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睫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的诊疗思路

合集下载

青睫综合症治疗办法是什么

青睫综合症治疗办法是什么

青睫综合症治疗办法是什么
青睫综合症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青光眼,一般发生在
年轻人身上的比较多,在发生的时候应该要用一些消炎的眼药水来控制炎症,正常情况下,炎症消失后,青光眼也就好了,但是这个病是会反复发作的,目前还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彻底治愈,我们只能在平时的时候多注意眼睛的卫生了。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症是一种自限性眼病,但可再次
复发。

在发作期间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可控制炎症发展。

高眼压需要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

服用消炎痛可以抑制PG的生物合成,对治疗本症可达到部分降压效果。

氟灭酸(flufenamicacid)不仅能抑制PG的生物合成,并可直接对抗PG的生物效应,故较消炎痛更好。

局部应用肾上腺素、噻吗心安亦有助于降低眼压。

药物治疗不能预防本病的复发,皮质类固醇药物亦不应延长使用,以免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症可发生于任何地区、任何种族,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有关其发病率和患病率目前尚不清楚,其在整个葡萄膜炎中所占的比例较低。

此病的发病年龄为11~69岁,但多发生于年轻的成年人。

患者多为单眼受累,少数患者出现双
眼受累,但表现可不同步。

青光眼的发作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而且反复发作的可能性也很大,得了青光眼是不建议手术的,因为手术也不能阻止复发的可能性,反而对人体的伤害可能会大于药物治疗,所以,一般情况下用药物治疗是比较稳妥的方式,也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我们的双眼。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39例
[ 键词 ] 中药; 药 ; 光眼 ; 关 西 青 睫状 体 炎 综合 征
[ 图分 类 号 ] R 7 中 75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章 编 号 ] 10 8 4 (0 0 3 3 0 0 文 0 8— 89 2 1 )0— 34— 2 边 界 清 , 扩 大 , 管 向鼻 侧 轻 度 移 位 , 眼 底 未 见 明 显异 常 。 稍 血 左
科 检 查 : 眼视 力 0 4 左 眼 视 力 手 动 。 左 眼 睫 状 充 血 , 膜 右 ., 角
雾状水肿 , 瞳孔 散 大 , 径 5m 对 光 反 应 迟 钝 。裂 隙灯 下见 直 m,
左 角 膜 后 油 脂 状 灰 白色 k P沉 着 , 水 闪 光 (+) 房 。视 野 : 眼 右 呈 管 状 , 眼 消 失 。 右 眼 眼 压 l .0m g 左 眼 眼 压 8 .6 左 7 3 mH , 17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青光 眼睫 状体 炎 综 合征 3 9例
郭 小 兰
( 西省 旬 邑县 医 院 , 西 旬 邑 7 0 ) 陕 陕 13 0 1
[ 要 ] 目的 探 讨 中 西 药及 手 术 治 疗青 光 眼 睫状 体 炎 综 合 征 的 临 床 效 果 。方 法 回顾 多年 来 治 疗 青 光 眼 睫 摘 状 体 炎综 合 征 时 , 用一 般 脱 水 、 尿 、 制 房 水 生 成 的 西 药 外 , 除 利 抑 同时 服 用龙 胆 泻 肝 汤 为主 加 减 中药 , 果 显 著 。 对 于 效 重 症 患者 配 合 手 术 治 疗 , 时加 服 庞 赞 襄 氏 泻 肝 解 郁 汤 为 主 , 以活 血 化 瘀 的 药 物 , 同 辅 随症 加 减 。结 果 轻 型 效 果 明显 。 重 型 配 合 手 术 治 疗 加 服 中药 效 果 满 意 。结 论 中 西 药 治疗 青 光 眼 睫 状 体 炎综 合 征 , 配合 手 术 治疗 效 果 肯 定 。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青光眼在中医属五风内障范畴,即绿风内障,类似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青风内障,类似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黄风内障,类似于绝对期青光眼;黑风内障,亦类似于闭角型青光眼;乌风内障,类似于开角型青光眼或继发性青光眼。

中医的许多文献对五风内障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论治有全面的论述。

目前中医治疗青光眼大致有四法:内治法,外治法,针灸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

内治法:强调辩证论治。

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肝胆火炽、风火攻目者,应清热泻火,凉肝熄风;属痰火动风,上阻清窍者,宜降火逐痰,平肝熄风;属肝郁气滞,气火上逆者,予清热疏肝,降逆和胃等。

开角型青光眼,属气郁化火者,应清热疏肝;属肝热生风者,宜清肝熄风;属痰火升扰者,予清热祛痰,和胃降逆等。

绝对期青光眼,属肝热风盛者,应清热平肝熄风;属阴虚风动者,予滋阴柔肝熄风等。

通过中药治疗,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可得救治。

外治法:①丁公藤碱Ⅱ滴眼液:可缩瞳降压,疗效与匹罗卡品相似。

②槟榔碱滴眼液:也有一定缩瞳降压作用。

针灸法:针灸对于青光眼,尤其是急性发作时,有显著止痛效果和一定程度的降眼压作用,与其它疗法合用时还可产生协同作用,对于中晚期青光眼,则可提高视功能。

因此,针灸法可作为青光眼综合征治疗方法之一。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西药控制眼压后,用中药复方或单味药口服,中药提取液静注等,以活血化瘀,健脾利水之法,以获取改善青光眼视盘血供,利尿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视神经细胞代谢等功效,达到协同治疗作用,优于单用西药。

关于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中药方剂的原因,关于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中药方剂的相关知识。

中医方剂(一)【辨证】痰火郁结,邪热内侵。

【治法】清痰泻火,祛邪逐瘀。

【方名】清痰利水汤。

【组成】黑元参24克,半夏12克,吴茱萸6克,广陈皮6克,胆星10克,泽泻10克,防己10克,石苇10克,黄连6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升麻10克,藁本10克,甘草3克,代赭石21克(为引)。

对症下药青光眼的中医辩证疗法

对症下药青光眼的中医辩证疗法

对症下药青光眼的中医辩证疗法青光眼是一种很顽固的眼科疾病,不知道大家对青光眼这种眼科疾病了解多少?其实青光眼算是眼科里面比较急症的一类病,所以大家很有必要好好的了解一下,尤其是对于青光眼的一些治疗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青光眼的中医治疗本病治重在肝。

在急性发作期,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理气、降逆、化饮等法,视其脉证,或一法独进,或数法合施,勿拘一端。

俟病势得缓,治宜培补肝肾为主,佐用泻火、平肝、熄风等法。

1、肝经实热治法:清热泻火,平肝熄风。

方药:绿风羚羊饮(《医宗金鉴》)加减。

羚羊角粉0.5~1g (冲服),玄参15g,黄芩9g,知母9g,车前子15g,茯苓15g,大黄10g,桔梗10g,细辛3g,防风3g。

若热盛者,加龙胆草、钩藤,以增强清肝熄风之力;呕吐甚者,加竹茄、法半夏、天竺黄,以降逆止呕。

2、肝郁气滞治法:疏肝清热,降逆和胃。

方药:丹桅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柴胡9g,当归15g,白芍15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6g,薄荷6g,生姜10g,丹皮9g,桅子9g,黄连10g,吴茱萸3g。

着郁滞较甚,加香附、青皮、金铃子;目痛甚且红赤较剧者,加石决明、草决明、夏枯草;呕逆较剧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以增强降逆止呕之力。

3、肝阳上亢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方药: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

羚羊角粉1.5g (冲),钩藤12g,桑叶9g,菊花12g,生熟地各24g,白芍30g,川贝母6g,茯神12g,竹茹15g,怀牛膝25g,生石决明20g。

若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五味子、山茱萸;火盛者,加知母、黄柏、夏枯草:心烦不寐者,加栀子;生牡蛎、炒枣仁。

青光眼平时注意事项1、别总在昏暗环境停留青光眼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在昏暗的房间中看电影、电视,中间应该休息一会儿。

夜晚应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写字,因为在昏暗的环境中,瞳孔会扩大,使眼压升高。

看电视时,应在室内开一盏小灯,使室内不至于太暗,且观看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由于昏暗环境而诱发青光眼的发作。

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

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

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
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压升高造成的视神经损害,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

在西医学中,常常通过手术、药物等方式来缓解病情,但是在中医学中,对青光眼的治疗也有独到的认识和方法。

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主要是从病证并治的角度来解读的。

中医学认为,青光眼主要是因肝火过盛而引起的一种眼部疾病。

由于肝主筋,通过肝脉与眼相连,所以肝火过旺,容易导致眼部疾病。

此外,中医学还认为,并非所有的眼压升高都会引起青光眼,只有具有肝火盛的人才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

针对青光眼的治疗,中医学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传统疗法来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其中,中药方面主要有清热解毒、平肝降压的功效,常用的中药如龙胆泻肝汤、丹栀泻肝汤等。

针灸方面则是通过针刺具有调理肝火的穴位来达到疗效,如太冲穴等。

除此之外,中医学也提倡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调养,尤其是在饮食方面。

中医药认为,食物具有温、凉、热、寒等性质,不同的性质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

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化,不宜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豆类等。

综上所述,中医对于青光眼的认识和治疗方法都是从病证并治的角度出发,针对具体个体的情况来进行调理治疗,既注重药物方面的调理,也注重饮食生活方面的调养。

如要有效治疗青光眼,仍需结合个体的情况来进行综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分析王卉;马志彪【摘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病程发展和视野改变等。

方法收集8年来眼科门诊就诊青睫综合征患者78例(87只眼)进行分析。

结果78例患者中男48例,女30例,其中单眼发病63例,双眼交替发病者15例,未见双眼同时发病的患者。

发病时年龄18~62岁。

全部病例有轻度眼胀不适感,视物模糊,少数患者出现虹视,发作时头痛、眼睛痛,患眼轻度睫状充血。

少数患者角膜轻度水肿,多数患者羊脂状KP出现、眼压升高。

治疗应用卡替洛尔滴眼液降眼压,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中成药熊胆开明片口服,总好转率97.44%。

结论青光眼一睫状体炎综合征,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效果佳。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6(038)024【总页数】3页(P3768-3770)【关键词】青光眼一睫状体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熊胆开明片【作者】王卉;马志彪【作者单位】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眼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十三研究所职工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5.3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glaucomatocyclitic criais)简称青睫综合征,是由Posner-Schlossman首先报道于1948年,是一种临床非常多见的继发性青光眼,常伴有短时的眼压升高症状,好发生于20~50岁青壮年人,常单眼发病,复发率较高,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但是多数学者认为同房水中前列腺素增加有一定关系[1-3]。

只要患者及时就诊,积极接受治疗,一般情况下均视力恢复较好。

近八年间,我院共收治78例青睫综合征患者,通过降眼压和抗炎等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后,效果满意,根据观察情况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是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07至2015年眼科门诊收治青睫综合征患者78例(87只眼),男48例(53只眼),女30例(34只眼)。

中西医结合对眼科疾病的治疗研究

中西医结合对眼科疾病的治疗研究

中西医结合对眼科疾病的治疗研究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中西医结合是指结合中医和西医两种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的一种综合医疗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对眼科疾病的治疗研究,并分析其在眼科领域的优势与前景。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注重维护全身平衡和调整阴阳气血,尤其对眼部与肝、肾等脏腑有密切关系,通过刺激穴位、草药治疗、中药外敷等手段达到调理全身阴阳的目的。

而西医注重科学分析与实证研究,通过手术、药物、器械等方式治疗眼科疾病。

两者结合,可以充分吸收中医独特的辨证施治法和西医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中西医结合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

传统中医可以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刺激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通过中药调理全身阴阳平衡。

而西医则侧重于药物和手术治疗,例如降眼压药物和激光手术。

结合中西医,既可以通过中药调理减轻病情,又可以通过西医手段进行手术治疗。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眼病,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中医通过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可以改善全身体质,增强手术后的康复能力。

西医手术则可以精准地切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恢复视力。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干眼症是眼科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无法完全治愈。

中医常采用中药温补肝肾,改善全身气血不足,从而增加眼部润泽度。

西医则可以通过人工泪液、湿润剂等药物或物理疗法缓解症状。

两者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在眼科治疗中的优势与前景1. 综合治疗效果更好中西医结合能够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草药可以调理全身阴阳平衡,增强机体自愈能力,西医药物和手术则能够精确地处理眼部病变。

两种方法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青睫综合征)亦称青光眼睫状体炎危象,又称Posner-Schlossman综合征,简称PSS,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单眼青光眼合并睫状体炎。

该病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年,以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伴明显眼压升高为特征,起病急骤,单眼居多,可反复发作,与劳累有关,尤其与脑力疲劳和精神紧张有关;发生机制为前列腺素介导的炎症反应。

该病发病年龄为11~69岁,但多发生于年轻的成年人。

青睫综合征的临床炎症表现轻微,局部充血很轻,眼压升高,通常对视力影响较小。

发病初期,对视力有影响,可出现眼前视物不清,呈雾状。

该病的症状包括轻度不适,即使在发作高峰期,头疼眼胀症状也不甚明显;视力一般正常,如角膜水肿则视物模糊;发作期间瞳孔可略大等。

青睫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眼压升高与症状不呈比例、眼压升高与体征不呈比例、单眼受累、特征性的KP等。

活体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睫状体肿胀和渗出。

青睫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炎症、降低眼压等。

对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

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减少复发的风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