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和研究化学时所必备的五个
基本素养,也是化学教育中重要的目标之一。
这五大核心素养包括: 1. 基本知识和概念。
学习化学必须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概念,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
2. 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具备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这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
3. 跨学科应用能力。
化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学习化学必须具备跨学科应用能力,包括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联系和应用。
4.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化学学科需要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这包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评估方案、实施方案等。
5. 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学习化学必须具备责任感和社会意识,这包括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科学伦理等。
这五大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必备素养,也是化学教育中注重培养的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 1 -。
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
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
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一、构成1.知识性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知识性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化学理论、概念和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应用。
2.思维性素养:高中化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需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性素养:高中化学学科强调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
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能够进行科学实验和实验数据处理。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情感性素养:高中化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化学。
学生需要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增强对化学学科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5.文化性素养:高中化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对科学问题和科学发展的批判性思维。
二、特点1.全面性: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包括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情感性和文化性素养,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化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化学学习和实践环境中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2.层次性: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按照知识、思维、实践、情感和文化五个维度进行构建,各个维度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的体系。
学生可以从低层次的知识性素养开始,逐步提高,最终达到高层次的实践性素养。
4.发展性: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三、意义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和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一、1.1 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科学。
初中阶段,我们要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我们要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然后,我们要学会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中包含的粒子数与碳-12原子的质量之比。
我们还要学会化学计量学的基本知识,如摩尔浓度、反应热等。
二、1.2 化学反应与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学会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例如,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每两个氢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反应,会生成两个水分子。
三、2.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元素组成、按物理性质等。
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各类物质的基本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无机物主要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等;有机物则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甲烷、乙醇等。
我们还要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四、2.2 实验操作与安全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定。
例如,我们在进行加热实验时,要注意用火安全,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在进行气体收集实验时,要使用集气瓶等专用设备,防止气体泄漏。
我们还要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实验废液和废渣,保护环境。
五、3.1 化学与生活化学知识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来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了解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通过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
化学教学_实践核心素养(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化学教学实践核心素养的构建、化学教学实践核心素养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化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素质。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在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形成化学学科体系。
2. 能力:具备化学实验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态度:树立科学精神,培养严谨求实的态度。
4. 价值观:关注化学与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联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化学教学实践核心素养的构建1. 明确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实践核心素养的构建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具备化学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
2. 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学实践核心素养构建的核心。
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使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机结合。
(1)精选化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构建化学学科体系。
(2)注重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引入与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相关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学实践核心素养构建的关键。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2)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4. 评价体系改革评价体系是化学教学实践核心素养构建的保障。
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浅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所需具备的核心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跨学科合作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变得愈加重要。
一、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了解化学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只有对化学基础知识有着扎实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深入理解、运用和发展化学知识。
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该在实验室中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熟悉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并掌握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操作的锻炼,学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实验技能和操作习惯,能够准确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三、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化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形成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化学知识的应用思考如何解决实际生活或者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观念、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跨学科合作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学生需要具备跨学科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在解决复杂问题和开展研究时,常常需要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学生应该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积极参与跨学科的项目研究,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教师应该通过优质的教学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觉提升自己的素质。
只有以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人才,为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标分解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标分解核心素养是指某个学科的重要基本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并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关键技能。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思考能力、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下面对这三个指标进行详细的分解。
一、思考能力思考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和实践活动,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学生能够掌握化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 分析判断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理解并解决真实问题,例如分析化学实验数据、分析化学过程等。
3. 相关知识融合能力:学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不断将所学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深入理解化学现象。
4. 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想法。
5. 创新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思考,有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并能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拓展知识。
二、实验技能实验技能是指学生具备正确的实验方法、技巧和安全意识,在理论基础上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实现的能力。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实验技巧掌握能力: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质量计量、操作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等。
2. 实验安全意识:学生对化学实验中存在的危险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存在的危险和应对危险的方法,能够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 实验设计和管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化学实验的设计、准备实验试剂和设备、实验过程记录、数据分析、结论撰写等实验操作。
4.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学生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并能够归纳实验规律,找出实验中的问题。
5. 实验合作能力:学生能够分工合作,与同学一起合作进行实验或协助实验,起到相互协作的作用。
三、探究能力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探索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用科学思维进行理性推理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自我学习和调节能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方法,学会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完整)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