(3)2;(2)((3)(a+b)2 (a+b≥0)6、练习.(1)(22)= (2)(-23)2 3a) = a。
222); 3 三、课堂练习P59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1. 什么叫做二次根式?你们能举出几个例子吗?2. 二次根式有哪两个形式上的特点?3.当a≥0时,五、作业教后感:a) = ?2第二篇二次根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1.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关键1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a≥0)”解决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在第11章我们学习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引进了一个符号a.这里的a表示什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当a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当a是零时,a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当a是负数时,a没有意义.即:a(a≥0)表示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二、新知探究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 其中的a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含有字母的代数式.2.在二次根式a中,字母a必须满足a≥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几个二次根式的例子,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11x>0)x≥0,y•≥0).xx+y分析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即非负数.;第x>0)x≥0,y≥0)1x1.x+y例2.x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x-1在实数范围有意义?分析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解被开方数x-1≥0,即x≥1.所以,当x≥1时,二次根式x-1有意义.例3.当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解:由3x-1≥0,得:x≥当x≥三、巩固练习1313教材P练习第2题.四、应用拓展例4.当x分析:要使+0和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1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x+11中的x+1≠0.x+1解:依题意,得⎨由①得:x≥-由②得:x≠-1 32⎧2x+3≥0 ⎩x+1≠0当x≥-且x≠-1+32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1例5. (1) 已知,求的值.(答案: )(2)=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2)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掌握:1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六、布置作业xy251.教材习题中的对应题目.2.导学案中的对应习题. 教学反思:第三篇16.1 二次根式(一)骆诗龙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叫二次根式,理解被开方数是非负数;2、掌握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无意义的条件。
初二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初二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课题:16.1二次根式1 课型:新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a?0(a?0)和(a)?a(a?0)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难点:综合运用性质a?0(a?0)和(a)?a(a?0)。
三、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1)已知x?a,那么a是x的______;x是a的______, 记为_____,a一定是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为4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式子a?0(a?0)的意义是。
(二)合作交流(小组互助)(1)的平方根是;(2)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t(单位:秒)与开始下落时的高度h(单位:米)满足关系式h?5t。
如果用含h的式子表示t,则t;(3)圆的面积为s,则圆的半径是;(4)正方形的面积为b?3,则边长为。
思考:,2222hs ,,?3等式子的实际意义.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 ?5a(a?0)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_____________。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4a(a?0),x2?1 32、当a为正数时a指a的,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负数,只有非负数a才有算术平方根。
所以,在二次根式a中,字母a必须满足 , 1a才有意义。
3、根据算术平方根意义计算: (1) (4)2 (2)((3)(.5) (4)()2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a)2?________,其中a?0,4、由公式(a)?a(a?0),我们可以得到公式a=(a)2 ,利用此公式可以把任意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如()=5;也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如5=(). 22212) 32练习:(1)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6 0.35(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x2?74a2-11(三)展示提升(质疑点拨)例: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由x?2?0,得x?2当x?2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二次根式(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 实数7.二次根式(第1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七年级上学期已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本学期又学习了有理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认识了实数.这些都为本课时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公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当然,毕竟是一个新的运算,学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运算的熟练程度尚有一定的差距,在本节课及后两节课的学习中,应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控制上课速度和题目的难度.二、教材任务分析本节分为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并能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形式;第二课时,基于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二次根式乘除的法则以及加减运算的法则,进而利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第三课时,进一步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技能,并关注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运用法则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是:1.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3.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明晰概念;第二环节:探究性质; 第三环节:知识巩固;第四环节:知识拓展;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一环节:明晰概念问题1 :5,11,2.7,12149,))((b c b c -+(其中b=24,c=25),上述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答:都含有开方运算,并且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介绍二次根式的概念。
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
a 叫做被开方数.强调条件:0≥a 0,也就是说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问题2:二次根式怎样进行运算呢?答: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新问题.意图:通过问题,回顾旧知,为导出新知打好基础.第二环节:探究性质(一)内容:通过探究得出b a b a ∙=⋅,ba b a =. 具体过程如下:(1)94⨯= ,94⨯= ; 94= ,94= ;= ,= . (2)用计算器计算:76⨯= ,76⨯= ;76= ,76= . 问题1:观察上面的结果你可得出什么结论?问题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问题3:其中的字母a ,b 有限制条件吗?意图:最终归纳出b a b a ∙=⋅(a ≥0,b ≥0),ba b a=(a ≥0, b >0).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数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数的算术平方根.说明:(1)公式中字母a ≥0,b ≥0(或b >0)这一条件是公式的一部分,不≠≠;(2=(3)≠,也就是说遇见带分数,必须先化成假分数,即32==. 第三环节:知识巩固例1 化简(1)6481⨯;(2)625⨯;(3)95。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二次根式(1)》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2、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性质、公式。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 ; 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运算,理解法则 ; 中a、b各满足什么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和教学形式
一、回顾
1.计算下列各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根据上面的猜想,请你估计下面的式子是否相等,并借助计算器验证。
与 ; 与
(3)如果把具体的数字换成字母应怎样表示呢?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类比能力,探究数学规律流。
2. 最简二次根式.
小结
请学生小结.
小结.
四、作业
1.化简:
(1) (2) (3)
(4) (5)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5cm,一条直角边为10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
布置作业。
投影题目,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
三、学与用
1、化简
(1) (2) (3)
2、化简的结果中被开方数具有怎样的特点?
3、化简:
(1) (2) (3)
(4) (5)
(6) (7)
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运算,巩固二次根式的性质.
巡视,指导学生答题。
思考完成、合作交流、指定学生板算。
投影题目。
三、小结
1. 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
, , , 。
2、以上根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复习平方根。
认识二次根式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次根式教案(实用7篇)

二次根式教案(实用7篇)二次根式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2.掌握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3.通过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4.通过学习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二、教学设计小结、归纳、提高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分母有理化.2.教学难点:分母有理化的技巧.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胶片、多媒体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复习小结,归纳整理,应用提高,以学生活动为主七、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步骤、运算顺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1 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步骤和顺序:(1)(先乘除,后加减).(2)(有括号,先去括号;不宜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3)辨别有理化因式:有理化因式:与,与,与…不是有理化因式:与,与…化简一个式子,如果分母是二次根式,采用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的方法(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例如:等式子的化简,如果分母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应该怎样化简?引入新课题.【引入新课】化简式子,乘以什么样的式子,分母中的根式符号可去掉,结论是分子与分母要同乘以的有理化因式,而这个式子就是,从而可将式子化简.例2 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1);(2);(3)解:略.注: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化简的步骤、关键问题、化简的依据.式子的化简,若分子与分母可分解因式,则可先分解因式,再约分,使化简变得简单.二次根式教案第2篇1.教学目标(1)经历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的形成过程;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2)会用公式化简二次根式.2.目标解析(1)学生能通过计算发现规律并对其进行一般化的推广,得出乘法法则的内容;(2)学生能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得出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后,对于何时该选用何公式简化运算感到困难.运算习惯的养成与符号意识的养成、运算能力的形成紧密相关,由于该内容与以前学过的实数内容有较多的联系,例如,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也成立,在教学中,要多从联系性上下力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在教学时,通过实例运算,对于将一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一般有两种情况:(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分式(包括小数),可以采用直接利用分式的性质,结合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例见教科书例6解法1),也可以先写成算术平方根的商的形式,再利用分式的性质处理分母的根号(例见教科书例6解法2);(2)如果被开方数不含分母,可以先将它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然后吧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乘法法则的正确应用和二次根式的化简.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引入,探究新知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二次根式的乘除.本节课先学习二次根式的乘法.问题1 什么叫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有哪些性质?师生活动学生回答。
第22章二次根式(全章学案)

22.1二次根式(1)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2. 会运用二次根式的定义判断二次根式是否有意义,即找出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并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二次根式的意义;(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教材分析及学法指导:二次根式是在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因而二次根式的学习实质是平方根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在学习中要注意二者的结合.学习准备:1.复习提问:请思考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计算:,,,,3.观察上面几个式子的特点,请总结它们的被开方数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遇到的,,这样的式子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新课:二次根式。
(二)自主学习交流发现1.自学课本第二页前三段内容,并理解记忆二次根式定义。
2.对于请同学们讨论应该注意的问题,小组交流,引起重视。
选二个小组回答自己小组的观点。
3.例1 当a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同桌交流答案)4.练习. 判断下列各式,那些是二次根式?(学生回答)676-2-x2m5.例2 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在实数范围有意义?(生回答)6. 练习1.完成课本第三页练习2。
练习2.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各式为二次根式:(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成员展示)(1)(2)(3) (4)练习3.x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小组选成员黑板展示)(1)(2)(3)(4)7. 反馈总结交流收获:本节课你的收获是————————————还有的疑惑是——————————————当堂检测: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是二次根式2.a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课后反思:22.1.1二次根式检测(第一课时)◆随堂检测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A ..x2、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 )A .5BC .15D .以上皆不对3、2=_______; 2=______;2=_______.4=_______. 5、若y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典例分析(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1x x>0)1x y+x ≥0,y•≥0).分析;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解:x>0)、x ≥0,y ≥0);不是二次1x1x y +.点评:确定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关键要记住两点:a ≥0的条件(2)当x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13当x ≥13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课下作业●拓展提高1、若二次根式26x -+有意义,化简│x-4│-│7-x │.2、若20092009a b ++-=0,求a 2009+b2009的值.3、已知a 、b 为实数,且5a -+2102a -=b+4,求a 、b 的值.4、下列各式中15、3a 、21b -、22a b +、220m +、144-,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5、使式子2(5)x --有意义的未知数x 有( )个. A .0 B .1 C .2 D .无数6、若11x x ---2()x y =+,则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体验中考1、(2009年贵州省黔东南州)=-2)3(___________2、(2009年湖南怀化)若()22340a b c ---=,则=+-c b a . 3、(2009年济宁市)已知a 2a -( ) A. a B. a - C. - 1 D. 0 4、(2009年鄂州市)使代数式43--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3 B 、x ≥3C 、 x >4D 、x ≥3且x ≠4随堂检测:1.A . 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所以选A ,而B 中根指数不是2;C 中被开方数x 也可表示负数,无意义;D 是单项式.2. B. 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则25,0,x x x x =∴=>∴=所以选B ;3.4;13;0.主要应用公式2(0)a a =≥进行计算得出:2=4;2=13;2=0.4. 0. 因为与都是二次根式,所以22222210101110,10x x x x x x -≥-≥--∴-=-=且,因为和互为相反数,,所以=0.5. 3x >-.若y =有意义,不仅要考虑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必须考虑分式的分母不为零,则30,x +>3x >- 拓展提高:2603,40,70.474(7)3x x x x x x x x -+≥≤-∴-<->∴---=---=-1.解:由得20092009200920092009020090,20090,20090,20090,2009,2009.(2009)20090.a ab a b a b a b ++=+≥-≥∴+=-=∴=-=∴+=-+=2.解:,50505 5. 4.a a a a a b -≥≥≥≤∴=∴=-3.解:由得,由10-2得,4、B2250,505.B x x x B -≥∴-≥∴=5..解:()),所以只有一个值,选.6..10 1.0 1. 1.0, 1.1(1) 2.C x x x x x x y y x y C -≥≥-≥≤∴=∴+=∴=-∴-=--=解:由得,由1得,所以选.1.-322(4)0,20,30,40;2,3, 4.234 3.a c abc a b c a b c -++-=∴-=-=-=∴===∴-+=-+=2.解:22223..0,0,00,0..D a a a a a D -≥∴≤≥∴=∴=解:由题意知,所以选4..30,40,3 4..D x x x x D -≥-≠∴≥≠解:由题意知且且所以选22.1二次根式(2)教学案学习目标:1≥(0)-(0)a a a a a ≥⎧==⎨<⎩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根式(1)
八年级班姓名:
学习目标: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
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
,BC=1,∠C=90°,那么
AB边的长是__________.
问题
3:甲射击6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8、7、9、9、7、8,那么甲这次射击的方差是S2,那么S=_________.
老师点评:
问题1:横、纵坐标相等,即x=y,所以x2=3.因为点在第一象限,所以x=
).
问题2:由勾股定理得
问题3:由方差的概念得S=
二、探索新知
3
x
B
A
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
a≥0)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x>0)、、、(
x≥0,y≥0)
.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
;第二,被开方数
是正数或0.
(x>0)、
(x≥0,y≥0);不、
、. 例2.
当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当x≥ 三、巩固练习
教材P3练习1、2.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中的1x 1x y
+1x
1x y +13
13
11x +11
x +
≥0和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 由①得:x≥- 由②得:x≠-1
当x≥-且x≠-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
+5,求的值.(答案:
) (2)
=0,求a 2004+b 2004
的值.(答案:2)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 8复习巩固1、综合应用5.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1
x +23010
x x +≥⎧⎨+≠⎩32
3211
x +x y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