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设计制作生态瓶
生态瓶的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生态瓶,观察和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以维持生态平衡。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 2500毫升可乐瓶1个2. 剪刀1把3. 粗沙、细石适量4. 纱网1个5. 水草适量6. 绿藻适量7. 水蜗牛2只8. 胶皮1卷9. 自来水三、实验步骤1. 清洗可乐瓶:用热茶将可乐瓶清洗干净,然后用剪刀将可乐瓶的上部剪去,保留底部作为生态瓶的容器。
2. 准备底床:将粗沙和细石按照1:1的比例混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
3. 铺设底床:将冲洗干净的粗沙和细石均匀铺在可乐瓶底部,厚度约为1-2厘米。
4. 准备水:将自来水放置24小时,使自来水中的氯气挥发,以免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5. 种植水草:将水草放入生态瓶中,用沙砾固定。
6. 添加绿藻:将少量绿藻放入生态瓶中,为水蜗牛提供食物。
7. 放入水蜗牛:将两只水蜗牛放入生态瓶中,作为消费者。
8. 密封生态瓶:用胶皮将可乐瓶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确保生态瓶的封闭性。
9. 放置生态瓶:将生态瓶放置在阳光充足且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四、实验观察1. 初期观察:生态瓶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水草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蜗牛的活动情况。
2. 中期观察:观察水草和绿藻的生长速度,以及水蜗牛的摄食情况。
3. 长期观察:定期观察生态瓶中各生物的生长状况,记录数据,分析生态瓶中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草生长:在实验过程中,水草生长良好,表明生态瓶中的光照、温度和水质等条件适宜水草生长。
2. 绿藻生长:绿藻生长速度较快,为水蜗牛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3. 水蜗牛活动:水蜗牛活动正常,表明生态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整,生态平衡得到维持。
4. 水质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水质保持稳定,无明显变化。
六、实验结论1. 生态瓶中的生产者(水草、绿藻)、消费者(水蜗牛)和分解者(细菌)之间形成了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共同维持了生态平衡。
做个生态瓶实验报告单

做个生态瓶实验报告单
实验记录:做个生态瓶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
通过建立生态瓶来观察水的循环、鱼儿生长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材料
1.大型玻璃瓶一个
2.水
3.蓝飞跃饲料
4.水草
5.血鳗鱼一条
三、实验步骤
1.打开生态瓶,将水倒入生态瓶中,注入适量的蓝飞跃饲料,让饲料均匀分布于水中。
2.将水草放入瓶中,用沉木可以让其浮于水面不要太深。
3.将血鳗鱼放入瓶中。
四、实验结果
1.水的循环:在生态瓶中,水经过光合作用呼吸出氧气,鱼则
会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再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推动水的循环。
2.鱼的生长:我们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我们的血鳗鱼逐
渐变大了,肚子也变得鼓鼓的,相信他是因为找到了可以吃的食
物而有了个好胃口。
3.植物的光合作用:水草光合作用的结果是吸收二氧化碳,释
放氧气,推动生态瓶内的水循环。
五、实验结论
通过我们的实验,我们发现通过建立生态瓶可以清晰的观察到
水的循环、鱼儿的生长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生态系统的基
本原理。
这不仅仅是一次高中实验,更是对我们环保意识、生态
文明建设和生物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启示。
做个生态瓶实验报告单

做个生态瓶实验报告单做个生态瓶实验报告单引言:生态瓶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态学实验,通过模拟自然环境,观察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系统的变化。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生态瓶,观察和记录其中的生物群落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以下是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详细报告。
实验材料:1. 透明塑料瓶(容量500毫升)2. 水3. 沙子4. 小石子5. 水草6. 浮游生物7. 水生植物8. 空气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干净的塑料瓶,将其洗净并晾干。
2. 在瓶底倒入一层细沙,约占瓶底的1/5。
3. 在沙子上倒入一层小石子,约占瓶底的1/5。
4. 将清水倒入瓶中,约占瓶的1/2,保证沙子和小石子被充分浸泡。
5. 放入适量的水草和浮游生物,以及适量的水生植物。
6. 将瓶口用塑料薄膜封住,保持湿度,并用针扎数个小孔,以保证氧气的供应。
7. 将生态瓶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并定期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生态瓶内的生物群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最初,水草和浮游生物开始繁殖,水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生植物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形成了茂密的水下植被。
这些植被为浮游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并吸收了水中的营养物质。
同时,水草的光合作用也释放出氧气,维持了水中生物的呼吸。
然而,随着水生植物的生长,水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减少。
这导致了一些浮游生物的死亡,同时也影响了水草的生长。
我们观察到水草的颜色逐渐变黄,并出现了一些腐烂的现象。
这是由于缺氧导致的水中有害物质积累,影响了水草的健康。
我们还注意到,生态瓶中的水温和光照强度也对生物群落产生了影响。
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水生植物的生长速度更快,而在较高的水温下,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更快。
这表明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重要影响。
讨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因素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生态瓶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
制作生态瓶实验报告单

制作生态瓶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生态瓶实验,观察水循环、空气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系统基本原理,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规律。
实验材料:1. 透明塑料瓶(500毫升)。
2. 水。
3. 植物种子。
4. 土壤。
5. 太阳能灯或日光灯。
实验步骤:1. 将塑料瓶切割成两半,取下半部分作为生态瓶的容器。
2. 在生态瓶的底部加入一层土壤,然后撒上植物种子。
3. 适量加入水,使土壤湿润。
4. 将生态瓶的另一半瓶口朝下放在底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
5. 将生态瓶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植物在生态瓶内生长茁壮,这是因为生态瓶内的水、土壤和光线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这说明生态瓶内的水循环是完整的。
空气也在生态瓶内不断流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维持了生态瓶内的空气循环。
这些现象都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现象,通过实验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原理。
实验结论:通过制作生态瓶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水循环、空气循环和能量流动等。
生态瓶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
总结:生态瓶实验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生态系统模拟实验,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原理,培养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生态瓶实验报告

生态瓶实验报告篇一:“生态瓶”实验报告“生态瓶”实验报告一、制作生态瓶材料:2500毫升的可乐瓶、剪刀、粗沙、细石、纱网、水草、绿藻、两只水蜗牛、胶皮1、把2500毫升的可乐瓶子用热茶清洗后,用剪刀将其上部剪去2、把一些粗沙和细石铺在纱网上,用自来水冲洗干净3、把冲洗好的粗沙和细石均匀的铺在可乐瓶的底部4、将自来水静止放置24小时,再放入瓶子中5、待隔夜水放好后,再种上水草,用沙砾固定6、将少量的绿藻放入瓶中7、将以绿藻为食的两只水蜗牛放入可乐瓶子中8、最后,用胶皮将可乐瓶子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9、将瓶子放置于阳光充足且阴凉处二、生态瓶制作根据利用隔夜水,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自来水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
大多数水生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
取用一些粗沙或细石来代替淤泥是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细菌,会很快的使密封瓶中的水质受到污染,从而减少瓶内生物的生存时间。
这些沙砾的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而使水草维持生命的有机物可以从水蜗牛的排泄物中获得。
水草和绿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瓶内生物。
水蜗牛主要以绿藻为食,生态瓶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和绿藻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瓶中,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多。
而瓶子内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可以从蜗牛的粪便中获得。
三、观察情况第一天:一切正常第二天:一切正常第三天:发现绿藻生长过多,于是减少日照时间,控制其发展第四天:水开始浑浊,发现瓶子内壁部有胶质状的卵第五天:水依旧浑浊,知道胶质状的卵是水蜗牛的卵,知道养不长了,处于人道主义将其放生……四、问题与困惑如何保持生态瓶内的水质清洁?如果生态瓶内的水质可以保持清洁,我的生态瓶可以做很久呢!我上网查了一下,有说可以用过滤器的,我不知道怎么样用。
我爸爸说,过滤器是用来过滤固体的。
植物生长环境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05年10月调查地点:自家室内调查内容:蒜苗的生长情况调查人:潘放调查记录:调查结论:植物所在的生存环境里,如果水分较多,那么它就会生长得较快,反之,如果土(既养料)较多,那么植物会生长得更为健康。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做个生态瓶(实验)

2、在桶底放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自来水或域水;
3、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4、在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
5、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
六、实验结论:
实验员:
安边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___班 指导教师:李继宏年 月 日
一、实验名称:做个生态瓶
Hale Waihona Puke 二、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生态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实验原理:
生物在一定区域 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四、实验器材及装置简图:
塑料桶、沙子、水草、浮萍、小鱼、小虾、田螺等。
五、实验步骤:
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实做一个生态瓶验名称实通过制作生态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验目的实塑料桶、沙子、水草、浮萍、小鱼、小虾、田螺等。
验器材第 1 页1 、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份; 2、在桶底放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子, 再装入大半瓶自来水或者 域水; 3、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4、在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
5、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 把观察到的现象填 入表中。
各种动植物正常生活。
生态瓶内的生物生活良好。
第 2 页步骤 与 方 法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或者 结 果 实 验 结果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实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验名称实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验目的实长方形卡纸、夹子、电筒。
验器材第 3 页1、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硬币。
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步之间间隔 15 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向来线上。
骤2、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 15 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与孔的卡纸作为屏。
3、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方筒的光射直进小孔。
这时我们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法4、把第二或者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者向右挪移5厘米。
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这时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观1、在 3 中,我们在纸屏上发现了:纸屏上的电筒光。
察2、在 4 中,我们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也没看到。
到的现象或者结第 4 页果实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验结果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实认识光的反射验名称实让学生解,反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验目的实电筒、平面镜、书。
第 5 页第 6 页材1、打开电筒的开关, 让光从往下照射桌子上的书, 光是怎 样照亮书的?2、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 把书立起来, 怎样让手电筒的光 照射到书上?3、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 怎样才干电筒光照亮书后面的玩 具?法观 1、光是直接照亮书的。
制作生态瓶实验报告单

制作生态瓶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生态瓶,观察和了解生态瓶内各种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增进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实验材料:1. 透明的塑料瓶(500毫升或更大容量)。
2. 水。
3. 植物种子。
4. 小型水生动物(如小型虾、小鱼等)。
5. 水草。
6. 砾石或沙子。
7. 光源。
8. 纸和笔。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瓶,清洗干净并晾干。
2. 在瓶底放入一层砾石或沙子,以增加底部的稳定性。
3. 倒入适量的水,水位不要太高,以免溢出。
4. 撒入适量的植物种子,可以选择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
5. 放入一些小型水生动物,如小虾或小鱼,注意不要放入过多,以免造成过度竞争。
6. 在瓶口盖上做一个小孔,以便通风和光照。
7. 将瓶子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每天观察并记录生态瓶内的变化。
8. 观察生态瓶内的水质、植物生长情况、动物活动等情况,并记录下来。
9. 通过观察和记录,总结生态瓶内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态瓶内的生态系统逐渐形成。
植物在光照的作用下生长茁壮,水生动物在水中游动觅食,微生物在水中繁衍生息。
这些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瓶实验不仅是一次观察生态系统的好机会,也是一次锻炼观察力和记录能力的好机会。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生态系统的奥秘,也更加珍惜和珍视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
总结:制作生态瓶实验报告单,不仅是一次生动有趣的实验,也是一次对生态系统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更加关注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和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