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

合集下载

竹石的名词解释

竹石的名词解释

竹石的名词解释竹石,即由竹子和石头组合而成的一种装饰品或艺术品。

竹子和石头,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象征。

竹石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融合了竹子的柔软和石头的坚硬,又展现出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意。

竹,作为一种具有高度韧性和适应力的植物,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美。

竹子婀娜的身姿,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心灵的纯净和柔韧的性格。

而石头,则象征着坚强和不可动摇的力量。

石头的形状各异,有圆润的、平滑的,也有角弯的、凹凸不平的。

它们和竹子的完美结合,赋予了竹石一种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竹石的制作过程需要精心的设计和耐心的雕刻。

首先,选取合适的竹子和石头作为材料,要求竹子具有一定的粗细和长度,以便赋予竹石以稳定的结构。

石头则要求质地坚硬,适合雕刻。

其次,需要进行设计,根据竹子和石头的形状和比例,决定竹石的整体构思。

雕刻时,要根据竹子的纹理和石头的表面特点,进行精细的刻画和雕琢。

最后,通过打磨和上漆等工艺,让竹石更加光滑细腻,更具观赏性。

竹石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上。

竹石的造型各异,有的形似山峦,有的似水流。

在观赏竹石时,人们可以在一瞬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竹石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常常给人以思考和启迪,让人对生命的意义和自然的伟大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竹石也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的艺术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石被视为吉祥之物,代表着幸运和美好的寓意。

竹石被广泛应用于寺庙、园林和家居装饰中,以展示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崇拜。

同时,竹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象征着宁静、坚韧和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竹石的制作和欣赏并非局限于中国艺术领域。

在世界各地,竹石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和园林设计中。

竹石所传达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意,正越来越受到全球艺术家和观众的欣赏和喜爱。

总的来说,竹石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竹子和石头的特点和意义,以其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竹石古诗原文及翻译

竹石古诗原文及翻译

竹石古诗原文及翻译《竹石》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以下精心整理了《竹石》古诗原文、翻译、词语注释、作者简介、赏析等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竹石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词语注释】1.咬定:咬紧。

2.立根:扎根。

3.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4.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5.坚劲:坚强有力。

6.任:任凭,无论,不管。

7.尔:你。

【作者简介】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竹石》-郑燮 -赏析

《竹石》-郑燮 -赏析

《竹石》郑燮〔清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

“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

竹石ppt课件

竹石ppt课件
竹石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竹石简介 • 竹石的用途 • 竹石的培育与种植 • 竹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竹石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CHAPTER 01
竹石简介
竹石的定义
01
竹石是一种自然景观,由竹子和 石头组成,通常在河流、溪流、 湖泊等水域中出现。
02
竹石是由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穿 过石头缝隙或覆盖在石头上,与 石头共同构成的一种独特景观。
扦插繁殖
选择健康的竹子枝条,剪 切成一定长度后插入土壤 中,利用竹子的再生能力 进行繁殖。
竹子的栽培技术
01
02
03
04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 地,进行深翻、整平,去除杂
草和石块。
种植时间
根据不同竹种的生长特性和当 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种
植时间。
种植密度
根据竹种的生长速度和用途, 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保证竹
竹石在户外家具中的应用
在户外家具中,竹石可以用来制作椅子、桌子等家具,让人 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设计的魅力。
竹石在现代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竹石在商场装饰中的应用
在商业空间中,竹石可以用来装饰商场、超市等场所,为消费者提供优美的购物环境。
竹石在品牌形象中的应用
在品牌形象设计中,竹石可以作为品牌元素之一,融入到品牌形象中,体现出现代设计的理念和风格 。
THANKS
[ 感谢观看 ]
竹石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坚韧、高雅、清新等 。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竹石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
竹石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传承了中华传统文 化。
竹石在传统绘画中的表现

《竹石》古诗赏析(通用5篇)

《竹石》古诗赏析(通用5篇)

《竹石》古诗赏析(通用5篇)《竹石》古诗赏析(通用5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竹石》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竹石》古诗赏析篇1《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翻译: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竹石》原文注释及简析

《竹石》原文注释及简析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背景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

字克柔,号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化(今江苏兴化)人。

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

●注词释义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
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竹石知识点总结

竹石知识点总结

竹石知识点总结1. 竹石的形成竹石是一种由天然矿物形成的石头,它起源于地质变迁的过程。

竹石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石英和其它矿物的沉积与结晶,也与岩浆的流动和变质有关。

在长时间的地质变迁中,竹石经过高温和高压作用,由其原来的矿物质构成逐渐生成一种具有特殊纹理的石头。

2. 竹石的特性竹石是一种特殊的石材,它具有独特的纹理和结构。

竹石因其独特的外观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它在装饰、建筑和文化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竹石的颜色多样,其质地坚硬,质地细腻,表面平整,纹理清晰。

竹石蕴含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美感,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3. 竹石的种类竹石的种类繁多,根据其形态和颜色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主要的竹石有黑竹石、白竹石和灰竹石等。

每种竹石都有其独特的纹理和特性,适用于不同的装饰和建筑需求。

4. 竹石的应用竹石在装饰、建筑和文化艺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被用来作为建筑材料,可以用来铺设地面、墙壁和台阶等。

同时,竹石也可以被用来雕刻和制作艺术品,如花器、摆件等。

竹石还可以被用来制作家具,如茶几、餐桌等。

此外,竹石还可以用来制作墓碑和石碑等。

5. 竹石的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竹石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它被视为传统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竹石的纹理和形态往往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感。

因此,竹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被广泛用于园林、寺庙、宫殿等古建筑中。

竹石还常常被用来制作文房四宝,如篆刻印章、文房饰品等。

总之,竹石是一种具有独特纹理和形态的石材,它在装饰、建筑和文化艺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竹石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感。

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关注,竹石将会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和享受。

竹石的课件

竹石的课件

竹石在艺术中的应用
竹石在传统中国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画家们用笔墨表现竹石的形态、色彩和纹理 ,传达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韵味。
竹石也被用于雕刻、陶瓷、家具等传统手工艺品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湛技艺和 独特审美。
在现代艺术中,竹石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创作素材,艺术家们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中, 创作出具有现代感和传统韵味的作品。
02
竹石的形成与演变
竹石的形成过程
竹石的形成始于古代竹林与石头的相互作用。 01
在长期的风化和沉积过程中,竹林中的有机物质 02 与石头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导致竹林逐渐矿化,形成了独特的 03 竹石结构。
竹石的演变过程
01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石继续经历着地质变化和自 然力的作用。
应用案例
现代家居中的竹地板、竹编挂画、石材茶几等。
竹石在自然保护区中的体验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应用案例
竹石在自然保护区中为游客提供了独பைடு நூலகம்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体验。
自然保护区内的竹林和石山为游客提 供了探险、观光和休闲的场所。在竹 林中穿行,感受竹叶沙沙作响,欣赏 翠绿的竹海;在石山上漫步,观赏奇 峰异石,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 些体验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大自然 的魅力。
03
深入研究和探索
未来,竹石科学研究和探 索将更加深入,涉及领域 更加广泛。
保护和传承
竹石保护和传承工作将进 一步加强,更多的文化价 值和生态价值将被挖掘和 利用。
新技术和新应用
未来将有更多的新技术和 新应用出现,为竹石的开 发利用提供更广阔的发展 空间。
05
竹石的实践应用与体验
竹石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02 在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竹石不断被塑 造和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讨论: 1、讨论诗句的意思。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3.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 愿望?
【小组展示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 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 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 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 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 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 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 存着。
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郑板桥(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1736年(乾隆元年)考中进士。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扬 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地区的一个画派,这个画派的主要人 物有:汪士慎、黄慎、金农、李惮、郑燮、李方膺、罗等八人。)郑 燮对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不满现实、傲岸不驯的个性,是“八怪”中的 代表人物。
学习目标: 1.掌握本首诗的生字词,理解诗句 意思。
2.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1.读一读:把诗句按节奏读通顺, 并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想一想: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3.背一背,写一写这首诗。
我会读古诗
竹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板桥尤爱画竹,他画的竹兀傲清劲,别具一格,具有高度的艺 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自宋代以来,竹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它,虚 心而刚直,挺拔而常青,历来被人们看作是高洁、正直、坚韧、顽强 的象征。郑板结桥喜爱画竹,是因为竹最能体现自己的性格特征。郑 板桥号称“三绝”:即诗、书、画。他在这三方面都是造诣极深,结 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形成所谓“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特 色。他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作兰叶,多不乱、少不疏,秀劲 绝伦。所画之竹苍劲萧爽,疏落有致。在他曾在自定书画润笔条例: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 耳边”。在这雅谑可掬的文字背后,隐藏着对世俗无情的揭露和讥讽。 然而,郑燮重情义、念深恩,他自幼丧母,依赖费姓乳母教养成长。 小时候遇上饥年,费氏每天背负郑燮上街玩耍,用自己的钱买一只饼 给他吃。郑燮与乳母感情深如子,相依为命。他在怀念费氏乳母的诗Fra bibliotek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是赞 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 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 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 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写咏 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 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 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 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 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
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表达作者情感
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 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 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检测:
1.默写《竹石》,写出题目及诗句的意思,最后根据诗歌填 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第一句用了一个( )字,充
分表达了竹子的( )性格。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的生命力
( )。后两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
(
),写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
(
)的精神。全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 ),含蓄地表
达了自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