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岗位上岗资格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特殊作业人员是指在一些危险、特殊环境中从事工作的人员,例如高空作业人员、化学品处理人员等。

由于特殊作业的性质以及环境的特殊性,必须对这些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他们的安全,保护他们的健康。

本文将就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二、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特殊作业人员管理的核心原则是安全第一。

在任何情况下,特殊作业人员的安全都是最重要的,不得以任何理由牺牲安全。

2. 预防为主: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应以预防为主,通过提前的准备和培训,尽量避免事故和危险的发生。

3.全员参与:特殊作业人员管理不仅是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个特殊作业人员的共同责任。

每个特殊作业人员都应对自己的工作安全负责,积极参与各项安全措施。

4. 管理与服务并重:特殊作业人员管理不仅仅是对他们的管理,更应该是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

管理部门应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三、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 选拔与培训(1)选拔标准:特殊作业人员的选拔应根据其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进行,同时考虑其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

选拔标准要严格,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2)培训机制:特殊作业人员在担任岗位之前,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

培训内容包括工作技能、安全知识、应急处理等方面。

2. 安全操作规程(1)规程建立:针对特殊作业人员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他们按照规程开展工作,减少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规程培训和执行:对特殊作业人员进行规程培训,并在工作中进行检查和督促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3. 安全设备与防护(1)设备配备:根据特殊作业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防护服等,确保特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2)防护措施:针对特殊作业的危险性,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防护网、安全绳等,确保特殊作业人员的工作安全。

4. 安全检查和评估(1)定期检查:定期对特殊作业场地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2024年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范文(二篇)

2024年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范文(二篇)

2024年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范文为了加强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和管理,实现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制定以下制度:1、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十八周岁以上,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健康,具备本工种作业所需的文化程度和安全技术专业的知识及实践经验。

2、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市劳动部门发给的有效操作证者方可上岗作业。

3、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复审,体检视力无色盲、无听觉障碍、无高血压、心脏病、眩晕、特发性昏劂的疾病,无妨碍本工种的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4、未经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人员,严禁上岗作业。

5、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相应稳定,变换工作场所必须进行场地变换教育。

2024年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范文(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殊工种的需求日益增长。

但受限于这些特殊工种本身的特殊性和风险性,对从业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2024年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开始实施。

这一制度的出台,将对特殊工种从业者的资质、技能和责任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在从业过程中更加专业、安全、负责。

首先,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将对从业者的资质进行严格评估。

特殊工种的从业者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持证上岗资格。

这一制度的出台,将有效地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让他们具备更好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

只有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的专业从业者,才能够从事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将对从业者的技能进行全面评估。

特殊工种的从业者需要通过实操考核和技能竞赛,以验证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技巧。

这一制度的出台,将有效地提高从业者的工作表现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加熟练、高效。

只有技能过硬的从业者,才能够胜任复杂和风险较高的工作,并获得公众的信任和认可。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特殊作业人员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或职业中从事特殊任务的人员,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障特殊作业人员的权益,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建立一套完善的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本文将就特殊作业人员的分类管理、培训与考核、安全保障和心理疏导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特殊作业人员的分类管理特殊作业人员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如高空作业人员、深海潜水员、辐射作业人员等。

根据不同类别的特殊作业人员的工作特点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安全规范。

同时,还应设立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职业资格要求,确保特殊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二、特殊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为了保证特殊作业人员能够胜任工作,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和考核。

培训内容应包括特殊作业技能、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方式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以评估特殊作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工作表现。

三、特殊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特殊作业人员面临的风险较大,对其安全保障措施的要求也更高。

首先,需要为特殊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带等。

其次,特殊作业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身体状况适合从事特殊作业。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处理特殊作业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四、特殊作业人员的心理疏导特殊作业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如高空作业的高度恐惧、深海潜水的孤独感等。

因此,需要为特殊作业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特殊作业人员调整好心态,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状态。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特殊作业人员的权益和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特殊作业人员的分类管理、培训与考核、安全保障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全面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特殊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安全性。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模版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模版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模版一、引言特殊作业人员是指在特殊环境、特殊条件下从事工作的人员。

为了保障特殊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工作效率,制定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特殊作业人员的行为,确保其遵守相关规定,从而保障特殊作业人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特殊作业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人员:高空作业人员、高温作业人员、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爆破作业人员等。

三、特殊作业人员的职责和义务1.特殊作业人员应服从上级的指挥和管理,执行相关安全规定和工作流程。

2.特殊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3.特殊作业人员应遵守现场纪律,不得擅自离岗或替他人代班。

4.特殊作业人员应互相配合,共同维护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作业顺利进行。

四、特殊作业人员的管理1.特殊作业人员应在相关工作前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能够胜任特殊作业的要求,不得患有重大疾病或有感染疾病的风险。

2.特殊作业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持证上岗。

3.特殊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状况符合特殊作业的要求。

4.特殊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5.特殊作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检查和考核,确保其在特殊作业中的安全行为符合规定。

6.特殊作业人员应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及时反馈工作中的问题和意见。

五、特殊作业人员的奖惩措施1.特殊作业人员如果发现他人存在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应立即报告,并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口头警告或书面警告。

2.特殊作业人员如发生安全事故或质量问题,经调查属实后,可给予相应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停工整改、降级、解除劳动合同等措施。

3.特殊作业人员如遵守安全规定、具备卓越表现,可给予表彰奖励,包括但不限于表扬、奖金、晋升等。

六、特殊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1.特殊作业人员应定期接受体检,确保身体状况符合特殊作业的要求。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范本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范本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由于某些职业存在风险性和特殊性,为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保护公众安全,有必要建立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

二、适用范围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适用于以下职业范围:危险化学品操作员、建筑高处作业人员、起重机械操作员、特种设备操作员、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电梯维修工、电焊工、消防员等。

三、持证上岗要求1. 具备与所从事职业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2. 符合国家、地方有关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的相关要求;3. 通过特殊工种持证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4. 持有健康证明,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从事特殊工种所需的体能和心理素质要求;5. 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

四、持证考试1. 持证考试采用全国统一标准,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2. 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操技能考试,要求考生对职业相关法规、操作规程、安全知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握;3. 考试合格后,由主管部门颁发特殊工种持证上岗证书。

五、证书管理1.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证书为有效证明,必须随身携带;2.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证书有效期为三年,过期需要重新参加持证考试;3. 对于持证人员,主管部门将定期进行复审,对其从业情况进行审核,确保持证人员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4. 对于违反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持证人员,主管部门将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吊销证书、暂停执业以及追究法律责任等。

六、宣传与推广1. 主管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大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于持证人员的认可度;2. 职业教育机构将加强与主管部门的合作,提供相关培训课程,帮助从业人员提升技能;3. 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活动等形式,增强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制度监管1. 主管部门将建立健全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的监管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2. 相关职能部门将加强对持证人员从业情况的监督,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3.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对发现的持证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确保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的执行效果。

特殊岗位人员及证照管理规定

特殊岗位人员及证照管理规定

特殊岗位人员及证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本规定旨在规范特殊岗位人员的招聘、管理及证照的办理和管理工作,确保特殊岗位人员的身份真实、资质合格,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安全。

第二章招聘与资质第一条招聘条件特殊岗位人员应满足以下条件:1. 具备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 无不良行为记录。

第二条资质认证特殊岗位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资质认证,认证机构应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第三章证照办理第一条证照种类特殊岗位人员的证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1. 职业资格证书;2. 任职资格证明;3. 健康体检证明。

第二条证照办理程序特殊岗位人员的证照办理程序应包括以下步骤:1. 填写申请表;2. 提供相关材料;3. 经审核合格后,照;4. 领取证照。

第四章证照管理第一条证照持有人义务特殊岗位人员应自觉履行以下义务:1. 妥善保管证照,不得私自转让、出租或乱丢乱放;2. 定期进行证照更新或复审。

第二条证照失效与挂失1. 证照失效的情况:- 证照过期;- 特殊岗位人员违法违纪;- 不再从事特殊岗位工作。

2. 证照挂失的情况:- 证照丢失或损毁。

第五章处罚与奖励第一条违规处理特殊岗位人员若违反规定,应依法进行相应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暂停执业资格等。

第二条优秀表彰对在特殊岗位上表现突出的人员,可以进行优秀表彰,包括但不限于嘉奖、奖金等。

第六章附则本规定的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备注:以上为特殊岗位人员及证照管理规定的基本内容,具体实施细则和流程等,可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制定。

特殊岗位人员管理制度

特殊岗位人员管理制度

特殊岗位人员管理制度第一条绪论为规范特殊岗位人员的招聘、管理和培训工作,保障特殊岗位人员的权益,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岗位人员管理的意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特殊岗位人员的招聘、管理和培训工作。

第三条定义特殊岗位人员,指因其从事工作的性质、环境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特殊管理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保安、驾驶员、机械师等。

第四条招聘1. 招聘条件:特殊岗位人员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招聘条件,同时具备岗位要求的相关专业技能。

2. 招聘程序:根据招聘需求,进行选拔、考察、面试等程序,最终确定招聘人员。

3. 招聘信息公开:招聘信息应当合理公开,确保公平、公正。

第五条管理1. 岗位安排:根据特殊岗位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合理安排岗位,明确工作职责。

2. 培训要求:对特殊岗位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

3. 人员考核:定期对特殊岗位人员进行考核,根据绩效情况给予奖惩措施。

4. 人员待遇:保障特殊岗位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第六条培训1. 培训计划:根据特殊岗位人员的实际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贴近实际工作。

2. 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外派培训、在线培训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效果。

3. 培训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查漏补缺,提高培训质量。

第七条监督1. 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监督特殊岗位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行为规范。

2. 监督措施:对违反规定的特殊岗位人员进行处理,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

第八条法律责任违反本制度的人员将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处理。

第九条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特殊岗位人员管理制度修订后,适用于全体特殊岗位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一、导引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从业行为,保障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管和管理而制定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要求、培训与考核、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管理,并明确违规行为的处理措施,以确保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工作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高空作业、起重作业、爆破作业、焊接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

三、资质要求1. 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特种作业证书,且证书应在有效期内。

2. 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四、培训与考核1. 特种作业人员应接受全面的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培训。

2. 培训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设施,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3. 特种作业人员应定期参加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4. 考核合格的特种作业人员可取得相应的证书。

五、安全操作规程1. 特种作业人员在进行特种作业之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并确保所有的安全设备和工具完好无损。

2. 特种作业人员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且保持清醒,不得在特种作业期间饮酒或服用精神药物。

3. 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忽视安全规定。

4. 特种作业人员发现安全隐患或意外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上报。

六、违规行为处理措施1. 对于未取得相应证书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一经发现,立即停止其作业并进行相应的追责处理。

2. 对于证书过期或者未按照规定参加培训和考核的特种作业人员,将暂停其作业资格,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重新参加培训和考核才能恢复作业资格。

3. 对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特种作业人员,将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工等。

4. 对于发生事故的特种作业人员,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并对其作业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

七、监督与检查1. 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培训机构和考核机构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机关或相关机构
国家颁发叉车操作资格证
9
保安
保安上岗技能培训
劳动机关或相关机构
国家颁发保安上岗资格证
5.1.2内部特殊岗位上岗要求
序号
特殊岗位名称
培训内容
鉴定机关
须具备资质
1
试电工
基本电力知识、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2
铣床工
铣床操作与维护、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5.3.2内部特殊岗位从业人员,由管理部统一组织考试并鉴定上岗资格。
a、考核分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测试两部份进行,各占总分的50%。
b、考核总分60分(含)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如果第一次考核不及格者,可以给予一次补训,但补训仍未及格者,则须由管理部安排调往其它普通岗位。
C、凡考核合格者,由管理部统一颁发《上岗证》。
5.2.2内部特殊岗位从业人员,由管理部统筹安排相关技能培训。
a、培训内容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两个部份。
b、内部特殊岗位培训由管理部组织内部讲师进行授课,凡内部特殊岗位从业人员均应参加相关课程培训。
5.3技能考核与上岗资格鉴定
5.3.1法定特殊岗位从业人员,由劳动机关或具相关劳动技能鉴定资格之机构进行技能考试与鉴定。合格者颁发相关上岗资格证书。
国家颁发之电梯操作资格证
4
仪校工程师
仪校人员上岗技能培训
劳动机关或相关机构
国家/顾问公司颁发之仪校资格证
5
报关员
报关员从业资格培训
劳动机关或相关机构
国家颁发之报关证
6
会计
会计从业资格培训
劳动机关或相关机构
国家颁发之会计证
7
司机
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
劳动机关或相关机构
国家颁发机动车驾驶证
8
叉车司机
叉车司机从业资格培训
1.目的
为规范公司特殊岗位管理,确保员工技能水平与上岗资质,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涉及之特殊岗位。
3.定义
特殊岗位:本公司特殊岗位共分两种:
A、法定特殊岗位: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上岗资格有特殊规范的岗位。
B、内部特殊岗位:公司质量管理活动具有特殊影响的关键工种或关键岗位。
4.职责
4.1管理部(指管理一部及管理二部):负责公司特殊岗位的培训、考核、资格鉴定之统筹及相关记录的保存。
10
超声波
超声波机操作与维护、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11
烧焊工
烧焊操作、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12
喷油工
喷油操作、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13
磨光工
磨光机操作与维护、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14
5.4上岗操作
所有取得内部上岗资格证之员工,均须配证上岗。未获上岗资格者不得上岗。
5.5资格年审
5.5.1法定特殊岗位从业人员,依政府规定办理年审。
5.5.2内部特殊岗位从业人员,由管理部安排时间统一进行年审。年审标准:
a、所属年度内操作事故低于2起。
b、通过管理部组织的特殊岗位从业资格年审考核。(年审考核标准同5.3)
5.5.3凡内部特殊岗位年审合格者,由管理部统一颁发新一年度之《上岗证》。
6.记录存盘
所有培训记录、上岗资格证影印本、考核数据均由管理部统一保留存盘。
7.相关文件

8.质量记录
编写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写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上岗证》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7
装模工
冲床与油压机操作与维护、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8
画花技工
绘画颜料调配技巧、绘画常识、质量管理、产品常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序号
特殊岗位名称
培训内容
鉴定机关
须具备资质
9
开料工
切割机/砂轮机操作与维护、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司炉工
司炉操作与维护、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15
车工
车床操作与维护、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16
QE工程师
QE知识、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17
品检员
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5.2技能培训
5.2.1法定特殊岗位从业人员,依规定在劳动机关或具相关劳动技能鉴定资格之机构接受相关技能培训。
4.2相关部门:协助特殊岗位人员上岗技能培训、考核。
5.内容
5.1岗位要求
5.1.1法定特殊岗位上岗要求
序号
特殊岗位名称
培训内容
鉴定机关
须具备资质
1焊工Leabharlann 焊工上岗技能培训劳动机关或相关机构
国家颁发之电工证
2
电工
电工上岗技能培训
劳动机关或相关机构
国家颁发之电工证
3
电梯操作工
电梯操作工上岗技能培训
劳动机关或相关机构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3
钻床工
钻床操作与维护、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4
包装机操作工
包装机操作与维护、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5
啤工
啤机操作与维护、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公司颁发之上岗证
6
旋压工
旋压机操作与维护、质量管理、产品常识、安全管理
管理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