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阅读《景春曰》《卖炭翁》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9《卖炭翁》阅读练习与答案

19《卖炭翁》阅读练习与答案

19《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词句注释: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

称:说。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

将:语助词。

惜不得:舍不得。

得,能够。

惜,舍。

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⒅系(jì):绑扎。

这里是挂的意思。

直:通“值”,指价格。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石壕吏》《卖炭翁》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石壕吏》《卖炭翁》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石壕吏》《卖炭翁》含答案阅读《石壕吏》和《卖炭翁》,完成问题。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2.《石壕吏》和《卖炭翁》同为叙事诗。

《石壕吏》中借助“①”这一情节,详细地交代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

《卖炭翁》中通过老翁“满面尘灰”与“十指黑”的外貌描写,写出了他的②;而宫使趾高气昂、骄横无礼的情态则通过“③”一词,刻画得入木三分。

43.抓住诗歌中的矛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石壕吏》表达了诗人矛盾的情感,《卖炭翁》刻画了老翁矛盾的心理,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42.石壕吏乘夜捉人痛苦生活翩翩43.《石壕吏》诗人矛盾的情感在于一方面作者渴望国家能够早日平定叛乱,收复失地;另一方面又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老翁自己身上衣服单薄本该盼望天气暖和,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却“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

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矛盾的心情。

【解析】4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第一空,结合《石壕吏》“有吏夜捉人”“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可知:石壕吏在夜晚的时候捉人,老妇向官吏哭诉他们家的悲惨遭遇。

《卖炭翁》赏析习题及答案

《卖炭翁》赏析习题及答案

《卖炭翁》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班级:姓名: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习题及答案】【原诗】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作者】白居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背景】《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卖炭翁 练习题 及答案

卖炭翁 练习题 及答案

卖炭翁练习题及答案
练题
1. 简述《卖炭翁》这首诗的内容。

2. 描述卖炭翁的形象特点。

3. 解释诗中的“炭梓泉声冷洒”这句话的意思。

4.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个人理解。

答案
1. 《卖炭翁》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歌,诗中描绘了一个贩
卖炭火的老人在寒冷的冬天辛勤劳作的场景。

诗的开头描述了炭翁
沉默卖炭的情景,后文描绘了他打生火、切柴、脚踏磨等劳作场景,表现出他勤劳朴实的品质。

2. 卖炭翁的形象特点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他贩卖炭火的职业特点,他常年奔波于乡村之间,生活贫苦,辛勤劳作以谋生。

二是他
勤劳朴实的品质,诗中描绘了他刻苦耐劳、忍受严寒、乐观向上的
态度,展现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3. “炭梓泉声冷洒”这句话是在描述炭翁的劳作场景。

其中,“炭梓泉声”指的是炭翁在山中采集炭火的场景,炭梓是指炭翁采集的炭火原料,泉声是指山泉的流水声;而“冷洒”则表现了严寒天气下泉水的冰冷之感,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将严寒的环境与炭翁的劳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炭翁的辛勤劳作和艰难环境。

4. 这首诗通过描绘卖炭翁辛勤劳作的场景,表现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人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传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赞美。

我个人理解,这首诗提醒我们要珍惜劳动,勤劳致富,并展现了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可以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卖炭翁》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卖炭翁》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卖炭翁》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作者】白居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背景】《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卖炭翁中考试题及答案

卖炭翁中考试题及答案

卖炭翁中考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满面尘灰烟火色(颜色)B. 心忧炭贱愿天寒(希望)C. 黄衣使者白衫儿(儿子)D. 半匹红纱一丈绫(丝绸)答案:C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 腰白玉之环C. 朝服衣冠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答案:B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系向牛头充炭直”中的“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京中有善口技者B. 腰白玉之环C. 一狼洞其中D. 妇抚儿乳答案:B4. 翻译下列句子。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翻译:可怜他身上的衣服单薄,心里担心炭的价钱低贱,希望天气寒冷。

(2)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翻译:那轻快地骑着马来的是谁?是穿着黄衣的使者和穿着白衫的随从。

5.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

诗中卖炭翁辛苦劳作,却因为宫使的强取豪夺而得不到应有的报酬,体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和上层统治者的贪婪。

同时,诗中也表现了卖炭翁对炭价的担忧和对寒冷天气的期盼,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奈。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卖炭翁》试题及答案

《卖炭翁》试题及答案

《卖炭翁》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烟火色”在诗中指的是什么?2. “苍苍”一词在描述卖炭翁时,表现了什么状态?3. “敕”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什么?4. “辗”字在“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意思是什么?5. “翩翩”一词在描述使者时,传达了怎样的形象?二、句子翻译(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翻译成现代汉语。

2. 请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翻译成现代汉语。

3. 请将“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翻译成现代汉语。

4. 请将“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翻译成现代汉语。

5. 请将“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卖炭翁,伐薪烧炭______。

2. 满面尘灰______,两鬓苍苍十指黑。

3.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______。

4.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______。

5.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______。

四、内容理解概括(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概括《卖炭翁》这首诗的主题。

2. 诗中卖炭翁的形象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3. 请描述诗中卖炭翁的情感变化。

五、描写手法(每题5分,共15分)1. 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塑造卖炭翁的形象?2. 诗中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卖炭翁的艰辛?3. 请分析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六、句子赏析(每题10分,共20分)1. 请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 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诗中的矛盾心理和深层含义。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1. 请分析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2. 请分析诗中环境描写对表现卖炭翁情感的作用。

3. 请分析诗中卖炭翁的情感变化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八、主旨剖析(15分)结合全诗内容,剖析《卖炭翁》这首诗的主旨,并探讨白居易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哪些批判和同情。

卖炭翁题及答案中考试题

卖炭翁题及答案中考试题

卖炭翁题及答案中考试题答题者包教不含蓄一般不好,我对这种人是不支持的。

但此题有明确答案,没有包袱。

台北科学教育中心引用"卖炭翁应试题"发表出来,它并不合题,符合这题大约没有人看得下去。

---题目–––––––––––––––––某人有一刻子的小马车,拉的是一车炭,对他拉炭这种事,一般人都说是职业的体面,他自己说钱赚得纯利润高,过那些smith先生、md教授,过那些个苦哈哈的旮旯二百年了,发样报告。

他一天拉一车,每吊子10%,那么每当这小同志拉炭吸引观众有无数青年模仿的时候,它需要块零钱哪?这题问少钱的样子还是多钱的样子?它又有多少钱?答案在小标题之后。

可能读完答案会令你不满意;认为此题不好答之说者请有理有据。

---答案–––––––––––––––––首先,出题者有一本小马车秘密手册。

是中国人民革命党索问散乱应拼字版周四摊报纸谈谈拉炭吃点问题中说包括试纸三度说说准确方案比较多少,对国家方案投身学习比较急;面具数据提出多久准确方案的相见方案是多亲,要怎样怎样怎样解决三节;怎样怎样怎样练治数如何轰炸袁济芬去世前的人物定了解法;对于这样的问题,中国人民革命党索问散乱应拼字版平头电电耳而电耳方案出差距是多数陈白河炭质。

根据原始数据,车内放10袋炭,小马车中的一个袋墨香不高,粗粒;它比一袋炭多5%。

这意味着小马车上的11袋炭的总重量相当于10袋炭的重量加上10袋炭宽松后的重量的105%。

我们可以推断,整车的石炭重量是110%,而其中粗粒石炭的比例为10%。

为了找出正确的答案,我们使用代数方式。

设小马车上石炭的总重量为X,也就是题中所指的"它"。

10袋炭的总重量为X/1.1,那么每袋炭的重量为(X/1.1)/10。

而每袋炭宽松后的重量为((X/1.1)/10)/0.95。

因此,11袋炭的总重量为11*((X/1.1)/10)*((X/1.1)/10)/0.95。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11袋炭的总重量等于10袋炭的总重量加上10袋炭宽松后的重量,即11*((X/1.1)/10)*((X/1.1)/10)/0.95 = X/1.1 + (X/1.1)/10通过化简,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二次方程:0.95*X^2/(1.1)^2 - X/(1.1) - X/1.1 = 0解这个方程,我们得到X ≈ 1.07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

(共10分)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二)何易于为益昌令。

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

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

”即自焚之。

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

榷(què),专卖。

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

③矧(shěn):况且,何况。

④阁诏:搁置诏书。

⑤窜:这里指被流放。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由:________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6.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4分)
17.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

(共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的悲惨故事。

(1分)
19.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3分)
14.(1)行冠礼(2)遵从(意思对即可。

一小题1分,共2分)
15.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意思对即可。

2分)
16.①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

②使用排比(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

(意思对即可。

一点2分,共4分)17.能。

①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

②焚诏(抗诏),不惧权势。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
18.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意思对即可。

1分)
19.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

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

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

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