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稿说明

合集下载

(完整word)修改说明范例

(完整word)修改说明范例

尊敬的编辑: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本篇文章认真的审阅和提出的宝贵意见。

我们按照您的意见已经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所有修改的地方均在修改稿中以红色字体标出。

对于所附的修改意见,我们逐项修改和补充如下:审稿意见1本文采用1—MCP处理“红富士”苹果,探讨1—MCP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影响及其抗性诱导机理,具有一定的新意,选题较热门,学术价值较高,应用价值较高;该文研究和写作具有较好的逻辑性、科学性,可读性良;文献引用较全;但是英文摘要需要修改。

因此,鉴于以上的分析认为,综合学术水平较好.解释:英文摘要已作修改,且红色字体标明审稿意见21、图2-图6缺数据统计分析;解释:图2—图6已做修改,并用红色字体标明2、1—MCP处理的时候,如果确保其浓度?解释:由浓度=质量/体积可知,1 μL/L =(m/M×22。

4×106 )/气调箱体积,其中,m是质量(g),M是摩尔质量(g/mol),22.4L为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已知 1—MCP的摩尔质量为54.09 g/mol,气调箱体积为175L,则1—MCP的质量m可以计算出来。

当1—MCP 质量确定以后,1—MCP的浓度就是确定的。

3、试验方法部分叙述不够条理;解释:已作出修改,并用红色字体标注。

4、讨论部分缺乏参考文献支撑,推理牵强;解释:讨论部分已经过调整,并补充了新的参考文献,用字体红色标注5、1—MCP诱导抗病机理文章报道较多,本文缺乏创新,机理探索的深度不够,可以开展抗病基因表达等分析。

解释: 1-MCP诱导抗病机理文章的报道较多,但与果实种类、致病菌种等密切相关,1—MCP对果实采后病害防治机理仍需完善,本试验着重于对1—MCP的生化机制进行研究,后期会从抗病基因表达分析入手研究1—MCP诱导机理。

审稿意见3该论文旨在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灰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

目前应用1-MCP保鲜剂提高苹果采后的果实品质、延缓货架期,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稿件修改说明

稿件修改说明

稿件修改说明
尊敬的草业学报编辑部老师:
您们好!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和审稿老师辛勤的劳动及对本论文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

接到贵刊关于论文修改通知后,我们认真进行了分析和修改,如还有未尽事宜敬请与我联系。

修改意见1:补充近年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进展,补充前言至900字左右。

我们已按照要求补充了近年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进展,前言文字已在900字左右。

修改意见2:透光率如何测定?
已在正文1.3测定项目和方法中补充说明。

修改意见3:补充讨论,补充至1000字左右。

已对讨论进行了适当补充,字数已在1000字左右。

修改意见4:参考文献量太少,请补充至18条左右!
参考文献已补充到19条。

修改意见5:请补充2007-2008年草业学报文献3篇
我们已补充2007-2008年草业学报文献3篇,其中2008年2篇,2007年1篇。

给编辑部的修改说明范文

给编辑部的修改说明范文

给编辑部的修改说明范文亲爱的编辑部小伙伴们:你们好呀!我是[你的名字/稿件作者名字],首先要感谢你们对我的稿件[稿件标题]的关注和初步审核。

我看了你们给的反馈,完全理解你们提出的那些修改建议,这就像大厨告诉我菜要怎么调整才更好吃一样,我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按照你们的指示对稿件进行修改啦。

一、关于结构方面的修改。

你们提到文章结构有点松散,就像串珠子的时候线不够紧实。

我仔细想了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原本我想把各个观点一股脑儿地都呈现出来,结果就搞得有点乱。

我打算重新梳理一下逻辑顺序,就像给一群调皮的小动物排队一样,让每个段落都乖乖地待在它该在的位置。

我会把阐述主要问题的部分提前,这样读者一眼就能抓住重点,不至于在文章里像走迷宫似的转半天还摸不着头脑。

然后呢,相关的论据和解释就紧跟其后,像小跟班似的,一个挨着一个,整整齐齐的,让文章的论述更有条理,就像盖房子,先打好坚实的框架,这样整个建筑(文章)才能稳稳当当的。

二、语言风格的调整。

你们说语言风格有点过于正式,读起来像个老学究在讲课,不够生动活泼。

哈哈,这可太对了!我写的时候可能太想表现得专业了,结果把文章搞得像个穿着西装革履却在讲冷笑话的人,有点尴尬。

所以我决定给文章来个“大换装”,让它变得更接地气。

我会多使用一些口语化的表达,就像咱们平常聊天那样,轻松自然。

比如说,把那些文绉绉的长句子改成简单明了的短句,就像把复杂的大蛋糕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方便大家入口。

我还会加入一些有趣的比喻和幽默的小段子,让读者在看文章的时候能时不时地笑出声来,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脱口秀表演,而不是在啃一本枯燥的教科书。

三、内容补充与删减。

你们指出有些地方内容阐述得不够详细,就像画一幅画,只勾勒了个大概轮廓,却没有好好地上色。

我已经发现这些“半成品”的部分啦,我会对那些关键的论点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就像考古学家挖掘宝藏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我会找更多的例子来支撑我的观点,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我的想法。

修改稿说明

修改稿说明

修改说明
1.编辑性错误已修改。

用绿色字体标示。

2.“对于失效件(31-37HRC)强度不足的判断过于草率,缺少数据
支撑。


接受意见并在叙述上做了修改。

3.“对于失效件有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判断缺少试验数据支撑,建议
补充冲击韧性试验。


由于失效件检验时已被切断,尺寸的问题无法做冲击韧性试验。

为此把原图6撤掉,把讨论与分析中的内容做了修改。

4.“行文(尤其是讨论与分析部分)重复冗长,叙述呈口语化特征,
略欠严谨。


接受意见并对内容重新进行了润色。

5.原图2由于聚焦模糊,又重新拍照更换,但由于样品放置时间长,
除了裂纹远处,断裂面其它部位也出现了锈迹。

修改说明

修改说明

修改说明
尊敬的贵刊编辑:
您好,文章已按贵刊要求做了修改,现将修改内容做如下说明:
1.文章作者信息、单位格式已按要求修改;
2.原文章中的分组按要求合并入一般资料;
3.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已按贵刊要求修改和添加;
4.评价标准和三线表按贵刊所给批注意见做了修改;
5.讨论部分按要求增加了院内制剂批号;
6.讨论内容按贵刊所给批注意见做了修改和完善,先引用他
人文献及报道,再引起下文对本人试验的讨论;
7.增加了贵刊的参考文献。

现将修改稿回寄,谢谢!。

关于修改稿件的说明申请

关于修改稿件的说明申请

关于修改稿件的说明申请一、背景介绍在编辑和写作过程中,修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修改,可以更好地优化文稿的结构、语言和内容,增强其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出色的修改能力,因此,有时候需要向专业的修改人员寻求帮助。

二、修改稿件的重要性无论是学术论文、商业文件还是个人写作,对稿件进行修改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修改稿件的几个方面重要性的说明:1. 提升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修改可以帮助文稿更好地传递信息和观点。

通过改进句子结构和语法,以及使用更准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修改人员可以提升读者对文稿的理解和接受度。

2. 改善文稿的逻辑和结构修改人员可以对文稿的逻辑和结构进行重构和调整,使其更连贯、有条理、易于理解。

他们可以通过添加过渡词、调整段落顺序和改变章节标题等方式,使文稿的内容更有层次感。

3. 优化语言和语法修改稿件可以帮助减少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和标点符号错误等问题。

通过修改人员的严谨审查和润色,文稿的语言将更加流畅、准确,避免给读者带来困惑和误解。

4. 增强文稿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优秀的修改人员善于发现和改善文稿中存在的逻辑漏洞、论据不足等问题。

他们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修改,并以更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展现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5. 强化文稿的专业性和学术性针对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专业性较高的文稿,专业修改人员可以帮助修复词汇、引用格式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文稿符合学术规范和要求。

三、申请修改稿件的步骤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修改服务,以下是申请修改稿件的一般步骤:1. 确定修改需要在申请修改稿件之前,需要明确所需的修改范围和内容。

可以针对语言和语法、结构和逻辑、内容和论证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确保修改人员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

2. 寻找合适的修改人员寻找具有专业修改经验和知识背景的修改人员。

可以通过问询同行、查阅专业网站或选择专业的修改服务机构来找到合适的人员。

3. 提交修改申请向修改人员提交申请,包括稿件的背景信息和要求,以及预期的完成时间和费用等。

关于修改稿件的说明申请

关于修改稿件的说明申请

关于修改稿件的说明申请
尊敬的编辑部:
我是一名作者,已经将一份稿件提交给贵刊,但是在审稿过程中,发
现自己的文章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文章涉及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我特此向贵刊提出修改稿件的说明
申请,希望可以得到贵刊的理解和支持。

首先,我认为修改稿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文章的质量和意义,而不是
为了改变原先的意图和观点。

因此,我将尽我所能,针对审稿人提出
的问题和建议,对文章进行充分的修改和修订,尽量避免在文章中出
现歧义和模糊不清的观点。

其次,在修改稿件的过程中,我会积极参考和借鉴相关文献和专家的
意见,以确保所做的处理和修改具有充分的依据和合理性。

在这个过
程中,我也将充分尊重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分析和解决文章
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为了保证修改稿件的效果和质量,我将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
包括但不限于增减文字、修正结构和表述方式、添加和修改图表和数
据等等。

同时,我也将注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意义,加强对文献的完
整性和准确性的维护,力求使文章的阅读性和科学性达到最佳状态。

总之,我的修改稿件的说明申请是出于对文章质量的追求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我将不遗余力地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处理,力求使文章的科学性、可读性和实用性达到最佳状态,并希望贵刊能够给我的修改申请一个公正、认真的评价和回应。

如何撰写修改说明

如何撰写修改说明

如何撰写“修改说明”请作者根据《心理发展与教育》匿名审稿专家的建议、编辑部的要求以及本刊格式规范等认真修改稿件。

外审后的修改,请在1个月内返回修改稿;执行编辑要求的技术性修改请在1周内返回修改稿。

修改后撰写“修改说明”置于论文首页,然后插入“分页符”以确保论文正文题目在新页面顶行开始。

撰写修改说明时,请(1)在每条专家建议后,逐一具体说明所做的修改,并说明修改位置(如2.3部分第2段第3行),以方便外审专家和编委会再审;(2)如未按照建议修改,则须给出充分理由;(3)不要在修改说明中出现个人信息(落款写“作者”即可);(4)修改后要仔细核对论文中是否出现新的错误、矛盾、不一致、语气中断等问题。

撰写修改说明时,具体可参考后面的示例。

修改说明(稿件编号:XXXX;修改日期:200X-XX-XX)感谢《心理发展与教育》两位专家的审稿意见。

下面根据专家建议,逐一说明修改之处。

根据第一位审稿专家建议修改:该研究问题有现实意义,反映了学习研究的新进展。

(1)测验材料中有10题,造成测试数据变异的原因包括题目类型,还有题目的具体特点(类型之外的个体特点)?建议说明题目具体特点影响。

我们修改……(见2.1中最后一段)。

(2)结果部分正文有大量的推论统计数据(F检验、卡方检验、Z检验),影响可读性。

建议放在表格中呈现数据,正文概要介绍。

对结果进行表述时,不能只报告统计数据,还要报告每条统计结果的心理学结论。

否则难以和最初的假设建立关联。

我们按照建议修改……(见3.1中最后一段,3.2中第1段第2-7行)(3)设计的对照组,似乎没有体现出作用,它对于数据分析有何意义?我们认为……。

(4)文献不充分。

国内也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元认知干预的类似研究。

我们增加了对相关文献的评论(见1问题提出、4.2讨论部分),这些文献包括……。

第二位审稿专家:(1)在前言部分,要详细说明目前的实验设计与过去实验设计的不同或特色的地方;另外,不能只是顺便讨论性别与年级差异,为什么这样做,解决哪些问题?以往这方面研究到什么程度?我们增加了相应的说明:第一,……;第二,……(见1问题提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改稿说明
专家意见1:
本文的研究领域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多标签防碰撞技术,针对现有的动态二叉树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结合二叉树和四叉树的确定型防碰撞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比二叉树和四叉树算法更高的性能(吞吐率)。

本文的研究的问题是目前RFID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提出的基于碰撞因子的结合两种树型算法的思路比较新颖,对于标签数量较大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文章的主要问题在于:
1)未讨论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如果只需要判断是否发生了碰撞是比较容易的,而如果需要准确统计碰撞位数(用于计算碰撞因子)在实现上比较困难,误码率对算法性能影响较大。

2)在进行性能比较时,比较对象仅考虑了二叉树和四叉树,而没有与其他最新的树型算法研究成果进行性能比较,不够有说服力。

3)文章存在一些文字错误,图表不够清晰。

专家意见2:
一直以来,防碰撞算法是RFID技术的较为核心的一点,当前国内也把标签碰撞作为研究热点。

本文采用了一种动态二叉和四叉相结合的算法来处理标签碰撞问题,方法很容易想到,但是也确实是第一次采用这种方式。

该文章的亮点在于引入了“碰撞因子”的概念,建议作者再次斟酌概念用语的准确性。

本文结构较为严谨,推理基本正确,仿真结果也确实证明了所提算法优于单独的DBS\DFS算法。

如果把这篇文章作为会议论文,那再合适不过。

既然现在投到国内一级期刊,故建议作者在文章结构安排上、术语上及语言的组织上做到精益求精。

例如:英文摘要显得较为生硬;第二部分其实“防碰撞算法原理及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宜单独拿出一章节来说,不妨和第一部分结合起来点到为止;第三部分中“定义一”及“定理一”,下文并无“定义二”、“定理二”,故“一”还是应该去掉;另外,还要注意有些拼写错误,如第五部分上方一行“由于……,故……”,其中第一个不等式求和符号后漏项。

综上,本人建议本稿件宜修改后发表。

针对上述意见,作者在修改稿中进行了相应得修改及解释:
1.1 未讨论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如果只需要判断是否发生了碰撞是比较容易的,而如果需要准确统计碰撞位数(用于计算碰撞因子)在实现上比较困难,误码率对算法性能影响较大。

解释:读写器根据标签的响应计算碰撞因子,这会在读写器中增加一定的硬件开销。

但由于系统内读写器的数量较少,相对于在标签内增加硬件成本,这种开销不大,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该是可以接收的。

正如专家所说,误码率会对算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系统处于恶劣的信道环境中,误码率会显著提高,从而导致读写器对标签无法甚至错误识别,所以一般读写器中还包括相应得硬件或软件,实现数据的检错和纠错功能。

由于受文章篇幅的限制,同大多数介绍碰撞算法的文献一样,本文的侧重点在于描述算法的本身,至于其在具体场合中的应用,将在后续的工作中研究,本文未作讨论,希望专家理解。

1.2 在进行性能比较时,比较对象仅考虑了二叉树和四叉树,而没有与其他最新的树型算法研究成果进行性能比较,不够有说服力。

修改:专家的意见非常正确,本文在修改稿中仿真中增加了两种算法(传统的二进制搜索算法BS和最新的混合搜索算法)的仿真,并于新算法进行比较和分析,请参见修改稿第四部分和图五。

1.3 文章存在一些文字错误,图表不够清晰。

修改:作者在修改稿中对文字进行适当的斟酌和修改,并对图表中的文字大小和线条粗细进行适当的调整,请参见修改稿的相应部分。

2.1英文摘要显得较为生硬。

修改:作者在修改稿中对英文摘要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润色,请参见修改稿的英文摘要。

2.2 第二部分其实“防碰撞算法原理及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宜单独拿出一章节来说,不妨和第一部分结合起来点到为止。

解释:作者在修改稿中对第二部分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主要考虑是如果完全删除,将其并入第一部分,则引言的内容过长。

另外,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介绍,便于对该领域不太熟悉的读者更好的理解本文。

具体的修改请参见修改稿的相应部分
2.3第三部分中“定义一”及“定理一”,下文并无“定义二”、“定理二”,故“一”还是应该去掉。

修改:专家的意见非常正确,修改稿中已做去除。

2.4还要注意有些拼写错误,如第五部分上方一行“由于……,故……”,其中第一个不等式求和符号后漏项。

修改:相应部分已做修改,请参见修改稿的相应部分。

最后感谢各位专家和编委在百忙之中审阅此稿,你们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使我们受益匪浅,作请接受我们由衷地敬意和谢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