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透视室内画法课件
合集下载
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及室内画法PPT课件

• 3、画门。从画幅上量出AG定出门离左墙角1cm,并消失主 点,交得H。
•
量出GI门宽2cm,并消失主点,交得J,画出H、J的两
根垂线。
•
画一根GR辅助线,并量出门高维4cm的线段,从R点出
发消失主点,交得L点,从L点出发画出水平线得LM,HJLM
的透视完成。
• 4、画窗
• a、从左往右
•
2、在画幅基线上量的BE=9cm房深连接X距点,测得室内房深度F点,从F点出发,画两根水平线,两根垂直线,求得房间后墙。
深度F点,从F点出发,画两根水平线,两根垂直线,求得 2、AB两点消失主点(AB立方体的长3cm),并从A点出发与X相连测得深度D,再从D点出发画水平线交得C,立方体底部就完成。
3、画出正面与AB同样尺寸的AE、BF、EF正面正方体ABEF,就完成。
• 2、AB两点消失主点(AB立方体的长3cm),并从A点出发 与X相连测得深度D,再从D点出发画水平线交得C,立方体 底部就完成。(作有体积的物体一般先从底部作起。)
• 3、画出正面与AB同样尺寸的AE、BF、EF正面正方体ABEF, 就完成。
• 4、以E、F两点出发消失主点,从C、D点出发画直立的线 交得G、H顶面的透视正方形EFHG。
立方体离右墙BW为1cm,从W出发消失主点P,量出OW为立方体宽,并消失主点P。 画一根GR辅助线,并量出门高维4cm的线段,从R点出发消失主点,交得L点,从L点出发画出水平线得LM,HJLM的透视完成。
• 2、错在哪里? 从画幅上量出EW=2cm为左墙的窗离左墙角的间距。
从画幅上量的OI为立方体神的尺寸并从I点出发与X点相连交得Z点,从Z点出发画出水平线、垂直线。
13、 、画画幅出•7正*8面c3与m、,AB视同根高样5尺c据m寸。的透AE、视BF图、EF图正面意正方和体A原BEF理,就改完成正。 、重画,使之正确,注意 改正时构图和物体大小不要变化太大。 1、画幅7*8cm,视高5cm。
平行透视室内画法

A
3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2
2、由灭点 作内墙各刻 度点的延长 线
过测量点M 作a、b、c、 d各点的延 长线与透视 线相交,所 得各点作垂 直线与水平 线。
A
4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3
3、根据平面布置图画出家具的地面投影位置
A
5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4
4、完善物体的绘制
A
6
二、一点透视图例
平行透视的室内画法
A
1
一、一点透视求法
1)先按室内的实际比例尺寸确定ABCD。 2)确定视高H.L.,一般设在1.5m-1.7m之间。 3)灭点 VP及 M点(量点)根据画面的构图任意
定。
4)从M点引到A-D的尺寸格的连线,在A-a上的交 点为进深点,作垂线。
5)利用VP连接墙壁天井的尺寸分割线。 6)根据平行法的原理求出透视方格,在此基础上
A
7
二、一点透视图例
A
8
二、一点透视图例
A
9
二、一点透视图例
A
10
二、一点透视图例
A
11
二、一点透视图例
A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求出室内透视。
A
2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1
1、先确定内墙面A、
B、C、D四点, (高度设定为3 米),每段刻度等 长。 确定视平线高度 (一般为1、5米— —1、7米),灭点 偏左。 由灭点VP作A、B、 C、D各点的延长线。 作C、D线段的延 长线,得到a、b、c、 d、e各点,每段刻 度与内墙刻度一致 在视平线上确定M 点(可根据画面任 意定)
第二讲 平行透视

P
主视图
s 站点
例3 求形体的一点透视(P36 习题)
G
F高
H
E
AB
D
基线1
例3 求形体的一点透视(P36 习题)
G
F高
H
E
AB
D
C
步骤一
基线1 视平线
A1 B1
D1 E1
S
基线2
例3 求形体的一点透视(P36 习题)
G
F高
H
E
AB
D
C
步骤二
基线1 视平线
A1 B1
D1 E1
S
基线2
例3 求形体的一点透视(P36 习题)
G
F高
H
E
AB
D
C
步骤二
基线1 视平线
A1 B1
D1 E1
S
基线2
例3 求形体的一点透视(P36 习题)
G
F高
H
E
AB
D
C
步骤三
基线1 视平线
A1 B1
D1 E1
S
基线2
例3 求形体的一点透视(P36 习题)
G
F高
H
E
AB
D
C
步骤四
基线1 视平线
A1 B1
D1 E1
S
基线2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测点法(P 38)
h
s°
Dh
主垂线
图3-2
图3- 图3-3
(三) 正平行六面体包含视平线或主垂线时,只能看
到两个面,如图中的A、B、C、E包含主垂线,只能看
到正面和底面或正面和顶面,见不到 两个侧面。图中
的正平行六面体F、G、H、I包含视平线,只能看到两
平行透视讲课

主垂线
h
s°
d
三、边长不等的立方体的画法
• 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地砖 1×1m。
画出下图中的地板块图 室内空间大小3*4*5,地板尺寸。
第三节:平行透视的应用
• 空间中物体的高度的定位 • 真高线为பைடு நூலகம்线
•室内空间,高3m,宽4m,深5m,地砖。室内地面 放置一个1×1×1m的正方体,位置不限。
END
结语
谢谢大家!
(8)平行透视的正
平行六面体有两个面 与画面平行,由于远 近不同距离画面近的 正方形的边,长于距 画面远的正方形的边。
但前后正方形的 边长各自相等。 如图3-6,
ab=bc=cd=da, ef=fg=gh=he。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请说出下 面绘画作 品属于那 种透视类 型?
本章 要点
• 将EF与消失点分别相连,得到正方体顶面的两条 垂直变线。
• 从CD向上引垂线,与EF出发的两条垂直变线相 交于GH两点。即为正方体最后的两个顶点。连接 GH。
平行透视 Ping xing tou shi
平行透视画法的运用:
利用平行透视图的画法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的方形物品 的透视图准确作出,如楼房、桌子、电视机、沙发等等。
测点M:求空间透视中开间、进深、高度的测量点。 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 圆与视平线的交点,也称量点、测量点。
• 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一、正方形
1 在画面上确定HL 视平线、VP消失点、M测点。 (平行透视中,心点即消失点,距点即测点)
2 确定正方形近边AB线段
3将AB两点与消失点相连(确定两条垂直变线的全 长透视)
4 将A点与测点M相连,与B与心点的连线相交,得 C点。CB即等于AB
第二讲 平行透视

正平行六面体的高低不同时,距离视平线愈远的 水平面的透视愈宽;反之愈窄。与视平线同高时(水 平面)缩窄为一条直线。直角水平变线愈靠近视平线 的(水平面)透视愈窄。
正平行六面体左右位置不同时,距离主垂线愈 远侧立面愈宽,靠主垂线愈近的侧立面愈窄。如果 侧立面与主垂线重合则缩窄为一条直线。直角水平 面离主垂线愈近愈斜,愈远愈平。
高
h P s°
长 宽
S
g h
s H
g
二、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 (一)平行透视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
主点
h h
2
1 3
(二)正平行六面体包含主点时,只能看到一个面,即只 能看见正面,这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图3-2)。由于这 时的透视形象不能反映其实体,因此在表现正六面时 要尽量避免。画室内景画的平行透视时也同样包含主 点,但因为看到的是正六边形体的内部(图3-3)。
图 步骤③ 在正面墙 的另外3角向视心作变 线,可得室内框架。 在地面的水平原线 上,用视高测高法分出 地格主体变线的等分点。 在地面的水平变 线上,用距点法通过测 线上的地格长度等分点, 可得变线主体原线的5 个等分点。获得地格。
• 室内场景
步骤④ 相当于起坐标作用的地格上,建立人与物的透视形状。室内的门口尺寸1.5人×1人, 室外的阳台护墙0.5人,阳台深度为1人,可用距点法在坐墙变线上截取。沙发0.5人×0.5人×1 人,茶几0.3人×0.25人×0.5人。植物高度1人。吊灯位置可先在地格中确定坐标位置后,用视 高测高法定
第二节
平行透视的基本画法
一、利用站点和主点(视线法)作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为了充分利用图纸的面积,图a把立方体的俯视图 (平面图)放在上方,视平线 hh与画面线pp重合,这是 一种常用的布图方式。
平行透视作图法

平行透视作图法
迹点法室外景作图 迹点法室内景作图 距点法室外景作图 距点法室内景作图
视平线
画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点
高 基线 1 2
画面 1 2
心点
视点
视平线
透视图
基线
顶视图
画面
视点
距点
心点
距点
心点
距点
心点
距点法室内景作图
侧视图 距点
正视图 心点 高 度
距
侧视图 距点
正视图 心点 高 度
距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心点
视平线
距点
灯光阴影作图法
日光阴影作图法
光线角度
心点
光线角度
余点
视点
平视二点消失单视域空间的形成与特点
成角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成角透视的特点 成角透视作图法 成角透视图例分析
成角透视作图法
起点法 测点法 视线迹点法
左余点
右余点
高 度
左余点
右余点
点
左余点
右余点
视点
视平线
侧视图 基线
画面 右余点
视点
视平线
透视图
基线
顶视图
视点
视平线
透视图
顶视图
视点
透视圆的画法
迹点法室外景作图 迹点法室内景作图 距点法室外景作图 距点法室内景作图
视平线
画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点
高 基线 1 2
画面 1 2
心点
视点
视平线
透视图
基线
顶视图
画面
视点
距点
心点
距点
心点
距点
心点
距点法室内景作图
侧视图 距点
正视图 心点 高 度
距
侧视图 距点
正视图 心点 高 度
距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心点
视平线
距点
灯光阴影作图法
日光阴影作图法
光线角度
心点
光线角度
余点
视点
平视二点消失单视域空间的形成与特点
成角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成角透视的特点 成角透视作图法 成角透视图例分析
成角透视作图法
起点法 测点法 视线迹点法
左余点
右余点
高 度
左余点
右余点
点
左余点
右余点
视点
视平线
侧视图 基线
画面 右余点
视点
视平线
透视图
基线
顶视图
视点
视平线
透视图
顶视图
视点
透视圆的画法
平行透视[65张PPT]
![平行透视[6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0fcb92aba1aa8114431d955.png)
在固定空间内作空间的延伸
一点变两点透视画法
平行透视中等分点的延伸
圆的八点法
在AB上取三个单位长度即3M的点与M点相连 交A—VP与A’点,求出房间的进深
由A’点做AB、AD的平行线A’B’、A’D’ 这样我们就得出了宽4M、进深3M、高3M的房间 即而得出房间的五个面
单独物体的一点透视画法
单独物体的一点透视画法
M点(量点)
相对于目标物体的视点高度及位置决定了在透视图中构 成空间的哪个平面会被重视
一点透视也被称为平行透视 视心也就是一点透视的特定灭点
在画面基部建立地平线GL
设立单位长度,代表实际中的1M 设定房间宽4M、进深3M,高3M
以所设定长度为单位确定出房间的宽和高
在AD或CB上取1.3M的点引出视平线EL
在EL上定出灭点VP和量点M
由VP点引线与A、B、C、D四点相连
左右两边,即D1和D2并称左右距点。
M (量 点):视点到灭点的距离,投影在视平线上,即M1和M2 两个量点。 视心线 :心点与视点的连线称为视的直线。
注 意:视心线;视平线;基线称为画面上的基本三线,也是透 视图的主要三线。
一点透视
观察一个立方体的时候,我们的中心视轴垂直于立方体的一面, 立方体的所有竖直线都平行于绘图平面且保持竖直。平行于绘 图平面且同中心视轴垂直的水平线还是保持水平。而平行于中 心视轴的直线将在视心(即灭点)处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 “一点透视”这一提法中的“一点”。
两点透视
当我们保持中心视轴水平,移动视点到上述立方体斜侧时,立 方体的竖直线还是保持竖直,但两个水平线系就会和绘图平面 斜交,将分别会聚与一点,且一个在左侧,一个在右侧。这两 点就是“两点透视”这一提法中的“两点”。
平行透视讲课课件

END
主垂线
h
s°
d
三、边长不等的立方体的画法
• 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地砖 1×1m。
画出下图中的地板块图 室内空间大小3*4*5,地板尺寸0.5*0.5m。
第三节:平行透视的应用
• 空间中物体的高度的定位 • 真高线为准线
•室内空间,高3m,宽4m,深5m,地砖0.5×0.5m。 室内地面放置一个1×1×1m的正方体,位置不限。
• (4)正平行六面体不包含主点、视平线和主垂线 时,正平行六面体都能看到三个面。
• 这种透视最能反映正平行六面体 的特点。
(5)正平行六面体的 位置高低不同时, 距视平线愈远的水 平面的透视愈宽; 反之愈窄。与视平 线同高时缩窄为一 直线,直角水平变 线愈靠近视平线的 透视愈平,反之愈 斜。
• (6)正平行六面体 左右位置不同时, 距离主垂线愈远的 侧立面的透视愈宽, 靠主垂线愈近的侧 立面透视愈窄。
• 将EF与消失点分别相连,得到正方体顶面的两条 垂直变线。
• 从CD向上引垂线,与EF出发的两条垂直变线相 交于GH两点。即为正方体最后的两个顶点。连接 GH。
平行透视 Ping xing tou shi
平行透视画法的运用:
利用平行透视图的画法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的方形物品 的透视图准确作出,如楼房、桌子、电视机、沙发等等。
但前后正方形的 边长各自相等。 如图3-6,
ab=bc=cd=da, ef=fg=gh=he。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请说出下 面绘画作 品属于那 种透视类 型?
•平行透视的定义 •平行透视所包含的基本特征、原理 •平行透视的画法
D
心点
D
h
视点
主垂线
h
s°
d
三、边长不等的立方体的画法
• 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地砖 1×1m。
画出下图中的地板块图 室内空间大小3*4*5,地板尺寸0.5*0.5m。
第三节:平行透视的应用
• 空间中物体的高度的定位 • 真高线为准线
•室内空间,高3m,宽4m,深5m,地砖0.5×0.5m。 室内地面放置一个1×1×1m的正方体,位置不限。
• (4)正平行六面体不包含主点、视平线和主垂线 时,正平行六面体都能看到三个面。
• 这种透视最能反映正平行六面体 的特点。
(5)正平行六面体的 位置高低不同时, 距视平线愈远的水 平面的透视愈宽; 反之愈窄。与视平 线同高时缩窄为一 直线,直角水平变 线愈靠近视平线的 透视愈平,反之愈 斜。
• (6)正平行六面体 左右位置不同时, 距离主垂线愈远的 侧立面的透视愈宽, 靠主垂线愈近的侧 立面透视愈窄。
• 将EF与消失点分别相连,得到正方体顶面的两条 垂直变线。
• 从CD向上引垂线,与EF出发的两条垂直变线相 交于GH两点。即为正方体最后的两个顶点。连接 GH。
平行透视 Ping xing tou shi
平行透视画法的运用:
利用平行透视图的画法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的方形物品 的透视图准确作出,如楼房、桌子、电视机、沙发等等。
但前后正方形的 边长各自相等。 如图3-6,
ab=bc=cd=da, ef=fg=gh=he。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请说出下 面绘画作 品属于那 种透视类 型?
•平行透视的定义 •平行透视所包含的基本特征、原理 •平行透视的画法
D
心点
D
h
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出室内透视。
PPT学习交流
2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1
• 1、先确定内墙面A、
B、C、D四点,(高 度设定为3米),每 段刻度等长。
• 确定视平线高度 (一般为1、5米— —1、7米),灭点 偏左。
• 由灭点VP作A、B、 C、D各点的延长线。
• 作C、D线段的延 长线,得到a、b、c、 d、e各点,每段刻 度与内墙刻度一致
平行透视的室内画法
PPT学习交流
1
一、一点透视求法
1)先按室内的实际比例尺寸确定ABCD。 • 2)确定视高H.L.,一般设在1.5m-1.7m之间。 • 3)灭点 VP及 M点(量点)根据画面的构图任意
定。 • 4)从M点引到A-D的尺寸格的连线,在A-a上的交
点为进深点,作垂线。 • 5)利用VP连接墙壁天井的尺寸分割线。 • 6)根据平行法的原理求出透视方格,在此基础上
• 在视平线上确定M 点(可根据画面任 意定)
PPT学习交流
3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2
• 2、由灭点 作内墙各刻 度点的延长 线
• 过测量点M 作a、b、c、 d各点的延 长线与透视 线相交,所 得各点作垂 直线与水平 线。
PPT学习交流
4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3
• 3、根据平面布置图画出家具的地面投影位置
PPT学习交流
5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4
• 4、完善物体的绘制
PPT学习交流
6
二、一点透视图例
PPT学习交流
7
二、一点二、一点透视图例
PPT学习交流
9
二、一点透视图例
PPT学习交流
10
二、一点透视图例
PPT学习交流
11
二、一点透视图例
PPT学习交流
12
PPT学习交流
2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1
• 1、先确定内墙面A、
B、C、D四点,(高 度设定为3米),每 段刻度等长。
• 确定视平线高度 (一般为1、5米— —1、7米),灭点 偏左。
• 由灭点VP作A、B、 C、D各点的延长线。
• 作C、D线段的延 长线,得到a、b、c、 d、e各点,每段刻 度与内墙刻度一致
平行透视的室内画法
PPT学习交流
1
一、一点透视求法
1)先按室内的实际比例尺寸确定ABCD。 • 2)确定视高H.L.,一般设在1.5m-1.7m之间。 • 3)灭点 VP及 M点(量点)根据画面的构图任意
定。 • 4)从M点引到A-D的尺寸格的连线,在A-a上的交
点为进深点,作垂线。 • 5)利用VP连接墙壁天井的尺寸分割线。 • 6)根据平行法的原理求出透视方格,在此基础上
• 在视平线上确定M 点(可根据画面任 意定)
PPT学习交流
3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2
• 2、由灭点 作内墙各刻 度点的延长 线
• 过测量点M 作a、b、c、 d各点的延 长线与透视 线相交,所 得各点作垂 直线与水平 线。
PPT学习交流
4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3
• 3、根据平面布置图画出家具的地面投影位置
PPT学习交流
5
一、一点透视求法——步骤4
• 4、完善物体的绘制
PPT学习交流
6
二、一点透视图例
PPT学习交流
7
二、一点二、一点透视图例
PPT学习交流
9
二、一点透视图例
PPT学习交流
10
二、一点透视图例
PPT学习交流
11
二、一点透视图例
PPT学习交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