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连山易而大荒经是归藏易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这部分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更多杂文阅读请关注。
[原文]凡训蒙,须讲究①。
详训诂,明句读②。
[注释]①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讲:讲解。
究:考究。
②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读: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译文]教导刚入学的儿童,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原文]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棣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俱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注:《三字经》早期文本没有这一段。
) [原文]为学者,必有初①。
《小学》终,至“四书”②。
[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
初:开始,开端。
②《小学》: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宋人朱熹、刘子澄所编,通过讲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向儿童灌输孔孟之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读书求学的人,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
先把《小学》读完,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原文]论语者,二十篇①,群弟子,记善言②。
[注释]①《论语》:论是议论,语是答语。
此书是孔子在鲁国与弟子论学、论治、论礼、论乐的书,分为20篇,共15917个字。
群弟子:指孔子的学生们。
善言: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译文]《论语》这部书共分为20篇,是孔子的弟子和他们的再传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一生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原文]孟子者,七篇止①。
讲道德,说仁义②。
[注释]①孟子:孟轲。
作《孟子》七篇。
②讲:讲述。
说:宣传,谈论。
[译文]《孟子》这部书是孟轲写的,共七篇,内容是有关讲述道德、宣传仁义等优良品行的言论。
连山易归藏易原文

连山易归藏易原文最早出现连山、归藏的古籍是周礼大卜中,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而学术界早已证明这部古籍周礼是西汉刘歆所伪造,但也确实参考许多古经典所作,并推论连山、归藏两词根本是刘歆研究山海经时所假想的。
刘歆是西汉王朝皇室贵族,是位天文学家、古经文学家、目录学家,能够进出皇家收藏图书馆,直接继承上个朝代秦一统天下所囊括来各国的经典,其库藏庞大杂乱许多使用词语又艰涩难懂,他与父亲刘向都是不得权势的皇族旁亲,偏偏父子兴趣相同沈溺于众多失传古经典中如获至宝,那个纷乱求生的西汉末年哪来时间编撰新作,材料多到惊人,拼凑节录整理出周礼等书怎能说是捏造,没多久王莽窜汉时期将刘歆谋杀。
山海经说是五藏山经与海经两本书合称,其实由多部古经典合集而成,由夏朝开始由历代巫师、方士等开始记载至秦朝末年,避开了秦始皇的焚书,其内容精彩众多从古史古民族、古神话、宗教民俗、地理、物产、巫术医药到山川鸟兽无所不有,历代均有名家为此书集成或作注,而第一个开始集成作注的便是刘向父子。
早期的书籍收藏不易,不像如今印刷制品快速简单容量大,到了东汉桓谭在新论正经(一部古籍目录简介)中说,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八万字的书籍在当时可摆满如今的一个房间,到了北魏写下奇书水经注(感于山海经内容杂乱不成系统,再搜古籍与考察编写成全国地理水脉的书籍)的郦道元(本身也是官宦贵族)还曾看到过,然后又再失传。
此后每逢失传,便又出现王公贵族甚至是帝王本身出来再编撰连山,然后原文本义越来越少(归藏则更早失传),又要被历朝学者攻击是伪造要抵制,时至今日可窥探一二的古籍相当贫乏,目前仍可由流传至今的两种学问来证明连山确实存在并影响甚巨。
一个是中医,其中对人体筋脉的穴位名称如三里、商丘、承山、昆仑、涌泉、内关、风池、丘墟、鹤顶、地机、陷谷、天柱、灵台、玉田、支沟、风岩、岩池、地仓、石门等都来自连山易中的形势,而脉像中的浮、沉、迟、虚、实、滑、涩、洪、细、紧、促、结、等也都是连山易中的现象。
连山易与归藏易

连山易与归藏易摘要:传本《归藏》是晋代汲冢中出土易学类文献的汇编,宋代佚失,后世学者颇有疑之为伪书者,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又出土秦简本始证其确为先秦古书。
清代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各有辑本,然辑本多有舛误和遗漏,本文乃在二辑本的基础上,参阅秦简本重新辑录校订,冀对易学研究和秦简本《归藏》之整理有所助焉。
关键词:收藏;冀中;马国汉;严克军版《归藏》,传为三易之一,《汉书?艺文志》无之,直到了晋代才出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注,云:“《归藏》已亡,按晋《中经》有之,惟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
”《唐书?艺文志》著录与《隋志》同,到了宋代,此书已残缺,只剩下了《初经》、《齐母经》、《本蓍篇》三篇,宋代王尧臣等撰《崇文总目》卷一《易类》曰:“《归藏》三卷,晋太尉参军薛正(贞)注。
隋世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文多阙乱,不可详解。
”《隋志》说晋《中经》里有《归藏》,而《中经》中都是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在汲郡(今河南汲县)魏安王墓出土的战国竹简书,据《晋书?束皙传》所记,这些出土的竹书中有《易经》二篇、《易爻阴阳卦》二篇、《卦下易经》一篇、《公孙段》二篇、《师春》一篇等易学作品,其中《易爻阴阳卦》是“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郭沫若认为:“晋的《中经》所著录的都是汲冢的出品。
《晋书?荀源》上说:?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宰述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
?据此可以知道所谓《归藏易》不外是有荀远杂凇兑棕骋跹糌浴匪赋与的拟名。
……荀缘玫搅恕兑棕骋跹糌浴罚便任意把它拟定为《归藏》罢了。
”[1]但是《隋志》著录的是十三卷,这么大部头,不可能只是《易爻阴阳卦》二篇,笔者认为《归藏》十三卷应该是汲冢中出土的几种古易书的合编,其中有《易爻阴阳卦》,也有《卦下易经》、《公孙段》等[2],另外还应该有一些不知名的易书,因为《束皙传》里说除了那些知道名题的古书之外,还有“杂书十九篇”,另有“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这些杂书、无名书里应该也有易学著作。
[学术互助]《山海经》是《易经》的老祖宗
![[学术互助]《山海经》是《易经》的老祖宗](https://img.taocdn.com/s3/m/24eb40fff705cc175527093f.png)
“《书》叙唐虞”,这没有问题。《书》指《尚书》,《尚书》的记事,是从夏朝开始的,是从唐虞开始的。《尚书》中没有关于三皇的部分。有关于黄帝的一部分,就是唐虞,就是尧。尧是黄帝的后代,是黄帝部落最后一位统治者。这也符合《尚书》的叙史方式,叙说商代历史,要从夏桀开始,叙说周代历史,要从商纣开始。同时这也说明,《尚书》叙史,是完整地从夏代开始的,尧、舜、禹部分,只是叙史之前的交代。这是不是就显得《尚书》的突然性?为什么缺少了夏代之前的历史叙说,完全缺少了。传统的说法是夏代之前还没有文字,这正确吗?是这样吗?“《易》纪三皇”给了我们另一个答案,黄帝部落,尧之前的历史,记载于《易经》。
历史的解释认为,土圭测景是原始社会后期农业发展的需要,他们所讲的原始社会后期农业的发展,大多是指商代后期、周代初期这个历史时期。而事实是,远在黄帝时期已经有土圭测景,这还好理解,就按照易经的角度讲,黄帝时期进入了以崇尚土地、大地的归藏易时期,已经有农业。但是事实上,黄帝之前,以山林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的神农时期,也已经存在土圭测景,也是为了农业吗?由此,是不是应该说土圭测景,并不是为了农业的出现与发展的需要,而应该仅仅是易经的需要,是易经文化中特有的演易现象的需要。
作者:石全 回复日期:2008-9-28 20:45:0羲、女娲,发现天地自然之间存在有阴阳能量,于是造易经八卦,以对天地自然之间阴阳能量的奥妙有所认识、揭示、把握乃至运用。对于伏羲、女娲留下的古老知识,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八卦。八是数量词,指的是数量、种类。卦指的是什么?传统上历来解释为土圭测景,理解为八卦的占卜出自圭卜,与上古时期的土圭测景有联系,并且确实有着丰富的典籍资料记载,可以证明我国远在上古时期,就极其重视天文地理观察,并且与《易传》中记载的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从而创造出易经八卦的记载相一致。到底是不是这样?《尚书》以下,毕竟都是后世文人的加工整理,《易传》更是孔子所作,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作品。关于什么是八卦?八卦指什么?伏羲依据什么创造的八卦,我们所说的后人,已经指的是孔子时代的人,孔子时代与伏羲、女娲时代,又已经相隔了数千年,他们加工整理的作品,靠得住靠不住?有没有当时著作者想象的成分,想象的成分占了多少?会不会全部是想象?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word版式

(三字经)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 [原文]凡训蒙,须讲究①。
详训诂,明句读②。
[注释]①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讲:讲解。
究:考究。
②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读: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译文]教导刚入学的儿童,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原文]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棣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俱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注:《三字经》早期文本没有这一段。
)
[原文]为学者,必有初①。
《小学》终,至“四书”②。
[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
初:开始,开端。
②《小学》: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宋人朱熹、刘子澄所编,通过讲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向儿童灌输孔孟之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读书求学的人,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
先把《小学》读完,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原文]论语者,二十篇①,群弟子,记善言②。
治世宝典《连山易》

治世宝典《连山易》答:连山易是易经的最古老形式,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宝典,堪称人文“国宝”。
在伏羲在俯仰天地而画八卦之后的夏朝,第一次形成了易学的完整体系。
连山,亦谓“连三”,一是客观体系,二是时空体系,三是数理体系,是非常严谨、完善和博大的古老文化。
它体现了古老中国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连山易与现今世上流传的《周易》有很大差别,是三易鼻祖和集大成者。
三易者,《周礼·太卜》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其中前二者,因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导致后世无不认为失传。
其实,连山易并未失传,只因其独特的运算体系、运用功能和天时等原因,两三千年来一直在师门中口耳相传,因而其不曾被历史所淹没。
连山易之用在于运用最古老的易理,指导为政者的治国之法,兵家的排兵布阵之法,医家之辨症施治之术,农家的耕种之技,商家之经商贸易之理。
它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应用价值。
连山易与周易的不同连山易和其它易不用之处在于灵活多变,不牵强附会,既有本真的理论,又有辨证思维的演绎。
它有着古人数千年来的经验和实践。
它统摄四季变化之要领,又有天人合一的操作方法。
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工作指导、对前途的预测作用与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治世宝典人生指南易经的鼻祖——《连山易》是一部博大精深,囊括天地万物的完备学问和哲理百科全书。
这部被誉为“群经之首”的神奇之书,像宝塔之巅的明珠,璀灿夺目,照耀着我国的古老文明,对我国古今的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无论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铸成,还是对于安邦定国,和谐稳定,人本理念的形成,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乃治世之宝典,人生之指南。
一、古老文明的起源。
据有关资料考证:伏羲氏发明了八卦,炎帝连山氏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首创《连山易》,而黄帝又在《连山易》的基础上首创《归藏易》。
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最早的王。
新石器时代早期,伏羲在长期对天地宇宙万物的观察和思考后,用“一”代表天,用“--”代表地,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这个整体衍生出来的,于是有了“一画开天”之说。
揭秘《山海经》【4】《山海经》与《易经》

揭秘《山海经》【4】《山海经》与《易经》《山海经》是《山海经》,《大荒经》是《大荒经》,是属于同一易经系列的两部经典,我们一定要把《山海经》与《大荒经》分开来对待,不要再糊里糊涂地连在一起阅读、欣赏、研究、探讨,甚至大做文章了。
《山海经》是神农时期的作品,是神农时期的一部易经。
《大荒经》是黄帝之后,直至到了夏代才完成的一部易经。
中间相差至少近千年岁月,是易经文化中特有的演易现象的两次演易结果。
神农时期演易,演易的成果形成了《山海经》,到了夏代又一次发生演易事件,演易的成果形成了《大荒经》。
《山海经》与《大荒经》两部经典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
在易经中,有一些易经八卦的基本知识,比如什么是易经八卦?易经八卦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其中乾表示天、兑表示海、离表示火、震表示雷、巽表示风、坎表示河流、艮表示山、坤表示大地。
从中看出来什么叫山海经了吗?山,就是艮卦表示的山;海,就是兑卦表示的海。
《山海经》的名字,实际上也可以叫做《艮兑经》。
如果真的叫做《艮兑经》的话,这个名字,到要比叫做《连山易》在意义上显得更加完整。
易经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样的顺序,是后世形成的,是《连山易》、《归藏易》之后,到了周代的周文王又一次演易,形成《周易》以后,才形成起来的一种卦序与天尊地卑观念。
与到了《周易》时代天是第一位,地是最末位的天尊地卑观念不同,在《连山易》的《山海经》时代,易经八卦的卦序是艮、离、巽、乾、坤、震、坎、兑,这同样也是神农时期人们的观念:山是第一位的,海是最末位的。
人们尊山而卑海。
在神农时期,在《连山易》时期,在《山海经》时期,在大地上只剩下高山与汪洋的背景下,山是最为尊崇的,洪荒留下的汪洋积水,则最为卑贱。
山尊海卑,表示艮卦的山是第一位的,表示兑卦的海、汪洋、沼泽在最末位。
山尊海卑,是易经的《山海经》时期人们确立的一种世界观。
《山海经》的实质是《艮兑经》,并且是在远古神农时期就被作为经典,是易经的最初版本,是伏羲创造易经八卦之后,神农演易成果形成的第一部易经。
《连山易》《归藏易》

首先应剔除其中不可靠的文字,马辑本中的以下六条文字是不可信的:
1、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左传·闵公十五年》)
2、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左传·僖公十五年》)
3、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左传·成公十六年》)
4、阳豫。(《春秋演孔图》)
5、游徙。(《史记·秦始皇本纪》)
《连山》作成后,藏于兰台(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并在社会上流传。为了使人相信这的确是古传的易书,作伪者自然不敢吐露实情,后来刘歆被诛,其事益无人知晓,故桓谭见到了《连山》、《归藏》,也相信是古易而写入了《新论》。此书北魏时尚行于世,故郦道元尚得见而引之,至《隋书·经籍志》已不著录,则其时已经失传。
“《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桓谭是东汉人,其言之凿凿,说有《连山》、《归藏》,其中《连山》有八万言,在古代的书籍里,可算是鸿篇巨制。另一个力证就是去东汉未远的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里都引有《连山易》的文字(详见下第六节),可证桓谭之说并非无据,说明东汉时代的确有一部《连山易》。那么这部《连山》是怎么来的呢?由于文献无记,难以确断,这里只能作一下推测和猜想。
“时牛弘奏购求天下遗逸之书,炫遂伪造书百余卷,题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录上送官,取赏而去。后有人讼之,经赦免死,坐除名。”
刘炫的这部《连山》虽然被发现为伪,但并没有遭毁,《隋志》和《旧唐志》里虽然不著录,在《新唐书·艺文志·经部·易类》里却著录了《连山》十卷,不著撰人名,司马膺注。这书肯定不是梁元帝的《连山》,因为在同书《五行类》里著录了梁元帝《连山》三十卷,所以这只能是刘炫伪造的那部《连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山海经是连山易而大荒经是归藏易
导语:山海经是连山易大荒经是归藏易[1]我们的目的,是要把《山海经》说成是《连山易》,把《大荒经》说成是《归藏易》。
这有很大的难度。
但我
山海经是连山易
大荒经是归藏易
[1]我们的目的,是要把《山海经》说成是《连山易》,把《大荒经》说成是《归藏易》。
这有很大的难度。
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难度就不去做。
因为《山海经》确实是《连山易》,《大荒经》确实是《归藏易》,这需要揭示出来,应该揭示出来,必须揭示出来。
因为这是真实,是史实,是历史的真实。
这关系到我们的易学史,关系到我们的文化史,关系到我们的易学史应该怎么写,关系到我们的文化史应该怎么写,是不是还继续维持传统荒诞而错误的写法,关系到易经到底是什么,关系到我们的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
自古相传,易经有三种。
一种叫做连山易,一种叫做归藏易,一种叫做周易。
说是在西周时期,这三种易经还同时存在。
西周王朝占卜的时候,还三种易经同时使用。
为什么占卜的时候要同时使用三种易经?历史的记载说是为了保证占卜时的准确性,才同时使用三种易经来占卜。
同时使用三种易经占卜,是不是为了保证占卜的准确性呢?我看不是。
那么是为了什么?是这三种易经,本来是一个整体。
三种易经,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三种易经,才是一部完整的易经,每一种易经,只是易经之一种,只是易经的一部分。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周易》,它的作用,只在于占卜。
而中国上古时期的占卜,不仅仅是占卜之后,知道吉凶之后就结束了,我们从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古代的商朝,在占卜之后,基本上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