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芭蕾基训中重心力的训练(论文)

合集下载

《芭蕾基训中重心的重要性分析开题报告2700字》

《芭蕾基训中重心的重要性分析开题报告2700字》
芭蕾基训中重心的重要性分析开题报告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民 族
年 级
2014级
专 业
题缘起
人体的重心是人体质量(重量)的中心,芭蕾舞演员在表演或训练时不能过多地偏离其重心与立足脚的垂线。这与杂技演员走钢丝的情形有些相似,如果杂技演员身体重心偏离与立足脚的垂线,就要借助手中横杆的重力作用进行调解,以达到平衡。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轨迹是一直线,并可借助横杆来调解身体重心的平衡。芭蕾舞足尖运动轨迹不规则,有时旋转,有时跳跃,对身体平衡的调解,不能依赖于外力,只能依靠自身肌肉力的能力。对身体重心把握的能力,是芭蕾舞基础训练的首要课题。
五、研究内容、目标及拟解决的问题
本文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专门对相关的芭蕾基础训练的意义、重心技术的三要素以及芭蕾舞基础训练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进行资料的总结梳理,以此作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对芭蕾舞基训中外开、肌肉、协调三方面与重心的关系进行阐述;第三章通过对以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出芭蕾舞蹈基训中重心的重要性与价值;第四章进行大体总结。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正确掌握身体的重心,平衡身体,才能使力量均匀地分布于支撑脚,排除身体紧张,减少身体承重部位的压迫和损伤。“脚承受的重量越轻,那么脚在芭蕾这种高度专业性运用中就越不容易受到压迫和损伤。”“身体的平衡能力越好,重量也就越容易准确地落在两脚最有力的部位。”重心掌握不正确,会导致不合理的支撑点,易形成歪腰、伸脖等毛病,出现不规范的舞姿,导致身体重量压迫了人体力量最弱的部位,日久天长便成了职业病。掌握好芭蕾的重心与平衡,要与其他基本功训练同时抓,否则,就不可能在脚尖或半脚尖上保持足够长时间的舞姿。同时,也不可能保证与音乐合拍。由于身体失衡,舞姿就会先于音乐落下来。这样,在变奏中舞姿很难到位。在芭蕾基础训练中,如何科学地加强对学员重心与平衡的训练,是芭蕾基础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所以对芭蕾基训中重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芭蕾基训中半脚尖重心训练的重要性

浅谈芭蕾基训中半脚尖重心训练的重要性

浅谈芭蕾基训中半脚尖重心训练的重要性芭蕾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舞蹈艺术,是世界的文化艺术瑰宝,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早期芭蕾、古典芭蕾、浪漫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芭蕾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流派在发展中相互融合,展现出优美的舞姿、优雅的线条,给一代又一代的人带来审美的体验。

但目前中国针对芭蕾舞蹈训练的理论知识还不够充分,如何进行更加严谨、全面、系统的教授是芭蕾发展的关键,构建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成丫当下芭蕾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完整的芭蕾舞基训体系势在必行。

芭蕾舞蹈中重心问题的把控直接关系到芭蕾舞蹈者的综合能力和舞蹈展现力,只有重心稳定才能更好地展现芭蕾动作,保持身体的平衡,将芭蕾舞特有的唯美与优雅展现出来,为观众呈现出轻盈与灵动的舞姿,让观众引起共鸣。

(一)研究背景芭蕾舞的历史悠久,从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孕育而来,随着宫廷舞蹈的发展逐渐发展为现代的古典芭蕾。

在不同的时期,芭蕾舞的表现形式不同。

随着芭蕾舞在17世纪中期传入法国,深受国王路易十四的喜爱,从此在法国广泛推广,芭蕾舞被称为美丽优雅的舞蹈。

从宫廷舞蹈发展为现代的舞台剧,芭蕾舞以其优美的舞姿、高超的技艺被人们所喜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芭蕾舞不仅成为观众喜爱的舞蹈,被源源不断地搬上舞台,同时芭蕾舞蹈的学习者也逐渐增多。

如何能够将芭蕾舞的表演技巧学习得更加精准、能够更好地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出芭蕾舞的唯美至关重要。

这里就需要探索如何进行芭蕾舞蹈的学习与训练。

在芭蕾舞蹈的学习与训练中,基础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基础训练能够帮助舞者提高肢体的表现能力、提升对音乐节奏的把控力以及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协调性和控制力,能够灵活流畅地完成舞蹈动作,能够充分将舞蹈表演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表现出来,通过环境与音乐的渲染感到观众,与观众达到共鸣,给观众带来震撼与美的感受。

在芭蕾舞蹈的训练中,基础训练至关重要。

基础训练对芭蕾舞者有塑造形态、提高综合水平等重要意义,只要能够良好地进行形体展现才能在芭蕾舞蹈的演绎中给观众更好的体验。

浅谈芭蕾舞中的重心训练及其重要意义

浅谈芭蕾舞中的重心训练及其重要意义

浅谈芭蕾舞中的重心训练及其重要意义芭蕾舞是一门高度技术性的舞蹈形式,而重心训练是芭蕾舞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重心是指身体的稳定中心,是保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身体”的关键。

只有通过正确的重心训练,舞者才能够展现出优雅的动作和令人惊叹的舞台效果。

下面将就芭蕾舞中的重心训练及其重要意义进行浅谈。

正确的重心训练有助于舞者培养出良好的身姿和线条。

芭蕾舞所追求的是美感和优雅,而这些美感很大程度取决于舞者的身姿和线条。

如何使身体看起来修长、柔美,是芭蕾舞的关键之一。

而正确的重心训练能够帮助舞者掌握身体的平衡,并通过正确的站姿和动作,展现出修长的线条,让观众看到舞者的身体质感和流畅的线条美。

重心训练有助于舞者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舞蹈中的各种动作都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平衡和控制能力。

而重心是保持平衡的基础,只有通过重心的合理调整,舞者才能够稳定地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重心的训练也可以帮助舞者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因为重心的调整需要舞者不断地调整身体的位置和姿势,这也能够锻炼舞者的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使得身体更加柔韧。

重心训练还有助于舞者提升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

舞蹈是一门艺术,而重心的训练可以帮助舞者更好地理解并展现舞蹈的内涵和意境。

通过重心的合理调整,舞者可以更准确地传达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和共鸣。

重心训练也能够帮助舞者更好地把握舞蹈作品的节奏和动感,使得舞台表演更加有力量和魅力。

重心训练在芭蕾舞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舞者培养出良好的身姿和线条,还能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动作的控制力和可塑性,以及提升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

舞者应该重视重心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炼,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并展现出更加完美的舞台表演。

芭蕾基训中半脚尖重心训练的重要性

芭蕾基训中半脚尖重心训练的重要性

芭蕾基训中半脚尖重心训练的重要性(一)芭蕾集训的基本情况芭蕾基训是指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是芭蕾舞训练的核心与基础,其中包括了舞者对重心的把握、提升舞蹈感觉、身体协调性、舞蹈技巧的提升等多个方面。

正确的基础训练有利于舞者打好坚实的舞蹈训练基础,改善舞者身材,有利于舞者科学地运动自己的身体、自如地展现舞蹈的动作和魅力。

芭蕾的基础训练主要包括“开”、“绷”、“直”、“立”四个主要标准,这体现了芭蕾基训的科学性与特色性。

“开”指的是身体的各个关节部位向外侧打开,并将两侧肌肉充分伸展,其中包括肩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等部位。

严格来说要做到膝盖与脚尖处于同一水平线、双肩保持在水平位置,充分体现直与展开的美感。

“绷”,是指脚趾与脚背的伸直,要在伸直的基础上表现出力量之感。

通过绷能够延长腿部线条、使得腿部看起来更富有美感。

“直”是指身体呈现垂直之感,上身直立,双腿并拢并绷脚,在技术达标的基础上还要做到精神的饱满,充满潇洒蓬勃的朝气,这样才能够在之后的训练动作中表现更佳,如旋转、空转等动作,如果不能做到直,就很难呈现出芭蕾的美感,也使得舞者容易受伤,因此做好基本训练十分重要。

“立”是指身体挺拔直立向上的状态,重心上提,给人空间向上延伸的视觉感受,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半脚尖动作,通过这个能够充分体现出舞者自如运动到较高的空间。

在芭蕾基础训练当中,保持稳定的重心是其余原则的基础,因此,重心训练应当作为基础训练中更为重要的一环。

(二)芭蕾集训中半脚尖重心训练的重要性重心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半脚尖的重心训练,在芭蕾舞蹈中旋转的非常优美的动作,在旋转时是否流畅与自如直接影响芭蕾舞姿的又优美性,在旋转中人体的重心主要放在半脚尖未知,地面与身体平衡,练习好半脚尖重心训练才能使得旋转更平稳,舞姿更美丽。

首先,半脚尖重心训练会使得舞者在表演时轻松自如。

舞者在重心训练的过程中要将半脚尖的重心训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半脚尖重心训练可以充分让舞者体现出芭蕾舞蹈的轻盈,芭蕾舞主要以脚尖站立为主,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时的摩擦力,从而更轻盈地完成跳跃、旋转等动作,因此,半脚尖站立的练习是芭蕾舞基础中的基础,只有掌握好半脚尖站立、练好重心训练才能够让舞蹈呈现出唯美轻盈质感。

芭蕾舞重心教学

芭蕾舞重心教学

芭蕾舞重心教学芭蕾舞作为一种优雅的舞蹈形式,注重身体姿势、动作流畅和舞姿的美感。

其中一个关键要素就是重心的控制和运用。

本文将介绍芭蕾舞重心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教学方法。

一、芭蕾舞重心的概念和重要性1. 重心概念重心是指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中心,位于身体的某个固定点。

在芭蕾舞中,良好的重心控制可以使舞者在各种舞姿和动作中保持平衡和优雅。

2. 重心在芭蕾舞中的重要性在芭蕾舞的各种动作和舞姿中,重心的掌握直接影响舞者的平衡和姿势的美感。

只有通过准确的重心控制,舞者才能在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中表现出流畅自然的舞姿。

二、芭蕾舞重心的教学方法1. 全身协调感的培养在芭蕾舞重心的教学中,全身协调感的培养是关键环节。

舞者应通过一系列的基础训练,包括身体柔韧性、肌肉力量和平衡感的训练,来培养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为重心的控制打下基础。

2. 芭蕾舞姿势的培养芭蕾舞姿势的培养是学习重心控制的重要一环。

通过执拗训练和形体训练,舞者可逐渐适应和掌握各种舞姿的要求,同时培养对重心控制的敏感度。

3. 重心移动的练习重心的移动是芭蕾舞技术训练中的重要内容。

舞者通过虚实变化的实践,学会如何调整重心的位置,从而实现优美的舞姿和流畅的动作。

4. 情感表达与重心的统一芭蕾舞表演要求舞者能完美地将情感表达与重心控制结合起来。

舞者应通过表演技巧的训练,将自己的情感与动作融为一体,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者内心的表达。

结语芭蕾舞重心教学是训练芭蕾舞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养舞者的全身协调感、芭蕾舞姿势、重心移动以及情感表达,舞者可以更好地掌握重心的运用,呈现出更加流畅和优雅的芭蕾舞姿。

(正文字数:507字)。

浅谈芭蕾舞中的重心训练及其重要意义

浅谈芭蕾舞中的重心训练及其重要意义

浅谈芭蕾舞中的重心训练及其重要意义1. 引言1.1 芭蕾舞是一种优美的舞蹈形式,重心训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芭蕾舞是一种优美的舞蹈形式,以其优雅的姿势、优美的舞蹈动作和高度的要求而闻名于世。

在整个芭蕾舞的学习和表演过程中,重心训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重心是指人体质心所在的位置,它是支持身体平衡和稳定的关键。

在芭蕾舞中,通过训练和控制重心的位置,舞者可以更加优雅地完成各种动作和技巧,展现出独特的舞蹈魅力。

重心训练不仅可以帮助舞者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可以加强他们的身体力量和灵活性。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调整身体的重心,舞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感知,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舞蹈动作和表现。

重心训练也对防止受伤和提高舞者的舞台表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芭蕾舞学习中,重心训练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只有通过持续的训练和练习,舞者才能够掌握良好的重心控制,展现出更加出色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

重心训练在芭蕾舞学习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

2. 正文2.1 重心在芭蕾舞中的作用在芭蕾舞中,重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心是指身体在立定或动作过程中保持平衡的重要中心点,是整个身体动作的核心。

在芭蕾舞中,正确的重心是保持姿势的关键,能够影响到舞者的身体稳定性、灵活性和舞蹈表现力。

1.保持平衡。

正确的重心可以帮助舞者在各种动作中保持平衡,避免摔倒或失衡的情况发生。

2.提高舞蹈技巧。

正确的重心能够帮助舞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使各种舞蹈动作更加流畅和优美,提高舞蹈技巧的表现。

3.增强身体力量。

通过重心训练,舞者可以逐渐增强自己的核心力量和稳定性,从而使整个身体更加强壮和灵活。

4.塑造优美的舞姿。

正确的重心可以帮助舞者塑造出优美的舞姿,让舞蹈动作更加优雅和吸引人。

重心在芭蕾舞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舞者在舞台上展现技巧和魅力的基础。

舞者需要通过专门的训练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重心控制能力,从而更好地展现出芭蕾舞的美感和艺术性。

芭蕾舞重心教学

芭蕾舞重心教学

芭蕾舞重心教学芭蕾舞是一种优雅而精确的舞蹈形式,其独特的韵律和优美的动作使其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舞蹈之一。

而要在芭蕾舞中表现出卓越的水平,学习者需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运用重心。

本文将为您介绍芭蕾舞重心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技巧。

首先,重心在芭蕾舞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它是身体保持平衡和稳定的基础,能够使舞者的动作更加优雅和准确。

尤其在进行芭蕾舞技巧时,正确的重心掌握能够帮助学习者完成复杂的动作,例如旋转、跳跃和平衡等。

因此,在芭蕾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重心意识和控制能力。

那么,要如何正确地运用重心呢?首先,学习者需要注意身体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可以保持整个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舞者应当保持脊椎挺直,肩膀放松下沉,同时保持腹部收紧,这样可以使得身体的重心位于骨盆的中心位置。

在执行动作时,舞者需要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以保持良好的平衡。

其次,芭蕾舞学习者需要学会准确地转移重心。

在芭蕾舞中,许多技巧和动作需要舞者在短时间内完成重心的迅速转移。

例如,在进行转体动作时,舞者需要迅速将重心从一个脚转移到另一个脚,同时保持平衡不倒。

为了做到这一点,舞者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训练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控制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种技巧,例如将身体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一个脚上,并保持平衡的动作,以及进行一系列的转体练习等。

另外,芭蕾舞学习者还需要学会运用重心来表现情感。

芭蕾舞是一门富含情感和表达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合理运用重心,舞者能够更好地展示出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

例如,在进行舞蹈剧情的表演时,舞者可以通过调整重心的位置和强调某些动作,来表达出剧情中的不同情绪和意义。

这需要学习者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才能准确地运用重心技巧。

综上所述,芭蕾舞重心教学对于学习者的成长和表现至关重要。

学习者需要通过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来掌握重心的运用,同时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训练来提高重心控制的能力。

舞蹈基本功训练中重心与平衡的关系分析

舞蹈基本功训练中重心与平衡的关系分析

舞蹈基本功训练中重心与平衡的关系分析
芭蕾舞蹈练习中重心与平衡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联系在芭蕾舞蹈基本功训练中
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重心是人体站立和行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芭蕾舞蹈基本功训练中
重要性也不亚于其他部分。

平衡是芭蕾舞蹈训练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对于芭蕾舞
演员的身体平衡举止来说非常宝贵。

重心在芭蕾舞蹈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体型,动作和表演的核心。

重心的正确
运用有助于人们获得一定的舒适支撑,并有效地减少力量和移动速度,从而使舞蹈动作更
加轻松、舒适。

正确的重心意味着尽可能将重量均匀分散到脚趾和膝盖处,形成一个稳定
的状态,使自己更容易保持平衡,充分利用肌肉的伸展和腱松张来保持每个动作的稳定。

平衡是芭蕾舞蹈的必备技能,它的重要性与重心一样。

在芭蕾舞蹈中,学生必须学习
控制自己保持一定位置的平衡能力,如站立、端脚、指定位置的跳跃等,这些小技巧在芭
蕾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平衡的另一一个关键点就是把握好重心的变化,
学习者的身体,膝盖,腰腿和腹部等各个部位的紧实和轻松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重心,并保持身体运动的平衡。

此外,在使用重心平衡运动时,学生还需要调节自己的身体姿势,正确调整肩部,腹部和胸部,以确保姿势处于最佳状态。

从以上可以看出,重心与平衡在芭蕾舞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者在执行芭蕾
舞蹈基本功训练时,既要重视重心的掌握,又要着重学习控制平衡的技巧,只有在重心和
体平衡的基础上,芭蕾舞蹈动作才能变得更加轻松、优雅和动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浅谈芭蕾基训中重心力的训练目录摘要 .................................................................................................................................... I 绪论 .................................................................................................................................... I 1 重心在芭蕾基训中的重要性 .. (1)1.1 人体的重心位置随着身体各环节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1)1.2 人体重心与身体姿态存在着紧密关系 (1)1.3 正确把握重心,稳定平衡是关键 (1)1.4 培养舞蹈动作的协调性也是重心训练的重要部分 (1)2 芭蕾舞基训中训练重心力的方法 (1)2.1 外开的训练 (1)2.2 肌肉力的训练 (1)2.3 协调性的训练 (2)结论 (3)鸣谢 (4)参考文献 (5)摘要舞蹈中的任何动作,都离不开重心。

重心和动作平衡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要达到舞姿的完美、旋转的辉煌、跳跃的轻盈及动作的流畅,以重心为主导、配合协调、运用肌肉能力和外开,才能训练出规范的动作,才能有灵活、轻便的身体来从事舞蹈艺术,才能展现出舞蹈的魅力。

关键词:芭蕾舞;基训;重心力ABSTRACT浅谈芭蕾基训中重心力的训练绪论芭蕾舞是比其它舞蹈种类更力求摆脱地心引力的一门艺术。

在十九世纪初,世界上就已经出现了脚尖舞蹈,演员们以更小的支撑点来承担自己身体的重量。

那时的意大利女演员玛丽.塔里奥妮,正是以脚尖上的舞蹈来表现自己身体的轻巧和敏捷,而成为著名的舞蹈家。

这是芭蕾舞史上摆脱地心引力行动的重大飞跃。

同时,对演员的重心感觉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掌握正确的重心,才能使身体平衡,才能使力量均匀地分布于支撑脚,才能排除不必要的身体紧张,减少身体承重部位的压迫和损伤。

一个芭蕾舞者如果懂得正确运用身体的重心,他便可以更多地摆脱重力之苦,使得训练中的动作紧张和疲劳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使自己的训练更加有效,技术能力提高更快。

1 重心力在芭蕾基训中的重要性1.1 人体的重心力位置随着身体各环节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在我们掌握舞蹈训练的平衡稳定性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到人体全部环节所受重力的合力就是人体的总重心力,亦即人体重心。

人体重心实际上就是人体重力的作用点。

当人双脚直立时,人体的重心点在头正中向下垂直,指向地球中心,身体的重量均分于双脚支撑面上;当人体在运动时,随着身体姿势的改变,重心的位置也随之变化。

舞蹈中,人体重心的变化直接影响动作完成。

因此了解人体在完成各种动作时重心大概的位置以及可能发生怎样的位置移动,对更主动、准确的调整重心位置和控制平衡具有极大的帮助。

在舞蹈训练中每一环节的运动都会导致重心的移动,但重心的移动是有规律的。

如:身体曲膝并向前做倾身,人体的重心位置是在与地心形成垂直线的腰部,其它部位成了平衡身体的各个环节重力,身体的重量仍均分于双脚支撑面上。

环节向哪个方向运动,重心力就随之向这个方向移动;如果动作幅度大,则重心力移动的位置就大一些,因此,人体的重心位置是随着身体各环节位置的变化而改变的。

1.2 人体重心力与身体姿态存在着紧密关系在基训课的训练中,把上、把下、地面软开度及正面、反面就是在解决动作的重心与平衡。

此时动作的重心概念就不单是自然平衡意识了。

如:学生在一位训练时重心落在脚跟部位,初学者在一位训练时重心会落在脚的内缘。

可见,训练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下肢的外开,强制人体重心后移,使人的骨盆趋于直立,腰椎前凸减小,脊柱整体变直。

这是基训课重心感觉的最基本形态。

掌握正确的重心力,才能使身体平衡,才能使力量均匀地分布于支撑脚,才能排除不必要的身体紧张,减少身体承重部位的压迫和损伤。

脚承受的重量越轻,在舞蹈专业性的运用中就越不容易受到压迫和损伤,身体的平衡能力越好,重量也就越容易准确地落在两脚最有力的部位。

1.3正确把握重心,稳定平衡是关键在十九世纪初,世界上就已经出现了脚尖舞蹈,演员们以更小的支撑点来承担自己身体的重量。

那时的意大利女演员玛丽·塔里奥妮,正是以脚尖上的舞蹈来表现自己身体的轻巧和敏捷,而成为著名的舞蹈家。

这是芭蕾舞史上摆脱地心引力行动的重大飞跃。

在训练中,增加身体的控制能力,掌握正确的重心,使用小量的肌肉力就能控制身体的平衡,保持重心的稳定,从而使肌肉束不但有力,而且向细长型发展,使其达到动作的流动性和准确性,为今后的技术技巧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1.4 培养舞蹈动作的协调性也是重心力训练的重要部分任何动作都有它特定的节奏,掌握好动作特定的节奏,是动作协调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从开始的训练,就配合着音乐伴奏,让学生在准确的音乐节奏里完成动作,是最基础的协调训练。

此外,音乐感的培养是协调训练的一种极好方式。

让学生欣赏音乐、学习乐理、弹钢琴,都是对大脑协调素质的训练。

2 芭蕾舞基训中训练重心力的方法2.1外开的训练芭蕾基训中的“外开”,宏观上是指身体上下身一切关节部位的向外打开,具体是指脚与腿部的“外开性”,即通过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向外转动,使得整条腿向外转开。

“外开”不仅仅是芭蕾舞的特殊的审美要求,它还为重心提供了一个更为有利的支撑面。

“一个人站在一条腿上时,只要把脚转开一点,就会有一个三个点与地面接触的面积。

如果脚站正步,脚趾向前,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就会小。

”一个确立自己要以芭蕾为专业的孩子,进入课堂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身体放在转开的脚位上,并开始以各种方式来进行“外开”训练,以塑造一个非常人所有的、符合芭蕾舞要求的体态和非常人所有的重心组合方式。

这是芭蕾舞者整个技术发展的基础。

在外开训练的开始阶段,新学员往往想一步做到位。

这种非自然状态,一方面使学员疼痛感强烈;另一方面,训练难以长时间维持,训练量无法保证。

在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增加小八字位的训练强度,有助于提高对重心的把握能力。

在小八字的基础上,将前脚垫高。

所垫物体越厚,人体重心后移幅度越大,骨盆前倾幅度越小,脊柱姿态就越挺直,其相关部位紧张程度就越高,对肌肉夹板的造就越有利,随训练时间增加可逐步加大外开幅度。

这种方法,可长时间大训练量练习。

训练时间越长,把握重心能力就越强。

外开能力决定着重心平衡能力,也是保持肌肉线条优美流畅的一个因素。

外开在动作的开始和结束时,使重心更有一种安全感。

尤其是在Pirouette和Grana jete及其他跳跃动作结束时,除了脊背肌肉的控制能力外,外开起到了“刹车”的作用,使旋转着的舞姿平衡、静止及跳跃安全降落。

因此,外开具有稳固重心的作用。

2.2肌肉力的训练在芭蕾舞中,肌肉力不仅是舞蹈的动力,而且是控制舞蹈重心力的唯一力量。

肌肉力的作用是在动作过程中,调节身体各个不同部分的重力环节,维持对身体重心控制。

这种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的训练,应放在基训课的首位。

这就要求必须多在动作中去练力量,把更多对肌肉力量的训练放在离开把杆的动作中去。

过多的依靠把杆,就会在开始训练时失去了利用肌肉对身体重心进行平衡控制的训练,使得所有的把杆动作训练呈现出一种假象,一旦脱离把杆,身体便失去平衡。

把杆训练往往针对的是肌肉的某一部位,而不是整体肌肉群,长此以往会造成肌肉无益的疲劳和局部肌肉束的粗壮,有碍芭蕾舞对肌肉线条修长的审美要求。

在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对肌肉力的训练不能过多地依赖把杆,而应更多地进行脱把训练,使学员针对身体重心去训练其平衡的能力,从而提高控制身体重心肌肉力的能力。

在旋转中,肌肉力使肢体迅速收拢,克服旋律惯性所产生的离心力,控制旋转质量。

这一过程是对腰、腿、臀、腹、背等部位肌肉力量的综合运用,训练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练就身体各部分肌肉所需的驾驭旋转的能力。

学员先对身体各部位肌肉进行训练,然后实现旋转。

这样训练,肌肉力虽然练出来了,但没有形成对身体重心控制的肌肉力,还须回到旋转动作训练中,重复训练,训练过剩造成肌肉组织粗壮,效果不佳。

只有针对或结合身体重心控制来训练肌肉力,才是科学的训练方法。

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芭蕾系基础训练课经过一定量的把上训练后,就要求学生脱把,并把这些单独的把杆上动作编成配有音乐节奏的一个个小节。

这种非舞非操的动作是一种有规律的重心、肌肉力和平衡的基础训练,目的就是在动态中把握舞姿、掌握平衡,使舞者肌肉群向着伸长的方向发展。

正确的重心,可使学员用小量的肌肉力就能控制身体的平衡,从而使训练效果更佳,使其肌肉束不但有力,而且向细长型发展。

2.3 协调性的训练动作的协调性存在于人的大脑皮质。

“以急行跳高为例……进行这一复杂的运动动作时,运动员要借视觉来分析横杆的距离和高度;借前庭感觉来分析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及其变化;借本体感觉来分析肌肉和关节活动状况;借皮肤感觉来分析地面的硬度等等。

”1以上的引言中,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这一系列“借……”,都是大脑在动作间的一瞬反应。

在舞蹈动作中也是有这样瞬间的大脑分析活动。

2.3.1注意动作“起法”的协调“没有预备动作,就不能有下一个动作,而功能性动作的效果,往往取决于预备性动作的完成情况。

”不协调的“起法”会增大旋转阻力,使舞姿失去平衡,会因重心受力不均而无法腾空,也会使双人舞动作的力量和重心不能合二为一。

2.3.2学会用“脑”跳舞对动作的协调性而言,用“脑”跳舞是指在舞蹈中,结合自己的肌肉力量与身体心、音乐节奏及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动作的各个环节做出瞬间理性的分析、判断,并使其协调一致的能力。

比如:在旋转动作中,演员需借助多大推力、手和脚按怎样的路线、朝哪一方向才能集力于重心达到旋转;女演员用脚尖做Pique、Arabesque时,要以多长的迈步距离、多高的抬腿速度、多大的后背力量,才能集中重心点,达到合适的旋转角度;在大跳中,以多大的幅度做Chasse、多大的腿部力量推地、并以怎样的手和手背的配合,才能把重心漂亮地抛向空中,又稳健地落在舞姿上;双人舞托举动作中,女伴与男伴合力的大小、时间的合理配合;等等;无不要求舞者用脑对瞬的动作环节做分析判断,决定自己何时发力、摆臀、收腹、收力,使其动作的力量、节奏、时间三者协调一致,使重心准确到位,使动作准确流畅。

对动作的各环节不断分析、反复推敲、加强其反应能力的训练,养成用“脑”跳舞的习惯,是提高动作协调能力的关键,是基训课训练重心与协调能力的中心环节。

2.3.3在音乐节奏里完成动作在芭蕾舞中,人们用身体姿态来表述芭蕾语言,而音乐节奏为这一人体语汇谱曲,使其姿态得到烘托,人物情感起伏迭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