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和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监测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监测的研究进展卫珮如;白杨;王继德【摘要】长病程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癌变风险增加,进而发展为UC相关性结直肠癌(UC-colorectal cancer,UC-CRC).UC-CRC是长病程UC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而多数UC-CRC都是由异型增生发展而来,因而识别高危人群,早期监测和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目前临床上监测主要依靠内镜+病理活检,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一些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也被发现可用于早期UC-CRC的监测.本文就目前UC癌变监测的现状、内镜监测及生物标志物监测的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8(023)001【总页数】5页(P127-131)【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监测;内镜;生物标志物【作者】卫珮如;白杨;王继德【作者单位】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一起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随着疾病的发展,长病程的UC患者癌变风险增加,进而可发展为UC相关性结直肠癌(UC-colorectal cancer,UC-CRC)。
UC-CRC是长病程UC患者最严重的的并发症。
而多数UC-CRC都是由炎症-异型增生-癌变发展而来,因而识别高危人群,早期监测和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目前,临床上监测主要依靠内镜+病理活检,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一些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也被发现可用于早期UC-CRC的监测。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引言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对于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IBD 诊疗水平,特制定本共识意见,以规范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流程、治疗方法及患者管理。
本共识意见基于2018年北京地区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为全国范围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炎症性肠病概述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等,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具有挑战性。
三、诊断流程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家族史、既往病史等,以初步判断是否为IBD。
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一般状况,注意腹部压痛、包块等体征。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粪便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炎症活动情况。
4. 影像学检查:推荐使用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肠道病变范围和程度。
5. 内镜检查:内镜是诊断IBD的重要手段,可直观观察肠道病变情况。
6. 组织学检查:通过内镜取样进行组织学检查,有助于确诊IBD并鉴别其他肠道疾病。
四、治疗原则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免疫调节药物、抗炎药物等进行治疗。
2.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营养状况,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3.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肠道狭窄、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4. 患者管理: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调整、心理调适等。
五、治疗方案1. 轻度IBD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免疫调节药物或抗炎药物。
2. 中度IBD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必要时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
3. 重度IBD患者:在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2018指南之溃疡性结肠炎

2018/12/4
重度UC“拯救”治疗
立即手术
药物治疗
环孢素 他克莫司(增加) 英夫利昔单抗
2018/12/4
药物转换治疗
① 环孢素(cyclosporine):2-4 mg/kg/d 静脉滴注 该药起效快,短期有效率可达60%-80%,我国前瞻性随机对 照临床研究显示,2 mg/kg/d 和 3 mg/kg/d 剂量下临床疗 效相似 使用该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有效者待症状缓解后,改为继续口服使用一段时间(不超过6 个月),逐渐过渡到硫嘌呤类药物维持治疗 研究显示,以往服用过硫嘌呤类药物者,应用环孢素的短期 和长期疗效显著差于未使用过硫嘌呤类药物者
UC合并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 diff)或CMV感染
重度UC或在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病情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出现难以解释的症状恶化时, 应考虑合并C.diff或CMV感染的可能 确诊C.diff感染可行粪便毒素试验(酶联免疫测定毒素A和毒素B)、核苷酸PCR、谷氨 酸脱氢酶抗原检测等 确诊CMV结肠炎可予结肠镜下黏膜活检行 H-E染色找巨细胞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和CMV DNA实时荧光定量PCR 特征性的内镜下表现和外周血CMV DNA实时荧光定量PCR>1200拷贝/mL时,临床 上要高度警惕CMV结肠炎
2018/12/4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腹痛、腹 泻 粘液脓血 便 病程> 4-6周
结肠镜 检查 多从直肠 连续、弥 漫
粘膜活检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活动程度 幻灯片 6
2018/12/4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结肠镜 检查
粘膜活检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腹痛、腹 泻 粘液脓血 便 病程> 4-6周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活动)临床路径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活动)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ICD-10:K51.002),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活动,临床病程为慢性复发型。
(二)诊断依据根据《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编著,中华消化杂志,2018年)。
1.诊断标准: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中度炎症的内镜特征为血管形态消失,出血黏附在黏膜表面、糜烂,常伴有粗糙呈颗粒状的外观及黏膜脆性增加(接触性出血)。
(3)黏膜活检:建议多段、多点取材。
组织学上可见以下主要改变。
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即隐窝炎),乃至形成隐窝脓肿;②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③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
(4)其他检查:无条件行结肠镜检查的单位可行钡剂灌肠检查。
肠腔狭窄时如结肠镜无法通过,可应用钡剂灌肠检查、CT结肠成像检查显示结肠镜检查未及部位。
(5)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大体和组织学改变可见上述UC的特点。
2.在排除其他疾病如急性感染性肠炎、阿米巴肠病、肠道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
(1)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2)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和(或)放射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
(3)如再具备上述黏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特征者,可以确诊。
(4)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者,暂不确诊UC,应予密切随访。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分析 关百玲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分析关百玲发表时间:2018-04-12T14:23:48.5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期作者:关百玲[导读]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18例,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18例,治愈5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8±2.2)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6±2.5)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溃疡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等症状,该病具有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等特点[1],由于该病的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尚无特效药物,长期使用西药副作用较大,影响患者健康。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6例,所有患者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过敏患者、肠道器质性疾病患者、不能配合试验患者。
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为(42.6±3.5)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5±0.3)年;其中轻度患者13例,中度患者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为(42.8±3.3)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3±0.6)年;其中轻度患者12例,中度患者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Hp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关系

Hp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关系作者:王瑞雪张峰张强来源:《新医学》202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关系。
方法将初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行胃肠镜检查无异常人群140名作为对照组。
2组均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Hp感染情况,并检测胃肠激素[P物质(SP)、内皮素(ET)、血管活性肠肽(VIP)]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
比较研究组中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另比较Hp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与胃肠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指标的关系。
结果研究组Hp感染率和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SP、ET、NE、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
活动期组患者Hp感染率和VIP水平低于缓解期组(P < 0.05),SP、ET、NE、5-HT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患者(P均< 0.05)。
研究组中Hp阳性患者SP、ET、NE、5-HT水平均低于Hp阴性患者(P均< 0.05),VIP水平高于Hp阴性患者(P < 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P、ET、NE、5-HT水平升高均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感染的保护因素(P均< 0.05),VIP水平升高则是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中,Hp感染和未感染患者胃肠激素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存在差异,Hp感染可能与患者胃肠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变化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P物质;内皮素;血管活性肠肽;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Relationship between Hp infection and serum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ang Ruixue, Zhang Feng, Zhang Qia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 Jinan Integr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Ji’nan 2711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Qiang, 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Hp)infection and serum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145 patients newly diagnosed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ere select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140 patients without abnormal results by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were assign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wo groups, Hp infection was diagnosed by using 13C urea breath test (13C-UBT). The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substance P (SP), endothelin (ET),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norepinephrine (NE), 5-hydroxytryptamine (5-HT)) were detected. Serum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active and remission phas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Serum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Hp-positive and -negative pati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p infec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related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as assess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Hp infection rate and VIP level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whereas the levels of SP, ET,NE, and 5-H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Hp infection rate and VIP level in the active phase group were lower, while the levels of SP, ET, NE, and 5-H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mission phase group (all P < 0.05). In the study group, the levels of SP, ET,NE and 5-HT in Hp-positive patients were lower, whereas the level of VIP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those in Hp-negative counterparts (all P < 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P, ET, NE and 5-HT we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Hp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all P < 0.05), while elevated level of VIP was the risk factor (P < 0.05). Conclusions In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Hp infection. Hpinfection may be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Ulcerative colitis; Substance P; Endothelin;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Norepinephrine; 5-hydroxytryptamine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可癌变的特点,多发于青壮年人群[1]。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通常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溃疡和炎症。
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青壮年人群,临床上常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血等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以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血等。
腹泻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伴有黏液和血液,严重者可出现贫血、消瘦等情况。
腹痛多为左下腹或全腹痛,常伴有里急后重感。
便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征性表现,通常为鲜红色,伴有里急后重和腹痛。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电泳等。
血常规通常显示贫血、白细胞增高等炎症指标的改变。
粪便常规可发现隐血、脓血等异常。
C反应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可作为炎症活动的指标。
三、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方法,能够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
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表现为结肠黏膜的红肿、溃疡、糜烂等病变,可伴有粘膜下出血、假息肉等表现。
结肠镜检查还可以进行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和活动程度。
四、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CT、MRI等,可以帮助评估结肠炎症的范围和程度,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对于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疑似并发结肠癌等情况尤为重要。
五、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还需要排除感染性肠炎、肿瘤性病变等其他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血清学检查、病原体检测、结肠造影等特殊检查。
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还需要评估病变的范围和活动程度,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由专业的消化内科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溃疡性结肠炎部分解读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溃疡性结肠
炎部分解读
梁笑楠;尹凤荣;张晓岚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18(033)011
【摘要】2018年5月,中华消化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该共识意见在2012年共识意见的基础上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治进展进行了更新与完善,为医务人员规范诊治炎症性肠病提供了更新、更全面的依据.本文主要对共识意见中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部分进行解读,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新共识的认识与理解,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水平.
【总页数】4页(P987-990)
【作者】梁笑楠;尹凤荣;张晓岚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消化内科,河北石家庄 050035;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消化内科,河北石家庄 050035;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消化内科,河北石家庄 050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62
【相关文献】
1.2012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解读(溃疡性结肠炎部分) [J], 吴小平
2.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溃疡性结肠炎治疗部分解读 [J], 杨红;钱家鸣
3.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克罗恩病诊断的部分解读 [J], 冉志华
4.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溃疡性结肠炎诊断部分解读 [J], 梁洁;周林;沙素梅;雷少妮;罗贯虹;吴开春
5.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克罗恩病部分解读 [J], 郭亚慧;牛巍巍;张晓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中度 UC
硫嘌呤类药物 :包括硫唑嘌呤和 6-巯基嘌呤 (6-MP)。适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者。起效慢, 不单独用于诱导治疗。临床上常将氨基水杨酸 制剂与硫嘌呤类药物合用,但会增加硫嘌呤类 药物骨髓抑制的毒性,应定期监测白细胞计数。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IFX) :当激素和上述免 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或不能耐受上述 药物治疗时,可考虑IFX治疗。
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并黏膜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 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轻度炎症:红斑、黏膜充血和血管纹理消失; 中度炎症:血管形态消失,出血黏附在黏膜表面、糜 烂,常伴有粗糙呈颗粒状的外观及黏膜脆性增加(接触 性出血); 重度炎症:黏膜自发性出血及溃疡。 缓解期可见正常黏膜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假性息肉形 成,或瘢痕样改变。病程较长的患者,黏膜萎缩可导 致结肠袋形态消失、肠腔狭窄,以及炎(假)性息肉。
远段结肠炎的治疗
对病变局限在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者,强调局 部用药(病变局限在直肠用栓剂,局限在直肠 乙状结肠用灌肠剂),口服与局部用药联合应 用疗效更佳(尤其对于中度远段结肠炎及病变 广泛者)。
难治性直肠炎
原因有患者依从性不佳、药物黏膜浓度不足、 局部并发症认识不足(感染等)、诊断有误(IBS, CD,黏膜脱垂,肿瘤等)、常规治疗疗效欠佳。 需要全面评估患者诊断、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药 物充分性。 必要时可考虑全身激素、免疫抑制剂和 ( 或 ) 生物制剂治疗。
疾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
活动期疾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改良Mayo评分多用于疗效评估(见后)**
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 肠穿孔 下消化道大出血 上皮内瘤变以及癌变
鉴别诊断
急性感染性肠炎 各种细菌感染,如志贺菌、 空肠弯曲杆菌、沙门菌、产气单胞菌、大肠埃 希菌、耶尔森菌等。常有流行病学特点(如不 洁食物史或疫区接触史),急性起病常伴发热 和腹痛,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数天至1周,一 般不超过6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粪便检 出病原体可确诊。
重度 UC
病情重、发展快,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 应收治入院,予积极治疗。
一般治疗
补液、补充电解质,防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特别是注意补钾。 便血多、血红蛋白过低者适当输红细胞。 病情严重者暂禁食,予胃肠外营养。 粪便和外周血检查是否合并C.diff或CMV感染,粪便 培养排除肠道细菌感染。如有则做相应处理。 注意忌用止泻剂、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制剂、 NSAID等,以避免诱发结肠扩张。 对中毒症状明显者可考虑静脉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激素无效:经相当于泼尼松剂量达 0.75~1 mg/(kg· d) 治疗超过 4 周,疾病仍处于活动期。 激素依赖:①虽能维持缓解,但激素治疗3个 月后,泼尼松仍不能减量至10 mg/d;②在 停用激素 3 个月内复发。
IBD治疗目标
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以及黏膜愈合; 防治并发症; 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加强对患者的长期管理 。
转换药物治疗(一)
环孢素 (CsA) :2~4 mg/(kg· d) 静脉滴注。该药起效 快,短期有效率可达 60%~80%。 使用该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严密监测不良反 应。 有效者待症状缓解,改为继续口服使用一段时间(不超 过6个月),逐渐过渡到硫嘌呤类药物维持治疗。 研究显示,以往服用过硫嘌呤类药物者的环孢素A短 期和长期疗效显著差于未使用过硫嘌呤类药物者。
常规实验室检查
强调粪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不少于3次。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排除阿米巴肠病、血 吸虫病等的相关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白蛋白、电解质、 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 有条件的单位可行粪便钙卫蛋白和血清乳铁蛋 白等检查作为辅助指标。
小肠检查
疾病评估
UC诊断成立后,需全面估计病情和预后,制 定治疗方案。
临床类型
可分为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 初发型指无既往病史而首次发作,该类型在鉴 别诊断中应予特别注意,亦涉及缓解后如何进 行维持治疗的考虑。 慢性复发型指临床缓解期再次出现症状,临床 上最常见。
病变范围
推荐采用蒙特利尔分型,特别有助于癌变危险 性的估计和监测策略的制定,亦有助于治疗方 案的选择。
以常规腹部X线平片了解结肠情况。 缓行全结肠镜检查,以策安全。 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可行不做常规肠道准备的 直肠、乙状结肠有限检查和活检,操作应轻柔, 少注气。 为了解有无合并C.diff和(或)CMV感染,行有 关检查。
诊断举例
UC(慢性复发型、左半结肠、活动期、中度 )。
疗效标准
黏膜活检:多段、多点取材
缓解期 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 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 性细胞浸润减少; 隐窝结构改变可保留,如隐窝分支、减少或萎 缩,可见帕内特细胞(Panethcell) 化生 ( 结肠 脾曲以远 )
黏膜活检
活检病变符合上述活动期或缓解期改变,结合 临床,可报告符合UC病理改变。 隐窝基底部浆细胞增多被认为是UC最早的光 学显微镜下特征,且预测价值高 。 在内镜下缓解的病例,其组织学炎症可能持续 存在,并且与不良结局相关。
下列情况考虑行小肠检查:病变不累及直肠(未经药物 治疗者)、倒灌性回肠炎(盲肠至回肠末端的连续性炎 症),以及其他难以与CD鉴别的情况 。 小肠影像学检查包括全消化道钡餐、计算机断层扫描 小肠成像 (CTE)、磁共振小肠成像 (MRE)、胶囊内镜、 腹部超声检查等,上述检查不推荐常规使用。
重度活动期患者检查的特殊性
活动期的治疗
治疗方案的选择建立在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 主要根据病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病变累及的范围和 疾病类型(复发频率、既往对治疗药物的反应、肠外表 现等)制订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以及对药物的耐 受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决定治疗方案前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方案的效益和风险, 在与患者充分交流断标准。 完全缓解是指完全无症状(排便次数正常且无 血便和里急后重)伴内镜复查见黏膜愈合(肠黏 膜正常或无活动性炎症)。 复发 自然或经药物治疗进入缓解期后,UC症 状再发,最常见的是便血,腹泻亦多见。可通 过结肠镜检查证实。
与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相关的 特定疗效评价
钡剂灌肠检查
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改变,肠壁有多发 性小充盈缺损; 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大体和组织学改变见上述UC的特点。 手术标本见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 及浆膜侧一般不受累。
诊断要点
排除其他疾病,按下列要点诊断: 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 查; 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和(或)放射影像学特征者,可临 床拟诊; 如再具备上述黏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 学特征者,可以确诊; 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组织学改变 不典型者,暂不确诊 UC,应予密切随访。
鉴别诊断
克罗恩病
诊断步骤
病史和体格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 结肠镜检查(应进入末端回肠)并活检 小肠检查 腹部X片
病史和体格检查
从首发症状开始的各项细节,特别注意腹泻和 便血的病程;近期旅游史、用药史(特别是非 甾体抗炎药和抗菌药物)、阑尾手术切除史、 吸烟、家族史;口、皮肤、关节、眼等肠外表 现和肛周情况。 体格检查应特别注意患者一般状况和营养状态, 并进行细致的腹部、肛周、会阴检查和直肠指 检。
临床表现
多见于20-49岁青壮年,男女比例相当;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 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不超过6周病程的腹泻需要与多数感染性肠炎 相鉴别 。
肠外表现
关节损伤(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 皮肤黏膜表现(如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和坏 疽性脓皮病); 眼部病变(如虹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 肝胆疾病(如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胆石症等); 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鉴别诊断
其他 肠结核、真菌性肠炎、抗菌药物相关 性肠炎(包括假膜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放 射性肠炎、嗜酸粒细胞性肠炎、过敏性紫癜、 胶原性结肠炎、肠白塞病、结肠息肉病、结肠 憩室炎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合并的 结肠病变。 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直肠轻度炎症改变,如不符 合UC的其他诊断要点,常为非特异性,应认 真寻找病因,观察病情变化
鉴别诊断
阿米巴肠病 有流行病学特征,果酱样粪便, 结肠镜下见溃疡较深、边缘潜行,间以外观正 常的黏膜,确诊有赖于粪便或组织中找到病原 体,非流行区患者血清阿米巴抗体阳性有助于 诊断。高度疑诊病例采用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
肠道血吸虫病 有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大。 确诊有赖粪便检查见血吸虫卵或孵化毛蚴阳性。 急性期结肠镜下可见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有黄 褐色颗粒,活检黏膜压片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见 血吸虫卵。免疫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轻中度 UC
氨基水杨酸制剂 :轻中度UC的主要治疗药物。 诱导治疗期美沙拉秦3-4g/d,每天1次顿服和 分次服用等效。 激素:足量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后(一般2~4周) 症状控制不佳者,尤其是病变较广泛者,应及 时改用激素。按泼尼松0.75~1 mg/(kg· d)折算 给药。达到症状缓解后开始逐渐缓慢减量至停 药。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治疗共识
2018
定义
UC是结肠粘膜连续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 变累及直肠,并向结肠近端连续性进展,通常 在活检中不可见肉芽肿。UC具有复发与缓解 交替的临床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