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心》看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文心》中的语文教育理念和思想

浅谈《文心》中的语文教育理念和思想

浅谈《文心》中的语文教育理念和思想摘要:《文心》中体现的教学目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没有语文,便会变得索然无味。

语文教育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着重体现,也让学生养成了自学的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学习素养。

关键词:阅读写作语文教育《文心》是1933年由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教育家合作撰写的指导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

它开创性地运用小说体裁来叙述学习国文的知识和技能。

小说最初由两人轮流执笔,在他们主编的《中学生》杂志上连载,后集结成册,于1934年6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由于其形式新颖,借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将中学的语文知识和理论穿插其中,既深入浅出,又生动有趣,受到了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学生的一致好评。

《文心》这部小说将语文教育融于学生生活之中。

它从初中生周乐华、张大文等升入初中的第一天写起,到他们这一级毕业前最后一次国文课结束,共32回。

《文心》记录了这群初中生在三年初中生活中有关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主要围绕如何阅读和写作,讲授了文言文、白话文、语法、修辞、诗词、小说、日记、书信、读书笔记、戏剧、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语文知识和文学问题,展现了整个初中阶段语文教与学的过程。

用三十二节连缀成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和故事,让我读起来也感觉兴趣盎然。

它其中所蕴藏的中学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也对我有很大启发。

一、语文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展示《文心》通俗地来讲,是一本讲阅读和写作的书。

它在叙述的过程中,把读法和作法打成一片,使读者明白读书与作文的相互关系,把读写知识和读写技能打成一片,使读者不但有所“知”,而且懂得怎样“做”,从而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书中给我们穿插讲述了各种文体的基础知识(小说、戏剧、诗、词)还有文学史方面的知识,甚至包括修辞、语法、语感等。

分成各个章节,条理清晰。

阅读和写作几乎构成了那个时期中学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

关于阅读的知识和技能贯穿始终。

这本书里第一节“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就把阅读技能的指导贯穿其中。

《文心》读书心得范文体会范文精选5篇

《文心》读书心得范文体会范文精选5篇

《文心》读书心得范文体会范文精选5篇去年多个简书大神安利的这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畅销书,好奇了这么久,我终于读了!它用小说的形式讲阅读与写作的入门与进阶,读起来生动有趣,也让我了解1930年代的学校生活是什么样儿的。

这本书的主角是两个初中生,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家长、老师又是如何引导他们自己去给出答案的和很多优秀的现代文学一样,这本书给我震撼最大之处在于,从字里行间读出的自强不息,和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以前读胡适、唐德纲,在那个动荡的局势下,西南联大在一次次搬迁下坚持开课,老师没有工资,学生也习惯了敌军轰炸……虽读得如临其境,但始终隔着一层,似乎伟人所为是顺理成章的。

而《文心》中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第一次从学生这种小人物的视角去审视,去思考,我应该怎样去面对残酷的现实。

阅读目的:承前启后的年代,他们对于古文和白话文学习的看法,他们对于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的训练方法。

阅读姿势:快速阅读。

内有一些名家文章讲解时,可翻看原文学习。

遇到一些和自己学习方法有区别之处,停下来思考,做笔记。

推荐度五星有时候会感觉小时候看过的书还是太少了,尤其是经典古籍类的书,长大后写文章经常会感到肚子里墨水总不足,文字间的灵气是有的,可惜底蕴就差了些,这个大抵和儿时读过的古籍偏少有关。

因为儿时尤其是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读过的书,会在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迹,而那时候脑子记性也是最好的,加之这个阶段一直是处于写作的学习高密度期,学以致用的机会就比较多。

初中时其实我也读了不少书,不过现在想想很多一部分是现代文学,其中港台文学就很多,特别是那个时期很流行香港的武侠和警匪文学,这也是累积一个人文字气息的基础吧。

中华文字的精练,当代人是很难超越古人的。

小时候因为父母读书都不多,家里也就没有什么高质量的藏书,我的大部分阅读都是在我舅舅家搜罗的,后来就到家门口的小巷间借书摊里流连忘返。

那个时候还很流行摆个借书摊,几毛几分的借书,居然也能养活一个人吃上饭,心里想那个时候的人兴许还是比现在的人更爱看书吧,现在连市图书馆免费借书都鲜少有成年人流连其中。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作文,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会写作文,越写越爱,不会写作文,提起就头疼。

今年我带三年级,这是孩子们的作文起步阶段,我期望班里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好这第一步,顺利踏入作文之门,故难免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中特别关注与作文有关的一切,也常思索琢磨,常探讨交流,但也常存疑惑。

一次偶然之机,办公室老王老师推荐我读《文心》一书,这一读,真有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之感。

《文心》是夏丐尊、叶圣陶两位先生评多年教学经验,用故事的形式讲解了“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

陈望道先生在《序》中赞道:“的确是一本好书。

”“我想中学生得到此书,一定好像逢着什么佳节得到亲眷特地为自己备办的难得的盛馔。

”“这里罗列的都是极新鲜的极卫生的吃食。

”朱自清先生也说:“书中将读法与作法打成一片,而又能就近取譬,切实易行。

不但指点方法,并且着重训练……”这应该就是名人代表作吧。

展卷一读,果然,有点像小说,背景是30年代H市第一中学,主人公是学生大文和乐华,还有国文老师王先生和乐华的父亲枚叔等;但又不完全是故事,32节,每一节都是在讲一个国文中关于读或写的知识点……就这样,让读者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上课、讨论、聊天、演讲、鉴赏等,(似乎书中的人物所做的一切都是学习,似乎在哪里都可以学习。

那虽是一个贫苦的时代,是一段纷乱的岁月,)作文的原理就在这娓娓而谈中通俗易懂地展现。

如作文应该让学生感到实际的需要,应该是心中先想到内容再拟题目,作文中的用词要准确,就必须反复地推敲琢磨同义词的细微差别,文章也会住进“病院”,需要“诊断、治疗”,读书的选择、诗歌的类别和特点、戏剧的创作、朗读的规则方法,写字的标准等无一不透彻,绝非我这三言两语可以说清,它是一套完整的体系,让我们深思。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作文同生活、说话、工作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

是的,作文不应该是为了完成那一学期7、8次的任务,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学生实际需要,让他们写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一世文心叶圣陶观后感

一世文心叶圣陶观后感

初读《文心》总有着一种在学校学习的感觉。

因为书中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写作的基础,每读一小节,就像上了一堂语文课。

书中的内容全面且细致,读完之后,让人有一种学习上的突然顿悟,哦,原来自己平时的写作毛病书中早已说到,那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自己经常所犯。

就是这样,通读一遍《文心》最大的收获就是,让自己对自己所写的东西有了清晰且深入的认识,更让自己对人生中的学习有了更多的感悟。

作者说,读书的目的在于收获其内容意趣。

这看似一句普通的话,却指出了我们大部分人平时读书所犯的毛病,为了读书而读书,看完也就忘记了。

想要读书有所收获,就要注意文章的内容带给我们的思考,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所触发。

什么是触发呢?作者在书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触发就是通过书中的内容,去延伸自己的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自己的所感所想,自己思考的这些内容,恰恰是写文章的关键部分。

此外,触发更是建立在我们自己的学习能力上,传统的思想总是认为知识是通过学校学习来获取的。

但是作者告诉我们,知识的提高与生活的改进本身并与学校没有太大关系,这就好比会学习的人无论是否在学校,他们都能获取知识,如此看来,触发更是对自我学习能力的一种高要求。

总结来说,若要写出好文章,需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最最重要的当然是要多多练习。

因为只有练习才能记录下我们学习过程中的触发,而不断的记录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这就好比我们做饭,明明是一样的原材料,大厨做的永远比我们普通人要香。

正是因为大厨在烹饪的过程中,对于火候、时间等比我们普通人有着更丰富的经验。

《文心》对当下语文作文教学的启示

《文心》对当下语文作文教学的启示
- 曩
萋 誊 誊 誊 曩 善 囊 誊 垂 ≮ 零 墨 未
j 蔓 薹 叠
《 文 心 》对 当 下 语 文 作 文 教 学 的 启 示
张 群
( 扬 州大学 文学 院 , 江苏 扬 州 2 2 5 0 0 2 )
摘 要 : 2 0 世 纪3 0 年代夏 丐尊和叶 圣陶两位先 生合 著《 文心》 , 以故事的 形式展 示了他 们的语 文教 学思 想 , 影响 深远 。 《 文 心》 尤其 重视写作教 学 , 为我们提 供 了很 好的 范本 , 对 当下语 文写作教 学具有 重要 的启发 和借鉴作 用。 广大语 文教 师在进行 作 文命题 时要 贴近 学生 的生活 实际 ; 引导 学生 积极参 与生 活 , 广泛积 累写 作素材 ; 培 养 学生触发 的功 夫 ; 将 阅读 和 写作 结合 起
语 文教学 的经验 , 他 们轮 流执笔 , 每 月在《 中学 生》 杂志 上发 表一篇或几篇 文章 。 专 门跟青少 年谈读和 写的问题 。一 年半 之后 连载 完成 , 1 9 3 4 年6 月开 明 书店结 集 出版 了单 行 本 , 题
名为《 文心 》 , 陈望道先生 和朱 自清先 生为其写 了序 。《 文心》
让学生 望而却 步 , 兴趣大 减 。学 生 为了应 付交差 , 只能胡 编
乱造 , 无 病呻吟 。其实这种 现象在 当下的作文 教学实践 中仍 较普遍 。受应试 教育理念影 响 , 许 多学校 的作 文教学 只是 为
育研究取 得 了长 足的进 步 , 涌现 出许多卓 越 的语文 教育 家 . 他们热爱 语文教 育事业 , 思 想睿 智 、 治学严 谨 、 乐于奉 献 , 给 我们语 文教育 留下了宝 贵的财 富 。叶圣陶 和夏 丐尊就 是两

《文心》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文心》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文心》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作者:李霞芬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01期摘要:《文心》是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夏尊和叶圣陶专门为中学生朋友写作的一部用小说体裁来讲述语文知识的课外辅导读物。

这本小说中所展示的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给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教育目标;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走语文生活化的道路;要走出写作教学的误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要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文心》;语文教学;启示《文心》是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夏尊和叶圣陶专门为中学生朋友写作的一部用小说体裁来讲述语文知识的课外辅导读物,写于1933年,它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语文教学的状况。

虽然,《文心》从发表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它所探讨的问题,所展示的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于当今语文教学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它给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第一,要明确语文教育目标,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不仅规定了教学的方向,而且具有调控教学过程的功能。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要依靠目标的达成来实现。

在《文心》这部小说里,虽然没有对中学语文教学目标进行系统的阐述,但是,我们从字里行间能窥见其意旨。

在第三十二节里有这样一段话:“学校里所以分设各种科目原是为着教学的便利起见,最终的目的还在于整个生活的改进。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否则将陷于错误,认为为有国文科目而学习国文,为有算学科目而学习算学……”这就是《文心》中体现的教学目标,他旗帜鲜明地告诉我们:语文为生活服务,“要使一切科目与生活打成一片,那才是真正的‘升学’”。

小说中所描述的情节,是那样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又是那样真实,这就是生活;而这种生活又和语文学习是联系在一起的。

同学们在放学路上留心招牌、广告的名称来练习巩固关于词性的认识,如乐华在与客人卢先生的交谈中加深了对辞的认识,在父亲的指点下而时时有所“触发”……当“九一八”东北事变的消息激怒了全国民众、国难当头的时候,各科的教师都暂时抛开了原来的课程,改授与抗日有关的教材。

从《文心》看夏丏尊和叶圣陶的写作观

从《文心》看夏丏尊和叶圣陶的写作观

视________Il I 从《文心》看夏丏尊和叶圣陶的写作观■刘译蔓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3阅读与鉴赏诗歌单元《杜甫诗三首》选了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其中关于“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一联,学界争论颇多,仅“省”字的读音和意义就许多不同的说法。

《文心》是由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合著,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讲授中学语文全体知识的通俗读物。

《文心》共计讲述了32篇故事,主要内容从1933年1月1日起在《中学生》杂志上连载,至1934年6月1日连载结束。

1934年由开明书店结集出版,这是一本经典的语文基础教育读物。

《文心》为每一个题目都营造了适宜的背景,将个人心理变化与社会时事结合起来,把有关国文的抽象知识与中学生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语文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基本知识。

综观全书,《文心》所涉及的“读写故事”,以生活观察为核心,采取比较适宜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基础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回归于生活的写作。

在此,笔者以《文心》为观照对象,从写作的角度出发,探究一下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的写作观。

一、理论主张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在《文心》中阐明了写作就以生活为核心,将中学写作分为应用之作、习作和创作三个层次,并完善于细致的修改。

借以观之,两位先生的写作观可归纳为“生活写作观”,在详细的故事叙述中,为学生解决写作材料难、文章修改难提供了参考范本。

1.写作即生活“写作即生活”是《文心》提出的关于写作的核心观点。

书中《题目与内容》一篇,凭借中学生朱志青和教师王仰之的关于写作问题的对话分别进行说明,“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

”“作文是生活,而不会生活的点缀。

”同时,在故事中还以学生作文《新开的蔷薇》《姊姊病了》作为例证,得出结论:写作一是写生活中的景物变化,二是写生活中的人。

紧接着继续阐明,写作一般是先拥有材料(内容),而后定题目;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命题作文则将两者顺序颠倒了,题目虽然由教师定,作文内容依旧是描述学生自己的真实生活。

《文心》,给我的语文教学启示

《文心》,给我的语文教学启示

《文心》,给我的语文教学启示作者:谷瑞敏冉庆化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22期在中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始终处在核心地位。

近些年,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颇有微词。

有人把语文教育的诸多弊端概括成四句话:人文精神的淡化,听说训练的弱化,阅读教学的繁琐化和写作教学的程式化。

笔者认为叶圣陶、夏丏尊合著的《文心》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写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很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学习。

叶圣陶、夏丏尊两位先哲实在是两位语文教育大师。

《文心》一书对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做到:人文精神的浓化,听说训练的强化,阅读教学的系统化,写作教学的生活化。

一、人文精神的浓化有人评价我们近些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时说:“当前的语文学习及研究有过于强化理性逻辑的分析的科学主义倾向,而少直觉、感悟(灵感)、综合的人文主义因素。

”《文心》却正是在直觉、感悟和综合上对学生加以引导。

在阅读理解文章中,不主张教师过多的分析,让学生公式化、概念化地接受,而是让学生凭“内部的经验(即人对于文章景物的感想)去感悟。

”以对鲁迅的《秋夜》理解为例,要求学生“能懂得多少就懂多少。

”让学生通过读去悟其中的道理,因为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今后所读的文字却(大部)都是现代的大人或古代的大人做的。

作者并不主张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从理论上作深奥的分析,公式化、概念化地过多的讲解。

指出“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

文章是从情与意的方面来说话。

而对于一事物,明了他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又是知的作用了。

书中又讲到“读不用文字写的书”以此提高学生“直觉”“综合”能力,“书本自然不想放弃,要在社会的图书馆里做一番认识、体验的功夫。

”对社会、对人生的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

作者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出例子,让学生理解,如洗衣服时触到“领袖”而发出“把衣服穿在身上,最污浊的是领和袖,因为污浊的缘故,洗濯时特别吃亏,每件衣服先破损的大概是领袖部分”“领袖是容易染污浊的,容易遭破损的,衣服的领袖如此,社会上的所谓领袖何尝不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心》看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观
摘要
《文心》是由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合编的一本关于语文读写的故事体教材,轻快活泼地讲述了有关国文学习的知识,故事内容概括全面,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叶圣陶作为我国现当代杰出的教育家,他的阅读教学思想博大精深,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细致的实践指导,操作性强,对于当今的阅读教学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从《文心》的阅读教学角度出发构建叶圣陶阅读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探究出适合现今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文心》,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启示
Abstract
As an outstanding educator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a, Ye shengtao has a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reading teaching thought, which has both gra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tailed practical guidance and strong operability, and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reading teaching today. WenXin it is by Xia Mianzun and the story body that Ye shengtao two gentlemen are edited jointly about read and write teaching material, told about the knowledge that learns about Chinese language airily, story content is generalized and comprehensive, in a simple way, have certain representativen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ding teaching system of Ye shengta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ading teaching of WenXin.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the reading teaching, it explores the methods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nd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and improving their reading ability.
Key words:‘WenXin’,Ye Shengtao ,reading teaching ,enlightenment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绪论 (1)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选题背景 (1)
2.选题意义 (2)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
1.研究内容 (3)
2.研究方法 (3)
二、叶圣陶《文心》中阅读教学思想概述 (5)
(一)《文心》的创作背景与阅读教学思想 (5)
1.创作背景 (5)
2.阅读教学思想 (5)
(二)《文心》中叶圣陶阅读教学体系 (7)
1.阅读思想从一元走向多元 (7)
2.阅读策略从单一走向多样 (9)
3.阅读模式从平面走向多维 (12)
(三)《文心》与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的关联 (14)
1.《文心》是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的体现 (14)
2.《文心》是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的延伸 (16)
3.《文心》是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的实践 (16)
三、《文心》中阅读教学观对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17)
(一)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17)
1.自主学习 (17)
2.团结协作 (18)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8)
1.比较归纳 (18)
2.内外结合 (19)
3.善于触发 (19)
(三)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20)
1.情境教学,激发情感 (20)
2.带头示范,言传身教 (20)
3.师生互爱,和谐共存 (21)
结语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