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物理教学设计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2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设计
(2)设人与雪橇在BC段所受阻力恒定,求阻力大小。

(g=10m/s2)
4.一小滑块放在如下图的凹形斜面上,用力F 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块,小滑块沿斜面运动了一段距离。

假设在这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的大小〔绝对值〕为A,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所做的功的大小为B,重力做功的大小为G,空气阻力做功的大小为D。

当用这些量表达时,小滑块的动能的改变〔指末态动能减去初态动能〕等于多少?,滑块的重力势能的改变等于多少?滑块机械能〔指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的改变等于多少?。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人教版必修2教案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人教版必修2教案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人教版必修2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守恒的含义和基本定律;2.掌握能量转化的基本方式;3.培养学生思考能源使用的合理性和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量守恒的含义和能量转化的基本方式;2.难点:能源的合理使用和节约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环节及内容1. 热能与能量转化(20min)1.简述能量的含义及形式,介绍热能在能量转化中的重要性;2.讨论不同物质在受热时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热能转化的现象。

2. 能量守恒定律(30min)1.展示物体在不同场合下的能量转化过程;2.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表达式;3.讨论有关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3. 能源的种类及使用(40min)1.就现有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各种能源,介绍它们的来源、性质、优点和缺点;2.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能源使用存在的问题,如能源的浪费、地球环境的污染等;3.通过配合实例,让学生理解探究新型能源对于人类未来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一些常见的、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真实情境下亲身感受和认知能量守恒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对一些有关能源的问题进行提问和探究、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使他们逐步认识能源对人类的作用重要性。

3.影音教学法:通过结合一些教育影视资料,配以实地参观、讨论、讲解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情境中收获体验感和实践感。

五、教学评估1.学生学习笔记及讨论记录;2.课后练习。

3.课堂小测验六、教学反思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引导学生了解能源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能源的管理、降低能源的消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做到应用和理论相结合。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物理-教学设计-人教版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物理-教学设计-人教版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物理-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一章: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1.1 能量守恒定律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背景,如蒸汽机的发明等。

1.2 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解释能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1.3 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或事例,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第二章:能量的转化与转移2.1 能量的转化解释能量的转化,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2.2 能量的转移解释能量的转移,如热能的传递、光能的传播等。

2.3 能量转化与转移的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与转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等。

第三章:能源的分类与利用3.1 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解释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概念,如太阳能、风能是一次能源,电力是二次能源。

3.2 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解释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如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3.3 能源的利用与影响讨论能源的利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如能源消耗产生的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等。

第四章:能源效率与节能4.1 能源效率的定义解释能源效率的概念,即能源利用的效率,通常用能源利用率来表示。

4.2 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讨论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如改进能源设备、优化能源利用流程等。

4.3 节能的重要性与措施强调节能的重要性,提出一些节能措施,如使用节能设备、改善生活习惯等。

第五章:能源政策与可持续发展5.1 能源政策的意义解释能源政策的作用,如调节能源供需、促进能源发展等。

5.2 可持续发展与能源发展讨论可持续发展与能源发展的关系,强调在能源发展过程中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

5.3 个人在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强调个人在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

第六章:生活中的能量转化与能源利用6.1 家庭能源利用分析家庭中常见的能源利用情况,如电力、燃气、热水的使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7.10能量守恒定律和能源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7.10能量守恒定律和能源教案设计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目标】1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2.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确实切含义.3.用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应该深入学生的心中,由于这是最本质的分析方法.4.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5.学生在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拓展到能量守恒是不难接受的,特别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界的熟悉、生物课的学习、化学课的学习,都学到了很多种类的能量,在这节课中把这些能量间的关系综合起来是有很大意义的.【教学重点】1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确实切含义.2.能量转化的方向性.【教学思路】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自然界中能量确实良转化与守恒关系,鼓励学生得出问题,理解能量品质、能量耗散等概念.新课程更多地与社会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本节“思考与讨论〞对能源问题做了讨论, 这是一个质疑的范例. 它引导我们考虑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在现阶段只需用一些简单的实例, 让学生初步地体会一下就可以了.例如:摩擦力做功的过程,要损耗机械能而生热,产生的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功.在其他的宏观过程中也是如此,例如:两种气体放到一个容器内,总会均匀地混合到一起, 但不会再自发地别离开来. 通过实例说明. 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 能量是守恒的, 但能量的品质却降低了,可被人直接利用的能在逐渐减少,这是能量耗散现象.所以,能量虽然守恒,但我们还要节约能源.【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准备】玻璃容器、沙子、小铁球、水、小木块.【教学过程】 教学划、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注引入 请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 子.师: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 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我 们还知道不同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 的,请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生1:电灯能够发光是由于电能转化 为了光能.师:当电灯发光的同时.还能感觉 到电灯是热的,说明什么问题呢?生1:说明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同时 还产生了热能.生2:我举一个例子,当两个物体相 互摩擦的时候,它们的温度会升高,这 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生3:在火箭发射的时候,推进剂燃 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生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车内燃 机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汽布的机械能.师:刚刚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好,看 起来自然界除了我们在上几节学过的机 械能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能量,机械 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生: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师:我们看一卜卜面几种情况卜物 体所处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举例说 明与日常生 活贴近,激发 学生的学习 兴趣,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 和探索欲.量恒恒能守守 一、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会消灭,也 师:大豕看这1—个问题:小球运 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 利用提 问的方式引定律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父. 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生: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在小球卜落的过程中,除了受到的重力做功之外,还启沙子对它做功,沙子对铁球做负功,铁球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减少的.师: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生:外力〔除了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对系统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减少.[演示实验2:用手提一个物体匀速上升,让学生分析机械能的变化情况〔物体可以是身边的物体,例如黑板擦、课本等等〕]师: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如果不守恒,原因是什么, 机械能是怎样变化的?生: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原因是不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有外力对物体做了功,这个力是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没有发生变化,而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所以系统的机械能是增加的.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当外力〔除了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增力口,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师: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能够得出入,便于学生接受什么结论?生:物体所处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当外力对物体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此时外力对系统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师:这里的外力是指的什么?生:这里的外力是指的除了物体本身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师:这个结论叫做功能原理.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并不是自然界中最根本的守恒定律,当涉及到多个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时,我们应该怎样研究这些能量之间的关系呢?师:卜卸大豕后下书中启美能重守恒定律建立的过程,答复相应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总结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师: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是什么?生: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是确立了永动机的/、可能性和发现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师: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生:能量既/、会消灭,也不会创生,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父.师: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人发现的思考问题: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是什么?吗?生:能量守恒定律不是一个人发现的,到了19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界已经形成一种思想气氛,即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自然,各种不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这预舟t到了把分立环节连成一体的时候了,也就是到了建立能量转化与守恒止禅的时候了,不同国豕、不同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以/、同的方式, 各自独立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变.师:看起来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进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那么对能量守恒定律作出奉献比拟大的科学家是谁呢?生:对能量守恒定律奉献比拟大的科学家肩:德国物理学家和医生迈尔,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德国物理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等人.师:能量守恒定律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的,从16世纪到18世纪.经过伽利略、牛顿,惠更斯、莱布尼茨以及伯努利等许多物理学家的认真研究,使动力学得到了较大的开展,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初步思想,在这一时期已经萌发.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各种自然现象之间联系相继被发现.伦福德和戴维的摩擦生热实验否认J热质说.把物体内能的变化与机械运动联系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达尔义的生物进化论起来.1800年创造伏打电池之后不久, 又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和其他的一些电磁现象.这一时期,电流的化学效应也被发现,并被用来进行电镀. 在生物学界,证实了动物维持体温和进行机械活动的能量跟它所摄取的食物的化学有美,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作了必要的准备.能量守恒定律的最后确定,是在19世纪中叶由迈尔、焦耳和英姆霍兹等人完成. 德国医生迈尔是从生埋学的角度开始对能量进行研究的.1842年,他从“无不生有,有不变无〞的哲学观念出发.表达了对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他分析了25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现象,成为世界上最先阐述能量守恒思想的人.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1840年到1878年将近40 年的时间里.研究r电流的热效应,压缩空气的温度升高以及电、化学和机械作用之间的联系,做了400屡次实验, 用各种方法测定了热和功之间的当量关系,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实验根底.在1847年,当焦耳宣布他的能量观点的时候,德国学者袤姆霍兹在柏林也宣读了同样课题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分析了化学能、机械能、电磁能、光能等/、同形式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并且把结果跟永动机/、可能制造成功联系起米,他认为/、可能无中生有地创『个永久的推动力,机器只能转化能量,不能创造和消灭能量.亥姆霍兹在论文里对能量守恒定律作了一个清晰、全而而且概括的论述,使这一定律为人们广泛接受.在19世纪中叶,还启一些人也致力于能量守恒地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彼此独立地研究, 却几乎同耐发现了这一伟大的定律.因止匕,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科学开展的必然结果.此时,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成认.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机械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热运动的内能.电磁运动的电磁能,化学运动的化学能等,他们分别以各种运动形式特定的状态参量来表示.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或运动量发生转移时,能量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系统传递给另一个系统:在转化和传递中总能量始终/、变.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称为“伟大的运动根本规律〞,认为它的发现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另两个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师:通过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生: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是人类熟悉自然的一次重大的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开展和进步的结果. 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谐美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美是无处不在的,物理学中更是处处存在着美,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汴意发现,注意体会,这样我们的学习将会更加的丰富多彩.源能耗和量二、能源和能量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后变为周围划、境的内能,我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为用. 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与能量守恒是否矛盾,该怎样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节约能源呢?师:大家卜回思考这1—个问题:既然能量是守恒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带着这个问题.大家阅读有关能量和能量耗散的内容,答复相关问题.〔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应用能源的历程,能源对人类社会开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在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师:什么是能量耗散?生: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后变为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师:能量耗散与能量守恒是否矛盾, 该怎样理解?生:能量耗散和能量守恒并不矛盾, 能量耗散说明,在能源利用的过程中, 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没有减少.但是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为不便于利用了.师:这说明什么问题?生:这说明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教师逐步设置疑问, 由浅到深,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对能源的危机有所了解,进而能够唤起他们的环保、节能意识.说明:能量耗散和能量守恒并不矛盾,能量耗散说明,在能源利用的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没有减少.但是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为不便于利用了.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师:我们为什么要节约能源呢?生:正是由于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能量的利用受这种方向性的制约,所以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生:节约能源同时开发可再生能源.师:通过卜间材料的阅读.加深你对能源的理解.世界能源问题的解决途径是什么?能源,是人类敕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不可缺少的资源.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开展和能源消费的土外长.能源问题已被列为世界上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主要后两个方面:其一是广泛开源,具一是认真节流.所谓开源,就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在继续加紧石油勘探和寻找新的石油产地的同时,积极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还要大力开发水能,生物能等常规能源,增强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海洋能,地热能以及其他各种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从而/、断扩大人类的能源资源的种类和来源.所谓节流, 就是要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节能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甚至有人把节能称为世界的“第五大能源〞,与煤、石油和天然气、水能、核能等并列.在节能方面,在有方案地控制人口土外长的同时,重点要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优势,提升各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如果世界各国家和各地区都能改良各种用能设备,不断提升能源的质量标准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增强科学管理,适当限制生活能源的合理使用,就能使能源更加有效地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从而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卜列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熟悉正确的是...( )A.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B.某个物体的能减少.必然后其他物体的能增加C. /、需要任何外界的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永动机是/、口」能制成的D.石子从空中落卜, 最后停止在地面上,说明机械能消失了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的总量/、变,但更重要的是指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守恒.在/、同形式的能量间发生转化, 在/、同的物体间发生转移./、需要任何外界动力做题巩周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 是永远/、可能制成的.机械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血/、能消失,能量是不会消失的.A选项是指/、同形式的能量间在转化,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B选项是指能量在/、同的物体问发生转移,转移过程中是守恒的.这正好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转移.任何永动机都是/、可能制成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ABC止确.D选项中后于的机械能在变化,比方受空气阻力作用,机械能可能要减少,但机械能并没有消失,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能创生,也不能消失.故D是错的.小结小结:一、能量守恒定律1 .内容:能量既/、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2.建立过程.二、能源和能量耗散1 .内容:能量转化具启方向性.2 .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作业作业布置1.到网络上去查找, 有关能源的问题.稳固知识,开放性的作业,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拓展延伸】地热什么是地热资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我们知道越往地下温度越高,地热就是指地球内部蕴藏的能量.从地球外表往下正常增温梯度是每1000米增加25— 30C,在地下约40公里处温度可到达1200c,地球中央温度可到达6000c.由于构造原因,地球外表的热流量分布不匀,这就形成了地热异常,如果再具备盖层、储层、导热、导水等地质条件,就可以进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以按多种方式分类.按赋存状态可分为水热型〔可进一步划分为蒸汽型和热水型地热资源〕、干热岩型和地压型地热资源;按技术经济条件可分为浅于2000米的经济型地热资源,和2000米至5000米的亚经济型地热资源;按成因可分为现〔近〕代火山型、岩浆型、断裂型、断陷盆地型和凹陷盆地型等;按温度可分为高温和中低温地热资源,其中大于150c的高温地热资源带主要出现在地壳表层各大板块的边缘, 如板块的碰撞带、板块开裂部位和现代裂谷带,小于150c的中、低温地热资源那么分布于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带、断陷谷和凹陷盆地地区.地热资源赋存在一定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明显的矿产资源属性,因而对地热资源要实行开发和保护并重的科学原那么,北京的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北京地区赋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据北京平原区地热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断裂构造展布方向、热储层埋深及地温场特征,北京市平原具备地热开发利用条件的地区分为:延庆、沙河、小汤山、北京城区、良乡、天竺、后沙峪、李遂、双桥、凤河营这10 个地热田.北京的地热有了长足的开展,已查明的地热田面积超过了1000 平方公里.投入开发利用的地热田有:东南城区、小汤山、顺义、良乡以及延庆.开凿成功的地热井有300余眼,出水温度在40—88℃之间,出水量到达1000方/日,开凿深度一般在2000米左右.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和旅游业的快速开展,也加速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热水井的开凿深度也由2000 米增加到了3000米,有的甚至到达4000米.北京平原地区具有地热开发利用条件的2372kM2范围内,每年可采地热水总量为1. 087X 108m3,可利用总热量1. 903X 1013KJ,仅相当于全部储存热量3. 219X 1017KJ的0.006%,其资源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北京的地热温泉水中富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其中锶、锂、偏硅酸已到达天然矿泉水标准,铁、氟等化学元素到达了医疗矿水标准. PH值在7. 5左右,属于偏碱性,矿化度较低,属于比拟优良的地热温泉水.地热资源是集热、矿、水三位一体的清洁而珍贵的矿产资源,在市政府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举办2021 年奥运会的今天,选择地热水用于采暖、洗浴、文化娱乐、医疗、种养殖等,越来越受到各单位的欢送.据介绍,世界上只有 6 个国家的首都具有地热资源,北京是具备开采条件的城市之一.北京已发现有10 个低温地热田, 大多地热井水温约为50℃左右,个别到达70℃以上. 市内8 个主要城区的地下都有热源,预计每年可以开采地下热水近1200 万立方米,可以利用的热量折合成标准煤相当于9 万多吨.地热资源按温度可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类.温度大于150℃的地热以蒸气形式存在,叫高温地热;90℃ -150 ℃的地热以水和蒸气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 叫中温地热;温度大于25℃、小于90℃的地热以温水( 25℃ -40 ℃)、温热水( 40℃ -60 ℃)、热水( 60℃ -90 ℃)等形式存在,叫低温地热.高温地热一般存在于地质活动性强的全球板块的边界,即火山、地震、岩浆侵入多发地区, 著名的冰岛地热田、新西兰地热田、日本地热田以及我国的西藏羊八井地热田、云南腾冲地热田、台湾大屯地热田都属于高温地热田.中低温地热田广泛分布在板块的内部,我国华北、京津地区的地热田多属于中低温地热田.地热能的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中低温地热一般直接利用,即地热采暖、温室等,目前北京市地热利用就是这种方式.另一种是将高温地热转化为蒸汽,进而发电. lC _s 在我国,高温地热资源(温度高于150℃)主要集中在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和台湾东部.我国最大的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装机容量达25兆瓦,占拉萨电网供电量的一半左右. 与相对集中的高温地热不同,温度低于150℃的中低温地热资源那么普及全国各地,可以说整个中国大陆就是一个巨大的“地热田〞.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储埋藏浅、水质好,同时又多处在人口集中、城镇密布的地区,地热水的利用价值更高.专家们最看重的是其作为可替代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及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国际上也普遍利用地热资源.爱尔兰几乎全部家庭和大楼都用地热.美国和新西兰的许多城市也在使用地热采暖, 还有不少地方用地热加热温室. 有专家预计, 如果有效开发地热能源,地热能将供给全世界所需用电与热量的25%—50%.高温地热能主要用于发电,中低温地热能一般可直接利用〔供热、温室、旅游和疗养等〕. 在人们日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和矿物燃料利用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的今天,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而备受各国重视.地下热水和地热蒸气是由地球外表的大气降水渗漏到地壳下面,在地下不同深处被热岩体加热了所形成的. 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 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在有些地方,热能可随断层裂缝自然涌出,以热蒸气和热水的形式到达地面.这些天然出露的地下热水或蒸气叫做温泉. 温泉是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最容易直接利用的一种地热资源.地热开发热背后的隐患. 地热是一种珍贵资源, 如果不开采而任其沉睡地下, 并不会增值, 是对资源的浪费.但如果缺少统筹方案而一哄而上,乱开乱采,也很容易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甚至破坏环境.地下热水位于地层深处,形成过程长,开采后难以用天然降水迅速补给.开采过多会造成资源枯竭,水位下降.已经有专家指出,地热的开发热将诱发地震.地热水是地球壳体的重要组成局部, 具有缓冲地基岩石板块应力的作用,并承受和分散地表压力.地下热水在被人类强行钻透深部岩层采集抽吸后, 因自然降水难以进入地下热水库存, 不可防止地产生空隙,导致大地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在山脉地区和城市高层建筑密集区域,地表压力更大,因此该区域的地下热水资源受破坏程度,将直接威胁到地理稳定性.一些专家指出:有的开发商不顾水文地质条件强行打井.在上个世纪70 年代,北京的地热井一般只打到1000 米深,而现在很多井打了3000 多米,甚至4000 米才出水.有的开发商的态度是:不管花多少钱,我的楼盘在这里我就要在这里打井.这样打的井已经很不经济.北京没打出水的井已有10 多口, 最典型的一口井打到4070米也没出水, 因钻机的水平到达极限而作罢.这种穷尽耗竭式的开采会破坏地质结构.目前的地热温泉开发热还造成地质勘探队伍的不稳定.据业内人士介绍,地质勘探队原来都有各自的专业分工,有的负责找煤矿,有的负责找铁矿,如此等等.从90 年代后,地矿系统也走向市场化,地热开发的热潮使得地矿队纷纷转向水文地质.这种现象在全国很普遍, 长此下去,将影响国家的后备资源储藏.有专家认为,实事求是地讲,任何情况下,即使从技术上来说地热能也不是可再生能源.但如果有限度的开采, 热量提取的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并采取回灌举措,那么地热能便可以再生.。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3.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4.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知道既然能量守恒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的基本方针是: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

但有人认为“能量是守恒的”,不需要节约,谈一下你对此的看法,并观察周围可利用的能源哪些是“绿色的”。

二、新课讲解(一)能量守恒定律问题: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计算结果发现,减少的重力势能的值大于增加的动能的值,即机械能的总量在减少。

原因就是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和空气的阻力等,是不是考虑了各种摩擦和阻力后这部分能量就消失了呢?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归纳:没有,它转化成为除机械能外的其他的能量了。

教师引导:它转化成了机械能外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除重力、弹力之类的力外,其他任何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或减少的过程,实质上都是其他形式的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在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是不变的。

这是大自然的一条普遍的规律,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这一条普遍规律的一种特殊情况。

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能量转化或转移的例子,同学们能否举出几例,并说明其中的能量转化或转移过程? 参考案例:1.风吹动柳枝摆动空气的机械能转移到柳枝上。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_物理_教学设计_人教版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_物理_教学设计_人教版

第十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宗彦峰陕西师大附中710061)【教材版本】人教版【设计理念】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理论是发展的观念,也为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考虑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奠定基础,使得学生的有关能量的知识结构更加的完善。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学习了机械能之后,学生已经有了有关能量转化的一些图景,体会到能量概念是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从而从“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联想扩展到“自然界中各种能量在转化和转换中总能量守恒”。

提高效率的重要性,4.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的方法、问题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能源关系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

培养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耗散2、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教学方法】查阅文献+调查研究+交流讨论【教学思路】通过学生进行素材的采集和整理,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检索等形式查找能量守恒定律的形成和建立过程的资料,通过调查访问的形式搜集生产、生活中与能源有关的材料,对自己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A、查找有关能量守恒定律形成和建立过程的资料。

B、通过调查的形式,搜集生产、生活中与能源有关的资料,能弄清楚涉及了那些能量、能量的转化方向、能量转化中那些力做工引起了各种形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1234?、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二)、能源和能量耗散1、能源的利用经历2、能量耗散三.教学过程过程环节1、各组的调查研究的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环节2、教学过程问题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计算结果发现,减少的重力势能的值大于增加的动能的值,即机械能的总量在减少.原因就是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和空气的阻力等.是不是考虑了各种摩擦和阻力后这部分能量就消失了呢?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归纳:没有,它转化成为除机械能外的其他的能量了.教师引导:它转化成了机械能外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除重力、弹力之类的力外,其他任何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或减少的过程,实质上都是其他形式的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在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是不变的.这是大自然的一条普遍的规律,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这一条普遍规律的一种特殊情况.问题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能量转化或转移的例子,同学们能否举出几例,并说明其中的能量转化或转移过程?学生举例:1、在摩擦生热的现象中,克服摩擦力做多少功,就有多少机械能转化成等量的内能2、通过电流的导线变热,电能转化成内能3、灼热的灯丝发光,内能转化成光能4、燃料燃烧生热,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参考案例: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物理教学设计人教版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物理教学设计人教版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物理-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一章: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1.1 能量守恒定律的背景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解释能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2 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证据介绍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实验,如托里拆利的实验和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证明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1.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机的工作原理、照明设备的使用等。

第二章:内能与热量2.1 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2 热量的传递介绍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解释热量的传递过程和热量传递的条件。

2.3 热量与内能的转化解释热量如何转化为内能,以及内能如何转化为热量。

举例说明热量和内能转化的实际应用,如加热设备、制冷设备等。

第三章:能源的分类与利用3.1 能源的分类介绍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解释不同类型能源的特点和区别。

3.2 能源的利用介绍人类如何利用各种能源,如化石燃料、水力发电、太阳能等。

讨论能源利用的利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章:能源转化与能量效率4.1 能源转化的过程解释能源转化的基本原理,如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转化为热能等。

4.2 能量效率的概念解释能量效率的定义:能源转化为有用的能量与消耗的总能量之比。

4.3 提高能量效率的方法讨论提高能量效率的重要性和方法,如节能措施、能源利用技术的改进等。

第五章:能源与环境5.1 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解释能源与环境问题的紧密联系,如化石燃料的使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5.2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强调可再生能源在减少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5.3 可持续能源政策与行动讨论政府和个人在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方面可以采取的行动和政策。

第六章:生活中的能量转化6.1 机械能与动能解释机械能和动能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2 第七章 第10节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2 第七章 第10节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教学设计、教案

第10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1.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知道确立能量守恒定律的两类重要事实,认识建立能量守恒定律的重大意义.2.能够叙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会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重点)3.了解能量耗散,了解自然界宏观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知道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一、能量守恒定律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二、能源和能量耗散1.能量耗散燃料燃烧时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2.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与节约能源的必要性能量耗散反映了能量转化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所以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所以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很有必要节约能源.判一判(1)在水平路面行驶的汽车,关闭油门后慢慢停下来,说明能量正在消失.( )(2)能量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变少的现象叫能量的耗散.( )(4)既然能量守恒,所以不必担心会发生“能源危机”.( )提示:(1)×(2)√(3)×(4)×做一做关于能源的利用和节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源的利用率应该是100%B.由于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总是守恒的,所以节约能源的意义不大C.节约能源只要提高节能意识就行,与科学进步无关D.在能源的利用中,总会有一部分能源未被利用而损失掉提示:选D.能源的使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做到没有任何损失,虽然遵从能量守恒定律,但它指的是损失部分和被利用部分总和与原来的能量总量相等,选项A错误,D正确;根据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可知,能量经转化后,可利用的能只可能减少,不可能增加,因此节能的意义重大,同时,只有节能意识是不够的,必须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不断开发新能源,以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选项B、C错误.想一想有人在报刊上刊登大幅广告,在各地表演、展示其发明的号称无需任何能源的发电机.你认为这种发电机能制造出来吗?提示:不能.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规律之一,物体间只能发生能量的转化或转移,但总能量不变,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这个人发明的发电机不消耗其他能量而源源不断地产生电能,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因此这种发电机不可能制造出来.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1.适用范围: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各种自然现象中普遍适用的一条规律.2.表达式(1)E初=E末,初状态各种能量的总和等于末状态各种能量的总和.(2)ΔE增=ΔE减,增加的那些能量的增加量等于减少的那些能量的减少量.3.应用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2)明确该过程中,哪些形式的能量在变化.(3)确定参与转化的能量中,哪些能量增加,哪些能量减少.(4)列出增加的能量和减少的能量之间的守恒式(或初、末状态能量相等的守恒式).(1)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际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2)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时,一定要分清系统中有哪些形式的能,什么能发生了转化或转移.构建和谐型、节约型社会深得民心,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动充电式电动车就是很好的一例,电动车的前轮装有发电机,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当骑车者用力蹬车或电动自行车自动滑行时,自行车就可以通过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现有某人骑车以500 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路面上滑行,第一次关闭自充电装置,让车自由滑行,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中线①所示;第二次启动自充电装置,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中线②所示,则第二次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是( )A.200 J B.250 JC.300 J D.500 J[思路点拨] 一种能量减少,一定伴随着另一种能量的增加,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解析]电动车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从题图看出,第二次的位移是第一次的35.故节约的能量为初动能的25,由能量守恒得所充的电能为25E k0=200 J,A正确.[答案]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B.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空间的能量都消失了C.“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因而是不可能的D.有种“全自动”手表,不用上发条,也不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却能一直走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解析:选C.永动机是指不消耗或少消耗能量,而可以大量对外做功的装置,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所谓永动机的发明,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人类只能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但绝不可以创造规律、改变规律,违背规律行事,即使以后科技再发达,也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所以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制成的,A错;太阳辐射大量的能量,地球只吸收了极少的一部分,就形成了风云雨雪,使万物生长.但辐射到星际空间的能量也没有消失,一定是转化成了别的能量,B错;马和其他动物,包括人要运动,必须消耗能量,动物的能量来源是食物中储存的化学能,C正确;所谓“全自动”手表内部还是有能量转化装置的,一般是一个摆锤,当人戴着手表活动时,使摆锤不停摆动,给游丝弹簧补充能量,才会维持手表的走动.如果把这种表放在桌面上静置两天,它很可能会停摆的,D 错.对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1.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做功的过程就是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功与对应能量的变化关系3.对功能关系的理解(1)不同的力对物体做功会引起不同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应根据题中已知和所求,选择合适的功能关系来分析问题.(2)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改变量与对应的力做的功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功能关系的各种类型关系可由下图表示:命题视角1 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 的圆弧轨道,半径OA 水平、OB 竖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自A 点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 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 =2R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中( )A .重力做功2mgRB .机械能减少mgRC .合外力做功mgRD .克服摩擦力做功12mgR[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两点:(1)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 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说明此时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2)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小球动能的变化.[解析] 小球从A 点正上方由静止释放,通过轨道最高点B 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此时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 v 2R ,解得v 2=gR ,小球从P 点运动到B 点,重力做的功为mgR ,设摩擦力做的功为W ,根据动能定理有mgR +W =12m v 2=12mgR ,故合外力做的功为12mgR ,摩擦力做的功为W =-12mgR ,由功能关系知小球的机械能减少12mgR .故选项D 正确.[答案] D命题视角2 传送带模型中的功能关系如图所示,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以速度v 匀速传动,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静止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足够长),若小木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小木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求:(1)小木块获得的动能;(2)摩擦过程产生的热量;(3)传送带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4)电动机输出的总能量.[思路点拨] 当木块的初速度为零时,木块的位移和木块相对皮带的位移恰好相等,从而小木块获得的动能和产生的热量相等;传送带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电动机输出的总能量相等.[解析] 木块刚放上时速度为零,必然受到传送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度后不再有相对运动,整个过程中木块获得一定的动能,系统要产生摩擦热.对木块:相对滑动时,a =μg ,达到相对静止所用的时间为t =v μg ,木块的位移l 1=12v t =v 22μg ,传送带的位移l 2=v t =v 2μg ,木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Δl =l 2-l 1=v 22μg. (1)小木块获得的动能E k =12m v 2. (2)产生的热量Q =F f ΔL =F f (l 2-l 1)=μmg (l 2-l 1)=12m v 2.(3)传送带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μmgl 2=m v 2.(4)电动机输出的总能量转化为小木块的动能和系统产生的热量E =E k +Q =m v 2.[答案] (1)12m v 2 (2)12m v 2 (3)m v 2 (4)m v 2 命题视角3 滑块—滑板模型中的功能关系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铁块A (A 的长度可忽略)以水平速度v 0从左侧冲上质量为m 1、长为l 、置于光滑水平面C 上的木板B ,刚好不从木板上掉下,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此时木板对地位移为x 1,求这一过程中:(1)木板增加的动能;(2)小铁块减少的动能;(3)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4)系统产生的热量.[思路点拨]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该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内能),是由系统减少的机械能转化而来的”是处理问题的关键.[解析] (1)对木板B 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x 1=12m 1v 2-0 所以木板增加的动能ΔE k B =μmgx 1.(2)滑动摩擦力对小铁块A 做负功,根据能量关系可知ΔE k A =12m v 2-12m v 20=-μmg (x 1+l ) 即小铁块的动能减少了μmg (x 1+l ).(3)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为ΔE 减=-ΔE k A -ΔE k B =μmgl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减少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 =ΔE 减=μmgl .[答案] (1)μmgx 1 (2)μmg (x 1+l ) (3)μmgl (4)μmgl传送带问题的解题策略(1)要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判断物体是一直匀加速运动还是先匀加速再匀速运动;(2)计算力所做的功时,位移是对地位移;计算因滑动摩擦产生的内能时,常用功能关系Q =fs ,需注意的是s 为物体之间的相对路程;只有存在滑动摩擦力时才有内能产生.【通关练习】1.(多选)将一质量为1 kg 的滑块轻轻放置于传送带的左端,已知传送带正以4 m/s 的速度顺时针运行,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传送带左右距离无限长,当滑块放上去2 s 时,突然断电,传送带以1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至停止,则滑块从放上去到最后停下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2 s 传送带与滑块之间因摩擦力所产生的热量为8 JB .前2 s 传送带与滑块之间因摩擦力所产生的热量为16 JC .2 s 后传送带与滑块之间因摩擦力所产生的热量为8 JD .2 s 后传送带与滑块之间因摩擦力所产生的热量为0解析:选AD.前2 s ,滑块的位移x 1=12μgt 2=4 m ,传送带的位移x 2=v t =8 m ,相对位移Δx =x 2-x 1=4 m ,2 s 后滑块随传送带一起做匀减速运动,无相对位移,整个过程中传送带与滑块之间因摩擦力而产生的热量为Q =μmg ·Δx =8 J ,选项A 、D 正确.2.(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水平射中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 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距离L ,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s .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F f 视为恒定,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A .Q =F f (L +s )B .Q =12m v 20-12m v 2 C .Q =F f sD .Q =12m v 20-12(M +m )v 2 解析:选CD.对木块:F f L =12M v 2 对子弹:-F f (L +s )=12m v 2-12m v 20 联立可得,F f s =12m v 20-12(M +m )v 2 依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Q =12m v 20-12(M +m )v 2 产生的热量Q =F f s ,故C 、D 正确.[随堂检测]1.设想在一间与外界绝热的房间里,有一台正在工作的电冰箱,如果电冰箱的门是开着的,那么室内的温度将(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都有可能解析:选A.电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如氟利昂从箱内蒸发器处吸热而汽化后,到箱外冷凝器中放热液化,然后又到蒸发器中吸热汽化…如此循环而制冷的.由于蒸发器温度低,冷凝器温度高,制冷过程中,全靠压缩机将蒸发器中的氟利昂抽出再压缩到冷凝器中,以实现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其中压缩机对氟利昂蒸汽做了功.电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制冷剂从蒸发器吸收的热量比整台冰箱放出的热量要少,房间又是绝热的,故室内温度升高.故A 正确,B 、C 、D 均错.2.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面内的圆弧形滑道AB ,从滑道的A 点滑行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AB 下滑过程中( )A .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B .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C .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D .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解析:选C.运动员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指向圆心,A 项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C 项正确;运动员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随运动员对滑道压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B 项错误;运动员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所以机械能减少,D 项错误.3.(多选)行驶中的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下;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的光;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上述不同现象中所包含的相同的物理过程是( )A .物体克服阻力做功B .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C .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D .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解析:选AD.在这三个现象中,物体运动过程中都受到阻力,汽车受摩擦阻力,流星、降落伞受空气阻力,故选项A 正确;三个物体运动过程中,汽车是动能转化为了内能,流星、降落伞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总之是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故选项D 正确.4.如图所示,工厂利用足够长的皮带传输机把货物从地面运送到高出水平地面的C 平台上,C 平台离地面的高度一定.传输机的皮带以一定的速度v 顺时针转动且不打滑.将货物轻轻地放在A 处,货物随皮带到达平台.货物在皮带上相对滑动时,会留下一定长度的痕迹.已知所有货物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满足tan θ<μ,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皮带对货物做的功等于货物动能的增加量B .皮带对货物做的功等于货物对皮带做的功C .因传送货物,电动机需多做的功等于货物机械能的增加量D .货物质量m 越大,系统产生的热越多解析:选D.皮带对货物做的功等于货物的机械能的增加量,即动能和势能的增加量的和,A 错;设货物向上加速时的加速度为a ,则它加速过程沿皮带方向的位移为x 物=v 22a ,此过程皮带前进的距离x 带=v ·v a =v 2a.故皮带对货物做的功W 1=μmg cos θ·x 物,货物对皮带做的功W 2=-μmg cos θ·x 带,W 1<W 2,B 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电动机对皮带多做的功,等于货物机械能的增加量和系统内能增加量的和,C 错;系统产生的热量Q =μmg cos θ·(x带-x 物)=μmg cos θ·v 22a,故m 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D 对. 5.风力发电是一种环保的电能获取方式.设计使每台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为40 kW .实验测得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约为20%,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 3,当地水平风速约为10 m/s ,问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长度约为多少才能满足设计要求?解析:设叶片的长度为L ,风速为v ,在时间t 内流向叶片的空气质量为m =ρV =ρπL 2v t ,空气的动能E k =12m v 2. 由能量关系知:ηE k =Pt ,整理得功率P =12ρπL 2v 3η. 代入题给数据,解得L ≈10 m .答案:10 m[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就是功,功就是能B.做功越多,物体的能量就越大C.外力对物体不做功,这个物体就没有能量D.能量转化的多少可以用做功来量度解析:选D.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选项A错误;做功的多少只是说明了能量转化的多少,而不能说明能量的多少,故选项B错误;外力是否做功不能说明物体能量的有无,故选项C错误;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故选项D正确.2.如图所示,一小孩从公园中粗糙的滑梯上自由加速滑下,其能量的变化情况是( )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总能量减小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小,总能量不变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总能量增加D.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守恒,总能量不变解析:选B.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小孩在下滑过程中总能量守恒,故A、C均错误;由于摩擦力要做负功,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向动能和内能转化,故只有B正确.3.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分别自斜面AC和BC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滑至斜面底部C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A和E B,下滑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分别为Q A和Q B,则( )A.E A>E B Q A=Q B B.E A=E B Q A>Q BC.E A>E B Q A>Q B D.E A<E B Q A>Q B解析:选A.设斜面倾角为θ,底边长为b,则W F f=μmg cos θ·bcos θ=μmgb,即摩擦力做功与斜面倾角无关,所以两物体的摩擦力做功相同,产生的热量相同.由题图知A物体的重力做的功大于B物体的重力做的功,再由动能定理知,E A>E B.故A正确.4.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照物,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增量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增量解析:选B.物体A所受的合外力等于B对A的摩擦力,对物体A应用动能定理,则有B 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增量,B正确;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由于A在B上滑动,A、B对地的位移不相等,故二者做功不相等,C错误;对B应用动能定理,W F-W F f=ΔE k B,即W F=W F f+ΔE k B,就是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D错误;由上述讨论知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不相等,即W F f≠ΔE k A,W F ≠ΔE k A+ΔE k B,故A错误.5.蹦床运动员与床垫接触的过程可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床垫(A位置)上,随床垫一同向下做变速运动到达最低点(B位置),如图.有关运动员从A运动至B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的机械能守恒B.运动员的速度一直减小C.运动员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小D.运动员先失重后超重解析:选D.运动员从A运动至B的过程,床垫弹力对运动员做负功,运动员的机械能转化成了蹦床的弹性势能,运动员的机械能不断减小,A、C错;该过程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先是向下后向上,加速度也是先向下后向上,所以运动员先失重后超重,D对;运动员的速度是先增加后减小的,B错.6.如图,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端.现用外力作用在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 )A.最大速度相同B.最大加速度相同C .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D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解析:选C.当弹簧的弹力和物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相等时,物块的速度最大,由于两物块的质量不同,故两物块速度分别达到最大时,与质量大的物块接触的弹簧的形变量较大,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质量大的物块的最大速度较小,选项A 错误;刚撤去外力时,两物块的加速度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kx -mg sin θ=ma (θ为斜面倾角),a =kx m -g sin θ,由于两物块的质量不同,故两物块的最大加速度不同,选项B 错误;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物块的重力势能,由于两物块质量不同,故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选项C 正确;两物块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故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选项D 错误.7.如图所示,一个粗细均匀的U 形管内装有同种液体,液体质量为m .在管口右端用盖板A 密闭,两边液面高度差为h ,U 形管内液体的总长度为4h ,先拿去盖板,液体开始运动,由于管壁的阻力作用,最终管内液体停止运动,则该过程中液体机械能的减少转化为的内能是( )A .116mgh B .18mgh C .14mgh D .12mgh 解析:选A.去掉右侧盖板之后,液体向左侧流动,最终两侧液面相平,液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如图所示,最终状态可等效为右侧12h 的液柱移到左侧管中,即增加的内能等于该液柱减少的重力势能,则Q =18mg ·12h =116mgh ,故A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8.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我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B .各种形式的能量在转化中,总能量是不变的C .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能量的总量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的变成了不便于利用的D .各种能量在不转化时是守恒的,但在转化时是不守恒的解析:选AB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不论在能量的转化还是在能量的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都是不变的.由能量耗散知,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周围环境的内能,而我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能量的总量并未减少,但是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的变成不便于利用的了,而自然界的能量仍是守恒的.故选项A、B、C正确,D错误.9.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减速上升了H,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B.物体的动能减少了FH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FHD.物体势能的增加量小于动能的减少量解析:选AC.物体向上运动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mgH,选项A正确;合力做负功,动能减少了(mg-F)H,选项B错误;除重力以外的力F做了正功,机械能增加FH,选项C正确;由于机械能增加,所以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大于动能的减少量,选项D错误.10.如图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与一轻质弹簧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点.已知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45°,当小球位于B点时,弹簧与杆垂直,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现让小球自C点由静止释放,在小球滑到杆底端的整个过程中,关于小球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B.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C.小球的动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增大D.小球的重力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解析:选BC.以弹簧为研究对象,小球运动过程中,弹簧的形变量先变小到原长,后变大,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E p1先减小后增大.再以弹簧和小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只有重力、弹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弹簧的弹性势能E p1、小球的动能E k和重力势能E p2之和保持不变,即E k+E p1+E p2=恒量.由于E p1先减小后增大,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于E p2一直减小,所以E k与E p1之和一直增大,选项C正确;由题意可知,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即E k先增大后减小,所以E p1与E p2之和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错误.三、非选择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宗彦峰陕西师大附中 710061)【教材版本】人教版【设计理念】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理论是发展的观念,也为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考虑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奠定基础,使得学生的有关能量的知识结构更加的完善。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学习了机械能之后,学生已经有了有关能量转化的一些图景,体会到能量概念是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从而从“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联想扩展到“自然界中各种能量在转化和转换中总能量守恒”。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机械能的学习,已经形成了有关能量转化的一些图景,具备了从“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联想扩展到“自然界中各种能量在转化和转换中总能量守恒”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知道能量守恒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

2.能应用能量守恒解决一些问题。

3.知道能量耗散,了解自然界中宏观过程中的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到提高效率的重要性,4.知道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增强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的方法、问题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能源关系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

培养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耗散2、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教学方法】查阅文献+调查研究+交流讨论【教学思路】通过学生进行素材的采集和整理,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检索等形式查找能量守恒定律的形成和建立过程的资料,通过调查访问的形式搜集生产、生活中与能源有关的材料,对自己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A、查找有关能量守恒定律形成和建立过程的资料。

B、通过调查的形式,搜集生产、生活中与能源有关的资料,能弄清楚涉及了那些能量、能量的转化方向、能量转化中那些力做工引起了各种形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C、通过获取素材、整理素材、形成观点的过程,认真体会能量是更深层次上反映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

二.新课教学一)能量守恒定律1、能量形式的多样性2、能量的转化。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可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4、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二)、能源和能量耗散1、能源的利用经历2、能量耗散三.教学过程过程环节1、各组的调查研究的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环节2、教学过程!问题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计算结果发现,减少的重力势能的值大于增加的动能的值,即机械能的总量在减少.原因就是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和空气的阻力等.是不是考虑了各种摩擦和阻力后这部分能量就消失了呢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归纳:没有,它转化成为除机械能外的其他的能量了.教师引导:它转化成了机械能外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除重力、弹力之类的力外,其他任何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或减少的过程,实质上都是其他形式的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在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是不变的.这是大自然的一条普遍的规律,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这一条普遍规律的一种特殊情况.问题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能量转化或转移的例子,同学们能否举出几例,并说明其中的能量转化或转移过程学生举例:1、在摩擦生热的现象中,克服摩擦力做多少功,就有多少机械能转化成等量的内能2、通过电流的导线变热,电能转化成内能3、灼热的灯丝发光,内能转化成光能。

4、燃料燃烧生热,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参考案例: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

思考: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演示实验2: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一小木块,让小木块在水中上下浮动,过一段时间,小木块停止运动。

思考:小木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能是状态量,功是过程量。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做功的过程就是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如举重运动员把重物举起来,对重物做了功这一过程中,运动员通过做功消耗了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重物的重力势能.并且,运动员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能量的具体值往往无多大意义,我们关心的大多是能量的变化量,能量的变化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某种力做功往往与某一具体的能量变化相联系。

问题3:分析常见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对应关系:】重力做功:弹力做功:电流做功:解答: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和其他能相互转化;弹力做功:弹性势能和其他能相互转化;电流做功:电能和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或转移的.以上实验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一种能量减少,必有其他能量增加,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必定其他物体能量增加,能量的总和并没有变化。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能量守恒定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引用教材上的话,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有何重大意义。

补充资料:对于能量守恒,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1801年,戴维发现了电流的化学效应;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821年,塞贝克发现了温差电现象;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40年,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1842年,迈尔表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数值;1843年,焦耳测定了热功当量的数值。

从而,确立了电化学、电和磁、电和热、力和热等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

1847年,亥姆霍兹在理论上概括和总结了能量守恒定律。

……)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表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对自然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除了物理学外,别的学科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也有贡献。

师生总结: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2.定律的表达式:E=E初终E=E ∆∆增减3.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例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角处有一轻质光滑的定滑轮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K分别与物块A、B相连,A、B的质量分别为mA 、mB。

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一水平恒力F拉物块A,使物块B上升。

已知当B上升距离为h时,B的速度为v。

求此过程中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重力加速度为g。

解答:由于连结AB绳子在运动过程中未松,故AB有一样的速度大小,对AB 系统,由功能关系有:》求得:例2:一小滑块放在如图所示的凹形斜面上,用力F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块,小滑块沿斜面运动了一段距离。

若已知在这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的大小(绝对值)为A,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所做的功的大小为B,重力做功的大小为G,空气阻力做功的大小为D。

当用这些量表达时,小滑块的动能的改变(指末态动能减去初态动能)等于多少,滑块的重力势能的改变等于多少滑块机械能(指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的改变等于多少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的改变等于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其中做负功的有空气阻力,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的功(因弹力不做功,实际上为摩擦阻力的功),因此ΔE k=A - B+C - D;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重力做的功,因此ΔE p = - C ;`滑块机械能的改变等于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因此ΔE = A – B – D教师点评: ⑴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学习物理学的一条主线。

⑵要分清系统中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发生了哪些转化和转移.⑶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距离的乘积在数值上等于系产生的内能、即:相对FL Q = 注意:|(1)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一定和增加量相等(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这也是我们列能量守恒表达式时的两条基本思路。

例3: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波音757飞机以h km /900的速度撞击纽约世界大厦,已知波音757飞机质量为7t ,携带航空汽油质量为30t ,汽油的燃烧值为kg kJ /1064.44⨯,飞机长m 80,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⑴飞机撞击世贸大厦释放多少能量⑵试估算飞机对世贸大厦的平均冲击力是多大(设机尾恰好插入大楼)解答:⑴飞机撞击世贸大厦释放的能量等于飞机及汽油的动能与汽油燃烧放出的化学能:⑵飞机撞击世贸大厦时,速度由0v 变为零,飞机长80m 看作作用距离,所以飞机对世贸大厦的平均冲击力为:802250107.32)(2420⨯⨯⨯=+=S v M m F ≈×107N ]说明:能源和高新技术一旦被恐怖分子所掌握,就会成为人类的灾难,纽约世贸大厦就是被飞机携带的航空汽油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而转化为内能,融化了世贸大厦的钢结构导致坍塌。

世界各国在积极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十分注意能源的使用安全问题。

问题4: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消灭,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教师进行情景的引导:匀速的汽车刹车后可以停下来,但是停下来的汽车不能主动运动起来;沙漠沙化后不能自发变成绿洲;打碎的镜子不能恢复原状,人死不能复生等,在提示着我们自然界的一些宏观过程有着一定的方向性。

学生举例:1、2、3、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品质却降低了,这叫做能量耗散。

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的变成不便于利用的了。

是能源危机更深层次的含意,也是“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的根本原因。

)例4:太阳能的储存一直是个难题.科学家发现,盐水湖被太阳晒久了,湖底的湿度会越来越高,并难以通过湖水的对流将热散发出去,而淡水湖不具备这一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利用盐水湖来储存太阳能.你能分析这是为什么吗你能根据这规律设计出一种储存太阳能的具体方案吗(提示:盐水湖中含盐量高的湖水密度大,总是留存湖底不会上浮)解答:在含盐量高的湖水的表面吸收了太阳能之后,部分水分被蒸发,使湖水表面水层含盐量变大且温度也随之升高.由于含盐量高的湖水密度大,所以这部分密度大、温度高的表层湖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将所吸收的郜分太阳能带到湖底,使湖底温度越来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