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概述

合集下载

供给学派123

供给学派123

供给学派供给学派的时代背景: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又一个直接与凯恩斯主义对抗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马丁费尔德斯坦等概念:供给学派注重供给,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管理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强调刺激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张让市场机制更多的自行调节经济观点:第一对激励的新强调供给学派的第一个主题是强调激励所起的关键作用,激励意味着对工作,储蓄,投资和企业家才能给与足够的报酬。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高税率特别是高的边际税率是妨碍工作积极性和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的重要原因(2)高的边际税率使得消费的成本变得较低,用于投资和储蓄的收益也变得很低,从而鼓励人们多消费,少储蓄,少投资,而且会使作为经济发展锋芒的上层阶级一大部分投资的源泉纷纷转向躲避捐税的非生产性活动,囤积黄金,购置不动产,从事投机买卖。

(3) 大规模福利开支的“劫富济贫”的行为,一方面从富人那里拿走收入,会减少他们的投资,另一方面把资金给与穷人,会减少他们的工作的积极性,结果使得全社会的“经济蛋糕”越做越小,阻碍贫困的改善。

第二对减税的分析(1)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夸大了税收对总需求的影响,认为税收变化可以通过税收乘数影响总需求,并影响产出,结果导致政府过多的运用税收政策增加收入或刺激需求,并影响产出,结果导致政府过多的运用税收政策增加收入或刺激需求,而忽视了税收负担对激励的影响。

(2)阿瑟拉弗通过拉弗曲线来说明税率和税收总额的关系,以及减税在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拉弗曲线描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的限度时,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

因为较高的税率将抑制经济的增长,使税基减小,税收收入下降,反之,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税基,税收收入增加。

第三其他政策主张(1)减少政府开支,大规模缩减福利开支,提高私人投资能力。

经济学流派第7讲 供给学派

经济学流派第7讲 供给学派



5、供给学派否定了凯恩斯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发 展动力的分析。
凯恩斯主义: 自发市场机制保证 不了经济稳定发展, 只有依靠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和调节, 才能保证充分就业 和经济稳定发展。
供给学派: “单个私人的积极性”是经 济增长的源泉。 供给学派也否定资本主义经济 是自然而然地发展,认为资 本主义创造性不受“看不见 的手”指挥,而是受看得见 的具有进取心的手指挥。因 此,供给学派主张给富人减 税,因为这样一来可以增加 储蓄和投资,提高投资的积 极性,社会增加收入。



高失业津贴降低了“失业成本”,演变成创造失 业的制度:

一方面使失业者不努力寻找工作,或不接受低 报酬工作;
另一方面它打消了雇主解雇工人的顾虑,一有 衰退迹象便随意解雇雇员。


最低工资法保护落后,鼓励人们不思上进、不学 技术。 凯主义造成通货膨胀。其认为失业是需求不足造 成的,主张刺激需求。这非但不能降低失业,反 而造成严重的通胀,最终酿成滞胀局面。


因为产生“滞”的原因在于供给不足,而 不是需求不足,刺激需求只能使供给更加 不足,从而使失业问题更加严重,同时又 导致了“胀”的出现。所以凯恩斯主义的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引 起经济出现停滞膨胀的重要原因。
3、供给学派否定了凯恩斯关于储蓄投资关系 的分析。
Leabharlann 凯恩斯主义: 促进经济增长 的途径是增加 有效需求。 但由于三个基 本心理规律的 作用,使有效 需求不足。 因此应鼓励人 们多消费、刺 激企业多投资、 政府多支出, 以刺激总需求 增长。


二、对凯恩斯主义的具体批判 1、供给学派否定了需求自行创造供给的凯恩斯定律。 供给学派认为,需求的增加并不一定造成实际产量的 增加,而很可能是单纯增加货币量,促进物价上涨, 结果反而引起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放慢,技术变革延 缓。在这种情形下,商品竞争能力的削弱也就不可能 避免。于是,一方面有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有低增长 率和高失业率。所以“需求自行创造供给”的说法既 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又在政策实践中造成危害。因此, 供给学派通过批判有效需求原理而对凯恩斯进行全面 否定。

第八讲 供给学派

第八讲  供给学派

3、对社会经济的不良影响
通货膨胀使社会行为短期化。 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是降低了投资收益率。 通货膨胀导致生产能力增长速度减慢。
4、抑制通货膨胀的办法。
鼓励生产和革新,增加供给。
减税。
调整税收结构。
第三节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一、反对国家干预,主张市场调节
非常重视“企业家精神”在发展生产中的作用,把充 分发挥企业家精神看作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减少政府干预,恢复经济自由,让市场机制恢复功 能,就能达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经济就能重新起飞。
2、复活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供给,集中 在刺激的能力或资本的投资方面。它使经济学家首先关系各 个生产者的动机和刺激,使他们从专心于分配和需求转过来,
并再次集中于生产手段。”“就全部经济来说,购买力总是
等于生产力。经济具有足够的能力来购买它的全部产品。不 可能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导致产品过剩。从整体上看,生产者 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出对他们的产品的需求。” ——吉尔德
6、较低的税率使增加工资的要求更加节制。因为减 税使实际收入提高了,工人没有遭受由于较高的税收等 级所带来的实际收入的损失。
7、较低的通货膨胀导致实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因 而导致消费、产量和就业增加。
8、较低的税率增进工作的积极性,这会提高工作的 数量和质量。而这又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因此有助于 降低通货膨胀率。
“供给学派经济学强调财政政策在决定经济增长和总 供给方面的作用。我们的分析直接依赖于古典价格理论。
根据供给学派经济学的观点,税率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
通过它对生产要素税后报酬的影响,而非对收入和支出 的货币流的影响;税率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 劳动和资本供给。我们的目的是提高劳动、储蓄和投资 等经济增长活动相对于休闲和消费性活动的报酬。”

第五章-供给学派-

第五章-供给学派-
根据同样的思路,可以分析对资本收益征税对 储蓄(资本供给)和资本形成的影响。
5、费尔德斯坦曲线
“ 温和的供给学派”经济学家费尔德斯坦的基本理论 观点:美国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引起失业率和通 货膨胀上升以及资本形成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政府通 过扩大社会福利计划使失业人数反而增多,个人的储 蓄减少,也阻碍了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他认为,美 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解决问题主要是供给方面的问题, 所以应提高供给能力。为此,他特别强调增加储蓄的 重要性。
下面分析劳动楔子对劳动使用量的影响
图中,如果政府不对工资征税,即在劳动报酬之间没 有打入税收“楔子”,这时工人得到的实际工资等于 顾主花费的劳动成本,这时顾主对劳动的需求是实际 工资的函数,假定这个工资水平为Y0,这时对劳动的 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使用的劳动量为Q2。如果现在对 工资征税,假定税前工资为Y2,税后工资为Y1,即对 工资的征税量为Y2-Y1,这时对劳动的需求和供给量都 减少到Q1。
原因。因此必须实行减税,将政府税率降到禁区以外。
拉弗说:确定E点的位置,是政治家们的事情。
拉弗等人认为,减税可以直接产生两方面的效 应:一是减税等于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税后收 入,边际收益增加后,企业生产者可以增加投 资,扩大生产的积极性,私人投资者和工人可 以提高多工作、生产、储蓄、投资的积极性, 从而起到扩大产量的效应;二是减税在刺激供 给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扩大了税收面, 从而能够使政府在较低的税率下征收到较广的 税收,使税收总收入增大并超过高税率下的税 收收入。
(5)生产率较快长提供了生产更多产品和 服务所需要的能力,以满足由于减税所带 来的需求增加,因而使得经济平衡长,而 不至于出现供不应求或短缺的现象;
(6)较的实际收入损失;

第五章 供给学派

第五章   供给学派

5
3、通过减税刺激供给
(1)产量增长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率 (Y=AF(K,L),而生产要素的投入又取决与各种激励。 因此,要增加供给,就需要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激励。 (2)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取决于税后净收入,税率越高, 税后净收入就越少。因此,高税率会打击人们进行储蓄、 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拉弗根据他的拉弗曲线认定,美 国的税率已经达到拉弗曲线右边的惩罚性的高水平区域。 供给学派据此提出,减税可以激励人们加班加点、多参 加经营活动、推迟退休、缩短失业期限;通过这些途经 得到更多的收入,从而增加支出和储蓄,收入的增加还 可以刺激人们去投资。
6
拉弗曲线
税收
100%税率
7
四、政策主张
1、大幅度并且持续地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大幅度 减少不必要和过时的规章制度,以刺激人们多工作、多 投资。 2、采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以达到货币的增长和经济 的长期增长相一致。 3、停止财政和货币调节,更多地依靠自由市场经济的内 在动力。 4、放慢政府开支的增长,以便控制全国税收负担相对于 GDP的增长继续提高,并使金融资源转用于私人投资。
8
五、政策实践


供给学派的观点和政策建议受到里根政府的青睐。里根 在1981年公开宣称供给学派的思想是革命的思想,并 宣布了一个在3年内全面削减税率30%的美国历史上最 大幅度的减税计划。里根还在他的《经济复兴计划》中 提出削减政府预算支出,力求做到预算平衡;大量减少 或放宽管制企业的规章条例。 实践证明,供给学派和里根政府作出的大多数预言没有 实现。虽税率降低了,通货膨胀缓和了,但税收收入不 但未增加,反而大幅度下降了。由于政府支出未削减太 多,财政赤字加大,造成美国“高赤字、高利率、高汇 率”的局面。

06 供给学派

06 供给学派

第六章供给学派一、供给学派的含义与产生1.供给学派的含义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失效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供给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症结在于供给不足,需求过旺。

它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强调供给对经济的作用。

认为政府应该采取降低税率、鼓励竞争等措施,刺激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以增加供给,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1981年,里根总统曾将供给学派理论当作美国的官方经济学,对这一学派的重要人物及其支持者委以经济要职,并宣称以供给经济学为主要理论依据来制定美国的“经济复兴计划”。

1981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历史上幅度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刻的减税。

与此同时,政府还减少支出,并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该理论也曾受到撒切尔夫人的高度重视。

供给经济学的实质是强调供给。

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瑟·拉弗声称,供给派经济学是一种“新经济学,即对个人刺激的新经济学”。

伊文斯认为:“凯恩斯派的模型之所以不能处理好现行的经济问题,是因为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需求问题上。

”他指出,我们所需要的经济模型必须强调供给方面,将“注意”力集中在调节生产率方面。

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也指出:供给经济学家强调需要有新的税收刺激结构,去鼓励人们储蓄和鼓励企业在新的以及更有效率的工厂和设备方面进行投资。

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总是用来供给市场销售,供给等价于生产。

所以“供给学派”又称“生产学派”。

供给学派并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是一个成熟的经济学流派。

它的政策主张总是走在其理论表述的前面。

它所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主张,缺乏系统的经济理论基础。

它是一种偏重于政策方面研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

托马斯·J·海尔斯通尼斯(Thomas J.Helstoniss,供给经济学导论,莱士顿出版公司,1982)曾这样说过:“供给经济学是通过商品和服务供给效应方面的多种手段措施,为了调节经济增长和促进物价稳定而提供的一种政策研究。

流派第八章供给学派

流派第八章供给学派

里根在竞选时就接受了供给学派的思想,而“共和党权 势集团”怕自己被供给学派新人取代,他们利用里根对平衡 预算的重视,企图用紧缩手段平衡预算,以此压制里根的 新经济政策,这就埋下了供给学派被歪曲和里根经济学失 败的种子。 1981年1月,里根就职后的第一个经济报告只提减税, 而末提供给学派解释减税的目的,这容易使人用凯恩斯主 义来解释减税:通过刺激需求来对付经济的萧条。考虑到 政治的影响,减税被推迟了,而在减税之前,联邦储备委 员会过激的货币紧缩政策已经造成了经济衰退,人们把衰 退和随之增长的赤字,看做是供给学派经济学的第一次失 败,并开始反对减税。
“古典经济学”把充分就业看成是经济交换的正常情形,它的理由在于 假定“供给会自行创造自己的需求”。这一条“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来的.被称为“萨伊定律”。萨伊认为:商品的买卖, 只不过是商品和商品之间的交换,货币只在一瞬间起媒介作用,一个商品的 卖主同时也是另一商品的买主,一种产品的生产必然给其他产品的生产开辟 销售道路。因此,只有生产才创造了对其他产品的需求。萨伊概括了“古典 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性质与结构特点:生产是起点,分配是生产的结果,交 换是分配的继续,消费是经济活动的终点。生产者的最大利润必然会带来全 社会的最大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富于生产者的利益之中,是生产决定了消费, 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生产和供应上,“所以一个好的政府以刺激生产 为目的,而一个坏的政府则鼓励消费。”萨伊还认为,当一种资源得到充分 利用时,就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参加这种生产的人们也获得一定的收入, 从而他们将以就业中所得的这些收入去购买产品。只要生产安排好,不论生 产什么都能销售出去,发生过剩的产品不过是一种劣等货或不对路的暂时过 剩;只要供给会创造它自己的需求,就不会发生一般生产过剩,总供给和总 需求一定相等。在政策主张方面,供给学派直接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强调 供给、生产;刺激储蓄投资,提高生产率方面的基本经济思想;在基本理论 方面,供给学派则利用“萨伊定律”来直接否定凯恩斯主义。乔治·吉尔德 作出了这样的结论:“萨伊定律,它的各种变化,是供应学派理论的基本规 则。……萨伊定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供应、集中在刺激的 能力或资本的投资方面。它使经济学家们首先关心各个生产有的动机和刺激, 使他们从专心于:分配和需求转过来,并再次集中于生产手段。”

供给学派的定义

供给学派的定义

供给学派的定义供给学派的定义一、引言供给学派是20世纪初期在经济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它主张通过自由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将从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核心观点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定义。

二、基本理论1.市场机制供给学派认为,市场机制是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最有效方式。

在自由市场体系中,生产者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决定生产什么产品以及产品数量,并通过竞争来确定产品价格。

这样可以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价格弹性供给学派认为,价格弹性是影响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因素。

当商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量或转向其他替代品;而当商品价格下跌时,则会增加购买量或选择更高价位的品牌。

这种变化反映了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3.边际效用递减供给学派认为,边际效用递减是决定消费者需求的基本原理。

即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逐渐降低。

这意味着,当商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量;而当商品价格下跌时,则会增加购买量。

三、主要代表人物1.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马歇尔是供给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概念,并强调市场机制对于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重要性。

2.亨利·乔治乔治是供给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在《土地问题》中提出了“单税论”,主张通过对土地征收单一税收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

3.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哈耶克是20世纪后期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通货膨胀:其原因与后果》中提出了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并主张通过自由市场机制来保护货币价值和稳定经济发展。

四、核心观点1.自由市场机制是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最有效方式。

2.价格弹性是影响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因素。

3.边际效用递减是决定消费者需求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
四、恢复金本位制
供给学派虽然同意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在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 目的和措施上,他们认为,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不应只是与经济增长 相适应,而是为了稳定货币价值。货币价值保持稳定,人们的通货膨胀心 理就会消失。稳定货币价值的根本方法,是使美元与黄金重新挂钩,实行 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恢复金本位制,无论是对稳定币值还是降低利率, 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一种产品从被生产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在自身价值的限度上为其它产品提

供了市场。当产品生产出来后,生产者急于出售,以避免出现贬值。而且他也

急于出清他出售产品所得到的货币,因为货币的价值也不是长久的。但是,出
清货币的唯一办法是购买这种或那种产品。因此,单单一种产品的生产,就给
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
税率降低,纳税后净报酬增多。就劳动力看这意味着休闲对做工的价格上升, 人们就会选择多工作少休闲,劳动力供给就会增加;就资本看,这意味着消费对 储蓄和投资的价格上升,人们就乐意把收入用作储蓄和投资而不用做消费,资本 供给就会增加。
供给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
二、削减政府支出——特别是社会福利支出
供给学派认为政府的社会支出严重削弱就业和储蓄的积极性,还使贫困扩大 和永久化。
0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里根经济学
通过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降低通 货膨胀率;通过减税和加速企业折旧,以及改革一系列 有碍于生产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的环境 和市场自由竞争的政策空间,调动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 各方面的积极性,摆脱停滞和膨胀,促进经济的稳定和 发展。
供给学派产生的理论渊源
萨 伊 核心 定 律
一个人通过劳动创造某种效用,从而把价值授予某些东西。但除非别人掌

握有购买这价值的手段,否则便不会有人出价来购买该价值。上述手段由什么

东西组成呢?由其他价值组成,即由同样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果实的其他产
自 源头 品组成。

这个事实使得我们得到了一个乍看起来似乎是很离奇的一个结论:就是生
供给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
三、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政府管理经济的法律条例挫伤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创造性,供给学 派认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法律条例多数具有阻碍生产的效果,首先是加重 企业负担,提高产品成本,其次是企业为了遵守法律条例,不得不缩减研 究开发支出和生产性投资停止技术改革,更严重的是挫伤企业的创新精神 和风险投资,造成生产率增长停滞,政府应当放宽对经济的管理,增强市 场机制。
马丁·费尔德斯坦
费尔德斯坦曲线
费尔德斯坦曲线旨在说明财政赤字对通胀、资本 形成的影响。其模型是由政府发行的货币和债券,以 及私人的有价证券三种资产组成的货币增长模型。
在通货膨胀率不变的条件下,财政赤字与资本形 成呈负相关关系
在资本形成率不变的前提下,财政赤字与通 货膨胀率呈正相关关系。
两学派之间的异同
02 供给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
供给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
一、减税——供给学派经济政策的核心
经济主体从事经济营活动所关心的并不是获得的报酬或利润总额,而是减去
各种纳税后的报酬或利润净额。
在累进税制条件下,边际税率又是关键因素,因为经济主体是否多做工作或 增加储蓄和投资要看按边际税率纳税后增加的净报酬是否合算。
03 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供给学派代表人物
罗伯特·芒德尔 阿瑟·拉弗 保罗·罗伯茨 裘德·万尼斯基 密切尔·伊文斯 乔治·吉尔德
正统供给学派 供 学 中间供给学派 ( 激进供给学派) 给 派 (温和供给学派)
马丁·费尔德斯坦
正统供给学派
罗伯特·芒德尔是最早提出供给经济学思想的学 者, 70年代初,他多次批评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提出同凯恩斯主义相反的论点和主张。1974年他反 对福特政府征收附加所得税控制物价的计划,主张 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同时恢复金本位、稳定美元 价值来抑制通货膨胀。
供给学派
目 录
CONTENTS
01 供给学派的产生 02 供给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 03 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0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0 供给学派的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西方
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取得一定效果。
正统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就是阿瑟·拉弗
因提出了说明税率与税N收关系的“拉弗曲线”而
著名。
税率禁区
M
中间供给学派
美国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引起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上升以 及资本形成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政府通过扩大社会福利计划使失 业人数反而增多,个人的储蓄减少,也阻碍了资本投资和经济增 长。他认为,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解决问题主要是供给方面的 问题,所以应提高供给能力。为此,他特别强调增加储蓄的重要 性。
供给学派认为,政府支出不论是公共支出还是转移支付都或多或少起着阻碍 生产的作用,公共支出中有些是浪费资源,有些虽然对经济有益但效率很低,社 会支出阻碍生产的作用最为严重,失业保险津贴使人们宁愿失业而不去寻找工作 或从事报酬低的工作。福利补助严重削弱人们储蓄的积极性,滋长人们的依赖性, 不仅不减轻反而扩大贫困并使贫困永久化。因此,他们主张大量削减社会支出, 停办不必需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计划,降低津贴和补助金额,严格限制领受条件。
(1)理论上批评凯恩斯主义,重视供给, 崇尚市场机制作用。 (2)政策主张上也赞成减税和削减福利, 实行福利储蓄、投资和工作等刺激性政策。
差异点
相同点
他们在看待抑制通货膨胀和减税的效应等方 面不同。费尔德斯坦不同意“拉弗曲线”所谓减税 会自动地、快速地增加政府收入,抑制通货膨胀 和推动我经济增长的看法。他认为,减税主要是 改善税制结构,压缩政府预算,平衡财政赤字, 来提高资本供给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于是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70年
代西方经济出现生产停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局面。
美国一部分经济学家在对凯恩斯主义进行反思时,重新重视被“凯恩斯革
命”所否定的 “萨伊定律”,强调供给的重要性。他们提出了一套与凯恩斯的“有效
需求理论”相对立的“供给经济学”理论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