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报告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理解DNA的结构特点和组成。
实验材料:1. 彩色纸或饼干纸片2. 彩色胶带3. 剪刀4. 硬纸板5. 铅笔或铁丝6. 已准备好的DNA结构模板实验步骤:1. 制作硬纸板底座。
将硬纸板剪成合适大小的底座,用铅笔或铁丝固定在底座上,作为DNA支架。
2. 准备彩色纸条。
将彩色纸剪成长度相同的纸条,数量要足够覆盖整个DNA模型的长度。
3. 制作DNA链。
将纸条沿纵向对折,用彩色胶带固定两端,使其保持对称。
4. 提取模板。
从已准备好的DNA结构模板上提取两个纸条,一个红色代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糖基,一个蓝色代表DNA的磷酸基。
5. 先将蓝色DNA磷酸基附在纸板支架上,然后将红色DNA糖基一对一地附着在磷酸基上,并用彩色胶带固定在DNA链上。
6. 重复第5步,直到模型完成为止。
注意将红色和蓝色的糖基和磷酸基按照既定的顺序配对。
实验结果:制作完成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模型。
通过模型的观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及DNA 的糖基和磷酸基之间的配对关系。
实验分析: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呈双螺旋结构。
这个实验中制作的DNA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DNA的结构特点和组成。
红色和蓝色的纸条代表了DNA的糖基和磷酸基,它们通过氢键相互配对,稳定地形成一个双螺旋结构。
这个模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DNA的结构,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实验总结: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DNA的结构特点和组成。
这个模型可以用来教学,帮助学生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深入了解生物遗传学知识。
这个实验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要小心使用剪刀和尖锐工具,以免造成伤害。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与案例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设计: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一、教学目标1.了解DNA的结构和构成。
2.掌握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介绍DNA的结构和构成。
2.透明塑料袋。
3.盐、面粉、水、搅拌器、塑料容器、食用色素、阳极铝线、阴极铜线、电池。
4.各类颜色的珠子或橡皮泥。
5.制作DNA模型所需的材料:扁平的纸杯、铅笔、细直尺、剪刀、胶带、丝线。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展示DNA的结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讨论DNA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知识讲述(15分钟)使用PowerPoint课件,简单介绍DNA的结构和构成,包括碱基对、双螺旋结构等,并解释D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3.制作DNA分子双螺旋模型(40分钟)步骤一:制作阳极铝线和阴极铜线,用导线割开一段阳极铝线和一段阴极铜线。
在阳极铝线的一头插入一块铜片,在阴极铜线的一头插入一块铝片,用胶带固定。
步骤二:制作DNA模型主体,将纸杯从中间切开,保留底部。
用铅笔沿纸杯内壁打出一排小孔,每个小孔间隔约0.5cm,小孔数量为纸杯高度的2/3步骤三:安装DNA模型主体,将阳极铝线和阴极铜线固定在纸杯底部,使阳极铝线和阴极铜线透过纸杯的小孔伸出。
将阳极铝线和阴极铜线与纸杯壁贴合。
步骤四:制作DNA模型的基座,将塑料容器细细剪开一个洞口,使其可以支撑纸杯。
将纸杯插入塑料容器的洞口中,调整位置使纸杯能够稳固。
步骤五:制作DNA模型的链型结构,将丝线通过阳极铝线和阴极铜线的小孔,并将丝线两端绑在一起。
丝线应绕在阳极铝线和阴极铜线之间,形成类似双螺旋的结构。
4.小结(15分钟)学生将制作好的DNA分子双螺旋模型展示给同学们,并简单介绍模型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老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模型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DNA结构和重要性。
5.展示和评价(1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制作的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放在课桌上展示,同学们互相观摩,并进行评价。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报告册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报告册实验名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制作实验目的:1.了解DNA的结构和组成;2.学习并掌握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方法;3.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实验器材:1.发泡塑料球;2.草图纸;3.笔;4.学生剪刀;5.彩色笔;6.针线。
实验步骤:1.根据草图纸上的示意图,用笔画出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
2.使用学生剪刀将发泡塑料球剪成适当大小的两段。
3.将彩色笔沾湿水,在发泡塑料球上涂抹彩色,使其呈现出DNA双螺旋结构上的不同碱基。
4.将两段发泡塑料球的一端利用针线缝在一起,形成一个螺旋结构。
5.将模型呈现给实验报告册中进行粘贴。
实验结果:通过制作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的排列方式。
我们可以看到两条互补的DNA链以螺旋的方式缠绕在一起,并由碱基对连接。
这个模型形象地展示了DNA的结构,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DNA的组成和结构。
总结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并通过制作DNA模型更加清晰地认识到DNA的结构和组成。
这样的实验活动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DNA的重要性和基本结构。
同时,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这样的实验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实验器材和步骤的简单性,这个实验不能完全再现真实的DNA分子的精细结构。
因此,学生们在进行实验时应该知道,这只是一个简化的模型,而不是真实的DNA分子。
因此,学生们仍然需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来深入了解和理解DNA分子的更多细节。
此外,学生们在制作DNA模型时应注意使用学生剪刀和针等尖锐器具时的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意外。
同时,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指导,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1.《生物化学实验指导》,XXXX出版社,XXXX年。
2.《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教程》,XXXX出版社,XXXX年。
实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实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命体遗传信息的主要储存分子,其分子结构具有双螺旋结构。
为了更好地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实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本实验将介绍一种简单的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方法。
实验材料:1.不同颜色的纸片或塑料片2.彩色粘贴纸3.剪刀4.尺子5.胶水或双面胶6.铅笔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在开始实验之前,准备所需的材料,并确保工作区域整洁。
2.制作DNA主链通过测量和剪切纸片来制作DNA的主链。
首先确定DNA主链的长度,根据需要量取相应长度的纸片。
然后,使用尺子和铅笔在纸片上标记出等间距的点,这些点将代表DNA的碱基对。
将纸片沿着标记的点剪成带有尖端的长条,尖端会用于连接其他纸条。
3.制作DNA碱基对使用不同颜色的纸片或塑料片来代表DNA的碱基对。
在每个纸片上用铅笔画出一个矩形,并且长度要与DNA主链上的间距相匹配。
然后,将矩形沿着其长边方向切割成两半,使两半之间仍然保持连接。
这样,每个矩形片段将代表一对碱基。
4.组装DNA模型将DNA主链放在平坦的表面上,将碱基对纸片的连接部分折叠成90度角,然后将连接部分粘贴在DNA主链的对应位置上。
重复这个步骤,直到将碱基对纸片全部粘贴在主链上。
确保连接部分是互相嵌套的,以模拟DNA双螺旋结构。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胶水或双面胶来加强模型的结构稳定性。
5.补充功能元素为了更好地模拟DNA双螺旋结构,可以在DNA模型上添加一些功能元素。
例如,使用彩色粘贴纸制作和粘贴不同的功能元素,如磷酸基团和磷酸骨架。
等待胶水或双面胶干燥后,检查模型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确保DNA主链和碱基对纸片的连接部分紧密连接,并且模型整体稳定。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制作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DNA的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相缠绕的链组成,每条链上都有四种不同的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模型,描述了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DNA的形式和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简单的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方法。
材料准备:1.打火机或蜡烛(用于融化塑料棒)2.塑料棒(有色塑料棒更好,可以代表不同的核苷酸)3.一块木板或石膏板(作为基地)4.镊子或者剪刀(用于切割塑料棒)5.尺子和铅笔(用于测量和标记)制作步骤:第一步:准备基地1.在木板或石膏板上用尺子和铅笔画一个长方形,尺寸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
2.将画好的长方形分为两根平行的长条,这两根长条将代表DNA的两股。
第二步:制作DNA股1.根据需要制作的DNA长度,使用剪刀将塑料棒切割成相应的长度。
每个塑料棒都代表一个核苷酸。
2.根据实际情况决定DNA股的顺序。
DNA由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还有四种不同的碱基,即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3.为了更好地区分不同的碱基,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塑料棒。
根据顺序将塑料棒串成一条链。
第三步:制作双螺旋结构1.从基地中间的位置开始,使用打火机或者蜡烛融化一点塑料棒。
2.将DNA股的一端放入融化的塑料,使其粘在基地上。
在接触处保持一小段空间,模拟两个股之间的氢键。
3.使用打火机或蜡烛将融化的塑料涂到DNA股的另一端,并将其粘在基地上。
确保DNA股整齐,并且两个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第四步:制作螺旋1.使用打火机或蜡烛将塑料棒加热。
2.用镊子或者手指将塑料棒弯曲成螺旋状。
注意不要过度加热,以免塑料棒融化变形。
第五步:完善双螺旋结构1.重复前面的步骤,制作出足够长度的DNA双螺旋结构。
根据需要,可以制作出多段DNA,以更好地呈现双螺旋结构。
注意事项:1.使用打火机或蜡烛时要小心安全,避免发生火灾或烫伤。
2.在制作过程中要小心使用剪刀和尖头工具,避免划伤皮肤或弄伤眼睛。
(完整版)“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完整版)“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活动目的与意义】1制作模型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亲手制作,可以促进学生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和“反向平行”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讨论、交流与撰写活动报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使他们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分析DNA分子结构模型,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DNA分子结构的知识,为后续学习遗传部分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程序】1制定活动方案1.1课前进行相应的知识储备课前学生学习了DNA分子结构的基础知识,以及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和掌握了一些有关DNA结构发现的科学史的材料,为课上进行相互讨论、交流与模型的顺利制作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1.2活动材料用具的准备硬塑料方框、不同颜色的硬纸板、金属细丝、订书机、订书钉、剪刀、粗铁丝。
1.3提供模型制作的参考数据1.4设计活动方案流程2实施活动方案2.1分组并发放活动材料每班分若干个小组,每小组4人。
各组都配发硬塑料方框2个(5cm×10?M)、六种不同颜色的硬纸板各1张(20?M ×20?M)、细铁丝2根(长0.5m)、粗铁丝2根(长约10?M)订书机1个、订书钉若干、剪刀1把、活动报告(每人一份)。
2.2分组讨论制作模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学生讨论之前,教师先展示预设的问题和制作模型的参考数据,为学生讨论模型的制作提供帮助。
设计的问题如下:(1)分别用何材料表示磷酸基团、脱氧核糖、各种含氮碱基?这几种物质在什么部位相连接?(2)如何表示磷酸二酯键、氢键以及氢键的数目?(3)如何体现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的反向平行关系?(4)怎样才能使DNA分子的平面模型改变成立体模型?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观察并分析教材上的DNA分子结构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然后根据实验桌上所提供的材料,以及教师提供的问题,组织本组成员展开讨论,设计出实验步骤,找出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知识总结-完整版PPT课件

3.制作模型 (Biblioteka )使用各种材料分别“制作”若干个磷酸、脱氧核糖、 碱基;将各种配件整合在一起,并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连 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拼成DNA分子平面结构图;再“旋 转”成双螺旋结构。 (2)根据设计计划,对制作的DNA分子双螺结构模型进行 检查,对模型的不足加以修正。
需要注意的问题 (1)熟悉制作模型用的各种零件代表的物质,写出4种碱基 的字母名称。 (2)两条链的长度、碱基总数一致,碱基互补、方向相反。 (3)磷酸、脱氧核糖、碱基三者之间的连接部位要正确。 (4)制作中各零件连接应牢固,避免旋转中脱落。 (5)各组模型制作以不同数量和顺序的A-T、C-G、T- A、G-C四种碱基对排列,领悟DNA分子的多样性。
知识点2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 型
要点归纳
1.制作原理:DNA的脱氧核苷酸双链反向平行,磷酸与 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碱基对通 过氢键连接,碱基互补配对。
2.设计模型:绘出DNA模型的设计图;确定制作的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大小(如高度与直径的比例)、维 系立体结构的方法;选择代表磷酸、脱氧核糖、碱基的材料 等。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教案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案2017. 10.20【实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点;说明DNA分子的结构层次;阐明DNA分子的稳定性、特异性和多样性。
能力方面:通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精神;体验“模型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体验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并掌握一定技术。
【教学难点】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实验原理】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2、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补配对原则两两配对,并且以氢键连接。
【实验材料用具】硬纸方块2个(长约10cm),卡纸片,剪刀,订书机,订书针,钳子,长0.5米细铁丝两根。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提问)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是由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构成,这几种物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可用图形表示2、DNA分子两条长链的方向是反向平行,它们之间的碱基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腺嘌呤)一定与T (胸腺嘧啶)配对; C (胞嘧啶)一定与G (鸟嘌呤)配对,并靠氢键相连接。
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LD.Watson,1928~)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共同提出的,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制作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方法与步骤:(1)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剪成长方形碱基,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剪成圆形代表磷酸,另一种颜色的卡纸剪成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
(2)使用订书机将磷酸、脱氧核糖、碱基连接,制作成一个个含有不同碱基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模型。
(3)用订书机把一个个脱氧核糖核苷酸模型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多核苷酸的长链;根据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制作一条与这条链完全互补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
(4)将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磷酸固定在细铁丝上,然后把两条链平放在桌子上,用订书机把配对的碱基两两连接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一、实验理论:
1、本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模拟法的实质是建立一个模型,可以是实物模拟,也可以是数学模拟。
本实验是制作DNA的结构模型,属于。
2、本实验依据的是和提出的。
其主要特点是:⑴DNA分子是由反向平行的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⑵DNA分子的外侧是和交替连接成的,内侧是。
⑶DNA分子两条链上的内侧的碱基按照原则两两配对,通过互相连接。
3、建立该模型的证据有:①DNA分子是由的构成的;②通过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以及键距的计算数据;
③腺嘌呤的量总是等于的量,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的量。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DNA分子结构
⑴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画出它的结构简图。
⑵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分子之间通过和连接形成长链,两条反向平行的链之间以内侧碱基之间的氢键相连,形成双螺旋结构,构成DNA分子的立体结构。
2、制作支架:硬朔方框的中央栓上一根细铁丝。
3、制作脱氧核苷酸分子模型。
(注意三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
4、制作DNA平面结构模型。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制作DNA的空间结构模型。
(将平面图形向旋转一下)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