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总复习

固定化酶 (细胞)的优点、固定化方法
酶分子的改造技术
酶反应器基本类型、生物传感器
酶工程的概念和基本过程(酶的分类)
*
第一节 酶的发酵生产
1
提高酶产量的措施 诱导物 阻遏物 表面活性剂 产酶促进剂
2
第三节 酶分子的改造
4
酶分子的修饰方法
5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
1
酶的制备技术(破碎细胞、溶剂抽提、离心分离、过滤 、浓缩、干燥);
杂合体的鉴别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
完全杂合、核质异源 酶解(纤维素酶)、分离、洗涤、鉴定
*
2.3 人工种子 用人工种皮包被植物胚状体或芽、营养成分、激素以及其他成分的人工胶囊。
人工种子
解决有些植物结子困难、发芽率低、繁殖困难等问题
*
制作过程
胚乳与褐藻酸钠混合后,加入胚状体,滴入到硝酸钙或CaCl2中, 20分钟后,表面聚合,形成人工种子
03
*
重组子的筛选
筛选方法: 根据载体选择标记基因筛选
抗性筛选、蓝白斑筛选 gus 基因、荧光素酶基因lu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 根据报告基因筛选转化子 根据形成噬菌斑筛选转化子
*
重组子的鉴定
根据重组DNA分子特征鉴定重组子 根据重组DNA分子大小鉴定重组子、根据重组DNA分子酶切图谱鉴定、PCR法、DNA杂交、应用DNA芯片鉴定重组子、根据DNA核苷酸序列鉴定重组子
基因进行定点诱变并分离其突变体,引入表达载体生产并纯化大量突变性蛋白质,分析其性质指导进一步分子设计,以最终获得所预期性质的分子
1
2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Proteome”最终概念是指: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一种细胞或组织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复习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复习一、考试说明要求1 基因工程:⑴基因工程的诞生Ⅰ(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Ⅱ(3)基因工程的应用Ⅰ(4)蛋白质工程Ⅰ2 克隆技术:⑴植物的组织培养Ⅱ(2)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Ⅰ细胞融合Ⅰ单克隆抗体Ⅱ3胚胎工程:(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Ⅰ(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Ⅰ⑶胚胎工程的应用Ⅰ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Ⅰ(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Ⅰ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Ⅰ 5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原理Ⅰ生态工程的实例Ⅰ二.核心概念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工程细胞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核移植单克隆抗体胚胎工程胚胎分割移植专题1基因工程(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2)功能:断开磷酸二酯键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3.“分子运输车”——运载体(1)运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运载体:质粒,(3)其它运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基因文库获取2.人工合成。
3.PCR技术扩增(1)原理:DNA双链复制(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感受态细胞法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⑴分子水平检测: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P552、干细胞:动物胚胎及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功能的理想种子细胞。
P813、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P604、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
P375、固定化酶技术:将酶素服在特殊的相上,让它既保持酶的特有活性,又能长期稳定反复使用,同时又可以实现生产工艺的连续化和自动化。
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载体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和包埋法。
P1266、工程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一般称为“工程菌”。
P1147、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
P438、胚胎分割;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切割早期胚胎成二、四等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母畜,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生物学新技术。
1739、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脂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P)和3’-羧酸(-OH)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
P2110、SCP :单细胞蛋白,生产蛋白质的生物大都是单细胞或丝状微生物个体,而不是多细胞复杂结构的生物。
P18411、外植体:即能被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切段。
P5612、生物传感器:用生物活性物质做敏感器件,配以适当的换能器所构成的分析工具。
P13613、基因芯片:利用反相杂交原理,使用固定化的的探针阵列样品杂交,通过荧光扫描和计算机分析,获得样品中大量基因及表达信息的一种高通量生物信息分析技术。
又称为DNA 芯片P49 14、脱毒植物:用脱毒剂除去寄生病毒的植物。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命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基因工程:(DNA体外重组技术)应用人工的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已获得基因产物。
3、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或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些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包括动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移植技术、克隆技术和干细技术等)4、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特殊等特点,在适合的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所需的产品。
5、酶工程:(包括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的设计及应用、酶制剂的制备)是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6、蛋白质工程:是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的学科基础知识,通过对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和拼接以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技术。
7、连接酶:能够催化双链DNA片段3’、5’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
8、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成为目的基因。
9、细菌质粒载体: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一类独立位于染色体外的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0、噬菌体载体:把专门感染了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载体,由DNA(头部)和蛋白质(尾部)组成。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生物技术概论复题及答案1、生物技术:是利用现代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以生物体、体系或其衍生物为基础,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2、基因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操作并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技术。
人们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在体外构建成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也称为DNA重组技术。
3、细胞工程:是在细胞为基本单位的情况下,通过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目的,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技术。
4、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以及有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5、湖泊的富营养化:由于环境的污染,如农业上的化肥、工业废水等大量排放,使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非常丰富,使微生物生长迅速,造成富营养化。
6、生物反应器: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以及新发展起来的有活体生物反应器之称的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等。
7、转基因植物:通过体外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从而获得新遗传特性的再生植物。
8、细胞融合:是指促融因子的作用下,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9、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抗原。
10、组织培养:指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个植株的技术。
11、原生质体培养:是关于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培养、胞壁再生,细胞团形成和器官发生等技术。
12、有益微生物:指对人类有帮助,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某些微生物。
13、供体:提供一些手续操作需要的生物体或器官等。
14、受体:接受操作的生物体或器官、组织或细胞。
生物技术概论考试复习题解答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3、蛋白质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在目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引入突变,从而改变目标蛋白的空间结构,最终达到改善其功能的目的。
4、基因工程:在体外将外源基因进行切割并与一定的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并导入相应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使目的基因大量扩增或得到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物或进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简单概括,就是将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后再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5、发酵工程:是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和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6、基因和基因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称为基因(gene)。
一个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genome)5、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6、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含子。
7、转化: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转化。
8、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中,含有另一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序列。
9、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0、细胞工程: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资料1.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有的物种在较短时间内趋于完善,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新的生物类型,或者利用这种技术对人类疾病进行基因治疗。
2.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①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②基因是可以切割的③基因可以转移④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⑤遗传密码是通用的⑥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3.基因工程三大要素:供体、受体、载体 DNA 功能单位:启动子、内含子、终止子4.基因工程技术的三大发明:①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与DNA的切割②DNA连接酶的发现与DNA片段的连接③基因工程载体的研究与利用5.基因工程理论的三大发现:①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②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理③遗传密码的破译和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确定6.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路线:切(分离的到目的基因)接(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形成重组体)转(基因重组体转移到受体细胞并一起增值)增(重组体扩散得到大量细胞繁殖群体)检(筛选、鉴定转化细胞)表(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7.DNA变性:溶解在溶液中的双链DNA处于较高温度时,氢键断开而解成单链DNA的过程。
复性:高温变性的DNA被逐渐冷却时分开的两条单链DNA又会重新结合成双链DNA。
(方向是5ˊ→3ˊ)8.启动子:一段特定的直接与DNA 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决定基因转录起始与否的位点。
9.内含子:编码区除各编码序列外,往往含有一个或几个长度各异的非编码间隔区。
10.外显子:被内含子分割的小区。
11.终止子:在基因编码区下游有一段使转录终止的的核苷酸序列。
12.限制性内切核苷酸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能精确特异的切割双链DNA分子的核酸内切酶。
13.识别序列: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在双链DNA上能够识别的核苷酸序列。
14.同裂酶:来源不同,但具有相似的识别序列。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3、选择标记基因:是指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对选择剂产生抗性,致使转化细胞不受选择剂影响,能正常生长、发育、分化,从而把转化体选择出来的一类基因。
4、基因和基因组 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称为基因(gene)。
一个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genome)5、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6、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含子。
7、转化: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转化。
8、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中,含有另一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序列。
9、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0、细胞工程: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11、外植体:指用于离体培养的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12、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13、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不经过有性过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体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的方法。
14、悬浮培养:是将植物游离细胞或细小的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15、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的细胞或是说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掌握生物技术、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概念
第二章基因工程
1、熟悉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基因工程的诞生理论上的三个发现和技术上的三大发明
2、掌握基因工程操作流程及各步骤可采用的方法?
3、了解工具酶分类,掌握各种工具酶如DNA聚合酶、DNA连接酶常用的有哪些?
4、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定义,了解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命名、特点、反应系统与酶切方法;掌握同尾酶和同裂酶的定义。
5、掌握克隆载体具备的条件?质粒载体、粘粒载体、酵母人工染色体的由哪些元件组成?了解Ti质粒的结构特点,掌握常用Ti质粒衍生的载体有哪几种?了解常用动物病毒载体的载体有哪些?了解动物病毒载体、植物病毒载体和噬菌体载体的构建依据或原则?
6、掌握分离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哪些?掌握cDNA文库的构建步骤?了解基因组文库中克隆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7、了解受体细胞的一般原则?掌握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细胞的各种方法。
8、了解筛选克隆子的方法、重组子的鉴定方法
第三章细胞工程
1、掌握如何从一片嫩叶经组织培养培育出众多的完整植株?即植物组织培养的途径。
2、掌握植物细胞培养悬浮培养和固定化培养常用的反应器和反应系统有哪些?
3、简述体细胞杂交的过程(重点: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细胞筛选培养再生植物,详细的步骤)
4、掌握单倍体的概念?了解单倍体的特点?了解单倍体产生的方法?了解单倍体加倍的方法?
5、了解人工种子的定义、结构、分类、特点;掌握如何制备人工种子?掌握胚状体同步化的方法有哪些?
6、可以采取哪些途径脱去植物体内的病毒?如何检测植株中是否还有病毒?(了解)
7、了解动物细胞的分离方法?掌握小规模培养和大规模培养的方法?了解传代方法?培养基类型,常用的培养基是哪种?了解血清培养基的作用?了解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了解动物细胞保存方法。
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9、核移植动物的培养流程
10、掌握干细胞的定义、分类、研究步骤?了解常用的干细胞有哪些?
11、了解染色体转移的方法?
第四章发酵工程
1、掌握微生物发酵的类型?了解发酵技术的特点?
2、了解培养基由哪些成分组成?掌握培养基的分类?了解发酵工业中产用的微生物?了解发酵的一般流程?
3、液体深层发酵的操作方式有哪些?
4、掌握常用的发酵罐有哪些?了解机械搅拌式发酵罐与通风搅拌式发酵罐的区别?
5、掌握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调控?(P100-101)
6、了解下游处理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相应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7、了解固体发酵的方法?
第五章酶工程
1、了解酶的来源、酶发酵生产的菌种、培养基的组成及发酵生产方式?
2、了解酶制剂的制备流程?熟悉掌握酶纯化与精制的方法有哪些?
3、掌握酶分子修饰的概念、化学修饰常用的方法,了解化学修饰时注意事项?
4、熟悉酶的蛋白质工程的策略
5、掌握杂交酶、模拟酶、抗体酶、印迹酶、印迹技术?
6、掌握酶固定化的方法?固定化后性质?固定化酶的指标?
7、掌握常用的酶反应器有哪些?了解性能评价指标?
8、了解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
9、提高酶产量的措施有哪些?
第六章蛋白质工程
1、了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高级结构?
2、掌握蛋白质之间的作用力?
3、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了解蛋白质的研究策略?
5、掌握改变现有蛋白质的方法?(P151-P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