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阅读理解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赏析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赏析《卖炭翁》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⑴卖炭翁:此篇是组《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
称:说。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
将:语助词。
惜不得:舍不得。
得,能够。
惜,舍。
⒄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期末质量测试卷2(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期末质量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非网阅学校的考生,请将相关信息填在答题卡密封线内。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
(26分,1—7题各3分,第8题5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束缚.(fù)拾.级(shí)狩.猎(shǒu)风雪载.途(zài)B.颠簸(bō)瞭.望(liào)褶.皱(zhé)强.词夺理(qiǎn g)C.闭塞.(sè)脑畔.(pàn)拙.劣(zhuō)悄怆幽邃.(suì)D.斡.旋(wò)腈.纶(qín g)归省.(xĭn)怒不可遏.(è)2.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狡辩震憾自圆其说周而覆始B.羁绊抉择戛然而止纷至沓来C.巉竣诬蔑相辅相承不修边幅D.绚丽维幕人情事故名副其实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周国平说,我不认为读书可以成为时尚,并且对一切成为时尚的读书持态度。
读书属于个人的精神生活,必定是非常个人化的。
可以成为时尚的不是读书,而是买书和谈书。
譬如说,在媒体的下,某一时期有某一本书特别畅销,谈论它显得很,插不上嘴便显得很。
A.怀疑指导前卫守旧B.疑惑干扰合群落伍C.疑惑熏陶现代保守D.怀疑影响时髦落后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容易的,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心酸故事。
《卖炭翁》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7题)

《卖炭翁》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7题)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2.主旨、情感这是一首叙事诗,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掠夺,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赏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答:开篇直接交代人物,介绍卖炭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的伐薪烧炭的生活,“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写出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4.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答:地点在长安城南的终南山。
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为下文艰辛赶路埋下伏笔。
5.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表达效果。
答:外貌描写。
(1)反映了卖炭翁艰辛的劳动和困苦的生活,塑造了一个独自长期艰难地砍柴烧炭的年迈老人的形象;(2)为下文老人的家幸遭遇作铺垫,反衬封建剥削的残酷,人民生活的痛苦;(3)卖炭翁的辛劳穷苦与下文“翩翩两骑”“黄衣使者白衫儿”的不劳而获、巧取豪夺,形成鲜明对比。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几十年过去了,老师的话仿佛历历在目....,时常在我耳边响起。
B.这些人对个人的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为了锻炼我的自理能力,妈妈常常在我手忙脚乱的收拾房间时也忙得袖手旁观....。
D.2019第13届中国(临沂)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后,参观的人接踵而至....。
2.(2分)下列加点字的音形有误的一项是()A.家眷.(juàn)枸杞.(qǐ)悬殊.(shū)怒不可遏.(è)B.清冽.(liè)器皿.(mǐn)溯洄.(huí)销声匿.迹(nì)C.赋.予(fù)逸.事(yì)萦.绕(réng)狗皮高.药(gāo)D.寒噤.(jìn)敦.实(dūn)沟壑.(hè)目眩.神迷(xuàn)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

卖炭翁精全阅读与答案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对宫市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的揭露与抨击(1分)_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 )(2分)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3分)4.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3分)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卖炭得钱何所营.(__谋求、需求_)(2)心忧炭贱愿.天寒(__希望___)(3)翩翩两骑.来是谁(__骑马的人__)(4)系向牛头充炭直.(_同“值”,价钱 ___)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7. “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8.(2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碎金鱼》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伎:同“技”。
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5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公亦以此自矜.______(2)康肃笑而遣.之______(3)及.守荆南回______5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尝射于.家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而.钱不湿C.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蒙乃.始就学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56.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57.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53.(1)夸耀(2)打发(3)等,到54.B55.(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2)这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56.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7.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2022北京海淀区初二期末(下)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北京海淀初二(下)期末语文2022.07 学校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演讲单元后,年级举办了“和谐之美”主题演讲活动。
请完成下列任务。
1. 下面是某同学为撰写演讲稿而搜集的一段资料。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和”是诞育万物的本源。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时顺应自然地貌,因势利导“筑堰分水”,驯服了曾经怒不可遏.的岷江。
自此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史上最严禁渔令”的启动,引导长江沿岸渔民顺应自然,应时而作。
几年后原本(xiāo)声匿迹的鳤鱼再现洞庭湖,【乙】“微笑天使”江豚频频现身。
云南野生亚洲象北上迁徙.,迁回行进约1300公里。
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一路保护引导,最终使象群安全回到传统栖息地安营(zhā)寨。
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在自然中享受和谐之美。
(1)该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拼音对应的汉字和意思有疑问。
请你帮他选出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A.“遏”有“阻止”的意思,读作“è”。
B.“徙”有“迁移”的意思,读作“xǐ”。
C.“(xiāo)声匿迹”中的“xiāo”在此处意为“消失”,应写作“消”。
D.“安营(zhā)寨”中的“zhā”在此处意为“驻扎”,应写作“扎”。
(2)引号有多种用法:①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特定称谓;②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③标示直接引述的内容。
对语段中【甲】【乙】两处引号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甲】②【乙】③B.【甲】①【乙】③C.【甲】②【乙】①D.【甲】①【乙】②2. 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决定从“人际交往”与“自我省察”两方面来宣讲生活中“和”的可贵。
他打算在开头处讲个小故事引起听众兴趣。
阅读这个小故事,完成小题。
在北宋“熙宁变法”中,王安石与苏轼政见不同。
他们在政策争辩中,坚持自我,寸步不让,但在私下交往中,却能洽守交友之义。
《卖炭翁》中考题(含答案)

《卖炭翁》中考题(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分)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答案:6.身上衣裳口中食 7.C(2分) A(1分)(二)阅读下列故事回答8——9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8.(2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如何理解“身上衣正单”却“愿天寒”?答:________________9.(3分)“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答案:8:“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却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
诗人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9.第一,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写出世炎的凄凉(三)卖炭翁(6分)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答案:
1.身上衣、口中食
2.C A
阅读解析
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
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从“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这一设问句可知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身上衣和口中食。
2此题考查学生对十个的理解能力,阅读诗歌主旨,根据选项分析,判断正误。
B中“何所营”体现了烧炭的老人对
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却无法实现的悲惨生活。
D中“愿天寒”是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况。
《卖炭翁》阅读理解及答案(2)
1.查字典,给下面的加粗字注音。
(1)辙()(2)叱()(3)敕()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1)卖炭得钱何所营营:______________。
(2)心忧炭贱愿天寒愿:______________。
(3)翩翩两骑来是谁骑:______________。
(4)系向牛头充炭直直: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找出诗句。
(1)描写卖炭翁外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
4.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___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________。
答案:
解析:
1.(1)zhe (2)chi (3)chi
2.(1)谋求(2)希望(3)骑马的人(4)同“值”,价值
3.(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宫使掠夺的残酷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卖炭翁》阅读理解及答案(3)
1. 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2分)
2.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 “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参考答案
1.(2分)赶着走
2.(2分)B
二: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
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B选项白居易是唐朝的; C选项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
来的平行公文,而
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
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
三、简答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6.“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句诗反映了宫市的霸道不公。
7.《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