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三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包括以下几方面:1. 上课纪律:学生在上课时要求安静听讲,不得随意交谈、走动或干扰他人。
2. 准时到校:学生要求按照校方规定的时间准时到校,不得迟到早退。
3. 教室管理:学生进入教室后要保持教室的整洁,桌椅摆放整齐,不得随意涂写、损坏教室设施。
4. 作业管理:学生要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不得抄袭、抢答他人作业,不得故意造成作业遗失。
5. 课间休息: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要保持室内外的安静和秩序,不得打闹、捉弄他人,不得带食品进教室。
6. 课堂秩序: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专心听讲,不得打哈欠、走神,注意礼貌尊重老师和同学。
7. 考试管理:学生要积极备考,按时参加考试,不得作弊或帮助他人作弊。
8. 学校纪律:学生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得擅自离校,不得在校园内进行违规行为。
9. 校园安全:学生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出行,不得在校园内进行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
这些常规管理细则的目的是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安全有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意识。
同时,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对违反学校管理规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纪律处分,以维护校园秩序和学生的权益。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二)1. 准时到校:学生应在指定时间内准时到校,迟到者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或补课。
2. 教室秩序:学生应保持教室内的整洁和安静,禁止乱扔垃圾、乱涂乱画、乱吃零食等行为。
3. 注意卫生:学生应保持个人卫生,包括清洁衣物、整洁发型、干净指甲等。
垃圾应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内。
4. 进出教室:学生应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进入和离开教室,不得闯入其他班级的教室。
5. 安全第一:学校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学生应按照规定的路线行动,保证安全。
不得随意攀爬树木、跑出学校等行为。
6. 服装要求:学生应按照学校制定的校服要求进行着装,不得穿着不整洁、不合适的服装。
7. 引导学生守纪律: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随意走动、说话、打闹等。
学生应严格遵守一些基本规则,如不欺负同学、不抄袭作业等。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一、教室管理1. 教室卫生在每天上课之前,教师要检查教室的卫生情况,确保桌椅、地面的整洁和干净。
学生要养成随时保持教室整洁的习惯,离开教室时要清理自己的座位。
2. 教室秩序教室是学习的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秩序。
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入座。
上课期间,学生要保持安静,不得随意说话、走动或打闹。
课间休息时,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不得大声喧哗。
3. 教室设备使用学生在使用教室内的设备时,要爱护、正确使用,不得私自调整和更换。
如需使用多媒体设备,须经过老师同意,并按规定启动和关闭设备。
二、学生出勤管理1. 出勤记录教师要按时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并及时上报学校。
学生请假时,要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办理请假手续,并提交请假条给班主任。
请假期间,学生要按时完成请假期间的作业。
2. 迟到和早退学生迟到和早退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因此应尽量避免。
学生迟到需要有合理的理由,并向老师请假;早退也需事先向老师请假,并由家长接人。
3. 缺勤处罚学生因无故缺勤,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根据学校规定,违反出勤规定的学生将会受到警告、扣分、补课等惩罚。
连续缺勤的学生,学校将会通知家长,并进行进一步处罚。
三、课堂管理1. 课堂纪律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和同学,遵守课堂纪律。
在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不得打断讲话或插嘴。
上课期间,学生要禁止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2. 课堂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小组或讨论活动,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 课堂作业教师要及时布置适当的课堂作业,并按时批改和讲解。
学生要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并主动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
在作业交流中,学生要遵守讨论规则,互相尊重和包容。
四、考试管理1. 考试安排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及时安排好每次考试的时间和科目,并提前通知学生和家长。
考试提前一周,教师应进行考试内容的复习,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备考。
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制度(4篇)

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运行,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的实施由教务部门负责监督和落实。
第二章课程设置管理第五条课程设置应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需求,灵活且科学合理。
第六条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七条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第八条课程设置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教学计划制定管理第九条教学计划的制定应根据学校教学年度计划和学科教学大纲制定。
第十条教学计划应明确内容和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要求等。
第十一条教学计划应合理安排学时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教学计划应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教学进度和效果。
第四章教学过程管理第十三条教师应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提前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学工具。
第十四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十五条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十六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指导。
第十七条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第五章教师培训管理第十八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第十九条教师培训应对教师进行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和信息。
第二十条教师培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二十一条教师培训应根据教师个人需求和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差异化培训。
第六章监督与评估第二十二条教务部门应定期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小学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制定本管理条例。
第二条
中小学教学应遵循以下常规管理:
1.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2.教学计划
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3.课堂管理
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教室布置、课堂秩序管理和学生行为规范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4.学生评价
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水平,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帮助。
5.师生互动
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关心学生的研究和生活,并及时解答学生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沟通。
6.教学素材
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教学素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7.教学评估
教师应进行教学评估,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条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制定和执行。
第四条
对于违反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教师,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并给予相应的教育教育帮助。
第五条
中小学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断研究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第六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教学常规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育公平,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
第二章教学计划第三条教育机构应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学要求制定教学计划。
第四条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第五条教学计划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定期进行修订。
第三章教师管理第六条教育机构应严格选拔和管理教师,确保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第七条教师应依法取得相关教育资质,并定期参加教育培训。
第八条教育机构应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和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成长和进步。
第四章学生管理第九条学生应按照学校规定的研究要求和纪律要求参与教学活动。
第十条学生应尊重教师和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究活动。
第十一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行为纪律监督。
第五章教学环境第十二条教育机构应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资源,保障教学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第十三条教育机构应定期进行教室和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教学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教育机构应设置校园安保和消防设施,确保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
第六章教学质量评价第十五条教育机构应建立科学、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第十六条教学质量评价应包括对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的评估。
第十七条教育机构应根据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升。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教育机构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守学校规定的纪律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条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本条例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条例未尽事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
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1. 学生应准时到达教室,迟到需要事先请假并得到老师允许方可进入教室。
2. 学生应保持课堂秩序,不得大声喧哗、打闹或干扰他人学习。
3. 学生应尊重老师和其他同学,不得进行侮辱、辱骂或歧视的行为。
4. 学生不得在课堂上玩手机、刷微信等与课堂无关的行为,保持专注。
5.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不得故意扰乱讲课秩序。
6. 学生应保持课堂纪律,不得擅自离开教室,如需离开应事先请假。
7. 学生应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和预习任务,不得抄袭或作弊。
8. 学生应服从老师的指导和管理,如遇有分组活动应积极参与,不得拒绝合作。
9. 学生应爱护教室设施和学校财物,不得随意破坏或涂写乱画。
10. 学生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违反课堂管理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和纪律教育。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条例,不同学校和老师可能会在具体实施上有所
不同,学生应遵守学校和老师制定的具体规定。
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1. 准时到课:学生应准时到达教室,避免迟到或缺席。
2. 尊重教师和同学:学生应尊重教师和同学,注意言行举止,不得干扰课堂秩序或侮
辱他人。
3. 安静听讲:学生应保持安静,专心听讲,不得讲话、打闹或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4. 提问和回答:学生可在合适的时机向教师提问或回答问题,促进课堂互动和学习效果。
5. 完成作业:学生应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6. 课堂纪律: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随意行走、嘈杂或干扰他人学习。
7. 遵循教学安排:学生应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和要求进行学习,不得擅自离开或违反
课堂规定。
8. 教具和设备使用:学生应正确使用教具和设备,不得损坏或滥用教室内的设备和物品。
9. 合理使用课间时间:学生应合理安排课间时间,避免在教室内吃零食、玩耍或进行
不良行为。
10. 遵守校规校纪:学生应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帮助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环境。
2024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三篇)

2024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一、普查工作普查工作应统一进行,每月进行一次。
每次普查均需详细记录并进行总结,存档备查。
若发现教案不符合要求,应立即进行沟通并要求其进行修正。
普查中若发现未进行二次备课的情况,应立即予以纠正。
二、课堂教学1.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
教师应在教育育人的理念指导下,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认真准备并讲授每一堂课。
课前两分钟应到达教室,组织好教学活动,维护课堂纪律,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
2. 教师应坚持使用恰当的教学语言进行授课。
一堂课的成功标准包括:①教学目标明确,即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思想教育均需具体明确,并确保落实,所有教学活动均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②教师应熟练掌握教材,根据教材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体系,将教材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的知识体系,确保教学内容深浅适宜、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明确,既巩固基础知识又培养能力。
③应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乐教乐学”的原则,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讲练结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任务、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3. 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确保坐姿、站姿、阅读和书写姿势正确。
4. 不得提前下课或拖延课程。
5. 原则上应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妥善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无特殊情况下,应完成预定教学内容,教师不得擅自调换课程。
因公出差的教师应按学校要求安排好课务,因病或因私事请假的教师应依照考勤制度执行请假,避免出现无教师上课的情况。
6. 课堂教学检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并特别关注小科教学(如科学、品德、音乐、体育、美术、写字等)。
学校教导处将不定时进行随堂听课。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1. 各科应有基本作业量,完成课后习题或思考题,并可适当设计或补充配套练习题。
课堂作业应坚持限时分层校内完成的原则,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各科应协调好每天作业的总量,低年级一般不留课外作业(适时调整);中年级每天不超过____小时;高年级每天不超过____个半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
1.切实按照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计划及其说明,设置各年级课程。
2.切实按照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计划及其说明,认真安排各学科的课时。
3.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利用早读课、活动课、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大面积的补课。
4.建立教研组长例会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二、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管理。
1.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应定期组织老师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教师应在开学初,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研室要求,订好教学进度,并交教导处。
3.在教学时,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随意增删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