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异同及斯金纳

合集下载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

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

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

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

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

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着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Pavlov,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教育心理学备考指导之:巴甫洛夫“应答性行为”与斯金纳“操作性行为”辨析

教育心理学备考指导之:巴甫洛夫“应答性行为”与斯金纳“操作性行为”辨析

教育心理学备考指导之:巴甫洛夫“应答性行为”与斯金纳“操作性行为”辨析大部分考生在复习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时,经常会觉得学习理论涉及的理论多、人物也多,尤其是行为主义流派的几位心理学家,有实验、有理论、经常让人感到很吃力。

今天中公教育湖南教师招聘网任慧琴老师就跟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行为主义的两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与斯金纳,并对他们的理论加以梳理与辨析。

巴甫洛夫的理论名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理论名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两者都是条件反射理论,可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区分呢?这个问题的解答可以从斯金纳对行为的分类中得到解答。

斯金纳将人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巴甫洛夫研究的是应答性行为,而斯金纳自己研究的是操作性行为。

如何来区分这两类行为呢?其实我们可以从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的实验中找到答案。

巴甫洛夫所做的实验是狗对于铃声的条件反射实验:狗一开始对铃声没有任何发应,仅仅是引起了狗的注意,而随后持续不断地将食物和铃声结合反复呈现给狗,一段时间后,狗听到铃声以为会有食物,就开始流唾液了,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再来看看斯金纳的实验,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一只小箱里,小箱里有一个杠杆,按一下杠杆就会弹出一粒食丸,小白鼠偶然间按压了杠杆并获得了食丸,此后小白鼠按压杠杆的次数越来越多。

上述两个实验都在描述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所不同的是,巴甫洛夫的实验可以概括为:刺激——反应的过程;而斯金纳的实验可以概括为反应——强化的过程。

相比较而言,斯金纳所研究的操作性行为要比巴甫洛夫研究的应答性行为更具自发性,是自发的做出某个行为(小白鼠按压杠杆),然后得到强化(获得食丸),此后这种自发行为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小白鼠按压杠杆的概率增加)。

巴甫洛夫研究的应答性行为相比较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就比较被动,狗一开始对铃声没有任何反应,只是随后将食物和铃声同时呈现给狗,一段时间后,狗才对铃声有了反应(流唾液),即条件反射建立起来。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答:首先他们研究的都是外部刺激和主体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其次,见以下表格
操作性条件反射:
小狗学会给人作揖
当小狗遇到客人来的时候,回又摇尾巴又高兴的跳来跳去,有时甚至高兴的举起两只前爪作揖;当小狗表现出作揖动作后,客人便给小狗喜欢吃的食物作为奖赏;如此反复多次呈现后,小狗见得客人后作揖的行为频率便会增加了,经过不断的强化,小狗便学会了给人作揖;
经典性条件作用:
学生考试焦虑的形成
学生会对家长和教师的批评感到害怕,从而产生焦虑;如果学生考试失败后,家长和教师不会对其做出不良反应,学生是不会产生焦虑的,但是,当学生考试失败后,家长和教师对其进行惩罚和批评,学生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这两种刺激经反复多次配合作用于学生是,就会使学生产生了一考试,就会产生焦虑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

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

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

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

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

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着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心理学课后题答案第一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2)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包含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2.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表 1-1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时间心理学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思想结构主义心理学冯特主张实验自察法(即实验的自我察见解)铁钦纳( E. B. Titchener)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 W. James)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单研究心理杜威( J. Dewey)的主观方面,并且重视心理的客观方面——外显行为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J. B. Watson)以为心理学一定是对于行为的科学,重申对行为的训练和加强(reinforcement )。

这是 20 世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派别。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 M. Wertheimer )重申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考夫卡( K. Koffka)精神剖析心理学弗洛伊德( S. Freud)假如说结构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19 世纪末常行为的剖析,那么精神剖析则重视异样20 世纪初行为的剖析,并且重申心理学应当研究无意识现象。

20 世纪 50 认贴心理学皮亚杰( J. Piaget)模拟人脑、主张认知加工。

着力研究智慧年月以来的性质,以为智力的实质就是适应。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 A. H. Maslow )被视为心理学的“第三种权力”。

侧重于人品方面的研究,重申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章1.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科学的心理观以为,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应。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

(1)经典条件反射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斯金纳提出的。

(2)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以及尝试-错误说的区别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以及尝试-错误说的区别

相同点:都是刺激与反应建立联结的过程
异同点: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中是主动接受刺激与反应建立联结,实验中猫无意中发现了食物,但下次又不知道在哪里,通过不断的反复尝试错误吃到食物。

强调学习是渐进盲目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是主动接受刺激与反应建立联结,实验中老鼠无意间发现食物,发现后是知道位置的,发现老鼠加强拨动踏板的行为才会获得更多的食物。

强调强化是增强学习的手段。

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被动接受刺激与反应建立联结的过程。

实验中将食物放在狗的面前,狗就会分泌唾液,下次将食物放在狗的面前并且摇铃铛,狗会分泌唾液,再下次开始不见食物在狗面前摇铃铛,狗会分泌唾液,如果等来了食物,就建立了联系,如果等不来食物,则下次只摇铃铛不见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

因此,实验中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强调后天学习是在特定条件下建立联结,也就是说学习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情况下获得。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斯⾦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交流分享:今天和同事交流过程中了解到条件反射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之分,他们有⼀定的区别,联想到上海⾼考试题曾经考过类似试题。

1.经典条件反射及其特征经典条件反射(⼜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个刺激和另⼀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如图)。

经典条件反射具有获得、消退、恢复、泛化四个特征,它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有区别,⼜有相似之处。

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如将声⾳刺激与喂⾷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的唾液分泌反应。

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唾液分泌的狗,在⼀段时间听到铃声⽽不喂⾷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唾液分泌反应。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然恢复作⽤。

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也会产⽣反应。

"⼀朝被蛇咬,⼗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2.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亦称“⼯具性条件反射”。

是由美国⾏为主义⼼理学家斯⾦纳20世纪30年代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创⽴的实验⽅法。

他为研究动物的学习⾏为,采⽤精确的测量习得反应技术,设计了⼀种由动物进⾏操作活动的实验箱(通常称斯⾦纳箱),⽤来测定动物完成压杆或按键活动的特定反应。

除了可训练⼤⿏,还可训练猫、家兔和猕猴等实验动物进⾏该项操作。

可分为⾷物性和防御性两种形式。

斯⾦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纳箱中进⾏的。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2
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由美国心理学家斯 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 改变。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 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 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 关。
实用文档
斯金纳实验
实验过程;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 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 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 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 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 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 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 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 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 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 作。
实用文档
经典事例
红花奖励
小狗作揖
实用文档
适当惩罚
3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联系
A.两者都需要强化才能建立起来,并且都有消退抑 制和自然恢复现象。 B.两者都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如果一种条件 反射已经巩固,再用另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原来
的刺激结合,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发射。
C.两者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第六组
实用文档
目录
Content
又是一年蝉鸣时
定义 事例 两者联系 两者区别
实用文档
1
经典性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 (又称巴甫洛 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 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 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 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 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 反应。
实用文档
巴普洛夫实验
实验过程: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 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 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 激,及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 刺激,如铃响,这条狗就会逐渐“学 会”只在有铃响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 泌唾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21年,郭任远发表《取消心理学上的本能说》。此文震 惊世界心理学界,当时,郭任远还只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
• 郭任远的两项震惊心理学界的实验研究——“鸡啄食的动 作不是天生的”和“猫吃老鼠不是本能”。
鸡啄食实验
• 实验方法:首先把鸡蛋壳弄成透明,然后进行孵化,在孵化的过程中 对小鸡胚胎的活动进行观察。
• 在观察中发现,蛋内的雏鸡由于呈倦卧姿势,雏鸡的每次心脏跳动都 会推动它的头点了一下,由此形成了小鸡点头的习惯,小鸡孵化出来 后,初期这一点头的习惯还保持着,当它点头时的嘴碰到地面偶然地 啄到米粒时,这就受到了强化,由此就形成了小鸡啄米粒的条件反射。
• 因此,郭任远认为,一般人认为小鸡一出生就有啄食的“本能”是错 误的,啄食的动作不是“本能”,而是在胚胎中学习的结果。
条件刺激多次单独出现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共同点
• 1、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需要通过强化才 能建立起来,并且都有消退抑制和自然恢复现象。 • 2、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可以建立多级条 件反射。如果一种条件反射已经巩固, 再用另一个新的中 性刺激与原来的刺激结合, 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反射。 • 3、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有泛化和分化现 象。
不同
经典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5 接受强化 有机体是被动地接受强化, 有机体要学的反应需要它自己 的性质 强化的主动权是掌握在实 去寻找, 只有通过有机体的操 验者的手里 作活动才能得到强化, 它的主 动性较强。 6 可观察到 的行为变化 7行为消退 的方式 被试特定行为的出现 被试行为反应的速度、力量、 同世界实验
• 实验方法:郭任远让人将一只猫和一只小白鼠从小同居在 一个笼子里,人工饲养长大。 • 结果发现猫和老鼠相处得非常融洽,猫捉老鼠的本能不见 了。学生们还拍了一张白鼠骑在猫身上的照片,刊登在美 国《比较心理学杂志》上,轰动美国,引为奇闻。 • 该实验认为,猫捉老鼠不是本能,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 1)及时强化正确答案。 • 2)使学生得到积极强化。 • 3)尽可能多地完成作业。 • 4)循序渐进地学习。 • 5)设计一系列强化列联。
• 6)提高了教学效果。
• 7)学习时手脑并用,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程序教学
• 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教材内容加以编排,使教学过 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也 就是程序教学模式。
不同
经典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1 刺激方面 2 反应方面
刺激在行为之前呈现,刺激引 刺激物在行为之后呈现, 刺激 发行为。 强化行为。 有机体的反应是天生就有的 反应是后天塑造起来的
3 强化的时 刺激物作为一种强化, 它在行 强化是在特定行为出现之后, 间先后 为之前就已经被呈现, 它是用来 目的是为了让被试学会实验者 引发特定的行为 所期望的特定的行为反应。 4 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 是不 的操作水平 随意的。 往往有高级的神经系统参与活 动中, 是一种随意的行为
• 采用机器教学必须把教学内容编成程序输入机器,因此, 机器教学就是程序教学,但程序教学不一定要用机器。
程序教学原则
• 一、积极反应原则 • 二、小步子原则
• 三、即时反馈原则
• 四、自定步调原则
• 五、最低错误率原则
程序教学的模式
• 经典程序教学模式——直线式模式 • (斯金纳首创)
• 在这一流程里, 教师把材料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 每一步一个项目, 内容很少。系列的安排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Skinner,Burrhus Frederick
• B. F.斯金纳 ---《迷信的鸽子》
斯金纳认为,人们之所以会迷信是因 为他们相信迷信行为和某些强化的结 果之间存在联系,虽然实际上两者并 不相关。
非关联性强化。
实验过程
• 被试:8只鸽子 • 实验条件:食物分发器被设定为每隔 20秒落下食丸,不管鸽子做了 什么,每隔 15 秒它将得到一份奖励。 • 实验过程:让每只鸽子每天在实验箱里待几分钟,对其行为不作任何 限制。在这期间,每个15 秒强化自动出现。几天后,记录鸽子在箱 中的行为。 • 实验结果: 8 只鸽子中的 6 只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反应,如转圈、摇摆、 啄击。
中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郭任远
• 早在1920年,他在美国加 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心理学系读书时,最早提 出了“反本能说”,该学 说曾震动了整个欧美心理 学界。 • 他是我国现代心理学的拓 荒者,创建了我国第一个 心理学院——复旦大学心 理学院。
• 郭任远主张行为学派的理论,终身反对本能论,反对心理 学上的遗传。
教学机器
• 教学机器是一种外形像小盒子 的装置,盒内装有精密的电子 和机械仪器。
• 教学材料分解成小程序。 • 每一个步子就是一个框面,学 生正确回答了一个框面的问题, 就能开始下一个框面的学习。
教学机器
• 原理:
• 1、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 2、 强化理论学说
教学机器
• 斯金纳认为,课堂上采用教学机器,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相 比较有许多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