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天灸疗法
灸类疗法天灸技术操作规程

天灸技术操作规程又称药物灸、发泡灸。
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泡,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
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用复方者。
常用的天灸法有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数十种。
【操作方法】(1)蒜泥灸:将大蒜捣烂如泥,取3—5克贴敷于穴位上,敷灸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发红起泡为度。
如敷涌泉穴治疗咯血、Iffi血,敷合谷治疗扁桃腺炎,敷鱼际穴治疗喉痹等。
(2)细辛灸:取细辛适量,研为细末,加醋少许调和成糊状,敷于穴位上,外覆油纸,胶布固定。
如敷涌泉或神阙穴治小儿口腔炎等。
(3)天南星灸:取天南星适量,研为细末,用生姜汁调和成糊状,敷于穴上,外覆油纸,胶布固定。
如敷于颊车、额髅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等。
(4)白芥子灸:将白芥子适量研成细末,用水调和成糊状,敷贴于脸穴或患处,外覆以油纸,胶布固定。
一般可用于治疗关节痹痛、口眼喝斜,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哮喘等证。
【注意事项】(一)施灸的先后顺序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
但上述施灸的顺序是指一般的规律,临床上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不变。
如脱肛的灸治,应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便是先灸下而后灸上。
此外,施灸应注意在通风环境中进行。
(二)施灸的补泻方法指出灸法的补泻亦需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虚证用补法,而实证则用泻法。
(三)施灸的禁忌1、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
关节活动部位亦不适宜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
2、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
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二一旦发生晕灸,应及时处理。
3、孕妇的腹部和腰舐部也不宜施灸。
(四)灸后的处理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
天灸概述及应用

第一部分 天灸疗法
一、什么是天灸疗法?
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采用
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
或患处,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
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天灸的药
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中,
所以又称 “自然灸”或“自灸”。
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
治的方法,又称“无热灸”或 “冷
灸
”
。
作用途径: 药物-俞穴-经络-脏腑,调
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以治病。
特点: 内病外治,且常常结合时间治疗
学特色,以三伏天灸疗法为代表。 现我院还开展三九天灸、节气灸。
二、源流
1.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 到马王堆帛书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 古老的一部医学方书 ):“蚖……以蓟 印其颠。”是指用芥子泥敷百会穴使局 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的方法。
2、药物
辛温之药——驱逐寒邪。
常用: 白芥子、甘遂、细辛、
延胡、 生姜、麻黄、吴茱萸
白芥子
白芥子为君药,性味辛温,入肺、胃经, 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之功用 。
细辛
细辛性味辛温,入肺、肾经,有祛风、散 寒、开窍之功用。
甘遂
甘遂性味苦寒,有毒入脾、肺、肾 经,有泻水积、破积聚之功用。
延胡
1、天人相应
《灵枢·邪客》:人与天地相应也。
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出现周期性 盛衰。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 人体阳气随之有升、浮、沉、降节律,形成 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规律。
因此,我们应以人体随着节气变化而产 生变化进行调治,才能更好防病和医疗。
2、春夏养阳-治未病思想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 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天灸

天灸技术一、技术适应症1、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及中医“哮证”缓解期和发作期属“寒哮”诊断标准。
2、急性发作期属轻、中度者,非急性发作期属间歇性级轻、中度者。
二、禁忌症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哮喘持续状态或划分为重度,重危者。
3、孕妇、血证、发热、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三、技术特色天灸疗法对于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且费用较低廉,能被广大患者接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后,预期可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复发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医疗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意义。
四、治疗方法1、药物配备白芥子40% 、细辛40%、甘遂10%、元胡10%共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调和成1*1*1立方厘米的药饼,用5平方厘米的胶布贴于穴位上。
2、取穴(1)肺腧、胃腧、志室、膻中(2)脾腧、风门、膏肓、天突(3)肾腧、定喘、心腧、中脘背部穴位均取双侧。
1次1组,3组。
3、方法及疗程将药物贴于穴位上,每次贴药一小时,10天贴一次,治疗3个月,共9次。
五、技术关键环节1.贴敷前向患者讲明该技术的特点,患者应坚持治疗,完成疗程。
2.正确取穴,保证疗效。
六、注意事项戒生冷、烟酒、辛辣、海鲜及易致化脓食物,贴药当天避免冷水浴。
七、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可能引起并发症,出现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局部皮肤水泡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擦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
“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天灸”疗法天灸疗法是中医学外治法中的一种,它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
三伏"天灸"疗法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 "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及时间治疗学为基础,根据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原则以特定的中药组方制成药膏,在"三伏天"的炎热季节,敷帖特定穴位以治疗某些特定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我院理伤科在秦渭志主任的带领下,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天灸疗法大量用于临床,以其“高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得到广大群众青睐。
其方法:为先将精心选取的中药打磨成粉,按一定的比例加入锅中,用新鲜生姜汁调匀成膏状,制成天灸药膏备用。
用时取油纸一张(1×1cm),置药膏于油纸上,涂上薄薄的一层,加麝香少许于药膏表面,根据疾病的不同和三伏天的不同时间敷帖于颈、背、腰部的督脉、膀胱经的不同穴位上,贴敷约4~8小时,但具体的时间可因人而异。
最好坚持连续3年以上天灸贴药,这样可获得比较巩固的疗效。
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局部出现痒、痛、起疱等不同反应,可提前去除药膏;反应不明显的可稍延长敷贴时间。
产生的水疱可以用红药水等方法进行对症处理。
但须注意在进行敷贴治疗的当晚不可洗澡。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顽固性呼吸系统疾病。
天灸疗法还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并因其温通经络、祛寒逐痹的作用而对胃痛、腰痛、关节痛等各类痛症也具有显著的疗效。
多年前我经人介绍得到一医生的贴膏发泡灸治疗鼻炎,效果很好。
十几年后鼻炎再犯,该医生已经遍寻不到。
前几天看到几篇发泡灸的文章,才醒悟当初那位先生正是用的发泡灸疗法治疗的鼻炎。
于是对方配药,在原来的部位贴敷,结果发泡并不成功。
操作过程为:白芥子和玄胡各一份、细辛和甘遂各半分研末兑生姜汁调膏,把药饼用大贴麝香虎骨膏粘贴在相应穴位上。
天灸疗法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天灸疗法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疗效观察天灸疗法属于中医独特的外治法之一,最早见于南北朝。
古代称之为“冷灸法”“发疱疗法”。
是利用天时而做的灸治方法,故称为“天灸”。
现代属于“冬病夏治”方法中的一种,是采用一些刺激性的药物,贴敷在特定的穴位表面,使局部的皮肤充血、潮红,甚至起疱,通过药物,俞穴及经络的多重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疑难病症的目的,此法是有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1临床资料1.1 适应范围天灸具有广泛的适应范围,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等各种痛症,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病等骨关节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尤其对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2一般资料我院针灸理疗科从2010年至2012年共三年接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403例,共计1200余人次。
其中慢性呼吸患者共245人,约占总人数的60%;慢支170例、哮喘45例、过敏性鼻炎18例、慢性咽喉炎12例,除出现过敏反应3例,8例无效外,19例未坚持疗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得到控制和好转,总有效率88%。
2病因病机2.1 现代生活由于大多摄生不当,恣食生冷、吹空调、食冷饮以及大量输抗生素,导致人体阳气受损,加上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农药、化肥、添加剂等无孔不入,导致人体免疫力遭到破坏,抵抗力日渐下降,从而导致百病从生。
而呼吸道疾病大为突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所以,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个课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哮喘的病因以痰为主。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主纳气,故而反复发病,必导致脾肾阳虚,继而形成肺、脾、肾三脏气虚与痰伏于肺的本虚标实的病理基础。
咳喘病位在肺,肩背通于肺,故在背部俞穴用药可使药力入肺。
现代研究表明,背部胸椎旁,交感神经附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反射区,此区分布的穴位对治疗肺部疾病疗效显著。
通过穴位贴敷,一可使药物循经络到达相应脏腑,使药物对肺、脾、肾三脏起到补虚祛邪作用;二可使所属经络气机得到调节,气血运行通畅;三可通过药物的局部压迫刺激到为针刺的作用。
天灸治疗别偷懒连贴3年才见效

天灸治疗别偷懒连贴3年才见效专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李滋平教授.hzh每年一次的三九天灸12月22日已经开始,还未结束。
专家称,天灸穴位敷贴治疗的过程相对于打针吃药、手术治疗时间更长,需要连续坚持3年(一个疗程)才能看到疗效,有效率可达80%。
原则上,一个三九天灸疗程为3次,为了加强和巩固疗效,有的医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增加1-2次。
如果可以连续几年都贴天灸,效果会更好。
但若因特殊情况不能坚持,也不会有副作用,但疗效会打折扣。
三九天灸是三伏天灸的有效补充天灸疗法(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在特定穴位专门治疗某些特定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选择三九天,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人体容易遇寒腠理不固密,卫外机能不健全容易患呼吸道疾病时,进行天灸治病及保健。
有人问,夏天已经贴过三伏天灸了,是不是就不用贴三九天灸?错!“三九天灸是三伏天灸的补充,可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的疗效。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李滋平教授这样解释:三伏天重在补阳,给身体点“燃料”,以供冬天御寒;而三九天灸重在养阴,给身体补点“水分”,这样来年夏天身体不容易燥热。
冬夏共治,疗效相得益彰。
番禺玛莉亚医院中医科医生也表示,“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着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
连贴3年,有效率可达80%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在初伏、中伏、末伏三天里进行穴位贴敷,也有的人敷过一次或两次药后,觉得症状没有多大改善,不禁怀疑“天灸疗效显着”的说法。
对此,李滋平指出,天灸的原理是通过刺激性的药物贴敷、持续刺激穴位,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和周围组织营养,最主要的是起到预防保健、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作用。
由于天灸贴中还加入一些温经散寒的药物,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行气活血、消瘀止痛功效,所以其对颈肩腰腿痛、慢性盆腔炎、痛经等疾病有一定治疗功效。
“三九天灸跟三伏天灸一样,既能治病又能防病,不能机械地比较是‘防大于治’,还是‘治大于防’。
天灸疗法

③贴药时间: 成人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 小孩时间酌减。 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 避免灼伤皮肤。 ④疗程: 10 天 1 次。共 5 次(其中前后 2 次为加 强)。
5、正常反应:
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 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
6、可能的并发症:
溃烂、疼痛; 2.皮肤过敏; 3.发热。
总结:三伏天天灸疗法机理:
以天人相应、春夏养阳、冬病夏 治为理论依据,利用三伏天天气 炎热,在壮阳穴位上敷以辛温发 散之药,以达祛除寒邪、宣通经 络、补益人体正气之功效,以消 “冬病”之病根——恢复人体正 常的阴阳平衡。
(三)三伏天天灸具体方法:
1.时机:
A三伏天阳气最旺盛。三伏天天灸就是 顺时就势摄取阳气。 B不正常的气候可使人发病,而正常之 气候,则可助人逐邪外出。阳虚病人暑 热当令之时因寒邪渐衰则病情减轻,故 在夏季病情缓解期,在机体反应性最好 的情况下治疗可大大提高疗效。 C人体皮毛开泄,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 经络。
四、适应症
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 紊乱、溃疡病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 4.外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 5.皮肤病:白癜风、银屑病、荨麻疹、硬皮病、 神经性皮炎、寻常疣、斑秃等。 6.其他:子宫肌瘤、痛经、骨关节炎、颈腰椎病、 软组织劳损等妇科、骨科疾病。
取穴:定喘、百劳、肺俞、膏肓等。
①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膻中: 前后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②脾俞: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0寸。 天突: 前后正中线,胸骨上窝中央。 ③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心俞: 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 前后正中线,脐上4寸。
什么是天灸疗法

什么是天灸疗法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具体天灸的功效与作用请往下看:
1、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天灸所采用的药物大都带有较强的刺激性,有使皮肤发泡的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甚者发泡化脓,使渗出液增加,能发挥消炎退肿的效果。
2、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能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
天灸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使其趋于平衡,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3、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天灸药物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其药理效应。
更重要的是药物通过经络腧穴吸收、传输、利用的同时,经络腧穴对药物刺激做出较强反应,将药物作用放大,其疗效是经络腧穴与药物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
4、神经调节作用:天灸主要通过药物使作用部位的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5、免疫机能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来源39蜂疗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是借助药物刺激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起泡,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补气养血、调理脏腑的功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多种疾病。
天灸疗法的历史十分悠久,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在历代许多的中医典籍中都载有较多的成功案例。
1.天灸疗法的作用机理
天灸疗法所采用的药物一般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
同时,天灸疗法通过药物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起到调理脏腑阴阳、改善气血运行的作用,从而消除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天灸疗法可以通过药物作用于局部皮肤上的神经末梢,使其进入活动状态,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并且,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也能够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另外,天灸疗法所使用的药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起到缓解病痛的效果。
2.天灸疗法的适用人群
天灸疗法根据贴药时间分为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
现在运用的较多的为三伏天灸,属“冬病夏治”范畴。
那么,三伏天灸疗法适用于哪些人群呢?
首先是各种虚寒型的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气管炎、慢性鼻炎、虚寒性胃痛、寒湿性关节痛、冻疮等。
治疗时,一定要注意辩证,强调“虚寒”二字,湿热、实热型的病证千万不能用,否则病情加重。
其次是那些体内“阳气不足”的患者,通过三伏天灸治疗,增强体内阳气,改善“冬季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
另外,专家指出,三伏天灸疗法用来治疗慢性关节炎的效果十分确切,治疗范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疾病、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当然,治疗时也要注意辩证,如果患者关节红肿疼痛、舌苔黄腻,则不宜使用。
3.天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天灸疗法的药物贴敷时间因人因病而异,一般为2~8个小时,儿童贴敷不要超过2个小时。
天灸疗法治疗期间,要尽量少接触生冷、刺激性的食物,贴敷后当天不要洗冷水澡等。
孕妇、婴儿、药物过敏者、皮肤病患者、疾病活动期患者以及某些器质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天灸疗法。