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武汉市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3)

武汉市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3)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42号《武汉市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03年4月14日市人民政务第五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6月18日起施行。
市长 李宪生二○○三年五月十八日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62条,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的规划管理。
第三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修建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国家相关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四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应根据外部市政条件编制市政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
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还必须进行工程竖向设计。
第五条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方式和净空,应当分别符合本规定附件一(《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方式》)、附件二(《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净空》)的要求。
第六条铁路线、铁路通讯架空线与城市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的安全距离,应符合本规定附件三(《建筑物与铁路安全间距》)的要求。
第七条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城市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应当分别符合本规定附件四(《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附件五(《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筑物之间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的要求。
第八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按规划要求修建城市道路,应按照国家有关城市道路标准进行建设,并应严格控制平交道路和车辆出入口的设置。
第九条利用城市江河水域岸线进行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建设,应遵循城市规划所要求的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确保防洪安全和增加城市亲水空间原则。
第十条新建、改建城市货运港区,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港口、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和港口布局规划以及码头泊位、船型、货种、货场(站)吞吐量、装卸工艺、仓储、疏港等需要,确定其水域、陆域范围。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第5-7章

第五章城市供热工程规划第一节城市供热系统知识点一:城市供热分类1.集中供热城市集中供热,也称区域供热,是城市的某个或几个区域,利用集中供热热源向工业企业、民用建筑等供应热能的一种供热方式。
依据热媒不同,分为蒸汽供热系统和热水供热系统;依据用户不同,分为工业企业供热和民用供热系统;依据热源不同,分为热电厂供热系统和集中锅炉房供热系统。
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节约能源、减少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2.分散供热分散供热是指小到一家一户,大不过三、四幢楼就有一个热源供热的供热方式。
一般以单台过路不小于10t/h 或供热面积不小于10 万平米为界区分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
当以燃烧煤等传统能源时,集中供热方式具有燃烧效率高,燃烧烟气便于集中除尘净化等优点,能够较大的取得节约能源,保护大气环境的作用。
知识点二: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供热管网、用户以及热转换设施组成。
1.热源是城市供热系统的起始点。
城市地区热源依据供热形式区分为集中供热系统热源和分散热源。
目前,采用以蒸汽和热水作为热媒的热源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较为常见。
集中供热系统热源有热电厂、集中锅炉房、低温核能供热站、热泵、工业余热、地热、太阳能和垃圾焚化厂;分散热源有专用锅炉、分户采暖炉等。
在实际建设中最广泛应用的热源形式基本上为集中锅炉房和热电厂。
2.供热管网城市供热管网又称为热网,是指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
供热管网主要由热源至热力站(在三联供系统中是冷暖站)和热力站(制冷站)至用户之间的管道、管道附件(分段阀、补偿器、放气阀、排水阀等)和管道支座组成。
3.供热分区依据城市不同热源的供应范围,划分为多个供热分区,目前采用各供热分区联网的形式。
各供热分区应保证有两个以上的热源,主热源和调峰热源。
4.热转换设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用户较多,其对热媒的要求各不相同,各种用热设备的位置与距热源距离也各不相同,所以热源供给的热介质很难适应所有用户的要求。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与设计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与设计市政公用设施规划与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对于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概念、原则、步骤以及设计的要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概念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是指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旨在提供城市发展所需的公用设施支持,并为未来城市扩展和更新提供空间和条件。
市政公用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道路、桥梁、城市排水、环卫等各项基础设施。
规划的目的是保证这些设施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需求,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以达到综合最优化的效果。
2. 可持续性原则: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不仅要满足当前的需求,还要考虑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3. 公平性原则:市政公用设施规划要注重公平,公正地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需求,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和差距的扩大。
4. 灵活性原则: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调整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未来的需求。
三、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步骤1. 数据调研与分析:收集城市相关数据,分析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人口、经济、用地等方面的数据。
2. 需求评估与预测: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和潜在的影响因素,对市政公用设施的需求进行评估和预测。
3. 布局规划与优化:根据需求评估结果,制定市政公用设施的布局方案,并进行优化,确保布局的科学合理。
4. 技术设计与标准制定:进行市政公用设施的技术设计和标准制定,包括设备选型、管网设计等。
5. 成本评估与资金筹措: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成本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资金筹措计划。
6. 实施与监督: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市政公用设施的实施,并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武汉市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武汉市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发文字号】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42号【发布部门】武汉市政府【公布日期】2003.05.18【实施日期】2003.06.18【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武汉市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42号2003年5月18日)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的规划管理。
第三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修建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国家相关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四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应根据外部市政条件编制市政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
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还必须进行工程竖向设计。
第五条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方式和净空,应当分别符合本规定附件1(《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方式》)、附件2(《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净空》)的要求。
第六条铁路线、铁路通讯架空线与城市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的安全距离,应符合本规定附件3(《建筑物与铁路安全间距》)的要求。
第七条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城市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应当分别符合本规定附件4(《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附件5(《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筑物之间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的要求。
第八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按规划要求修建城市道路,应按照国家有关城市道路标准进行建设,并应严格控制平交道路和车辆出入口的设置。
第九条利用城市江河水域岸线进行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建设,应遵循城市规划所要求的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确保防洪安全和增加城市亲水空间原则。
第十条新建、改建城市货运港区,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港口、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和港口布局规划以及码头泊位、船型、货种、货场(站)吞吐量、装卸工艺、仓储、疏港等需要,确定其水域、陆域范围。
公共设施用地如何分类和分布规划呢 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如何分类和分布规划呢公共设施用地一、公共设施用地如何分类和分布规划呢公共设施用地如何分类和分布规划呢城市公共设施是以公共利益和设施的可公共使用为基本特征,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设置及其规模大小与城市的职能和规模相关联,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与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的性质、城市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水平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公共设施一般包含有建筑、场地、绿地及附属设备等。
2.等级分类(1)按使用性质分类:依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规定,城市公共设施分为八类:①行政办公类;②商业金融类;③文化娱乐类;④体育类;⑤医疗卫生类;⑥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⑦文物古迹类;⑧其他类。
(2)按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分类:①市级;②居住区级;③小区级。
3.用地指标公共设施用地指标的确定,要从城市对设置的目的、功能要求、分布特点、经济、现状条件等多方面分析研究。
1980年原国家建委公布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1990年建设部颁布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可作为拟定指标的参考。
4.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公共设施的规划布置要求包括:公共设施项目要配套齐全;服务半径合理;与交通组织结合好;按公共设施本身特点及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合理的建设顺序;充分利用城市原有设施等。
公共设施分布规划要考虑以下方面:(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地配置;(2)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4)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6)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7)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二、公共设施用地什么意思一、公共设施用地什么意思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简称公建用地。
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而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并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第8-10章

第八章城市防灾规划第一节城市防灾规划的主要任务与内容知识点一:主要任务城市面对的防灾问题多种多样,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的防灾类型有防洪、抗震、消防、人防和防地质灾害,主要任务是根据城市自然条件和城市地位,确定防灾目标或标准;提出防灾对策措施;布置防灾设施。
知识点二:主要内容城市防灾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和城市防灾专项规划两种类型。
其中,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属于法定规划,城市防灾专项规划属于非法定规划。
1.总体规划阶段总体规划阶段,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是:①确定防洪和抗震设防标准;②提出防灾对策措施;③布置防灾设施;④提出防灾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2.详细规划阶段详细规划阶段,需要在规划中落实的防灾内容有:①总体规划布置的防灾设施位置、用地;②按照防灾要求合理布置建筑、道路,合理配置防灾基础设施。
3.城市防灾专项规划编制城市防灾专项规划的目的是落实和深化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一般与总体规划一致。
规划内容一般都比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丰富,规划深度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能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
【例题】城市防灾专项规划提出的防灾设施,其位置和用地应当通过()落实。
A.总体规划B.分区规划C.详细规划D.近期建设规划【答案】C第二节城市消防规划知识点一:消防安全布局1.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布局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危险化学物品的总量和密度;2)重大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应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带,不得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城市水系的上游或其他可能危及城市公共安全的地段:3)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设置一级加油站和大型天然气加气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加油加气混合站,不得设置流动站;4)高压输气管道和输油管道不得穿越城市中心区、公共建筑密集区和其他人口密集区;5)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危险化学物品,应与相邻用地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6)现有严重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应纳入近期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搬迁、改变生产性质、改变使用功能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在规划实施完成前,应采取临时性韵安全控制措施。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第2章

第二章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第一节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的对象是雨水和污水。
对雨水和污水采用不同的排放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大类。
知识点一: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雨水和污水统一由一套管道排放的排水系统分为直排式合流制和截流式合流制。
1.直排式合流制污水和雨水一样不经任何处理直接就近分散排放。
特点:工程投资较少,对城市水环境造成污染,一般在城市建设初期采用。
2.截流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是在直排式合流制基础上,沿排放口附近新建一条污水管渠,将污水截留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或输送到下游排放,雨水通过附属的溢流井仍排入原来的水体。
特点:在无雨天可以将全部污水截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或输送到下游排放,大大减轻城市水环境压力,且工程量相对较小。
当降雨量和污水量超过截流管的截流能力,多余部分的混合污水将从溢流井排入水体,仍然对城市水环境有影响。
知识点二:分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是指雨水和污水单独收集、处理和排放的排水系统。
根据雨水系统的完整程度,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
1.完全分流制雨水和比较清洁的工业废水由雨水管渠收集,就近排放;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收集,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或下游排放。
特点:污水不能不加处理就近分散排放,对保护城市水环境比较有利,但排水管渠工程量大于截流式合流制,一般在城市水环境要求较高,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城市采用。
2.不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只有完整的污水设施而没有完整的雨水设施的排水系统。
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有三种情况:一是早期的城市建设;二是降水量很小的城市;三是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城市。
【例题】污水和雨水一样不经任何处理直接就近分散排放的排水系统称为()。
A.直排式合流制B.截流式合流制C.完全分流制D.不完全分流制【答案】A第二节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了解)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和城市排水专项规划三种类型。
城市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给水工程8.1 在本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新建或扩建有污染的工程项目,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修建市政公用和其它工程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水源保护的规定,切实保护北江干流、西江干流、东平河、潭洲水道、顺德水道、东海水道、容桂水道等饮用水水源。
8.2 城市用水量和城市水资源之间应保持平衡。
对与其它城市或地区共享的水源,应进行区域或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8.3 配水管网应设置成环状,以提高供水安全的可靠性。
8.4 水厂用地应按规划期最高日给水规模确定,用地指标宜按表8—1规定控制。
水厂厂区内周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米的绿化地带。
表8—1 水厂规划用地指标建设规模(万地表水水厂用地5~10 0.7~0.510~30 0.5~0.330~50 0.3~0.1注:1.建设规模大的取下限,建设规模小的取上限。
2.地表水水厂建设用地按常规处理工艺进行,厂内设置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构筑物以及污泥处理设施时,可根据需要增加用地。
3.本表指标未包括厂区周围绿化地带用地。
8.5 供水加压泵站位置应结合给水系统布局、城市规划确定,宜与城市绿化用地相结合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用地控制指标宜按表8—2规定执行。
表8—2 供水加压泵站用地控制指标泵站规模(万m3/d)用地指标(m2·d/m3)5~10 0.25~0.2010~30 0.20~0.1030~50 0.10~0.03注:1、建设规模大的取下限,建设规模小的取上限;2、加压泵站设有大容量的调节水池时,可根据需要增加用地;3、本指标未包括站区内周围绿化地带用地。
排水工程8.6 在城市新建区域应采用分流制。
对于已形成合流制的建成区,应进行截流式合流制改造,并结合规划建设逐步改造成分流制。
8.7 污水处理应因地制宜,结合具体情况,对污水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对于水质要求高的河流,应预留污水深度处理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a
10
城市给水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城市总供水量
我国淡水拥有量占世界第六位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第88位
城市日用水总量以城市主生要活内、生容产提用水要量加上消防、市政用水
量计算。
★ 城市基础设施
一般情况下,平均★★每人城城总用市市水供排量6水水00—规规1划划000升/天。 ★ 城市电力规划 ★ 管线综合
★ ★
城管公 工共 业市线建 建电综筑 筑: :力合25规00— —划6800WW//MM22
24
a
24
城市供电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3、城市供电系统规划 – 1、城市电源及厂(站、所)址选择 • 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发电种类(水、火、风、核)
核电的优点。法:主40要%,内瑞容典提:3要6%,日本:17%
根据暴雨公式计算最大雨量,确定雨水管的走向、位置、管径
– 污水系统
★ 城市基础设施
确管定径污水厂、出★★水口、城城泵市市站供排的位水水置规规,确划划定污水管的走向、位置、
★ 城市电力规划
★ 管线综合
a
18 18
3城市供电工程
a
19
城市供电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供电工程 供电工程规划
电源工程——电厂、区域变电所(大于110KV) 输配电网络 输送电网——由电源接入的输送电设施
城市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a
1
第八章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概述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概念
概念—泛指由国家或各种公益部门建设经营,为社会生活和生产
提 通供、基供本水服、务排的水一、般 燃条 气件 、主的 供热非要、盈内电利容力行、业提电和要信设、施环。境其卫中生包、括城道市路防交
灾等。
•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工城作市流基程础设施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城专市项规供划水)→规控划祥规划→详细规划
主配电要网内高 低容压 压提配 配要电 电网网::122—01V0—KV1KV
★ 城市基础设施 确定用电量★指标城、总市用供电负水荷规、划最大用电负荷; 选择供电电★源;城市排水规划 确定变电站★位置城、变市电电等级力、规容划量、输配电系统电压等级、 敷设方式;★ 管线综合
高压走廊用地范围、防护要求。
26 26
城市供电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城市高压走廊的设置 – 与建筑的安全距离 – 与通信线路的距离
– 高压走廊的宽度 主要内容提要
• 城市高压走廊的布置原则
– –
短捷,但少转弯 不穿越城市中心
★
城市基础设施
– 减少与其他管线的★交叉城市供水规划
– –
安利全用距高离压走廊绿化★★
城市排水规划 城市电力规划
★ 城市电力规划 ★ 管线综合
9
a
9
城市给水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4、城市供水量的计算
– 城市用水定额
• 生活用水
200—5主00升要/人内天容提要
• 工业用水
• 消防用水 • 市政用水
根据★行业城不市同,基使础用方设式施不同,定额也不同
同一★★时间城城二次市市火供排灾水水,每规规次划划40升/秒的流量 街道★洒水城市1.电0—力1.5升规/米划2日 绿地★浇水管线1.综0—合2.0升/米2日
★ 管线综合
27
a
27
4城市通信工程
a
28
城市通信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通信工程主要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四个系统组成。
包含的内容:
各项通讯设施的标准和发展规主模(要包括内长容途提电话要、市内电话、电报、
电视台、无线电台及部门通讯设施);
邮政设施标准、服务范围、★发展城目市标、基主础要局设所施网点布置; 通讯线路布置、用地范围、★敷设城方市式;供水规划 通讯设施布局和用地范围、★收发城讯市区和排微水波通规道划的保护范围。
– (3,6,) ★ 城市排水规划
– –
1101,0,325,20,(603,30)★,500城KV市电力规划
★ 管线综合
22
a
22
城市供电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主要内容提要
★ 城市基础设施 ★ 城市供水规划 ★ 城市排水规划 ★ 城市电力规划 ★ 管线综合
23
a
23
城市供电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污水处理厂布局、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综合利用的措施
14
a
14
城市排水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1、城市排水系统规划
排水系统规划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全市性的排水方案、估 算排水量、布置排水管网、防洪堤等。
• 2、城市排水的成分 主要内容提要
– 生活污水 – 生产污水
– 降水
油脂、日用化工用品
→市政设计→用户使用 ★ 城市排水规划 ★ 城市电力规划
“七通一平” 指供水★、排管水、线供综电合、电信、供热、供燃气、道
路通,土地平整。
2
a
2
第八章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概述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涵盖的主要内容
1、城市供水工程(生活、消防、浇洒绿地)
23、、城城市市排供水电工工程程(雨水、污主水)要内容提要
12
a
12
2城市排水工程
a
13
城市供电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
雨水排放工程——雨水管、收集口、检查井、提升泵站、 排涝泵站、排放口、闸、堤坝等。
排水工程规划
污水处理与排放主—要—污内水容处提理厂要、污水管道、检查井、提
升泵站、排放口等。
★ 城市基础设施 确定排水制★度(城合市流、供分水流)规;划 划分排水区★域,城估市算雨排水水、污规水划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 排放标准;★ 城市电力规划 排水管、渠★系统管规线划布综局合,确定主要泵站及位置;
确定城市通★信的城发展市目基标,础预设测施通信需求; 合理确定邮★政、城电信市、供广播水电规视划等各种通信设施的规 模、容量;★ 城市排水规划 科学布局各★类通城信设市施电和通力信规线划路; 制定通信设★施综管合利线用综对策合与措施,以及通信设施的
11
a
11
城市给水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5、城市供水管网规划
• 基本要求
a、技术:足够的水压、水量
b、经济:管主道要短内、费容用提少、要施工方便
c、安全:事故、检修时,保障供水
• 管网形式 ★ 城市基础设施
abc、、、枝综环状合状★★:::
城市供水规划 城市排水规划
★ 城市电力规划
★ 管线综合
合理★选择城水市源并电进力行平规衡划;确定水厂的规模、容 任务 量 布; 置★给水管设线施和综管合网,满足用户要求;制定水源
和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内容
选择水源地;确定用水量标准,估算用水总量;确 定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净水方案、水厂制水能力、
输水管网布置、加压站以及水源地保护措施 5
a
5
城市给水工第程 八章
城出市排内入部河道中路合流★向沿城河市的截基流础管,设晴施天流向污水厂,大雨时溢 (成本居中,大雨★时有城污染市)供水规划 – 分雨(流水一制和次(污性未水投来分资发别成展流本方★★入高向各,)城城自污管染市市道少排电,,水力污污水水规规排厂划划入负污荷水小厂),雨水排入河流。
★ 管线综合
a
16 16
生产废★水 城基市本基无污础染设施
生雨产雪污冰★★★水雹
城城污市市染较供排严水水重规规,需划划要处理 城市电力规划
★ 管线综合
15
a
15
城市排水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3、城市排水体制
– 合流制 雨水和污水合流,用同一条管道排出
(成本低、污染,如主排向要污内水厂容则提加要大处理负荷)
– 截流式合流制
6
a
6
城市给水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2、城市供水系统的组成
• 取水工程:地地表下水水((主河井要、、湖内泉、)容水库提)要
• 净水工程:自来★水厂城市基础设施 加药混★凝、城沉市淀、供过水滤规、消划毒
• 输配水工程:供★★水管城城网,市市送排电至用水力户规规划划 ★ 管线综合
7
a
7
城市给水工第程 八章
3
a
3
1城市给水工程
a
4
城市给水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 给水工程规划
取水工程——主水要源、内取容水提口、要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的
一级泵站、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
净水工程★——自城来市水基厂、础输设送净施水的二级泵站;
输配水工★程——城从市水供厂至水用规户的划管网、水池、水塔、增 压泵站 ★ 城市排水规划
城市排水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主要内容提要
★ 城市基础设施 ★ 城市供水规划 ★ 城市排水规划 ★ 城市电力规划 ★ 管线综合
a
1717
城市排水工第程 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4、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内容
– 确定排体制
– 确定排水系统布置
集中式排水系统、分主区要式排内水容系提统 要
– 雨水系统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3、城市水源
– 城市水源的选择
• 水源选择
– 地下水:大卫口生井、(主方2—便要1、2米成内)本容、低深提井要(300米以上)
– 地表水:水源丰富、易污染、成本高
★ 城市基础设施 • 应–注地意下的水问采题水量★应小城于总市储供量 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