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电大《地域文化》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电大形成性考核《地域文化(本)》

电大形成性考核《地域文化(本)》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陈规发明“木牛流马”B. 陈规反对攻势防御C. 陈规是宋代人D. 《守城录》为陈规所作反馈正确答案是:陈规发明“木牛流马”, 陈规反对攻势防御题目2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六韬》的作者是诸葛亮。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墨子思想的核心是()选择一项:A. 兼爱B. 节用C. 尚贤D. 非攻反馈正确答案是:兼爱题目4不正确获得4.00分中的0.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齐宣王时期,曾对齐国政治进行批评,使齐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的一位思想家是()选择一项:A. 韩非子B. 孔子C. 孟子D. 墨子反馈正确答案是:孟子题目5不正确获得4.00分中的0.00分标记题目题干鲁国的稷下学宫,在齐鲁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6不正确获得2.00分中的0.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孙武本为齐国人B. 孙子主张务求全胜C. 《孙子兵法》为“兵学圣典”D. 孙武本姓陈反馈正确答案是:孙武本姓陈, 孙武本为齐国人, 《孙子兵法》为“兵学圣典”, 孙子主张务求全胜题目7不正确获得2.00分中的0.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下列对鲁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重视工商业B. 地势平坦C. 首都是曲阜D. 土质肥沃反馈正确答案是:土质肥沃, 地势平坦, 首都是曲阜题目8不正确获得2.00分中的0.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下列人物中,没有到过“稷下学宫”讲学收徒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老子B. 邹衍C. 孔子D. 荀子反馈正确答案是:孔子, 老子题目9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封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祭泰山的形式来神化帝王,以树立帝王的威信。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2014年秋延安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4年秋延安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4)、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北30里处的王垛村。
4、列举四个与华山有关的神话传说。
1、沉香劈山救母;2、金庸华山论剑;
3、巨灵劈山;4、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5、赵匡胤一陈抟博台对弈。
四、问答题
1、三秦方言形成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答:“三秦”得名源于项羽分封诸侯,让秦的三个降将分治秦之故地: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领有陕陌以西。“三秦”即由此得名。现陕西所辖的陕南陕北过去不属于秦地,陕南在秦巴山区,受蜀鄂文化影响比较大,语言和习惯都比较接近。陕北处黄土高原,和黄河流经的宁夏内蒙和山西许多地域接壤,它们的人情风俗,语言习惯没有多大差别,所以,两地使用的语言,和三秦的关中相比,有些字的发音和词意差距相当大,三秦同属关中位置,受地域文化,特别是古语影响比较大,更为奇特的是,这里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所以方言解释就令人寻味。
方言不是通用语,但是表述很具体,很形象生动,又是传统的习惯用语,直到今天,进入八百里秦川,方言依然是秦人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讲方言有一个前提,首先要讲陕西话,如果用普通话,就很难讲,很难说出,很难表达意境,尤其字的发音,发音变字意变,味道就更变了。用方言,还需要注意用语环境,和使用对象,不然就会不达意,出笑话,如:“好”---赞美,孩子把东西损坏了,大人说“好么”。这里的好,实际是不好;又如:“歹”---不好,但是有许多地方,不好不用歹,好的表述又用歹,歹得很,就是好得很。方言中形容词最多,可以鲜明地说明问题,比喻词次之,形象地表达出了相像,动词表现的都很具体,时态词用的很严谨,常用词在日常用语中又很生动,还有一些古语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古韵,有些字的不同发音又显得变化多端,基于这些特点,陕西方言有旺盛生命力,讲起来简洁既,听起来生动,谝起来诙谐,理解起来容易,显得有特色,有魅力,很传统,至今,代代沿用,流传不息。

地域文化2014春季考试答案

地域文化2014春季考试答案

A.
A.
D. 13
A.
B. 6 B.
D. 18 D. D. 1949 B. A.
D.
B.
C.
B. B.
B.
C. 2006
D.
B.
A.
C. 1949 B.
C.
D.
D.
C. 1953
A.
B. 3000 D.
B.
A.
B.
B.
D.
D.
D.
A.
C.
C. 1953
毕节市各县
板栗油菜籽
中药材原材料生产体系
现代中药制造体系
固定通信移动通信数据通信
干旱秋风凝冻
侗族大歌苗族蜡染
黎平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
改变了贵州的产业结构。

改变了贵州的生产力布局。

老干妈辣椒
黎平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
化工产品矿产品机械电子产品科教兴黔战略开放带动战略
赤水河綦江
以西电东送等为标志的能源和资源深加工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
茶叶
镇远青龙洞赫章可乐遗址安顺文庙
增长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伤残遭受灾害
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贵州省省长、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干旱秋风凌冻
民俗风情城镇风貌
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黔灵公园
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
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
姊妹节
卷烟
)否
)否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是
)是。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填空题:填空题:1)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_30__30__30_万年的“南京猿人”万年的“南京猿人”万年的“南京猿人”,,1993年在南京市东郊_汤山汤山__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

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

2)汉代以降,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加速了江苏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进程。

3)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______江浙江浙江浙__行省,以北属行省,以北属______河南河南河南__行省。

行省。

4)康熙六()康熙六(16671667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5)唐代时扬州已经是一个国际性贸易大都市,其中有很多是)唐代时扬州已经是一个国际性贸易大都市,其中有很多是__阿拉伯阿拉伯__商人定居扬州,甚至在中国科举入仕。

甚至在中国科举入仕。

6)1853年太平天国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占领区苏南地区建天京省和苏福省。

年太平天国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占领区苏南地区建天京省和苏福省。

7)目前的江苏古镇、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目前的江苏古镇、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__徽派徽派__风格。

风格。

8)_郑和郑和__七下西洋,其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

七下西洋,其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

9)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当时流传着“)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当时流传着“__苏常苏常__熟,天下足”的民谚。

熟,天下足”的民谚。

1010)元代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元代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元代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__黄道婆黄道婆__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111)淮盐,顾名思义以)淮盐,顾名思义以)淮盐,顾名思义以__淮河淮河__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

2014年最新电大安徽地域文化作业

2014年最新电大安徽地域文化作业

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安徽地域文化》作业1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安徽建省大致经历了元末明初的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年)调整左、右布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础,确定疆界;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会定于安庆。

因此,一般把公元1667年8月30日作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

3、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的淮河南北、江淮地区先后解放,初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

1949年4月,撤销上述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

5月,随着江南地区全部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

两个行署行使省的权力,但比省的规格要小。

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

1952年4月,撤销皖南、皖北2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

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

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合肥。

4、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5、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6、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兼容性、多样性、不平衡性、开拓创新性的基本特点。

7、道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的老子初步创立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的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者。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电大考试地域文化真题

电大考试地域文化真题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2014年1月期末考试1.文献记载伏羲的主要贡献有:ABC A.始作八卦,创造书契。

B.结网罟,教民渔猎。

C.养牺牲以充庖厨。

D.尝百草,播五谷。

2.马家窑类型彩陶:ABA.贮藏器瓮、罐逐渐增多。

B.多采用曲线构图。

C.非常盛行锯齿纹。

D.鸟形壶开始出现。

3.丝绸之路:ABCA.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开辟。

B.是横跨亚欧大陆的商旅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

C.沿线重要都市都有不少胡商。

D.基本走向奠定于隋唐时期。

4.丝路重镇张掖:BCDA.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城。

B.隋代已成为国际商业大都市。

C.元代为甘肃行省省会。

D.有保存完整的西夏大佛寺。

5.甘肃境内的明长城:ABDA.大部分是1522年以后修起来的。

B.主干线西起嘉峪关。

C.在金塔县至敦煌的长城史称“令居塞”。

D.在甘肃境内足有2000公里。

6.麦积山石窟:ABCDA.在北魏时期已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佛教艺术胜地。

B.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C.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D.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

7.莫高窟壁画中:ABCDA.绘制的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

B.有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画。

C.早期壁画流行说法图。

D.本生故事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堪称艺术精品。

8.河陇学术人物中:ABA.王符是东汉后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B.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巨著。

C.王符《潜夫论》提出“中和之气”是万物的本源。

D.张澍“精通天文地舆之学”。

9.敦煌藏经洞文献:ABCA.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

B.保存的诗歌数量很多,价值很高。

C.保存了有关摩尼教、景教文献。

D.保存了大量元、明时期的公私文书。

10.环县道情皮影:ABDA.是道情与皮影相互结合的产物。

B.表演特点是唱念做打,一人包揽。

C.人物造型风格粗犷浑厚,粗中见细,名曰“寸线”。

D.传统表演分为大本戏、小本戏和神戏。

电大考试题库及答案地域文化

电大考试题库及答案地域文化

电大考试题库及答案地域文化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地域文化的特点?A. 多样性B. 独特性C. 普遍性D. 传承性答案:C2. 地域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地理环境B. 历史传统C. 社会结构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3. 地域文化中,以下哪项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A. 传统手工艺B. 民间艺术C. 现代流行音乐D. 传统节日答案:C4.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增强民族认同感B. 促进经济发展C. 阻碍文化交流D. 丰富社会生活答案:C5. 地域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B. 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C. 增强地区竞争力D. 所有以上目的答案:A6. 地域文化中的方言对于文化传承有何意义?A. 方言是文化传承的障碍B. 方言有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C. 方言会导致文化同质化D. 方言与文化传承无关答案:B7. 地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对当地社会有何影响?A. 促进社会和谐B. 引发社会冲突C. 与社会无关D. 以上都不是答案:A8. 地域文化中的饮食习惯是如何形成的?A. 完全由地理环境决定B. 完全由历史传统决定C. 由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共同影响D. 由个人偏好决定答案:C9. 地域文化中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哪些信息?A. 仅反映了当地的技术水平B. 仅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条件C. 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D. 反映了当地的政治制度答案:C10. 地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主要有哪些形式?A. 绘画和雕塑B. 音乐和舞蹈C. 戏剧和曲艺D. 所有以上形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通常包含哪些元素?A. 特定的日期B. 特定的仪式C. 特定的食物D. 特定的服饰答案:ABCD2. 地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通常具有哪些特点?A. 口头传播B. 具有教育意义C. 反映当地生活D. 具有娱乐性答案:ABCD3. 地域文化中的手工艺品通常具有哪些价值?A. 经济价值B. 文化价值C. 艺术价值D. 历史价值答案:ABCD4. 地域文化中的民间音乐通常包括哪些类型?A. 民间歌曲B. 民间器乐C. 民间舞蹈音乐D. 民间戏剧音乐答案:ABCD5. 地域文化中的民间舞蹈通常具有哪些功能?A. 社交功能B. 娱乐功能C. 宗教仪式功能D. 教育功能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2014-7地域文化试题

2014-7地域文化试题

科目代号:6157 座号:甘肃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7月期末考试开放本科各专业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说明:从下列小题中选出2-4项正确答案,多选、少选、1.司马贞《三皇本纪》记述:A .伏羲第一个画出了八卦。

B .伏羲制作渔网,教导人们狩猎,并驯化野兽,所以又称为“伏牺氏”。

C .伏羲驯养动物成为厨房制作的主要食品,所以名号“庖牺”。

D .伏羲建都在陈邑。

2.马厂类型彩陶:A .彩陶纹饰以黑彩为主。

B .四大圆圈纹和变体神人纹为其重要特征。

C .多单耳罐、筒状杯和双肩耳圜底罐。

D .出现了最早的打击乐器——彩陶鼓。

3.大地湾遗址文化:A .根据时间的早晚,共分5期类型。

B .第一期类型是迄今为止在渭河流域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C .第一期类型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彩陶。

D .第二期类型揭露出可称为“陇原第一村”的较完整的原始氏族村落。

4.张掖大佛寺:A .保存有全国最大的唐代佛教大佛殿。

B .保存有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大明三藏圣教北藏》。

C .大佛殿内塑木胎泥塑卧佛像,造像身长34.5米。

D.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5.甘肃境内的明长城:A.大部分是1522年以后修起来的。

B.主干线西起嘉峪关。

C.在金塔县至敦煌的长城史称“令居塞”。

D.在甘肃境内足有2000公里。

6.麦积山石窟:A.在北魏时期已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佛教艺术胜地。

B.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C.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D.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

7.敦煌莫高窟:A.大型彩塑均为唐代所造。

B.第96窟窟檐依崖而建,俗称“九层楼”,为莫高窟标志性景点。

C.大型彩塑通过体量给人一种崇高感,这是宗教信仰的需要。

D.第158窟大卧佛,又称涅槃像、睡佛,是莫高窟彩塑代表作之一。

8.河陇军事人物中:A.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70余次,出生入死,屡建战功。

B.赵充国在对匈奴、羌、氐等的战争中屡立战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电大《地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四川路:公元1001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北宋政权将巴蜀故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

2、川剧变脸:技法很多,较能体现川剧独特风格的是拉线变脸。

先用白绸画好各种形色脸谱,上系拉线,将脸谱贴在脸上,按剧情需要,由演员层层揭下,在变脸中演员只需一转身或一摇头迅即交换,速度之快仅在观众的眨眼之间。

3、巴金:李芾甘的笔名。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

现代著名作家。

曾创作了众多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激流三部曲》,尤以《家》更为杰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ABC
4、C
5、A
6、A
7、ABC
8、D
9、ACD 10、AB 11、ACD 12、AB 13、A 14、B 15、D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落下闳及其太初历。

答:落下闳(大约公元前156~前87年),中国西汉著名的民间天文学家,字长公,巴蜀阆中(今四川阆中)人。

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全国文学家。

落下闳经同乡谯隆推荐,由故乡来到京城长安。

改革历法的工作由太史令司马迁主持。

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落下闳、邓平的改革方案,并由落下闳进行运算工作,于公元前104年制定出一部新历新历已具备了气朔、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内容。

它首次提出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的原则和135个朔塑月中有23个食季的食周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推算五星位置的方法,为后世历法的树立了范例。

新历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

汉武帝决定采用新历于地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新历因而被称为太初历。

太初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历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请简述巴蜀艺术特色。

答:(1)源远流长,历史悠久(2)内容丰富,地域色彩浓郁;(3)纳构力强,稳定性高;(4)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3、请简述三星堆文明。

答: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广汉。

1980年起发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

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为人工夯筑而成。

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

房基多为地面木构建筑。

自1931年以后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

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其中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是最大的青铜造像,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

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三星堆文化的确是中华文明最古老的的源流之一。

4、请简述川菜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答:首先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境内烹饪原料多而且广;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为各式川菜的烹饪及其变化无穷的调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此外,四川所产的与烹饪、筵宴有关的许多酒和茶,其品种质量也是闻名中外的,它们对川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

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

到了清代,民间婚丧寿庆,也普遍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等等。

讲究饮食的传统和川菜烹饪的发展与普及,造就了一大批精于烹饪的专门人才,使川菜烹饪技艺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第三是广泛吸收融会各家之长。

川菜的发展,还得益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

它无论对宫廷、官府、民族、民间菜肴,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华,充实自己。

秦灭巴蜀,“辄徙”
入川的显贵富豪,带进了中原的饮食习俗。

其后历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们的饮食习尚与名撰佳肴带人四川。

特别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更多,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带进了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同时又逐渐被四川的传统饮食习俗所同化。

在这种情况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长,实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继承发扬传统,不断改进提高,形成风味独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菜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