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合集下载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形成了绮靡婉约的作风,人们习惯用它写恋情,抒闺思。

到了宋初,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及士大夫歌舞升平的需要,出现了柳陌花衢、茶坊酒肆竞唱‚新声‛的景象。

以晏殊、晏几道父子为代表的词人,也就因袭晚唐、五代的浮艳词风,极立追求词藻的雕琢和形式的华丽。

欧阳修的一些词作即景抒情,有些新意,但也没有脱出艳科的藩篱。

这时张先的慢词和范仲淹描写边塞风光的词,对词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开拓和发展。

柳永的出现,使北宋词为之一变。

他继承了很多篇幅较长又合于音律的慢词,以此表现仕途潦倒的生活遭遇,抒发羁旅行役的感受,描叙帝都的壮丽和城市的繁华,反映歌妓的不幸及他与歌妓的情意。

然而,北宋时期,真正开一代词风的是苏轼。

苏轼的贡献,首先是打破了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词不再只是娱宾宴客的点缀或抒发男女欢乐与离愁的工具。

他用词写爱国之情,忧民之情,以及怀古思今,咏物写景,凡诗歌里写到的内容,都可以被苏轼写到词中。

他还用写诗文的手法写词,革新了词的语言,提高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力,以他那豪壮的气势、丰富的想象、瑰丽的语言,创立了豪放词派,对词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苏轼对宋词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苏轼在词中大胆打破传统观念,以诗为词,即凡是诗能表现的题材内容,也让词进行表现,甚至让词与音乐脱离,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这就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意境,也对当时及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词从兴起以后,在民间创作和中唐文人创作中,题材都比较广泛,只是到了晚唐五代才被局限于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内容,用于‚侑觞佐舞‛,并以其‚香而弱‛的格调,被视为‚艳科‛。

从南唐冯延巳、李煜到北宋晏殊、欧阳修,已开始抒写个人感慨,柳永在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同时,还描绘了都市风光、市井生活。

不过,词总的仍然‚以清切婉丽为宗‛,虽说范仲淹、王安石写了一些悲凉慷慨工作,但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对宋词的革新摘要:一、苏轼对宋词的革新概述二、苏轼扩大词境的表现三、苏轼提高词品的举措四、苏轼改造词风的影响五、结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贡献正文: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在我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对宋词的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词作在题材、风格、境界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为宋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苏轼巧妙地扩大了词的境界。

他的词作既有豪放不羁的气势,又有婉约柔美的情感。

在词中,他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感慨、思念等多种情感。

如《江城子》中描绘了他外出打猎的豪情,《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对月亮的感慨,《念奴娇》中慨叹了千古风云人物。

苏轼的词作如诗如文,五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其次,苏轼提高了词品的地位。

他将诗词的缘情与诗人的言志相结合,使词作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

在苏轼的词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如《贺新郎》中美人的形象高洁脱俗,与杜甫的诗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相得益彰。

胡寅《酒边词序》因此盛赞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豪气超乎尘埃之外。

”再次,苏轼改造了词风。

他的词作往往呈现出清奇阔大的景色,词人的旷达胸襟也随之展露。

在苏轼之前,宋词多以婉约为主,而苏轼的词作则开创了豪放派。

这种新的词风使得词作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苏轼对宋词的革新体现在扩大词境、提高词品和改造词风等方面。

他的词作既丰富了词的题材范围,又提升了词的审美价值,使得宋词在唐代婉约派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苏轼词在宋词的发展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贡献使宋词得以发展成为它至今的形态。

从宋词的演变中不难发现,苏轼的贡献是宋词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苏轼是宋朝的大文人,他与任何朝代的文人相比都十分非凡。

他的诗文高度充分地体现了宋词的精髓,也深刻影响了宋词的发展。

宋词时期是宋朝文学发展的最鼎盛时期,也启动了古典诗词的新潮流,苏轼被誉为“诗仙”,他的词兼具文采和抒情,使宋词的魅力得以完美的体现,特别是“玉台新筝”和“定风波”等作品,更突显了他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性。

苏轼也在宋词技巧和构思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继承了前朝诗词式样,又在抒情上有所创新,推崇“超尘”及“清新”,追求自然、自由、优美之意,增添了宋词的品位。

另外,他也有很多古朴而又自然的词句,并运用它们贴切地表达了不同的情思,它们对宋词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此外,苏轼还倡导了一种新的诗歌理论,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王维诗学”,他强调诗作要简洁,主题要淡,理念要清新,不做过分装饰,反对过分浮华和修辞之词。

这些理论对宋词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苏轼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词牌、技巧和理论上,更体现在他的词的审美价值之上。

他的词经常穿插自然界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大自
然的无限憧憬,他把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景色综合到诗中,从而把宋词的抒情性推向极致。

总之,苏轼对宋词的发展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以其独到的眼光着墨宋词的词牌、技巧、理论以及审美价值,丰富了宋词中的抒情性,使宋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古典诗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浅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和杰出贡献

浅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和杰出贡献

浅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和杰出贡献作者:周玉红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6期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坛的巨匠,其诗、词、文造诣都很深。

他以求新,求变的艺术创作观念,运用到艺术创作实践中,创作出别具个性,异乎传统的苏氏书法、绘画、诗歌、散文、词。

其中,以对宋词的革新最为突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拓宽词的题材内容,改变词风,开创豪放词派等几个方面。

一.拓宽词的题材内容词发展至晚唐五代直到北宋中叶,内容被局限于风花雪月、离愁别绪的范围,“词为艳科”差不多是一条戒律。

在苏轼以前,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对这种倾向虽也曾出力矫正,但作品不多,力度不大,未成风气。

苏轼敢于冲破传统的狭小框架,使词的题材内容不再局限于闺阁艳情,和诗歌一样可以表现广阔的社会与人生。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苏轼所创作的三百多首词涉及的题材之广,内容之丰,超越其前任何词人,开拓了新的题材。

在题材上,苏轼扩大了词的视野,几乎诗所能表现的内容,他都用词表现出来。

苏轼是最早以词抒写远大政治抱负和爱国主义豪情的词人。

例如,他的《阳关曲》表达了词人强烈的杀敌报国愿望。

《沁园春》中“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一句展现出词人的壮志豪情。

这些词作,开辟了爱国言志题材词的新路。

另外,苏轼也是以农事入词的第一人。

他把目光投向了风景如画,趣味横生的农村,描摹出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和自然和谐,活泼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

这也是前人词中未曾涉及的。

在苏轼笔下,词不但可以凄艳悱恻,而且言志、伤时、咏史、怀古、说理、谈玄、咏物、酬答、记梦、悼亡、描摹山水、歌咏农事,无所不能。

二.改变词风在苏轼以前,词一直被作为一种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强调词对音乐的依附性,因此,对作词有诸多的限制。

在这种限制下,词不能像诗一样反映重大题材。

词的风格自然是香艳软媚,充满了脂粉气。

苏轼的创作实践表明,词完全可以表达严肃庄重的主题和内容。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苏轼词是宋元以来宋词发展变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宋词为人们所熟知。

苏轼不仅深厚地掌握了宋词传统,而且拥有非凡的创作才能,使宋代宋词达到了顶峰的发展。

在宋词发展变革中,苏轼的贡献无可超越。

苏轼的词作家多,但词能力却不仅在于创作数量,而在于质量。

他取法传统,又突破传统,有自己的独特性格。

他的词中有理有智,融温情与才思,有传统的诗意,又兼有他自己创造的新颖,把古代宋词的“抒情”和“写实”融合在一起,将宋词推向高潮。

在视觉表现上,苏轼的词相当通俗,很容易被人理解,他擅长用精辟活泼的形象概括体现宋词主题,语言优美富有情趣,蕴含深刻的文学智慧,使得宋词具有深厚而精致的文化底蕴。

苏轼受到唐宋词人传统的启发,使宋词的文学意蕴及审美概念更进一步的发展。

他的词作把唐五代流派和宋代新派的艺术特征融合在一起,使宋词以自身的独特文化属性发展起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流派。

苏轼的词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也是宋词发展变革的标志性人物。

从社会背景到诗人情思,苏轼都关注到了宋词发展变革中实质性的问题,受到了当时宋人的普遍喜爱,带动了宋词发展变革的前进。

苏轼的词作更是让宋词发展变革的得以成功。

苏轼对宋词的创作深刻地影响了宋词的发展,他的词作把理性思考和情感表达融合在一起,不论是抒情还是写实,都有苏轼特有的艺
术精髓,穿越历史时空,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底蕴,为宋词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总之,苏轼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提升了宋词的艺术水准,而且像神秘老人一样推动了宋词发展变革的前行,使宋词发展及其前景变得更加光明。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宋词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沿袭期、变革期、过渡期、中兴期、衰落期。

北宋初中期,虽不乏各大名家的优秀作品,但词主要还是以描写男女恋情、离愁别恨、深闺怨景等为主题的应歌宥酒的娱乐作品。

而苏轼成功地转变了这种风气,提高了词的品质,扩大了词的意境、改变了词的风格同时推进了词的格律。

(一)提高词品。

从题材和内容上来说,苏轼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以至北宋初中期“词为艳科”的传统,很多内容,如怀古、言志、隐逸、悼亡、农村风光、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无不可以入词。

所以刘熙载说:“东波词似是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也。

”(《艺概•词概》)后人常用“以诗为词”来概括苏轼的特点。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说得是自己有少年郎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

“锦帽貂裘”两句,写的是打猎的装束。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

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说自己虽然双鬓已经微白但丝毫挡不住他的雄心壮志。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以魏尚自比,寄望着朝廷何时才能将边事托付于他。

最后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这首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二)扩大词境诗至宋朝有了以理入诗的风气,苏轼亦把宋诗特色之一的“理趣”引入了词里,他之前,词多为应歌酬唱之作,而苏轼将词回归到自我,并能将浅显的事理提升,情浓理也浓。

苏轼从人生角度去探究人生奥秘,去面对逆境人生。

他认为人生如梦,是有着丰富的生命内涵的,并不是简单的消极悲观思想,而是一种豁达的人生体验,甚至是一种激进的人生态度。

浅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和杰出贡献

浅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和杰出贡献
雄浑豪 放 , 总之是变化 多端 , 不 拘

淹 、王安石 等人对这 种倾 向虽也 曾出力矫 正 , 但作 品不 多 , 力度不
大, 未 成 风气 。苏 轼 敢 于 冲破 传 统 的 狭 小 框 架 ,使 词 的 题 材 内 容 不 再 局 限于 闺阁艳情 ,和诗歌 一样 可 以 表 现 广 阔 的社 会 与 人 生 。 刘 熙 载在《 艺概》 中说 : “ 东坡词 颇似 老 杜诗 , 以其 无 意 不 可 入 , 无 事 不 可 言 也 。” 苏轼 所 创 作 的 三 百 多 首 词 涉 及 的题 材 之 广 , 内容 之 丰 , 超 越 其 前 任 何 词 人 , 开 拓 了新 的 题
气力 , 一种豪 迈的气概 , 充 满 雄 大
材 。在题材上 , 苏轼 扩大了词的视 野, 几乎 诗所 能表现 的内容 , 他 都
用 词 表 现 出来 。苏 轼 是 最 早 以 词 抒 写 远 大 政 治 抱 负 和 爱 国主 义 豪
壮 阔的景 象 。“ 一 洗绮 罗香 泽 之 态” , 创造 了异 于 婉约 派 的 , 高 昂
一 .
在苏轼 以前 ,词一 直被作 为
种 配合歌 唱的音乐 文学 ,强调 词对音 乐 的依 附性 , 因此 , 对作词

有 诸 多 的 限制 。在 这 种 限 制 下 , 词 不 能像 诗 一 样 反 映 重 大题 材 。 词 的 风 格 自然 是 香 艳 软 媚 ,充 满 了 脂 粉 气 。苏轼 的 创 作 实 践 表 明 , 词
苏轼 以其超凡 的才力和 勇于革新 的 魄 力 ,有 意 识 地 开 创 一 种 与 婉 约 截 然不 同的 词 风——豪 放 词 。 历来 有 “ 词至 苏轼 , 其 体 始尊 ” 之 说 。到 了苏 轼 的 时代 , 由于 苏 轼 的 卓越 贡献 ,婉约词 的一统 派 都 有 了较 大 发 展 , 词 终 于 脱离 “ 曲子 ” ( 音乐) 而 独立存 在 , 成 为 一 大 文 学 样 式 ,并 在 文 坛 上 取得 了突 出的一席 之位 。苏 词 中 有 为 数 不 少 的 旷 达 词 ,他 在 这 类 词 中通 过清 空疏 旷 的艺 术格 调 ,

论苏轼词的革新精神 毕业论文

论苏轼词的革新精神  毕业论文

论苏轼词的革新精神毕业论文论苏轼词的革新精神摘要:苏轼是才气横绝的宋代诗人、词人,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

他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对词体的革新,使宋词展现出全新的面貌,提高了词的地位,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词革新以诗为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他是北宋诗人、词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苏轼大刀阔斧地对词体进行改革,所谓“词至东坡,1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辛稼轩词序》刘辰翁)。

革新了晚唐五代以来浮靡的词风,给词以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给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而且为词坛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和美感,提高了词品,提升了词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

北宋的胡寅在《酒边词序》中也说:“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白兔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2超然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充分肯定了苏轼在革新宋词中的功劳。

本文将主要从苏轼词的题材内容、风格特色、表现方法、音律造工四个方面论述他的词革新意义。

一、在内容题材上,苏词冲破了“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

晚唐五代以来所形成的词体观念对待诗和词的态度是不同的,认为诗应体现教化思想,风格应温柔敦厚;而词则与诗判然有别,绮丽婉媚为其特色。

苏轼的词时人以“以诗为词”评之,即指其词具有诗的品格和气质,与本色当行的词有着明显的不同。

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是其明确的词体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

苏轼3认为词应向诗靠拢,特别是优秀的词应与诗没有差别。

他认为词是“诗之裔”?4(《祭张子野文》),称赞优秀的词作为“古长短句诗也”?(《与蔡景繁书》)。

他以诗为词,以爱国热情、田园风光、悼亡怀人、咏史怀古、登临送别、说理谈禅等题材入词,扩大了词的内容题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形成了绮靡婉约的作风~人们习惯用它写恋情~抒闺思。

到了宋初~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及士大夫歌舞升平的需要~出现了柳陌花衢、茶坊酒肆竞唱‚新声?的景象。

以晏殊、晏几道父子为代表的词人~也就因袭晚唐、五代的浮艳词风~极立追求词藻的雕琢和形式的华丽。

欧阳修的一些词作即景抒情~有些新意~但也没有脱出艳科的藩篱。

这时张先的慢词和范仲淹描写边塞风光的词~对词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开拓和发展。

柳永的出现~使北宋词为之一变。

他继承了很多篇幅较长又合于音律的慢词~以此表现仕途潦倒的生活遭遇~抒发羁旅行役的感受~描叙帝都的壮丽和城市的繁华~反映歌妓的不幸及他与歌妓的情意。

然而~北宋时期~真正开一代词风的是苏轼。

苏轼的贡献~首先是打破了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词不再只是娱宾宴客的点缀或抒发男女欢乐与离愁的工具。

他用词写爱国之情~忧民之情~以及怀古思今~咏物写景~凡诗歌里写到的内容~都可以被苏轼写到词中。

他还用写诗文的手法写词~革新了词的语言~提高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力~以他那豪壮的气势、丰富的想象、瑰丽的语言~创立了豪放词派~对词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1苏轼对宋词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苏轼在词中大胆打破传统观念~以诗为词~即凡是诗能表现的题材内容~也让词进行表现~甚至让词与音乐脱离~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这就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意境~也对当时及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词从兴起以后~在民间创作和中唐文人创作中~题材都比较广泛~只是到了晚唐五代才被局限于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内容~用于‚侑觞佐舞?~并以其‚香而弱?的格调~被视为‚艳科?。

从南唐冯延巳、李煜到北宋晏殊、欧阳修~已开始抒写个人感慨~柳永在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同时~还描绘了都市风光、市井生活。

不过~词总的仍然‚以清切婉丽为宗?~虽说范仲淹、王安石写了一些悲凉慷慨工作~但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欧阳修领导了诗文革新~却还没有革新到词的领域。

这是跟当时对词和诗的传统看法有关的。

相当多的人认为诗词有别~直到李清照还说‚词别是一家?~这种观点还继续把词当作‚小道?~只供‚娱宾遣兴?、‚析酲解愠?。

在这样的限制下~词自然不能象‚言志?的诗那样~反映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

这样的局限~对于苏轼却是不存在的~他‚以诗为词?~打破诗和词的界限~使词的题材无往不适~凡可以入诗的都可入词~把词从‚樽前?、‚月下?、‚美人?、‚歌伎?中解放出来~扩大了2词的内容~把眼光转向广阔无垠的社会和国家~使词成了为社会服务的工具~具有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同等的意义和价值~从实质上改变了‚词为诗余?的看法~同时~也促进了词自身内容的变化。

苏轼的词一扫晚唐五代和宋初专写艳情和离愁的旧藩篱~诸如抒情、写景、感旧、怀古、悼亡、送别、记游咏物、说理谈玄~凡诗歌所能表现的内容都能够写入词中~使词成为广阔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文学样式。

如他的《念妈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诗人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一首怀古词。

前段写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色~用以烘托三国时火烧赤壁的英雄人物。

后段写周瑜的英姿丰采和赫赫战功~反衬自己空有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成而不得施展的感慨。

全词笔力雄建~感情豪放。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瑰丽江山~‚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英雄形象~在词中也都是首创。

词的最后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是作者政治上失意的无可奈何的感叹~但不足以掩盖充溢在全词3中的豪迈精神。

苏轼这首词久负盛名~俞文豹《吹剑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个故事很能说明苏词的艺术特征~而这首词正是这种艺术特征的典型代表。

苏词表现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

针对北宋统治者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求全~苏轼在词中表现了希望能为国家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决心~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放~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道词借写出猎~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激情。

前段写打猎场面~有声有色~情景动人,后段从打猎引出‚射天狼?的雄心~‚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时冯唐为云中太守魏尚说情一事~以守卫边疆的卫尚自许~并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出为保卫国家、抗击外族侵略的壮志和理想。

象这类抒写抱负的词~还有《南乡子》、《阳关曲》等~也都表现了‚帕首腰刀是丈夫?的豪迈气慨。

苏轼某些描写爱情的词~感情真挚厚笃~格外动人。

如《江4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苏轼写的一首悼亡词~作者写时离妻子死去已经十年了。

漫长的十年中~苏轼因反对新法而不得不离开京都~先杭州~后密州~守职屡迁~四处奔波~连到妻子孤坟上祭奠一下也不可能。

而今自己年华渐逝。

终至两鬓白霜~日趋衰老了~所以词的感情极其沉痛凄婉。

全词用白描直抒手法来写~对亡妻的思念与自身遭遇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加深了全词的深度~这是和和其他婉约派词人的那种香艳轻软的爱情词完全不相同的。

苏轼还有许多以写景为主的词~并在写景中寄寓自己强烈的感情~如《浣溪沙》:山下半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迟。

萧萧幕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是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游清泉寺后写。

词中不但形象地描绘了美丽的滔边山林春色~而且由‚溪水西流?的自然形象引申出老年人也可以象青年人一样发挥充沛的生命力~充满了积极乐观的精神。

此外~他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村的生活的词。

《浣溪沙》一组5犹如一幅幅仲夏风光的农村风景画~活跃在其间的村姑、老叟也都形象鲜明~淳朴可爱。

(二)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派。

苏轼继欧阳修、梅尧臣之后~完成了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他把这个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开创了豪放词派。

词在北宋前期~即苏轼未出现于词坛之前~《花间集》以来的传统势力是相当顽固的。

苏轼‚以诗为词?对开创豪放词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他‚以诗为词?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诗苑从谈》卷一说:‚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苏轼也曾自豪地说过~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当‚艳科?文人词泛滥之时~苏轼别立‚豪放?一家~象异军突起~给词坛带来新鲜的空气~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豪放?作为一种艺术风格~一般是指呈现奔放不羁、意气横逸、气魄宏大而无所拘束的作品。

1705年~苏轼在密州上任时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他写‚壮词?的开始。

全词描写了出猎射虎的豪情壮志~希望出守边疆~为国效劳~充满了爱国热忱。

当时的外来威胁是来自西北的西夏和北部的辽。

作者以射虎的孙权作比~抒发要求报国的强烈愿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本是主侵略的星宿~在西北方向~这是指西夏和辽。

他用词来写这样新的题材~表明这样激昂的感情~洗涤了词中的浮靡之气~开拓了词6的新境界。

无好问曾赞道: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象。

苏轼被贬官黄州后~便出现了写词的高潮。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写于这一时期。

这首词描写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赞美古代英雄人物建功立业的雄姿英发~也希望自己有所作为。

风格豪迈~格调高昂~以纵横开阖的如椽大笔勾出了雄伟的历史画卷和壮丽的长江胜景图~刚健清新~奔放流畅~景物描写有色彩~有声响~色彩壮伟~声响宏大~是‚千古风流?的名篇~历来作为苏词豪放词的代表。

苏轼词的豪放~并不仅仅表现在激昂慷慨具有英雄主义精神这一方面。

有时议论纵横~笔力矫健~也表现了豪放的作风。

苏轼赴任密州时~写了一首《沁园春》词寄给他的弟弟苏辙。

词的下片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案卷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这是回忆他们初到汴京时的情况~少年锐气~自负才学~真有不可一世之慨~而回忆之中又隐舍仕途坎坷的愤懑~似乎在相互倾吐满腔的块垒不平。

这样的词读来回肠荡气~自然不同于传统的婉约的格调。

苏轼有不少抒发对亲人、朋友的怀念的词~大致都是这种作风。

这种怀念亲人朋友的词以《水调歌头》最为著名。

这是他在密州的一次中秋之夜写的怀念苏辙的一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7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限~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融入了宋诗特色之一的理趣~深含哲理~不但以情致胜~还以理致胜~既富有人情味~又富有生活哲理~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苏轼的旷达的性格~从人生写到自然现象~包含了无数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

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表达了作者祝愿彼此长寿~隔千里而共明月的乐观情绪。

全词笔调奇逸~风格俊美~情由景生~想象飞驰。

故宋人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在他的三百多首词中~塑造了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抒写了慷慨峥嵘的政治情怀~描绘了明丽爽朗的农村田园风光~而写风景、写爱情~也笔墨飞动~不同凡响。

无怪有人说~在苏轼笔下~几乎无事不可入词。

词至宋代汇为大泽~苏轼有开拓之功~他创建豪放词派~影响所及~远非赵宋一代。

(三)词与音乐初步分离,摆脱了音乐对词的限制。

词的体裁形式自苏轼以后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而存在的状态~成了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他敢于在音律上突破限制~使词更好地为扩大的内容和丰富的意境服务。

8词与音乐的初步分离~词本由和乐而产生~因此词在最初阶段~音乐的生命重于文学的生命。

自五代至宋初~词必协律~而成为可唱的曲。

到苏轼的词~他也未完全废弃词的音乐性~但他并不重视词的音乐性。

他的作品~虽也有许多可歌~如《蝶恋花》的‚花褪残红青杏小?为朝云所歌,《贺新郎》的‚乳燕飞华屋?为秀兰所歌。

《苕溪渔隐从话》中说:‚东坡改‘归去来辞’为‘唢遍’。

使入音律,又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歌词~他取韩愈《听颖师琴》诗稍加修改~使就声律~作《水调歌头》?。

这可证明苏轼本人也是懂音律的~但他大部分的作品~并不注意歌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