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嘉图模型讲解
合集下载
02第一章 第二章 李嘉图模型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14
重商主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商主义所处的时代是15世纪至18世纪 中叶。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 国际贸易,并且要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 持出口大于进口。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 “零和”理论,即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 利弊得失是完全相反的。
表2-4 比较优势(不考虑工资因素)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29
表2-5比较优势(考虑工资因素:WU=6USD/H,
WB=1£/H,且1£=2USD)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30
§4 关于比较优势的谬误
劳动生产率与竞争力 贫民劳动论(低工资) 剥削
33
Figure 2-5 Determination of Relative Wages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34
§6 运输费用和非贸易品
考虑运输费用
非贸易品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35
§7 对李嘉图模型的实证分析
Figure 2-6 Productivity and Exports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17
2004-2005-(2)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 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 每个国家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不同,都 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 果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 素都集中到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 产上来,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产品 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 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 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李嘉图模型

斯密的研究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 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但是,绝对优势理论只是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 但是, 易产生的原因,或者说, 易产生的原因,或者说,它解释的是国际贸易 中的一种特例 一种特例: 中的 一种特例 : 至少在一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 势的国家,才能进行国际贸易, 势的国家,才能进行国际贸易,没有绝对优势能 否进行国际贸易,没有说, 否进行国际贸易,没有说,因此其理论不具有普 遍意义。 遍意义
示例
小麦(日产量) 小麦(日产量)
布(日产量) 日产量)
美国
0.5=50吨/100日 0.5=50吨/100日
√日
=20匹 0.2 =20匹/10
英国 0.3 =50吨/150日 =50吨/150日
√ 0.4=20匹/50日 0.4=20匹/50日
√ √
按斯密的理论, 按斯密的理论,美国在生产小麦方面具有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应该分工生产小麦而放弃布的 生产;相反, 生产;相反,英国在生产布方面具有绝对 优势, 优势,应该分工生产布而放弃小麦的生产
(五)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2*2*1模型。 2*2*1模型。 模型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 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自由流动, 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 生产技术不同。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 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不变。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的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实行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 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 企业的生产决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企业的生产决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的 决策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决策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不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 不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自由贸易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亚当·斯密与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二章 李嘉图模型

本国的进口 外国的出口 本国的提 供曲线 M
PF’ PE
YE
H’
E
外国的提 供曲线
0
XE
本国的出口 外国的进口
• 2.3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 2.3.1 分析工具 • 边际效用(marginal analysis) • 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opportunity cost and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 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
贸易条件越是接近对方国内交换比率, 本国分享的贸易利 益比重越多
2.2.3 提供曲线(Offer Curve)
• 也称为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 指在不同的价 格水平下,一国愿意出口和进口数量交点的轨迹
亚麻布 英国 C 英 国 进 口 W1 亚麻布 德国
B A 英国出口 毛呢 毛呢
酒产量 (单位 )
所需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人/年)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英国 葡萄牙
1 1
120 80
1 1
100 110
在英国和葡萄牙,酒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20,1/80 毛呢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00, 1/110 可见,葡萄牙生产酒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英国,但在毛呢上, 英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葡萄牙因此,英国应专门生产毛呢, 而葡萄牙应专门生产葡萄酒 在英国和葡萄牙,酒的生产成本分别是:120, 80, 显然是葡萄牙低,因此葡萄牙应专门生产酒 英国和葡萄牙毛呢的生产成本分别是:100,110, 英国低于葡萄牙,因此英国应专门生产毛呢。
第二章李嘉图模型

• 如果我们使用李嘉图模型来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的话,我 们发现中国在过去20多年来,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还是相对 较低。
• 事实上,这些指责将生产率的增长率和水平两个概念做了 混淆,从而错误地使用了比较优势的理论。
26
工资与价格的决定
• 世界相对价格的决定:
• 自由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 比较优势强调一个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其相对最有效率的
产品。 • 由于专业化生产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任何国家,即使
不发达国家也能从贸易中获利。
37
对贸易的误解
误解二:高工资国家的利益会在和低工资国家贸 易时受到损害
• 回应:
• 贸易可能会降低高工资国家部分人的收入,从而影响一 国的收入分配。
15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现在我们讨论开放经济下的情况: • 假设同时存在“本国”与“外国”,两个国家之间可以
进行产品交换,且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费用。 • 类似地,我们用 p*,w*,a*来表示外国相应的价格、工资
和生产率。
16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李嘉图认为,国际间相对劳动力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决定 因素。即,当alp/alc>alp*/alc*或alp/alc<alp*/alc*时,就会有贸 易发生。
6
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可以有多种形状。
7
生产可能性边界
• 生产可能性曲线(PPF)能够表示出在恒定的生产率和 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的生产一系列产品的组合。
• 李嘉图模型中所讨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只包括两种类型 的产品,而且这两种产品的生产率是恒定的。
8
生产可能性边界
• 事实上,这些指责将生产率的增长率和水平两个概念做了 混淆,从而错误地使用了比较优势的理论。
26
工资与价格的决定
• 世界相对价格的决定:
• 自由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 比较优势强调一个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其相对最有效率的
产品。 • 由于专业化生产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任何国家,即使
不发达国家也能从贸易中获利。
37
对贸易的误解
误解二:高工资国家的利益会在和低工资国家贸 易时受到损害
• 回应:
• 贸易可能会降低高工资国家部分人的收入,从而影响一 国的收入分配。
15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现在我们讨论开放经济下的情况: • 假设同时存在“本国”与“外国”,两个国家之间可以
进行产品交换,且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费用。 • 类似地,我们用 p*,w*,a*来表示外国相应的价格、工资
和生产率。
16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李嘉图认为,国际间相对劳动力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决定 因素。即,当alp/alc>alp*/alc*或alp/alc<alp*/alc*时,就会有贸 易发生。
6
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可以有多种形状。
7
生产可能性边界
• 生产可能性曲线(PPF)能够表示出在恒定的生产率和 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的生产一系列产品的组合。
• 李嘉图模型中所讨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只包括两种类型 的产品,而且这两种产品的生产率是恒定的。
8
生产可能性边界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习题详解(李嘉图模型)【圣才出品】

生产 1 单位布需要 aLC 人时的劳动,生产 1 单位麦需要 aLW 人时的劳动,工人的小时工资率W
在 织 布 部 门 就 等 于 PC / aLC , 在 种 麦 部 门 就 等 于 PW / aLW 。 如 果 PC / aLC PW / aLW , 即 PC / PW aLC / aLW ,织布部门的工资就较高;反之,如果 PC / PW aLC / aLW ,种麦部门的工资 就较高。由于每个工人都想在工资较高的部门工作,因此,如果 PC / aLC PW / aLW ,所有的
− aLC aLW
QC
斜率 aLC / aLW 表示本国布对于麦的相对价格,即每增加 1 单位布的生产就必须减少
aLC / aLW 单位的麦。
图 2-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图 2-1 中,生产可能性边界 AB 线上的所有点都是劳动充分就业的点,因而是帕累托 有效的。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因此工资就是唯一的成本。令 W 为工资率,则由于劳动 在部门间的充分流动,工资在两个部门之间也相同。令 PC 和 PW 分别为布和麦的价格。由于
2 / 18
专注考研考证 工人都会去织布,没有人种麦,本国就只能专门生产布了;而如果 PC / PW aLC / aLW ,本国 就只能专门生产麦。只有在 PC / PW = aLC / aLW 时,本国才会两种产品都生产。
2.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在没有贸易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只要消费者对两种产品都有某种程度的需求,生产就会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除 AB 点以外的任何点上发生。最终的生产点由代表社会需求偏好的社 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决定。如图 2-1 所示:代表社会需求偏好的社会无 差异曲线 u 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AB 的起点决定均衡点 E 。这时麦的产量为 QW* ,布的产量为 QC* 。需要指出的是,在李嘉图模型里,相对价格 PC / PW 是由供给决定的,需求无论怎样变 化都对它没有影响,即 PC / PW = aLC / aLW 。
在 织 布 部 门 就 等 于 PC / aLC , 在 种 麦 部 门 就 等 于 PW / aLW 。 如 果 PC / aLC PW / aLW , 即 PC / PW aLC / aLW ,织布部门的工资就较高;反之,如果 PC / PW aLC / aLW ,种麦部门的工资 就较高。由于每个工人都想在工资较高的部门工作,因此,如果 PC / aLC PW / aLW ,所有的
− aLC aLW
QC
斜率 aLC / aLW 表示本国布对于麦的相对价格,即每增加 1 单位布的生产就必须减少
aLC / aLW 单位的麦。
图 2-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图 2-1 中,生产可能性边界 AB 线上的所有点都是劳动充分就业的点,因而是帕累托 有效的。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因此工资就是唯一的成本。令 W 为工资率,则由于劳动 在部门间的充分流动,工资在两个部门之间也相同。令 PC 和 PW 分别为布和麦的价格。由于
2 / 18
专注考研考证 工人都会去织布,没有人种麦,本国就只能专门生产布了;而如果 PC / PW aLC / aLW ,本国 就只能专门生产麦。只有在 PC / PW = aLC / aLW 时,本国才会两种产品都生产。
2.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在没有贸易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只要消费者对两种产品都有某种程度的需求,生产就会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除 AB 点以外的任何点上发生。最终的生产点由代表社会需求偏好的社 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决定。如图 2-1 所示:代表社会需求偏好的社会无 差异曲线 u 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AB 的起点决定均衡点 E 。这时麦的产量为 QW* ,布的产量为 QC* 。需要指出的是,在李嘉图模型里,相对价格 PC / PW 是由供给决定的,需求无论怎样变 化都对它没有影响,即 PC / PW = aLC / aLW 。
第2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情人节美国对玫瑰的需求达到大约1000万 • 在冬季美国种玫瑰是非常困难的.
– 需要用温室. – 在能源资本劳动力的成本是巨大的.
• 为了生产冬季玫瑰,就不得不少生产其他 产品,如计算机。
4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 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相对依赖于本国对外国 的工资率。
• 第一,本国劳动相对外国劳动的价格升高,本国产 品的相对价格也会升高,世界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 求就会减少。
40
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
– 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相对依赖于本国对外国 的工资率。
• 第二,本国的工资上升之后,本国生产的产品种类 会减少,外国生产的产品种类会增加,这进一步减 少了对本国劳动的需求
aLCQC + aLWQW = L
– 从我们的前面的例子, 我们得到:
QC + 2QW = 120
14
单一要素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
图 2-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本国葡萄 酒产量, QW (加仑)
P L/aLW
o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用葡萄酒衡量 的奶酪的机会成本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15
• 机会成本表示为PPF的斜率 • 在此为aLC/aLW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国内)。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2
单一要素的经济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情人节美国对玫瑰的需求达到大约1000万 • 在冬季美国种玫瑰是非常困难的.
– 需要用温室. – 在能源资本劳动力的成本是巨大的.
• 为了生产冬季玫瑰,就不得不少生产其他 产品,如计算机。
4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 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相对依赖于本国对外国 的工资率。
• 第一,本国劳动相对外国劳动的价格升高,本国产 品的相对价格也会升高,世界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 求就会减少。
40
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
– 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相对依赖于本国对外国 的工资率。
• 第二,本国的工资上升之后,本国生产的产品种类 会减少,外国生产的产品种类会增加,这进一步减 少了对本国劳动的需求
aLCQC + aLWQW = L
– 从我们的前面的例子, 我们得到:
QC + 2QW = 120
14
单一要素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
图 2-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本国葡萄 酒产量, QW (加仑)
P L/aLW
o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用葡萄酒衡量 的奶酪的机会成本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15
• 机会成本表示为PPF的斜率 • 在此为aLC/aLW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国内)。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2
单一要素的经济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2.亚当·斯密用贸易双方的绝对优势的差异证明 了贸易并不是一种零和贸易,而是一种对贸易双方 均有好处的相互有利的行为。但是绝对优势的约束 性条件极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满足,有局限 性,这限制了自由贸易的发展。
1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大卫·李嘉图通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松绝对优势差异的前提约束 ,以比较优势为前提假设,建立了比较优势贸易理 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机会成本的不同。
关数据,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 势及其变化趋势。
16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方面,海上霸权,攫取殖民地,积累财富。需要自 由经济学说反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重商主义。
2.绝对优势理论分析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或是指一个国
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拥有的最高的 劳动生产率——表现为单位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率 最大,或是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 品中所具备的最低的生产成本——表现为单位产出 的劳动投入量最小。(分析过程见插图)
是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保持等量的国民消费 水平或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量组合的点 的轨迹。
3.国民预算线(national budget line)
5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大卫·李嘉图通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松绝对优势差异的前提约束 ,以比较优势为前提假设,建立了比较优势贸易理 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机会成本的不同。
关数据,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 势及其变化趋势。
16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方面,海上霸权,攫取殖民地,积累财富。需要自 由经济学说反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重商主义。
2.绝对优势理论分析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或是指一个国
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拥有的最高的 劳动生产率——表现为单位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率 最大,或是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 品中所具备的最低的生产成本——表现为单位产出 的劳动投入量最小。(分析过程见插图)
是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保持等量的国民消费 水平或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量组合的点 的轨迹。
3.国民预算线(national budget line)
5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式隐含地假设了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所有生产组合 使用了全部可得的劳动力要素,不存在劳动力资源的浪 费或者是失业。
• 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是重合 的。
9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资与价格
• 下面,我们开始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对李嘉图模型进行 阐释:
– 市场结构被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意味 着,产品价格对于企业而言是外生给定的。
第三章 李嘉图模型
2013年3月
本章概述
• 一些基本概念 •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比较优势理论中工资与价格的决定 • 李嘉图模型的实证证据 • 提供曲线
2
生产要素与机会成本
•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在这里,我 们主要讨论劳动、资本和土地。
• 当我们多生产一单位A产品的时候,就不得不放弃生产一 定数量的其他产品,所放弃生产的这部分产品就是生产一 单位A产品的机会成本。
3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 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相比于他生产其他产品来说最好, 那么他将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 一个国家拥有生产某种产品最好的技术,那么他将在生产 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 例子:本国生产一单位香水需要2个小时,而外国只需要1个 小时;本国生产一单位芯片需要6个小时,而外国只需要2个 小时。
19
工资与价格的决定
• 假定本国香水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1,电脑芯片的边际劳动 生产率为1,alp/alc=1,外国alp*/alc*=4 。
• 则本国在生产香水上有比较优势。
• 假设自由贸易后,本国专门生产香水,外国专门生产电脑 芯片,pp/pc=3。
– 自由贸易后本国的真实工资为3单位的电脑芯片,而自由贸易 前本国的真实工资是1单位的电脑芯片。
• alp越高则说明生产一单位香水所需要的劳动投入越多, 也即本国在香水上的劳动生产率越低。
5
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给个人带来的效 用是相同的。
• 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保持等量的国民 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 无差异曲线可以有多种形状。
• 以上条件可以表示为如下的数学等式:
PP*MPLP=PC*MPLC PP/PC=MPLC/MPLP
– 这个式子的左边是香水的相对价格,右边则是生产可能性边 界斜率的绝对值,即多生产一单位香水的相对机会成本。
–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均衡的状况下,两个部门的工资应该相 等,部门之间不会有劳动力的转移。
12
– 同理,自由贸易后外国的工资为4/3单位香水,而贸易前外国 的真实工资为1单位香水。
进行产品交换,且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费用。 • 类似地,我们用 p*,w*,a*来表示外国相应的价格、工资
和生产率。
14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李嘉图认为,国际间相对劳动力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决定 因素。即,当alp/alc>alp*/alc*或alp/alc<alp*/alc*时,就会有贸 易发生。
升了,即意味着消费可能性边界发生了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 贸易使得两国的福利都增加了。
17
贸易的福利影响
• 对外国来说,也有相似的结论,如下图:
18
工资与价格的决定
• 在李嘉图模型中,自由贸易不但可以使世界的总产出增 加,也会使两国的真实工资上升。
• 由于两个部门是完全竞争的,因此厂商创造的全部价值 都将用于支付要素回报,在这个模型中只有一种要素, 所以每个部门工人每小时工资等于该部门在一个小时内 实现的价值: wp=pp/alp wc=pc/alc
– 在劳动力市场上,我们假设工人可以在两个部门之间完全 自由地流动,当两个部门支付的工资存在差异的时候,工 人会向单位报酬较高的那个部门流动。
10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 需求方面,所有消费者都是同质的,我们用一个代表性消 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
11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工资决定:
• 在均衡的情况下,两个部门之间的工资必然相等,否则劳 动力的部门间转移将会继续。
6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可以有多种形状。
7
生产可能性边界
• 生产可能性曲线(PPF)能够表示出在恒定的生产率和 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的生产一系列产品的组合。
• 李嘉图模型中所讨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只包括两种类型 的产品,而且这两种产品的生产率是恒定的。
8
生产可能性边界
• 如果令本国全部的劳动力资源总量为L,我们可以使用如 下的数学公式将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出来: alpQp + alcQc= L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 注意到,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单位产品所需劳动为倒数 关系,乘积恒等于1,即: MPLC*alc=1 ;MPLP*alp=1
• 显而易见地,存在如下的式子: pp/pc=alp/alc
13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现在我们讨论开放经济下的情况: • 假设同时存在“本国”与“外国”,两个国家之间可以
– 例如,若alp/alc<alp*/alc*,说明本国在生产香水上的相对机会成 本要比外国低。此时,本国在香水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两方面的结论:
– 首先,本国在哪个部门上会具有比较优势不仅取决于本国的 劳动力;
– 其次,无论本国的绝对生产率如何,它总会在某一个部门上 具有比较优势。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我们对两国的生产率进行赋值,并用下面的表格表示:
•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 品同时会进口它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 因而,两国的贸易模式将是:本国出口香水,同时进口 电脑芯片。每个国家会专业化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商 品。
16
贸易的福利影响
• 这一贸易模式对于两国的福利有什么影响呢? • 给定边际劳动生产率不变,同时本国的香水相对电脑芯片价格上
– 此时,外国在生产香水和芯片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本国生 产一单位香水的相对机会成本为1/3单位电脑芯片,而外国为 1/2单位电脑芯片,所以本国在生产香水上具有相对优势。
4
劳动生产率
• 我们用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来衡量劳动生 产率的高低。
• 令alp和alc 分别为本国生产香水和电脑芯片所需要的单位 劳动投入。
• 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是重合 的。
9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资与价格
• 下面,我们开始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对李嘉图模型进行 阐释:
– 市场结构被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意味 着,产品价格对于企业而言是外生给定的。
第三章 李嘉图模型
2013年3月
本章概述
• 一些基本概念 •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比较优势理论中工资与价格的决定 • 李嘉图模型的实证证据 • 提供曲线
2
生产要素与机会成本
•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在这里,我 们主要讨论劳动、资本和土地。
• 当我们多生产一单位A产品的时候,就不得不放弃生产一 定数量的其他产品,所放弃生产的这部分产品就是生产一 单位A产品的机会成本。
3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 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相比于他生产其他产品来说最好, 那么他将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 一个国家拥有生产某种产品最好的技术,那么他将在生产 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 例子:本国生产一单位香水需要2个小时,而外国只需要1个 小时;本国生产一单位芯片需要6个小时,而外国只需要2个 小时。
19
工资与价格的决定
• 假定本国香水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1,电脑芯片的边际劳动 生产率为1,alp/alc=1,外国alp*/alc*=4 。
• 则本国在生产香水上有比较优势。
• 假设自由贸易后,本国专门生产香水,外国专门生产电脑 芯片,pp/pc=3。
– 自由贸易后本国的真实工资为3单位的电脑芯片,而自由贸易 前本国的真实工资是1单位的电脑芯片。
• alp越高则说明生产一单位香水所需要的劳动投入越多, 也即本国在香水上的劳动生产率越低。
5
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给个人带来的效 用是相同的。
• 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保持等量的国民 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 无差异曲线可以有多种形状。
• 以上条件可以表示为如下的数学等式:
PP*MPLP=PC*MPLC PP/PC=MPLC/MPLP
– 这个式子的左边是香水的相对价格,右边则是生产可能性边 界斜率的绝对值,即多生产一单位香水的相对机会成本。
–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均衡的状况下,两个部门的工资应该相 等,部门之间不会有劳动力的转移。
12
– 同理,自由贸易后外国的工资为4/3单位香水,而贸易前外国 的真实工资为1单位香水。
进行产品交换,且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费用。 • 类似地,我们用 p*,w*,a*来表示外国相应的价格、工资
和生产率。
14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李嘉图认为,国际间相对劳动力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决定 因素。即,当alp/alc>alp*/alc*或alp/alc<alp*/alc*时,就会有贸 易发生。
升了,即意味着消费可能性边界发生了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 贸易使得两国的福利都增加了。
17
贸易的福利影响
• 对外国来说,也有相似的结论,如下图:
18
工资与价格的决定
• 在李嘉图模型中,自由贸易不但可以使世界的总产出增 加,也会使两国的真实工资上升。
• 由于两个部门是完全竞争的,因此厂商创造的全部价值 都将用于支付要素回报,在这个模型中只有一种要素, 所以每个部门工人每小时工资等于该部门在一个小时内 实现的价值: wp=pp/alp wc=pc/alc
– 在劳动力市场上,我们假设工人可以在两个部门之间完全 自由地流动,当两个部门支付的工资存在差异的时候,工 人会向单位报酬较高的那个部门流动。
10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 需求方面,所有消费者都是同质的,我们用一个代表性消 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
11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工资决定:
• 在均衡的情况下,两个部门之间的工资必然相等,否则劳 动力的部门间转移将会继续。
6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可以有多种形状。
7
生产可能性边界
• 生产可能性曲线(PPF)能够表示出在恒定的生产率和 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的生产一系列产品的组合。
• 李嘉图模型中所讨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只包括两种类型 的产品,而且这两种产品的生产率是恒定的。
8
生产可能性边界
• 如果令本国全部的劳动力资源总量为L,我们可以使用如 下的数学公式将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出来: alpQp + alcQc= L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 注意到,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单位产品所需劳动为倒数 关系,乘积恒等于1,即: MPLC*alc=1 ;MPLP*alp=1
• 显而易见地,存在如下的式子: pp/pc=alp/alc
13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现在我们讨论开放经济下的情况: • 假设同时存在“本国”与“外国”,两个国家之间可以
– 例如,若alp/alc<alp*/alc*,说明本国在生产香水上的相对机会成 本要比外国低。此时,本国在香水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两方面的结论:
– 首先,本国在哪个部门上会具有比较优势不仅取决于本国的 劳动力;
– 其次,无论本国的绝对生产率如何,它总会在某一个部门上 具有比较优势。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我们对两国的生产率进行赋值,并用下面的表格表示:
•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 品同时会进口它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 因而,两国的贸易模式将是:本国出口香水,同时进口 电脑芯片。每个国家会专业化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商 品。
16
贸易的福利影响
• 这一贸易模式对于两国的福利有什么影响呢? • 给定边际劳动生产率不变,同时本国的香水相对电脑芯片价格上
– 此时,外国在生产香水和芯片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本国生 产一单位香水的相对机会成本为1/3单位电脑芯片,而外国为 1/2单位电脑芯片,所以本国在生产香水上具有相对优势。
4
劳动生产率
• 我们用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来衡量劳动生 产率的高低。
• 令alp和alc 分别为本国生产香水和电脑芯片所需要的单位 劳动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