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导言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导言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导言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历史学习的三核心六要素
What Why how
When Where Who
历史学习的基本思路 历史
规律
——灵魂
What is it?
历史线索 ——筋骨
历史概念 ——细胞
历史史实
——血与肉
了解历史的特点,提高学习效率
时序性、整体性、实证性
几个重要的历史分析方法
1、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 =(政治+经济+文化+……) 2、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 原因
1、什么是历史? 2、为什么要学历史? 3、怎样学好历史? 4、高中历史学习哪些内容?
1、什么是历史?
历史的两层含义:
过去发生的事
曾经记录的事
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 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的 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 发展过程
人类对这种客观存在和 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 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 其创造出来的主观产品
培养能力,重在坚持—— 这个小孩很聪明,学习也是如此,重要的还在能力。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 能力。
• 千万不要养成依赖别人的心理,最终能解决问题的还要靠你 自己,成功者自救。
近年高考的趋势
大众化: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人物”,近年高考则关注“小人物”。如工业革
命,以往人们关注的是发明家瓦特、史蒂芬孙等大人物,社会史则把注意力集 中在无产者乃至童工、流浪汉等小人物身上(06年广东卷)
生活化:以往历史关注的是 “大的方面”,近年高考则关注“小的方
面”。如经济危机,以往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危机引起的经济问题上,社会 史则引导我们关注危机下的民众生活。
修 文化发展历程
3 必修模块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高中历史第一课——导言课

人民版高中历史第一课——导言课

古 奴隶社会(先秦) 代 BC2070年-BC5世纪 中 会 封 B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制度的确立 国 )建 C 5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社世 会纪 - ( 古 代年 社
1840
两汉(前202年—220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大分裂时期 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279年)国家分裂到统一 明、清朝前期(1368—1840年)封建社会晚期
盘庚迁殷
(今河南安阳)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知道周朝的建立;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萌芽时期: (1)时间:距今约5000年前-公元前2070年 (2)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 (3)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 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_____的初步形成。 (4)特点:早期国家的政治权力交接通常以_____的 方式实现。
二、 什么是“文明”: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文明”都具有以下的基本含义:文 明是和蒙昧、野蛮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详见必修二P81 1、“文明”,指的是人类的一种进化状态。
2、“政治文明” ,简单地说,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 进步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法治化 的发展水平。
A.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封建”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封邦建国”的分封 制,另一个指的就是五种社会形态之一的封建社会 也就是战国到清朝的历史。
以史为鉴,完善制度
自仲丁(商王)以来,废嫡而立诸弟子, 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 —《史记· 殷本纪》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新高一历史学科导言课教案-精选学习文档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新高一历史学科导言课教案-精选学习文档

新高一历史导言课一、自我介绍二、历史学科介绍1、什么是历史?说到历史,似乎是一个妇孺皆知的词语。

比如我们会提到世界历史、中国历史,比如我们会说"自己的历史要靠自己书写",或者说"写下了历史的新篇章"、"这已经成为历史"等等。

那么历史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先让学生各抒己见。

)历史一词来源甲骨文中,歷,表示一个人穿过树林。

即过也,传也。

史,表示一个人持薄书。

曆,历官是做天文历法记录的,相当于英语中的CALENDAR,史官是记事的。

中国古代是只称史的,公元319年,后赵皇帝石勒设史学祭酒一职,标志史学正式列于官学。

将历和史连在一起是近代,源于日本的音译英文的HISTORY,日语累可西。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历史的解释: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2、过去的事实;3、过去事实的记载。

4、指历史学。

材料一:“我们承认有两种历史:一种是一度发生过的实实在在的一系列事件,另一种是我所肯定的并且保持在记忆中的意识上的一系列事件。

第一种是绝对的和不变的,第二种是相对的,老是随着知识的增加或精练而变化的。

”——贝克1935材料二: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史学。

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解释: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史学。

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是史学研究的对象,史学是历史研究的结果。

举例说明:我们学的课本就是一种史学的成果。

问题:我今天这里上课N天后N年后没人知道了,但是如果胡锦涛主席今天在这里讲话,有记者采访报纸上登,说胡主席的调查,使大团高中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开学历史导言课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开学历史导言课课件 (共26张PPT)
乾隆帝的傲慢与偏见 当英国马嘎尔尼使团将通商的意愿表达 给乾隆帝的时候,乾隆对马嘎尔尼不行跪拜 之礼表示不满,坚决拒绝了英国通商请求, 并回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三、历史有什么用?
2、历史的借鉴意义
殷鉴不远,生夏后之世。 ——《诗经》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史记》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贞观政要》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 。 ——《资治通鉴》 得可资,失亦可资也;同可资,异亦可资也。 —— 《读通鉴论》
(1)历史总是吸引着现实的人们,现实的人们不但不忘记历史,而且总要
从历史当中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2)现实又总是要为历史的认识、研究提出新的问题,供给其新的认识能 力和认识方法; (3)现实还能够给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认识条件、能力、和方法,推动是学 不断地向前发展。
三、历史有什么用?
1、给国民以自信力
二、历史学是什么?
史学的分支:
(1)按史学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分:通史、断代史 (2)按史学研究历史的空间(地域)跨度分: 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乡土史等 (3)按照历史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进行研究与阐述 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法制史等
二、历史学是什么?
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生产力包括历代劳动者、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生产部门以及某些自然地理 环境(与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有密切关系的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 生产关系进一步可扩大为人与人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历史的生产资料所有 制、阶级、阶层、家庭、婚姻等; 上层建筑则包括历史上社会的政治、法制度、国家机器(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政府部门);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有关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各种观念形态的东 西。 所有这些,就构成史学所要研究与阐述的内容

人教版高一历史导言课

人教版高一历史导言课

• 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 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 • 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 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 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
——北大校长蔡元培
历史的价值
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养成责任心,树立 自信心;有智慧地参与社会生活;有能力 地选择生活方式,解决我们可能遇到的这 样那样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高中历史导 言课
在日常生活中, 同学们能够通过 什么途径来了解 历史?
兵马俑
历史文物、遗址
历史影视节目
毛泽东像章
历史收藏
历史图片
历史书籍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历史是桥梁----社会需要
学史使人明智----个人需要
存在即合理----考试需要
历史是国家与国家、人与人 之间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未来之间 的桥梁。
奴隶社会
作业要求:
1、为了认识、表扬同学和登记作业,请每位同学 在作业本的封面右上角写上班别、姓名、学号 2、每节课上完后跟上进度完成该课相关练习,
并对照答案自批一次。
3、每一单元上完后科任老师收一次作业(第四单 元要收两次),请科代表务必清点缺交人数、名 字、学号,写在班级花名册上随作业交给老师。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荟 萃
如何学好历史,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课前:预习——读、查、问 课堂:静听 速记(笔记做书上) 快想 讨论 联系 课后:复习——练、背、指南
1.提前预习,初步回答课后“本课测评”题, 掌握“本课要旨”; 2.认真听课,分点落实每课的三个内容(重 点知识)到每行每段; 3.经常复习,重要的幻灯片(知识归纳)抄 印夹在书中时常看看; 4.善于利用书中图片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 息; 5.建立错题库,积累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 力(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历史导言课课件 (共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历史导言课课件 (共张PPT)
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渔猎采集文明
纵向
横向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必修Ⅰ:人类社会政治领 域进程中的文明
从专制、人治到 民主、法治
必修二:人类社会经济和 生活领域的文明
从自然经济到工 业化、市场化
精神文明
必修Ⅲ:人类社会思想文化 和科技领域的文明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 /8/420 21/8/4 Wednes day, August 0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42 021/8/4 2021/8 /48/4/2 021 5:33:10 P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4202 1/8/420 21/8/4 Aug-21 4-Aug-2 1
③四个阶段: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 (又叫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又称土地革命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d.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5)存在的几个政权: a.晚清政府(1840—1911) b.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8) c.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2)秦汉时期:时限:前221年——220年 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
(3)魏晋南北朝:时限:220年——589年 特征: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4)隋唐时期:时限:581年——907年 特征: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

人教版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

高一历史导言课一、教学目标通过“如果没有历史”这一假设和“武则天读线装书”这幅图片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什么是历史、历史的重要性、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如何学习历史。

在自主阅读课本导言、单元导言并通过教师的梳理,了解必修一的基本脉络,掌握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预期效果用时一、什么是历史1.提问: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三年的历史课程,对于“什么是历史”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那么现在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没有历史......我们会变成什么样?进一步提问: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想想,如果没有历史,我们个人会受到影响?我们的家庭和家族呢?我们的民族呢?我们的国家呢?这个世界呢?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

学生通过思考“如果没有历史”这个假设性问题,联系自身,从而由小及大,在交流中明白历史对于个人、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历史”。

5-7min二、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如何历史学习的方法1.过度并提问:刚刚通过假设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也是在荧幕频现。

前段时间,号称斥资三亿的大型史诗巨作《少女武则天》对外发布了一组剧照,其一张引起大众的质疑。

同学们来看看,知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4.展示图片,并描述:学生通过“找茬”这个游戏及教师的讲解,了解书籍装订的发展历史,并从中得出历史学科的特点。

7-8min在这个华贵的宫廷中,范冰冰扮演的角色正在认真翻阅一本书。

5.讲解:这张剧照的问题就出现在范冰冰所阅读的这本书上,同学们可以看到,在这本书侧面是用线装订,也就是线装书。

而线装书是明代才出现的,让唐人读明代出现的书,不仅仅让人觉得可笑,更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该剧编剧缺乏历史素养,也忽略了历史发展的特点,其实我只要稍稍提示,同学们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6.展示图片,并请同学回忆:这是在初中课本中出现过的一幅画,还有同学记得它讲述的内容吗?教师描述并提问:这是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中一幅图,讲的东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奏本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新人教历史必修一 课前(导言)

新人教历史必修一 课前(导言)

这已不是学习方式问题,甚至也不单是学习问 题,而是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了。
三、新教材介绍
选修教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探索历史的奥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必修三本书
开设一年半
选修六本书 高二第二学期间任选一到二本 高三复习迎考
龚自珍曾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说:“拒 不思考历史的民族、社会和个人是不 幸的。”
列宁更是警示人们:“忘记过去就 意味着背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 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 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 史传统,没有民族的人文精神, 不打自垮。 ----杨叔子
一、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二、怎样学习历史
三、新教材介绍 四、本学期教学安排
什么是历史?
广义:一切事物过去了的历程。 狭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就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
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如果人生面临着选择,你会首先选择哪两项? A、智慧 B、权力 C、真理 D、金钱 E、美
接下来的环节是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首先由中国 学生阐述。我们的孩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入手,从歌颂丝绸之路, 到吟咏茶马古道,然后有人弹古筝,有人弹钢琴,有人吹箫,三个 女生一人一句,一会又是一个人深情地背诵,然后是大合唱。最后 对非洲的援助计划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只说组织去非洲旅游,组 织募捐,还去非洲建希望小学。有一个留美的华裔作家发问,你们 募捐,要我掏钱出来,首先你的整个援助计划得打动我,我还要知 道我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都真正发挥作 用了。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出来。 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目前的实际情况,从也许我们 都想不到的非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饮用水、 艾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来很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每一项,做什 么,准备怎么做,甚至具体到每项的预算,而那些预算竟然准确到 几元几分。每个人分工明确,又融成一个整体,整个计划拿来就可 以进入实施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150=1860(年)(前提是两个时间都是公元前??年)
公元前 年 公元前 年
2010
150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谢 谢
秦 兵马俑
唐高祖开元通宝(621)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十文,1912)
大明通行宝钞(1375年)
这是历史吗?
谈谈你身边的历史
家乡的风土人情 文物古迹 历史名人 等等。。。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
读史使人明智
-----培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知品行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李世民
高一历史人教版导言课
2020/9/24
什么是历史?
历史:History——“Hi story”
汉语的“历史”是“历”和“史”两个单 音节词的合成词,汉·许慎 《说文解字》云:历,过也,传也 。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 也。 两个词综合起来的意思,就 是“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 录”。
▪ 1.读史使人明智 ▪ 2.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 ▪ 3.为了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学会做人 ▪ 4.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国情 ▪ 5.生活中需要历史 ▪ 6.历史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大学重要考试科目: 3+3
语文、数学、英语(3)
物理、化学、历史(3)
世界首富 : 比尔 盖茨
怎样学习历史?
1、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历史
历史课本、课外历史书籍、参观文物 古迹和博物馆、观看历史专题片和严 肃的影视作品、口述历史、收藏文物 ……
2、学习历史的方法
▪ 1)读: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 ▪ 2)记:动脑记忆、思考 ▪ 3)听:先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 ▪ 4)写:做好课堂笔记 ▪ 5)讲:上课集中探讨,大胆发言 ▪ 6)温:课后认真复习(提问)
公元前 年
300
100
100 192
300
每10年叫做一个“年代”,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 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
公元前92年是 公元前1 世纪 初 (初∕末),192 想一想 年是 2 世纪 九十年代 末 (初∕末)。
算一算 某人出生于公元前2010年,公元前150年是他诞辰多少周年?
课外:生活中学习历史(口述,旅游,参观)
公元纪年
▪ 1、公元:耶稣诞生的那一年称为公元元年 ▪ 2、世纪:100年称为一个世纪。 ▪ 3、年代:10年称为一个年代。
为了直观教学,我们通常用年代尺表示时间
公元元年 公元前1年 公元前92年 公元前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